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當代中國學術史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1534-2224
    【優惠價】
    959-1390
    【作者】 餘三定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201062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0106276
    作者:餘三定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7月 

        
        
    "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學術史論》是餘三定教授多年來研究當代中國學術史的成果,是其思想精華的彙總,也是其以往多部作品的延續、深入和完善。本書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專題論文”“學術評論”“學人訪談”,大多是對當代中國學術史研究中的熱點、焦點、難點等問題進行探討。在研究方法上,本書以問題為中心,重視學者個案研究,重視當代學者的口述實錄。具體上,本書探討了學術規範問題,學術腐敗問題,學術評價問題,研究生教育問題,以及當代中國學術史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並注重陳平原、溫儒敏、王嶽川等多位學者的口述實錄。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較好地體現了作者研究與分析的全面、繫統和深入,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和見解具有深度且能發人深省,因而在學術界、期刊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部分:“專題論文”是著者根據“以問題為中心的思路”,對當代重要學術現像、重要學術爭鳴、重要學術成果等所進行的多種專題研究;“學術評論”主要是著者對近些年學術界出現的不正之風、不端行為乃至學術腐敗等進行的分析和研究,同時也有對學術界正面現像的肯定和評論;“學人訪談”是著者對當代著名學人陳平原、溫儒敏、葉朗、王一川、王嶽義等的專題訪談,比較繫統、全面地總結了上述著名學人近些年來學術研究的新成果、新貢獻。   
    作者簡介
    餘三定 1956年生,湖南嶽陽人,曾任湖南理工學院院長,現為中文繫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同時兼任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當代學術史。1995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繫統勞動模範,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2006年獲首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名師獎,2008年入選湖南省新世紀121人纔工程層次,2012年12月被湖南省教育廳批準為二級教授。
    目錄
    部分專題論文
    學術史:“研究之研究”——兼評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史叢書”/003
    當代學術史研究:新興的學科/011
    接續斷裂·空前繁榮·追求深化——回眸中國新時期學術發展/022
    新時期學術規範討論的歷時性評述/033
    關於我國研究生教育問題討論的評述/046
    關於我國新時期學術評價討論的評述/065
    關於21世紀“學術大師”討論的評述/080
    關於當今學術管理所存在問題討論的評述/101
    當代各重要學科的學術簡史——評《新中國社會科學五十年》/113
    當代重要學科學術史研究的開拓性成果
    ——《人民日報》的《走向繁榮·哲學社會科學60年》專欄綜評/120

    第二部分學術評論部分專題論文
    學術史:“研究之研究”——兼評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史叢書”/003
    當代學術史研究:新興的學科/011
    接續斷裂·空前繁榮·追求深化——回眸中國新時期學術發展/022
    新時期學術規範討論的歷時性評述/033
    關於我國研究生教育問題討論的評述/046
    關於我國新時期學術評價討論的評述/065
    關於21世紀“學術大師”討論的評述/080
    關於當今學術管理所存在問題討論的評述/101
    當代各重要學科的學術簡史——評《新中國社會科學五十年》/113
    當代重要學科學術史研究的開拓性成果
    ——《人民日報》的《走向繁榮·哲學社會科學60年》專欄綜評/120

    第二部分學術評論
    學者的社會責任感之實現/131
    中國當代學術與傳統學術的異同/133
    必須治理“學術評價過度癥”/136
    找回失落了的學術情趣/139
    三個“過分”破壞了學術生態平衡/142
    豈能“隻認衣裳不認人”——“CSSCI風波”引發的思考/144
    學者不可無宗主/146
    學術研究不能“指標化”/149
    反思當今學術管理與學術發展的若干關繫/151
    學術管理越來越精細學術研究越來越粗放/155
    做學問莫“買櫝還珠”/158
    課題申報“一女二嫁”,當休矣/160
    當前學者“文化身份”的錯位現像/163
    剖析“項目至上”的負面影響/166
    近些年學術著作出版弊端分析/168
    學術期刊存在的主要問題小議/170
    建議少讀暢銷書/172
    文化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依歸/174
    論學術創新的“本”與“末”/177
    中國學術走向世界的三個維度/179
    論故宮學的學科定位和學科特色/180
    民國時期故宮學術研究的特點/183
    中文專業的無窮魅力與獨特優勢/185
    當代作家要有自覺的社會責任感
    ——“文藝轉型與文論創新”學術研討會發言提綱/194
    文藝評論現狀的反思/196
    文藝理論學科產生危機的社會原因分析/198
    論高校學報的特色欄目/200
    處理好高校學報的三個矛盾/203
    展開關於學術研究的“學術研究”——《學術界》的突出特色/205
    彰顯特色追求厚重——我看《石河子大學學報》/209
    作為“另一幅筆墨”的《學術隨感錄》/212
    堅守知識分子的操守和立場——讀謝泳有感/221
    “論”與“史”的有機結合
    ——評王先霈《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心理思想》/224
    喜歡理論愛好思辨/232
    以學術研究積極關注時代
    ——編輯《當代學術史研究》欄目的回顧和體會/240

    第三部分學人訪談
    學者風範與學人本色——陳平原教授訪談/255
    “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建構——溫儒敏教授訪談/265
    美學要關注人生關注藝術——葉朗教授訪談/277
    自覺應對“藝術學”面臨的新挑戰——王一川教授訪談/287
    發現東方與再中國化——王嶽川教授訪談/298
    著力推進當代文藝批評理論分歧的解決—&mdas義先生訪談/312

    附錄:餘三定教授學術反響撮要/329
    跋/338
    後記/340   
    前言
    序當代學術史學科體繫的基本構建
    劉曙光

    年關歲杪,收到三定先生短信,告知他正在編輯《當代中國學術史論》書稿,希望我能為其大著寫篇序言。起初,難免有些猶豫和惶恐,考慮再三,我還是欣然答應。之所以猶豫和惶恐,是因為三定先生著述甚豐而且交遊極廣,以往為其著作作序者,皆為學界前輩,德高望重而且聲名顯赫,如陳平原、鄭欣淼、王富仁、劉綱紀、王先洛、麻天祥、李凌煙等學術大家。爾後,之所以又欣然答應,是因為先生早已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堪稱學術名家。何人作序,以及序之好壞,已無關乎功名。先生忠厚君子,為人為學,坦蕩如砥,有口皆碑。數十年來,先生“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其聲譽之盛“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曹丕:《典論·論文》),正所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序當代學術史學科體繫的基本構建
            劉曙光
            
            年關歲杪,收到三定先生短信,告知他正在編輯《當代中國學術史論》書稿,希望我能為其大著寫篇序言。起初,難免有些猶豫和惶恐,考慮再三,我還是欣然答應。之所以猶豫和惶恐,是因為三定先生著述甚豐而且交遊極廣,以往為其著作作序者,皆為學界前輩,德高望重而且聲名顯赫,如陳平原、鄭欣淼、王富仁、劉綱紀、王先洛、麻天祥、李凌煙等學術大家。爾後,之所以又欣然答應,是因為先生早已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堪稱學術名家。何人作序,以及序之好壞,已無關乎功名。先生忠厚君子,為人為學,坦蕩如砥,有口皆碑。數十年來,先生“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其聲譽之盛“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曹丕:《典論·論文》),正所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論世也。”(《孟子·萬章下》)三定先生囑我作序,蓋因我們相識、相知二十餘載,心氣相通,或許我可以做一點“知人論世”的工作。平心而論,對這位老師、這位朋友,對他所主編的學術期刊《雲夢學刊》,以及他從事學術研究的心路歷程,我是有著較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的。
            認識三定先生的人都知道,他集學者、官員、教師、編輯多重身份於一身,但給人留下深刻印像的還是他的書生本色,“是君嗜書、讀書、購書、淘書、著書、教書、評書,以書為友,以書為樂,以書為生,真書癖書痴也”(龍協濤:《南湖藏書樓記》)。他建有私家藏書樓——南湖藏書樓,建築面積達960平方米,已藏書4萬餘冊,以文史哲方面的學術著作為主。藏書樓除了圖書收藏外,還“私”樓“公”用,兼作閱讀、講座、座談、上課、會議、展覽、參觀之場所。南湖藏書樓現已成為“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湖南省文藝惠民服務基地”,並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的首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獲得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頒發的“燕湘學社”匾牌。
            三定先生把“快樂讀書擁書生本色,實在做人持人間常情”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提出了學者“文化身份”的特質是獻身學術,自覺追求學問,而不是追求管理界批發的種種標簽;不盲從迷信,堅持獨立思考,而不是人雲亦雲;有擔當精神,有自覺的社會責任感,而不是隨波逐流;追求理想,追求夢想,而不是急功近利。他強烈反對當前學者“文化身份”的錯位現像。應當說,學者“文化身份”的這四種特質就是他自身品格的真實寫照和凝練概括。
            雖有湖南理工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學科帶頭人,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雲夢學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等眾多頭銜,但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禮賢下士。在生活中,他以讀書為樂,以文會友,以書交友。他的學術研究,追求“研究、編輯、教學、管理”四者的良性互動,這種追求體現了他的德行和品位。
            三定先生的學術研究成果,體現了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他早期主要致力於文藝學研究,碩果累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在當代學術史研究方面用力更勤,產出更多。兩個領域的研究相互補充、相互借鋻、相得益彰。他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教育報》《文藝報》《北京日報》《社會科學報》《北京大學學報》《復旦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學術界》《甘肅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論壇》《雲夢學刊》等報刊上發表了百餘篇當代學術史方面的研究論文,先後出版了《學術的自覺與學者的自立:當代學者研究》、《新時期學術發展的回瞻》、《當代學術史研究》(主編)、《當代學術史研究八年論壇》(主編)、《中國新時期學術熱點研究》等相關著作,這些論著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各種“文摘”類報刊轉載的論文更是不在少數。其中,被《新華文摘》轉載的論文就多達10篇(不含“論點摘編”)。
            三定先生在學術研究中非常重視集體攻關,非常重視教學相長,注重教書育人和提攜後學,有著非常強烈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通過自己學術方面的努力,他成立了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當代學術史研究基地”,並擔任首席專家。他將當代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引入高校課堂,在湖南理工學院中文繫本科生和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生中開設了“當代學術史”課程,該課程被確定為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級精品課程。他的教改項目“當代學術史課程的創設與建構”獲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他還應邀到多所高校做有關當代學術史研究的專題講座。
            三定先生為人隨和,風趣幽默,熱情好客,與人為善,並且工作十分細致認真。孟子說:“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從他連續12年組織“當代學術史研究論壇”,從他編的刊物、圖書和他的專著中,我們可以說三定先生是全國性乃至天下性的優秀人物。作為天下性的優秀人物,便和天下性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這也體現了三定先生在學術界、期刊界的人格魅力與親和力、號召力、凝聚力。
            能集中體現三定先生學術眼光、學術素養、學術組織能力和策劃能力的,還有他所主編的學術期刊《雲夢學刊》及其特色欄目《當代學術史研究》。長期以來,《雲夢學刊》一直是他開展當代學術史研究、與校內外學者進行廣泛學術交流的平臺。“有什麼樣的主編,就有什麼樣的期刊。”作為一校之長,盡管各方面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不願意隻做一個掛名的主編,而是利用他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帶頭為刊物寫稿、約稿、編稿。從2004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當代學術史方面的研討會(論壇)。他以開放辦刊的先進理念,舉全校之力,集全國之智,為刊物組約名家名篇,使刊物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不斷擴大,在學術界、期刊界聲譽日隆。從2003年第1期開始開設的《當代學術史研究》欄目(該欄目由1990年開設的“當代學者研究”演變而來),更是入選*“名欄”建設工程。《雲夢學刊》特別是其《當代學術史研究》欄目,雖然不全是三定先生“寫”出來的著作,卻是他“編”出來的作品,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智慧,貫穿著他對當代學術史前沿問題的把握和思考。
            從學術研究的連續性來看,《當代中國學術史論》不是一部孤立的著作,而是對《中國新時期學術熱點研究》、《當代學術史研究八年論壇》(主編)等以往諸多著作的繼承、延續、深入和完善,也可以說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精華濃縮和名篇荟萃。這部著作對當代中國學術史學科的建構和完善具有開創性、探索性、奠基性的意義,對今後的當代學術史研究具有鋪墊、導向、引領作用。透過《當代中國學術史論》,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和體會到作者鍥而不舍、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學術精神。
            從《當代中國學術史論》的結構上看,它由“專題論文”、“學術評論”、“學人訪談”和“附錄”四個部分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編排體例體現了三定先生對當代學術史學科性質、研究對像、研究方法、概念範疇、學科體繫等方面的一以貫之的認知和理解。如,他將當代學術史的研究內容概括為四個方面:宏觀的學術史研究、學科史、學者個案研究、學術批評或稱學術評論,並以此來開展自己的學術研究。他的這些界定、概括和研究也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學習先於創作,精讀纔能評論。隻有在閱讀、欣賞、消化、分析、綜合、反思已有的當代學術史著作之中,纔能對各種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制作,纔能求得自己在學術研究對像、研究方法上的長足進步,纔談得上博觀約取、集思廣益、推陳出新、厚積薄發,纔能寫出更有分量、更具創新性的學術史著作。三定先生搜羅、考察、分析、梳理了一個較長時段裡出版的關於當代學術史研究方面的幾乎所有論著,並進行了大致的分類。他的勤奮好學和刻苦用功,一直為人稱道。在學術情趣失落、學風浮躁的時代背景下,三定先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如何做學者的榜樣。從《當代各重要學科的學術簡史——評〈新中國社會科學五十年〉》《“論”與“史”的有機結合——評王先霈〈中國文化與中國藝術心理思想〉》《當代重要學科學術史研究的開拓性成果——〈人民日報〉的〈走向繁榮·哲學社會科學60年〉專欄綜評》等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材料的熟練駕馭,旁征博引,爬梳剔抉,分析得失,參互考尋,而且思想火花時時湧現。潛心於學術,從喧囂中把握真實,體現了一個學者關心國計民生的良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體現了他一貫的學術主張“人文學者的學術研究一定要有時代性、現實性”。
            《當代中國學術史論》所探討的,大多是當代中國學術史研究中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以問題為中心,重視學者個案研究,重視當代學者的口述實錄。本書的內容,在“專題論文”部分,涉及中國新時期學術發展回眸、關於學術規範的討論、關於反對學術腐敗的討論、關於學術評價的討論、關於研究生教育的討論、關於“學術大師”的討論、當代各重要學科的學術簡史等諸多問題;在“學術評價”方面,涉及當代學術與傳統學術的異同、“論”與“史”的有機結合、當今學術管理與學術發展的若干關繫的反思、對“項目至上”負面影響的剖析、近些年學術著作出版弊端的分析、課題申報中的“一女二嫁”問題、當前學者“文化身份”的錯位現像、文藝評論現狀的反思、學術研究不能“指標化”等問題;在“學人訪談”部分,涉及學者風範與學人本色、“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建構、美學要關注人生關注藝術、自覺應對“藝術學”面臨的新挑戰、著力推進當代文藝批評理論分歧的解決等。正是由於作者身份的多重性、視角的多維性、閱讀的廣泛性、感悟的深刻性,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更加全面、繫統、精準和深入,觀點和見解更具原創性和深度,更能扣人心弦、引起共鳴和發人深省,因而在學術界、期刊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作者自序”中說:“歷稽載籍,良史必有三長:纔,學,識。學者,史料精熟也;識者,選材精當也;纔者,文筆精妙也。”從《當代中國學術史論》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三定先生的纔、學、識,體會到其史料的精熟、選材的精當和文筆的精妙。
            當然,當代學術史是一個正在生成的學科,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學科建設的任務還任重道遠。我們作為“當代學術史”的研究者,還生活在“當代”之中,還在不斷地面對新問題,產生新疑問,探求新答案,不能跳出這個時代,站在更高的歷史高度,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歷史,這也就注定了我們這一代人隻能零碎、不完整地書寫“當代學術史”的一部分。由於學科本身的復雜性,研究對像、研究方法、研究範式的完備,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積極關注、追蹤、反思、探討當代中國學術史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建構並完善當代學術史學科,這是三定先生學術研究的目標和方向。記得有一段廣告詞:“每個人都是一座山,其實難攀登的是我們自己。有時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三定先生無疑已是一座大山、一座高山。盡管承擔著繁重的管理和教學工作,但他還是在用一部部著作、一篇篇論文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為當代學術史的學科大廈奠基並添磚加瓦,不斷地把這一學科建設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祝願三定先生在當代學術史研究方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2016年2月28日於北京大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