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憂郁的熱帶(贈送有聲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424-2064
    【優惠價】
    890-1290
    【作者】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人口學  人類學/民族學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3181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28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0318158
    作者:[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憂郁的熱帶》是結構人類學大師列維-斯特勞斯的著名的思想自傳,更是人類學歷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青年時代,列維-斯特勞斯親訪亞馬孫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叢林深處尋找保持著最原始形態的人類社會。本書記述了他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誇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裡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
    列維-斯特勞斯以全新的路徑、開放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輔以生動豐富的想像和細膩的筆觸,將這些部落放在了整個人類發展的脈絡之中,提出了引人入勝的相互印證和比較研究,呈現了對人類文明與命運的深刻思考。

    作者簡介

    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法蘭西學院榮譽退休教授,法蘭西科學院院士,著名人類學家,法國結構主義人文學術思潮的主要創始人,法國五位結構主義大師之一。
    列維-斯特勞斯早年就學於巴黎大學。青年時代愛好哲學,並醉心於盧梭、弗洛伊德和馬克思的思想;嗣後致力於文化人類學研究達50餘年之久。20世紀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當地土著社會多年;40年代旅美期間鑽研英美人類學與結構語言學,陸續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蘭西學院教授。他的學術影響波及人類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諸多領域。

    目錄
    第一部 結束旅行
    1. 出發
    2. 在船上
    3. 西印度群島
    4. 追尋權力
    第二部 行腳小注
    5. 回顧
    6. 一個人類學家的成長
    7.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8. 赤道無風帶
    9. 瓜納巴拉灣
    10. 穿越回歸線
    11. 聖保羅市

    第一部 結束旅行
    1. 出發
    2. 在船上
    3. 西印度群島
    4. 追尋權力
    第二部 行腳小注
    5. 回顧
    6. 一個人類學家的成長
    7.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8. 赤道無風帶
    9. 瓜納巴拉灣
    10. 穿越回歸線
    11. 聖保羅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12. 城鎮與鄉野
    13. 前線地帶
    14. 魔毯
    15. 人群
    16. 市場
    第五部 卡都衛歐族
    17. 巴拉那州
    18. 潘塔納爾濕地
    19. 首府那力客
    20. 一個土著社會及其生活風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21. 黃金與鑽石
    22. 有美德的野蠻人
    23. 生者與死者
    第七部 南比誇拉族
    24. 失去的世界
    25. 在荒野
    26. 沿著電報線
    27. 家庭生活
    28. 一堂書寫課
    29. 男人、女人與酋長
    第八部 圖皮-卡瓦希普族
    30. 獨木舟之旅
    31. 魯濱孫
    32. 在森林中
    33. 蟋蟀的村落
    34. 賈賓鳥的鬧劇
    35. 亞馬孫流域
    36. 橡膠園
    第九部 歸返
    37. 奧古斯都封神記
    38. 一小杯朗姆酒
    39. 塔克西拉遺址
    40. 緬甸佛寺之旅

    列維-斯特勞斯年表

    在線試讀
    人類在自身的心理思想與歷史的脈絡中行動。在我們身上不但存在著我們以前曾采取過的種種立場,還帶有一切我們將來會采取的種種立場。我們同時存在於一切地點,我們是往前衝的群眾之一,不斷重現以前出現過的一切階段。因為我們存在於一層層包裹著的世界裡面,每層世界都比包含於其中的世界更真實,但又比將之包含在內的外層世界更不真實一些。有些世界能經由行動而被我們認知,有些我們隻在思想中經歷過。然而要如何解釋不同的世界並存時在表面上顯示出的矛盾呢?那是由於我們都覺得有責任為最親近的世界賦予意義,而拒絕承認較疏遠的世界有任何意義。實際上,真理存在於一步步讓意義擴大的過程中,這個過程與我們的感覺正好相反,一直到意義本身漲大到爆裂為止。情形既如上述,我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其他一些人類學家一樣,已深深為影響到全人類的一個矛盾所困擾,這個矛盾有自身存在的內在理由。隻有在把兩個極端孤立起來的時候,矛盾纔存在:如果引導行動的思想會導致發現意義不存在的話,那麼行動又有何用?然而,並不是馬上就可以發現意義不存在?D?D我必須經過思想過程纔能得到那個結論,而且我無法一步就完成整個過程。不管整個過程是像釋迦牟尼所說的有十二個步驟,還是有更多或更少的步驟,這些步驟均同時存在。為了得到上述結論,我便要不停地生活在各種不同的情境裡面,而每一種情境都對我有所要求:我對其他人類負有責任,正如我對知識負有責任一樣。歷史、政治、經濟世界、社會世界、物理世界,包括圍繞著我的一圈一環的天空,所有這一切對我而言,都是無可逃避的;要在思想上脫離它們,就不得不把我自身的一部分割讓給它們中的每一個。像一塊擊中水面形成一圈圈漣漪的圓石一樣,為了到達水底,我不得不跳入水中。當這個世界開始的時候,人類並不存在,當這個世界結束的時候,人類也不會存在。我將用一生去設法了解、描述的人類制度、道德和習俗,隻不過是一閃即逝的煙花,對整個世界而言,這些煙花不具任何意義;即使有意義,也隻不過是整個世界在它的生滅過程中,允許人類去扮演人類所能扮演的那個角色罷了。然而人類的角色並沒有使人類具有一個獨立於整個衰敗過程之外的特殊地位,人類的一切作為,即使都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也並沒有能力扭轉全宇宙性的衰亡程序。相反,人類自己似乎成為整個世界事物秩序瓦解過程裡最強有力的催化劑,急速地促使愈來愈強有力的事物進入惰性狀態?D?D一種有一天將會導致終極的惰性狀態。從人類開始呼吸、開始進食的時候起,經過發現火和使用火,一直到目前原子與熱核的裝置被發明出來為止,除了生兒育女以外,人類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過是不斷地破壞數以億萬計的結構,把那些結構肢解分裂到無法重新整合的地步。沒錯,人類建造城鎮、墾殖土地。然而,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城市化與農業本身就是創造惰性的工具,城市化與農業所引導創造出的種種組織,其速度與規模遠比不上兩者所導致的惰性與靜止不動。至於人類心靈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其意義隻有在人類心靈還存在的時候纔能存在,一旦人類心靈本身消失,便會陷入普遍性的混亂、混沌裡。因此,將整個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的話,可以說它是一種異常繁復的架構和過程,其功用如果不是為了創造、產生物理學家稱之為熵(entropy),也就是惰性這種東西的話,那麼我們可能會很想認為它給人類世界提供了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機會。每一句對話,每一句印出來的文字,都使人與人之間得以溝通,溝通的結果就是創造出平等的層次。而在得以溝通以前,有信息隔閡存在,因為隔閡的存在而同時存在著較大程度的組織性。人類學實際上可以改稱“熵類學”(entropology),改為研究最高層次的解體過程的學問。然而我存在。我當然不是以一個個體的身份存在的,因為就這方面而言,我隻不過是一個賭注與戰場,一個永遠處於危險之中的賭注與戰場;隻不過是一個由我腦殼中數以億萬計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社會,與我的身體這具機械兩者之間鬥爭的賭注與戰場。心理學、形而上學和藝術都無法給我提供任何庇護所,那些全都是神話,隻是一種即將出現的新社會學的研究標的,這種新社會學處理以上種種神話的方式不會比傳統社會學更客氣。自我不僅僅可厭:在“我們”與“空無”之間,根本沒有自我得以容身的處所。如果我在最後選擇了“我們”(us)的話?D?D雖然這個“我們”也隻不過是一種表像的雷同?D?D那麼我還是會投入其中,其理由不外是,除非我毀滅我自己?D?D這樣做就不用再做選擇了?D?D否則我在表像的雷同與空無之間隻能做一選擇。我隻能有一種選擇,這選擇代表我毫無保留地接受人類的處境,使我從知識的傲慢之中解脫出來。知識的傲慢毫無用處,這一點我可由其目標的毫無結果看出來。在做出選擇的同時,我就會同意順從於可以讓大多數人獲得解放的種種真實需求,而他們連做出選擇的機會都無法獲得。就像個人並非單獨存在於群體裡面一樣,就像一個社會並非單獨存在於其他社會之中一樣,人類並不是單獨存在於宇

    人類在自身的心理思想與歷史的脈絡中行動。在我們身上不但存在著我們以前曾采取過的種種立場,還帶有一切我們將來會采取的種種立場。我們同時存在於一切地點,我們是往前衝的群眾之一,不斷重現以前出現過的一切階段。因為我們存在於一層層包裹著的世界裡面,每層世界都比包含於其中的世界更真實,但又比將之包含在內的外層世界更不真實一些。有些世界能經由行動而被我們認知,有些我們隻在思想中經歷過。然而要如何解釋不同的世界並存時在表面上顯示出的矛盾呢?那是由於我們都覺得有責任為最親近的世界賦予意義,而拒絕承認較疏遠的世界有任何意義。實際上,真理存在於一步步讓意義擴大的過程中,這個過程與我們的感覺正好相反,一直到意義本身漲大到爆裂為止。情形既如上述,我作為一個人類學家,和其他一些人類學家一樣,已深深為影響到全人類的一個矛盾所困擾,這個矛盾有自身存在的內在理由。隻有在把兩個極端孤立起來的時候,矛盾纔存在:如果引導行動的思想會導致發現意義不存在的話,那麼行動又有何用?然而,並不是馬上就可以發現意義不存在?D?D我必須經過思想過程纔能得到那個結論,而且我無法一步就完成整個過程。不管整個過程是像釋迦牟尼所說的有十二個步驟,還是有更多或更少的步驟,這些步驟均同時存在。為了得到上述結論,我便要不停地生活在各種不同的情境裡面,而每一種情境都對我有所要求:我對其他人類負有責任,正如我對知識負有責任一樣。歷史、政治、經濟世界、社會世界、物理世界,包括圍繞著我的一圈一環的天空,所有這一切對我而言,都是無可逃避的;要在思想上脫離它們,就不得不把我自身的一部分割讓給它們中的每一個。像一塊擊中水面形成一圈圈漣漪的圓石一樣,為了到達水底,我不得不跳入水中。當這個世界開始的時候,人類並不存在,當這個世界結束的時候,人類也不會存在。我將用一生去設法了解、描述的人類制度、道德和習俗,隻不過是一閃即逝的煙花,對整個世界而言,這些煙花不具任何意義;即使有意義,也隻不過是整個世界在它的生滅過程中,允許人類去扮演人類所能扮演的那個角色罷了。然而人類的角色並沒有使人類具有一個獨立於整個衰敗過程之外的特殊地位,人類的一切作為,即使都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也並沒有能力扭轉全宇宙性的衰亡程序。相反,人類自己似乎成為整個世界事物秩序瓦解過程裡最強有力的催化劑,急速地促使愈來愈強有力的事物進入惰性狀態?D?D一種有一天將會導致終極的惰性狀態。從人類開始呼吸、開始進食的時候起,經過發現火和使用火,一直到目前原子與熱核的裝置被發明出來為止,除了生兒育女以外,人類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過是不斷地破壞數以億萬計的結構,把那些結構肢解分裂到無法重新整合的地步。沒錯,人類建造城鎮、墾殖土地。然而,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城市化與農業本身就是創造惰性的工具,城市化與農業所引導創造出的種種組織,其速度與規模遠比不上兩者所導致的惰性與靜止不動。至於人類心靈所創造出來的一切,其意義隻有在人類心靈還存在的時候纔能存在,一旦人類心靈本身消失,便會陷入普遍性的混亂、混沌裡。因此,將整個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去考慮的話,可以說它是一種異常繁復的架構和過程,其功用如果不是為了創造、產生物理學家稱之為熵(entropy),也就是惰性這種東西的話,那麼我們可能會很想認為它給人類世界提供了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機會。每一句對話,每一句印出來的文字,都使人與人之間得以溝通,溝通的結果就是創造出平等的層次。而在得以溝通以前,有信息隔閡存在,因為隔閡的存在而同時存在著較大程度的組織性。人類學實際上可以改稱“熵類學”(entropology),改為研究最高層次的解體過程的學問。然而我存在。我當然不是以一個個體的身份存在的,因為就這方面而言,我隻不過是一個賭注與戰場,一個永遠處於危險之中的賭注與戰場;隻不過是一個由我腦殼中數以億萬計的神經細胞所組成的社會,與我的身體這具機械兩者之間鬥爭的賭注與戰場。心理學、形而上學和藝術都無法給我提供任何庇護所,那些全都是神話,隻是一種即將出現的新社會學的研究標的,這種新社會學處理以上種種神話的方式不會比傳統社會學更客氣。自我不僅僅可厭:在“我們”與“空無”之間,根本沒有自我得以容身的處所。如果我在最後選擇了“我們”(us)的話?D?D雖然這個“我們”也隻不過是一種表像的雷同?D?D那麼我還是會投入其中,其理由不外是,除非我毀滅我自己?D?D這樣做就不用再做選擇了?D?D否則我在表像的雷同與空無之間隻能做一選擇。我隻能有一種選擇,這選擇代表我毫無保留地接受人類的處境,使我從知識的傲慢之中解脫出來。知識的傲慢毫無用處,這一點我可由其目標的毫無結果看出來。在做出選擇的同時,我就會同意順從於可以讓大多數人獲得解放的種種真實需求,而他們連做出選擇的機會都無法獲得。就像個人並非單獨存在於群體裡面一樣,就像一個社會並非單獨存在於其他社會之中一樣,人類並不是單獨存在於宇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