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共5卷10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3676-5328
    【優惠價】
    2298-3330
    【作者】 張岱年、敏澤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ISBN】235277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527776
    叢書名: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

    作者:張岱年、敏澤主編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編輯推薦


    《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選取了近百年的著名文章,主題突出,視點集中,對理解近代中國有非常大的幫助。閱讀本書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兒,而要“回讀”一個世紀,就更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了!經過“回讀”,使我們的心靈稍稍平靜下來,在其中隱約看到世紀人文進程的那種內在而本質的東西。本書重現歷史爭議,繫統而詳實,是一部值得收藏研究文集性的叢書。



    相關推薦: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所謂“百年”,原則上是指自1900年以來亦即20世紀已經過去的歲月。全書分作5卷,每卷約涵蓋20年,是皆取其大體時限,而非以精確之年月日為斷。《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收文範圍以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表(出版)者為主,對近50年的取材尤其如此。這除了有其眾所周知的原因外,主要還是為了主題突出,視點集中,亦有容量、體例和現實等方面的考慮。所謂“回讀”,約有二義:一是提供文獻材料,由讀者自讀;二是稍作綜述,與讀者共讀。當然,這應是帶有回顧和反思意味的閱讀。該書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張岱年(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別名季同,河北獻縣人。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張岱年於193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於清華大學哲學繫,後任私立中國大學講師、副教授,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80年後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敏澤(1927——2004)(原名侯富林、侯民澤) ,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評論家。1927年6月出生於河南澠池。1948年畢業於北平鐵道學院,8月在冀中解放區參加工作,12月,任北平市軍管會文管會干事,1949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理論、編輯組組長,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勞動,1976年,在河北保定地區文化局任創作員,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輯部、文藝理論室從事科研、編輯工作,先後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0年至1996年擔任《文學評論》主編。

    目錄

    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的廣泛傳播
    譯天演論自序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
    及其略傳
    天演進化論
    駁康有為書
    進化與革命
    進化之三時期
    俱分進化論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
    進化論和實驗主義哲學
    《進化》雜志宣言
    二、比較、判斷,更是選擇——“東西文化”問題論爭





    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的廣泛傳播



    譯天演論自序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



    及其略傳



    天演進化論



    駁康有為書



    進化與革命



    進化之三時期



    俱分進化論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



    進化論和實驗主義哲學



    《進化》雜志宣言



    二、比較、判斷,更是選擇——“東西文化”問題論爭



    勸學篇



    論世變之亟



    開通學術議



    文化偏至論



    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吾人後之覺悟



    靜的文明與動的文明



    戰後東西文明之調和



    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



    新舊思潮之激戰



    洪水與猛獸



    《新潮》發刊旨趣書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



    評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新舊與調和



    東洋文化與西洋文化



    西方文明與中國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三、東方醒獅的初吼——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



    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



    革命軍



    民族主義論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



    大會的演說



    討滿洲檄



    絕命書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



    命之得失



    ……



    四、熱烈歡迎德先生和賽先生



    五、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新文學——從文藝啟蒙到文學革命



    六、嗚呼,史界革命不起,則吾國遂不可救!



    七、走教育救國的路——新教育思潮的勃興



    八、女子者,文明之母也——女權的覺醒



    九、讀出了“喫人”——“打倒孔家店”!



    十、天下者我們的天下——社會改造思潮高漲



    十一、北方吹來十月風——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十二、究竟該怎樣解決?——“問題與主義”之爭



    第二卷



    一、安那其的眷戀——無政府主義思潮的流行



    無政府主義之平等觀



    無政府主義以教育為革命說



    無政府淺說



    廢家族主義



    無政府共產黨之目的與手段



    宇宙革命的預言



    愛國主義與中國人到幸福的路



    俄國共產主義失敗之原因及其補救的方法



    答陳獨秀君的疑問



    革命辨



    二、懷疑的理性與理性的懷疑——疑古思潮的震撼



    《古史辨》冊自序



    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



    答劉胡兩先生書



    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



    答顧頡剛先生書



    研究國學應該首先知道的事



    古史討論的讀後感



    顧著《古史辨》的讀後感



    古史辨》第六冊序



    三、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



    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



    我們的政治意見書

    前言

    張岱年 敏澤
    如果說20世紀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個充滿重大變革的世紀,那麼對於中國來說,20世紀更是我國發展史上的一個充滿重大變革的世紀。
    本世紀初,當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很高的階段,並且將世界瓜分完畢時,我 國卻仍然處在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桎梏裡,以任人宰割、欺凌的“東亞病夫”的形像處於世界的大格局中。但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是不甘心於這種落後挨打的角色的。一個世紀以來,他們心懷救亡圖存、發憤圖強之志,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終於使神州大地發生了一繫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辛亥革命推翻後一個封建王朝,到全民奮起投入抗日戰爭,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迎來了新的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我們的祖國從本世紀初的“東亞病夫”一躍而成為世界上在政治和經濟方面舉足輕重的國家。回首往事,變化不能不謂之巨大。





    張岱年 敏澤



    如果說20世紀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個充滿重大變革的世紀,那麼對於中國來說,20世紀更是我國發展史上的一個充滿重大變革的世紀。



    本世紀初,當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很高的階段,並且將世界瓜分完畢時,我 國卻仍然處在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桎梏裡,以任人宰割、欺凌的“東亞病夫”的形像處於世界的大格局中。但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是不甘心於這種落後挨打的角色的。一個世紀以來,他們心懷救亡圖存、發憤圖強之志,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終於使神州大地發生了一繫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辛亥革命推翻後一個封建王朝,到全民奮起投入抗日戰爭,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迎來了新的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我們的祖國從本世紀初的“東亞病夫”一躍而成為世界上在政治和經濟方面舉足輕重的國家。回首往事,變化不能不謂之巨大。



    一個民族的社會人文思潮,總是和該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的。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的載體,從它的興衰遞變中,總可以直接間接地折射出該民族的歷史呼喚和心聲。在本世紀即將走完自己後的歷程,歷史行將跨入新世紀之際,回首我國百年來風雲激蕩的社會人文思潮的發展過程——從本世紀初達爾文進化論的傳播、中西文化的比較和論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傳播及其歷程的曲折,直到本世紀末改革開放條件下的新的文化論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文精神問題的討論等等——人們從中不難尋繹出歷史進程跨越之大及民族精神變化之深。現在我們從百年來中國社會人文思潮發展所積累起來的浩繁的文獻史料中,捃摭去取,舉例發凡,輯為5卷,為了給人們比較繫統而清晰地了解、體味中華民族百年來社會人文思潮的發展所經歷的精神心理歷程,及其所經歷的巨大的歷史性飛躍,提供一種方便和機會;況且鋻往知來,溫故知新,在我們將要跨進新世紀的門坎之時,重溫上個百年的社會人文思潮的歷史,會 對我們今後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借鋻意義,這是不言而自明的。



    從世界範圍來看,西方文化思想領域內20世紀重大的事件,就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思潮的進一步分裂和對立。處在本世紀末葉的我國,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物質生產方面的距離,科教興國的思想正在被大力地強調著,對於振興中華來說,這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實踐中,卻存在著重自然科學而輕視社會人文科學的偏頗,這是不能不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的,應該切記: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是人類文明發展這隻彩鳳的兩翼,缺一不可,在迎接即將來臨的新世紀時,借鋻以往之歷史,努力避免本世紀曾在西方出現過的人文主義思潮與科學主義思潮的嚴重分裂與對立,及其給人們精神上帶來的深深的傷害,未雨綢繆,使我國在未來的歲月中,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能協調發展,並行而不悖,共同推動社會的繁榮和昌盛,不因科學文化的發展導致人文文化的偏枯,提出這一點未必是多餘的。



    後,需要說明的是,陳飛、盛源等中青年學人,懷著“跨世紀”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熱誠投入本書的編著工作,不僅檢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而且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討論,分析比較,提要綜述,孜孜矻矻,努力其事,為本書的峻工付出了艱巨的勞動。其自覺精神和勤奮作風,殊可感慰!



    是為序。



    1999年8月於北京

    在線試讀
    女子人格問題
    人類歷史上種種事實,脫不了時間空問互為因果的關繫,從沒有突然發見無始無終的事實。但是這件事實,並不一定就是真理所在,那能夠參透其中因果,下一個理性的評判的人,就上了進化的軌道。那弄錯了的人,迷信著歷史事實就是真理,這等“泥古不化”,就不免自絕於進化之路了。
    偏是我國人民,富有那凡物同具的惰情;對於歷史事實的觀念,偏走了“自絕於進化”一途。他們推究事理,用個妙不可言的方法,道“自古如是,當然如是”。這分明承認那歷世相傳的世故,就是上下占今不可更改的真理。我今日提出這個“女子人格問題”,他們還未必承認這問題有成立的價值。他們必將說道:“女子有沒有人格,不必討論,但看歷史的事實,便可知道。原來歷史上早已解決了。”果然如此,我也再不想同他們講話。但是我平日對於這個問題,很有些兒思想,近來讀了幾個先覺的言論,又很有些感觸,不把他寫出來,良心上很不舒服。所以我就隨手寫出,成了這一篇文字。
    我今討論這個問題,請先將“人格”兩字下個定義:“人格是個人在大群裡頭應具的一種精神。”換語說來,就是“做大群裡獨立健全的分子的一種精神。”為要獨立,所以要使本能充分發展;為要健全,所以不肯盲從,愛好真理。——這都是完成人格必要的條件。因時代地位的不同,那人格的“量”很沒一定範圍。然而同時代同地位的人,卻應同具平等的人格。為什麼呢?因為同是大群裡頭一分子故。
    既將“人格”兩字,下了定義,就有以下的討論:
    ,女子應否具人格?這個問題,可以不加思索地答道:“女子應具人格,因為他定是大群裡頭一分子的‘人’故。”
    第二,自來女子果否具有人格?除了近時代受有教育、有自立能力的少數女子,餘外就難說了。他們沒有真實、確實的“人生觀”,他們的作為,不出一家以外,他們的生活,都靠著別人,既不健全,又不獨立,豈特人格不完,竟可說“沒有人格”。
    第三,女子不幸的原因。女子人格不完——或是沒有人格,若說是女子的罪惡,這便錯了。當初民分工治事的時候,女子不幸.為有那生育的事情,就隻得留在家裡,撫育兒女,帶做些家裡雜務。後來人智漸進.社會制度也漸漸完備,一切生產的事業,沒有不和社會有關繫。其時和社會交接的,自然是那身無掛礙的男子。女子所做的家裡雜務,卻又不幸不是那可以生財致富的。即或在家做些生產的事業,也不過做男子的幫助,有時仍要男子出面,始可貢獻於社會。因此歷世相傳,就把那獨立自營的本能,漸漸退化下來。
    女子在家裡,專做那零碎、卑陋、無味的家事,一個人心力,已消磨夠了,還有什麼機會和功夫去接觸外界的事實和思想?還有什麼機會和功夫去研究學問?歷世相傳,積非成是,便成了風尚。仿佛那些德性問學的事情,隻有男子是專利的,從此那真實、確定的“人生觀”,不復湧現於女子的精神界,原來他們愛好真理的理性,已漸漸淘汰無餘了。


    女子人格問題



    人類歷史上種種事實,脫不了時間空問互為因果的關繫,從沒有突然發見無始無終的事實。但是這件事實,並不一定就是真理所在,那能夠參透其中因果,下一個理性的評判的人,就上了進化的軌道。那弄錯了的人,迷信著歷史事實就是真理,這等“泥古不化”,就不免自絕於進化之路了。



    偏是我國人民,富有那凡物同具的惰情;對於歷史事實的觀念,偏走了“自絕於進化”一途。他們推究事理,用個妙不可言的方法,道“自古如是,當然如是”。這分明承認那歷世相傳的世故,就是上下占今不可更改的真理。我今日提出這個“女子人格問題”,他們還未必承認這問題有成立的價值。他們必將說道:“女子有沒有人格,不必討論,但看歷史的事實,便可知道。原來歷史上早已解決了。”果然如此,我也再不想同他們講話。但是我平日對於這個問題,很有些兒思想,近來讀了幾個先覺的言論,又很有些感觸,不把他寫出來,良心上很不舒服。所以我就隨手寫出,成了這一篇文字。



    我今討論這個問題,請先將“人格”兩字下個定義:“人格是個人在大群裡頭應具的一種精神。”換語說來,就是“做大群裡獨立健全的分子的一種精神。”為要獨立,所以要使本能充分發展;為要健全,所以不肯盲從,愛好真理。——這都是完成人格必要的條件。因時代地位的不同,那人格的“量”很沒一定範圍。然而同時代同地位的人,卻應同具平等的人格。為什麼呢?因為同是大群裡頭一分子故。



    既將“人格”兩字,下了定義,就有以下的討論:



    ,女子應否具人格?這個問題,可以不加思索地答道:“女子應具人格,因為他定是大群裡頭一分子的‘人’故。”



    第二,自來女子果否具有人格?除了近時代受有教育、有自立能力的少數女子,餘外就難說了。他們沒有真實、確實的“人生觀”,他們的作為,不出一家以外,他們的生活,都靠著別人,既不健全,又不獨立,豈特人格不完,竟可說“沒有人格”。



    第三,女子不幸的原因。女子人格不完——或是沒有人格,若說是女子的罪惡,這便錯了。當初民分工治事的時候,女子不幸.為有那生育的事情,就隻得留在家裡,撫育兒女,帶做些家裡雜務。後來人智漸進.社會制度也漸漸完備,一切生產的事業,沒有不和社會有關繫。其時和社會交接的,自然是那身無掛礙的男子。女子所做的家裡雜務,卻又不幸不是那可以生財致富的。即或在家做些生產的事業,也不過做男子的幫助,有時仍要男子出面,始可貢獻於社會。因此歷世相傳,就把那獨立自營的本能,漸漸退化下來。



    女子在家裡,專做那零碎、卑陋、無味的家事,一個人心力,已消磨夠了,還有什麼機會和功夫去接觸外界的事實和思想?還有什麼機會和功夫去研究學問?歷世相傳,積非成是,便成了風尚。仿佛那些德性問學的事情,隻有男子是專利的,從此那真實、確定的“人生觀”,不復湧現於女子的精神界,原來他們愛好真理的理性,已漸漸淘汰無餘了。



    以上所說,就是女子不幸之處,然而還不止此。女子又受得男子的種種薰陶,於是更加把自己的人格,看得無關輕重。非特不想完成他,竟至不想要他,以為“女子本和男子是異致的”。



    男子對於女子,隻有兩種主義。一是設為種種美名,叫女子去上當,自己廢棄他的人格,叫作“誘惑主義”。一是看了女子比較自己庸懦一些,就看不起他,不承認他是和己同等的“人”,因此就不承認他的人格,叫做“勢利主義”。



    誘惑主義中有勢力的,就是一種“名分”。什麼“綱常”,什麼“三從四德”,……都是誘惑女子的一種利器。好在這等名分,都是從“不合真理的歷史事實”演繹出來。利用著大眾“世故即真理”的弱點,可以使身受的受之而不疑,是故可以說“夫婦之義,猶君臣也”。據此推論,因“君為臣綱”,故“夫為妻綱”。漢代以後,能夠開口說話的,差不多單是那業儒的男子,那儒家又是不要人格的,——他專想做一姓的忠臣,一家的令子。以己例人,自然有這等教訓定出來了,這是原因。人類中思想界不很清澈的,往往有一種自私心。女子庸弱可欺,男子壓制了他,覺得很有許多利益,因此就不顧公理,定出許多教訓來。有人說的好,“周婆制禮,定可補偏救弊”,就可證明這等教訓,是男子自私心的結晶體,這是第二原因。



    “良母賢妻”又是女子的大教訓。近時開了女學校,至標這四字做施教的主旨,這豈不是說,女子隻應做某某的妻、某某的母,除了以外,沒有別的可做了。母為什麼要良?因為要撫養成男子的兒女。妻為什麼要賢?因為要幫助著男子立家業。試問一個人活在世間,單單對於個人有關繫,這種人生,不是同“阿黑”、“阿黃”一樣的沒有價值麼?對於大群,不是毫無關繫,可有可無的一個贅瘤麼?



    這層意義,還可從反面證明,女子既隻消做良母賢妻,男子便隻該做“良父賢夫”。何以男子研究他專利的學問,討論人生觀的時候,答案縱不一致,卻沒把這四字來作答的?可見人格完全的人,他總不把“做某人的某人”算究竟,他總要做社會上一個獨立健全的分子。女子被人把“母”、“妻”兩字籠罩住,就輕輕把人格取消了。



    更有一種很有勢力的誘惑主義,就是什麼“貞操問題”、“節烈問題”……這等問題,是說“女子對男子一有夫妻關繫,——或但有問題”……這等問題,是說“女子對男子一有夫妻關繫,——或但有名分——就永遠不得離異,仿佛賣給人家做奴隸一樣,隻應一世做奴隸到底。就是沒有丈夫的女子,倘遇著強暴,能夠貞烈自守,就也稱贊他。然而並不是贊他不見屈於強權,能保持一己自由,乃贊他能抵抗‘非禮’。仿佛女子隻有做男子妻的義務,一經聘定之禮,就是以‘國士相待’,雖以身報,也甘心了。”其實這等問題,原是個不成立的名詞,因為男女結合正當的條件,就是“戀愛”,兩相戀愛,便結合起來。這時間的態度,強要名他,就是“貞操”。倘有一方不復戀愛,那一方雖仍戀愛,也無可奈何,便應當分離開來。這等說法,果真實現,決沒有“貞操”的名詞發生。因為愛深必專,專了那有分注之理?不必說貞,貞的意思自具足了。所以男女對待的態度,隻問戀愛不戀愛。那時兩方都是主動的、自由的,兩方果是戀愛深時,彼此互對,覺有一種美感,以為是精神所托,靈魂所寄的,便是“生死以之”,也不算奴性,無謂。但不可把來做教訓,做誘惑女子的利器。無奈男女結合,很有不戀愛而不分開的。男子根據了他的自私心,以為倘不巧立名目,就不能維繫彼此的關繫,於是“貞操”兩字就“應運而生”了。好在這等表彰贊美的手段,比諄諄告誡還兇。一般有些意識的,一樣也有虛榮心,就不顧實際,不顧真理,忍心害理去遷就那貞操節烈的一途,那輩無意識的,也“依樣畫葫蘆”,情願上這條路去。如今也不說什麼大道理,但請他們平心靜氣說一聲“到底情願不情願?”我想除了幾個男女間有真摯高尚愛情的以外,就不免“有所為而然”了。試問做一個人,不把人生當做的做,不向幸福方面去做,這人格可完全不完全?但是這件事實,舉世以為“天經地義”,大家不說他不公平、不合理,其實女子已上了男子的當了。



    男子勢力主義的表現,隻要隨時隨地留心,差不多刻刻可以尋到些證據。我如今隨便寫幾則出來:一 我曾聽見人家說.女子仿佛是一架機器,(一)他是可以聽憑選擇,出了財禮,搬到家裡來的。(二)取得之後,供男子自由玩弄,供男子自由使用。(三)他能制造貨品,——兒女——越是制造得出,越是這樣機器的優點。(四)購機器玩弄使用,不嫌其多,所以不妨多備幾架。(五)這機器不合我意,或是不能出貨,盡可拋在一旁,另換別的。機器是件死東西'沒有自由的意志和情緒,如今把來比女子,是直截了當不承認女子是一個人。



    自從孔丘說了“女子與小人為難養”這句話,歷代的男子就重口同聲說“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於是“勿耽女色”、“勿謀及婦女”就成男子修身的大教訓,犯了這教訓,便是終身之玷。原來他們認定男子和女子,隻有個“淫”的關繫,所以看女子和毒蛇猛獸一般,是不可與親處的。其中更可見一層意思,就是“身為女子,便是罪惡”,那罪惡的判定,不在他的意志和行為,就在他不和男子同樣的形。P783-787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