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博學篤行 立己達人——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40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陳廷柱,王小月,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668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8066877
    作者:陳廷柱,王小月,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

    編輯推薦

    2020年是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紀念之年,有必要梳理該學院發展的歷史和講好學院發展的故事。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經歷四十年的發展,已然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機構,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在國內較有影響。紀念文集通過回顧和梳理該院歷史,為未來發展明確方向。

     
    內容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為慶祝成立40周年,特編撰本書。全書分兩大板塊:*板塊為學院發展回顧與展望,以及若干重要事項的專題總結;第二板塊文章為本院教師與部分院友所撰,重在講述在學院工作或求學期間所經歷的感人故事。全書旨在展現學院發展歷史,促進教育學科建設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簡介

    1990——1994,河南師範大學學習(本科)1994——1997,曲阜師範大學學習(碩士研究生)1997——1999,曲阜師範大學教科院工作1999——2002,華中科技大學學習(博士研究生)2002——2004,南京師範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至今,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工作2008——2009,美國波士頓學院訪學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40餘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

    目錄
    回顧與展望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四十年回顧劉獻君/003
    ·40年來教科院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歷程朱新卓餘保華任學柱李函穎/019
    ·中國教育博士培養的先行探索
    ——華中大的校長博士課程班王小青雷洪德許宏駱四銘/039
    ·以服務求支持以轉化謀發展
    ——學院社會服務40年回顧張青根劉長海於海琴陳敏/052
    ·與時俱進,交叉創新,建設優勢特色鮮明的教育學科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40周年院慶之展望報告陳廷柱王小月/066
    講述與教科院的故事
    ·應運而生乘勢而上
    ——對教科院早期歷史的一點回憶馮向東/081 目錄·回憶與思考
    ——兼賀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趙炬明/092
    ·敢於擔當,提攜後學

    回顧與展望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四十年回顧劉獻君/003
    ·40年來教科院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歷程朱新卓餘保華任學柱李函穎/019
    ·中國教育博士培養的先行探索
    ——華中大的校長博士課程班王小青雷洪德許宏駱四銘/039
    ·以服務求支持以轉化謀發展
    ——學院社會服務40年回顧張青根劉長海於海琴陳敏/052
    ·與時俱進,交叉創新,建設優勢特色鮮明的教育學科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40周年院慶之展望報告陳廷柱王小月/066



    講述與教科院的故事
    ·應運而生乘勢而上
    ——對教科院早期歷史的一點回憶馮向東/081<< 目錄·回憶與思考
    ——兼賀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趙炬明/092
    ·敢於擔當,提攜後學
    ——姚啟和教授的精神激勵我成長張應強/123
    ·斯人已逝近十年,君子風範永流傳
    ——我與文輔相教授的故事張應強/128
    ·在傳說和故事中永生的塗又光先生
    ——我與塗又光先生交往的感悟張應強/133
    ·以高教研究指導辦學實踐的典範
    ——我對朱九思高等教育思想的體認張應強/138
    ·心繫高等教育研究三十六年
    ——憶我的導師朱九思先生瀋紅/143
    ·我與成長中的《高等教育研究》陳昌貴/151
    ·選導師,寫論文
    ——憶我“難產”的博士論文宋彩萍/157
    ·回望喻家山賀祖斌/162
    ·難忘的華科歲月孔國慶/165
    ·站到山巔纔能看得更遠
    ——華科校長班學習回顧楊同毅/168
    ·眾志成城創新篇
    ——記楊叔子校長和教科院“四老”肖海濤/173
    ·融入生活的學術
    ——懷念導師文輔相和華科教科院的學術生態李小平/202
    ·感知教育家:在導師身邊的歲月宋秋蓉/210
    ·我向朱九思先生求教的三個問題陳運超/217
    ·鞠躬盡瘁提攜後輩
    ——深切懷念著名高等教育學家蔡克勇先生黃明東/236
    ·師恩如海薪火相傳
    ——紀念我的導師文輔相先生許建領/251·豈止你我之間
    ——致我的導師瀋紅教授曹賽先/257
    ·那些橡皮擦不去的歲月痕跡
    ——導師劉獻君教授剪影王珺/261
    ·感恩生命中的貴人
    ——致謝導師張應強教授與教科院的老師和同學們龍獻忠/265
    ·華科歲月:定格生命的記憶
    ——致敬導師別敦榮及所有教科院老師們荀振芳/273
    ·以學術為志業
    ——與導師瀋紅教授相遇宋旭紅/280
    ·追尋有效的指導:劉獻君教授對博士生的人文關懷趙立瑩/284
    ·讀博三載享用一生
    ——我與教科院的故事鐘勇為/290
    ·我和我愛的“東65號”
    ——教科院學習拾憶張曉鼕/296
    ·學者·學生·團隊
    ——記導師瀋紅教授與“紅門團隊”王建慧/299
    ·以信相約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致教科院全體教師的一封信劉艷/303
    ·良禽擇木棲息之地王小青/307
    ·遊走在光明邊緣的女孩董曉林/311
    ·君子成人之美,智者思慮長遠
    ——記我校創新教育與批判性思維研究中心贊助者屈向軍
    校友的捐贈故事劉玉口述盛小桐記錄整理/318

    前言
    前言
    組織編寫這本書是我們40周年院慶的重頭戲。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我們是有壓力的。對於這本書出版之後可能引起的爭議與非議,我們是有預見的。但是,我們堅信:有比沒有好,現在不整,等到50年院慶時再整,難度更大!所以,我們衷心期望,無論本書中存在什麼樣的偏頗或遺漏,大家不要刻意去比較或揣測。如果非要問個究竟,我們幾位編者承擔全部責任。
    學院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我們要懂得感恩,也要強調傳承。如果不能寫好我們的歷史,有針對性地就學院發展歷程中的重點事項進行梳理與反思,發動教師與院友寫點與學院有關的故事,總是可以做到的。有了這些總結文章與美好故事,也能夠大致反映學院發展歷史中的關鍵人物與事件。為此,我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分兩大板塊來謀劃和推動本書的撰寫工作。

    前言
    組織編寫這本書是我們40周年院慶的重頭戲。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我們是有壓力的。對於這本書出版之後可能引起的爭議與非議,我們是有預見的。但是,我們堅信:有比沒有好,現在不整,等到50年院慶時再整,難度更大!所以,我們衷心期望,無論本書中存在什麼樣的偏頗或遺漏,大家不要刻意去比較或揣測。如果非要問個究竟,我們幾位編者承擔全部責任。
    學院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我們要懂得感恩,也要強調傳承。如果不能寫好我們的歷史,有針對性地就學院發展歷程中的重點事項進行梳理與反思,發動教師與院友寫點與學院有關的故事,總是可以做到的。有了這些總結文章與美好故事,也能夠大致反映學院發展歷史中的關鍵人物與事件。為此,我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分兩大板塊來謀劃和推動本書的撰寫工作。
    始料未及的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在組織編寫板塊的若干專題總結時困難重重。教師們都憋在家裡,沒有辦法到學院查找相關資料,視頻或電話訪談的方式所能解決的問題總是有限的。稍稍解禁之後,碩士生面試、博士生申請審核招生、學生畢業論文答辯以及開題報告與資格審查等工作接踵而至。好不容易可以松口氣的時候,學院大樓又開始全面改造與裝修。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多數教師習慣於待在學院工作室,別說寫文章或編輯文稿,就是有事也是彼此見面說。還有部分教師,即便是在春節那幾天,還照常去學院工作室。可想而知,在正常工作節奏與習慣被徹底改變的情況下,承擔相關寫作、修改任務的教師需要何等的定力與奉獻精神,纔能保證這本書在院慶之前得以出版。
    << 前言為了讓參與撰寫書稿的教師對學院發展歷史能有整體把握,劉獻君老師率先完成學院發展40年的全面總結,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向全體教師講解學院發展的歷史。馮向東老師戴著口罩在學院會議室向我們講述了學院發展早期的一些人和事,張應強老師也就書稿寫作中可能涉及的事項為我們講了幾個小時,還有很多老師與院友接受了我們的訪談或提供了一些寫作素材。在此,我們深表感謝與敬意!還需要提及的是,與我們的總體設計與預期相比,書稿還是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對此,我們也能理解。疫情與裝修期間,學院能夠照常運轉,並不斷傳來一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學院全體教職員工都有付出與貢獻,未必要參與到書稿的寫作任務中來。
    關於書稿第二板塊,一部分是我們主動約的,一部分是各位自願寫的。為什麼要約?主要是考慮到對學院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人物不能有任何遺漏,隻有把關鍵人物的故事講出來,纔能較為全面地反映學院發展的總體面貌。請大家相信我們的集體智慧,為誰約、何時約、約誰寫這些問題,我們都是反復斟酌過的,也征求過很多同志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幫助。再就是後來我們為什麼在學院公眾號與個人朋友圈推送“我和教科院的故事”?除了營造院慶氛圍與擴大學院影響之外,也是借此提醒和督促大家:該出手寫點什麼了。是故,我們特別要感謝參與撰寫“我和教科院的故事”的各位老師與院友。須知,有的修改了將近十稿,有的連續寫了多篇,有的在小範圍內主動征求過修改意見,有的寫了幾萬字,有的在文稿中還配上了一些珍貴照片。我們拜讀之後,真是受益良多,感慨良多。所以,如果不是明顯有問題的地方,我們盡可能采納各位所撰寫的故事,也大限度地尊重原作的風格、觀點與傾向。這也是我們選擇“講故事”而不是“寫歷史”的初衷與好處,或情緒所致,或記憶有誤,即便是有一些不夠準確的地方,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和接受。實事求是地說,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方面不夠均衡的問題,尤其是我們的年輕教師在各位所撰寫的故事中幾乎沒有任何展現。我們認為這種情況也屬正常,但這並不代表年輕教師不夠優秀,等50年院慶或60年院慶的時候,能夠成為故事中的主角就行。
    我們決定把籌備40年院慶過程中所提煉出來的院訓作為書名,一是為了推廣和傳承“博學篤行、立己達人”的學院精神,二是書稿中所涉及的主要內容也確實可以用“博學篤行、立己達人”來加以總括和提升。說到底,我們編寫此書的目的既是對學院過往的回顧、眷戀與交代,也是希望以此為素材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按照我們的設想,這本書將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資料,也是所有新進教師的書。我們相信,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所有新成員將因此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這個大家庭,並將老一輩所積澱下來的學院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理想信仰,努力成長為無愧於新時代、無愧於華中大的傑出人纔。
    後必須感謝百歲高齡先生,必須感謝對我們學院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李培根院士,兩位應邀為本書題字,這是對我們全體師生員工的莫大鼓勵。也必須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老師,沒有他們的支持,這本書不可能趕在院慶之前出版。


    編者2020年9月29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