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婚戀革命與家庭調適(上海社會科學院重要學術成果叢書·專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王會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4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84282
    作者:王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內容簡介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婚戀問題涉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定。本書不僅關注農民婚戀問題及婚戀行為本身,比如當下農村婚戀新模式、由打工經濟帶來的跨省婚姻、閃婚閃離問題等等,還關注婚戀問題產生的社會基礎、內在成因、社會後果等因素。
    打工經濟興起與現代性進村逐漸改變了傳統的婚戀邏輯,傳統婚姻中的歸屬邏輯逐漸被取代,個體主義開始主導農民的行動邏輯,個體意願和利益考量越來越重要。本書認為,全社會要努力創造一種新的包容性、互惠性家庭關繫,在邁向全社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繼續形成並保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合力,不斷提升中國家庭的發展能力。

    作者簡介

    王會(1984—),江蘇淮安人,上海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社會學,關注的議題主要有鄉村社會變遷、婚姻家庭問題、鄉村治理等。目前已發表CSSCI論文20餘篇,其中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數篇,已出版著作一部。另主持國家課題一項,題為“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戀愛、婚姻問題研究”,並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區)農村調研,駐村調研時間達400餘天。

    目錄
    目錄
    總序1
    導言1
    第一章婚戀新模式與婚戀問題8
    第一節“兩頭走”:雙獨子女婚後家庭居住的一種新模式8
    第二節農村社會“閃婚”現像探析17
    第三節“叫禮”:蘇南農村青年婚姻新禮俗26
    第四節“閃婚閃離”:打工經濟背景下的農村婚姻變革42
    第二章婚姻主導權與婦女地位的非均衡性提升56
    第一節規則的自我界定:對農村婦女主體性建構的再認識57
    第二節婚姻主導權與中西部農村青年婦女地位74
    第三節發達地區農村的社會分化與婦女地位87
    第三章婚戀邏輯變遷與親密關繫變革95
    第一節從歸屬到愛情:農村年輕女性婚姻邏輯的變遷97

    目錄
    總序1
    導言1
    第一章婚戀新模式與婚戀問題8
    第一節“兩頭走”:雙獨子女婚後家庭居住的一種新模式8
    第二節農村社會“閃婚”現像探析17
    第三節“叫禮”:蘇南農村青年婚姻新禮俗26
    第四節“閃婚閃離”:打工經濟背景下的農村婚姻變革42
    第二章婚姻主導權與婦女地位的非均衡性提升56
    第一節規則的自我界定:對農村婦女主體性建構的再認識57
    第二節婚姻主導權與中西部農村青年婦女地位74
    第三節發達地區農村的社會分化與婦女地位87
    第三章婚戀邏輯變遷與親密關繫變革95
    第一節從歸屬到愛情:農村年輕女性婚姻邏輯的變遷97
    第二節私人性閑暇興起與農村親密關繫的變革126
    第三節新型性別互惠關繫?集體經濟模式下蘇南農村調研137
    第四章家庭權力重構與家庭關繫調適149
    第一節從當家權流變看村落社會的內聚與離散150
    第二節建構性人情與北方村落農民的生活世界159
    第三節性別社會分化的村莊實踐:發達地區農村婦女的角色調適170
    第五章策略應對與家庭結構重組188
    第一節風險規避與身份維持:蘇南地區青年的並家婚居模式研究189
    第二節中國農村新“三代家庭”研究201
    參考文獻231

    前言
    王會 | 傳統與現代——中國家庭與婚戀幸福
    本文節選自《婚姻革命與家庭調適》
    王會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
    近十多年來,筆者團隊每年都會到全國各地農村開展駐村調研。這十幾年來,中國正經歷高速城鎮化,可以說,筆者非常有幸地見證了這一變遷的過程。而婚姻家庭領域的各種問題,是每次調研必定關注的一個重點領域。我們的調研通過半結構式訪談和參與式觀察的方法,對村莊社會性質、家庭關繫、經濟分層及鄉村治理等展開了全景式調查,調研對像包括農村精英、村民小組 長、積極分子、普通村民以及當事人等等,以從農村不同的主體來全面認識農村婚姻新秩序演進的內在原因及社會後果。不同區域的農村在城鎮化進程中有著不同的踫撞、遭遇和經歷,其中有共性,也各有特點。本書便脫胎於筆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調研時所寫的調研筆記和調研報告,記錄了筆者早期多年調研中對婚姻家庭領域的一些初步、零星的思考。

    王會 | 傳統與現代——中國家庭與婚戀幸福
    本文節選自《婚姻革命與家庭調適》
    王會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


    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婚戀問題涉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安定。
    近十多年來,筆者團隊每年都會到全國各地農村開展駐村調研。這十幾年來,中國正經歷高速城鎮化,可以說,筆者非常有幸地見證了這一變遷的過程。而婚姻家庭領域的各種問題,是每次調研必定關注的一個重點領域。我們的調研通過半結構式訪談和參與式觀察的方法,對村莊社會性質、家庭關繫、經濟分層及鄉村治理等展開了全景式調查,調研對像包括農村精英、村民小組 長、積極分子、普通村民以及當事人等等,以從農村不同的主體來全面認識農村婚姻新秩序演進的內在原因及社會後果。不同區域的農村在城鎮化進程中有著不同的踫撞、遭遇和經歷,其中有共性,也各有特點。本書便脫胎於筆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調研時所寫的調研筆記和調研報告,記錄了筆者早期多年調研中對婚姻家庭領域的一些初步、零星的思考。
    當前中國依舊處於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出現了生活方式的危機。正如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所言,現代性孕育果實,同時也隱藏著種種風險和危機。這種生活方式危機突出表現在婚戀家庭領域,如離婚率高漲、單身群體激增、養老問題等等,而農民工婚戀問題也是其中的一環。從既有的學術研究來看,研究農民婚戀問題的並不少。本書不僅關注婚戀問題及婚戀行為本身,比如當下農村婚戀的新模式、具體現像研究,打工經濟帶來的跨省婚姻、閃婚閃離問題等等,也以婚戀問題作為切入口,關注婚戀問題產生的社會基礎、內在成因、社會後果等,並從多維度視角分析婚戀問題背後的社會結構性動因以及農民家庭所遭遇的現代性危機,細心的讀者或能夠從中看到影響農民婚姻家庭穩定的內在因素。通過研究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家庭的戀愛、婚姻問題,釐清轉型期的社會流動、社會分化、社會結構與農民婚戀的內在關繫,深入分析婚戀心理、性別觀念、家庭觀念的內在變動,不僅有助於更加理性、全面地認識婚戀領域的各類新現像,而且有助於拓展和創新轉型期中國的婚姻家庭理論。
    從歷時的狀況來看,性別失衡、社會分化、社會流動帶來的戀愛、婚姻問題,在目前乃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因此,調查農民婚戀的復雜現狀是有必要的。從宏觀層面來看,各種婚戀問題是急遽社會轉型及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家庭難以承擔高競爭、高風險、高壓力、資源的非對稱性流動以及城市化的高額成本所帶來的。農民家庭在城市化進程中遭遇現代性衝擊所引發的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民家庭城市化面臨諸多困境所致的社會產物。因此,本書不僅關注市場化、貨幣化對農民婚戀的影響,手機電腦等網絡普及對婚姻的影響以及農民工對婚姻家庭的理解、性的理解、對伴侶的期待,也關注婚姻倫理、家庭倫理變動,探討農民戀愛、婚姻的內在心理認知變化,還對不同調研區域的戀愛婚姻類型等進行劃分,釐清相互關繫,深入分析社會分化、傳統紐帶、家庭結構、制度保障及嵌入等綜合因素如何交叉影響、共同形塑農民婚戀問題。本書對農民婚戀問題的研究,還關注到婚戀問題帶來的一繫列社會風險,諸如農民婚戀問題對兩性信任關繫的影響、對家庭和諧穩定的影響等。
    因此,本書並非以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婚戀問題的具體現像為重點,而是試圖通過婚戀問題現像討論其表像背後的區域差異邏輯等內在機理並從中探討農民婚戀問題的社會機制和社會基礎,研究農民婚戀變革的內在動因和內在邏輯變化。換言之,本書是以農民婚戀領域呈現出來的各種新現像、新問題為切入口,來深入探討在中國農村現代性進程中農民婚姻家庭的性質變化,研究顯示出的夫妻兩性關繫及農民婚姻家庭的性質與功能已經發生的重大變遷。
    本書將農民婚戀問題放到中國社會城鎮化和現代性的大背景之中探究農民婚戀問題及其內在關繫,將農民工婚戀問題置於整個中國社會轉型、現代性的過程中深入討論,並進一步探究討論了農民婚戀轉型和婚姻家庭變遷。從中可以看到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婚戀邏輯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也就是說,從農民婚戀問題及婚姻家庭轉型的背後,可以看到更為深刻、更為本質的婚戀邏輯的變遷。
    傳統的婚戀邏輯,從理想的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歸屬的邏輯。楊華曾在他的《隱藏的世界:農村婦女的人生歸屬與生命意義》一書中對傳統社會中國婦女的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作過繫統的闡釋。無論男人還是婦女,都生在“祖蔭下”,家族—村落的歸屬體繫即為生活於其中的個人提供了穩定的生活預期,也構成了中國農民的基本生命價值體驗和生命意義。筆者認為,傳統社會中歸屬取向的婚戀邏輯,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性別之間的男女有別原則。男女有別原則不僅指男女授受不親,還指在傳統家族體繫中,男女兩性的角色規範和責任義務是有規定和依據的。二是本地婚姻圈及熟人社會基礎上的遵從原則,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傳統社會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礎上的婚姻纔是合乎情理的。傳統婚戀基於本地婚姻圈,通婚範圍小,相互之間較為熟悉,父代對子女的婚姻大事較為慎重,其通婚考察範圍突破了婚姻當事人,並擴大到家族及宗族,是知根知底地將子女結為夫妻,即包辦婚姻。這樣,當婚姻當事人在婚姻中產生矛盾時,家族力量及村莊力量都會進行調解或干涉,客觀上有利於保持婚姻穩定。當然,其弊端也顯而易見。事實上,傳統社會也講求“門當戶對”,但傳統社會分化較小,尤其在本地婚姻圈的範圍內,婚配多是基於雙方的人品、家族勢力以及婚姻當事人之間相匹配之上。三是夫妻之間的恩情原則以及處理家庭關繫中的忍讓原則。傳統婚姻多建立在恩情的基礎上,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之間的感情並非浪漫愛情,而是夫妻雙方在恪守責任、履行人生任務、對家庭付出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彼此間的恩情,這種夫妻之間的恩情帶有感激的意味。因而,傳統恩情式的夫妻關繫是在指向家庭生活的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形成的,傳統的家庭目標是三位一體的家庭目標,嫁娶、傳宗接代、生養子女構成了農民一生的規定性,而這種家庭目標的達成需要夫妻齊心協力、有序分工合作。在婚姻締結完成進入維繫領域之後就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夫妻需“同甘共苦”和“不離不棄”,婦女更是要“恪守本分”和“從一而終”。在婚姻關繫中,夫妻之間要恪守傳統婚姻責任倫理,共同維護婚姻穩定。當夫妻中的一方不能盡責的時候,較為常見的是男性在婚後“不著家”的時候,婦女通常是管著丈夫,“為了家好”,也有提出自殺等等,但這也多是從家的角度出發。四是婚戀家庭以傳宗接代為根本,以及代際之間的恩往下流原則。在傳統社會,婚戀本身並不重要,婚戀的目的直接指向家庭,直接指向傳宗接代的人生任務,也就是生養子女,尤其是生養兒子,並將其撫養成人。農民省喫儉用、勤勞苦干,目的是為了有所積累並給子代家庭提供支持。隻要子代能夠成家立業,日子再苦再累,農民也覺得有奔頭,亦即在“過日子”的邏輯中實現本我價值。
    總之,傳統的歸屬取向的婚戀邏輯是圍繞著以男性為中心的縱向“宗”的家庭(家族)結構而展開的,女性具有依附性。傳統的婚戀邏輯,重積累,而非消費;利他,而非利己;指向家庭,而非個體。打工經濟興起與現代性進村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婚戀邏輯。尤其是2000年以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伴隨著農村女性地位提高、流動加劇和女性外出務工經歷帶來的觀念變遷,以及男女性別比失調、農村宗族血緣關繫的瓦解等,傳統婚姻中的歸屬邏輯逐漸被徹底取代,婚姻邏化、多樣性方向發展,愛情的邏輯、物質的邏輯都盛行開來。婚戀中愛情成為最為重要的因素,愛情由之前作為締結婚姻的形式,上升為婚姻的實質,尤其是不少新生代在婚姻中越來越不考慮歸屬,而唯愛情馬首是瞻。農村婚姻中歸屬邏輯向愛情邏輯的轉換,意味著農民個體追求和意義體驗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愛情邏輯之下,婚戀家庭具有模糊性,不穩定性增強,浪漫愛情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物質因素的增加又使得愛情變了味。總體來看,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婚戀邏輯的變遷是極其復雜的,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農民婚戀邏輯中歸屬邏輯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消費主義、賤農主義、個體主義、發展主義等。這些因素都開始從各個層面注入婚戀家庭領域,從而導致農民婚戀家庭問題呈現出諸多新特點與新問題,如婚姻中的物質要素不斷增強,離婚問題不斷增多,欠發達地區的單身問題不斷凸顯。
    傳統歸屬邏輯的婚戀,是在鄉土熟人社會和本地婚姻圈的場域和情境中實現的。打工經濟興起之後,本地婚姻圈被打破,農民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往返流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現代生活方式、消費主義的城市結構都產生了直接而廣泛的影響。尤其是世紀之交的近二十年來,城市化一路高歌、突飛猛進,速度之快讓全世界為之驚嘆。根據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報告,“目前全國約70%的人口已經實際進入城鎮及周邊地帶,這意味著我們的城鎮化率達到70%”。在中國社會,與城鎮化同時展開的是消費文化的興起,消費主義已經獲得了文化上、法理上的現實性和合法性,獲得了全方位的勝利,滲透進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民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這種消費主義的大潮之中。伴隨現代性進村和社會流動的進一步加強,鄉村社會不斷趨於分化。西方社會的理性經濟原則在鄉土社會橫行霸道、長驅直入。原本根深蒂固於西方社會的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決定論也深深植入中國農村的廣袤土地。同時,一般中西部農村的農民很難憑借事業成功和地位升遷獲得人生價值。在西方社會理性主義的假設和前提下,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出於對自身物質需要的滿足,所有人與人關繫中的實踐都受制於人對其生活世界的符號表述。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婚戀也被視為一種經
    濟行為,是一種消費,一種經濟理性的交換,其目的性的交換色彩越來越濃,婚戀與經濟理性、符號消費、欲望等聯繫起來。
    傳統的衰落,流動的陌生人社會,帶來社會規範劇烈動蕩,外部力量通過各種途徑進入農民生活世界,加速了規範的紊亂,同時,農民的自我意識轉變,個體主義逐漸影響農民的行動邏輯,個體意願和利益考量越來越重要。在這一過程中,個體的歷史感和歸屬感日益喪失,個體賴以生存的生活世界的價值生產能力不斷弱化,不少人追求的價值日益個體化,其來源受外部陌生人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人原本生活的村莊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意義退卻,地理學意義增強,這讓我們難以找到安身立命的歸屬。
    城市化進程中,打工經濟令現代性因素向農村社會的全方位滲透,個體主義、消費主義與發展主義等各種觀念夾雜在一起,不斷滲透到當下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村莊共同體不斷趨於瓦解,傳統文化和地方信仰被嚴重擠壓而使生存空間變小,農民、農村在社會和文化上被邊緣化。構成農民生命意義和價值關懷的傳宗接代觀念逐漸被淡化,不少人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變得理性而狹隘,認為人生有意義的事情隻是追求當下的幸福和“及時行樂”,傳統的安身立命的基礎正在瓦解。因而,最深刻的是價值層次上的變化,農村社區逐漸失去了歸屬意義。“家族—村落”本與“宗”倫理體繫有密切關繫,“宗”的倫理觀念的淡化致使村落社區逐漸成為一個地理空間,而喪失了“根”的像征意義,而城市陌生人社會則更加難以提供價值歸屬。終極價值世界的缺位致使當前農民婚戀領域出現了各種前所未有、不可理喻
    的事情。這種婚戀危機與婚姻家庭變遷,反射出了傳統道德的巨變、生活預期的巨變,以及關於生命價值定義的巨變。
    農民婚戀領域呈現出來的種種現像,不過是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家庭面臨的種種困難以及城鄉社會踫撞所呈現出來的表征而已。從婚戀問題產生的原因來看,它是城市化進程中社會分化與進城壓力,城鄉流動與分離等原因造成的,農民婚戀領域的種種問題表明了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家庭的一繫列不適反應。當然我們也發現,不少發展較為均衡以及傳統保存較好的區域能夠形成相應的家庭策略,以較好地應對這種危機。我們期待,在中國社會的城鎮化的進程中,家庭制度和文化建設能夠吸收並保持中國家庭制度傳統中的優秀文化基因的同時,努力創造形成一種包容性、互惠性的新性別家庭關繫,在邁向全社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繼續形成並保持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合力,不斷提升中國家庭的發展能力。如此,中國家庭文化必將源遠流長。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