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創新驅動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1523-2208
    【優惠價】
    952-1380
    【作者】 張貴 等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中國經濟  體制改革與市場經濟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64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64282
    作者:張貴等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內容簡介
    本書引入復雜性理論,抓住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關鍵——“產業鏈創新”,圍繞“制度引致‘催化’創新—瓶頸突破及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湧現’創新—產業跨越發展”的研究思路,探討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行為,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刻探討了產業鏈創新的內在動因和形成機制,重新詮釋了自主創新的新動態,指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新本質,揭示了產業結構變革新趨勢。

     

    作者簡介
    張貴,男,河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英國利茲大學和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大學訪問學者,天津發展戰略咨詢專家、河北中青年社科專家五十人工程人選和百名優秀創新人纔支持計劃人選,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理事,天津市經濟學會理事,天津市環渤海研究會理事,天津市《今晚報》特約觀察家。

     

    目錄
    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三國內外有關創新和自主創新的研究綜述
    四國內外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理論的研究綜述
    五本書研究的切入點
    六本書的創新點和主要觀點
    七本書主要內容和邏輯結構
    第二章部分國家和地區創新實踐的綜合現狀分析
    一各國(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綜合現狀
    二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比較
    三臺灣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和新竹科技園
    四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啟示
    第三章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現狀分析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三國內外有關創新和自主創新的研究綜述
    四國內外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理論的研究綜述
    五本書研究的切入點
    六本書的創新點和主要觀點
    七本書主要內容和邏輯結構
    第二章部分國家和地區創新實踐的綜合現狀分析
    一各國(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綜合現狀
    二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創新模式比較
    三臺灣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和新竹科技園
    四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啟示
    第三章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現狀分析
    一電子信息及其拓展產業
    二航天航空產業
    三裝備制造產業
    四生物醫藥產業
    五新材料產業
    六新能源產業
    七節能環境保護產業
    八新能源汽車產業
    九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章復雜性理論下的產業鏈創新模型
    一產業鏈內涵與復雜性理論
    二產業鏈創新:一種復雜性適應繫統
    三產業鏈創新模型建構
    四產業鏈創新催化路徑
    五產業鏈創新湧現路徑
    六結論
    第五章模塊化視角下的生產鏈創新
    一模塊化與生產鏈創新
    二模塊化視角下的生產鏈形成與結構
    三模塊化視角下的生產鏈創新模式及機制
    四產業鏈創新分析:以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為例
    五結論
    第六章知識鏈創新與產業協同演進
    一知識鏈的形成與結構特征
    二知識鏈協同演進規律
    三演進博弈與知識鏈協同演進模型的構建
    四我國移動通信制造業演進階段與知識鏈創新分析
    五結論
    第七章行政鏈、科技管理與績效評價分析
    一行政鏈的復雜性與科技管理模式
    二我國科技管理演進與特點分析
    三我國科技管理的績效評價
    四構建科技管理新模式及戰略實施重點
    五結論
    第八章我國產業鏈創新績效綜合評價與分析
    一高新技術產業鏈創新評價指標體繫概述
    二評價模型的構建
    三實證評價與比較
    四結論
    第九章公司治理與高新技術產業鏈創新
    一國內外公司治理及企業創新的現狀分析
    二治理結構對企業創新的作用機理分析
    三公司治理與創新關繫的相關實證分析
    四基於公司治理理論的企業自主創新的機制設計
    五結論
    第十章創新、能力與高新技術企業成長
    一創新、能力與企業內生性成長機理
    二企業內生成長的實證研究框架設計
    三企業內生成長實證研究結果與結論
    四結論
    第十一章國際因素與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
    一國際環境與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關聯
    二國際貿易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
    三外商直接投資新形勢及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
    四結論
    第十二章部分產業的產業鏈創新重點與創新模式
    一自主創新的總體部署、基本原則與分析思路
    二電子信息產業的產業體繫、產業結點與創新模式
    三生物醫藥產業體繫、產業結點及創新模式
    四航空航天產業體繫、產業結點及創新模式
    五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業體繫、產業結點與創新模式
    第十三章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重點與建議
    一自主創新政策的重點
    二自主創新的政策建議
    三自主創新的保障性措施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命題。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6月9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再次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命題。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6月9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再次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緊緊抓住。
    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面對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高地。然而,處在技術和產業創新前沿的美國,近年來被“恐懼和冷漠”所替代,前不久,《華盛頓觀察》周刊就撰文指出,美國取得科技重大突破所需要的冒險精神日益淡漠。《商業周刊》也發表封面文章稱,在過去40多年中一直引領全球信息技術創新的美國硅谷,目前已因一些企業目光短淺和不願承擔風險而面臨創新和活力上的危機。就此,思科公司(Cisco)前首席技術官,曾經創辦過7家高科技企業的朱迪?埃斯特琳說:“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一些問題,我們現在需要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現在采取行動保護我們的未來還不太晚,希望的曙光已經在地平線上升起。”
    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內外部的許多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原有的一些重要的秉賦優勢逐步消失,而發展水平還隻相當於發達國家工業化中期階段,大多數產業還處於全球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底部。在這樣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我國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土地紅利和其他要素紅利在逐漸消失,已經由“雙缺口”變成了“雙過剩”,經濟發展長久積累的內在矛盾逐漸顯性化,眾多企業經營者感到了空前的緊迫感與壓力。因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實施“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勢在必行;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技術進步逼近發達國家的科技“天花板”,我們不能再依賴“技術引進”獲得經濟快速發展,根本的出路必然是通過自主創新來獲得內生能力和動力。
    同時,我們要積極應付新產業革命與國際新分工的挑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信息和新能源技術創新引領並孕育的新產業革命,包括“制造業數字化革命”“能源互聯網革命”,也包括生物、電子、新材料和納米等技術革命(賈根良,2013)。隨著新技術創新在多產業顯現並加速擴散應用,新產業革命正在重新塑造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給人類社會帶來比前兩次工業革命更為廣泛、深遠的影響,極大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演進路徑和進程,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構成巨大挑戰。同時,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利用外資和國際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特征日益突出,中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無論是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領域,還是在參與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都獲得了顯著提高。不過,全球化產品的國際分工新趨勢對我國國際分工地位和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構成重大挑戰。從宏觀來看,我國經濟明顯存在內外失衡的問題。雖然已是世界大貿易實體,但是其出口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產品或者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中需要較多勞動投入的產品為主。從中觀來看,我國產業存在“豐收的貧困”問題,目前許多產業處於國際生產價值分工鏈條的端。從微觀來看,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沒有本質的提升。國內企業普遍存在著整體素質不高、治理結構不完善、國際化能力弱等問題。由此可見,崛起急需創新發展模式,這是一種全面、深刻的繫統性改革。
    我們更加堅定地把創新作為新產業革命的首要推動力量,成為建立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體繫、產業體繫和市場規則的必然選擇,這更是我國發展到當前階段面臨的新命題。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纔,作為理論工作者,就要懷著一種報國情懷和歷史使命感,去破解和戰勝這些難題。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繫統工程,對創新的理論研究也是一個繫統工程,當前我國理論界就自主創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也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重理論引進,輕理論創新;二是重理論論述,輕實踐調查;三是重宏觀研究,輕深度分析;四是重行業整體,輕行業案例。
    近高興地見到了張貴教授的新作《創新驅動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該書是在其2007年出版的《高新技術產業成長》基礎上,帶領其團隊經過幾年的跟蹤調查和深入研究產生的結晶。初讀這部著作感到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視角新穎,引入復雜性理論,綜合多學科成果,從產業角度構建了產業鏈創新模型,闡述了產業鏈創新的復雜性、構成要素及其特質。二是內容豐富,涉及問題廣泛,不僅分析了創新、能力與企業成長的關繫,而且探討了公司治理與企業創新行為以及國際貿易、FDI(外商直接投資)等對自主創新的影響。三是見解獨到,提出了一繫列新觀點和新判斷,例如,我國隻有通過自主創新纔能從根本上發展本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應該也必須是整個產業鏈的創新;產業鏈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繫統工程,催化和湧現是其兩種主要的活動;政府的創新目標是引致催化,創新的重點是突破瓶頸;要重視高新技術企業微觀層面和外部環境對自主創新的影響;等等。可見,這部著作揭示了產業鏈創新的內在動因和形成機制,重新揭示了自主創新的新動態,揭示了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新本質,詮釋了市場經濟遊戲的新規則,預示了產業結構變革的新趨勢。
    著作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是行業案例分析。作者以產業鏈創新為核心,圍繞“產業體繫—子產業—產業鏈—產業結點—重點項目—創新模式”的研究思路,具體刻畫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體繫、20多個子產業、100多條產業鏈,釐清了相關產業體繫,明確了產業重點,彙集了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關鍵技術項目,並嘗試提出了各自產業的創新模式。
    該著作從創新型國家實踐的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角度,把高新技術產業研究融入自主創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型工業化道路探索等課題當中,實現了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的統一。
    馬克思指出:“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長期以來理論界努力踐行著這一理念,現今仍需強調弘揚此種精神。從我與張貴教授的長期聯繫和近年合作的了解看,他正是踏實作出潛心實踐的青年學者之一。基於這樣一種科學研究的態度,他纔拿出了這本50多萬字的成果。“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其中的各種付出和犧牲,唯有作者自己的感受清楚。當然,創新是一個內容廣博而歷久彌新的重大課題和實踐活動,在一個時間段內的確難以準確刻畫和闡釋,尚需作者在後續研究中繼續推進以彌補缺憾,也相信作者會不斷取得新的有分量成果。

    李家祥
    2014年8月


    前言

    中國用30多年時間,即將走完美、日以及歐洲眾多發達國家用百年纔完成的工業化發展之路。但是,毋庸諱言,中國經濟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面臨著經濟危機的“外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債危機、經濟再次觸底)和低碳戰爭(碳經濟、碳交易、碳關稅)的壓力,經濟發展處在劇烈變革的“十字路口”;其次,經濟發展“內憂”急劇凸顯,內在矛盾日益顯性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實施“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戰略和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在必行;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也不能再依賴於“技術引進”,根本的出路是通過自主創新來獲得內生能力和活力。
    由此,本書引入復雜性理論,抓住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關鍵——產業鏈創新,圍繞“制度引致催化創新—瓶頸突破(及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湧現創新—產業跨越發展”的研究思路,探討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行為,即以產業鏈創新的催化與湧現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模式的選擇,並以此促進產業戰略發展,突破帶動經濟增長。本書主要內容分為五大部分。
    ,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創新現狀的綜合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闡述電子信息、航天航空、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的新特征,討論了美國、日本、德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創新模式;同時,重點分析了國內七大產業發展和創新的現狀,指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本書認為我國隻有通過自主創新纔能從根本上發展本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應該也必須是整個產業鏈的創新。由此,構建了產業鏈創新的理論模型,深入分析了生產鏈、知識鏈和行政鏈(第四章至第七章)。本書從產業鏈創新角度,基於復雜性繫統理論,闡述了產業鏈創新的復雜性、構成要素及其特質,涉及企業、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中介組織、市場的“4主體+1機制”,深刻揭示了產業鏈創新的內在動因和形成機制,進行了湧現點的判斷、創新演進階段的劃分,提出了“三維”螺旋式產業鏈條,指出了產業鏈創新的催化和湧現的路徑;在生產鏈方面,本書揭示模塊化視角下產業鏈創新的形成過程與結構類型,研究了產業鏈創新的主要模式與創新機制;在知識鏈方面,本書結合繫統論思想,從知識鏈構成要素、繫統功能等方面對知識鏈協同創新繫統結構進行了刻畫,通過建立動態演化博弈模型,揭示知識鏈協同演化的內在規律,提出了促進知識鏈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思路;在行政鏈方面,本書認為科技管理是一個復雜繫統,深入分析了行政鏈的主體、客體、載體及其相互關繫,探討了我國科技管理的層次結構模式,明確了戰略重點。由此可見,產業鏈創新不再是單獨的某個產品和某一項技術的根本性變革,也不再囿於企業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等傳統發展路徑,它揭示了產業競爭新本質,詮釋了市場經濟遊戲新規則,預示了產業結構變革新趨勢。
    第三,編制了產業鏈創新指標體繫,並進行創新績效測評(第八章)。本書基於產業鏈創新理論模型,圍繞“制度引致—突破重點—支撐引領—跨越發展”的邏輯軸線,將復雜性繫統理論轉換為可評價、可比較和可操作的指標體繫,全面考察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績效,並利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產業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深入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現狀和特點以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明確未來發展方向。
    第四,深入分析了自主創新的微觀主體與國際因素(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本書引入公司治理,研究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及利益相關者對創新的作用機理,探討治理結構與企業創新的內在聯繫,並對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不同利益相關者行為、存在方式及創新績效進行量化與評價,針對我國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解決思路。同時,本書從微觀層面探討企業內生性成長,分析了創新、能力與企業內生性成長的作用機理,構建了創新、能力與企業成長的模型框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企業成長理論。當然,自主創新離不開國際因素的影響,由此,本書論述了國際貿易、FDI(外商直接投資)等因素如何影響產業鏈創新,探討了其作用機理,構建了理論模型,提出了破解難題的思路與方案。
    第五,由於篇幅原因,筆者從七大高新技術產業中選取了四大典型產業,具體刻畫了各大產業體繫、子產業、產業鏈條,並提出了對策建議(第十二章)。本書基於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特點的判斷,重點選擇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領域,以“產業鏈創新”為核心,圍繞“產業體繫—子產業—產業鏈—產業結點—重點項目—創新模式”研究思路,釐清產業體繫,刻畫產業鏈條,找出優勢、劣勢,明確產業重點(也稱“產業結點”),彙集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關鍵技術項目,明確了適合各自產業的創新模式;從政府角度,提出了推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政策重點、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可見,本書不再局限於某一技術和某個環節,而是強調從產業體繫、產業鏈條的各個產業重點,進行關鍵性和根本性創新,促進創新“湧現”,催生新產業出現。這就是本書一再重復的謀大格局、求大發展,適時地提出新調整、新布局、新舉措、新發展。唯有這樣,我國纔能“高人一籌,領先一步”,在下一輪國際分工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本書的創新之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引入復雜性理論,綜合多種學科交叉研究,在修正以往理論相互割裂或者模糊等同的前提下,構建了產業鏈創新模型,闡述了產業鏈創新的復雜性、構成要素及其特質,涉及企業、政府、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中介組織、市場的“4主體+1機制”,構建了創新、能力與企業成長的模型框架,探討了公司治理與企業創新行為的關繫以及國際貿易、外商直接投資等因素對自主創新的影響,提出了一繫列新觀點,如“三維”螺旋式產業鏈、催化、湧現、湧現點、生產開發整合創新、供應鏈整合創新和產業集成化等。這種研究不再局限於R&D(研究與開發)活動和技術創新,而是從更廣、更深、更高層次上探討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與發展。這些新理論深刻揭示了產業鏈創新的內在動因和形成機制,重新揭示了自主創新的新動態,揭示了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新本質,詮釋了市場經濟遊戲新規則,預示了產業結構變革新趨勢。
    二是編制了“產業鏈創新績效評價體繫”,闡述了經濟增長新方式和工業發展新道路。本書圍繞“制度引致—突破重點—支撐引領—跨越發展”的邏輯軸線,將復雜性繫統理論轉換為可評價、可比較和可操作的指標體繫,全面考察了高新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績效,構建了一套產業鏈創新綜合測評繫統,為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提供決策依據,為政策實施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可操作性措施;同時,圍繞“產業體繫—子產業鏈—產業結點—重點項目—創新模式”研究思路,梳理了重點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體繫,刻畫產業鏈條,找出優勢劣勢,明確產業重點(也稱“產業結點”),彙集重大項目,指出創新模式。
    本書的這種研究思路不論從企業競爭目標和產業發展方向,還是從中國發展戰略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都既有助於推進創新型國家理論探索,也有助於改善和提高政府的科技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的績效,從而更好地提升政府的經濟職能,踐行科學發展觀,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回答了創新的本質問題,詮釋了市場經濟遊戲的新規則。
    當然,本書也有諸多不足之處,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如由於年鋻出版周期的原因,大數據采集截至2011年;由於專業知識所限,彙集的核心項目不夠具體;等等。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