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創新、交通與旅遊業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法克洛德·迪耶博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學理論  其他經濟學理論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351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3235113
    作者:[法]克洛德·迪耶博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編輯推薦

    全面總結計量史在創新發展、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領域的應用,采用經濟學理論與歷史發展現實、采集歷史數據相結合的視角審視等相關學術熱點話題,同時展望計量史在這些主題上未來的研究方向。

     
    內容簡介

    為充分了解創新的本質,有必要研究技術變革所面臨的限制及其與其他經濟部分的互補性的歷史記錄。本書全面展現了知識體繫更新、發明創造、新設備更新等創新過程,同時強調了創新路徑依賴的重要性。對同樣具有創新性的藝術文化、交通與旅遊等行業而言,外部性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機會,而這些新的經濟增長機會又促進了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並為當今世界的服務經濟提供了獨特的歷史洞見。

    作者簡介

    [法]克洛德•迪耶博(Claude Diebolt):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員,斯特拉斯堡大學高級研究院研究員,《計量史學》(Cliometrica)期刊創始人,研究領域包括計量經濟史、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分析等。


    [美]邁克爾•豪珀特(Michael Haupert):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拉克羅斯分校經濟學繫教授,經濟史協會執行董事。

    目錄
    目錄
    中文版推薦序一1
    中文版推薦序二5
    中文版推薦序三10
    英文版總序14
    英文版前言25
    作者簡介27
    引言
    “用中學”的作用
    通用技術
    錯誤的預言
    新舊技術之爭
    不可或缺性公理
    線性模型與鏈環回路模型

    目錄
    中文版推薦序一1
    中文版推薦序二5
    中文版推薦序三10
    英文版總序14
    英文版前言25
    作者簡介27


    第一章歷史視角下的創新
    引言
    “用中學”的作用
    通用技術
    錯誤的預言
    新舊技術之爭
    不可或缺性公理
    線性模型與鏈環回路模型
    結語


    第二章關於創新的計量史研究
    引言
    量化創新
    偏態分布
    解釋創新
    技術轉讓
    未來研究


    第三章藝術與文化
    引言
    數據和文化方面的問題
    藝術市場及其邏輯
    地理與藝術
    捕捉和激發創造力
    結語


    第四章鐵路
    引言
    早期鐵路
    貿易與交通改善
    鐵路建設與地理環境
    鐵路融資與建設
    政府干預和激勵
    美國鐵路的創新和生產力變化
    鐵路的社會節約
    總結性評論


    第五章速度的計量史研究——關於交通運輸的經濟史研究調查
    引言
    交通革命
    交通改善、市場整合以及貿易
    交通改善與收入收益
    交通改善與外部效應
    交通持久性和長期影響
    制度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參與
    結語


    第六章旅行與旅遊業
    引言
    關於旅遊業的經濟史研究
    旅遊需求
    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海濱度假地的經濟史
    美國旅遊業經濟史
    結語


    索引

    前言
    新經濟史[NewEconomicHistory,這個術語由喬納森·休斯(JonathanHughes)提出],或者說計量史學[Cliometrics,由斯坦·雷特(StanReiter)創造]最近纔出現,它字面上的意思是對歷史進行測量。人們認為,阿爾弗雷德·康拉德(AlfredConrad)和約翰·邁耶(JohnMeyer)是這個領域的拓荒者,他們1957年在《經濟史雜志》(JournalofEconomicHistory)上發表了《經濟理論、統計推斷和經濟史》(EconomicTheory,StatisticalInferenceandEconomicHistory)一文,該文是二人當年早些時候在經濟史協會(EconomicHistoryAssociation)和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收入與財富研究會”(ConferenceonResearchinIncomeandWealth)聯席會議上發表的報告。他們隨後在1958年又發表了一篇論文,來對計量史學的方法加以說明,並將其應用在美國內戰前的奴隸制問題上。羅伯特·福格爾(RobertFogel)關於鐵路對美國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從廣義上講是經濟學歷史上一場真正的革命,甚至是與傳統的徹底決裂。它通過經濟學的語言來表述歷史,重新使史學在經濟學中占據一席之地。如今,甚至可以說它是經濟學一個延伸的領域,引發了新的爭論,並且對普遍的看法提出挑戰。計量經濟學技術和經濟理論的使用,使得對經濟史的爭論紛纭重起,使得對量化的爭論在所難免,並且促使在經濟學家們中間出現了新的歷史意識(historicalawareness)。

    新經濟史[NewEconomicHistory,這個術語由喬納森·休斯(JonathanHughes)提出],或者說計量史學[Cliometrics,由斯坦·雷特(StanReiter)創造]最近纔出現,它字面上的意思是對歷史進行測量。人們認為,阿爾弗雷德·康拉德(AlfredConrad)和約翰·邁耶(JohnMeyer)是這個領域的拓荒者,他們1957年在《經濟史雜志》(JournalofEconomicHistory)上發表了《經濟理論、統計推斷和經濟史》(EconomicTheory,StatisticalInferenceandEconomicHistory)一文,該文是二人當年早些時候在經濟史協會(EconomicHistoryAssociation)和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收入與財富研究會”(ConferenceonResearchinIncomeandWealth)聯席會議上發表的報告。他們隨後在1958年又發表了一篇論文,來對計量史學的方法加以說明,並將其應用在美國內戰前的奴隸制問題上。羅伯特·福格爾(RobertFogel)關於鐵路對美國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從廣義上講是經濟學歷史上一場真正的革命,甚至是與傳統的徹底決裂。它通過經濟學的語言來表述歷史,重新使史學在經濟學中占據一席之地。如今,甚至可以說它是經濟學一個延伸的領域,引發了新的爭論,並且對普遍的看法提出挑戰。計量經濟學技術和經濟理論的使用,使得對經濟史的爭論紛纭重起,使得對量化的爭論在所難免,並且促使在經濟學家們中間出現了新的歷史意識(historicalawareness)。
    計量史學並不僅僅關注經濟史在有限的、技術性意義上的內容,它更在整體上改變了歷史研究。它體現了社會科學對過往時代的定量估計。知曉奴隸制是否在美國內戰前使美國受益,或者鐵路是否對美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問題對於通史和經濟史來說同樣重要,而且必然會影響到任何就美國歷史進程所作出的(人類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闡釋或評價。
    此外,理想主義學派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即認為歷史永遠無法提供科學證據,因為不可能對獨特的歷史事件進行實驗分析。計量史學對這一基本假設提出挑戰。計量史學家已經證明,恰恰相反,通過構造一個反事實,這種實驗是能做到的,可以用反事實來衡量實際發生的事情和在不同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事情之間存在什麼差距。
    眾所周知,羅伯特·福格爾用反事實推理來衡量鐵路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這個方法的原理也許和歷史的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一樣,是計量史學對一般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特別是對歷史學家最重要的貢獻。
    方法上的特點
    福格爾界定了計量史學方法上的特征。他認為,在承認計量和理論之間存在緊密聯繫的同時,計量史學也應該強調計量,這一點至關重要。事實上,如果沒有伴隨統計和/或計量經濟學的處理過程和繫統的定量分析,計量隻不過是另一種敘述歷史的形式,誠然,它用數字代替了文字,卻並未帶來任何新的要素。相比之下,當使用計量史學嘗試對過去經濟發展的所有解釋進行建模時,它就具有創新性。換言之,計量史學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假說演繹(hypotheticodeductive)的模型,這些模型要用到最貼近的計量經濟學技術,目的在於以數學形式建立起特定情況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繫。
    計量史學通常要構建一個一般均衡或局部均衡的模型,模型要反映出所討論的經濟演進中的各個因素,並顯示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可以建立相關關繫和/或因果關繫,來測量在給定的時間段內各個因素孰輕孰重。
    計量史學方法決定性的要素,與“市場”和“價格”的概念有關。即使在並未明確有市場存在的領域,計量史學方法通常也會給出類似於“供給”“需求”和“價格”等市場的概念,來對主題進行研究。
    時至今日,假說演繹的模型主要被用來確定創新、制度和工業過程對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由於沒有記錄表明,如果所論及的創新沒有發生,或者相關的因素並沒有出現會發生什麼,所以隻能通過建立一個假設模型,用以在假定的另一種情況下(即反事實)進行演繹,來發現會發生什麼。的確,使用與事實相反的命題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些命題蘊含在一繫列的判斷之中,有些是經濟判斷,有些則不是。
    使用這種反事實分析也難逃被人詬病。許多研究人員依舊相信,使用無法被證實的假設所產生的是準歷史(quasihistory),而不是歷史本身(historyproper)。再者,煞費苦心地使用計量史學,所得到的結果並不如許多計量史學家所希冀的那般至關重大。毫無疑問,批評者們得出的結論是沒錯的:經濟分析本身,連同計量經濟學工具的使用,無法為變革和發展的過程與結構提供因果解釋。在正常的經濟生活中,似乎存在非繫統性的突變(戰爭、歉收、市場崩潰時的群體性癔癥等),需要對此進行全面分析,但這些突變往往被認為是外源性的,並且為了對理論假設的先驗表述有利,它們往往會被棄之不理。
    然而,盡管有一些較為極端的論證,令計量史學讓人失望,但計量史學也有其成功之處,並且理論上在不斷取得進步。顯然,這樣做的風險是聽任經濟理論忽略一整套的經驗資料,而這些資料可以豐富我們對經濟生活現實的認知。反過來說,理論有助於我們得出某些常量,而且隻有掌握了理論,纔有可能對規則的和不規則的、能預測的和難以預估的加以區分。
    主要的成就
    到目前為止,計量史學穩扎穩打地奠定了自己主要的成就:在福格爾的傳統中,通過計量手段和理論方法對歷史演進進行了一繫列可靠的經濟分析;循著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North)的光輝足跡,認識到了新古典主義理論的局限性,在經濟模型中將制度的重要作用納入考量。事實上,聚焦於後者最終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學分支,即新制度經濟學。現在,沒有什麼能夠取代基於成體繫的有序數據之上的嚴謹統計和計量經濟分析。依賴不可靠的數字和謬誤的方法作出的不精確判斷,其不足之處又憑主觀印像來填補,現在已經無法取信於人。特別是經濟史,它不應該依舊是“簡單的”故事,即用事實來說明不同時期的物質生活,而應該成為一種繫統的嘗試,去為具體的問題提供答案。我們的宏願,應該從“理解”(Verstehen)認識論(epistemology)轉向“解釋”(Erklren)認識論。
    進一步來說,對事實的探求越是被問題的概念所主導,研究就越是要解決經濟史在社會科學中以何種形式顯明其真正的作用。因此,智識傾向(intellectualorientation)的這種轉變,即計量史學的重構可以影響到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法學、社會學、政治學、地理學等),並且會引發類似的變化。
    事實上,社會科學中勢頭最強勁的新趨勢,無疑是人們對量化和理論過分熱衷,這個特征是當代學者和前輩學人在觀念上最大的區別。即使是我們同僚中最有文學性的,對於這一點也欣然同意。這種興趣沒有什麼好讓人驚訝的。與之前的幾代人相比,現今年輕一代學者的一個典型特征無疑是,在他們的智力訓練中更加深刻地打上了科學與科學精神的烙印。因此,年輕的科學家們對傳統史學沒有把握的方法失去了耐心,並且他們試圖在不那麼“手工式”(artisanal)的基礎之上開展研究,這一點並不讓人奇怪。
    因此,人文社會科學在技術方面正變得更加精細,很難相信這種趨勢有可能會發生逆轉。然而,有相當一部分人文社會科學家尚未接受這些新趨勢,這一點也很明顯。這些趨勢意在使用更加復雜的方法,使用符合新標準且明確的概念,以便在福格爾傳統下發展出一門真正科學的人文社會科學。
    史學的分支?
    對於許多作者(和計量史學許多主要的人物)來說,計量史學似乎首先是史學的一個分支。計量史學使用經濟學的工具、技術和理論,為史學爭論而非經濟學爭論本身提供答案。
    對於(美國)經濟史學家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證”一詞的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可以觀察到,從“傳統的歷史學家”(對他們而言,在自己的論證中所使用的不僅僅是定量數據,而且還有所有從檔案中檢索到的東西)到(應用)經濟學家(實證的方面包含對用數字表示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析),他們對經驗事實(empiricalfact)概念的理解發生了改變。而且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在建立發展理論方面興趣一致,所以二者的理論觀點趨於一致。
    在這裡,西蒙·庫茲涅茨(SimonKuznets)似乎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在可能確定將某些部門看作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之前,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要對過去經濟史上發生的重要宏觀量變進行嚴肅的宏觀經濟分析。應該注意,即使他考慮將歷史與經濟分析結合起來,但他所提出的增長理論依舊是歸納式的,其基礎是對過去重要演變所做的觀察,對經濟史學家經年累月積累起來的長時段時間序列進行分析給予他啟迪。
    因此,這種(歸納的)觀點盡管使用了較為復雜的技術,但其與經濟學中的歷史流派,即德國歷史學派(GermanHistoricalSchool)密切相關。可以說,這兩門學科變得更加緊密,但可能在“歸納”經濟學的框架之內是這樣。除此之外,盡管早期人們對建立一種基於歷史(即歸納)的發展經濟學感興趣,但計量史學主要試圖為史學的問題提供答案——因此,它更多是與歷史學家交談,而不是向標準的經濟學家講述。可以用計量經濟學技術來重新調整時間序列,通過插值或外推來確定缺失的數據——順便說一句,這一點讓專業的歷史學家感到惱火。但是,這些計量史學規程仍舊肩負歷史使命,那就是闡明歷史問題,它將經濟理論或計量經濟學看作歷史學的附屬學科。當使用計量史學的方法來建立一個基於被明確測度的事實的發展理論時,它發展成為一門更接近德國歷史學派目標的經濟學,而不是一門參與高度抽像和演繹理論運動的經濟學,而後者是當時新古典學派發展的特征。
    庫茲涅茨和沃爾特·羅斯托(WaltRostow)之間關於經濟發展階段的爭執,實際上是基於羅斯托理論的實證基礎進行爭論,而不是在爭論一個高度概括和非常綜合的觀點在形式上不嚴謹(沒有使用增長理論),或者缺乏微觀基礎的缺陷。在今天,後者無疑會成為被批判的主要議題。簡而言之,要麼說計量史學仍然是(經濟)史的一個(現代化的)分支——就像考古學方法的現代化(從碳14測定到使用統計技術,比如判別分析)並未將該學科轉變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一樣;要麼說運用計量史學方法來得到理論結果,更多是從收集到的時間序列歸納所得,而不是經由明確運用模型將其演繹出來。也就是說,經濟理論必須首先以事實為依據,並由經驗證據歸納所得。如此,就促成了一門與德國歷史學派較為接近,而與新古典觀點不甚相近的經濟科學。
    經濟學的附屬學科?
    但故事尚未結束。(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近所做的一些計量史學研究揭示,計量史學也具備成為經濟學的一門附屬學科的可能性。因此,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該掌握計量史學這種工具並具備這份能力。然而,正如“輔助學科”(anxiliarydiscipline)一詞所表明的那樣,如果稍稍(不要太多)超出標準的新古典經濟學的範疇,它對經濟學應有的作用纔能發揮。它必定是一個復合體,即應用最新的計量經濟學工具和經濟理論,與表征舊經濟史的制度性與事實性的舊習俗相結合。
    歷史學確實一直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計量史學也該如此。不然,如果計量史學喪失了它全部的“歷史維度”(historicaldimension),那它將不復存在(它隻會是將經濟學應用於昔日,或者僅僅是運用計量經濟學去回溯過往)。想要對整個經濟學界有所助益,那麼計量史學主要的工作,應該是動用所有能從歷史中收集到的相關信息來豐富經濟理論,甚或對經濟理論提出挑戰。這類“相關信息”還應將文化或制度的發展納入其中,前提是能將它們對專業有用的一面合宜地呈現出來。
    經濟學家(實際上是開爾文勛爵)的一個傳統看法是“定性不如定量”。但是有沒有可能,有時候確實是“定量不如定性”?歷史學家與經濟學家非常大的一個差別,就是所謂的歷史批判意識和希望避免出現年代舛誤。除了對歷史資料詳加檢視以外,還要對制度、社會和文化背景仔細加以審視,這些背景形成了框定參與者行為的結構。誠然,(新)經濟史不會建立一個一般理論——它過於相信有必要在經濟現像的背景下對其進行研究——但是它可以基於可靠的調查和恰當估計的典型事實(stylizedfacts),為那些試圖彰顯經濟行為規律的經濟學家們提供一些有用的想法和見解[經濟學與歷史學不同,它仍舊是一門法則性科學(nomologicalscience)]。經濟學家和計量史學家也可以通力合作,在研究中共同署名。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Acemoglu)、西蒙·約翰遜(SimonJohnson)、詹姆斯·羅賓遜(JamesRobinson)和奧戴德·蓋勒(OdedGalor)等人均持這一觀點,他們試圖利用擷取自傳統史學中的材料來構建對經濟理論家有用的新思想。
    總而言之,可以說做好計量史學研究並非易事。由於計量史學變得過於偏重“經濟學”,因此它不可能為某些問題提供答案,比如說,對於那些需要有較多金融市場微觀結構信息,或者要有監管期間股票交易實際如何運作信息的問題,計量史學就無能為力了——對它無法解釋的現像,它隻會去加以測度。這就需要用歷史學家特定的方法(和細枝末節的信息),來闡述在給定的情境之下(確切的地點和時期),為什麼這樣的經濟理論不甚貼題(或者用以了解經濟理論的缺陷)。也許隻有這樣,計量史學纔能通過提出研究線索,為經濟學家提供一些東西。然而,如果計量史學變得太偏重“史學”,那它在經濟學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經濟學家需要新經濟史學家知曉,他們在爭論什麼,他們的興趣在哪裡。
    經濟理論中的一個成熟領域?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計量史學有朝一日可能不僅僅是經濟學的一門附屬學科,而是會成為經濟理論的一個成熟領域。確實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將計量史學看作制度和組織結構的湧現以及路徑依賴的科學。為了揭示各種制度安排的效率,以及制度變遷起因與後果的典型事實(stylized facts),經濟史學會使用該學科舊有的技術,還會使用最先進的武器——計量經濟學。這將有助於理論家研究出真正的制度變遷理論,即一個既具備普遍性(例如,滿足當今決策者的需求)而且理論上可靠(建立在經濟學原理之上),又是經由經濟與歷史分析共同提出,牢固地根植於經驗規律之上的理論。這種對制度性形態如何生成所做的分析,將會成為計量史學這門科學真正的理論部分,會使計量史學自身從看似全然是實證的命運中解放出來,成為對長時段進行分析的計量經濟學家的遊樂場。顯然,經濟學家希望得到一般性結論,對數理科學著迷,這些並不鼓勵他們過多地去關注情境化。然而,像諾思這樣的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告誡我們,對制度(包括文化)背景要認真地加以考量。
    因此,我們編寫《計量史學手冊》的目的,也是為了鼓勵經濟學家們更繫統地去對這些以歷史為基礎的理論加以檢驗,不過,我們也力求能夠弄清制度創設或制度變遷的一般規律。計量史學除了對長時段的定量數據集進行研究之外,它的一個分支越來越重視制度的作用與演變,其目的在於將經濟學家對找到一般性結論的願望,與關注經濟參與者在何種確切的背景下行事結合在一起,而後者是歷史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的特征。這是一條中間道路,它介乎純粹的經驗主義和脫離實體的理論之間,由此,也許會為我們開啟通向更好的經濟理論的大門。它將使經濟學家能夠根據過去的情況來解釋當前的經濟問題,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經濟和社會的歷史如何運行。這條途徑能為當下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議。
    本書的內容
    在編寫本手冊的第一版時,我們所面對的最大的難題是將哪些內容納入書中。可選的內容不計其數,但是版面有限。在第二版中,給予我們的版面增加了不少,結果顯而易見:我們將原有篇幅擴充到三倍,在原有22章的基礎上新增加了43章,其中有幾章由原作者進行修訂和更新。即使對本手冊的覆蓋範圍做了這樣的擴充,仍舊未能將一些重要的技術和主題囊括進來。本書沒有將這些內容納入進來,絕對不是在否定它們的重要性或者它們的歷史意義。有的時候,我們已經承諾會出版某些章節,但由於各種原因,作者無法在出版的截止日期之前交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會在本手冊的網絡版中增添這些章節,可在以下網址查詢: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10.1007/9783642404580。
    在第二版中新增補的章節仍舊隻是過去半個世紀裡在計量史學的加持下做出改變的主題中的幾個案例,20世紀60年代將計量史學確立為“新”經濟史的論題就在其中,包括理查德·薩奇(RichardSutch)關於奴隸制的章節,以及傑裡米·阿塔克(JeremyAtack)關於鐵路的章節。本書的特色是,所涵章節有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計量史學分析中心的議題,例如格雷格·克拉克(GregClark)關於工業革命的章節、拉裡·尼爾(LarryNeal)關於金融市場的章節,以及克裡斯·哈內斯(ChrisHanes)論及大蕭條的文章。我們還提供了一些主題範圍比較窄的章節,而它們的發展主要得益於計量史學的方法,比如弗朗齊斯卡·托爾內克(FranziskaTollnek)和約爾格·貝滕(JoergBaten)討論年齡堆積(ageheaping)的研究、道格拉斯·普弗特(DouglasPuffert)關於路徑依賴的章節、托馬斯·拉夫(ThomasRahlf)關於統計推斷的文章,以及弗洛裡安·普洛克利(FlorianPloeckl)關於空間建模的章節。介於兩者之間的是斯坦利·恩格爾曼(StanleyEngerman)、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DeirdreMcCloskey)、羅傑·蘭瑟姆(RogerRansom)和彼得·特明(PeterTemin)以及馬修·賈雷姆斯基(MatthewJaremski)和克裡斯·維克斯(ChrisVickers)等年輕學者的文章,我們也都將其收錄在手冊中,前者在計量史學真正成為研究經濟史的“新”方法之時即已致力於斯,後者是新一代計量史學的代表。貫穿整本手冊一個共同的紐帶是關注計量史學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計量史學手冊》強調,計量史學在經濟學和史學這兩個領域對我們認知具體的貢獻是什麼,它是歷史經濟學(historicaleconomics)和計量經濟學史(econometrichistory)領域裡的一個裡程碑。本手冊是三手文獻,因此,它以易於理解的形式包含著已被繫統整理過的知識。這些章節不是原創研究,也不是文獻綜述,而是就計量史學對所討論的主題做出了哪些貢獻進行概述。這些章節所強調的是,計量史學對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和一般的社會科學家是有用的。本手冊涉及的主題相當廣泛,各章都概述了計量史學對某一特定主題所做出的貢獻。
    本書按照一般性主題將65章分成8個部分。**中譯本以“計量史學譯叢”形式出版,包含如下八卷:《計量史學史》《勞動力與人力資本》《經濟增長模式與測量》《制度與計量史學的發展》《貨幣、銀行與金融業》《政府、健康與福利》《創新、交通與旅遊業》《測量技術與方法論》。——編者注開篇有6章,涉及經濟史和計量史學的歷史,還有論及羅伯特·福格爾和道格拉斯·諾思這兩位最傑出實踐者的文稿。第二部分的重點是人力資本,包含9個章節,議題廣泛,涉及勞動力市場、教育和性別,還包含兩個專題評述,一是關於計量史學在年齡堆積中的應用,二是關於計量史學在教會登記簿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從大處著眼,收錄了9個關於經濟增長的章節。這些章節包括工業增長、工業革命、美國內戰前的增長、貿易、市場一體化以及經濟與人口的相互作用,等等。第四部分涵蓋了制度,既有廣義的制度(制度、政治經濟、產權、商業帝國),也有範疇有限的制度(奴隸制、殖民時期的美洲、水權)。
    第五部分篇幅最大,包含12個章節,以不同的形式介紹了貨幣、銀行和金融業。內容安排上,以早期的資本市場、美國金融體繫的起源、美國內戰開始,隨後是總體概覽,包括金融市場、金融體繫、金融恐慌和利率。此外,還包括大蕭條、中央銀行、主權債務和公司治理的章節。
    第六部分共有8章,主題是政府、健康和福利。這裡重點介紹了計量史學的子代,包括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ics)和農業計量史學(agricliometrics)。書中也有章節論及收入不平等、營養、醫療保健、戰爭以及政府在大蕭條中的作用。第七部分涉及機械性和創意性的創新領域、鐵路、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本手冊最後的一個部分介紹了技術與計量,這是計量史學的兩個標志。讀者可以在這裡找到關於分析敘述(analyticnarrative)、路徑依賴、空間建模和統計推斷的章節,另外還有關於非洲經濟史、產出測度和制造業普查(censusofmanufactures)的內容。
    我們很享受本手冊第二版的編撰過程。始自大約10年之前一個少不更事的探尋(為什麼沒有一本計量史學手冊?),到現在又獲再版,所收納的條目超過了60個。我們對編撰的過程甘之如飴,所取得的成果是將頂尖的學者們聚在一起,來分析計量史學在主題的涵蓋廣泛的知識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我們將它呈現給讀者,謹將其獻給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所有的計量史學家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