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國際漢學精選一(套裝共5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545-2240
    【優惠價】
    966-1400
    【作者】 任繼愈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ISBN】237099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23709925
    叢書名:國際漢學

    作者:任繼愈主編
    出版社:大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11月 


        
        
    "

    編輯推薦


    國際漢學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辦,任繼愈先生主編的一本綜合性學術集刊。其宗旨是向國內學術界介紹世界各地漢學研究的歷史、成果和**進展,以拓寬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視域。同時積極推動國內學術界對域外漢學的研究,努力倡導國內學術界與海外漢學家的對話,使“漢學”和“國學”展開一種良性的互動,在一種跨文化的對比研究中,提升漢學研究的水平。





     
    內容簡介


    《國際漢學.第9至13輯包括:漢學一家言、漢學家專頁、漢學家訪談錄、入華傳教士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宗教思想研究、中國基督史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等。



    本刊不僅僅著眼於介紹英、法、德等傳統漢學“大國”情況的介紹,同時也關注意大利、捷克、波蘭等國家的漢學研究。本輯中高利克和馬西尼的文章,正是在這一努力的結果。編者不僅著力介紹、引進東西方傳統及當代漢學的方法論,同時也重視借助於上述方法所進行的個案研究。本輯中邢福增先生的文章,正是個案研究的範例









    作者簡介


    任繼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漢族,山東省平原縣人,中國哲學家、宗教學家、墨學研究專家,曾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繫,學習西方哲學。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基金宗教組召集人,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他認為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對中國社會各階層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認識到中國佛教和道教思想對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力圖將其納入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歲。





    目錄


    《國際漢學·第九輯》



    漢學-家言



    漢學與比較文學



    漢學研究三題



    漢學家專頁



    論費正清的中國史研究



    耶穌會士漢學家安文思及其《中國新志》



    《光明之城》的討論



    《光明之城》與南宋泉州社會



    論《文明之城》一書的真偽



    西方早期漢學



    與北京的文學通信



    中外文化交流史



    清朝前期天主教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及興衰



    中國的馬可·波羅



    新教傳教士著作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韓國詮釋學與“四七”論



    鄭子瑜與日本學術界



    歐洲漢學史研究



    歐洲的敦煌學研究



    歐洲的漢語音韻學研究:階段



    俄羅斯的漢學:道教研究



    中國文史研究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基本問題總論



    中、韓目連母故事比較研究



    語言類型學



    漢語學習史研究



    威妥瑪《語言自邇集》與對外漢語教學



    一部研究琉球人漢語教育的專著



    應加強對西方人早期漢語學習史的研究



    CHINA 備考



    從佉盧文材料看Cina一詞的本源及其成立的年代



    China緣起蜀身毒道新證



    附錄



    China緣起蜀身毒道新證



    《國際漢學》第九輯英文目錄



    《通報》第88卷要目



    《中國研究書評》第8卷要目



    編後記







    《國際漢學·第十輯》



    ……



    《國際漢學·第十一輯》



    ……



    《國際漢學·第十二輯》



    漢學-家言



    漢學研究導論



    漢學家專頁



    衛禮賢-傳教士、翻譯家和文化詮釋者



    法國漢學家沙畹



    阿列克謝耶夫院士及其漢學學派



    漢學家訪談錄



    巴斯蒂教授訪談錄



    入華傳教士研究



    開展清史研究 加強國際合作



    關於清代入華傳 教士文獻收集與整理的設想



    關於《衛匡國全集》第三卷《中國新地圖集》的幾點說明



    中西文化交流史



    關於中西方文化的次實質性接觸



    ——訪謝和耐教授



    普天之下:儒-耶對話中的典範轉化



    亞洲文會與中西文化交流



    河北大學圖書館所藏西文珍本書基本目錄



    何大化——一位被歷史遺忘的耶穌會歷史學家



    史景遷的中國歷史研究



    中國宗教思想研究



    佛教與二程思想的發源



    王爾德對道家思想的心儀與認同



    傅聖澤對於《道德經》及其他中國古代經典的解讀



    中國基督教史研究



    西方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述評



    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趨向



    ——以美國及臺灣地區為例



    國外關於近現代新疆基督教發展歷史的研究概述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



    掌握漢語的金鑰匙



    ——論明清時期國外漢語教材的特點



    《薛海花》德文版譯者序



    試論葛蘭言《詩經。研究的得失



    關於曹植〈七哀。及其晉樂所奏本



    ——並向桀溺先生請教



    紀念馮至先生百年華誕



    馮至與歌德的《浮士德》



    ——從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倫



    卡爾·雅斯貝爾斯與詩人馮至



    漢學機構介紹



    法國國家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及其中文繫



    書價與書評



    《亞洲創造的歐洲》、二、三卷序言



    珍貴的俄中關繫檔案史料



    附錄



    《國際漢學》第十二輯英文目錄



    《國際漢學》稿約



    編後記



    屆“世界漢語大會”通知



    關於召開《中國近事》國際研討會的通知



    德語區漢學史國際研討會邀請書







    《國際漢學·第十三輯》



    漢學一家言 從“傳統”到“現代”——漢學形態的嬗變



    漢學家專頁 我的漢學之路



    B.C.米亞斯尼科夫小傳 (俄)C.п.齊赫文斯基著柳若梅譯



    漢學家訪談錄 意大利漢學家馬西尼訪談錄



    德國漢學研究 德國的中國學研究——歷史、問題與展望



    中國學學術的創立——科學文化史一瞥



    德國漢學和語言學的分裂關繫



    入華傳教士研究 韓國英——中國後的索隱派



    “索隱”:馬若瑟對儒家經典的過度詮釋



    中國歷史研究 新疆館藏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的檔案及其文獻價值評述



    古代中印陸路交通史研究百年回顧聶靜潔



    北魏太上皇制度及其重要意義



    中國語言研究 中國文字繫世界原初文字?——19世紀及此前的西方漢字與漢語研究



    圖像與文字——漢字是以何種方式而成為像征符號的?



    《小學菁華》序



    明清時期對“Element”一詞的翻譯



    西藏學·蒙古學·敦煌學研究 “懷柔遠夷”話語中的明代漢、藏政治與文化關繫



    法國學者對敦煌文本的研究與謝和耐教授的貢獻



    淺析巴拉第·卡法羅朝秘史》的譯注



    海外漢學機構介紹 挪威漢學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書介與書評 論索隱派偽書《論語辨》及學問分際的問題



    “我熱愛這個國家”——讀雅羅斯拉夫·普實克《中國——我的姐妹》





    前言


    編後記



    近年來,學界對域外漢學的研究在逐步升溫,著譯不斷,但若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域外漢學的了解仍是若明若暗,至今尚不能構畫出一幅清晰的圖樣(當然,這主要是指西方漢學,對日本漢學的研究在嚴紹璗先生的耕耘下已碩果累累).



    別的不說.China這個飼的來源,變遷.雖有伯希和等大師級人物做過些研究,但至令仍未解決,還是個謎。為此,在本輯中我們州發了吳焯和徐作生兩位先 生 的論文,並希望就此繼續展開討論。



    拉班掃馬是中國歷早西行的旅行家、宗教學家,然雖有羅香林等前輩學者對他做過研究,但知者不多。從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角度看,拉班,掃馬是一個非常有價值,應該大筆書寫的人。周寧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讀。



    西方早東來的人物是家喻戶曉的馬可波羅,但自大衛塞爾本的《光明之城》出版之後,波瀾驟起。因為如果此書真實可信,個來到中國的就是雅各,《光明之城》就要取代《馬可‘渡羅遊記》,西方遊記漢學史就要改寫。對此國內學術界反應不一.本輯登出了李玉昆和龔方震兩位先生論點截然不同的文章.以期引起討論。



    自晚明以來,入華傳教士.即成為溝通中西雙方的重要橋粱,這些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已成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的著作也是西方漢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西方漢學史研究,想繞過人華傳教士兒乎是不可能的。在我們看來,中國近代基督教史和西方傳教士漢學史幾乎是一個錢幣的所面,二者雖歸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領域,但其內在血內聯繫清晰可見。做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人如不注意西方傳教士漢學,肯定不能掌握其全貌;同樣,做傳教士漢學研究的人若不關注中國基督教史研究也會摸不清該學科學術發展的脈絡,因為許多重要的傳教文件本身就是漢學的基本內容。這說明了西方漢學史研究的躊學科性質,隻有貫通中西,東西同進,方能揭開歷史與思想的秘密。本刊自創刊以來,始終把傳教士漢學作為重點,兼顧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力圖使二者有一個很好的協調.以還原歷史真貌。本輯刊出鄭德弟、吳莉葦等先生的譯文和湯開建、張鎧、計翔翔等先生的論文都體現了我們這一辦刊思想。



    從本輯起我們將把‘域外漢語史”研究納入視野,這是域外漢學史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個研究將會有力地帶動中國語言學史的研究。本輯張德鑫、吳莉君兩位先生的文章即為這方面的一個新嘗試。



    當然,作為一門專業存在的域外漢學,也是我們關注的重要內容,每輯我們都會有這樣的譯文,本輯日本學者谷川道雄和法國學者戴仁等先生的文章相信會引起中國史研究者的關注。



    在大像出版社的支持下,從第九輯開始,《國際漢學》將有一個較大改變,今後每年兩輯將定時出版,這將更加方便讀者關注和購買。第八輯出版前,《國際漢學)創刊時的編委焦樹安先生突然病故,前些時我們又送走了李慎之先生。李先生對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思想界有著重要影響。為辦好本刊,我曾和王健、煦生友幾次到李先生家拜訪,也曾針對關於中國儒家思想對歐洲的影響問題和先生單獨做過交流。不料先生悄然離去,遽歸道山,但其神韻笑容猶在眼前。我們謹以本輯作為對慎之先生的紀念。



    張西平



    2003年盛夏於北京













    在線試讀









    關於對包括斯坦因在內的近代以來入疆的諸多外國探險家的評價問題,各種論點曾是如此差別懸殊。這是由於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來新疆考察和探險的中外團體和個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這些人背景復雜,目的不一,良莠混雜,對他們的評價自然也有很大差異,甚至前後不一的評述也不少見。這種情景同樣也反映在對於斯坦因的評價中。對此,新疆館藏英人斯坦因中亞考古探險檔案在這方面可提供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幫助。



    19世紀,隨著世界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為了尋找資本市場並進行殖民張,諸多弱小國家遂成為列強們侵略和瓜分的對像。1842年,當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林則徐在其三子聰彝陪伴下,懷著悲憤的心情,踏上貶謫伊犁的戍途時,作為中英鴉片戰爭的結果之一,說明古老遼闊的中國從此由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開始成為西方列強掠奪瓜分的對像,1840年的鴉片戰爭遂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爭奪過程中,新疆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這是因為它位居祖國的西北邊陲,西南方向與俄英兩個強國及其殖民地鄰接,高山環抱中,有多個山口隘道與俄國、英國殖民地印度以及阿富汗等國相通。新疆遼闊的地域和豐富的資源又使它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一方面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每當割地賠款時,新疆無不首當其衝地受到列強任意宰割;另一方面,英俄兩國為了保護各自利益免受損失,尤其是英國,希望將新疆充作一個勢力分割的緩衝地帶,千方百計地向這裡進行滲透,或者培植其傀儡代理人,以圖謀控制或占據新疆,當時一些西方探險家將新疆稱為“亞洲的心髒”,或者“樞紐”、“卒子”等,俱表明其地在當時國際政治中的地緣重要性。因而,這一時期西方各國列強競相派出各種類型的探險隊或者考察隊來此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考察,收集情報,主要都是基於這個大的歷史背景。1868年下半年,英國人地理學家海沃德在皇家地理學會資助下,從印度進入新疆南部,考察葉爾羌河及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兩城之方位,還對翻越昆侖山的隘口和道路進行了實地勘測。1870年,他因此而被皇家亞洲學會授予金質獎章。即便是被冠以考古探險而出名的英國人奧利爾斯坦因,在其1898年寫給政府的申請到新疆考察的報告裡,也直言不諱地寫道:“我敢肯定,和闐與中國南部是英國考察的適當範圍,用現代術語來說,它按理是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而且我們也不該讓外人奪去本應屬於我們的榮譽。”對此,新疆館藏斯坦因有關檔案中披露出來的諸多資料也可作為旁證,例如檔案裡曾著錄在隨同斯坦因新疆考古探險的同伴裡,攜帶測繪儀器設備的那立生無視中國主權,在各地從事地理勘探活動,“偷繪和、於、洛等處地圖”,曾受到包括楊增新在內的新疆政府官員的質疑。同樣,另據檔案中揭示的“古物保管委員會”的報告中稱:斯坦因在美國的學術會上曾大肆詆毀中國人,對中國人的合作意圖嗤之以鼻,言稱“以前外國人與中國學術團體接洽合作皆是無聊,而且上當。新疆並不能算是中國領土,中國並無中央政府,新疆又不開化,我的老經驗依然適用,隻要拿著鈔票行賄新疆官吏無不行的"。至於斯坦因自稱“但求古路,不論考古搜集之事”,則更是彌天大謊。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