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中國經濟
    【市場價】
    1832-2656
    【優惠價】
    1145-1660
    【作者】 黃海峰 等編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概況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883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88377
    作者:黃海峰等編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21世紀的綠色變革》資料全面、翔實,具有創新性、國際性、學術性和實踐性,可供從事經濟理論、企業管理工作的人士和高等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21世紀的綠色變革》吸收了國內外關於經濟轉型研究的*成果,對中國經濟轉型理論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研究,力求解讀並高度概括經濟轉型的學術流派、邏輯演變、基本模式和運行機制,為解決中國經濟轉型問題提供相關理論基礎。《中國經濟轉型之路:21世紀的綠色變革》結合中國“十二五”發展戰略,緊扣“生態文明”的主題,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研究中國經濟轉型;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入手,從理論、戰略、實踐、保障和展望五大板塊對國家層面、區域層面和企業層面的經濟轉型進行深入探討,分析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的經濟轉型模式,提出構建經濟轉型的法制體繫和社會保障體繫。《中國經濟轉型之路:21世紀的綠色變革》突出經濟轉型的新觀念和新思維,進一步推進全社會從“逐利”經濟向“幸福”經濟的轉型,從“排他”經濟向“包容”經濟的轉型,從“棕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型。
    目錄
    代序 成思危
    代序 吳敬璉
    序一 趙寶煦
    序二 李京文
    序三 格哈德?斯塔爾
    序四 皮埃爾?卡藍默
    前言 黃海峰 xxiii
    第一篇 理 論 篇
    第1 章 中國經濟轉型概論
    1.1 基本概念
    1.2 總體目標
    1.3 重要特點
    1.4 主要階段
    1.5 小結代序 成思危 

    代序 吳敬璉 

    序一 趙寶煦 

    序二 李京文 

    序三 格哈德?斯塔爾 

    序四 皮埃爾?卡藍默 

    前言 黃海峰 xxiii

    第一篇 理 論 篇

    第1 章 中國經濟轉型概論 

    1.1 基本概念 

    1.2 總體目標 

    1.3 重要特點 

    1.4 主要階段 

    1.5 小結 

    第2 章 中國經濟轉型理論 

    2.1 理論發展綜述 

    2.2 經濟體制理論 

    2.3 發展方式理論 

    2.4 生態文明理論 

    2.5 社會管理理論 

    2.6 評價指標體繫 

    2.7 小結 

    第二篇 戰 略 篇

    第3 章 國家層面轉型戰略

    3.1 國家轉型重點戰略 

    3.2 財政政策轉型戰略 

    3.3 綠色核算監督戰略 

    3.4 小結 

    第4 章 區域層面轉型戰略 

    4.1 區域經濟轉型現狀 

    4.2 區域轉型戰略定位 

    4.3 城市經濟轉型戰略 

    4.4 農村經濟轉型戰略 

    4.5 城鄉融合轉型戰略 

    4.6 小結 

    第5 章 產業層面轉型戰略 

    5.1 產業轉型的戰略定位 

    5.2 產業轉型的戰略體繫 

    5.3 文化產業的轉型戰略 

    5.4 交通產業的轉型戰略 

    5.5 金融產業的轉型戰略 

    5.6 對外貿易的轉型戰略 

    5.7 小結 

    第6 章 企業層面轉型戰略 

    6.1 轉型戰略的意義 

    6.2 轉型戰略的動力 

    6.3 轉型戰略的選擇 

    6.4 轉型戰略的實施 

    6.5 小結 

    第三篇 實 踐 篇

    第7 章 綠色發展模式 

    7.1 模式概述 

    7.2 國際經驗 

    7.3 發展現狀 

    7.4 政策建議 

    7.5 小結 

    第8 章 循環發展模式 

    8.1 國際經驗 

    8.2 國內現狀 

    8.3 體繫建設 

    8.4 案例分析 

    8.5 對策建議 

    8.6 小結 

    第9 章 低碳發展模式 

    9.1 國際經驗 

    9.2 發展挑戰 

    9.3 發展成本 

    9.4 主要措施 

    9.5 發展趨勢 

    9.6 小結 

    第四篇 保 障 篇

    第10 章 社會法律體繫建設 

    10.1 建設法治體繫 

    10.2 實施環境法治 

    10.3 完善法治體繫 

    10.4 小結 

    第11 章 社會保障體繫建設 

    11.1 體繫概況 

    11.2 主要評價 

    11.3 改革階段 

    11.4 基本構成 

    11.5 發展建議 

    11.6 小結 

    第12 章 科技創新體繫建設 

    12.1 體繫概況 

    12.2 重點領域 

    12.3 發展建議 

    12.4 小結 

    第13 章 金融安全體繫建設 

    13.1 體繫概況 

    13.2 美國體繫 

    13.3 英國體繫 

    13.4 中國體繫 

    13.5 小結 

    第五篇 展 望 篇

    第14 章 轉型展望 

    14.1 主要成就 

    14.2 基本問題 

    14.3 未來展望 

    14.4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核心詞彙 

    後記 

    Contents

    Foreword: Siwei Cheng i

    Foreword: Jinglian Wu v

    Foreword: Baoxu Zhao ix

    Foreword: Jingwen Li xi

    Foreword: Gerhard Stahl xiii

    Foreword: Pierre Calame xvii

    Preface: Haifeng Huang xxiii

    Part I Economic Transition Theories

    Chapter 1 Overview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1.1 Basic Concepts 

    1.2 General Goals 

    1.3 Key Characteristics 

    1.4 Major Stages 

    1.5 Summary 

    Chapter 2 Theorie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2.1 Overview of Transition Theory 

    2.2 Theory of Economic Systems 

    2.3 Theory of Development Modes 

    2.4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5 Theory of Social Management 

    2.6 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 

    2.7 Summary 

    Part II Economic Transition Strategies

    Chapter 3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Transition Strategies 

    3.1 Key National Strategies 

    3.2 Transition Strategies of Fiscal Policies 

    3.3 Strategies for Green Accounting 

    3.4 Summary 

    Chapter 4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Transition 

    4.1 Status Quo of Regional Economic Transition 

    4.2 Position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Transition Strategies 

    4.3 Urban Economic Transition Strategies 

    4.4 Rural Economic Transition Strategies 

    4.5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Urban-Rural Harmonization 

    4.6 Summary 

    Chapter 5 China’s Industrial Transition Strategies 

    5.1 Positioning of Industrial Transition Strategies 

    5.2 Strategic System for Industrial Transition 

    5.3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ulture Industry 

    5.4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port Industry 

    5.5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Finance Industry 

    5.6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Foreign Trade 

    5.7 Summary 

    Chapter 6 China’s Enterprise Transition Strategies 

    6.1 Significance of Enterprise Transition Strategies 

    6.2 Driving Force of Enterprise Transition Strategies 

    6.3 Selection of Enterprise Transition Strategies 

    6.4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Transition Strategies 

    6.5 Summary 

    Part III Economic Transition Practices

    Chapter 7 Pattern of Green Development 

    7.1 Overview of Green Development 

    7.2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Green Development 

    7.3 Status Quo of China’s Green Economy 

    7.4 Policy Suggestions for China’s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7.5 Summary 

    Chapter 8 Pattern of Recycling Development 

    8.1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Recycling Development 

    8.2 Status Quo of Recycl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8.3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Recycling Development 

    8.4 Recycling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8.5 Suggestions for Recycling Development 

    8.6 Summary 

    Chapter 9 The Pattern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9.1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Regard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9.2 Challenge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9.3 The Cost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9.4 Main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9.5 Future Trends Regarding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9.6 Summary 

    Part IV Economic Transition Support Systems

    Chapter 10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Legal System 

    10.1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egal System 

    10.2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titutional State 

    10.3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 Legal System 

    10.4 Summary 

    Chapter 11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1 Overview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2 Evalua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3 Transitional Proces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4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5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11.6 Summary 

    Chapter 12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12.1 Overview of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12.2 Key Fields of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12.3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12.4 Summary 

    Chapter 13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13.1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13.2 The American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13.3 The British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13.4 The Chines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13.5 Summary 

    Part V Economic Transition Prospects

    Chapter 14 Outlook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14.1 Main Achievement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14.2 Basic Problems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14.3 Future Outlook 

    14.4 Summary 

    Conclusion 

    References 

    Key Words 

    Afterword 

    圖 目 錄

    圖2-1 1990 ~2010 年經濟轉型研究論文數量的時間分布 

    圖2-2 經濟轉型研究的詞組共現網絡 

    圖2-3 經濟轉型研究的作者共被引網絡 

    圖2-4 Robert Costanza 的論文被引情況 

    圖2-5 經濟轉型研究期刊共被引網絡 

    圖2-6 經濟轉型研究國家共現網絡圖譜 

    圖2-7 低碳發展倒逼機制 

    圖2-8 經濟轉型的九大要素示意圖 

    圖2-9 循序漸進過程示意圖 

    圖2-10 漸進平行過程(理想狀態) 示意圖 

    圖2-11 傳統中國社會管理體制與創新型社會管理體制對比 

    圖2-12 經濟轉型程度的變化趨勢 

    圖4-1 1950 ~2009 年中國人口城鎮化變動趨勢 

    圖4-2 2000 ~2050 年勞動年齡人口變動趨勢 

    圖4-3 2005 年城市?農村人口年齡結構變化 

    圖5-1 用“轉型熵” 判斷產業轉型時機 

    圖5-2 產業聚集效果綜合分析 

    圖5-3 波特價值鏈 

    圖5-4 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模型圖 

    圖5-5 文化產業價值鏈模型 

    圖5-6 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及關繫圖 

    圖7-1 綠色經濟對美國各地區經濟的拉動作用 

    圖9-1 瑞典GDP 和溫室氣體排放(1973 ~2008 年) 

    圖9-2 瑞典能源消費總量(1970 ~2007 年) 

    圖9-3 中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很大差距 

    圖9-4 部分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噸二氧化碳/人) 

    圖9-5 部分國家的人均二氧化碳累積排放(1850 ~2005 年) 

    圖9-6 美國?中國?歐盟27 國的溫室氣體排放 

    圖9-7 主要高耗能產品綜合能耗下降指數圖 

    圖9-8 千家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 

    圖9-9 世界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減排構成 

    圖9-10 2010 ~2030 年世界能源分類投資需求 

    圖11-1 中國社會保障體繫基本構成 

    圖12-1 中國1993 ~2008 年科技成果登記數和GDP 

    圖12-2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 

    圖12-3 企業與研究所的合並 

    圖12-4 企業新建內部研發機構 

    圖12-5 研究所的資產剝離 

    圖13-1 金融安全體繫三個構成要素的職能關繫圖 

    圖13-2 金融安全體繫流程圖 

    圖13-3 美國金融監管體繫 

    圖13-4 英國FSA 監管框架圖 

    圖13-5 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情況
    在線試讀
    第一篇 理論篇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就是極大地調動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了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繫.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歷史性重大變化.這一切.是源於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路線的指引.是打破 “兩個凡是 ”“計劃經濟 ”等禁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體現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結果.特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扎實搞好 “五個統籌”、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等創新成就.突出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面對客觀現實、敢於求真務實的偉大時代精神.這非凡的30多年.培育和造就了幾代新人.這偉大的時代精神.鼓舞、指導和提高了我們在不同崗位堅持以時代精神要求自己、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中國經濟創造之路就是改革、創新、求真、務實之路.
    ———朱坦南開大學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改革開放活動有許多次.我以為這一次的改革開放活動意義最重大.影響最深遠.因為在人類由農業文明時代轉入工業文明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們沒有把握住這個歷史時刻.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更沒有及時轉變發展模式.以致一落後就是幾百年.今天人類社會又到了由工業文明時代向生態文明時代 (或環境文明時代 )轉變的關鍵時刻.我們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歷史時刻.堅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開放.文明的演變總是與發展觀念、發展模式的改變相輔相成的.中國在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尚未徹底完成的情況下.又迎來了要開創生態化的要求.因此我們當前改革開放的任務不僅是要完成工業化.而是要 “兩步並成一步走”.這是先發工業化國家所未曾遇到過的問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們唯一的出路就在於創新.從觀念到行動.
    ———葉文虎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個民族最偉大的創造是思維的創造、理論的創造.中國的改革開放既是思維創造和理論創造的成果.又是思維和理論進一步創造的基礎和動力.該專著所描繪出過去30多年中國騰飛的奇跡和中國經濟從 “中國制造 ”轉向 “中國創造 ”的發展軌跡.揭示出 “創造性 ”是一個民族發展和振興的不竭動力.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經濟越發展越需要思維創造、理論創造.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斷進行思想和理論創造的民族.
    ———馮俊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時任副校長30多年前.鄧小平吹響了 “走自己的路 ”的號角.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的改革開放征程.30多年來.中國人民艱辛求索.始終把發展作為硬道理和第一要務.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告別了短缺.迎來繁榮和富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後.沿著這條路.科學發展、構築和諧.中國必將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歷史將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為人類探索出一條社會主義新路.第一篇 理論篇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就是極大地調動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功地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了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繫.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歷史性重大變化.這一切.是源於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路線的指引.是打破 “兩個凡是 ”“計劃經濟 ”等禁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體現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結果.特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扎實搞好 “五個統籌”、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等創新成就.突出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面對客觀現實、敢於求真務實的偉大時代精神.這非凡的30多年.培育和造就了幾代新人.這偉大的時代精神.鼓舞、指導和提高了我們在不同崗位堅持以時代精神要求自己、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中國經濟創造之路就是改革、創新、求真、務實之路. 

    ———朱坦南開大學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改革開放活動有許多次.我以為這一次的改革開放活動意義最重大.影響最深遠.因為在人類由農業文明時代轉入工業文明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們沒有把握住這個歷史時刻.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更沒有及時轉變發展模式.以致一落後就是幾百年.今天人類社會又到了由工業文明時代向生態文明時代 (或環境文明時代 )轉變的關鍵時刻.我們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歷史時刻.堅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開放.文明的演變總是與發展觀念、發展模式的改變相輔相成的.中國在工業化的歷史任務尚未徹底完成的情況下.又迎來了要開創生態化的要求.因此我們當前改革開放的任務不僅是要完成工業化.而是要 “兩步並成一步走”.這是先發工業化國家所未曾遇到過的問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們唯一的出路就在於創新.從觀念到行動. 

    ———葉文虎北京大學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個民族最偉大的創造是思維的創造、理論的創造.中國的改革開放既是思維創造和理論創造的成果.又是思維和理論進一步創造的基礎和動力.該專著所描繪出過去30多年中國騰飛的奇跡和中國經濟從 “中國制造 ”轉向 “中國創造 ”的發展軌跡.揭示出 “創造性 ”是一個民族發展和振興的不竭動力.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經濟越發展越需要思維創造、理論創造.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斷進行思想和理論創造的民族. 

    ———馮俊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時任副校長30多年前.鄧小平吹響了 “走自己的路 ”的號角.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事業前無古人的改革開放征程.30多年來.中國人民艱辛求索.始終把發展作為硬道理和第一要務.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告別了短缺.迎來繁榮和富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後.沿著這條路.科學發展、構築和諧.中國必將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歷史將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為人類探索出一條社會主義新路. 

    ———文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時任校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第1章中國經濟轉型概論

    過去的30多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一繫列成就.2010年.中國GDP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中國的貨物進出口總值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 ①.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為世界各國研究經濟轉型問題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同時.中國經濟也在嚴峻的環境約束下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本章在深入探討經濟轉型的理論、經驗和相關實踐之前.首先對經濟轉型的概念、目標、特點及主要階段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

    1.1基本概念

    對 “轉型 ”及 “經濟轉型 ”內涵的分析和認知是研究中國的經濟轉型(economictransition)的基礎.

    1.1.1 “轉型 ”的內涵 

    “轉型 ”(也稱之為 “轉軌 ”)是轉變的類型和狀態.是事物從一種運動形式向另一種運動形式轉變的過渡過程 (劉祖雲.2005). “轉型 ”作為一種存在方式的改變.表現在事物內部構成要素的變化以及該事物同外部環境的組合關繫的排列變化 (吳光炳.2008).轉型最初是應用在數學、醫學和語言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而後延伸到社會學和經濟學等領域.近幾年.社會科學層面的 “轉型 ”成為了學術研究的熱點.尤其是經濟學領域.正如科爾奈(Kornai)認為.轉型是一個大概念.不能僅僅簡單歸結為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轉型並不僅包括經濟的轉型.還包括生活方式、文化的轉型.政治、法律制度的轉型等多個方面.因此必須多維度地考察轉型(Kornai.1993).

    大部分國外學者著重從經濟領域將 “轉型 ”理解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生根本變化的過程 (張良和戴揚.2006).羅蘭(Roland)認為.轉型作為大規模制度變遷的過程.必須與其他領域相互關聯(Roland.1994.2002).薩克斯(Sachs)認為.“轉軌是後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與全球資本主義制度趨同的過程”(SachsandWoo.1996).總之.“轉型 ”包含狹義和廣義.廣義的 “轉型 ”應當包含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目前學術界從社會科學領域研究 “轉型”.將轉型理解為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全方位轉型.從這個角度來說.“轉型 ”是社會繫統的一種自適應和自調整的演進過程.以實 

    ①這是繼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之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又一個像征性拐點.

    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本書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將轉型確定為 “綠色轉型”.

    1.1.2 “經濟轉型 ”的內涵

    作為學術概念的 “經濟轉型 ”最早由蘇聯理論家布哈林(NikolaiI .Bucharin)提出並使用(Bucharin.1992).而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稱為 “經濟轉型”.則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情(Sandschneider.1999).

    1.1.2.1 “經濟轉型 ”的演化

    經過研究發現.在國內外文獻涉及 “經濟轉型 ”的英文中.有“transition”“reform”“replacement ”和“transplacement ”等表達法.德文文獻中有“Transformation ”“Umgestaltung”“Umformung”等表達法.中文則有 “改革 ”“轉型 ”“過渡 ”“轉軌 ”等表達方式 (黃海峰.2000).該專業性詞彙的內涵隨著不同經濟改革階段而有所變化.

    (1)改革階段

    1978年.改革主要局限在對現有計劃經濟體制及政策的完善與改進.國外將這種改革稱為“reform”.國內外對計劃經濟體制內的 “經濟轉型 ”研究尚不成熟.並不觸及 “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化 ”的領域.而以計劃經濟體制自我完善為特點.

    (2)轉軌階段

    自從20世紀90年代.蘇聯及東歐主要社會主義國家開始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的進程.“轉軌 ”和 “轉型 ”的提法逐漸出現在各種媒體並在學術研究資料中頻繁出現.大部分國外學者使用“transition”而非“transformation”的表達法.前者作為一個方面的轉型.後者則指市場機制配置的同步形成、政治決策的民主化和合法化.表現為社會轉型達到成熟的階段(Kloten.1991、Leipold.1991).國內則將“transition”譯為 “轉軌 ”“轉型 ”或 “過渡”.其中 “轉軌 ”和 “過渡 ”的使用頻率更大.而從實質上來說.這三者表達的實質內容都是類似的.然而.這個階段以西方學者相關理論為代表的 “轉軌經濟學 ”主要指的是通過 “休克療法 ”(shocktherapy)等進行徹底的經濟體制轉型.以 “華盛頓共識 ”(Washingtonconsensus)為基礎的 “激進 ”轉型在蘇聯和東歐部分國家實行之後.中國學術界則開始摒棄對 “過渡經濟學 ”或 “轉軌經濟學 ”的推崇.其 “經濟轉型 ”的內涵側重於中國特色.1992年中共中央明確地提出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

    (3)轉型階段

    這一時期.鄒至莊 (鄒至莊.2006)、吳敬璉 (吳敬璉.2009)等經濟學家對 “經濟轉型 ”所代表的研究對像、思路等進行了重新界定.國內外學者都逐步將思維從單純的體制轉型轉為強調社會經濟繫統的完善.並將此作為 “經濟轉型 ”的主要內涵.近幾年.學術界又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作為 “經濟轉型 ”的研究重點.

    以上對 “經濟轉型 ”概念演化的過程如表1 ̄1所示.

    表1 ̄1經濟轉型概念演化

    時期 提法 實質 是否涉及經濟部門以外 

    1978 ~1992年 改革經濟學 計劃經濟體制自我完善 否 

    1992 ~2003年 轉軌經濟學 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否 

    2003 ~2011年 轉型經濟學 注重以經濟部門為主導的社會繫統的自我完善 是 

    2012年 ~至今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注重經濟的質量與效益 是 

    從各時期經濟轉型的背景及內涵而言.經濟轉型乃是經濟發展過程的必然選擇.

    從 “經濟 ”自身的特點來說.經濟學是以資源稀缺性為基礎.研究資源的配置、效率及效用的社會科學.有中國學者認為.任何一種經濟都需要四種類型的資源來維持其運轉:以勞動、智力、文化和組織形式出現的人力資源.由現金、投資和貨幣手段構成的金融資源.包括基礎設施、機器、工具和工廠在內的加工資源.由資源、生命繫統和生態繫統構成的自然資源 (馮之浚.2011).基於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生產、消費及生活的特殊性.經濟部門中四種要素的權重、稀缺性及其宏觀組成結構也有所不同.而經濟學研究的方向和重點也呈現出各自的特色.就人類的發展所經歷的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演替而言.它也以四種生產要素各具特色的組合形式為特點 (表1 ̄2).因此.人們能夠從四種資源在人類社會中被賦予的重視程度.推演人類生態文明(ecologicalcivilization)轉變的可能性.畢竟.不論是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還是生態文明都是人主動創造的產物.人類對資源的重視程度.間接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意識.

    表1 ̄2四種生產要素在不同人類文明時期受重視程度的比較

    生產要素 文明類型 原始文明 農業文明 工業文明 生態文明 

    人力資源 弱 中 中 強 

    金融資源 無 弱 強 中 

    加工資源 弱 中 強 中 

    自然資源 弱 中 弱 強 

    18世紀至19世紀的兩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人類物質生活的富足.而這一時期社會普遍的經濟意識是短視的、物質的、逐利的和單一的.同時.相對人類的生產水平和產品總量而言.自然資源總量很大.而人力資源還未被普遍重視.因此加工資源和金融資源普遍受到重視.其間.與提升這兩類要素相關的科技、體制、管理等領域發展迅速.

    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越發認識到.經濟部門在使人類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破壞.例如.工業文明普遍的經濟意識使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要素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使世界主要國家在滿足了人民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又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以及收入分配和社會公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凸顯.促使經濟轉型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

    因此.人類對經濟轉型的認識和實踐與其內在的物質及精神需求一致.使人們開始追逐精神需求和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而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其追逐更高層次需求的衝突.使人們開始思考並實踐改變現有經濟繫統.在此期間.人類更多地從短視的、物質的、逐利的和單一的經濟意識向長遠的、精神的、幸福的和復合的經濟意識轉變.最終.經濟轉型的內涵逐漸擴大.可持續發展觀、社會繫統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都成為重要的要素.

    1.1.2.2 “經濟轉型 ”的定義

    在以人類需求和外部環境為綜合推動因素的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轉型是一個動態的、繫統的、復雜的概念.人們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著手進行研究.但迄今為止相關學者仍認為由於各個國家歷史、文化和資源條件不同.很難對經濟轉型下一個普遍通用的定義.更難以搭建普遍有效的理論框架 (吳光炳.2008).但是.學者們對經濟轉型進行的理論研究從來沒有間斷過.其研究的結論有時與現實問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