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算力經濟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高同慶等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535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53585
    作者:高同慶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信息文明時代,算力成為關鍵生產力,未來大國競爭的焦點就在算力,得算力者得天下!
    2. 挖掘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為國家把握新一輪發展機遇、贏得信息文明時代國際競爭主動權提出策略建議。
    3.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重磅作品!中移智庫官方出品。邬賀銓、鄭緯民、李稻葵推薦。

     
    內容簡介

    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算力作為挖掘數據價值的工具,就像農耕文明時代的水力、工業文明時代的電力一樣,成為信息文明時代的關鍵生產力。
    以算力為核心動力的算力經濟,是圍繞算力資源的配置形成的一繫列經濟活動和關繫的總稱,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增長極,是貫穿人類信息文明的主導經濟形態。當前,各國紛紛加大對算力經濟的布局力度,算力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算力經濟方興未艾。面對這一新概念,如何理解其內涵並推動其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本書從畜力、水力、風力等自然力和蒸汽力、電力、算力等人造力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入手,繫統性地闡釋了算力經濟的概念與時代特征,回答了算力經濟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並深入淺出地描述了全球主要國家發展算力經濟的戰略布局與舉措,分析了中國算力經濟的優勢和挑戰,*後面向未來,提出了對我國發展算力經濟的策略建議,以期與各方合力推進中國算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攜手同行、共贏未來。

    作者簡介

    高同慶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GTI(全球TDD發展倡議)聯席主席、GSMA(全球移動通信繫統協會)董事、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移動技術咨詢委員會主任。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科技創新、信息技術、國際化運營、股權投資、政策監管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和成就。
     

    目錄
    推薦序一 / 邬賀銓 VII
    推薦序二 / 鄭緯民 IX
    推薦序三 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推動建立全國算力統一大市場 / 李稻葵 XI
    人力和畜力是農業文明的主要動力源 003
    人類落入“馬爾薩斯陷阱” 006
    人造力代替自然力 019
    人造力推動人類進入工業文明 022
    大規模算力登上歷史舞臺 035
    計算機輔助讓經濟社會實現新飛躍 040
    算力經濟的一般性定義 055
    狹義的算力經濟體繫 057
    廣義的算力經濟體繫 060
    算力投資“I”的“乘數效應” 063
    推動勞動生產效率“J”型提升 065

    推薦序一 / 邬賀銓 VII
    推薦序二 / 鄭緯民 IX
    推薦序三 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推動建立全國算力統一大市場 / 李稻葵 XI


    前言 動力驅動人類文明的演進 XV


    第一篇 觀往知來,動力變化推動人類文明演進


    第一章 自然力推動人類進入農業文明
    人力和畜力是農業文明的主要動力源 003
    人類落入“馬爾薩斯陷阱” 006


    第二章 人造力推動人類進入工業文明
    人造力代替自然力 019
    人造力推動人類進入工業文明 022


    第三章 算力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文明
    大規模算力登上歷史舞臺 035
    計算機輔助讓經濟社會實現新飛躍 040


    第二篇 蓄勢賦能,算力經濟發展方興未艾


    第四章 理解算力經濟的基本概念
    算力經濟的一般性定義 055
    狹義的算力經濟體繫 057
    廣義的算力經濟體繫 060


    第五章 算力經濟呈現新的增長機理
    算力投資“I”的“乘數效應” 063
    推動勞動生產效率“J”型提升 065
    突破知識生產的“S”型限制 067
    創造“T”型隱性經濟價值  068
    可能加劇社會“K”型分化  071


    第六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企業生產
    企業規模向“巨型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兩極分化 073
    依靠創新創造市場成為企業*主要的生存策略 079
    產品制造由信息化制造向智能自主制造升級 082


    第七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市場交易
    產品以服務化的方式實現靈活精準交付 087
    現金和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功能日漸式 微 093
    共享和按需分配成為市場交易的新選擇 097


    第八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消費升級
    參與式的品質化消費成為主流 103
    工作時間減少點亮家庭消費場景 107
    物質需求被充分滿足後,人們為自身的全面發展而消費 113


    第九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基礎設施建設
    以信息能量協同為重點,加快布局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119
    面向未來城市建設更高水平的融合基礎設施 128


    第十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科技創新
    基礎技術與數據驅動型應用創新加速突破 135
    算力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開拓出更多研究新領域 147


    第十一章 算力經濟與未來政府治理
    大算力讓“大政府”決策更科學、執行更有 效 155
    突破傳統公共服務提供模式的“不可能三角” 160 
    通過協同治理關上算力經濟時代的“潘多拉魔盒” 166


    第三篇 馳而不息,全球大國的算力經濟之爭


    第十二章 美國領跑全球算力經濟發展
    基礎研究和科技體繫是美國科技創新的“動力之源” 178
    刺激以芯片為首的制造業“回流” 197
    熱衷於“小院高牆、數字化轉型、大政府”的美國政府 203
    內外發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主導權 209
    創新場景和商業模式,激發消費新動能 214
    “三流並行”確保交易市場健康運行 220


    第十三章 歐盟圍繞“數字主權”全面發力
    以“數字主權”概念指引政府治理走出“歐洲道路” 228
    著力構造安全、有彈性的信息基礎設施 235 
    通過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科研攻關重塑歐盟“技術主權” 240
    構建歐盟單一市場,促進交易高效流通 247
    保障個人和企業消費者的“消費主權”  251
    重拾“芯片雄心”和升級“工業 5.0”  256


    第十四章 日韓著力強化細分領域領先優勢
    以半導體生產構築算力經濟核心優勢 261
    拓展新型消費與海外市場,彌補本土需求短板 272
    持續擴大資源投入,建強算力經濟基礎設施 279
    打造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新優勢 283
    構建靈活可信的數據、資金流通體繫 287
    用數智技術賦能數字政府建設 292


    第四篇 繫統籌劃,中國算力經濟未來發展之路


    第十五章 中國算力經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新基建”部分領域實現國際領跑 300
    基礎研究成為算力技術創新的“阿喀琉斯之踵” 308
    從“世界工廠”向“智造強國”邁進 316
    消費新浪潮拉動新增長、創造新需求 322
    資金流、物流、數據流“護航”交易市場行穩致遠 327
    數智化治理能力初見成效 334


    第十六章 “兩點一面”高質量發展算力經濟
    堅持“兩點一面”的繫統發展觀 341
    打造以算力網絡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 345
    突破基礎研究“人財物”的瓶頸 351
    搶占“中國智造”發展新高地 356
    創造新需求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361
    以算力交易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366
    讓“數治”政府用好“看得見的手” 372


    致 謝 377
    參考文獻 379

    媒體評論

    這本書提出了發展我國算力經濟的策略建議,即著重強化基礎設施與科技創新這兩個戰略支點。在基礎設施上,應充分發揮我國的網絡優勢,加快構建以算力網絡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繫,“以網強算”,夯實算力經濟發展的底座,為激發科技創新新動能提供強大支撐,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新突破;在科技創新上,要基礎研究先行,突破算力“卡脖子”核心技術,抓牢算力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邬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算力沃土之上,算力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態勢,正日益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這本書旨在深入地探討算力經濟的內涵、發展歷程和現狀,從生產、交換、治理、消費、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6個維度對算力經濟展開論述,在全球視野下探索算力經濟的“中國方案”。


    ——鄭緯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本書是算力經濟的先鋒之作,值得仔細閱讀。我相信,繼續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這門功課,中國就可以建設一個全國算力統一大市場,讓不同的計算機連在一起,實現算力資源更有效的配置,形成對計算機所有者的正向投入激勵,進而促進未來中國算力經濟的蓬勃發展,為世界數字經濟發展和人工智能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提供中國方案!


    ——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在線試讀
    前言 動力驅動人類文明的演進
    如果我們沿著這樣的思路解構人類社會,那麼每一個文明大致都由 6 個相互支撐、交織影響的子繫統組成,它們分別是生產體繫、交換體繫、消費體繫、科技體繫、基礎設施體繫和治理體繫。其中,生產體繫是生產力的總和,以耕作、加工、制造等能力 為代表,是塑造文明形態的直接力量。恩格斯就指出“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的時期”。交換體繫是產品和要素流通關繫的總和,以各種產品服務的交易市場 為代表,是自給自足生活水平之上的人類社會關繫變得更加活躍的標 志,通過交換、反饋、調節等一繫列功能,促進供需方互通有無,從 而調動生產積極性。消費體繫是消費內容的總和,以各種物質文化產 品為代表,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整體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科技 體繫是人類文明加速發展的杠杆,以各種科研機構和科學裝置為代表。從本質上看,有意義的長期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技術革命驅動下的產業升級上。基礎設施體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物質支撐,以水電氣、交通、信息等公共基礎設施為代表,這些設施的廣泛建設既提高了生產、生活和治理的水平,也降低了社會運行的成本,為創新創業打開了空 間。正如佩雷斯分析的那樣,通用的低成本投入品(能源或原材料) 是推動技術革命的三項基本要素之一。治理體繫是國家管理制度的總 和,以社會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為代表,是維持人類社會穩 定有序運行的制度保障,其中以政府治理體繫*為突出。
    沒有動力,就沒有變化。就像火車的運行需要強大的發動機,推 動人類文明這樣的復雜繫統運行也需要巨大的能量。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E=mc² 概括,文明的一切變化都是能量轉化運用的結果,人類文明總體上表現為不同層次的熱力學革命。文明的起源就來自138 億年前宇宙奇點的爆發。在後世的發展中,尋求更高效率的質能轉化, 以在有限的能源維度中獲得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是永恆的課題。人類從運用自身的體力、腦力,突破畜力、水力、風力等自然力的局限,到利用化石能源等創造蒸汽力、電力、算力等人造力,推動了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前言 動力驅動人類文明的演進


    錢學森院士在《創建繫統學》一書中指出,人類社會是特殊復雜巨繫統。我們隻有把社會作為一個社會繫統來考慮,纔能真正建立科學的社會學。
    如果我們沿著這樣的思路解構人類社會,那麼每一個文明大致都由 6 個相互支撐、交織影響的子繫統組成,它們分別是生產體繫、交換體繫、消費體繫、科技體繫、基礎設施體繫和治理體繫。其中,生產體繫是生產力的總和,以耕作、加工、制造等能力 為代表,是塑造文明形態的直接力量。恩格斯就指出“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的時期”。交換體繫是產品和要素流通關繫的總和,以各種產品服務的交易市場 為代表,是自給自足生活水平之上的人類社會關繫變得更加活躍的標 志,通過交換、反饋、調節等一繫列功能,促進供需方互通有無,從 而調動生產積極性。消費體繫是消費內容的總和,以各種物質文化產 品為代表,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整體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科技 體繫是人類文明加速發展的杠杆,以各種科研機構和科學裝置為代表。從本質上看,有意義的長期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技術革命驅動下的產業升級上。基礎設施體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物質支撐,以水電氣、交通、信息等公共基礎設施為代表,這些設施的廣泛建設既提高了生產、生活和治理的水平,也降低了社會運行的成本,為創新創業打開了空 間。正如佩雷斯分析的那樣,通用的低成本投入品(能源或原材料) 是推動技術革命的三項基本要素之一。治理體繫是國家管理制度的總 和,以社會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為代表,是維持人類社會穩 定有序運行的制度保障,其中以政府治理體繫*為突出。
    沒有動力,就沒有變化。就像火車的運行需要強大的發動機,推 動人類文明這樣的復雜繫統運行也需要巨大的能量。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E=mc² 概括,文明的一切變化都是能量轉化運用的結果,人類文明總體上表現為不同層次的熱力學革命。文明的起源就來自138 億年前宇宙奇點的爆發。在後世的發展中,尋求更高效率的質能轉化, 以在有限的能源維度中獲得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是永恆的課題。人類從運用自身的體力、腦力,突破畜力、水力、風力等自然力的局限,到利用化石能源等創造蒸汽力、電力、算力等人造力,推動了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具體的路徑從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動力的變化既對每個體繫單 獨的變化產生直接影響,也限定著體繫演進的廣度和深度。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 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生產動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演進相互交錯,刻畫出不同文明時代的鮮明特征。我們以生產體繫為例。在農業文明時期,由於人力和畜力耕作的土地始終有限,小農經濟規模始終不經濟,周期性的饑荒高懸在每個人頭上,人類陷入“馬爾薩斯陷阱”。到了工業文明時期,由於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提供了 幾個數量級的能量提升,消費品匱乏的局面很快結束了,人類第一次 實現了有意義的經濟起飛。到了信息文明時期,算力成為新動力,計算機、軟件推動生產在全世界展開,推動生產效率實現了新飛躍。我 們再以治理體繫為例。在農業文明時期,落後的交通通信設施以及缺 乏“數目字”管理,給以王權為中心的帝國治理帶來了極大的技術性 困難。成吉思汗締造的龐大蒙古帝國在他去世之後很快就分崩離析。彌補這些缺陷需要通過郡縣制、城邦制等制度實行廣泛的“行政性分包”,以及發揮鄉紳等社會人士的影響力,從而維持統治的局面。到 了工業文明時期,由蒸汽機和內燃機驅動的工廠極大地壯大了資產階 級的實力,掀翻了具有人力和土地優勢的地主階級的統治,蒸汽機驅 動著工業國家的艦船開往世界各地,電力動力技術轉化為電力通信技 術,人們實現了高效的遠距離溝通,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 國誕生,其影響持續到現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得以建立。到了信息 文明時期,基於計算機和互聯網的電子政務廣泛應用,政府和公民之 間搭建起了更廣泛和直接的聯繫通道,更多數據的應用提升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人類開始邁向法治和數治的新階段。
    另外,通過一連串連鎖反應,動力內核和外層六大體繫共同推動 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演進。根據我們的觀察,一般規律是,更強勁的 能量輸入首先導致了生產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在社會可以供應超出 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資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開始出現交換,商品經 濟萌芽。隨著人類將動力引入車馬商船,市場覆蓋範圍擴大。這包括 區域貿易,也包括國際貿易。事實上,在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前,粟特人已經在中亞地區的商路上川流不息;在明朝斷絕對鄭和下西洋 的資助後,中國人、日本人、葡萄牙人、荷蘭人仍在東南亞海面上往 來不止。生產和交換的深化,促進了社會消費擴容。漢唐的市場充斥著西域的特產,《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北宋繁榮的店鋪和富裕的生 活,而英帝國更是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擺脫消費品匱乏的現代國 家。這種強勁的需求帶動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分工的深化,推動了經濟第一波的增長和相應的生產剩餘的積累,為中長期投資奠定了基礎。一方面是硬性的基礎設施的改進。農業社會時期體現為農田水利和漕運車馬驛道,形成了全國性的市場和治理疆域。工業社會時期則體現 為城市間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設施以及城市內部的各種市政基礎 設施,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範圍的擴大,降低了貿易的成本。另一方面 則是軟性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人類從日復一日的繁重勞動中抽身,擺脫了農業時期的饑荒,國家有更多的剩餘支持高等教育和打造學術 團體,也有優質的實驗條件支撐科研時,技術就第一次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技術革命反過來重新發明“動力”,促進更大範圍的產業結 構升級,新增長範式得以建立,從而形成第二波的經濟增長。以上顛 覆性的變化,共同塑造了特定時期政府治理的範圍、要素和工具,推 動治理模式從人治轉向法治,從國內治理轉向全球治理。這樣的歷史進程,在兩次革命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大國興亡史來看,動力變化深刻影響大國興衰。一言以蔽之,誰掌握*先進的動力,誰就能在世界競爭中占據主動,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農業文明時期,龐大的勞動力讓中國長期領先世界。由農業文 明自然發展而形成的區域性大國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 及、古印度和中國。但在這一時期,沒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11 世紀的中國就擁有由傑出的運河繫統連接起來的、有灌溉之利的平原,其帶來足夠肥沃的土壤。當時,中國的城市也比 歐洲的城市更加繁榮,比如掌握了活字印刷術,紙幣流通更早,商路 四通八達。11 世紀末,中國冶鐵業達到了繁榮頂端,每年能生產鐵約 12.5 萬噸,比 700 年後英國工業革命早期的產量還多。在工業革命時期,蒸汽動力的發展依賴於煤炭、金屬等能源,英國緊緊抓住動 力革命的契機,實現了生產力水平的飛躍,積累了大量的國家財富和 富裕人口。1801—1911 年,英國人口從 1 050 萬增加到 4 180 萬,年增長率為 1.26%,GDP( 國內生產總值) 年均增長率為 2%~2.25%。德國和美國沿著類似的路徑,步入世界強國之列。相反,現代動力在中國的發展則大大落後了。1783 年人類第一艘蒸汽輪船誕生之後, 西方便不斷地改進。但直到約 100 年後,在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之下, 清廷洋務派纔支持徐壽和華蘅芳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輪船。這是中 國近代衰亡和落後的一個注解,也是一個根源。
    進入信息文明時期,人類又一次面臨一次動力更替的歷史契機。數十年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就指出,未來屬於會利用網絡和 計算機的國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算力就像農耕文明時代的水力、工業文明時代的電力一樣,日益成為信息文明時代的關鍵生產力。
    有研究顯示,一國的計算力指數與 GDP 走勢呈現顯著正相關,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 1 個百分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 GDP 將分別增長3.5‰ 和 1.8‰。可以說,未來大國競爭的焦點就在算力,得算力者得天下。這也是我們研究算力經濟的*大的初衷。我們要有時代的緊迫感,從科學上、技術上、工程上和經濟上做強、做優、做大算力經濟,以強大的算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