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鄉土中國(2022精裝新版,羅翔、樊登、梁文道、吳曉波點贊推薦;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費孝通,果麥文化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834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1183497
    作者:費孝通,果麥文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我們為什麼特別講究長幼有序、尊重權威?


    為什麼我們跟原生家庭之間無法劃清界限?


    在大城市感到疏離,故鄉卻再也無法回去,當代人為何注定漂泊?


    為什麼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隻要浪漫的愛情不可以嗎?


    為什麼很多私德很好的中國人卻缺乏公德?


    貪、愚、弱、私,常被認為是國民性的弊病,這些情況從何而來?


     


    “在《鄉土中國》之前,我對很多社會現像,隻會感到驚訝、不解、困擾、無力;在讀完《鄉土中國》之後,仿佛一夜長大,突然理解了很多事情,不再隻是無力地困在一些現像中,而是努力地往本質上認識,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中,也願意尋求更有建設性的方案。可以說,我對自己國家和社會傳統的理解和認識,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分水嶺:閱讀《鄉土中國》之前,和閱讀《鄉土中國》之後。”
    ——編輯 靜靜


     


    * 身為中國人,不懂中國怎麼行?


    * 身處中國,要理解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繫,應當從《鄉土中國》開始;


    * 某瓣數萬讀者評分9.2以上;


    *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力薦、羅翔、樊登、吳曉波、許知遠等點贊推薦;


    * 清華大學2020新生贈禮,校長邱勇盛贊《鄉土中國》是一部飽含家國情懷的經典力作;


    * 假如你對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繫感到驚訝、迷茫、撕裂、無力……翻開《鄉土中國》,一定能釋放不少困惑


     


     


    新版特色:



    • 特別收錄費孝通晚年親作《個人 群體 · 社會》,全然呈現一個中國學者對於中國社會特點畢生不懈的觀察、思考與探索;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費孝通晚年入室弟子趙旭東教授作4500字長文導讀;

    • 配1875年中國農村勞作全景圖,形像化呈現中國社會是從土裡長出來的;

    • 內容作必要注釋,無障礙閱讀;

    • 每章提煉一句話核心,助於用戶將整本書洞察了然於胸;

    • 精裝裝幀,經典設計,大氣、簡潔、雅致,適於收藏和反復閱讀;

    • 隨機附贈初版首章影印本

     
    內容簡介

     


    《鄉土中國》是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的社會學著作,初版於1948年。全書由14篇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繫、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作者基於自己田野調查的豐富積累,用通俗自然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對中國傳統社會結構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從土裡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 書中從中國社會的固守土地、缺乏流動性、村落的形成、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的差異;一直到婚姻關繫、團體關繫、家國情懷、社會約束、法律與道德,等等,把整個中國社會的邏輯剝洋蔥般層層剝開,直指核心。


     


    讀《鄉土中國》,會讓人有一種新的認識中國的視角:“鄉土性”的視角。而當一個人具備了這個視角,就對於自己與社會的關繫,有了更深的理解。全書體量不大,隻有6萬字,卻充滿洞見,是對中國社會的基層結構、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的社會關繫進行的一次根本性的總結,令人步步豁然,心生佩服。讀懂鄉土,纔能理解中國。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80年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榮譽獎,1981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該年度的赫胥黎(Huxley)獎章,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不列顛百科全書獎,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該年度亞洲文化大獎。

     


    費孝通(1910—2005)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80年獲國際應用人類學會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榮譽獎,1981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該年度的赫胥黎(Huxley)獎章,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不列顛百科全書獎,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該年度亞洲文化大獎。


     


    主要作品有《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民族與社會》《從事社會學五十年》《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響深遠。

    目錄

    導讀:理解鄉土,纔能擔當家國
    重刊序言
    鄉土本色
    文字下鄉
    再論文字下鄉
    差序格局
    維繫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
    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治

     


    導讀:理解鄉土,纔能擔當家國


    重刊序言


    鄉土本色


    文字下鄉


    再論文字下鄉


    差序格局


    維繫著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別


    禮治秩序


    無訟


    無為政治


    長老統治


    血緣和地緣


    名實的分離


    從欲望到需要


    後記


    附錄:個人·群體·社會——


    一生學術歷程的自我思考

    媒體評論

     


    我們今天對中國的認識,可能都還離不開這本小冊子所定下的範圍。


      ——梁文道


    無論你現在是,或曾經是,或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無論你是文科、理科,都應該讀一讀這本《鄉土中國》,它真正解釋了,我們中國人那些根深蒂固的習慣從何而來。


    ——樊登


    費孝通先生在這本書書裡對於中國社會與習俗的洞察,直至今日仍舊有超越時間的價值。


    ——羅翔


    《鄉土中國》是講述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治理結構的代表作,它對中國社會的分析鞭闢入裡、發人深省,為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 陳雨露

    在線試讀

    這本小冊子的寫作經過,在《後記》裡已交代清楚。這裡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十四篇文章。

    我當時在大學裡講課,不喜歡用現存的課本,而企圖利用和青年學生們的接觸機會,探索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課題。那時年輕,有點初生之犢的闖勁,無所顧忌地想打開一些還沒有人闖過的知識領域。我借“鄉村社會學”這講臺來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講的,所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沒有經過琢磨,大膽樸素,因而離開所想反映的實際,常常不免有相當大的距離,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樣。我敢於在講臺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盤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方法。我並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這些學生們自己可以從書本上去學習,而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於向未知的領域進軍。作為教師的人就得帶個頭。至於攻關的結果是否獲得了可靠的知識,那是另一個問題。實際上在新闖的領域中,這樣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

    在教室裡講課和用文字傳達,公開向社會上發表,當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裡,教師是在帶領學生追求知識,把未知化為已知。在社會上發表一種見解,本身是一種社會行動,會引起廣泛的社會效果。對實際情況不正確的反映難免會引起不良的影響。我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發表這些文章之前,猶豫過。所以該書初次出版時在《後記》中向讀者懇切說明:由於刊物的編者“限期限日地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後再發表”,“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說是完稿,隻是一種嘗試的記錄罷了”。嘗試什麼呢?嘗試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

    這書出版是在1947 年,離今已有37 年。三聯書店為什麼建議我把這本小冊子送給他們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們的建議是因為我隻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經歷中留下的一個腳印,已經踏下的腳印是歷史的事實,誰也收不回去的。現在把它作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輕人在知識領域裡猛闖猛攻的標本,拿出來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義。至於本書內容所提出的論點,以我現有的水平來說,還是認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沒有現實的意義。

     


    這本小冊子的寫作經過,在《後記》裡已交代清楚。這裡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十四篇文章。


     


    我當時在大學裡講課,不喜歡用現存的課本,而企圖利用和青年學生們的接觸機會,探索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課題。那時年輕,有點初生之犢的闖勁,無所顧忌地想打開一些還沒有人闖過的知識領域。我借“鄉村社會學”這講臺來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講的,所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沒有經過琢磨,大膽樸素,因而離開所想反映的實際,常常不免有相當大的距離,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樣。我敢於在講臺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盤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方法。我並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這些學生們自己可以從書本上去學習,而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於向未知的領域進軍。作為教師的人就得帶個頭。至於攻關的結果是否獲得了可靠的知識,那是另一個問題。實際上在新闖的領域中,這樣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


     


    在教室裡講課和用文字傳達,公開向社會上發表,當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裡,教師是在帶領學生追求知識,把未知化為已知。在社會上發表一種見解,本身是一種社會行動,會引起廣泛的社會效果。對實際情況不正確的反映難免會引起不良的影響。我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發表這些文章之前,猶豫過。所以該書初次出版時在《後記》中向讀者懇切說明:由於刊物的編者“限期限日地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後再發表”,“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說是完稿,隻是一種嘗試的記錄罷了”。嘗試什麼呢?嘗試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


     


    這書出版是在1947  年,離今已有37  年。三聯書店為什麼建議我把這本小冊子送給他們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們的建議是因為我隻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經歷中留下的一個腳印,已經踏下的腳印是歷史的事實,誰也收不回去的。現在把它作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輕人在知識領域裡猛闖猛攻的標本,拿出來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義。至於本書內容所提出的論點,以我現有的水平來說,還是認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沒有現實的意義。


     


    這本小冊子和我所寫的《江村經濟》《祿村農田》等調查報告性質不同。它不是一個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具體社會裡提煉出的一些概念。這裡講的鄉土中國,並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裡的一種特具的體繫,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並不排斥其他體繫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裡發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概念在這個意義上,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工具。


     


    我這種嘗試,在具體現像中提煉出認識現像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  這個名詞來指稱。Ideal type  的適當翻譯可以說是“觀念中的類型”,屬於理性知識的範疇。它並不是虛構,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於具體事物中的普遍性質,是通過人們的認識過程而形成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形成既然是從具體事物裡提煉出來的,那就得不斷地在具體事物裡去核實,逐步減少誤差。我稱這是一項探索,又一再說是初步的嘗試,得到的還是不成熟的觀點,那就是說如果承認這樣去做確可加深我們對中國社會的認識,那就還得深入下去,還需要花一番工夫。


    這本書初出版之後,一擱已有37 年。在這一段時間裡,由於客觀的條件,我沒有能在這方面繼續搞下去。當三聯書店提出想重刊此書時,我又從頭讀了一遍。我不能不為當時那股闖勁所觸動。而今老矣。回頭看,那一去不復返的年輕時代也越覺得可愛。我願意把這不成熟的果實奉獻給新的一代年輕人。這裡所述的看法大可議論,但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探索的勁道,看來還是值得觀摩的。讓我在這種心情裡寄出這份校訂過的稿子給書店罷。


    費孝通


    1984年10月11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