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羅素論教育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教育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632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663257
    作者:[英]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羅素論教育》為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的代表之作。羅素是分析哲學主要創始人,也是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被譽為“世紀的智者”“當代的亞裡士多德”。


    ?英美現代教育哲學的奠基之作,深刻影響西方現代民主教育理念的不朽之著。


    ?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來,暢銷英美90餘年而不衰。


    ?收錄著名學者何懷宏的精彩長文,深入探索羅素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


    ?為什麼舊式的嚴酷體罰容易造成病態心理?為什麼無所畏懼是自由公民的屬性?


    如何將兒童引向善的方向?為什麼說謊的大人教不出誠實的孩子?《羅素論教育》對以上品性教育和智力教育問題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並探討了科學和健康的解決方法,閃爍著無窮的智慧,對於近100年後的中國家長、老師和關心教育的人士仍然具有借鋻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羅素的經典教育論著。羅素從父母和哲學家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什麼是理想中的教育,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作者特別提出要重視早期教育。在品性教育方面,他結合現代心理學的一些發現,指明了早期教育是有希望養成品性的時期,區分了品性教育與智力教育,對從幼年的品性教育(涉及恐懼、玩耍與遐想、私心、誠實、懲罰、同伴、愛與同情等)到青春期的性教育均進行了探討。在智力教育方面,他討論了智力教育的目標、課程安排、教學方法等問題,並談及從初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階段。

    作者簡介

    [英]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於1890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主修數學,後專修哲學和邏輯學,後在劍橋大學任教,並於1908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羅素於1920年赴華講學一年,對中國知識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1950年,羅素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持續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幸福之路》《自由之路》等。其中,《羅素論教育》自1926年出版後一版再版,已然成為英美教育理論著作中的經典之一。

    目錄
    經典語錄集錦
    何懷宏 世俗幸福以外,人是不是還有一些更深的渴望?

    引言

    部分 教育的理想
    章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教育的目的

    第二部分品性教育
    第三章 一歲前的教育
    第四章恐懼
    第五章玩耍與遐想
    第六章建設

    經典語錄集錦


    何懷宏 世俗幸福以外,人是不是還有一些更深的渴望?


     


    引言


     


    部分 教育的理想


    章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教育的目的


     


    第二部分品性教育


    第三章 一歲前的教育


    第四章恐懼


    第五章玩耍與遐想


    第六章建設


    第七章私心與所有權


    第八章誠實


    第九章懲罰


    第十章 同伴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愛與同情


    第十二章性教育


    第十三章保育學校


     


    第三部分智力教育


    第十四章 一般原理


    第十五章14歲前的課程安排


    第十六章 後的學年


    第十七章走讀學校和寄宿學校


    第十八章大學教育


    第十九章結語


     

    媒體評論

    羅素論教育(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羅素的代表之作,英美現代教育哲學的奠基之作,著名學者何懷宏長文探索羅素的思想世界,回歸教育本質,讓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在線試讀
    經典語錄集錦
    1.孩子是天然渴望同伴的,而且少了同伴的教育必然會缺失某些關鍵的要素。此外,如果一個男孩或女孩因故感到自己是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怪人”,其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這種感覺歸根到底是因為父母,幾乎肯定會引發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使孩子專門喜歡父母討厭的東西。
    2.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所受的教育,必然依賴於我們心中理想的人類品性,以及我們對子女在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的冀望。
    3.確保孩子成年後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應當是貫穿早期教育的一大關鍵。
    4.正確的管教不在於外在強迫,而在於能夠自發讓人做可取之事、不做不可取之事的心理習慣。
    5.兒童生下來隻有條件反射和幾種本能;在環境的作用下,孩子養成了習慣,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病態的。具體會是哪一種,重要的是看母親或保姆的智慧,初生孩童的天性有著幾乎不可思議的可塑性。絕大多數孩童身上既有好公民的纔質,也有罪犯的纔質。
    6.讓一個健康的孩子快樂並不難,如果身心得到妥善照料的話,大多數孩子都會健康成長。為了培養出秀的人,健康的童年是必不可少的。
    7.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有自發的學習欲望,從孩子努力學習走路和說話上就能看出來,這種學習欲望正應當是教育的驅動力。
    8.兒童希望得到大人和同伴的喜愛;一般來說,兒童的衝動可以往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往壞的方向發展,具體要看兒童所處的環境。不僅如此,兒童還處在比較容易養成新習慣的年紀,而一旦養成了好習慣,許多美德就會水到渠成。
    9.我認為有四種品質共同構成了理想品格的基礎:活力、勇敢、敏感、智力。我無意說這是一張完整的清單,但我認為從中已經能得出許多教益。此外,我堅信通過適當地培養年輕人的體魄、情感和智力,這些品質全都是可以普及開來的。
    10.一代無畏的婦女可以通過養成一代無畏的孩童來改變世界,這些孩童不會被塞進違背天性的條框裡,而會養成正直、真誠、富有感情和自由的品性。
    11.嬰兒養成習慣的速度是驚人的。每一個養成的壞習慣都是將來培養好習慣的障礙,這就是為什麼嬰兒初養成的習慣如 此重要。初養成好習慣能免除日後的無數麻煩。另外,等到孩子長大,早期養成的習慣就像本能一樣,擁有同樣深刻的影響。後來養成的相反的新習慣就不會有同樣的效力,因此我們應當極其重視初的習慣。
    12.孩子長大後的社會環境可不會把他奉若明珠,如果他養成了自以為是他人世界的中心的習慣,他肯定會為此感到失望。

    經典語錄集錦


    1.孩子是天然渴望同伴的,而且少了同伴的教育必然會缺失某些關鍵的要素。此外,如果一個男孩或女孩因故感到自己是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怪人”,其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這種感覺歸根到底是因為父母,幾乎肯定會引發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使孩子專門喜歡父母討厭的東西。


    2.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所受的教育,必然依賴於我們心中理想的人類品性,以及我們對子女在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的冀望。


    3.確保孩子成年後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應當是貫穿早期教育的一大關鍵。


    4.正確的管教不在於外在強迫,而在於能夠自發讓人做可取之事、不做不可取之事的心理習慣。


    5.兒童生下來隻有條件反射和幾種本能;在環境的作用下,孩子養成了習慣,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病態的。具體會是哪一種,重要的是看母親或保姆的智慧,初生孩童的天性有著幾乎不可思議的可塑性。絕大多數孩童身上既有好公民的纔質,也有罪犯的纔質。


    6.讓一個健康的孩子快樂並不難,如果身心得到妥善照料的話,大多數孩子都會健康成長。為了培養出秀的人,健康的童年是必不可少的。


    7.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有自發的學習欲望,從孩子努力學習走路和說話上就能看出來,這種學習欲望正應當是教育的驅動力。


    8.兒童希望得到大人和同伴的喜愛;一般來說,兒童的衝動可以往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往壞的方向發展,具體要看兒童所處的環境。不僅如此,兒童還處在比較容易養成新習慣的年紀,而一旦養成了好習慣,許多美德就會水到渠成。


    9.我認為有四種品質共同構成了理想品格的基礎:活力、勇敢、敏感、智力。我無意說這是一張完整的清單,但我認為從中已經能得出許多教益。此外,我堅信通過適當地培養年輕人的體魄、情感和智力,這些品質全都是可以普及開來的。


    10.一代無畏的婦女可以通過養成一代無畏的孩童來改變世界,這些孩童不會被塞進違背天性的條框裡,而會養成正直、真誠、富有感情和自由的品性。


    11.嬰兒養成習慣的速度是驚人的。每一個養成的壞習慣都是將來培養好習慣的障礙,這就是為什麼嬰兒初養成的習慣如 此重要。初養成好習慣能免除日後的無數麻煩。另外,等到孩子長大,早期養成的習慣就像本能一樣,擁有同樣深刻的影響。後來養成的相反的新習慣就不會有同樣的效力,因此我們應當極其重視初的習慣。


    12.孩子長大後的社會環境可不會把他奉若明珠,如果他養成了自以為是他人世界的中心的習慣,他肯定會為此感到失望。


    13.人長大以後大部分歇斯底裡行為的主因就是過分渴望同情。人會為了受到愛撫和溫柔對待而沒病裝病。預防孩子養成這種毛病的一種常用辦法是,不要鼓勵孩子每次破皮擦傷都哭哭啼啼。


    14.如果你想破除孩子的恐懼,你自己就首先要無畏。如果你害怕雷暴,那麼孩子次在你身邊聽見打雷時就會染上你的恐懼。如果你表現出對社會變革的畏懼,那麼孩子隻會更驚惶,因為他根本不懂你在說什麼。如果你害怕得病,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害怕得病。生命充滿風險,但智者會無視不可避免的風險,同時審慎而不帶感情地應對可以規避的風險。


    15.孩子需要的觀念是公正,而不是自我犧牲。每個人都有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權利,不應該覺得捍衛自己應得之物是一件邪惡的事。


    16.當小孩確實撒了謊時,家長應該自己擔負起責任,而不是一味收拾孩子。家長的應對方法應該是消除說謊的起因,並溫和理性地解釋為什麼說謊不好,而不應該用懲罰的手段,懲罰隻會讓孩子更害怕,從而有更強烈的說謊動機。


    17.正確的愛應當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妥善對待的自然結果,而不是貫穿各個年齡段的有意識培養目標。


    18.希望被愛的父母必須以身作則,用愛引發愛,而且必須努力培養子女養成能夠帶來博愛的身心特質。


    19.進步隻有一條路,在教育和其他人類事務中都一樣,那就是以愛心發揚科學。沒有科學的愛是無力的;沒有愛的科學則是破壞力量。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