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何士驥文存(清華國學書繫)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2185-3168
    【優惠價】
    1366-1980
    【作者】 方遙、龎壯城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經典名家作品集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15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4271570
    作者:方遙、龎壯城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6月 

        
        
    "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何士驥(1895—1984)自就讀清華國學研究院以來,到任職西北師範學院、甘肅省博物館期間所撰寫的學術論文、研究計劃以及考古發掘報告等,共四十四篇。而根據研究主題,可將其大致分為六部分:一、考古學,收錄相關古跡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之簡報,如《唐大明興慶及太極宮圖殘石發掘報告》《石刻〈唐太極宮暨府寺坊市殘圖〉〈大明宮殘圖〉〈興慶宮圖〉之研究》等;二、金石學,收錄漢唐石刻的研究文章及著作,如《漢碑校讀(五種)》《南北響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錄》《古本道德經校刊》等,其中《古本道德經校刊》乃何氏以當時可見的《道德經》傳本與考古所得的碑刻本進行全面的校刊比對,材料之全、用力之深,屬鴻文巨作;三、文字學,收錄何氏關於文字考釋與《說文》研究等論文以及研究計劃,如《釋身》《研究〈說文〉之意見》等;四、歷史考證,收錄與歷史制度、器物研究有關的文章,如《部曲考》《耒耜說》等;五、西北文化,收錄何氏從我國西北的歷史視角出發,研究該地區與我國民族、語言起源關繫及未來建設的文章,如《中國文化起源於西北》《研究中國之古外國語文與研究西北》等;六、雜論,收錄何氏的跨學科文章曲“兀”字釋義》《近四十年來國人治學之新途徑》《西北學者劉煥唐先生之學說》等。此外,本書還附錄了何氏後期結合歷史、考古、語言文字等知識所撰作的《漢畫像中的鳥像》《對天神、人鬼等的信仰與迷信問題的探說》等文章,並通過采訪何氏親友後人、爬梳整理相關文獻史料,編纂成《何士驥先生的生平與學術》《何士驥先生年譜簡編》二文,亦有助於研究此一時期的金石學、考古學與西北文化等學術史。(必填)

     
    內容簡介

    何士驥(1895—1984),字樂夫,浙江諸暨人,考古學家、文字學家、歷史學家。1925年考取清華國學研究院屆研究生,師從梁啟超、王國維二先生。畢業後任教於北平各校,主要從事金石文字的整理與研究。抗戰爆發後遷居西北,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助理員,在陝西考古會從事考古工作,曾參與陝西民政廳前院、寶雞鬥雞臺遺址及漢張騫墓等處的考古發掘,並任教於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師範學院、蘭州大學等校。新中國成立後,任甘肅省博物館館長,領導、組織甘肅省文物古跡的調查、發掘與保護工作,並致力於通過文字、文獻與文物研究相結合來重構中國古代文化史,對我國西北地區的文教發展、歷史研究、考古與博物館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簡介

    方遙,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儒家哲學、古代文學。迄今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1部,編著1部,參與編撰專著及古籍整理著作7部。龎壯城,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福建省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開設古代漢語、出土文獻導論、說文學導論等課程。研究專長為秦漢思想、數術學、出土文獻、文字學,主持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福建省科學規劃項目等,已發表會議論文、期刊、專書論文十數篇。

    目錄
    導言 何士驥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考古學
    唐大明興慶及太極宮圖殘石發掘報告
    石刻«唐太極宮暨府寺坊市殘圖»«大明宮殘圖»«興慶宮圖»之研究
    陝西考古會工作報告
    發掘張騫墓前石刻報告書
    修理張騫墓工作報告
    西北考古記略
    長安城外魚化寨新石器時代之遺址
    十裡店新發現的屈肢葬與交肢葬
    十裡店新發見之明代墩軍碑
    蘭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敦煌千佛洞
    今後之考古學

    導言 何士驥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考古學
    唐大明興慶及太極宮圖殘石發掘報告
    石刻«唐太極宮暨府寺坊市殘圖»«大明宮殘圖»«興慶宮圖»之研究
    陝西考古會工作報告
    發掘張騫墓前石刻報告書
    修理張騫墓工作報告
    西北考古記略
    長安城外魚化寨新石器時代之遺址
    十裡店新發現的屈肢葬與交肢葬
    十裡店新發見之明代墩軍碑
    蘭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敦煌千佛洞
    今後之考古學


    金石學
    古本«道德經»校刊
    漢碑校讀(五種)
    南北響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錄
    城固縣石刻目錄
    石刻內容之研究
    莽鏡考
    考古一得
    文字學


    編纂«金文彙編»說明書
    «金文彙編器銘索引»自敘
    整理«說文»之計畫書
    研究«說文»之意見(白«文字形體的源流»敘)
    圖像到形聲演進之概況
    歷史考證
    部曲考
    中國用鐵起源考略
    耒耜說
    宋代西北抗戰英雄楊從儀之史跡


    西北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於西北
    我國民族起源於西說
    研究中國之古外國語文與研究西北
    國語運動在大西北上的重要性
    國語運動與西北文化建設
    雜論近四十年來國人治學之新途徑
    西北學者劉煥唐先生之學說
    屈原不但是一個大文學家並且是一個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上的
    大功臣
    從歷史與實跡上檢討中倭文化之高下


    附錄一
    城固之漢代花紋磚
    漢畫像中的鳥像
    對天神、人鬼等的信仰與迷信問題的探說
    字說六則
    附錄二
    何士驥先生年譜簡編

    前言
    1895年11月17日(即清光緒二十一年農歷十月一日),何士驥出生於浙江諸暨縣北鄉上山頭村。何士驥幼年家貧,有志向學,其父何忠德靠給紹興地主家佃種土地、打長工撫養其長大,並供其讀書學習。故其14歲時方纔進入私塾讀書,且時斷時續,不時仍須輟學回家務農放牛,以賺取學費,補貼家用。辛亥革命後,何士驥先後就讀於本地養春初等小學和覺民高等小學,均以學習用功、成績而跳級畢業,但因家貧無力進學,遂在本鄉長瀾鎮達泉兩等小學任教一年,尋又考入杭州的浙江省立師範學校免費學習,各門功課始終名列前茅。畢業後又無力上大學,通過經亨頤校長的介紹,進入浙江省教育會工作,擔任文牘干事。1921年秋至上海,擔任澄衷學校國文教員。因不喜上海的社會環境,又赴北京求學。到北京後,為了維持生活,經錢玄同介紹,進入孔德學校擔任國文教員,同時在北京大學國文繫旁聽學習。

    1895年11月17日(即清光緒二十一年農歷十月一日),何士驥出生於浙江諸暨縣北鄉上山頭村。何士驥幼年家貧,有志向學,其父何忠德靠給紹興地主家佃種土地、打長工撫養其長大,並供其讀書學習。故其14歲時方纔進入私塾讀書,且時斷時續,不時仍須輟學回家務農放牛,以賺取學費,補貼家用。辛亥革命後,何士驥先後就讀於本地養春初等小學和覺民高等小學,均以學習用功、成績而跳級畢業,但因家貧無力進學,遂在本鄉長瀾鎮達泉兩等小學任教一年,尋又考入杭州的浙江省立師範學校免費學習,各門功課始終名列前茅。畢業後又無力上大學,通過經亨頤校長的介紹,進入浙江省教育會工作,擔任文牘干事。1921年秋至上海,擔任澄衷學校國文教員。因不喜上海的社會環境,又赴北京求學。到北京後,為了維持生活,經錢玄同介紹,進入孔德學校擔任國文教員,同時在北京大學國文繫旁聽學習。
    1925年,清華學校開始改制,在添設大學部的同時設立研究院,以與大學本科教育相銜接,“備清華大學或他校之畢業生,對特種問題為高深之研究;其研究由專家指導之”《清華大學之工作及組織綱要》,《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報告草案》,《清華周刊》第332期,第33頁。。由於當時經費所限,經過多次討論,校方決定研究院先設“國學門”一科,即後來一般所說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或“清華國學院”。清華國學研究院以“研究高深學術,造成專門人纔”為宗旨,研究內容主要為中國語言、歷史、文學、哲學等,計劃招收“國內外大學畢業生,或具有相當之程度者”,“各校教員,或學術機關服務人員,具有學識及經驗者”,“各地自修之士,經史小學等具有根柢者”,其目的在於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者”和“各種學校之國學教師”。國學院的制度略仿我國傳統書院和英國大學制度,研究方法注重個人自修,教授專任指導,其分組不以學科而以教授個人為主;教授將其所擔任指導之學科範圍公布,由各學員與教授自由談話,就一己志向、興趣與學力之所近,擇定研究題目,隨時接受教授指導,就此題切實研究;教授所擔任指導之學科範圍由其自定,同一科目可有數位教授並任指導,各為主張,學員須自由擇定教授一位,專從請業,其因題目性質須同時兼受數位教授指導者亦可;教授於專從本人請業之學員,應訂定時間,常與接談,考詢成績,指示方法及應讀書籍;除分組指導、專題研究外,教授均須為普通演講,每星期至少一小時,所講或為國學根柢之經史小學,或治學方法,或本人專門研究之心得;特別講師須專就一定之學科範圍演講一次或多次;學員研究成績經教授認為確有價值者,亦得由該教授介紹,向本組學員或公眾為一次或數次演講;教授、講師之講稿著作,及學員研究之成績經教授認為確有價值者,得由研究院出版;教授、學員當隨時切磋問難,砥礪觀摩,俾養成敦厚善良之學風,而受浸潤熏陶之效。參見《清華學校研究院章程》,《清華周刊》第339期,第52—55頁。這種組織制度與同時期其他大學的國學研究機構皆有所不同,在當時的中國“實屬創舉”。
    其實,除了外在的具體制度外,清華國學研究院與其他國學研究院所的基本區別還在於其內在的辦學旨趣與學術精神,而這種旨趣與精神可以用“融會中西”四個字來概括。誠如國學院主任吳宓在開學典禮中所言,“惟茲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確精密之方法,(即時人所謂科學方法)並取材於歐美學者研究東方語言及中國文化之成績,此又本校研究院之異於國內之研究國學者也”,故所聘之教授、講師,亦須“具有上言之三種資格,(一) 通知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二) 具正確精密之科學的治學方法,(三) 稔悉歐美日本學者研究東方語言及中國文化之成績,與學生以個人接觸,親近講習之機會,期於短時間內,獲益至多”。吳宓:《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過》,《清華周刊》第351期,第1—2頁。而校長曹雲祥在致辭中亦雲:“現在中國所謂新教育,大都抄襲歐美各國之教育,欲謀自動,必須本中國文化精神,悉心研究。所以本校同時組織研究院,研究中國高深之經史哲學。其研究之法,可以利用科學方法,並參加中國考據之法。”曹雲祥:《開學詞》,《清華周刊》第350期,第4頁。
    清華國學研究院屆招生考試主要分三部分進行,部分為“普通國學”,注重普通學識,用問答題;第二部分為作論文一篇,限兩小時完成;第三部分為專門科學,原定經學、中國史、小學、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外國語(英文、德文或法文)、自然科學(物理學、化學或生物學)、普通語言學八門,考生於其中任擇三門作答,後為減輕難度,僅以經學、中國史和小學三門為範圍。1925年5月,國學研究院籌備處發布準考生通告,指定考試第三部分之專門科學的參考書,以便考生得有範圍,可就此準備。其中,經學為王引之《經義述聞》,中國史為劉知幾《史通》與章學誠《文史通義》,小學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新聞》,《清華周刊》第347期,第29頁。國學院同時規定,學員一經錄取後,須按期到院,常川住宿,潛心研究,篤志學問;學員研究期限,以一年為率,但遇有研究題目較難、範圍較廣,而成績較優者,經教授特別許可,得續行研究一年或二年;學員免交學費及住宿費,但每學期入學時應繳膳費約,預存賠。
    何士驥得知清華設立國學研究院的消息後,隨即報名投考,並提交了一些自己撰寫的文章,遂被錄取為國學院首屆研究生。與其同時考取的還有劉盼遂、吳其昌、程憬、徐中舒、楊鴻烈、王庸、周傳儒、楊筠如、方壯猷、高亨、杜鋼百、姚名達等32人,實際報到者29人。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