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素錦的香港往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百合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618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1161847
    作者:百合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小人物與大時代


    素錦在香港的二十年,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大事件對她的影響,從香港經濟的騰飛到李嘉誠的第一桶金——塑料花生意,從香港的房價飆升到1973年的香港股災,從1962年的香港水荒到令人聞之色變的臺風“溫黛小姐”,樁樁件件都影響著素錦的生活,從中可以體會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被動與無奈。


    2.女性的內在成長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素錦作為女性的心路歷程與內在成長。從不得不依附他人,到克服種種困難,自己出去打工。不管多麼艱難,也從未放棄作為母親的責任,把辛苦攢下的每一分錢,源源不斷寄回上海。最難得的是,素錦在經濟狀況極度困窘的情況下,一直未曾放棄自我成長。如書中所說,《約翰·克裡斯朵夫》這本書,支撐素錦度過了人生中很多艱難時刻。


    3. 內地與香港的相互扶持


    1962年,香港遭遇水荒。周總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香港同胞渡過難關!”這纔有了東江引流入港的工程計劃,簡稱“東深供水工程”。 同時,內地在自身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依然決定從武漢、上海、鄭州向香港開出三趟專列,專門用於運送蔬菜、水果、活魚、活雞等食品,以滿足港人需求。這三趟專列被稱為“香港生命線”,1973年,香港遭遇油荒,內地通過華潤公司出手幫助。由此可以看出,內地與香港的相互扶持由來已久。


    4.此書已有一定的關注度


    本書最初刊登在《讀庫》2002年第2期,四萬餘字。此文一經刊出,即引起廣泛影響。(1)2022年7月1日的《讀庫小報》刊載了胡子華的評論文章《三百餘封書信,一位女性二十年的光陰》。(2)2022年7月4日,故事FM做了一期節目,名字叫“尋找素錦”,故事FM公號這篇文章閱讀量為6.2萬。(3)這一期《讀庫》入選2022年豆瓣年度讀書榜單。(4)榮獲2022“收獲文學榜”非虛構類第二名。


    5.著名演員、導演、專欄作家陳衝的推薦
    陳衝亦被素錦的命運深深打動。她找到了本書作者百合,表示有改編成電影的打算,並欣然為本書題寫了推薦語:從剪不斷理還亂的七情六欲,到富有犧牲精神的愛;從無奈求生存的奔波,到閱讀羅曼·羅蘭時的感動和升華;這對姐妹長達19年的通信,記載了時代洪流中一群小人物的夢想、命運和精神,感人至深。

     
    內容簡介

    《素錦的香港往事》一書以素錦和妹妹素美(為信主及家人諱,對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作了處理)之間的真實通信為基礎,講述了素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期間所歷經的悲喜。


    素錦是上海人,年輕時因家境貧寒,做了舞女。結識章先生後,在沒有名分的情況下生下三個孩子。但章後來帶著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錦失去了生活來源。百般無奈之下,她於1956年隻身赴港。三個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錦的妹妹妹夫照顧。素錦在港省喫儉用,把錢源源不斷地寄往上海。


    通過本書,我們能感受到素錦作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在港二十年間的隱忍及煎熬;也能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對於生活和世事的種種態度,特別是對於香港1956年到1976年這二十年間的變化與發展的獨特體會。這些書信雖是素錦的個人哀樂,但也反映了20世紀50至70年代香港底層百姓的生活;既是素錦個人生命史的片段,也是研究香港城市史的文獻史料。本書對信札的呈現克制而恰切,讀來歷歷在目,深受衝擊。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百合,作家。代表作:《百看紅樓》三部曲,散文集《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目錄


    引子


    上篇(1956—1966)


    下篇(1967—1976)


    尾聲:最後一封信


    後記


     

    前言

    作為收藏家,我鐘情的專題就是紙品,諸如名片、戲單、契約、賬本、票證之類,見到這類物品,總想摩挲一番,探究它們背後的故事。
    開始時,我特別著迷名人書信的收藏,但收獲甚微。一是真假不好判斷,不敢輕易出手;其次是要價很高,即使見到心儀的名人信札,也常因囊中羞澀而作罷。
    後來,許多書販知道我喜歡收藏書信,便經常向我推薦民間書信。但當時我喜歡的還是名人書信。後來,我逐漸感覺到,這些民間書信也是難得的史料,是很有價值的。從那以後,我便把精力放在了民間書信的收藏上。至今,已經收藏一百多個家族的書信,有的家族信件竟達上千封。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記錄。
    收藏素錦(為信主及家人諱,對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做了處理)書信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是2013年11月,我在上海戲劇學院參加全國中青年戲劇評論家研修班學習期間,周末帶著來自港澳臺的同學去上海文廟淘書,在市場東南角的臺階上,有家攤位上擺放著一厚沓裝訂好的書信,總計八冊。每冊封面上都標有書信的起止日期。攤主要價一,最後我的價格收入囊中。當時有個細節讓我印像深刻。當我決定要買這批書信時,攤主給自己的家人打了個電話,征得同意後,他纔賣給了我。


    作為收藏家,我鐘情的專題就是紙品,諸如名片、戲單、契約、賬本、票證之類,見到這類物品,總想摩挲一番,探究它們背後的故事。


    開始時,我特別著迷名人書信的收藏,但收獲甚微。一是真假不好判斷,不敢輕易出手;其次是要價很高,即使見到心儀的名人信札,也常因囊中羞澀而作罷。


    後來,許多書販知道我喜歡收藏書信,便經常向我推薦民間書信。但當時我喜歡的還是名人書信。後來,我逐漸感覺到,這些民間書信也是難得的史料,是很有價值的。從那以後,我便把精力放在了民間書信的收藏上。至今,已經收藏一百多個家族的書信,有的家族信件竟達上千封。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記錄。


    收藏素錦(為信主及家人諱,對信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做了處理)書信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是2013年11月,我在上海戲劇學院參加全國中青年戲劇評論家研修班學習期間,周末帶著來自港澳臺的同學去上海文廟淘書,在市場東南角的臺階上,有家攤位上擺放著一厚沓裝訂好的書信,總計八冊。每冊封面上都標有書信的起止日期。攤主要價一,最後我的價格收入囊中。當時有個細節讓我印像深刻。當我決定要買這批書信時,攤主給自己的家人打了個電話,征得同意後,他纔賣給了我。


    素錦寫給家人的信,從1956年10月5日開始,到1976年12月12日結束,共三百二十六封,跨度二十年,總計四十萬字,記載了她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起居、生活瑣事,展現了她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這些書信,讓我們看到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對於生活和世事的種種態度,特別是對香港1956年至1976年這二十年間變化與發展的獨特體會。這些書信雖隻是素錦個人的喜怒哀樂,但也由此可以看到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底層百姓的生活;既是素錦個人生命史的片段,也是研究香港城市史的文獻資料。特別有意思的是,這批書信還包括素錦的妹妹寫給姐姐的書信底稿,共一百五十六封,二十餘萬字。姐妹間的往來書信,工筆描繪了這二十年間上海與香港的社會生活細節。


    書信作為情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能夠真實地展現人的內心世界。但民間書信其實很難留存,也不容易進入“歷史”。對於自己收藏的一百多個家族的書信如何發揮社會價值,我開始時束手無策。後來受趙瑜先生《尋找巴金的黛莉》和雲從龍先生《明星與素琴》等作品的啟發,我漸漸找到了途徑。尤其是雲從龍先生,一直致力於民間立場的個人歷史寫作,那些帶有體溫的記憶,有細節有識見,填補了宏大敘事留下的空隙,讓人離歷史現場與真相更近一步。他在《讀庫》發表的一繫列非虛構作品,試圖通過挖掘小人物的個人史來反映滄桑巨變的大時代,對我啟發很大。


    收藏素錦的這些書信後,我曾通過各種方式,甚至寫信給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試圖尋找她的後人,但始終沒有結果。


    2021年,我和作家百合以素錦的書信為基礎,開始嘗試非虛構寫作。在共同設定寫作框架和寫作視角之後,由百合執筆,完成《素錦的香港往事》一文,四萬餘字。特別感謝張立憲主編的大力支持,這篇文章在《讀庫2202》刊登之後,受到很多讀者的關注與好評,並榮獲2022年《收獲》文學榜非虛構類第二名。


    中華書局馬燕編輯看到《讀庫》上的文章即聯繫我們,希望推出單行本。百合再次閱讀了所有信件,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充到十四萬字,結構上也有所調整。之前是按照素錦在香港生活的橫斷面來謀篇布局的,而單行本則以素錦在香港生活的時間軸為主線,大大豐富了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的生活細節。此外,也涉及素錦在上海的親人的生活軌跡,展現了特定時代的社會氛圍,折射滬港兩地二十年間的滄桑變化,讀來令人唏噓。


    來自讀者的認可,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與鼓勵。我們將繼續利用收藏的家族書信,梳理小人物的歷史,以期給讀者奉獻更多作品。


    劉濤


    2023年5月


    後 記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一度誤解自己,以為自己是個冷漠的人。


    素錦的故事,最初寫成中篇,發表在《讀庫》上,不少讀者留言說為之淚下,某處某處觸動到了他們,而我,竟然一次都沒有。


    過了很久,我纔反應過來,是我的身份不允許。作為一個貼身觀察者,面對這浩如煙海的幾十萬字書信,我相信這世上沒有人比我更清楚她這二十年是怎麼過來的。但作為故事的講述者,我卻必須時時警惕因入戲太深而失於主觀,一不留神洩露過多情緒而將文字洇漫,讓這個真實的故事失去真實的力量。


    我隻能克制著,用文字把她的生活一日一日推動下去,與之一同隱忍,一同憋屈,一同經受光陰細碎的磨折。關於素錦,要說的一切似乎都在作品裡說盡了。


    素錦是一個現實存在過的人,不是廟裡的泥塑金身,普通人有的毛病她當然得有,也必須得有。悄悄說一句:私心裡,我更喜歡素美一些。但一想到素錦所經受的那種種苦楚,便又能理解了,性格上的種種硬傷,又何嘗不是生活加諸於她身上的副作用?那是真實人性的一部分,無需回避。


    如果沒有流落在民間的四百多封信,她的故事也許永遠不會為人所知;如果不是那天陽光正好,恰好被去上海文廟閑逛的劉濤老師慧眼收藏;如果在七年之後一個平常的雨天,在劉老師的辦公室,我沒有出於好奇順手抽出那箱子裡的第一封信,不知道,她還要在故紙堆裡被掩埋多久。


    這個女人戲劇性的人生經歷引起了我們的唏噓感嘆。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館裡,我和劉濤老師多次探討交流素錦的人生軌跡和她的命運。


    《讀庫》版的篇章結構由劉濤老師設定,把素錦在香港的生活按主題以橫截面的形式展現,引發了讀者對素錦命運的關注。之後,“故事FM”團隊做了一期名為《尋找素錦》的音頻節目,反響熱烈。


    重新寫作這本書時,由於篇幅許可,多方面考慮後,我決定將素錦的故事按照時間線縱向推進,這樣可以展示其家族內部更多的細節,讀者能從中看到更立體的素錦,其他家庭成員也依次登場,尤其是妹妹素美,有了更多“戲份”。


    通過本書,我們能看到香港與上海兩地的歷史變遷,體會到歷史對小人物命運的操控;也能窺見中國式家庭的獨有特色,家庭成員一方面重視血緣親情互幫互助,一面因連結緊密而界限模糊,常因付出與得到不對等而心態失衡,由此生出誤解與怨懟,導致恩怨交纏,成了算不清的糊塗賬。


    於我而言,與其說這是一次書寫,毋寧說是一場相遇。我和素錦,本是存在於不同時空的兩粒微塵,毫無關繫,是這些書信如蟲洞,讓我們得以交彙。互亮的微光,又恰好被路過的人們看到。


    感謝劉濤老師對我的無條件信任,感謝《讀庫》張立憲先生及其團隊對素錦故事的重視及推廣,感謝中華書局責編馬燕老師的誠摯邀請,感謝香港著名編劇陳文貴老師,對於我在寫作過程中關於香港民生問題不厭其煩的解答——少了其中任何一個人、一個環節、一段緣分的加成,成書都不可能這般順利。


    當然也是有一些遺憾的,總在“要不要寫細寫全”與“照顧整體流暢性,太過瑣碎會影響閱讀體驗”之間糾結徘徊,但正是有遺憾,纔會讓人牽念掛懷,成全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完整。想起一句電影臺詞:“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此刻正是春天的黃昏,我去取快遞。蔥茏的園子裡剛下過小雨,枝頭樹葉濕漉漉的,花朵沉甸甸的,空氣鮮潤如汽化的清淡果汁。人們腳步輕快,孩子們的笑聲太響,震落了花木上的雨水。


    所遇一切,盡皆美好。


    百合  


    2023年暮春


     

    媒體評論

    意外得來的三百二十六封信裡,藏有一個女人二十年來在異鄉的艱難。以真實書信作底,兩位作者真切勾勒了女主人公素錦在香港二十年的日常生活以及其間所歷經的悲喜。敘述平實、樸素,對信札的呈現克制而恰切,讀來歷歷在目,深受衝擊。《素錦的香港往事》關乎一位普通女性二十年的人生過往,亦是香港平民際遇的誠實紀錄。(北師大教授張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