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危險關繫——母親與女兒的相處之謎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日齋籐環 
    【所屬類別】 圖書  社會科學  社會學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829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82981
    作者:[日]齋籐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周國平、梁永安、張怡微、遼京誠摯推薦!   五場深入靈魂的對談,探究糾纏在母女之間的謎團。         女性之謎、性別壁壘、父親缺位……溫柔卻又壓抑,親密又想逃離,是什麼讓母親與女兒“相愛相殺”?
    日本知名心理學家齋籐環,對話知名漫畫家田房永子、日本三大女作家之一角田光代、“少女漫畫之神”萩尾望都、資深臨床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知名社會學家水無田氣流。共同探討母親與女兒相處的困境以及此困境背後隱藏的真實而深刻的原因。
    無論在臨床案例上還是社會新聞中,母女關繫都呈現出一種復雜面向,本書立足母女關繫這一特征,沒有運用太多艱深的理論,而是借助五位女性的個人經歷,在輕松的對談中將對母女問題的探討娓娓道來,不僅揭示其背後深刻的社會動因,還為讀者提供解決之道,也為因母女關繫困惑或掙扎的讀者帶來心靈慰藉,可以說是一本“靈魂的對談集”。


    “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母親的女兒’踏上新的旅程。”


                                                                                                                                                             

     
    內容簡介

    “母女關繫”是女性主義議題中極其關鍵的一環,近年來,無論是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界,還是大眾文化領域,對此議題的關注及討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本書是一本圍繞女性真實經歷展開探討的對談集,以日本精神分析專家齋籐環與文學家角田光代等五名在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界享有盛譽的女性就母女問題為核心而展開。從女性之謎、性別壁壘、父親缺位等角度切入,幾位作者結合自身經歷,共同探討母親與女兒相處的困境以及此困境背後隱藏的真實而深刻的原因。
    溫柔卻又壓抑,親密又想逃離……無論在臨床案例上還是社會新聞中,母女關繫都呈現出一種復雜面向,本書立足母女關繫這一特征,沒有運用太多艱深的理論,而是借助五位女性的個人經歷,在輕松的對談中將對母女問題的探討娓娓道來,不僅揭示其背後深刻的社會動因,還為讀者提供解決之道,也為因母女關繫困惑或掙扎的讀者帶來心靈慰藉,可以說是一本“靈魂的對談集”。
    本書從精神分析、文本分析及社會學角度對母女問題進行討論,輔以個人真實經歷的講述,兼具現場參與感和理論探討,是一部從多角度、多學科深刻探討母女關繫的大眾讀物。

    作者簡介

    齋籐環
    1961年出生於日本岩手縣。精神科醫生、批評家、漫畫評論家。現為築波大學醫學醫療繫教授,主要研究青春期、青年期的精神病理和精神病跡學,是日本“蟄居族”治療第一人。曾獲日本病跡學會獎、角川財團學藝獎。著有《不要忽視你的心理世界》(與山登敬之合著)、《社會的蟄居族:永無止境的青春期》《母親控制著女兒的人生——為何“弒母”如此之難?》《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所以要讀拉康》《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等。


    譯者簡介
    高璐璐
    自由譯者,畢業於中山大學日本文學專業。曾參加日本JET項目,在兵庫縣廳做國際交流員,著有《我在日本做公務員》。主要譯作有《妻子們的思秋期》《燃燒未盡的晚景》《刑事辯護人》等。

    目錄

    序|作為“母親的女兒”踏上旅程 齋籐環/ 1
    和母親鬥爭這件事/ 1
    田房永子×齋籐環
    媽媽是一個看不懂的生物/ 41
    角田光代×齋籐環
    對媽媽的負罪感不會消失/ 85
    萩尾望都×齋籐環
    臨床現場的母親和女兒/ 129
    信田小夜子×齋籐環
    母女問題是時代的產物/ 171
    水無田氣流×齋籐環
    後記/ 225
    譯後記/ 227

    前言
    序|作為“母親的女兒”踏上旅程
    齋籐環
    我在日常的臨床現場經常感慨的一點是母女關繫的特殊性。
    即便同為母女關繫,每一對也不盡相同。有的女兒生活在讓人非常壓抑的母親身邊,痛苦得喘不過氣,有的女兒和母親過於親近,想離開卻離不開,十分糾結。還有那種乍一看十分和諧的母女,但稍微有點水花,水面下的波瀾就會浮現,這種情況也不少見。雖說父子關繫也一貫存在著很多問題,可他們在“問題的形式”上卻簡單很多。
    留意到母女關繫的特殊性後,我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母親控制著女兒的人生——為何“弒母”如此之難》 (NHK出版,2008年)。親子關繫當然還包括父子關繫、父女關繫、母子關繫,但母女關繫在這裡面性質明顯不同。可直到最近,這種不同纔被注意到,做成了婦女雜志的特輯,受訪者也漸漸通過各種活動和寫作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可我一直覺得走到這一步花費了太長時間。這個問題仍舊會因為難以言說,以後隻能維持現狀吧。
    母女問題不僅僅在日本備受關注,歐美國家也出版了很多描述母女關繫之難的書籍,不少還成了暢銷書。可以說母女關繫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序|作為“母親的女兒”踏上旅程
    齋籐環
    我在日常的臨床現場經常感慨的一點是母女關繫的特殊性。
    即便同為母女關繫,每一對也不盡相同。有的女兒生活在讓人非常壓抑的母親身邊,痛苦得喘不過氣,有的女兒和母親過於親近,想離開卻離不開,十分糾結。還有那種乍一看十分和諧的母女,但稍微有點水花,水面下的波瀾就會浮現,這種情況也不少見。雖說父子關繫也一貫存在著很多問題,可他們在“問題的形式”上卻簡單很多。
    留意到母女關繫的特殊性後,我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母親控制著女兒的人生——為何“弒母”如此之難》 (NHK出版,2008年)。親子關繫當然還包括父子關繫、父女關繫、母子關繫,但母女關繫在這裡面性質明顯不同。可直到最近,這種不同纔被注意到,做成了婦女雜志的特輯,受訪者也漸漸通過各種活動和寫作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可我一直覺得走到這一步花費了太長時間。這個問題仍舊會因為難以言說,以後隻能維持現狀吧。
    母女問題不僅僅在日本備受關注,歐美國家也出版了很多描述母女關繫之難的書籍,不少還成了暢銷書。可以說母女關繫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即便如此,絕大多數的男性卻絲毫意識不到這個問題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沒有共鳴。比如說,他們雖然知道“婆媳關繫”的復雜,卻對“母女關繫”的麻煩缺乏想像。不,更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是我這個能理解問題所在的男人,至今也難以對她們產生共鳴。
    說句更不嚴肅的,我之所以進入這個領域,從零開始鑽研,更多是出於對“別人的事情”有好奇心,想著“即便不能共鳴也會很有趣”。一般來說,研究這個領域的最好是一定程度上積累了相關知識儲備和經驗的專家,可我偏偏半路出家參與進來,是因為我了解到這個領域裡幾乎沒有男性角度的研究和著作。
    幸運的是,我的拙作似乎得到了不錯的評價,大家說“男性能寫成這樣真挺好的”。而且,書的受眾面很廣,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連我被邀請去演講的機會也增加了不少,常作為講師和大家探討母親和女兒這個主題。書裡的受訪者對拙作表達出的共鳴和理解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反過來說“完全不是這回事”之類的批評和反調至今還未遇到。這不免讓我相信我的問題提出和分析,沒有跑偏太多。
    本書是我以母親和女兒為主題創作的第二本書,也是一本對談集。我有機會在書裡與五位嘉賓做了對談,有的是我在寫前一本書時參考過其觀點的學者,有的則是我在出書後纔認識的,但十分想與之交流。
    田房永子老師出過很多本漫畫,還把自己親歷的母女關繫的糾葛畫在了作品裡,但對談時她表達了作為當事人的苦悶,吐露了她如何掙脫糾葛,以及踏上治療旅程的契機。角田光代老師寫過好幾本真實描述母女關繫的小說,對談中她主要用母子關繫做對比,述說了其中感受的不同。萩尾望都老師圍繞她的傑作《蜥蜴女孩》,講述了自己與母親之間經歷的趣事,是很寶貴的素材。信田小夜子老師和我一樣從治療者的角度出發,從性別差異的視角論述了母女關繫的難處。水無田氣流老師從自己有些特殊的母女關繫展開延伸,從廣義的家族社會學視角做了十分有趣的分析。
    每一位老師的真知灼見和批評指正都給了我在男性角度根本意識不到的啟發,也讓本書有了比之前更深入的探索。


    在各位讀者閱讀我和老師們的對談之前,我想先簡單說明一下本書的成書脈絡,尤其希望男性讀者了解這一點。在這個問題領域,彼此的主觀感受錯綜復雜,單純某一個人的證詞難以發揮作用。我以精神分析的思路為基礎,簡單論述一下母親和女兒之間的關繫到底有多復雜。
    我的觀點其實十分簡單。為什麼母女關繫更特殊呢?一言以蔽之,是由於雙方共有“女性的身體”。
    一定會有人反駁,甚至斷言,難道男性不共有身體嗎?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且說得極端一點,男性並不真正擁有身體。健康男性的身體可以說是“透明的存在”,而且,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意識不到自己的具身性 。男人隻有在生病等特殊情況下,纔會意識到自己的具身性。
    有人可能會就此提出反對意見,但我想說的是,這個論點是把男女的性別抽像化之後,強調男性在心理層面上很難意識到身體的存在。讀者能理解這一點就好。
    與此相對,女性平時不得不意識到自己的具身性。首先,女性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就比男性有更多機會感覺到身體的違和,比如月經。同樣的,她們遇到低血壓、便秘、起立時眩暈、頭疼等不舒服的情況也比男性多得多。也就是說,日常生活裡她們有更多的概率被迫感知到身體的存在。
    其次是性別偏見。我們經常聽到“女人味”這個詞吧,大家請試著想一下構成女人味的要點,比如端莊文雅的舉止,落落大方的談吐,還有華麗優雅的服裝搭配等,我們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要點。其中絕大部分都與具身性緊密相關。簡而言之,培養出女性的女人味,一定要讓她們的身體變得有女人味,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不僅如此,還有抽像意義上的“女人味”,比如“優雅”“溫柔”“不露鋒芒、低調克制”等,本質上幾乎都是男性價值觀(“八面玲瓏”“堅定有力”“積極性”)的反面。換句話說,這種“女人味”需要壓抑主體的欲望,讓她們放棄自己。
    簡單總結以上的內容,就是在“女人味”的向量裡有兩個相互矛盾的方向。
    一個方向是他者想要得到的“女人味的身體”,另一個是需要壓抑主體欲望的“女人味的態度”。在這裡,前者的“欲望”是被肯定的,而後者的“欲望”是被否定的,矛盾由此而生。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是這種孕育了“女人味”的悖論,纔讓女性更容易產生空虛感和抑郁的情緒。
    指向女人味的“教養”是指培養有女人味的具身性和態度,而前者隻有母親纔能做到。簡而言之,母親對女兒的教育幾乎都是從她們無意識地控制女兒的身體開始的。無論其目的是有意的還是誤打誤撞的,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動機裡暗含著“通過身體的同一化來進行控制”這一點。恰恰是這一點決定了母女關繫是特殊的存在,這種關繫絕不會在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女兒、父親與兒子之間見到。
    母親對女兒的控制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其中“壓制”“奉獻”“同化”這三種,可以說最具代表性。
    “壓制”,如其字面意義所示,是最外顯的一種控制。這裡面包括最簡單的語言上的禁止,但不盡如此。萩尾望都老師的作品《蜥蜴女孩》裡,女兒一直被母親喚作蜥蜴,於是她最後也把自己當作蜥蜴了。創造女兒身體的不是其他,正是母親的語言。母親的話對女兒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但在母親的意識裡,她一定會想“都是為了你”“我是為了你好”。
    實際上,母親拋向女兒的話語經常是她們無意識對自己說的話。也就是說,母親說出口的話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做出的掙扎。此時母親的具身性通過“母親的話語”這一路徑傳遞給了女兒,毫不誇張地說,所有女兒的身體裡都植入了自己母親的話語,且嵌入得很深。因此,無論女兒表面上如何強烈地否定母親,她們都隻能活成母親話語裡的模樣。“弒母”難就難在“內化於體內的母親的話語”難以抹去。
    “奉獻”是另一種控制方式。母親的控制不全是高壓式的禁止或者命令,有些則基於表面的善意,甚至到了獻身的程度。有的母親為了給女兒賺學費,不惜嘔心瀝血地工作,有的母親在女兒獨立後仍舊保持頻繁聯繫,還想著出去做兼職。我們很難從正面否定這些善意。即便母親意識到這是控制,從控制中逃走的女兒們也會有深深的負罪感。臨床心理學家高石浩一說這種控制形式叫“受虐式控制” ,本書後文也提及了這一點。
    這種控制對兒子通常不起作用,因為兒子對母親的奉獻幾乎沒有負罪感,這其中有“性別差異”的原因。或者,也因為女兒對母親的負罪感是來自身體的同化這種特殊的感受,脫離了身體便無從談起。
    “同化”,簡單來說,是母親希望在女兒身上實現“重新活一次自己的人生”。這裡面既有“壓制”也有“奉獻”,但母親的利己主義在這種形式中表現得最為強烈。也因此,這種形式遭到了女兒最強烈的反抗,可另一方面,這種控制形式也最能首尾呼應地完成“一卵性母女” 的誕生。如果同化進行到這一程度,很可能雙方對控制—被控制都毫無知覺了。打個比方,就像細胞相互滲透進了彼此的身體裡。
    一定有人會想,如果不喜歡這種控制,逃走不就行了?的確,分開居住、保持距離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簡單。對母親的控制無論是反抗還是順從,女性都難免有一種特殊的“空虛”的感覺。於是,無論女兒怎麼反抗和逃離,得到的不隻有解放的感覺,還有強烈的負罪感。很多沒有得到母親很好照顧的女兒,最後還是會回到母親身邊,大抵就是這個原因吧。可以說,通過同化實現的控制,都是“細胞滲透”在起作用。“弒母”與“殺死自己”緊密相連,也難怪難如登天了。
    “難如登天”是事實,但光說不做就是推卸責任。我在前一本書裡提出了解決辦法,首先就是要“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意識到了,至少就能“離開”(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的雙重“離開”)。這時,父親或者伴侶等“第三人的介入”開始產生作用。母女的二人關繫常常處在一種封閉的狀態裡,很容易糾纏不清。其實我寫前一本書時最希望父親或者丈夫這樣角色的人能讀一讀,就是想讓這些和我一樣的男性驚訝於“母女關繫”的麻煩,而後再試著適時介入。
    所有對談結束後,我對整個問題有了獨到的理解,也提出了解決策略,雖然還有不足之處,但我認為還算題中應有之義。通過與形形色色不同立場的人,包括受訪者、作家、研究者等就這一問題展開對談後,本書補足了前一本書缺少的共情,以及女性獨有的視角。
    在此意義上,本書對初次接觸此類話題的讀者,以及讀過前一本書的讀者來說,應該會是津津有味的。本書也引入了受訪者和她們家人的很多細節,我十分希望這本書能引導“母親的女兒”(被母親控制的女兒)踏上新的旅程。

    媒體評論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學家齋籐環與五位女性名人關於“母女關繫”話題的對談集。母女擁有同一具女性的身體,作為女兒,對母親的質疑與否定都必將折返於己身——她們批判母親,卻因具身性在批判與放棄批判之間徘徊。在這本對談集裡,齋籐環作為心理學家出現在這條徘徊路上。他同這些困惑的女兒們停停走走,在對話中再度思考母親、自己和女性。
    ——周國平

    這本書是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學家齋籐環與五位女性名人關於“母女關繫”話題的對談集。母女擁有同一具女性的身體,作為女兒,對母親的質疑與否定都必將折返於己身——她們批判母親,卻因具身性在批判與放棄批判之間徘徊。在這本對談集裡,齋籐環作為心理學家出現在這條徘徊路上。他同這些困惑的女兒們停停走走,在對話中再度思考母親、自己和女性。
    ——周國平



    這本書引力十足,一口氣看完,發現思想深處有一塊空白被覆蓋,對母女關繫乃至女性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作者齋籐環是位1961年出生的日本男性,他深切關注到,“母女關繫”這個復雜的世界性問題,絕大多數的男性“絲毫意識不到”,所以“這個領域裡幾乎沒有男性角度的研究和著作”。因此,這本書也就具有了為男性文化“鑿空”的價值。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把內容建立在男性慣用的抽像分析上,而是以極大的真誠,與五位日本女性進行對話,在多角度的探討中展開母女關繫這個現代社會的深層問題,充滿時代的現實張力。五位女性都是事業上的佼佼者,但面對與母親的關繫,都有迷茫和疑難,提出了不同方向的種種問題。傾聽與對話是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根本方式,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母女關繫”的範疇,它還提供了一個樣本,讓讀者看到,面對現代生活的大量新難題,我們應當如何以平等的話語倫理去討論?如何尋找問題的彙聚點,進而發揮多向的思維,建設性地思考和行動。為此,這本書需要細讀,需要舉一反三。
    ——梁永安



    2007年,英國威敏大學的Harriet Evans曾在The Subject of Gender: Daughters and Mothers in Urban China一書中,對中國廣泛的經濟變化中母女關繫的演變做了準確的觀察。通過分離、溝通、家庭/公共邊界、男性特權、有性欲望的身體、生育和孝道等面向的討論,重新定義當代生活家庭內部的性別問題,可見在如今,母女關繫不再是一種傳統家庭的次要形態而存在。這本小書則是對家庭內部性別問詮釋,通過文學、藝術、心理學等方面,討論親子關繫、依戀關繫、女性身體及情感教育。她們正和世界直接建立關繫,使代際之間的女性凝視成為可被言說的生活內容。
    ——張怡微  



    母女之間的離合糾纏在對談中一步步凸顯。揭開以母愛為名的浪漫表像,看到了兩代女性之間的矛盾,痛苦,忍耐和理解。
    ——遼京 



    在中國,母女關繫的形成內因,彼此之間的或親昵或糾葛,內中的種種齟齬和抵牾,似乎尚未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在當今時代,隨著性別意識的日趨覺醒和凸顯,擁有生理上同一“身體”的母女關繫,因為同一“身體”而產生的微妙的對立和別扭,正在從家庭內部演化為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此書的作者是一位日本資深的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對於人的心理成長,已有了幾十年的深入研究。本書是一部與幾位人生經歷豐富的漫畫家、作家、臨床心理醫師的對談集,在聚焦個案敘述的同時,也有十分細致深入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分析,提出了諸多對於中國讀者而言是非常新穎的視角和思路,對於正在為母女關繫而苦惱的中國讀者,本書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窗。                                                                                    


    ——徐靜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