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共同體、個體與友善--中西友善觀念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重要學術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828-1200
    【優惠價】
    518-750
    【作者】 趙琦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管理與社會規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37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83711
    作者:趙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內容簡介

    何謂友善?何以友善?本書圍繞友善問題,通過釐清紛繁各異的哲學術語、思想體繫、政治與社會背景,提取中西哲學史上較有代表性的五種友善概念的理論模式,幫助讀者把握它們各自對“何以友善”這一哲學問題的回答,並分析各自的特征、利弊與經驗教訓,最終形成“友善”概念的繫統理論和實踐借鋻。在此基礎上,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本書從“共同體-個體”的視域研究友善,即從共同體、個體及其兩者關繫的角度研究友善。

    作者簡介

    趙琦,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倫理學研究室主任。主攻西歐中世紀與古典哲學、倫理學,以及中西比較哲學,尤其關注共同體與友愛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曾獲得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青年撥尖人纔等榮譽稱號,完成與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代表作有論文《論人類命運共同體對西方共同體傳統的革新》《友誼與共同體:論亞裡士多德友誼理論中的共同體觀念》《論友誼的正當性》,與英文論文Relation Centered Ethics Between Confucius and Aquinas等。代表著作為《回歸本真的交往方式:托馬斯·阿奎那論友誼》(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代表譯作有《亞歷山大·科耶夫:後現代政治的根源》等。

    目錄
    目錄
    總序1
    序言1
    導言1
    第一節《荷馬史詩》:希臘友善觀念的起源12
    第二節共同體的紐帶與公共善的保障:亞裡士多德的友善觀念24
    第三節古希臘人觀念中的友愛與欲愛39
    第四節古希臘友善觀念的特征及其經驗教訓56
    第一節友善觀念的起源:一神教經典敘事中的普愛觀61
    第二節普遍的友善何以可能?道德心理學的闡釋66
    第三節以愛為紐帶的“理想共同體”與現實共同體71
    第四節中世紀友善觀念的特征與遺產83
    第一節友善:近現代西方的公民道德89
    第二節基於義務的“友善”觀念98

    目錄
    總序1
    序言1
    導言1


    第一章古希臘的友善觀念11
    第一節《荷馬史詩》:希臘友善觀念的起源12
    第二節共同體的紐帶與公共善的保障:亞裡士多德的友善觀念24
    第三節古希臘人觀念中的友愛與欲愛39
    第四節古希臘友善觀念的特征及其經驗教訓56


    第二章西歐中世紀的友善觀念60
    第一節友善觀念的起源:一神教經典敘事中的普愛觀61
    第二節普遍的友善何以可能?道德心理學的闡釋66
    第三節以愛為紐帶的“理想共同體”與現實共同體71
    第四節中世紀友善觀念的特征與遺產83


    第三章西方個體主義語境下的友善88
    第一節友善:近現代西方的公民道德89
    第二節基於義務的“友善”觀念98
    第三節作為道德情感的“友善” 107
    第四節西方現代友善觀念的特征與利弊115


    第四章儒家的友善觀119
    第一節“友善”的內涵:從第四倫到天下共同體120
    第二節儒家“友善”觀念的理論基礎:“仁” 126
    第三節普遍友善的實現途徑:忠恕之道與教化138
    第四節當代學界對儒家的主要批評及其回應146


    第五章墨家與道家視域中的友善觀念155
    第一節墨家的“兼愛”學說及其當代意義156
    第二節道家的自然共同體與“無我利他” 165


    第六章繼往開來的當代中國友善觀念174
    第一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友善:指導原則與基本特征174
    第二節從當代中國的友善觀念重估五種友善模式180
    第三節中國近代建構友善公德的嘗試及其當代評價192
    第四節繼往開來:當代中國的“友善”內涵與層次201


    第七章友善的形態及其實現211
    第一節當代中國的友善形態212
    第二節建構友善公德需要克服的困難223
    第三節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團結友善”及其實現途徑229
    第四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人民“團結友善” 239
    參考文獻249


     

    前言
    共同體與友善
    本文節選自《共同體、個體與友善——中西友善觀念研究》
    趙琦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
    倫理學觸及的問題常常事關當下,這是一本非常有學術內涵的著作,從中我也學到許多,值得學界同仁認真對待。

    共同體與友善
    本文節選自《共同體、個體與友善——中西友善觀念研究》
    趙琦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



    倫理學觸及的問題常常事關當下,這是一本非常有學術內涵的著作,從中我也學到許多,值得學界同仁認真對待。
    雅斯貝斯在他的《論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人類在軸心文明之前還曾有“古代歷史中的高度文化”,如蘇美爾巴比倫、埃及、前雅利安人的印度河文化以及中國的上古文化。這些古代文明都曾創造出輝煌的文化,在技術上也有很大突破,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商朝的青銅器等。對此雅斯貝斯做出總結:國家的形成、文字的發明、共同的文化、帝國的形態,以及某些技術的登場都是上古文明的重要特質。但這並沒有使所有這些古代文明都進入軸心時代,一些文明在歷史上明顯沒落了,沒有發生“精神突破”。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方面留下的歷史資料非常少,我們隻能猜測。從現有的材料來看,早期文明都有非常殘酷的一面。去埃及訪問時,印像最深的是,在埃及巨大神廟和陵墓裡都有一個鮮明的標記,就是法老用錘子擊打俘虜的頭蓋骨,以示法老的權威。以現代眼光看,這是非常殘暴的做法。事實上,在殷墟遺跡也出土了大量人祭與虐殺的遺骸。今天談中國文化傳統,大抵在殷周之際有一個轉化,孔子講“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代的人文傳統把殷商文化給替代掉了,周代文化實現了“精神突破”進入軸心文明。我們可以大膽猜測,軸心文明之前,上古文明多半是建立在殘忍、恐怖和對敵對部落的暴力控制之上的,這樣的文明並不能長久地持續下去。
    在這樣的文明演進背景下,“友善”就成為一個十分要緊的題目,如何對他人友善成為了文明延續的核心價值。在人類文明從上古早期文明向軸心文明過渡的進程中,如何形成一種穩健的“情理結構”,對於文明的持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在這個“情理結構”中,“愛的力量”從何而來,將扮演怎樣一個重要角色,這些都是根本性問題。趙琦的著作雖以“友善”為書名,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人類軸心文明以之為基礎的欲愛、友愛、聖愛、親親之愛都有涉及。從某種角度講,友善正是從各文明“愛的原型”中延伸出來的。這是理解人類文明持存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趙琦在書中梳理了中西文明傳統中五種“友善”的模式,分別是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西方的古希臘傳統、基督教傳統,以及近代以來的個體主義傳統。這些思想傳統都是文明性的、根基性的模式。無論哪種模式,核心問題都是要解決人類生存的基礎性問題:一個本能自愛的人如何成為友愛他人的共同體成員?這一問題貫徹始終,是全書論述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趙琦還從“友善”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責任性與情感性的張力出發,進一步拓展了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深度。
    全書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在於,趙琦深切地認識到,對於“友善”問題的理解,是從“個體”出發,還是從“共同體”出發,是破解這個問題的核心要點。這一重要視角在書名中也特別標識出來。盡管趙琦在更寬泛的意義上使用“個體”概念,並希望建構一種共同體與個體並重的“友善”理論。從書中的內容看,趙琦的學術貢獻還是在於復活了共同體視角。事實上,“個體”完全是一個現代社會的主導概念,身處現代社會我們常會不自覺地以個體主義眼光來理解周遭世界,“個體主義”已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對“友善”的理解也是如此。在趙琦的論述中,特別重視“友善”的共同體屬性,這觸及了問題的根本。事實上,無論欲愛、友愛、聖愛以及親親之愛,本質上都預設了一個在先的“共同體”,即便男女之愛是一個去形成的情感共同體,也需要在神話中先假設一個兩者結合的整體。正是從“共同體”中分離出來的成員,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匱乏”,因此對於“共同體”或者“共同體成員”纔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深厚情感,“共同體”生活是“愛”的真正根源。
    在不同的文明傳統中,構建的“共同體”有所不同,友善的基礎也不一樣。在古希臘,以亞裡士多德為例,他認為人生來就是匱乏的,城邦纔是使人獲得自足狀態的共同體,亞裡士多德的“友愛”(philia)觀念由此而展開,但亞裡士多德關於友愛的論述離不開古希臘對於“欲愛”(eros)的理解。當亞裡士多德說“朋友是另一個自身”時,是把朋友當作自身的一部分來接受的,在這個意義上,古希臘的“友愛”與“欲愛”密切相關,人與生俱來的不足正是人追求善,並同他人建立“友愛”的真正出發點。
    在基督教文明中,發展出一種神的聖愛(agape),一種對於人類普遍的、無條件的、無私的愛。當然,這種愛基於基督教的教義,上帝道成肉身,降生為人,為人類的罪主動犧牲自己,完成救贖,從而為人確立起一種“聖愛”的標尺。基督教傳統的“友善”觀念同樣脫胎於“聖愛”。伊甸園神人關繫的和諧被原罪所破壞,愛就是對神人關繫復合的追求,而達到這一點需要通過愛鄰人來實現。
    就我而言,更關心中國文化傳統中對於“友善”的論述。不同於希臘的“欲愛”和基督教的“聖愛”,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愛的原型是“親親之愛”,“愛由親始”。“友愛”直接是從兄弟之愛中延伸出來的,發展為朋友間的愛,並進而發展為一種普遍的“友善”,“四海之內皆兄弟”。家就是一個天然的共同體,其成員天然地會將其他人看作自己的一部分,父母是本根,子女是枝葉,兄弟姊妹之間也因為血肉相連而成為“一體”;“親親之愛”是基礎,是原型,從而幫助人們把朋友視為一個共同體的成員。
    無論中西,就傳統而言,在談論“友善”時,都會預設某種共同體,無論這個共同體是男女、是家庭、是城邦,還是神人關繫,在這個預設的共同體中,其成員天然地有其“匱乏”,這便形成一種愛的力量。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友善”的理解有一個根本性的顛倒,不再從“共同體”,而是從“個體”去理解“友善”。無論是從康德式的個體理性出發,還是從休謨式的個體情感出發,都會把“友善”看作是出於個體的善意而對他人的尊重,於是“友善”成了某種個體性的道德義務或道德情感。在這樣的論述中,傳統社會對於“友善”理解的大前提消失了,與他人的共同體關繫被還原為個人的道德選擇。這是現代“友善”理論很大的一個缺失。
    基於中西的比較視野,趙琦對“友善”理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希望建構一種“共同體屬性”與“個體性”相統一,責任與情感相統一的“友善”理念,這種基於相互尊重、進而關愛幫助他人,最終能夠舍己為人的“友善”觀念,究竟如何能夠扎根生活世界的大地,依然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相信這個論題在趙琦著作的推動下會在學界取得更大的進展。
    趙琦是我最早的學生之一,還在她本科生時就給她上過課,以後又跟著我讀碩士,之後無論她在意大利,還是在美國學習,都跟她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趙琦的特點就在於學習非常認真,做事非常扎實,研究非常投入,這對於學術工作是難能而可貴的。看到她在學術上不斷取得進步,我為之感到十分驕傲。


    孫向晨
    2023年7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