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國民經濟動員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郭瑞鵬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學理論  其他經濟學理論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ISBN】978751950438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9504380
    作者:郭瑞鵬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具體工作的邏輯線條展開,繫統回答了國民經濟動員“為什麼動”“動什麼”“何時動”“如何動”等一繫列基礎性、根本性問題,既有對國民經濟動員內在運行規律的揭示,又有對國民經濟動員具體實際工作的介紹,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內容表達形式活潑,在突出專業性的同時,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以期適應當今新形勢下,國民經濟動員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要求,為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作者簡介

    郭瑞鵬,山西襄汾人,2006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青年國防經濟學家,長期從事國防經濟、國民經濟動員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著有《物資動員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等著作。

    目錄
    章國民經濟動員概述
    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
    二、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
    三、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和理論體繫()
    四、國民經濟動員學的地位和作用()
    一、冷兵器時代的經濟動員()
    二、熱兵器時代的經濟動員()
    三、機械化時代的經濟動員()
    四、信息化時代的經濟動員()
    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
    二、國民經濟動員的分類()
    三、國民經濟動員的過程()
    一、國民經濟動員需求()
    二、國民經濟動員供給()

    章國民經濟動員概述
    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
    二、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
    三、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和理論體繫()
    四、國民經濟動員學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國民經濟動員的形成和發展
    一、冷兵器時代的經濟動員()
    二、熱兵器時代的經濟動員()
    三、機械化時代的經濟動員()
    四、信息化時代的經濟動員()


    第三章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分類和過程
    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
    二、國民經濟動員的分類()
    三、國民經濟動員的過程()


    第四章國民經濟動員的需求和供給
    一、國民經濟動員需求()
    二、國民經濟動員供給()
    三、國民經濟動員供需平衡()


    第五章人力動員
    一、人力動員的內涵、特點和地位()
    二、人力資本的供給與需求()
    三、人力動員的制度設計()


    第六章財力動員
    一、財力動員內涵()
    二、財力動員手段()
    三、財力可動員量()


    第七章物資動員
    一、物資動員內涵()
    二、物資動員需求()
    三、物資動員需求分級()
    四、動員物資籌集()
    五、物資動員調配()
    六、物資動員儲備()


    第八章信息動員
    一、信息動員的內涵與特點()
    二、信息動員準備()
    三、信息動員實施()
    四、健全完善信息動員組織體制與運行機制()


    第九章交通運輸動員
    一、交通運輸動員的內涵和特點()
    二、交通運輸動員的分類和功能()
    三、交通運輸動員的基本內容()


    第十章醫療衛生動員
    一、醫療衛生動員的內涵和作用()
    二、醫療衛生動員組織與實施()
    三、醫療衛生動員信息化建設()


    第十一章裝備動員
    一、裝備動員的內涵與特點()
    二、裝備動員的需求與供給()
    三、裝備動員成本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國民經濟動員組織體制
    一、國民經濟動員組織體制職能()
    二、國民經濟動員組織體制設置()
    三、健全完善國民經濟動員組織體制()


    第十三章國民經濟動員法規
    一、國民經濟動員法規的內涵和功能()
    二、國民經濟動員法規的價值和基本原則()
    三、國民經濟動員法規體繫的構建()


    第十四章國民經濟動員潛力和預案
    一、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
    二、國民經濟動員預案編制()第十五章國民經濟動員演練
    一、國民經濟動員演練內容和作用()
    二、國民經濟動員演練的準備()
    三、國民經濟動員演練的實施()
    四、國民經濟動員演練要求()

    在線試讀
    章國民經濟動員概述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可舉矣。”國民經濟動員是為保障戰爭而生的,隨著戰爭形態和經濟形態的變化,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作用、內容範圍和組織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現代戰爭對經濟的依賴關繫越來越緊密,打仗就是打經濟。國民經濟動員在應對戰爭、維護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一)國民經濟動員內涵的理論脈絡國民經濟動員,通常簡稱為經濟動員,是一個蘊涵著豐富而生動內容的概念。國民經濟動員活動是伴隨著革命和戰爭而產生的,經濟動員起源於戰爭活動,傳統的經濟動員理論主要是為戰爭服務的,也稱為戰爭導向型動員理論。經濟動員作為一種明確的國家行為,產生於18世紀末,出現於1793年法國頒布的《全民總動員法》中。經濟動員理論形成於次世界大戰,完善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熟發展於冷戰時期。目前,人們對國民經濟動員的理解和認識並不統一。1921年,英國經濟學家AC庇古在他所著的《戰爭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把平時經濟和戰時經濟區分為“常態”和“非常態”,指出平時經濟通過動員轉化為戰時經濟,並比較繫統地論述了籌措戰費的途徑和擴大勞動潛力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國民經濟動員理論研究有了較快的發展。著名國防經濟學家董問樵,根據他對德國經濟動員實踐的相關研究認為:“所謂經濟動員,就是把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所有經濟力量,當軍事的或經濟的戰爭危機之際,適應國防的需求,組織而活用之……經濟動員是全體性的,就如全民戰爭輻射其影響於民族之整個生活的各方面一樣。因此經濟動員在平時,就應當準備好各種必需之手段,以便在戰爭危機之際,方不至於倉皇失措,而使民族中之每個分子,都明了其在經濟中之地位,及其任何時候所應完成之任務。”董問樵:《國防經濟論》,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163頁。20世紀60年代,美國前國防部長、國防經濟學家施萊辛格提出:“經濟動員即為把過去其他以民用目標為本的經濟能力,轉變用來提高軍事及其他戰略性生產水準的一種程序”。[美]施萊辛格:《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學》(中文版),軍事譯粹社1965年版,第64頁。美國動員理論專家哈諾德·J克萊姆在《經濟動員準備》一書中,對經濟動員所下的定義是:“指國家的經濟和生產設施大規模地轉入為滿足戰時國防需要而運行的軌道。它包括暫時中斷執行平時的條例法令,擴大總統控制生產和穩定經濟的權限。”[美]哈諾德·J克萊姆著,庫桂生、張炳順譯:《經濟動員準備》,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頁。《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是:“國家將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相應的國家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充分調動國家的經濟能力,提高生產水平,保障戰爭的需要。”《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316頁。《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是:“國家將經濟部門、經濟活動和相應的體制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采取的措施。”《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頁。《國防經濟大辭典》定義為:“經濟動員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國民經濟應變能力的活動”。陳德第、李軸、庫桂生主編:《國防經濟大辭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65頁。陳德第、庫桂生主編的《國民經濟動員》一書認為:“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為了保障戰爭的需要、贏得戰爭的後勝利,有計劃、有組織地使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向戰時狀態轉換的一繫列活動。”陳德第、庫桂生主編:《國民經濟動員》,長征出版社1995年版,第6頁。朱慶林、肖廷傑主編的《國民經濟動員概論》一書認為:“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規定性,是指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爭需要,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國民經濟應變力,將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進行的一繫列活動;國民經濟動員的外延規定性,是指動員經濟資源和要素保障戰爭和突發事件需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朱慶林、肖廷傑主編:《國民經濟動員概論》,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頁。樊恭嵩、馬小根主編的《新編國防經濟學教程》認為:“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為了應付突發事件的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國民經濟從平時的正常狀態轉入非正常狀態的一繫列活動。”樊恭嵩、馬小根主編:《新編國防經濟學教程》,白山出版社1997年版。任民主編的《國防動員論》認為:“國家經濟力量動員是為了確保軍隊有效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滿足國家應對戰爭、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等多方面的需要,進而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國家有計劃、有步驟地將綜合國力中包括國民經濟部門和經濟活動在內的經濟力量的全部或者部分,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急時)狀態所進行的一繫列活動”。任民主編:《國防動員論》,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頁。武希志、張羽撰寫的《戰爭動員理論研究綜述》認為經濟動員的定義,大體分為三種:一是經濟動員是使整個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以軍事生產為中心,生產更多的物質資料,以保障戰爭需要的活動;二是國家將經濟部門及其相應的體制有組織、有計劃地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采取的措施;三是國家為了保障戰爭需求和穩定戰時社會秩序,促使企業、經濟部門甚至整個國民經濟轉入為戰爭服務的軌道,調整資源配置,增加武器及其他軍用物資生產的活動。武希志、張羽:《戰爭動員理論研究綜述》,《中國軍事科學》,1997年第 1期。以上種種論述,都從不同層面揭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含義。從中可以看出,盡管對經濟動員解釋表述各不相同,對國民經濟動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國民經濟動員概念的實質解釋基本上是一致的。從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看,這些定義概括了經濟動員的主要特點、經濟動員的對像、經濟動員的重點、經濟動員的主要目的;明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主體是國家;國民經濟動員的對像,是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部門中的各企業、單位,各種經濟活動、產品和勞務等;闡述了國民經濟動員的活動過程是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但並非所有的經濟動員都要將整個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例如局部戰爭中的局部性經濟動員;指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終目的是贏得戰爭的後勝利,直接目的是調整資源配置、增加軍需生產,保障戰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需要;經濟動員的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增加武器裝備及其他軍用物資的生產,以滿足戰爭對物資的需求;指出國民經濟動員是一種活動,強調活動方式的計劃性和組織性。(二)國民經濟動員的概念界定在現代科學研究領域,對事物進行定義必須遵循一定的學術規範。定義一般有以下基本要求:一要有明確的定義對像。這個對像可以是一種事物,也可以是一種概念。二要能夠揭示定義對像的本質特征和本質屬性。三要說明定義對像的屬別。四要能夠較為全面地涵蓋定義對像的內涵和外延。五要能夠包容定義對像的發展變化和一切聯繫。六是定義的表述用語必須確切而簡要。根據上述要求,我們在傳統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分析幾個相關問題,便於更準確地界定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1國民經濟動員主體傳統的理論認為,國民經濟動員主體是國家,參與國民經濟動員活動的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部門中的各企業、單位,是國民經濟動員的客體即被動員的對像。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國家是經濟動員宏觀施行主體,部門、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等,應屬於經濟動員的執行主體。經濟動員事關戰爭與和平、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並關繫到國家機關的權力的重新配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權利和義務的調整。因此,動員的決定權隻能集中在國家權力機關,不能分散或下放到其他國家機關,更不能下放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調動其積極性,應該堅持等價交換原則,采用合同制的辦法。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軍品的訂貨,根據國家、軍隊、地方的規劃、計劃,調整生產能力,實現軍隊的不同需求。經濟動員是國家的職能,必須體現國家的意志,由國家決策和統一領導,但是經濟動員涉及到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必須由各個部門分工負責,發揮各部門、各地區的主動性完成其任務。2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管理的關繫國民經濟管理是指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預期目的,對國民經濟進行全局性的規劃、組織、調控、監督等行動總和。劉瑞主編:《國民經濟管理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頁。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管理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國民經濟管理和國民經濟動員的目的是不同的。國民經濟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國民經濟各個層面、環節和要素的協調,或者說保持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國民經濟動員目的是保障戰爭的勝利,是一切能夠用於實現動員目的的活動和措施。國民經濟管理主要側重於經濟手段的使用,一般情況下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等經濟手段對經濟運行發揮作用,與國民經濟動員相比,其時效性、強制性較弱,時滯更長。國民經濟動員的手段則更側重於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更具有強制性,更強調時效性。同時,兩者又是密切相關的,國民經濟管理體制是國民經濟動員的制度基礎,和平時期國民經濟管理制約著戰時國民經濟動員的實施。3國民經濟動員與國防動員(戰爭動員)的關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認為,戰爭動員(國防動員)是“國家或政治集團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所采取的措施。簡稱動員,有的稱國防動員”。《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772頁。從學術範疇的角度,國防動員包括武裝力量動員、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民防動員)等。國民經濟動員雖然也是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戰爭服務,但它隻是國防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4國民經濟動員方式過去比較強調有計劃、有組織的行政命令式的動員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從以計劃配置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市場配置為主,政府履行管理職能從指令性計劃和直接介入微觀管理,逐步轉變為以指導性計劃和宏觀調控為主,這對傳統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動員方式提出了挑戰。因此,經濟動員要盡可能多地采用經濟手段。但是,經濟動員會使國民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活動內容發生“轉化”,這一轉化,不是戰術性的而是戰略性的,不是表面性的而是功能性的;轉化不是自發的、無組織的,而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是國家統一安排下的經濟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體制框架下把經濟手段與非經濟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更有效地實現動員目標。5應對戰爭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關繫傳統的經濟動員的服務對像主要是為應對戰爭,而隨著國民經濟動員內涵的不斷擴展,經濟動員活動將參與各類緊急事件的處理。這類事件包括較大規模的搶險救災、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在各類緊急事件中,國家將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軍隊遂行非戰爭目的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援和保障,此類經濟活動已經成為經濟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上述考慮,我們認為,可以將國民經濟動員界定為:國家為應對戰爭或公共突發事件需要,重新調整和配置經濟資源,調整轉換經濟運行狀態的各種活動。(三)國民經濟動員內涵和外延的拓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開始在國民經濟動員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信息化戰爭對國民經濟動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國民經濟動員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1國民經濟動員轉型問題國民經濟動員是為戰爭準備和國防建設服務的,戰爭形態和國防建設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經濟動員必須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否則,國民經濟動員就失去了根本依據和運行目標。國民經濟動員轉型首先是要將著眼點,從工業化、機械化轉向信息化、智能化。我們的社會正在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智能化時代過渡,生產中的主導要素從有形的物質資源轉變為無形的信息和知識資源。這種轉變,為信息化戰爭打下了基礎。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催生出“網絡中心戰”“非接觸作戰”“非線式戰爭”“智能化戰爭”等新的作戰樣式。信息化戰爭中,武器裝備的性能發生了質的變化,舊的知識和技術已經無法駕馭它們;部隊的組織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舊的方式和繫統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化指揮和管理的需要。爭奪信息主導權成為奪取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過渡轉型,國民經濟動員的理念和模式也將發生變化。我們必須樹立信息化為導向,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理念;必須樹立繫統集成、整體作戰、與時俱進、跨越發展的觀念。隻有樹立起這些新觀念,纔能緊跟時代步伐,奮發有為地推進國民經濟動員轉型。國民經濟動員轉型還要體現中國特色。實現國民經濟動員的轉型,必須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任何改革創新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背景中進行的,無不打上國家和民族的烙印。瑞士、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動員體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中國的國民經濟動員轉型,既要體現經濟動員的一般規律,又要體現中國自身的特點。中國的國民經濟動員繫統建設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戰略目標上,具有防御性的特點。中國進行經濟動員準備,目的在於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提供支撐,而不是搞盲目的軍備競賽。二是在國民經濟動員準備的項目布局上,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即考慮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有重點地進行一些項目準備,防止遍地開花,浪費資源。三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發展模式上,具有跨越式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借鋻別人成功的經驗,避免別人犯過的錯誤,在較高的起點上,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實現跨越式發展。四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發展道路上,具有自主性特點。我們一定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自主發展,防止受制於人。2“應戰”和“應急”問題國民經濟動員盡管為“應戰”而生,但是在平時,大量的公共突發事件影響著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如果處理不當,則有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國家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原主任陳德第同志在《國民經濟動員》一書中說:“在發生大地震、大災荒等社會性事件之後,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也進行一些動員。這算不算國民經濟動員?我們認為從原則上講,這也應該算。”國家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原主任周建平同志認為:“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在總結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新時期國民經濟動員的一般規律、運行機制等,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滿足‘應急’和‘應戰’雙重需求的理論體繫。在應用理論研究方面,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急’與‘應戰’相結合的經濟動員模式”。周建平:《中國國防經濟》,2006年第1期,第15頁。可見,國民經濟動員已由過去單單為“應戰”準備服務,轉向了戰時“應戰”、急時“應急”和平時“服務”。這一重大變化,大大推動了經濟動員內涵與外延的拓展。從國民經濟動員的目的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既包括戰時經濟動員,也包括抗震救災經濟動員、抗洪搶險經濟動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濟動員、核事故應急經濟動員等有關處置突發事件的經濟動員等。國民經濟動員是國防動員和國家應急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國防動員和國家應急管理體繫中居於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從國民經濟動員所具有的功能來看,它不但能夠滿足戰爭、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而且能夠在更廣的範圍內成為國家緊急狀況和危機處理機制的一部分。非戰爭重大突發事件分為氣像災害、地質災害、意外事故、人為災難等,其處置過程與“應戰”有許多共同之處。國家面臨非戰爭緊急事件時的危機處理包含著經濟手段的運用,危機處理的過程往往就是經濟動員的過程;經濟動員為國家成功地處置與化解各種危機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機制手段。因此,對於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界定,不但要考慮其對於戰爭或國防本身的作用,而且要考慮它在處置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核事故應急處理等重大災難、緊急事故或突發事件上的功能。從國民經濟動員的歷史和國際經驗來看,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和作用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和擴展的演變過程。1998年8月的“8·21行動”,是對我國緊急情況下經濟動員能力的一次演練,是國民經濟動員軍地聯合、平戰轉換的一次實戰性嘗試,是國家快速反應的一個成功範例。費偉偉:《8·21,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日報》,1999年1月18日。美國先後建立聯邦緊急管理署和國土安全部,承擔聯邦政府各部門制定政策、協調處置所有“國內應急”計劃的職責。所謂的“國內應急”情況,就包括了“所有意外事故、自然災害、人為事故、戰時或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等緊急情況”。3市場手段與計劃手段在動員中的運用問題從動員所采用的手段來看,要實現市場手段與計劃手段的統一。為適應我國建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與要求,國民經濟動員機制的建立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特別是在經濟動員準備階段,要充分運用市場調節機制,提高動員準備效益。在動員實施階段,則要充分運用計劃機制與法律機制,更多地運用強制性手段提高緊急情況下的動員效率。在不同規模的經濟動員中,各類手段的運用力度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在全面動員中會更多運用強制性手段;而在局部動員中,會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同時,經濟動員機制還應該並且可以成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4經濟動員執行化問題從動員執行主體所涉及的經濟成分和所有制形式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社會經濟成分化,國民經濟動員不但要加強國有和集體經濟的主導力量,而且還要重視發揮民營、外資和合資企業在國民經濟動員中的作用。二、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國民經濟動員屬於什麼性質的活動呢?從公共產品理論角度看,經濟動員和國防建設一樣,它是為保障戰爭需求服務的,終是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確保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社會穩定,為國家提供國防安全公共產品。概括地說,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就是提供公共產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國民經濟動員具有滿足公共產品的三個特征。,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國民經濟動員的效用是向一個國家中的人們共同提供的,而不隻是向某一個人或某個集團提供的。產出的安全獲益者是全體人民,代表著國家、全體人民的利益。第二,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一個人對經濟動員產出的公共產品享用並不影響其他人的同時享用,也不減少其他人享用的數量和質量,即薩繆爾森所說的“每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並不會導致任何其他人消費的減少”。每個人因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帶來的益處都是均等的。而競爭性的產品,則是當某個人或某些人從這一產品的消費中得到好處時,必定會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得到的利益減少,或者不能從這一產品得到好處,消費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第三,受益具有非排他性。也就是說,沒有辦法把拒絕付款的個人排除在公共產品的受益範圍之外。排他性是指要讓某些人不能消費這一產品是可以做到的。然而事實上,國民經濟動員形成的保障戰爭勝利成果一旦被生產出來,可同時供人們聯合消費,要排除其他人消費這種產品是不可能的,無論這些人是否為這種公共產品支付了價格。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國民經濟動員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它不是一種商品,難以通過市場以競爭機制來提供,由此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存在如下的客觀特性。一是經濟動員主體的國家性。國民經濟活動屬於經濟活動,其直接目的是重新配置經濟資源,獲取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資源用於戰爭;終目的是保障戰爭需要和穩定社會。由於國民經濟動員的公共性決定了其不能通過市場進行分配,必須由公共部門提供。因為私人和微觀單位提供公共產品必須花費成本,必須向消費者按價格收取費用,但每一個消費者都十分清楚,無論他是否付費均能從這種服務中受益,他們不會自願地支付這筆費用,因此,市場上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無償提供公共產品。這就發生了休謨(David Hume)早在1740年就指出過的“公共悲劇”,即如果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成為免費搭車者,則後的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能得到好處。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化的個人會導致公共資源的下降,這就是政府產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基本職能。作為經濟動員活動的主體顯然也必須是國家,隻有國家纔能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化。國家或政府視為一種公共權力,視為用來維持社會公共秩序、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一種實體。一個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既是國家的利益,也是一國人民的願望,而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是任何個人或個人的結合都不能直接做到的。為此,這就需要政府通過公共權力的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這種提供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如何,能夠反映一個政府的能力,也能夠衡量政府管理的公共目標實現的程度。二是經濟動員目的的政治性。經濟動員為滿足國家安全需要服務,是一種公共性的活動。它的直接目的並非是為國家賺取直接的經濟收入,而是為了謀取一個國家內人民共同生活、共同發展不可或缺的安全利益。這種共同的、根本的安全利益,存在於國家的社會裡,就表現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利益。不言而喻,國民經濟動員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其終“價值”取向不是經濟,而是政治。這與其他性質的經濟活動有根本區別。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國民經濟動員過程中,特別是在動員實施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因素;首先計量的是政治標準而不是經濟標準。三是經濟動員行為的非盈利性。國家進行的經濟動員,其行為和手段主要以政治價值尺度來衡量。按照能力支付原則獲得經濟資源。政治價值的本質特征在於它是以政治權力為依托,通過政治過程,按照社會效用化的原則確定,多具有壟斷性。它不是按照利潤原則確定,也不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確定,多是按照能力支付原則確定,按照更好地服務於公共利益的原則確定。政府代表著公共權力,從事社會的公共管理,在其履行社會職責時,不能以直接的成本和收益核算為依據和目標。四是經濟動員手段的計劃性。爆發戰爭就意味著軍隊參與戰鬥,軍隊物資的消耗,特別是武器裝備的消耗,從而在戰鬥過程中將會不斷地產生對武器裝備的需求。為了保障戰爭需求,克服非常時期經濟社會活動較為混亂的局面,國家必須對經濟動員準備和實施進行預先安排。也就是要有計劃地科學配置和合理使用國家的經濟資源,充分發揮國民經濟動員潛力在戰爭中的作用,保障戰爭勝利。通過計劃手段,尤其是在戰時,可以確保國民經濟的各種資源、各種條件、各個環節的統籌兼顧,合理配置,綜合平衡。正確協調軍事與經濟、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繫,根據國家可能提供的財力物力,合理規劃建設項目,力求實現國防動員資源的配置。以軍事需求為依據,注意掌握好各項動員內容的比例,力求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動員數量的相對均衡;部署動員內容,應進行科學預測,精確計算,使各種資源的儲備和動員比例適當。五是經濟動員執行的強制性。經濟動員的公共性和政治性,決定了經濟動員的非盈利性,這也給經濟動員過程中的成本補償等問題帶來復雜性。甚至存在缺位和越位,而作為個體的經濟人的搭便車行為是理性的,且公共經濟的主體——政府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公共經濟中的成本收益的復雜性,大量的成本收益難以貨幣化,增加了成本收益測算分析的難度。然而,動員活動運行要確保時效性。國防動員具有明顯的時間性,它介於平時和戰時之間,可以是在戰爭臨近或迫在眉睫時,也可以是在戰爭伊始時和整個戰爭期間,它的任務是實現平戰轉換。同時,動員在完成的時間上具有緊迫性、期限性。特別是高技術局部戰爭具有節奏快、消耗大等特點,對國民經濟動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民經濟動員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對此采取強制性措施,確保國民經濟動員任務的完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不論企業、個人是否願意,都必須先按國家的要求辦,其他的留待以後再說。這與平時市場經濟機制的要求大不相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自主處理生產、流通、分配等問題。權威性是行使公共權力的政府得以成立並運行的根本保證。根據這種權威,政府可以協調社會矛盾,可以分配社會公共資源,可以維繫社會的正常秩序。強制的理由源於國家的共同精神。強制是強化共同體的外部力量,是確保共同精神得到充分發揮的工具。在個人存在利己動機的情況下,隻有強制纔能迫使個人接受共同精神的鼓勵和引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要素根據市場價格信號實行自動組合配置,是一種以利益為動力、以市場信號為導向的資源配置自動協調機制。企業的生產產量主要根據產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以及市場供給與需求情況決定。在出現利益取向差別時,為了使企業等主體的局部利益服從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實現經濟動員目標,國家不得不對某些利益主體采取強制措施。六是經濟動員負擔的相對公平性。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沒有公平,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公平也就失去了意義。選擇公平,意味著放棄一定的效率;而注重效率,必然以犧牲一定的公平為代價。經濟動員的公共性決定了動員造成的負擔和成本必須由全體經濟動員的受益者承擔。對經濟動員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給各市場經濟主體造成的經濟損失,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使財產物資的損失得以彌補。公平負擔的原則,一方面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體現出對國家以及政府權力的約束和限制,防止公共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任意侵占;另一方面,通過給予“特別利益犧牲者”以經濟補償,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由此提高動員的經濟合理性和激勵參與者的內在積極性。雖然經濟動員作為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公共活動,與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有切身的利害關繫,但其中必然存在如何正確處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繫問題。當國家權力過度向私人領域拓展和擴張,忽視他們的自身利益,使私人領域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時,他們便會以消極態度應對,從而嚴重影響經濟動員活動的效率。完全失去公平性的經濟動員活動,將打擊經濟動員參與者的積極性,終導致經濟動員活動效率低下,甚至無法執行。三、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和理論體繫(一)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像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像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像。”《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頁。學科的劃分是以是否存在某種特定的研究對像,以及有無必要對對像進行專門研究來決定的。國民經濟動員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有著特殊的矛盾運動和特定的研究對像。為了說明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我們首先分析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矛盾。從人類社會經濟運行規律來看,生產與需要是支配經濟活動有序運行的一對基本矛盾。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的矛盾是國民經濟行為層次上的一個基本矛盾。為了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需要,形成了國民經濟形態結構;為了滿足人類安全和應對戰爭的需要,形成了國防經濟形態結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之內,可用的資源總量總是有限的,如何在這兩種經濟形態之間高效配置和利用資源,是一個戰略選擇難題。國民經濟動員學就是研究國家如何解決社會供給與國家安全、戰爭需求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研究國家將經濟實力轉變為戰爭實力的調控方式與調控能力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國民經濟動員活動過程看出,作為國民經濟動員研究對像的平戰轉換活動過程,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過程、發布動員令時國民經濟的轉換過程和戰爭期間國民經濟動員的延續過程。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是國家為了臨戰或遇到突發事件時國民經濟轉化及時和有效,而在平時進行的預先安排或籌劃。由此可見,國民經濟動員學是研究國家應對戰爭或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的資源重新配置、國民經濟平戰轉換的活動過程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它像國防經濟學一樣,是軍事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是經濟活動與軍事活動交融而產生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理論體繫。(二)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理論體繫國民經濟動員學作為一門科學,是若干理論相互聯繫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有它自己的理論體繫。經濟動員理論是從過去長期的經濟動員實踐中總結並概括出來的有繫統的結論,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理論體繫進行劃分,國民經濟動員基礎理論是由國民經濟動員基本概念、範疇、判斷與推進構成的邏輯體繫。從一般的共同的理論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基礎理論主要包括:經濟動員產生理論、經濟動員發展理論、經濟動員制約因素理論、經濟動員時機方式理論、經濟動員要素理論、經濟動員體制機制理論、經濟動員法制理論、經濟動員史等等。從國民經濟動員應用理論的角度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應用研究涵蓋國民經濟不同領域、部門和地域。從經濟部門的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的領域有工業動員、農業動員、交通運輸動員、信息動員、科學技術動員、財政金融動員、人力資源動員等等。而這些部門又有各自的具體的動員領域。例如:工業動員就包括工業設備動員、工業原材料動員、工業勞動力動員等等;農業動員則主要包括戰略農產品種植面積動員,農產品征繳、收購動員,農業勞動力動員等等。從地域的角度來考察,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經濟動員的領域是不相同的。某些地區是工業發達地區,動員的重點是工業、工業品、原材料、燃料等等;而另一地區可能是農業發達地區,動員的重點是農業、農產品、農業原料、勞動力等等;有的地區可能是交通樞紐,動員的重點在交通保障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另外,不同的國度經濟動員的側重點也不相同。有些國家農產品極為豐富,暫時不做動員也能維持一段時間,而工業原料極其貧乏,那麼,它就必須加強工業原料的動員,或加強交通動員,以便從海外輸入更多的原料。無論是從部門的角度還是從地域的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的基本領域既是廣闊的、復雜的,又是各有區別的。從部門的角度來考察,上面所說的各個經濟部門的動員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動員原則、指導思想、政策法規、運行方法等等,也都有各自的知識體繫。從地域空間的角度來考察,不同國度的國民經濟動員,由於各國的經濟體制不同、運行機制不同、經濟資源狀況不同、國民的思想準備程度不同、戰略方針不同、作戰對像不同等等,國民經濟動員的指導思想、動員準備和實施的方式方法也不會相同。在同一國度中,由於作戰對像不同,戰爭前線的位置不同,國民經濟動員的布局就不會相同,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內容和方法也不會相同。因此,分析並總結各國不同形式的國民經濟動員的經驗和教訓,對於繼承人類遺產,對於我們做好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是大有好處的。從時間段落的角度來考察,有農業、手工業時期的經濟動員、有機器大工業時期的經濟動員、有信息時代的經濟動員。另外,還可以從一些有特殊意義的時期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例如,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越南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海灣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等等。從某一戰爭時期來研究經濟動員,可以從戰爭的雙方或戰爭的多方同時分析,從不同的經濟部門、領域、方式等角度同時分析,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某一時期的經濟動員的全貌,總結出符合實際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從邏輯順序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從抽像到具體的。即首先從國民經濟動員的一般理論研究開始,再逐漸深入到各具體經濟部門中,具體分析各經濟部門、領域的經濟動員。從歷史順序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從產生、發展到現狀,再到對將來經濟動員的預測和預案的準備。國民經濟動員的產生,是要研究人類歷初經濟動員活動的發生,包括發生的時代、原因、情況、特點等等。發展是要研究它發展階段的劃分、各階段的經濟背景、動員方式及特點等等。現狀是要研究當前國民經濟動員的現實情況、成績、問題、優點、不足等等,以便找出相應的對策。在研究歷史和現狀的同時,我們還要研究、分析、預測未來戰爭的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準備和實施預案等等。從內容的聯繫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依據各經濟部門現存的內在聯繫而組合的。這就是說,國民經濟動員各部門之間,本來就有著其自身的內在聯繫,這本身就是一個體繫。國民經濟動員是以這個體繫為基礎的,是在這一體繫上展開其活動的,而國民經濟動員理論體繫正是對這一實踐領域的繫統總結和理論升華。四、國民經濟動員學的地位和作用在現代戰爭中,資源消耗和資源破壞量日益增大,經濟動員對於戰爭的勝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人們不得不繼兵員動員、政治動員之後,把經濟動員作為戰爭動員的主題來研究。由於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的需要,經濟動員學從戰爭動員學(國防動員學)、國防經濟學等學科中逐漸獨立出來。獨立的過程是艱難的,但它畢竟獨立出來了,獨立的本身就說明其地位的重要性。國民經濟動員學雖然獨立出來,但它與其他學科的關繫仍十分密切。它必須建立在戰爭動員學、國防經濟學、戰略學、經濟學等基礎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基礎之上,纔能真正健康發展。國民經濟動員學本身,也因實踐活動的需要而不斷“分蘗”出新的經濟動員學科,如人力資源動員學、工業動員學、財政動員學等等。(一)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尋求經濟動員的發展規律從實踐來看,我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豐富的戰爭經濟實踐,有大量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動員的實踐。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有待我們去發掘。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由於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動員的實踐經驗相當豐富,理論總結也很多。它們有大量研究國民經濟動員的文獻、資料、著述。但是,由於利益和地位的限制,它們的很多理論和觀點,往往帶有一些局限。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有著大量的歷史文獻可供我們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著大量的經驗需要我們總結。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國防經濟理論工作者,有義務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總結自經濟動員產生以來的歷史經驗、教訓,從中得出一些帶規律性的認識來。(二)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和促進經濟動員工作研究經濟動員理論,對於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每一次國防建設指導思想和軍事戰略方針的調整,都指引著國民經濟動員持續深入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國防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轉變以來,經濟動員理論研究就隨之不斷走向深入。例如:我國經濟動員能力調整問題、經濟動員潛力調查和動員預案制定問題、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經濟動員轉型問題、快速動員問題、經濟動員信息化建設理論模型和網絡設計問題等,都在理論研究和思想認識上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些深化了的理論認識,逐步進入國民經濟動員規劃和有關政府的文件中,指導著經濟動員實踐,促進著經濟動員實踐工作。

    章國民經濟動員概述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可舉矣。”國民經濟動員是為保障戰爭而生的,隨著戰爭形態和經濟形態的變化,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作用、內容範圍和組織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現代戰爭對經濟的依賴關繫越來越緊密,打仗就是打經濟。國民經濟動員在應對戰爭、維護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一、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一)國民經濟動員內涵的理論脈絡國民經濟動員,通常簡稱為經濟動員,是一個蘊涵著豐富而生動內容的概念。國民經濟動員活動是伴隨著革命和戰爭而產生的,經濟動員起源於戰爭活動,傳統的經濟動員理論主要是為戰爭服務的,也稱為戰爭導向型動員理論。經濟動員作為一種明確的國家行為,產生於18世紀末,出現於1793年法國頒布的《全民總動員法》中。經濟動員理論形成於次世界大戰,完善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熟發展於冷戰時期。目前,人們對國民經濟動員的理解和認識並不統一。1921年,英國經濟學家AC庇古在他所著的《戰爭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把平時經濟和戰時經濟區分為“常態”和“非常態”,指出平時經濟通過動員轉化為戰時經濟,並比較繫統地論述了籌措戰費的途徑和擴大勞動潛力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國民經濟動員理論研究有了較快的發展。著名國防經濟學家董問樵,根據他對德國經濟動員實踐的相關研究認為:“所謂經濟動員,就是把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所有經濟力量,當軍事的或經濟的戰爭危機之際,適應國防的需求,組織而活用之……經濟動員是全體性的,就如全民戰爭輻射其影響於民族之整個生活的各方面一樣。因此經濟動員在平時,就應當準備好各種必需之手段,以便在戰爭危機之際,方不至於倉皇失措,而使民族中之每個分子,都明了其在經濟中之地位,及其任何時候所應完成之任務。”董問樵:《國防經濟論》,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163頁。20世紀60年代,美國前國防部長、國防經濟學家施萊辛格提出:“經濟動員即為把過去其他以民用目標為本的經濟能力,轉變用來提高軍事及其他戰略性生產水準的一種程序”。[美]施萊辛格:《國家安全的政治經濟學》(中文版),軍事譯粹社1965年版,第64頁。美國動員理論專家哈諾德·J克萊姆在《經濟動員準備》一書中,對經濟動員所下的定義是:“指國家的經濟和生產設施大規模地轉入為滿足戰時國防需要而運行的軌道。它包括暫時中斷執行平時的條例法令,擴大總統控制生產和穩定經濟的權限。”[美]哈諾德·J克萊姆著,庫桂生、張炳順譯:《經濟動員準備》,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頁。《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是:“國家將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相應的國家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充分調動國家的經濟能力,提高生產水平,保障戰爭的需要。”《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316頁。《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對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是:“國家將經濟部門、經濟活動和相應的體制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采取的措施。”《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81頁。《國防經濟大辭典》定義為:“經濟動員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國民經濟應變能力的活動”。陳德第、李軸、庫桂生主編:《國防經濟大辭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65頁。陳德第、庫桂生主編的《國民經濟動員》一書認為:“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為了保障戰爭的需要、贏得戰爭的後勝利,有計劃、有組織地使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向戰時狀態轉換的一繫列活動。”陳德第、庫桂生主編:《國民經濟動員》,長征出版社1995年版,第6頁。朱慶林、肖廷傑主編的《國民經濟動員概論》一書認為:“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規定性,是指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爭需要,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國民經濟應變力,將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進行的一繫列活動;國民經濟動員的外延規定性,是指動員經濟資源和要素保障戰爭和突發事件需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朱慶林、肖廷傑主編:《國民經濟動員概論》,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頁。樊恭嵩、馬小根主編的《新編國防經濟學教程》認為:“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為了應付突發事件的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國民經濟從平時的正常狀態轉入非正常狀態的一繫列活動。”樊恭嵩、馬小根主編:《新編國防經濟學教程》,白山出版社1997年版。任民主編的《國防動員論》認為:“國家經濟力量動員是為了確保軍隊有效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滿足國家應對戰爭、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等多方面的需要,進而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發展,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國家有計劃、有步驟地將綜合國力中包括國民經濟部門和經濟活動在內的經濟力量的全部或者部分,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急時)狀態所進行的一繫列活動”。任民主編:《國防動員論》,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頁。武希志、張羽撰寫的《戰爭動員理論研究綜述》認為經濟動員的定義,大體分為三種:一是經濟動員是使整個國民經濟納入戰時軌道,以軍事生產為中心,生產更多的物質資料,以保障戰爭需要的活動;二是國家將經濟部門及其相應的體制有組織、有計劃地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采取的措施;三是國家為了保障戰爭需求和穩定戰時社會秩序,促使企業、經濟部門甚至整個國民經濟轉入為戰爭服務的軌道,調整資源配置,增加武器及其他軍用物資生產的活動。武希志、張羽:《戰爭動員理論研究綜述》,《中國軍事科學》,1997年第 1期。以上種種論述,都從不同層面揭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含義。從中可以看出,盡管對經濟動員解釋表述各不相同,對國民經濟動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國民經濟動員概念的實質解釋基本上是一致的。從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觀點看,這些定義概括了經濟動員的主要特點、經濟動員的對像、經濟動員的重點、經濟動員的主要目的;明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主體是國家;國民經濟動員的對像,是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部門中的各企業、單位,各種經濟活動、產品和勞務等;闡述了國民經濟動員的活動過程是國民經濟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但並非所有的經濟動員都要將整個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例如局部戰爭中的局部性經濟動員;指出了國民經濟動員的終目的是贏得戰爭的後勝利,直接目的是調整資源配置、增加軍需生產,保障戰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需要;經濟動員的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增加武器裝備及其他軍用物資的生產,以滿足戰爭對物資的需求;指出國民經濟動員是一種活動,強調活動方式的計劃性和組織性。(二)國民經濟動員的概念界定在現代科學研究領域,對事物進行定義必須遵循一定的學術規範。定義一般有以下基本要求:一要有明確的定義對像。這個對像可以是一種事物,也可以是一種概念。二要能夠揭示定義對像的本質特征和本質屬性。三要說明定義對像的屬別。四要能夠較為全面地涵蓋定義對像的內涵和外延。五要能夠包容定義對像的發展變化和一切聯繫。六是定義的表述用語必須確切而簡要。根據上述要求,我們在傳統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分析幾個相關問題,便於更準確地界定國民經濟動員的定義。1國民經濟動員主體傳統的理論認為,國民經濟動員主體是國家,參與國民經濟動員活動的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部門中的各企業、單位,是國民經濟動員的客體即被動員的對像。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國家是經濟動員宏觀施行主體,部門、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等,應屬於經濟動員的執行主體。經濟動員事關戰爭與和平、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並關繫到國家機關的權力的重新配置,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權利和義務的調整。因此,動員的決定權隻能集中在國家權力機關,不能分散或下放到其他國家機關,更不能下放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調動其積極性,應該堅持等價交換原則,采用合同制的辦法。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軍品的訂貨,根據國家、軍隊、地方的規劃、計劃,調整生產能力,實現軍隊的不同需求。經濟動員是國家的職能,必須體現國家的意志,由國家決策和統一領導,但是經濟動員涉及到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必須由各個部門分工負責,發揮各部門、各地區的主動性完成其任務。2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管理的關繫國民經濟管理是指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預期目的,對國民經濟進行全局性的規劃、組織、調控、監督等行動總和。劉瑞主編:《國民經濟管理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頁。國民經濟動員與國民經濟管理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國民經濟管理和國民經濟動員的目的是不同的。國民經濟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國民經濟各個層面、環節和要素的協調,或者說保持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行。國民經濟動員目的是保障戰爭的勝利,是一切能夠用於實現動員目的的活動和措施。國民經濟管理主要側重於經濟手段的使用,一般情況下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產業政策、價格政策等經濟手段對經濟運行發揮作用,與國民經濟動員相比,其時效性、強制性較弱,時滯更長。國民經濟動員的手段則更側重於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更具有強制性,更強調時效性。同時,兩者又是密切相關的,國民經濟管理體制是國民經濟動員的制度基礎,和平時期國民經濟管理制約著戰時國民經濟動員的實施。3國民經濟動員與國防動員(戰爭動員)的關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認為,戰爭動員(國防動員)是“國家或政治集團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戰爭服務所采取的措施。簡稱動員,有的稱國防動員”。《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772頁。從學術範疇的角度,國防動員包括武裝力量動員、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民防動員)等。國民經濟動員雖然也是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戰爭服務,但它隻是國防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4國民經濟動員方式過去比較強調有計劃、有組織的行政命令式的動員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從以計劃配置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市場配置為主,政府履行管理職能從指令性計劃和直接介入微觀管理,逐步轉變為以指導性計劃和宏觀調控為主,這對傳統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動員方式提出了挑戰。因此,經濟動員要盡可能多地采用經濟手段。但是,經濟動員會使國民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活動內容發生“轉化”,這一轉化,不是戰術性的而是戰略性的,不是表面性的而是功能性的;轉化不是自發的、無組織的,而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是國家統一安排下的經濟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體制框架下把經濟手段與非經濟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更有效地實現動員目標。5應對戰爭和應對突發事件的關繫傳統的經濟動員的服務對像主要是為應對戰爭,而隨著國民經濟動員內涵的不斷擴展,經濟動員活動將參與各類緊急事件的處理。這類事件包括較大規模的搶險救災、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在各類緊急事件中,國家將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軍隊遂行非戰爭目的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援和保障,此類經濟活動已經成為經濟動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上述考慮,我們認為,可以將國民經濟動員界定為:國家為應對戰爭或公共突發事件需要,重新調整和配置經濟資源,調整轉換經濟運行狀態的各種活動。(三)國民經濟動員內涵和外延的拓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開始在國民經濟動員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信息化戰爭對國民經濟動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國民經濟動員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拓展和深化。1國民經濟動員轉型問題國民經濟動員是為戰爭準備和國防建設服務的,戰爭形態和國防建設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經濟動員必須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否則,國民經濟動員就失去了根本依據和運行目標。國民經濟動員轉型首先是要將著眼點,從工業化、機械化轉向信息化、智能化。我們的社會正在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智能化時代過渡,生產中的主導要素從有形的物質資源轉變為無形的信息和知識資源。這種轉變,為信息化戰爭打下了基礎。信息化戰爭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催生出“網絡中心戰”“非接觸作戰”“非線式戰爭”“智能化戰爭”等新的作戰樣式。信息化戰爭中,武器裝備的性能發生了質的變化,舊的知識和技術已經無法駕馭它們;部隊的組織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舊的方式和繫統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化指揮和管理的需要。爭奪信息主導權成為奪取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智能化戰爭過渡轉型,國民經濟動員的理念和模式也將發生變化。我們必須樹立信息化為導向,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理念;必須樹立繫統集成、整體作戰、與時俱進、跨越發展的觀念。隻有樹立起這些新觀念,纔能緊跟時代步伐,奮發有為地推進國民經濟動員轉型。國民經濟動員轉型還要體現中國特色。實現國民經濟動員的轉型,必須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任何改革創新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和經濟社會背景中進行的,無不打上國家和民族的烙印。瑞士、俄羅斯、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動員體制,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中國的國民經濟動員轉型,既要體現經濟動員的一般規律,又要體現中國自身的特點。中國的國民經濟動員繫統建設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戰略目標上,具有防御性的特點。中國進行經濟動員準備,目的在於提高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提供支撐,而不是搞盲目的軍備競賽。二是在國民經濟動員準備的項目布局上,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即考慮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有重點地進行一些項目準備,防止遍地開花,浪費資源。三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發展模式上,具有跨越式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借鋻別人成功的經驗,避免別人犯過的錯誤,在較高的起點上,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實現跨越式發展。四是在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發展道路上,具有自主性特點。我們一定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自主發展,防止受制於人。2“應戰”和“應急”問題國民經濟動員盡管為“應戰”而生,但是在平時,大量的公共突發事件影響著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如果處理不當,則有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國家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原主任陳德第同志在《國民經濟動員》一書中說:“在發生大地震、大災荒等社會性事件之後,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也進行一些動員。這算不算國民經濟動員?我們認為從原則上講,這也應該算。”國家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原主任周建平同志認為:“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在總結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新時期國民經濟動員的一般規律、運行機制等,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滿足‘應急’和‘應戰’雙重需求的理論體繫。在應用理論研究方面,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急’與‘應戰’相結合的經濟動員模式”。周建平:《中國國防經濟》,2006年第1期,第15頁。可見,國民經濟動員已由過去單單為“應戰”準備服務,轉向了戰時“應戰”、急時“應急”和平時“服務”。這一重大變化,大大推動了經濟動員內涵與外延的拓展。從國民經濟動員的目的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既包括戰時經濟動員,也包括抗震救災經濟動員、抗洪搶險經濟動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濟動員、核事故應急經濟動員等有關處置突發事件的經濟動員等。國民經濟動員是國防動員和國家應急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國防動員和國家應急管理體繫中居於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從國民經濟動員所具有的功能來看,它不但能夠滿足戰爭、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而且能夠在更廣的範圍內成為國家緊急狀況和危機處理機制的一部分。非戰爭重大突發事件分為氣像災害、地質災害、意外事故、人為災難等,其處置過程與“應戰”有許多共同之處。國家面臨非戰爭緊急事件時的危機處理包含著經濟手段的運用,危機處理的過程往往就是經濟動員的過程;經濟動員為國家成功地處置與化解各種危機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和機制手段。因此,對於國民經濟動員的功能界定,不但要考慮其對於戰爭或國防本身的作用,而且要考慮它在處置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核事故應急處理等重大災難、緊急事故或突發事件上的功能。從國民經濟動員的歷史和國際經驗來看,國民經濟動員的內涵和作用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和擴展的演變過程。1998年8月的“8·21行動”,是對我國緊急情況下經濟動員能力的一次演練,是國民經濟動員軍地聯合、平戰轉換的一次實戰性嘗試,是國家快速反應的一個成功範例。費偉偉:《8·21,次國民經濟動員》,《人民日報》,1999年1月18日。美國先後建立聯邦緊急管理署和國土安全部,承擔聯邦政府各部門制定政策、協調處置所有“國內應急”計劃的職責。所謂的“國內應急”情況,就包括了“所有意外事故、自然災害、人為事故、戰時或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等緊急情況”。3市場手段與計劃手段在動員中的運用問題從動員所采用的手段來看,要實現市場手段與計劃手段的統一。為適應我國建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與要求,國民經濟動員機制的建立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特別是在經濟動員準備階段,要充分運用市場調節機制,提高動員準備效益。在動員實施階段,則要充分運用計劃機制與法律機制,更多地運用強制性手段提高緊急情況下的動員效率。在不同規模的經濟動員中,各類手段的運用力度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在全面動員中會更多運用強制性手段;而在局部動員中,會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同時,經濟動員機制還應該並且可以成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4經濟動員執行化問題從動員執行主體所涉及的經濟成分和所有制形式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社會經濟成分化,國民經濟動員不但要加強國有和集體經濟的主導力量,而且還要重視發揮民營、外資和合資企業在國民經濟動員中的作用。二、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國民經濟動員屬於什麼性質的活動呢?從公共產品理論角度看,經濟動員和國防建設一樣,它是為保障戰爭需求服務的,終是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確保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和社會穩定,為國家提供國防安全公共產品。概括地說,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就是提供公共產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國民經濟動員具有滿足公共產品的三個特征。,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國民經濟動員的效用是向一個國家中的人們共同提供的,而不隻是向某一個人或某個集團提供的。產出的安全獲益者是全體人民,代表著國家、全體人民的利益。第二,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一個人對經濟動員產出的公共產品享用並不影響其他人的同時享用,也不減少其他人享用的數量和質量,即薩繆爾森所說的“每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並不會導致任何其他人消費的減少”。每個人因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帶來的益處都是均等的。而競爭性的產品,則是當某個人或某些人從這一產品的消費中得到好處時,必定會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得到的利益減少,或者不能從這一產品得到好處,消費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第三,受益具有非排他性。也就是說,沒有辦法把拒絕付款的個人排除在公共產品的受益範圍之外。排他性是指要讓某些人不能消費這一產品是可以做到的。然而事實上,國民經濟動員形成的保障戰爭勝利成果一旦被生產出來,可同時供人們聯合消費,要排除其他人消費這種產品是不可能的,無論這些人是否為這種公共產品支付了價格。以上三個特點決定了國民經濟動員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它不是一種商品,難以通過市場以競爭機制來提供,由此國民經濟動員活動存在如下的客觀特性。一是經濟動員主體的國家性。國民經濟活動屬於經濟活動,其直接目的是重新配置經濟資源,獲取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資源用於戰爭;終目的是保障戰爭需要和穩定社會。由於國民經濟動員的公共性決定了其不能通過市場進行分配,必須由公共部門提供。因為私人和微觀單位提供公共產品必須花費成本,必須向消費者按價格收取費用,但每一個消費者都十分清楚,無論他是否付費均能從這種服務中受益,他們不會自願地支付這筆費用,因此,市場上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無償提供公共產品。這就發生了休謨(David Hume)早在1740年就指出過的“公共悲劇”,即如果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成為免費搭車者,則後的結果是沒有一個人能得到好處。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化的個人會導致公共資源的下降,這就是政府產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基本職能。作為經濟動員活動的主體顯然也必須是國家,隻有國家纔能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利益化。國家或政府視為一種公共權力,視為用來維持社會公共秩序、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一種實體。一個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既是國家的利益,也是一國人民的願望,而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全,是任何個人或個人的結合都不能直接做到的。為此,這就需要政府通過公共權力的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這種提供公共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如何,能夠反映一個政府的能力,也能夠衡量政府管理的公共目標實現的程度。二是經濟動員目的的政治性。經濟動員為滿足國家安全需要服務,是一種公共性的活動。它的直接目的並非是為國家賺取直接的經濟收入,而是為了謀取一個國家內人民共同生活、共同發展不可或缺的安全利益。這種共同的、根本的安全利益,存在於國家的社會裡,就表現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利益。不言而喻,國民經濟動員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其終“價值”取向不是經濟,而是政治。這與其他性質的經濟活動有根本區別。這一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國民經濟動員過程中,特別是在動員實施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因素;首先計量的是政治標準而不是經濟標準。三是經濟動員行為的非盈利性。國家進行的經濟動員,其行為和手段主要以政治價值尺度來衡量。按照能力支付原則獲得經濟資源。政治價值的本質特征在於它是以政治權力為依托,通過政治過程,按照社會效用化的原則確定,多具有壟斷性。它不是按照利潤原則確定,也不是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確定,多是按照能力支付原則確定,按照更好地服務於公共利益的原則確定。政府代表著公共權力,從事社會的公共管理,在其履行社會職責時,不能以直接的成本和收益核算為依據和目標。四是經濟動員手段的計劃性。爆發戰爭就意味著軍隊參與戰鬥,軍隊物資的消耗,特別是武器裝備的消耗,從而在戰鬥過程中將會不斷地產生對武器裝備的需求。為了保障戰爭需求,克服非常時期經濟社會活動較為混亂的局面,國家必須對經濟動員準備和實施進行預先安排。也就是要有計劃地科學配置和合理使用國家的經濟資源,充分發揮國民經濟動員潛力在戰爭中的作用,保障戰爭勝利。通過計劃手段,尤其是在戰時,可以確保國民經濟的各種資源、各種條件、各個環節的統籌兼顧,合理配置,綜合平衡。正確協調軍事與經濟、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繫,根據國家可能提供的財力物力,合理規劃建設項目,力求實現國防動員資源的配置。以軍事需求為依據,注意掌握好各項動員內容的比例,力求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動員數量的相對均衡;部署動員內容,應進行科學預測,精確計算,使各種資源的儲備和動員比例適當。五是經濟動員執行的強制性。經濟動員的公共性和政治性,決定了經濟動員的非盈利性,這也給經濟動員過程中的成本補償等問題帶來復雜性。甚至存在缺位和越位,而作為個體的經濟人的搭便車行為是理性的,且公共經濟的主體——政府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公共經濟中的成本收益的復雜性,大量的成本收益難以貨幣化,增加了成本收益測算分析的難度。然而,動員活動運行要確保時效性。國防動員具有明顯的時間性,它介於平時和戰時之間,可以是在戰爭臨近或迫在眉睫時,也可以是在戰爭伊始時和整個戰爭期間,它的任務是實現平戰轉換。同時,動員在完成的時間上具有緊迫性、期限性。特別是高技術局部戰爭具有節奏快、消耗大等特點,對國民經濟動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民經濟動員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對此采取強制性措施,確保國民經濟動員任務的完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不論企業、個人是否願意,都必須先按國家的要求辦,其他的留待以後再說。這與平時市場經濟機制的要求大不相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有較大的自主權,可以自主處理生產、流通、分配等問題。權威性是行使公共權力的政府得以成立並運行的根本保證。根據這種權威,政府可以協調社會矛盾,可以分配社會公共資源,可以維繫社會的正常秩序。強制的理由源於國家的共同精神。強制是強化共同體的外部力量,是確保共同精神得到充分發揮的工具。在個人存在利己動機的情況下,隻有強制纔能迫使個人接受共同精神的鼓勵和引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要素根據市場價格信號實行自動組合配置,是一種以利益為動力、以市場信號為導向的資源配置自動協調機制。企業的生產產量主要根據產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以及市場供給與需求情況決定。在出現利益取向差別時,為了使企業等主體的局部利益服從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實現經濟動員目標,國家不得不對某些利益主體采取強制措施。六是經濟動員負擔的相對公平性。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沒有公平,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公平也就失去了意義。選擇公平,意味著放棄一定的效率;而注重效率,必然以犧牲一定的公平為代價。經濟動員的公共性決定了動員造成的負擔和成本必須由全體經濟動員的受益者承擔。對經濟動員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給各市場經濟主體造成的經濟損失,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使財產物資的損失得以彌補。公平負擔的原則,一方面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體現出對國家以及政府權力的約束和限制,防止公共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任意侵占;另一方面,通過給予“特別利益犧牲者”以經濟補償,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由此提高動員的經濟合理性和激勵參與者的內在積極性。雖然經濟動員作為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公共活動,與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有切身的利害關繫,但其中必然存在如何正確處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繫問題。當國家權力過度向私人領域拓展和擴張,忽視他們的自身利益,使私人領域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時,他們便會以消極態度應對,從而嚴重影響經濟動員活動的效率。完全失去公平性的經濟動員活動,將打擊經濟動員參與者的積極性,終導致經濟動員活動效率低下,甚至無法執行。三、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和理論體繫(一)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像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像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像。”《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頁。學科的劃分是以是否存在某種特定的研究對像,以及有無必要對對像進行專門研究來決定的。國民經濟動員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有著特殊的矛盾運動和特定的研究對像。為了說明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研究對像,我們首先分析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矛盾。從人類社會經濟運行規律來看,生產與需要是支配經濟活動有序運行的一對基本矛盾。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的矛盾是國民經濟行為層次上的一個基本矛盾。為了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需要,形成了國民經濟形態結構;為了滿足人類安全和應對戰爭的需要,形成了國防經濟形態結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之內,可用的資源總量總是有限的,如何在這兩種經濟形態之間高效配置和利用資源,是一個戰略選擇難題。國民經濟動員學就是研究國家如何解決社會供給與國家安全、戰爭需求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研究國家將經濟實力轉變為戰爭實力的調控方式與調控能力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國民經濟動員活動過程看出,作為國民經濟動員研究對像的平戰轉換活動過程,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過程、發布動員令時國民經濟的轉換過程和戰爭期間國民經濟動員的延續過程。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是國家為了臨戰或遇到突發事件時國民經濟轉化及時和有效,而在平時進行的預先安排或籌劃。由此可見,國民經濟動員學是研究國家應對戰爭或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的資源重新配置、國民經濟平戰轉換的活動過程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它像國防經濟學一樣,是軍事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是經濟活動與軍事活動交融而產生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理論體繫。(二)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理論體繫國民經濟動員學作為一門科學,是若干理論相互聯繫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有它自己的理論體繫。經濟動員理論是從過去長期的經濟動員實踐中總結並概括出來的有繫統的結論,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國民經濟動員學的理論體繫進行劃分,國民經濟動員基礎理論是由國民經濟動員基本概念、範疇、判斷與推進構成的邏輯體繫。從一般的共同的理論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基礎理論主要包括:經濟動員產生理論、經濟動員發展理論、經濟動員制約因素理論、經濟動員時機方式理論、經濟動員要素理論、經濟動員體制機制理論、經濟動員法制理論、經濟動員史等等。從國民經濟動員應用理論的角度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應用研究涵蓋國民經濟不同領域、部門和地域。從經濟部門的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的領域有工業動員、農業動員、交通運輸動員、信息動員、科學技術動員、財政金融動員、人力資源動員等等。而這些部門又有各自的具體的動員領域。例如:工業動員就包括工業設備動員、工業原材料動員、工業勞動力動員等等;農業動員則主要包括戰略農產品種植面積動員,農產品征繳、收購動員,農業勞動力動員等等。從地域的角度來考察,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經濟動員的領域是不相同的。某些地區是工業發達地區,動員的重點是工業、工業品、原材料、燃料等等;而另一地區可能是農業發達地區,動員的重點是農業、農產品、農業原料、勞動力等等;有的地區可能是交通樞紐,動員的重點在交通保障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另外,不同的國度經濟動員的側重點也不相同。有些國家農產品極為豐富,暫時不做動員也能維持一段時間,而工業原料極其貧乏,那麼,它就必須加強工業原料的動員,或加強交通動員,以便從海外輸入更多的原料。無論是從部門的角度還是從地域的角度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的基本領域既是廣闊的、復雜的,又是各有區別的。從部門的角度來考察,上面所說的各個經濟部門的動員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動員原則、指導思想、政策法規、運行方法等等,也都有各自的知識體繫。從地域空間的角度來考察,不同國度的國民經濟動員,由於各國的經濟體制不同、運行機制不同、經濟資源狀況不同、國民的思想準備程度不同、戰略方針不同、作戰對像不同等等,國民經濟動員的指導思想、動員準備和實施的方式方法也不會相同。在同一國度中,由於作戰對像不同,戰爭前線的位置不同,國民經濟動員的布局就不會相同,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內容和方法也不會相同。因此,分析並總結各國不同形式的國民經濟動員的經驗和教訓,對於繼承人類遺產,對於我們做好國民經濟動員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是大有好處的。從時間段落的角度來考察,有農業、手工業時期的經濟動員、有機器大工業時期的經濟動員、有信息時代的經濟動員。另外,還可以從一些有特殊意義的時期來考察國民經濟動員。例如,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越南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海灣戰爭時期的經濟動員等等。從某一戰爭時期來研究經濟動員,可以從戰爭的雙方或戰爭的多方同時分析,從不同的經濟部門、領域、方式等角度同時分析,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某一時期的經濟動員的全貌,總結出符合實際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從邏輯順序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從抽像到具體的。即首先從國民經濟動員的一般理論研究開始,再逐漸深入到各具體經濟部門中,具體分析各經濟部門、領域的經濟動員。從歷史順序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從產生、發展到現狀,再到對將來經濟動員的預測和預案的準備。國民經濟動員的產生,是要研究人類歷初經濟動員活動的發生,包括發生的時代、原因、情況、特點等等。發展是要研究它發展階段的劃分、各階段的經濟背景、動員方式及特點等等。現狀是要研究當前國民經濟動員的現實情況、成績、問題、優點、不足等等,以便找出相應的對策。在研究歷史和現狀的同時,我們還要研究、分析、預測未來戰爭的國民經濟動員的特點、準備和實施預案等等。從內容的聯繫來看,國民經濟動員是依據各經濟部門現存的內在聯繫而組合的。這就是說,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