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養: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理論篇)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72-1120
    【優惠價】
    483-700
    【作者】 胡森林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語言文字  公文寫作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17372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1737230
    作者:胡森林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Array 
    內容簡介
    Array
    作者簡介
    Array
    目錄
    修訂弁言
    例文目錄
    引言
    ·以道馭術
    ·遵道而行,會心不遠
    ·“觀世音菩薩”
    ·金薔薇的故事
    ·讓文風清新起來
    【延伸閱讀】 《我們在割稻子》 (《大公報》)
    ⅡIIIIIIIII
    ·公文姓公
    ·文有常法
    ·為文須謹慎 /
    【延伸閱讀】 諫逐客書(李斯)

    修訂弁言

    例文目錄

    引言


    I入門心法:
    價值觀是位

    ·以道馭術


    ·遵道而行,會心不遠


    ·“觀世音菩薩”

    ·金薔薇的故事


    ·讓文風清新起來


    【延伸閱讀】 《我們在割稻子》 (《大公報》)

    ⅡIIIIIIIII


    Ⅱ初窺門徑: 公文那些事兒

    ·公文姓公


    ·文有常法


    文無定法,貴在得法

    ·為文須謹慎 /

    【延伸閱讀】 諫逐客書(李斯)


    Ⅲ來了


    Ⅲ登堂入室: “六宜”與“六忌”

    一、立意宜高,忌平

    ·意猶帥也


    ·破題“三字經”

    ·立意要“四思”



    二、主題宜明,忌雜

    ·題好一半文


    ·船老大多了要翻船


    ·如何確定主題


    ·標題處理方法

    三、結構宜緊,忌散

    ·不板不亂


    ·提綱與腹稿


    ·開頭與結尾


    ·言之有序


    四、內容宜實,忌空

    ·內容以實為要


    ·把準“三脈”

    ·觀點、素材與意群


    ·八種邏輯關繫


    五、語言宜活,忌陳

    ·角色意識


    ·準確,再準確


    ·簡為文章之至境


    ·接地氣


    ·文貴創新


    六、文氣宜通,忌斷

    ·意氣、氣勢與氣脈


    ·起承轉合


    ·統稿:踢好臨門一腳


    ·常見問題把脈


    【延伸閱讀】 怎樣寫好文件(節選) (胡喬木)

    ⅣⅣ
    進階攻略: “四步成文法”

    一、領悟:虛己應物

    ·學必悟


    ·穎悟與通達


    ·悟性的開啟


    ·為文三悟


    二、構思:神與物遊

    ·神思與虛靜


    ·靈感的奧秘


    ·運思四法


    三、布局:胸有丘壑

    ·無三不成文


    ·用好分析工具


    四、煉字:語意兩工

    ·文章不厭百回改


    ·煉字、煉句與煉意


    ·八個環節


    【延伸閱讀】 作文與運思(朱光潛) / 232


    Ⅴ 終極要訣: 功夫在詩外

    ·學好三門課

    ·練好三門功

    ·做好三件事

    ·勿忘工匠精神

    【延伸閱讀】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 / 258

    ⅥⅥ 高手無招:
    不忘初心

    ·專業主義與“道路自信”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文章寸心事,得失千古知

    【延伸閱讀】 報任安書(節選) (司馬遷)

    附錄:

    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

    加強文稿起草基礎工作的八項規程

    重大文稿起草流程規範

    推薦閱讀

    參考文獻

    我與我的周旋(代後記)

    前言
    引 言

    網絡上曾經廣為流傳這樣一篇文章——《語言和文字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和未來》,作者濮實是一位在劍橋大學訪學的學者,他通過與身邊學者們的交往以及日常觀察,並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思考,得出“使用語言的能力決定人的發展潛力”這個結論。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作者非常尊敬的作家、寫作教授,就是一個運用巧妙語言的典範,他去植物園散步,能邊走邊告訴大家每種植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征、如何辨別。他在說話和文字表達中很注重準確性,遇到新的詞彙和信息,常常在小本上記下來,在蛋糕店見到新出的蛋糕叫不上名字,也一定要問清楚店員怎麼拼寫。作者寫的一段文字,本來以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結果還是被他找出了一堆歧義。作者感慨地說,這位作家對語言的日常積累和準確使用語言的意識,真讓人佩服。引 言



    網絡上曾經廣為流傳這樣一篇文章——《語言和文字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和未來》,作者濮實是一位在劍橋大學訪學的學者,他通過與身邊學者們的交往以及日常觀察,並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思考,得出“使用語言的能力決定人的發展潛力”這個結論。文章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作者非常尊敬的作家、寫作教授,就是一個運用巧妙語言的典範,他去植物園散步,能邊走邊告訴大家每種植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征、如何辨別。他在說話和文字表達中很注重準確性,遇到新的詞彙和信息,常常在小本上記下來,在蛋糕店見到新出的蛋糕叫不上名字,也一定要問清楚店員怎麼拼寫。作者寫的一段文字,本來以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結果還是被他找出了一堆歧義。作者感慨地說,這位作家對語言的日常積累和準確使用語言的意識,真讓人佩服。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共鳴,但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覺得作者過分誇大了語言文字能力的作用,而這種能力對自己來說沒那麼重要。其實仔細想想,作為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一個社會人,每個人都離不開與人交往,要把自己的想法、需求、感受、情緒等信息傳遞給別人,也肯定離不開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口頭或者書面的表達形式。人是思維動物,思維是靠語言傳遞的,所以說語言是思維的外顯形態,是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語言文字即是人的思想,是生活本身。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經說:“我的語言的邊界就是我世界的外延。”

    從歷史的角度看,人對於歷史的看法往往取決於歷史是如何敘述的,而敘述即是語言表達和文字記述。那些影響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人,包括政治家、科學家和思想家等等,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通過語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可以說,語言文字的作用不可低估,它關繫到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知識積累,也關繫到個人的影響力和領導力。所以中國古人說,“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從教育的角度看,人的教育根本的是讀寫能力,因為在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知識都存在於語言文字之中,即便是口頭傳授的經驗,其內容本身也會受到語言表達的影響。

    從工作和職場發展的角度看,有調查表明:一個人事業的發展、收入的多少與人的詞彙量有很大關繫。有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或者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但語言使用能力的缺失往往是其中之一。試想,一個下屬向領導彙報工作,抓不住重點,說不清原委,讓領導如何決策拍板?如果一個報告寫得思路混亂、錯漏連篇,又怎麼可能得到領導的信任,進而得到事業的發展?

    從日常生活和交往的角度看,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使用到了語言,一個會使用語言的人,一個能夠準確掌握大量詞彙的人,就有能力說出別人說不出來的話。這樣的能力,會讓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掌握很多的主動權。

    語言文字表達其實是一種綜合能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隻是基本功,背後需要更深厚的支撐。一個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強的人,一定有很強的思想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有了這些能力基礎,纔能使語言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做到說事清晰、說理透徹,讓人易於接受、易於理解。不然的話,隻能是干癟乏味、思路不清,或者雖然外表華麗,卻內在空洞,徒有其表而已。



    語言文字能力的體現一是口頭表達,二是書面寫作,二者有很多相通之處,也能互相轉化,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書探討的是書面寫作,對於讀者來說,閱讀優美流暢、思想深刻的文字是一種美的享受,而對於寫作者來說,進行文字運思和表達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整理思路、拓展思路的過程。通過寫作,把零星的感悟、片段的思考整合升華成為具有整體性和連貫性的文字,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打磨思想的過程,在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人的思考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與口頭表達的快捷和即時反饋不同,文字更需要沉澱,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反復回顧和檢視,所以更有助於人深度思考。而且,寫作大多數時候是有目標讀者的,帶著“讀者意識”寫作,也有助於寫作者提高對人的認知。

    除了專職的作家、記者、文字工作者等人員之外,大多數人並不直接以文字工作為生,但寫作幾乎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用到的一項技能。寫作能力與我們的人生事業發展往往有著很大的關繫,是一項重要的個人軟實力,是在現代社會立足所必需的一項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

    《紐約時報》中文版曾經刊載過一篇叫《人文學科不該成為冷門》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國許多知名大學教授非虛構寫作,他在文中提道:“在每個學期我都充滿希望又十分恐懼,如果我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寫作,我將沒什麼可教授給他們,而每個學期我都一再發現,他們還是不會寫作。他們能夠組合起一串串術語,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語般的句子結構。他們能夠圍繞踫巧得到的主題和意識形態概念四散轉移,而僅僅這麼做就能得到好成績。但說到清晰、簡潔地寫作,毫無障礙地闡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描述身邊的世界——做不到。”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並讓別人明白你的意思,這件看來簡單的事卻不是隨便就能做到的。難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結尾時說:“寫作,沒有人找得到一種為這種能力定價的方法……但每一個擁有它的人——不論如何,何時獲得——都知道,這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財富。”

    美國哈佛大學有六條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其中條就是培養人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寫作能力。如前面所說,寫作能力並不僅僅體現一個人的文字水平,更是一個人的理論素養、思想深度、創新能力、認識水平、邏輯思維、知識儲量、文字功底等全方位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比如三個人同時去同一地方進行調查研究,聽到的看到的都一樣,撰寫的三份調查報告卻不完全一樣,質量有高有低,原因就在於三個人的綜合素質有差距。可見,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人未來發展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提高,因此,人人都應該重視對自身寫作能力的培養。在當今的網絡時代,寫作的門檻更低了,人人都可以在網上寫作,通過自媒體發表,甚至通過復制粘貼可以批量生產大量文字產品。但越是在這樣信息泛濫的時代,真正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纔越能凸顯其稀缺性;越是在這樣人人都是寫手,甚至一切產品都可以自身說話的時代,因渠道稀缺性而附生的傳播價值日益衰減,內容本身的傳播價值則更加彰顯。所以,寫作能力的提高,相比以往,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



    寫作是一個範圍很廣的領域,包括文學創作、新聞報道、廣告文案、法律文書、應用文寫作等各種門類,雖然都需要文字功底和思維能力作為基礎,但在形式規範和內容要求上各有不同。本書研究的是公文寫作,公文是運用廣泛的一種應用文文體,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流變,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際,從黨政機關到企業和社會,公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文體。公文寫作能力也是職場人士的一項重要能力。

    中國是一個文章大國,自古以來就有“以文輔政”“以文治國”的傳統,公文在國家政治運行和社會運轉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詔敕、奏章等其實都是公文。正是由於公文的重要地位,公文作者纔在中國政治和歷史舞臺上始終扮演著主角,歷代的賢相名臣、文人墨客,因一手錦繡文章登上舞臺中心,甚至流芳百世的比比皆是。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文章,如《諫逐客書》《治安策》《出師表》等都是公文中的“佼佼者”。

    在革命年代,黨的代領導集體十分重視公文寫作,許多重要公文都是黨的主要領導人親自起草的,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等等。這些文章在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喚醒民眾、瓦解敵人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當前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公文依然是傳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布規章制度、部署工作措施、報告交流情況的重要工具,發揮著規範行為、落實政策、部署工作、宣傳教育、上傳下達、聯繫左右、互通情報的重要作用。對於從事機關工作的人而言,公文寫作是一項基本功。你辦事能力再強,辦會水平再高,辦文速度再快,但如果筆頭不行,無法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使個人的智慧變成集體的智慧,後你隻能幫別人跑跑龍套、打打下手。所以,提升公文寫作能力不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們黨歷來重視對領導干部公文寫作能力的要求,把培養“筆杆子”作為選撥干部的重要途徑。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拿筆杆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杆。”能夠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從事公文寫作,本身就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肯定。很多在公文寫作崗位上歷練多年的同志,由於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培養,從而走上了更重要的領導崗位。正如唐浩明先生在《評點曾國藩奏折》一書中評價:“一個人能把公文寫好,寫出水平,就具備了相應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辦事能力。”



    從事公文寫作的人成千上萬,但能把公文真正寫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起來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畏難,雖然干著這項工作,但始終不自信,覺得干不好,沒有真正沉下心來琢磨和鑽研,這山望著那山高,心浮氣躁,自然在業務上不會有持續提高;有些人雖然想把工作干好,想在業務上不斷提升,但由於眼界所限,得不到及時的指點,掌握不了正確的方法,雖然下了很大力氣,卻始終原地踏步;還有些人憑著一點靈氣,一開始還能應付裕如,但隨著工作要求提高,自己卻沒有及時學結,補充養料,於是出現江郎纔盡、纔思枯竭的情況,終半途而廢;還有人一開始就基礎不牢,馬步不穩,又缺乏足夠的訓練,用心不夠,每次任務臨頭都東拼西湊,把公文寫成面目可憎的“八股”,在工作中始終無法獨當一面。

    每一個從事公文寫作的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一旦到了這個崗位,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業務不斷精進,進而希望自己不但公文寫作能力持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也能水漲船高,擁有更好的發展和更強的職場競爭力。但事實上,公文寫作雖然看似門檻不高,人人都能做,但真要做好它,需要一定的寫作能力為基礎,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規律,需要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和琢磨,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業務提升路徑。隻有這樣不斷努力,持續用功,纔有望從初學者一步一步成為大手筆。

    從菜鳥、小白,到大拿、大手筆,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武林當中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在不斷摔打中,可能鼻青臉腫,甚至滿身傷痕,但隻要堅定信念,咬定目標,勤於學習,不怕苦不怕累,扎實練功,武藝自然會精進和提高,甚至一飛衝天,成為絕頂高手。每個武林高手練功的過程,都是一個值得訴說的故事。每個公文高手的成長之路,也同樣有著不凡的經歷。這中間,需要時間的淘洗,經驗的積累,還有心志的歷練。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不盡相同,但其中必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我就試圖從自身經歷和體會出發,勾勒出公文寫作的進階道路,描繪出公文寫作高手的成長路途。

    本書命名為《公文高手的自我修養:大手筆是怎樣煉成的》,書中六章分別是入門心法、初窺門徑、登堂入室、進階攻略、終極要訣和高手無招。套用武學術語,反映的是一個公文高手的提高過程,對應的是公文寫作者業務修煉的不同階段,讀者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處於什麼階段,同時可以看到自己的下一步目標,從而知道努力的方向。

    市面上關於公文寫作的書不少,從格式要求,到寫作心得,從範文賞析,到實例剖析都有,我為什麼還要來湊這個熱鬧呢?說起來主要源於工作中的切身感悟。我在文字崗位上工作多年,操持各類公文已有時日,這些年經手的大大小小的公文也不少,工作中既有種種困惑,也有一些心得,各種酸甜苦辣都嘗過,雖不敢說已成為“武林高手”,但確實在摸爬滾打中積累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在日常的交流和工作指導中,經常有人說,何不把你這些年的經驗體會總結成文呢?想了想也是,將之整理編著成書,對自己是一次繫統的總結和梳理,也能借此與同道者分享,共同學習精進。

    本書是在幾次繫統總結後的講稿基礎上擴充整理而成,其觀點和理論體繫是從自身體驗中提煉得來。書中引用了大量實際案例,完全是為了陳述觀點和啟發讀者的需要。其中大部分案例出自我的親身經歷,少量來自第二作者,但為了表述的方便和意思的連貫,統一用人稱“我”指代,不做具體區分。由於公文寫作所具有的集體性特點,書中列舉的很多公文雖由作者牽頭完成,但也融入了其他很多人的智慧和勞動,主觀上雖不敢貪功,但客觀上有掠美之嫌,在此特作說明並致謝忱。

    希望每一個拿起這本書的讀者都能有所收獲。普通讀者能從中認識到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一鱗半爪。公文寫作人員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拾級而上,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成為大手筆。如果讀者覺得其在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有一些創新和可取之處,吾願足矣。就讓我們踏上這充滿艱辛又不乏樂趣的文字工作旅程吧。


    在線試讀

    以道馭術
    中國人喜歡講道,道是一個很抽像的概念,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周易》上也寫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從這些話裡可以發現,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比較玄奧,難以把握,但又很重要。道往往和術、器等相對而言,說明這是一種超越了具體器物和方法層面的抽像原理,或者可以理解成事物的本質性特征,事物背後的基本原則等。大音希聲,大像無形,你看不見它的存在,但它卻在深層次支撐著你、影響著你。
    《孫子兵法》中寫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可見,道是位的,技法是被排在後面的。而現代人雖然也學習《孫子兵法》,但多是注重其計謀和策略的論述,而其根本的、重要的道的思想卻常常被忽視,可以說是舍本逐末了。
    在公文寫作中,也存在著這樣的“道”,在我看來,這就是公文寫作應該秉持的價值觀。要寫好公文材料,要成為文章大家,方法和技巧絕不是位的,擺正價值觀纔是位的。價值觀層面的建設到位了,在公文寫作的道路上纔能行得穩、走得正,纔能有足夠的支撐和底氣,不會一開始就陷入一味尋求方法技巧的歧途當中,或者陷入不斷懷疑職業價值的焦慮當中。


    所以說,價值觀是“道”,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技巧都是“術”,始終做到“以道馭術”,纔是寫好公文材料的法寶。
    在我看來,為文有三層次,首先是情懷,其次是見識,再次是文字。情懷處於層次,指的就是價值觀,是思想底牌;見識指的是視野,是經驗,是邏輯,是思維方式;文字指的是筆法,是語感,是格調。如果一開始就本末倒置了,就很難有真正的建樹。
    中國自古就有“文以載道”的認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提出“文以貫道”,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將其發展為“文所以載道”,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載的貨物,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如果不能承載“道”,“車”就是在“空駛”,不會對社會、對他人產生實際價值,徒耗人力物力罷了。


    文章之道,或者說價值觀是從哪來的呢?它不是文章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也不是作者之外的人附上去的,而隻能來自寫作者本身,是寫作者所秉承的價值觀、思想品格和精神信念的體現。一個人有正確的價值觀,有高尚的精神力量,撰寫的文稿也一定具有氣質、品格和感人之處。而一個品格低下的人或許偶爾也能寫出讓人拍案叫絕的文章,但不會持久,總有一天他會抖摟出自己的價值底牌。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文如其人”的說法,蘇軾在《答張文潛書》中就說:“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這樣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
    魯迅先生指出:“我以為根本問題是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麼事件,用的是什麼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裡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裡流出的都是血。”這就是說,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審美眼光,對文章的品格和價值是起決定作用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