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基辛格傳全2冊 讀基辛格不容錯過的全本傳記 沃爾特.艾薩克森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1523-2208
    【優惠價】
    952-1380
    【作者】 沃爾特·艾薩克森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國際經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576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57699
    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9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全面讀懂基辛格的經典之作。基辛格的成長與崛起,是一個傳奇。從猶太難民到哈佛學術明星,再到美國一代卓越國務卿,基辛格如何實現逆襲?作為20世紀極富聲望、極具傳奇色彩的外交家,基辛格如何主導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乃至對世界格局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2. 讀懂基辛格,讀懂跨越半個世紀的大國博弈。美蘇冷戰、中美建交、入侵柬埔寨、結束越戰、中東斡旋……諸多外交大事件背後,都有基辛格的身影;穿梭外交、秘密渠道、利益均衡……基辛格式外交, 時至今日,依然不容小覷。跟隨本書,真正讀懂當今大國博弈和大外交戰略。
    3. 今天重讀基辛格,我們更需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基辛格對一代超級大國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與推行,乃至整個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力。如今世界變亂交織,大國關繫產生嚴重不確定性,世界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
    4. 讀傳記不容錯過的傳記作家艾薩克森一鳴驚人之作,更是一部引發基辛格與其多年“冷戰”的坦率之作。《基辛格傳》是艾薩克森的一鳴驚人之作,其深刻洞察、精深研究的敘事風格,令人沉浸,愛不釋卷。對於這本作品,基辛格本人更是反應強烈……
    5. 正版授權,所據材料極為豐富,且皆為原始素材。成書過程中,作者正式采訪基辛格本人20 次;采訪150 人,包括基辛格母親在內的親友,尼克松、福特等多位美國總統、基辛格前助手和同事,外國領導人和外交官大量私人文件、信件、電話記錄、工作日志、保密會議記錄甚至還有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電話竊聽記錄……
    6. 經典傳記全新譯本,內容翔實。分裝上下冊,超100萬字,800多頁,超多內幕披露,因其客觀性與公正性,受到高度評價。

     
    內容簡介
    亨利·基辛格,德國猶太人後裔,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曾任美國國務卿。
    1971年7月,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總統的秘密特使訪華,為中美關繫大門的開啟做出了歷史性貢獻。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基辛格的主要著作有《論中國》《世界秩序》《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等。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創作的基辛格傳記全本。基辛格於1923年出生於德國,其童年和少年階段在納粹的迫害中度過。1938年,15歲的基辛格作為難民隨家人遷往美國定居。1943年獲得美國國籍並應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戰中的德國戰場。1947年,他憑借政府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之後留校執教。1969年離開哈佛大學,出任尼克松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開啟了他的“白宮歲月”,直至1977年。在長達8年的兩屆總統任期內,他作為白宮的外交智囊,負責制定和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主導一個超級大國的外交戰略。1977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亨利·基辛格,德國猶太人後裔,美國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曾任美國國務卿。
    1971年7月,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總統的秘密特使訪華,為中美關繫大門的開啟做出了歷史性貢獻。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基辛格的主要著作有《論中國》《世界秩序》《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等。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創作的基辛格傳記全本。基辛格於1923年出生於德國,其童年和少年階段在納粹的迫害中度過。1938年,15歲的基辛格作為難民隨家人遷往美國定居。1943年獲得美國國籍並應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戰中的德國戰場。1947年,他憑借政府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之後留校執教。1969年離開哈佛大學,出任尼克松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開啟了他的“白宮歲月”,直至1977年。在長達8年的兩屆總統任期內,他作為白宮的外交智囊,負責制定和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主導一個超級大國的外交戰略。1977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在這本書的成書過程中,作者前後采訪基辛格不下20次,並采訪了基辛格的家人、前助理、事業伙伴、多任美國總統甚至基辛格的老對手,根據基辛格提供的諸多公開和私密材料,及不同的信息來源,以細膩的筆觸全面講述了基辛格風雲變幻的傳奇經歷,挖掘了基辛格這位復雜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間的關繫。閱讀這本書,讀者將跟隨作者,進入這位多姿多彩、叱咤風雲的政治家的一生。

    作者簡介

    沃爾特·艾薩克森,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曾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畢業後,成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由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曾出任美國著名雜志《時代周刊》總編輯和世界傳媒巨頭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總裁。
    曾撰寫《史蒂夫·喬布斯傳》《列奧納多·達·芬奇傳》《富蘭克林傳》《解碼者》等傳記類暢銷書。 資深聯合國同聲傳譯工作者,極擅長外交工作和政治洽談等同傳。其中朱敬文是《論中國》譯者。 

    目錄
    2005 年版序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 V
    1992 年版序 / XI
    第1章 童年時代:納粹時期的菲爾特 1923—1938 年 / 001
    巴伐利亞的基辛格家族/ 年輕的海因茨/ 被摧毀的世界/ 丟失童年的後遺癥
    第2章 在華盛頓高地的日子:一位一心想成為會計師的人的美國化 歷程 1938—1943 年 / 016
    重建的世界/ 走出去
    第3章 軍旅生涯:“亨利先生”重返故裡 1943—1947 年 / 022
    大熔爐/ 弗裡茨·克雷默/ 重返故裡/“向我的青年時代告別”/ 占領者/“或許我已經有了一套防御機制”
    第4章 求學哈佛:志向遠大的學生 1947—1955 年 / 041
    “小灰”與學者/ 威廉·埃利奧特/ 歷史的意義/ 安納利斯·弗萊舍爾· 基辛格/ 國際研討會/《合流》/ 卡斯爾雷與梅特涅/ 一個研究生的生活與比拼
    第5章 紐約試水:建制派的門客 1947—1957 年 / 063
    外交關繫協會/ 核武器與外交政策/ 核明星/ 納爾遜·奧爾德裡奇· 洛克菲勒
    第6章 重返哈佛:教授 1957—1968 年 / 074

    2005 年版序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 V 
    1992 年版序 / XI 
    第1章 童年時代:納粹時期的菲爾特 1923—1938 年 / 001 
    巴伐利亞的基辛格家族/ 年輕的海因茨/ 被摧毀的世界/ 丟失童年的後遺癥
    第2章 在華盛頓高地的日子:一位一心想成為會計師的人的美國化 歷程 1938—1943 年 / 016 
    重建的世界/ 走出去
    第3章 軍旅生涯:“亨利先生”重返故裡 1943—1947 年 / 022 
    大熔爐/ 弗裡茨·克雷默/ 重返故裡/“向我的青年時代告別”/ 占領者/“或許我已經有了一套防御機制” 
    第4章 求學哈佛:志向遠大的學生 1947—1955 年 / 041 
    “小灰”與學者/ 威廉·埃利奧特/ 歷史的意義/ 安納利斯·弗萊舍爾· 基辛格/ 國際研討會/《合流》/ 卡斯爾雷與梅特涅/ 一個研究生的生活與比拼
    第5章 紐約試水:建制派的門客 1947—1957 年 / 063 
    外交關繫協會/ 核武器與外交政策/ 核明星/ 納爾遜·奧爾德裡奇· 洛克菲勒
    第6章 重返哈佛:教授 1957—1968 年 / 074 
    國際事務中心/ 終身教職/ 家庭生活/ 發明軍控/《選擇的必要》/ 俾斯麥
    第7章 行走在權力邊緣:肯尼迪、約翰遜和洛克菲勒 1961—1968 年 / 088 
    卡梅洛特的外圍/ 徘徊/ 陷入泥淖的第一步/1967 年賓州談判/1968 年的洛克菲勒
    第8章 天造地設的搭檔:基辛格和尼克松 1968 年 / 107 
    兩邊押寶/ 工作機會來了/ 看似格格不入的這一對/ 朝臣天性/ 靜悄悄的政變
    第9章 越戰風雲:秘密抉擇,秘密轟炸 / 135 
    新的一天/ 越南選項/ 丹尼爾·埃爾斯伯格與國安備忘錄NSSM—1 號文件/ 關聯/ 歐洲插曲,1969 年2 月/ 秘密轟炸柬埔寨,1969 年3 月/1969 年4 月EC—121 被擊落
    第10章 基辛格的白宮帝國:大老板的權威及其行事風格 / 159 
    副手人選/ 基辛格的行事風格/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梅爾文· 萊爾德/ 基辛格的權力日增/ 背後渠道/“應付亨利委員會” 
    第11 章 耳邊的秘密:辦公室竊聽器,死鍵,其他裝置 / 189 
    國家安全竊聽,1969 年5 月/ 白宮其他的陰謀詭計/ 死鍵古卷
    第12章 死路一條:深陷越南戰爭泥沼 / 210 
    越南化,1969 年6 月/ 尼克松主義,1969 年7 月/ 秘密和談, 1969 年8 月/ 釣鴨行動,1969 年11 月/ 秘密多發年/ 與黎德壽在一起的巴黎的春天,1970 年2 月至4 月
    第13章 入侵柬埔寨:擴大戰爭,辭職,怒潮 / 231 
    決定入侵,1970 年4 月/ 入侵柬埔寨,1970 年5 月/ 幕僚人事異動: 沃茨、萊克、莫裡斯和林恩/ 爭取布萊恩和其他的抗議者
    第14章 危機雜耍術:9 月的兩周隨記 / 259 
    黑色9 月,1970 年/ 9 月14 日,周一/ 9 月15 日,周二/ 9 月16 日, 周三/ 9 月17 日,周四/ 9 月18 日,周五/ 9 月19 日,周六/ 9 月20 日,周日/ 9 月21 日,周一/ 9 月22 日,周二/ 9 月23 日,周三/ 9 月24 日,周四/ 9 月25 日,周五/ 9 月26 日,周六/ 9 月27 日, 周日/ 餘波/ 危機年代
    第15章 限制戰略武器談判:背後渠道的軍備控制 / 288 
    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 第一次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的提議,1970 年4 月/ 通過背後渠道取得的“突破”,1971 年5 月/ 五角大樓文件,1971 年6 月/ 單方面撤離的提議
    第16章 接近巨龍:“三角鼎立” / 306 
    通往北京的路/ 基辛格在中國,1971 年7 月
    第17章 權力和欲望:世界頭號非性感名人的私生活 / 328 
    秘密的花花公子/ 喬治敦的社交圈/ 好萊塢年輕女明星的誘惑/ *好的
    第18章 長刀之鼕:失手印巴之戰,基辛格跌落谷底 / 346 
    印度—巴基斯坦戰爭,1971 年12 月/ 文書士官瑞德福的間諜網,1971 年12 月/ 迷宮中的將軍/ 霍爾德曼,埃利希曼,以及假日 憂郁癥/ 比較快樂的新年
    第19章 三角平衡術:莫斯科—北京春季峰會 / 375 
    與尼克松到中國,1972 年2 月/ 秘密訪問莫斯科,1972 年4 月/ 在海防港布雷,1972 年5 月
    /莫斯科峰會,1972 年5 月
    第20章 和平在望:巴黎談判達成難以捉摸的協議 / 415 
    隧道盡頭的光亮/“和平指日可待”, 1972 年10 月
    第21章 聖誕節轟炸:河內挨炸,西貢就範 / 437 
    破裂,1972 年12 月/ 聖誕節幽靈的顯現/ 和平到手,1973 年1 月/ 越南: 損害評估
    第22章 國務卿基辛格:眾人失落,唯我得意 / 467 
    黑格換下霍爾德曼,1973 年5 月/ 與勃列日涅夫狩獵野豬,1973 年5 月/ 電話竊聽曝光,1973 年5 月/50 歲時的基辛格,1973 年5 月/ 美國的第54 位國務卿,1973 年9 月/ 一個表演家能被馴服嗎
    第23章 贖罪日戰爭:中東初試身手,再補給之爭,核警示 / 488 
    贖罪日戰爭,1973 年10 月/ 核警戒,1973 年10 月/ 通往日內瓦的路, 1973 年12 月
    第24章 穿梭外交:逐個拿下以色列、埃及、敘利亞 / 524 
    第一次以色列—埃及穿梭外交,1974 年1 月/ 基辛格的談判風格:概觀/ 流浪的猶太人/ 石油震撼和伊朗國王/ 敘利亞穿梭外交,1974 年5 月
    第25章 閃光燈下的名人基辛格:垂簾生輝 / 552 
    第26章 變遷:仕途末期和全新開始 / 567 
    南希·馬金尼斯·基辛格,1974 年3 月/ 理查德·尼克松浮沉記,1974 年8 月/ 基辛格和福特:幫助新總統進入角色
    第27章 “緩和”之死:奇怪的聯盟,走強硬路線 / 587 
    奇怪的盟友/《傑克遜 — 瓦尼克修正案》/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1974 年11 月
    第28章 奇跡消失與全線挫敗:敗走西奈和東南亞 / 610 
    第二輪西奈談判以及“重新評估”,1975 年3 月/ 柬埔寨失陷,1975 年4 月/ 南越的陷落,1975 年4 月/ 馬亞克斯號事件,1975 年5 月
    第29章 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基辛格的現實政治受到挑戰 / 631 
    現實主義的根源/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 索爾仁尼琴、赫爾辛基和人權, 1975 年7 月/ 丹尼爾·莫伊尼漢和美國理想主義/ 萬聖節屠殺,1975 年10 月
    第30章 非洲:秘密介入 穿梭外交 / 651 
    通過東西方稜鏡看安哥拉,1975 年/ 羅德西亞:人權問題上的轉變, 1976 年
    第31章 退場:虎頭蛇尾 / 671 
    1976 年的選舉/ 吉米·卡特,1976 年秋天
    第32章 平民基辛格:不管部部長的空中飛人生活 / 683 
    重返紐約,1977 年1 月/ 不管部部長
    第33章 基辛格顧問公司:世界頂級顧問是如何發家致富的 / 708 
    待價而沽的外交官/ 衝突和利益/ 熠熠生輝的黃昏
    第34 章 基辛格的政治遺產:政策與個性 / 737 
    致謝 / 745 
    注釋 / 747 
    參考文獻 / 791

    前言
    2005 年版序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離職30 年後,基辛格在公眾的心目中依然頗具魅力,在國家對外政策討論中也有一定的學術分量。他的影響力和名人地位經久不衰,美國當代的政治人物無出其右。他仍然是世界上*知名的對外政策泰鬥, 是公司及政界領軍人物的求教對像。人們通過電視或電臺仍經常能聽到他那低沉的聲音,他署名的分析評論也屢屢見諸報端。
    他之所以聲名顯赫且經久不衰,部分是因為他確實纔智出眾。不欣賞他的人對此也不得不承認。而今,政策討論往往兩極化,追隨政黨, 局限於有線電視節目上賣座的淺顯論點。即便不同意基辛格的人,也被他的立論嚴謹、細致、有深度、客觀精闢折服。他的著作和言論融合了歷史論述與及時解析,這使他的回憶錄因兼顧大局與細節而為人所稱道。
    如今,全球政治已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黑白分明,基辛格對均勢的了解和側重就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樣,他對世界相互依賴網絡的觸摸感—星球上某一角落發生的事件會在另一角落引發什麼回響—在當今復雜的全球化時代也越發重要。
    盡管他聲名不減,但是一直未再於政府中正式任職。從他在福特總統離任時去職直至小布什時代,32 年中三任共和黨總統執政近20 年, 基辛格卻始終未獲一官半職。為什麼?

    2005 年版序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離職30 年後,基辛格在公眾的心目中依然頗具魅力,在國家對外政策討論中也有一定的學術分量。他的影響力和名人地位經久不衰,美國當代的政治人物無出其右。他仍然是世界上*知名的對外政策泰鬥, 是公司及政界領軍人物的求教對像。人們通過電視或電臺仍經常能聽到他那低沉的聲音,他署名的分析評論也屢屢見諸報端。
    他之所以聲名顯赫且經久不衰,部分是因為他確實纔智出眾。不欣賞他的人對此也不得不承認。而今,政策討論往往兩極化,追隨政黨, 局限於有線電視節目上賣座的淺顯論點。即便不同意基辛格的人,也被他的立論嚴謹、細致、有深度、客觀精闢折服。他的著作和言論融合了歷史論述與及時解析,這使他的回憶錄因兼顧大局與細節而為人所稱道。
    如今,全球政治已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黑白分明,基辛格對均勢的了解和側重就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樣,他對世界相互依賴網絡的觸摸感—星球上某一角落發生的事件會在另一角落引發什麼回響—在當今復雜的全球化時代也越發重要。
    盡管他聲名不減,但是一直未再於政府中正式任職。從他在福特總統離任時去職直至小布什時代,32 年中三任共和黨總統執政近20 年, 基辛格卻始終未獲一官半職。為什麼? 
    這既得歸因於共和黨和美國經歷的政治改變,也得歸因於基辛格。基辛格所代表的保守國際主義基本上植根於現實主義、現實政治、均勢和務實主義。我在本書中表明,傷害他*深的對手並非鴿派左翼人士或自由派民主黨人,而是新保守主義分子或政治思想極強的共和黨人,這些人把美國的全球鬥爭看成是事關價值、道義及感情的一場聖戰。
    讀者會看到,羅納德·裡根*終成了對基辛格中傷*深的意識形態勁敵。雖然裡根曾數度考慮與基辛格修好,但*後還是拒他於政府門外。更重要的是,裡根的外交對應策略—日後共和黨的主導觀點—打的是為自由聖戰的旗號,而並非為尋求穩定的均勢。
    2001 年,小布什任內發生“9·11”事件後尤其如此。一些基辛格派人士,其中*知名的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就曾公開表明聖戰形式的對外政策恐怕不合適,在一定程度上勞倫斯·伊格爾伯格也有同感。同樣,基辛格其實也有顧慮,隻是他的用語更模稜兩可,更隱晦,更微妙。
    這不外乎兩層原因。首先,他的意見向來比較隱晦,而他在談論伊拉克以及大中東的復雜局勢時一般均以用詞微妙、睿智、模稜兩可見稱, 往往事後人們纔意識到他料事如神的智慧。本來世界就是復雜又危險的所在,基辛格以分析時事見長(故而不能見容於強調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分子),恰恰是因為他不善於將事物簡單化。其次,出於本能,他不願意公開與當權者叫板。尤其是在保守派共和黨人當權時,他知道,就是因為這些人對他的政治思想熱度缺乏信任,他纔與政府無緣。
    這一點與本書所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有關,而這個核心問題,我認為,今天更具實際意義。我認為基辛格一方面是塑造美國外交的少數幾位現實主義者—其對應者是理想主義者—之一。在這方面,他確實是個中能手。對均勢、勢力範圍和現實政治關繫,他感覺敏銳。他一手構建了涉及美、俄、中的絕妙三角關繫,從而使美國權力及其全球影響能在敗走越南後仍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他對理想主義價值—他稱其為情感—在國內外允許民主公開運行並持續凝聚信心方面的作用則不那麼敏銳。在我看來,他也並不完全同意美國民主的公開透明與雜亂無章對其外交政策是強項而非弱點。也可以這麼說,經尼克松一番陰暗調教後,他對秘密外交情有獨鐘,有些愛不釋手了。
    雖然基辛格曾多次接受我的采訪,但是他對我這個論點與本書初次出版時一樣,並不以為然。我想,當聽到批評的聲音既來自保守派也來自自由派時,他也很喫驚。另外,既然他向來不以臉皮厚見稱,我猜,他若回過頭來再看他的諾貝爾和平獎證書或他自己的回憶錄,或許也會因為它們不夠正面而震怒。
    本書問世後,有一陣子他都沒跟我說過話。後來,我成了《時代》周刊的總編輯。一次,他與其他上過《時代》周刊封面的人應邀出席一次周年慶祝會。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了他獨特的聲音:“我說,沃爾特,連史上的三十年戰爭也有結束的時候,所以我原諒你了。”(不過, 他承認他的夫人南希,忠心耿耿而又聰明智慧的南希,還是傾向於堅持“百年戰爭”。)從此,我們一起合作了不少項目,包括在阿斯彭研究所的一個中東項目。
    在我們*近的多次交談中,基辛格表示,他向來都肯定價值觀在鑄就可持續對外政策中的作用,他的話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對他來說,必須在國家利益與國家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在求取平衡時*好避免感情用事。
    若想全面了解基辛格的論點,讀者可閱讀其離任後的多部著作,特別是1994 年出版的巨著《大外交》一書。該書追蹤了外交政策中的各種平衡,包括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平衡,從樞機主教黎塞留一直到現實主義者西奧多·羅斯福以及理想主義者伍德羅·威爾遜,基辛格都有精闢論述。
    總的來說,基辛格—熟讀梅特涅勝於傑斐遜的歐洲難民—的書比較傾向現實主義陣營。在《大外交》一書中,他寫道:“沒有其他國家曾將國際領導地位依托在利他主義之上。”或許會有美國人對此引以為傲,可是當基辛格說這話時,他卻像個審視某一難定好壞的部落儀式的人類學家。他指出,基於理想而非利益制定政策的做法會讓一個國家看似難以捉摸,會引起風險。
    在《大外交》一書及過去20 年的其他著作和論述中,基辛格可謂是自西奧多·羅斯福以來對國際事務中現實主義及其普魯士版的現實政治提供*充實例證的美國政治家。喬治·凱南曾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奇妙結合,協助決定了冷戰初期美國的態度。同樣,基辛格側重國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也為與蘇聯解體後出現的復雜世界交往奠定了基調。正如他在《大外交》一書的結論中所說:“美式理想主義與以往一樣必不可少,或許猶有過之。然而,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它的作用在於給美國的堅持提供信心。歸根結底,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艱難抉擇。” 
    其實,早在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玩均勢遊戲並同時宣傳美國獨特的價值觀時,美國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已經交織在一起。從門羅主義到天命論,再到馬歇爾計劃,美國一直將其利益與理想掛鉤。在冷戰期間尤其如此,因為對美國來說,冷戰既是一場道德聖戰,又是一場安全鬥爭。
    當然,基辛格認識到必須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同時他也意識到以價值為基礎的理想主義是這一平衡的必需方。但我至今仍肯定我在本書中闡述的觀點,即這一平衡在20 世紀70 年代太過於偏向秘密的幕後操作,超出了民主體制實行現實外交的必需範疇。1999 年,即本書問世多年後,基辛格出版了第三部回憶錄,在敘述福特政府年間的活動時,他對這一偏向並未否認,更多是一種辯解。他說:“美國必須用國家利益的概念來修正其強烈的使命感,在明確其世界責任時心腦並用。”雖然這句話寫於克林頓年代結束時,但它也同樣適用於後來的小布什政府。
    20 世紀70 年代,基辛格的現實主義權力路線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有一定擔當的穩定框架,卻無法獲得政治圖譜兩端任何一方的持續支持, 它與容許在民主氛圍中進行持續國際接觸的情感不完全相符,並往往因此而鼓勵一種不健康的隱秘行為。
    不過,今天美國政界所面臨的問題卻可能來自另一方面:我們是否又太偏向理想主義這一邊了?是否需要多注入一點基辛格的現實主義和技巧?美國的國際路線由於熱衷於傳播自由而被一種道德使命感和聖戰激情所驅動,是

    媒體評論
    在艾薩克森筆下,基辛格既會嫻熟運用政策,又懂得使用陰謀詭計;既是運籌帷幄的戰略家,又是工於心計的戰術家。他將學者的嚴謹和政客的狡詐融於一身,連*激烈的批評者也不得不承認他智謀過人。他的智慧產生於一種理論與靈感的結合,善於在抽像思維的框架裡把握不同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王緝思《美國研究》
    艾薩克森對基辛格復雜個性的描繪感人至深,使基辛格的形像躍然紙上。艾薩克森對基辛格的經歷的描述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像艾薩克森這樣講述歷史的人實不多見。——羅伯特·卡洛 《權力之路:林登·約翰遜傳》作者
    《基辛格傳》一書堪稱巨著。艾薩克森的文筆平實生動,他在寫作時充滿想像力,有卓見,並且目光敏銳。這本書成就非凡。——斯蒂芬·愛德華·安布羅斯 《尼克松與艾森豪威爾》作者
    艾薩克森對人物的描述細致入微,調研扎實周全,評論發人深思,相當引人入勝。——邁克爾·R. 貝施洛斯 《危機年代》作者
    從涵蓋範圍和調研工作來看,這本書是介紹基辛格的權威之作,基辛格的粉絲必然對其愛不釋手。對於想了解他多年來對美國對外政策影響的人來說,這本書則是*著作。——西奧多·德雷珀 《紐約時報書評》

    在艾薩克森筆下,基辛格既會嫻熟運用政策,又懂得使用陰謀詭計;既是運籌帷幄的戰略家,又是工於心計的戰術家。他將學者的嚴謹和政客的狡詐融於一身,連*激烈的批評者也不得不承認他智謀過人。他的智慧產生於一種理論與靈感的結合,善於在抽像思維的框架裡把握不同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王緝思《美國研究》
    艾薩克森對基辛格復雜個性的描繪感人至深,使基辛格的形像躍然紙上。艾薩克森對基辛格的經歷的描述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像艾薩克森這樣講述歷史的人實不多見。——羅伯特·卡洛 《權力之路:林登·約翰遜傳》作者
    《基辛格傳》一書堪稱巨著。艾薩克森的文筆平實生動,他在寫作時充滿想像力,有卓見,並且目光敏銳。這本書成就非凡。——斯蒂芬·愛德華·安布羅斯 《尼克松與艾森豪威爾》作者
    艾薩克森對人物的描述細致入微,調研扎實周全,評論發人深思,相當引人入勝。——邁克爾·R. 貝施洛斯 《危機年代》作者
    從涵蓋範圍和調研工作來看,這本書是介紹基辛格的權威之作,基辛格的粉絲必然對其愛不釋手。對於想了解他多年來對美國對外政策影響的人來說,這本書則是*著作。——西奧多·德雷珀 《紐約時報書評》
    艾薩克森先生的這本書堪稱集洞察力、細膩筆觸、公正立場於一身,將美國近代史娓娓道來,並對制定美國對外政策的知識分子與政界人物進行了深入刻畫。——《紐約客》
    凡欽佩基辛格的人必能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找到足以佐證其觀點的資料。不欣賞他的人也會發現他有很多缺點。此前認為基辛格隻不過是“又一位平庸的國務卿”的人則會因這本書而三思。——約翰·艾森豪威爾 《費城詢問報》
    這位前國務卿的第一本全面傳記不但詳細介紹了他的職場生涯和公共政策,還介紹了他的出身和離任後從事的工作作者力求中立客觀,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對新生代讀者來說,這些年發生的事已逐漸蛻變成真正的歷史,要想重溫歷史,此書確屬*。——威廉·海蘭德 《外交事務》


     

    在線試讀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離職30年後,基辛格在公眾的心目中依然頗具魅力,在國家對外政策討論中也有一定的學術分量。他的影響力和名人地位歷久不衰,美國當代的政治人物無出其右。他仍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對外政策泰鬥,是公司及政界領軍人物的求教對像。人們通過電視或電臺仍經常能聽到他那低沉的聲音,他署名的分析評論也屢屢見諸報端雜志。
    他之所以聲名顯赫且歷久不衰,部分是因為他確實纔智出眾。不欣賞他的人對此也不得不承認。而今,政策討論往往兩極化,追隨政黨,局限於有線電視節目上賣座的淺顯論點。即便不同意基辛格的人,也被他的立論嚴謹、細致、有深度、客觀精闢折服。他的著作和言論融合了歷史論述與及時解析,這使他的回憶錄因兼顧大局與細節而為人稱道。
    如今,全球政治已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黑白分明,基辛格對均勢的了解和側重就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樣,他對世界相互依賴網絡的觸摸感—星球上某一角落發生的事件會在另一角落引發什麼回響—在當今復雜的全球化時代也越發重要。
    盡管他聲名不減,但是一直未再在政府中正式任職。從他在福特總統離任時去職直至小布什時代,32 年中三任共和黨總統執政近20 年,基辛格卻始終未獲一官半職。為什麼?
    這既得歸因於共和黨和美國經歷的政治改變,也得歸因於基辛格。基辛格所代表的保守國際主義基本上植根於現實主義、現實政治、均勢和務實主義。我在本書中表明,傷害他最深的對手並非鴿派左翼人士或自由派民主黨人,而是新保守主義分子或政治思想極強的共和黨人,這些人把美國的全球鬥爭看成是事關價值、道義及感情的一場聖戰。
    讀者會看到,羅納德·裡根最終成了對基辛格中傷最深的意識形態勁敵。雖然裡根曾數度考慮與基辛格修好,但最後還是拒他於政府門外。更重要的是,裡根的外交對應策略—亦即日後共和黨的主導觀點—打的是為自由聖戰的旗號,而並非為尋求穩定的均勢。
    2001 年,小布什任內發生“9·11”事件後尤其如此。一些基辛格派人士,其中最知名的布蘭特·斯考克羅夫特就曾公開表明聖戰形式的對外政策恐怕不合適,在一定程度上勞倫斯·伊格爾伯格也有同感。同樣,基辛格其實也有顧慮,隻是他的用語更模稜兩可,更隱晦,更微妙。
    這不外乎兩層原因。首先,他的意見向來比較隱晦,而他在談論伊拉克以及大中東的復雜局勢時一般均以用詞微妙、睿智、模稜兩可見稱,往往事後人們纔意識到他料事如神的智慧。本來世界就是復雜又危險的所在,基辛格以分析時事見長(故而不能見容於強調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分子),恰恰是因為他不善於將事物簡單化。其次,出於本能,他不願意公開與當權者叫板。尤其是在保守派共和黨人當權時,他知道,就是因為這些人對他的政治思想熱度缺乏信任纔使得他與官府無緣。

    基辛格的現實主義與當今聖戰型的理想主義


    離職30年後,基辛格在公眾的心目中依然頗具魅力,在國家對外政策討論中也有一定的學術分量。他的影響力和名人地位歷久不衰,美國當代的政治人物無出其右。他仍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對外政策泰鬥,是公司及政界領軍人物的求教對像。人們通過電視或電臺仍經常能聽到他那低沉的聲音,他署名的分析評論也屢屢見諸報端雜志。


    他之所以聲名顯赫且歷久不衰,部分是因為他確實纔智出眾。不欣賞他的人對此也不得不承認。而今,政策討論往往兩極化,追隨政黨,局限於有線電視節目上賣座的淺顯論點。即便不同意基辛格的人,也被他的立論嚴謹、細致、有深度、客觀精闢折服。他的著作和言論融合了歷史論述與及時解析,這使他的回憶錄因兼顧大局與細節而為人稱道。


    如今,全球政治已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黑白分明,基辛格對均勢的了解和側重就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樣,他對世界相互依賴網絡的觸摸感—星球上某一角落發生的事件會在另一角落引發什麼回響—在當今復雜的全球化時代也越發重要。


    盡管他聲名不減,但是一直未再在政府中正式任職。從他在福特總統離任時去職直至小布什時代,32 年中三任共和黨總統執政近20 年,基辛格卻始終未獲一官半職。為什麼?


    這既得歸因於共和黨和美國經歷的政治改變,也得歸因於基辛格。基辛格所代表的保守國際主義基本上植根於現實主義、現實政治、均勢和務實主義。我在本書中表明,傷害他最深的對手並非鴿派左翼人士或自由派民主黨人,而是新保守主義分子或政治思想極強的共和黨人,這些人把美國的全球鬥爭看成是事關價值、道義及感情的一場聖戰。


    讀者會看到,羅納德·裡根最終成了對基辛格中傷最深的意識形態勁敵。雖然裡根曾數度考慮與基辛格修好,但最後還是拒他於政府門外。更重要的是,裡根的外交對應策略—亦即日後共和黨的主導觀點—打的是為自由聖戰的旗號,而並非為尋求穩定的均勢。


    2001 年,小布什任內發生“9·11”事件後尤其如此。一些基辛格派人士,其中最知名的布蘭特·斯考克羅夫特就曾公開表明聖戰形式的對外政策恐怕不合適,在一定程度上勞倫斯·伊格爾伯格也有同感。同樣,基辛格其實也有顧慮,隻是他的用語更模稜兩可,更隱晦,更微妙。


    這不外乎兩層原因。首先,他的意見向來比較隱晦,而他在談論伊拉克以及大中東的復雜局勢時一般均以用詞微妙、睿智、模稜兩可見稱,往往事後人們纔意識到他料事如神的智慧。本來世界就是復雜又危險的所在,基辛格以分析時事見長(故而不能見容於強調意識形態的保守主義分子),恰恰是因為他不善於將事物簡單化。其次,出於本能,他不願意公開與當權者叫板。尤其是在保守派共和黨人當權時,他知道,就是因為這些人對他的政治思想熱度缺乏信任纔使得他與官府無緣。


    這一點與本書所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有關,而這個核心問題,我認為,今天更具實際意義。我認為基辛格一方面是塑造美國外交的少數幾位現實主義者—其對應者是理想主義者—之一。在這方面,他確實是個中能手。對均勢、勢力範圍和現實政治關繫,他感覺敏銳。他一手構建了涉及美、俄、中的絕妙三角關繫,從而使美國權力及其全球影響能在敗走越南後仍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他對理想主義價值—他稱其為情感—在國內外允許民主公開運行並持續凝聚信心方面的作用則不那麼敏銳。在我看來,他也並不完全同意美國民主的公開透明與雜亂無章對其外交政策是強項而非弱點。也可以這麼說,經尼克松一番陰暗調教後,他對秘密外交情有獨鐘,有些愛不釋手了。


    雖然基辛格曾多次接受我的采訪,但是他對我這個論點與本書初次發行時一樣,並不以為然。我想,當聽到批評的聲音既來自保守派也來自自由派時,他也很喫驚。另外,既然他向來不以臉皮厚見稱,我猜,他若回過頭來再看他的諾貝爾和平獎狀或他自己的回憶錄,或許也會因為它們不夠正面而震怒。


    本書問世後,有一陣子他都沒跟我說過話。後來,我成了《時代周刊》的主編。一次,他與其他上過《時代周刊》封面的人應邀出席一次周年慶祝會。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了他獨特的聲音:“我說,沃爾特,連史上的30 年戰爭也有結束的時候,所以我原諒你了。”(不過,他承認他的夫人南希,忠心耿耿而又聰明智慧的南希,還是傾向於堅持百年戰爭。)從此,我們一起合作了不少項目,包括在阿斯彭研究所的一個中東項目。


    在我們最近的多次交談中,基辛格表示,他向來都肯定價值觀在鑄就可持續對外政策中的作用,他的話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對他來說,必須在國家利益與國家理想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在求取平衡時最好避免感情用事。


    若想全面了解基辛格的論點,讀者可閱讀其離任後的多部著作,特別是1994 年出版的巨著《大外交》一書。該書追蹤了外交政策中的各種平衡,包括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平衡,從樞機主教黎塞留時代一直到現實主義者西奧多·羅斯福以及理想主義者伍德羅·威爾遜,基辛格都有精闢論述。


    總的來說,基辛格——熟讀梅特涅勝於傑斐遜的歐洲難民——的書比較傾向現實主義陣營。在《大外交》一書中,他寫道:“沒有其他國家曾將國際領導地位依托在利他主義上。”或許會有美國人對此引以為傲,可是當基辛格說這話時,他卻像個審視某一難定好壞的部落儀式的人類學家。他指出,基於理想而非利益制定政策的做法會讓一個國家看似難以捉摸,會引起風險。


    在《大外交》一書及過去20 年的其他著作和論述中, 基辛格可謂是自西奧多·羅斯福以來對國際事務中現實主義及其普魯士版的現實政治提供最充實例證的美國政治家。喬治·凱南曾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奇妙結合,協助決定了冷戰初期美國的態度。同樣,基辛格側重國家利益而非道德情感,也為與蘇聯解體後出現的復雜世界交往奠定了基調。


    正如他在《大外交》一書的結論中所說:“美式理想主義與以往一樣必不可少,或許猶有過之。然而,在新世界秩序中,它的作用在於給美國的堅持提供信心。歸根結底,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艱難抉擇。”


    其實,早在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玩均勢遊戲並同時宣傳美國獨特的價值觀時,美國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已經交織在一起。從門羅主義到天命論,再到馬歇爾計劃, 美國一直將其利益與理想掛鉤。在冷戰期間尤其如此,因為對美國來說,冷戰既是一場道德聖戰,又是一場安全鬥爭。


    當然,基辛格認識到必須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同時他也意識到以價值為基礎的理想主義是這一平衡的必需方。但我至今仍肯定我在本書中闡述的觀點,即這一平衡在20 世紀70 年代太過於偏向秘密的幕後操作,超出了民主體制實行現實外交的必需範疇。1999 年,即本書問世多年後,基辛格出版了第三部回憶錄,在敘述福特政府年間的活動時,他對這一偏向並未否認,更多是一種辯解。他說:“美國必須用國家利益的概念來修正其強烈的使命感,在明確其世界責任時心腦並用。”雖然這句話寫於克林頓年代結束時,但它也同樣適用於後來的小布什政府。


    20 世紀70 年代,基辛格的現實主義權力路線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有一定擔當的穩定框架,卻無法獲得政治圖譜兩端任何一方的持續支持,它與容許在民主氛圍中進行持續國際接觸的情感不完全相符,並往往因此而鼓勵一種不健康的隱秘行為。


    不過,今天美國政界所面臨的問題卻可能來自另一方面:我們是否又太偏向理想主義這一邊了?是否需要多注入一點基辛格的現實主義和技巧?美國的國際路線由於熱衷於傳播自由而被一種道德使命感和聖戰激情所驅動,是到了可以多加一點謹慎、務實、現實主義、冷靜的利益估算以及傳統保守主義的時候了嗎?


    在答復這些問題時,我想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得肯定,基辛格的保守現實政治傳統,在40 年來應對他所認為的—以聖戰型新保守主義者和崇奉道德的自由派為代表—感性理想主義時發揮了作用。今天,了解基辛格及其對全球力量動態的感知,正如在越南劫波及冷戰結束後,一樣有現實意義。


    沃爾特·艾薩克森


    2005年6 月於華盛頓特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