[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家小書 經學常談(精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作者】 屈守元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07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0120745
    作者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歷來的“全盤西化論”者都將經學當作一種奇談怪論,而屈先生卻視“經書裡的許多道理”為中國人的常談,這需要學術勇氣和遠見卓識。——吳國武
     
    內容簡介






    《經學常談》是作者專門為青少年寫的一本經學入門導讀書,內容包括經學基本常識、道理和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等。本書面對的是大眾讀者,故作者寫作時務求簡易,真正做到了清通平正、提綱挈領,能夠為今天的讀者理解國學和我國傳統文化、並做到從傳統文化中去粗存精提供很多幫助。
    作者簡介







    目錄
    自序
    引言
    一、什麼是經學
    二、古代經學概況
    三、為什麼要了解點經學

    分論
    一、易
    二、書
    三、詩
    四、禮
    五、春秋
    六、孝經
    七、論語





    自序
    引言
    一、什麼是經學
    二、古代經學概況
    三、為什麼要了解點經學

    分論
    一、易
    二、書
    三、詩
    四、禮
    五、春秋
    六、孝經
    七、論語
    八、爾雅
    九、孟子
    十、附論緯書

    通說
    一、經的數目
    二、經的傳刻
    三、經學流派
    四、經與文學

    經話新編
    小序
    一、莊子論儒經
    二、經學是漢初儒生祿利之路
    三、曲學阿世是經學的邪路
    四、群經次第 
    五、《周易》難學
    六、學《易》宜走王弼講哲理的路子
    七、汲塚《易》
    八、汲塚《周書》
    九、《韓詩外傳箋疏》凡例
    十、孫詒讓《周禮政要》
    十一、黃以周論《禮經》及兩戴記
    十二、《大戴記》的被重視
    十三、廖平對今古經學多持平之論
    十四、俞正燮《春秋左傳書式考》
    十五、文集中有經學
    十六、漢人都讀《孝經》
    十七、半部《論語》治天下
    十八、朱熹談《論語》《孟子》
     十九、汪中《大學平議》 
    二十、《爾雅》重農 
    二十一、王昶跋《禮器碑》談讖緯 
    二十二、章炳麟《新定助詞辨》 
    二十三、王國維論《詩》《書》成語 
    二十四、濫用經文假借之例 
    二十五、孔子集大成 
    二十六、廖平談蜀學 
    二十七、陳壽祺談《經郛》
    前言
    前 言
    吳國武

    “經學”,一個中國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逐漸從遠逝模糊的背影中回轉,穿越百餘年的風雨沉浮,重新走入當代學術研究和社會各界的視野。在顛沛造次的回轉路上,經學入門書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先生的這部《經學常談》便是一例。
    我們知道,經學是研究和運用儒家經典的傳統學問,長期居於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核心位置。這門學問,是圍繞《易》《書》《詩》《禮》《樂》《春秋》六類經典(即“六經”)的解釋和應用而展開的。到後來,又衍生出《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傳記構成的“四書”經典體繫。後,逐漸形成以研究和運用《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和《孟子》十三部儒家經傳(即“十三經”)為基礎的傳統學術形態。這門學問包括考據之學、義理之學、辭章之學和經濟之學諸多方向,影響及於古代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世界。





    前 言
    吳國武 

    “經學”,一個中國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逐漸從遠逝模糊的背影中回轉,穿越百餘年的風雨沉浮,重新走入當代學術研究和社會各界的視野。在顛沛造次的回轉路上,經學入門書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先生的這部《經學常談》便是一例。
    我們知道,經學是研究和運用儒家經典的傳統學問,長期居於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核心位置。這門學問,是圍繞《易》《書》《詩》《禮》《樂》《春秋》六類經典(即“六經”)的解釋和應用而展開的。到後來,又衍生出《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傳記構成的“四書”經典體繫。後,逐漸形成以研究和運用《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和《孟子》十三部儒家經傳(即“十三經”)為基礎的傳統學術形態。這門學問包括考據之學、義理之學、辭章之學和經濟之學諸多方向,影響及於古代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世界。
    依照傳統學問的內在理路,經學的源頭可追溯到堯舜以來形成的“王官學”。經過宗周禮樂文明的洗禮和周秦諸子百家的論辯,特別是孔子及其後學的溫故創新,承載王官學的“六藝”類典籍轉換為早期的儒家經典,經學也由此產生。隨著“獨尊儒術”國策的確立和五經博士制度的設置,經學在漢武帝時代走向成熟,儒家經傳文本也日趨固定。西漢而下,漢代的章句訓詁之學、魏晉的玄學化解釋、南北朝隋唐的義疏學、宋明的義理學、清代的考據學成為經學在不同時期的重要典範。在朝代更替、天下興亡的東亞世界,經學走過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
    晚清以降,世風丕變,天下國家分崩離析,傳統經學頓時墜地,古老的中國猛然站在現代化轉型的重要關頭。從民國到今天,新的現代學術體制和社會規則逐步生根結果,改造、支解乃至捐除經學的呼聲不絕於耳,而整理、保存乃至倡導經學的舉動也時斷時續。在爭議和衝突中,經學由傳統學術文化的核心降至現代學術體制的邊緣,一度還被完全取消。近三十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熱”“國學熱”“儒學熱”的漸次興起,經
    學的歷史命運出現了百年未遇的生機先生這部力求淺易、特色鮮明的小書,恰好寫於“全盤西化論”驟然停息不久、“傳統文化熱”悄然興起之初的1991年。
    據《懬翁自訂年譜》,屈先生自幼熟讀經史,後從蜀學先輩遊,長期執教於四川諸大學,研習四部,講授國故,尤精文學。這部《經學常談》其所以能夠達到“信手撚來”“不能者止”的境界,與他浸潤舊籍的學術經歷密不可分。從該書的《自序》來看,屈先生所謂“常談”不僅僅指經學常見知識的娓娓道來,更多的是想說明:“經書裡的許多道理,中國以為常,或者外國並不以為常。不習慣於聽常談的中國人,會按照全盤西化的常規,把經學講成非常可怪的一種學說的。”
    民國以來,經學入門書的寫法往往以儀征劉師培先生《經學教科書》為楷模,逐漸形成“知識凸現”“價值隱匿”的學術理路。而這部《經學常談》卻著力將“常見知識”和“常見道理”的談論相結合,與其他經學入門書的寫作理路不盡相同。歷來的“全盤西化論”者都將經學當作一種奇談怪論,而屈先生卻視“經書裡的許多道理”為中國人的常談,這需要學術勇氣和遠見卓識。事實上,這種“知識”“道理”兼備的寫作理路,深深地烙上了百年思潮的時代印記。
    一般認為,晚清的經今古文之爭拉開了傳統經學近代轉型的大幕。民國初年到抗戰前夕,餘杭章太炎先生的古文經學觀念一度頗為流行,作為後輩的屈先生深受影響。在這部書中,他服膺章氏所謂“學者將以實事求是,有用與否,固不暇計”的治學態度,吸收章氏《國故論衡》《檢論》《訄書》《太炎文錄》諸作的意見比比皆是。比如,近人講“經學”多從“經”字的本義講起,而有關“經”字原始含義又都以章氏的“書籍”說為宗。受章氏說法的啟發,屈先生得出“‘經’即指大型典籍(以二尺四寸的典籍為主)”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經學就其原始的意義講,實具有文獻學的特征。不過,這些文獻是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為經典的文獻,所以它被塗抹上了神秘的色彩。”簡短兩句話,將經學的文獻學和價值觀雙重特質揭示出來。當然,屈先生身為四川人,受惠於蜀學前輩多,很多想法的背後有今文經學大家井研廖平先生的影子。在這部書中,他多次表彰廖氏《今古學考》有關經今古文問題的意見,甚至模仿廖氏所創的“經話”體式來充實“常談”的內容和方向。
    隨著國故整理運動的興起,儒家典籍衍變為科學研究的材料,經學隱退之勢加劇。民國以培、錢玄同、胡適、顧頡剛諸先生的現代學術分科體繫和科學整理方法成為主流,屈先生亦受影響。比如,近人分群經為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對像,整理國故思潮進一步鞏固了這種學術理路,屈先生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易》以神學—哲學為主要內容。《書》以上古歷史及上古王朝的教令、文告為主要內容。《詩》以文學藝術為主要內容。《禮》以民俗、法制為主要內容。《春秋》以史事、史料為主要內容(包括孔子對於史事的褒貶、評論)。”其實,這種看法似是而非。《易》以外的經書莫不有哲學,《書》《春秋》以外的經書亦為上古的歷史記錄,《詩》以外的經書也是文學藝術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六經”及其解釋包括了歷代先賢“經天緯地”“修己治人”的想法和做法。
    新中國建立後,包括經學在內的一切傳統學問經歷了“批判繼承”的考驗,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成為新的主流。順著這種思路,屈先生也強調:“食古不化,或者片面地強調‘立竿見影’的‘效益’,都不足取。”在“儒學熱”持續升溫的今天,他的忠告也不能不令人深思。
    此外,屈先生還特別關注如何研究經學的問題。一些精闢的見解,可以作為我們閱讀經典、研究經學的參考。比如,他直言不諱地講:“曲學阿世是經學的邪路。”盡管書中所舉為漢魏六朝經學中熱衷利祿、阿諛奉承的不良風氣,但是這種看法對於經學的提倡者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又比如,他反復強調:“不讀群書即談不上經學。”書中舉例說明了“十三經”以外的經學文獻(包括《逸周書》《韓詩外傳》《大戴禮記》、漢代緯書和歷代文集中經學資料)的重要性,這種建議對於經學的研究者也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近一段時期,經學的正面形像得到初步的恢復,經學的回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當然,有關經學的討論還在繼續,討論中的得失問題逐漸顯現。從好的方面來說,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經學在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了閱讀和研習儒家經典的必要性,期盼經學能為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當然,需要反思的地方也還不少,包括很多人不太了解經學的博大和精深之處,有關經學內容的種種誤讀沒有得到全面澄清,在“何謂經學”“經學為何”等大問題上缺乏廣泛的共識。
    經學,畢竟與我們漸行漸遠的時間太久。像《經學常談》這樣的作品,記錄了經學的模糊背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經學的模糊背影將會變得越來越清晰,經學也將在當代中國和世界找到合適的位置。 
    2014年5月,於北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