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工業化進程40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金碚,蔡昉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各部門經濟  工業經濟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26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662625
    作者:金碚,蔡昉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工業化。工業發展貢獻給中國的不僅是國富民強的物質現實,而且是思想解放、科學理性、開拓創新的精神財富。《中國工業化進程40年》是作者長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問題的精心力作。全書首先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工業化進程的軌跡,闡述了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抓住機遇,參與國際分工,使我國一躍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歷程。接下來,作者從創造資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重視民生、倡導工業文明的角度,探討了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作者簡介
    金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
    出版學術著作40多部、學術論文500餘篇。獲全國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著作獎、中國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對策研究特等獎等20多項國家或部級優秀成果獎,及“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等多項個人榮譽。曾應邀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課。
    目錄
    緒言:歷史的昭示
    篇 偉大進程
    章 工業化加速推進歷史變遷
    一、改革從反思計劃經濟出發
    二、改革開放撬動高速工業化進程
    三、漸進式制度變革終結中國“落後”歷史
    四、新征程要有新思維
    第二章 思想解放激發經濟增長動力
    一、計劃經濟為什麼必須變革
    二、市場經濟為什麼能夠創造財富
    三、價值形式驅動與金融地產繁盛
    四、轉向本真復興的時代
    五、新時代要有新動能
    六、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繫

    緒言:歷史的昭示
    篇 偉大進程
    章 工業化加速推進歷史變遷
    一、改革從反思計劃經濟出發
    二、改革開放撬動高速工業化進程
    三、漸進式制度變革終結中國“落後”歷史
    四、新征程要有新思維
    第二章 思想解放激發經濟增長動力
    一、計劃經濟為什麼必須變革
    二、市場經濟為什麼能夠創造財富
    三、價值形式驅動與金融地產繁盛
    四、轉向本真復興的時代
    五、新時代要有新動能
    六、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繫
    第三章 中國工業發展的全球化取向
    一、中國改革開放改變了經濟全球化格局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全球化新時代的方向標
    三、“一帶一路”構想推動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
    四、在經濟全球化中建設現代產業體繫
    第四章 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一、經濟發展的本真性質
    二、市場經濟的理性機制
    三、經濟發展需要不忘初心和不失本真
    四、在深刻反思中轉向高質量發展

    第二篇 改革開放
    第五章 企業松綁與改革突破
    一、國有企業改革40年歷程
    二、對國有企業性質與功能的認識
    三、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逐步完善
    四、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的著力點
    第六章 特政激勵與產業政策
    一、中國產業政策的歷史沿革
    二、發展方式轉變中的產業政策
    三、公平競爭制度建設
    第七章 競爭與反壟斷
    一、反壟斷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內容
    二、反壟斷執法的重點領域
    三、反壟斷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
    第八章 市場與政府
    一、市場與政府的關繫
    二、化解產能過剩中的市場政府關繫
    三、工業用地配置中的市場政府關繫

    第三篇 發展態勢
    第九章 高速增長與結構演變
    一、問題的提出
    二、增長與結構的理論發展演進
    三、結構與增長研究回顧
    四、我國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歷史演進
    五、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的結構分析
    六、結語與展望
    第十章 技術引進與創新發展
    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推動產業創新快速發展
    三、促進創新能力迅速提升
    四、積累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
    五、推進高技術產業迅猛發展
    六、結語與展望:完善技術引進結構促進自主創新
    第十一章 基礎設施與交通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二、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內涵及國際經驗
    三、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變革
    四、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
    五、結語與展望
    第十二章 城鄉統籌與“四化”同步
    一、“四化”基本含義與相互關聯
    二、城鄉產業統籌發展演變
    三、“四化”同步發展的歷史變遷
    四、協調發展的內在邏輯
    五、結語與展望

    第四篇 空間演進
    第十三章 省際差距與非均衡演進
    一、縮小:1978~1986年
    二、擴大:1987~2003年
    三、縮小:2004~2013年
    四、擴大:2014~2016年
    五、工業南移:南強北弱格局初成
    第十四章 “塌陷”現像與地區崛起
    一、衰退型塌陷
    二、發展型塌陷
    三、開放型崛起
    四、承接型崛起
    第十五章 大國工業的經濟版圖演化
    一、模型與方法說明
    二、工業重心演化路徑:向南向西又向南
    三、競放,向南而生:改革春風吹東岸
    四、轉移,西快東慢:區域戰略大放異彩
    五、轉型,路向南方:新常態動能轉換南北分異
    第十六章 腹地工業化的新機遇
    一、西部大開發:政策向西、工業西進
    二、東北振興:世易時移、回天乏術
    三、中部崛起:蓄勢待發、後勁可待
    四、格局再定:“四大板塊 三大戰略”

    前言
    1978-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和人均GDP分別增長了近36倍和24倍強,長達40年的平均9.4%的實際增長率,是同期任何其他國家都未達到的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史上,曾經有過若干個著名的發展裡程碑,但是,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改善,這個“中國奇跡”確是其他案例都無法比擬的。
    例如,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模擬,以平均出生時預期壽命代表一代人,以人均GDP作為生活水平改善的代理指標,看一看歷史上曾經創造奇跡的幾個國家情形,並與中國進行比較。
    英國在1880-1930年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隻有0.9%。以1880年時出生人口預期壽命50年來算,平均來看,當時的一個英國人可以在一生中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56%。繼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之後,美國成為又一個現代化強國。在趕超英國的過程中,即在1920-1975年美國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以1920年出生的人口預期壽命55年算,美國人終其一生,生活水平可以達到近1倍的改善。日本是下一個成功地實現對先行者趕超的國家,也是亞洲個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1950-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4%;以平均預期壽命60年算,1950年出生的日本人,一生中生活水平提高了將近10倍。

          1978-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和人均GDP分別增長了近36倍和24倍強,長達40年的平均9.4%的實際增長率,是同期任何其他國家都未達到的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史上,曾經有過若干個著名的發展裡程碑,但是,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改善,這個“中國奇跡”確是其他案例都無法比擬的。
    例如,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模擬,以平均出生時預期壽命代表一代人,以人均GDP作為生活水平改善的代理指標,看一看歷史上曾經創造奇跡的幾個國家情形,並與中國進行比較。
    英國在1880-1930年人均GDP的年均增長率隻有0.9%。以1880年時出生人口預期壽命50年來算,平均來看,當時的一個英國人可以在一生中感受到生活水平提高56%。繼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之後,美國成為又一個現代化強國。在趕超英國的過程中,即在1920-1975年美國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以1920年出生的人口預期壽命55年算,美國人終其一生,生活水平可以達到近1倍的改善。日本是下一個成功地實現對先行者趕超的國家,也是亞洲個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1950-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4%;以平均預期壽命60年算,1950年出生的日本人,一生中生活水平提高了將近10倍。
    1981-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率為8.7%,也就是說,1981年出生的中國人,在半生的時間裡便已經經歷了超過19倍的實際生活水平改善。以平均預期壽命68歲算,那時出生的中國人將期望活到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可以想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中國人民的人均收入改善會以什麼樣的奇跡呈現。
    因此,這一中國奇跡,無論是從自身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發展史的角度,都是值得大寫特寫的。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對歷史過程大寫特寫的方式,便是以經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方式解說既往的經歷,從“做對了什麼”中提煉智慧,不僅幫助自己認識當下和展望未來,也為其他探尋發展之途的後起國家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取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堅持實施改革開放,激發勞動者、經營者和各級干部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消除阻礙生產要素積累和配置的體制弊端,學習借鋻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利用國際市場把人口紅利轉化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因此,解說中國奇跡的重要任務,便是從經驗和理論兩個角度回顧、總結、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
    由於以下幾個突出特征,中國及其發展對於世界的意義尤其重要。首先,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的人口,2017年約為世界總人口的18.5%,占人類1/5的中國人民創造的成就對世界意義的顯著性,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其次,知識分子天生具有探索興衰之謎的學術好奇心,而吸引眾多學者嘗試回答的關於中國科技(發展)為什麼由盛至衰的“李約瑟之謎”,正是經濟史學中同樣著名的、旨在探索為什麼16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出現大分流這個謎題的中國版本。後,就從另一個方向上滿足相同的學術好奇心而言,中國是迄今為止經歷了經濟發展由盛至衰再至盛,同時接近於完整經歷經濟發展的每一個必要階段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驗如此引人注目,以至於國內外眾多經濟學家,無論從正面還是從反面,一直以來都在孜孜不倦地開發這一寶藏。然而,對於中國經濟學家來說,解說中國奇跡的學術話語權大有旁落人家的傾向。這樣說並非出於某種狹隘的自尊心理,而是因為迄今為止占據學術話語主流地位的很多研究成果,往往隻是隔靴搔癢,並沒有抓住中國經驗的本質和中國智慧的要義。
    例如,許多經濟學家把已故經濟學家哈耶克的一個著名表述作為認識中國經驗的經典範式,認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裡取得的改革成功,是“人類行為的意外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 of human action),由此出發產生的一些學術出版物受到追捧。至少由於兩個原因,可以說在這種範式下所做的研究具有很大的誤導性。首先,這些作者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中國的改革雖然並未從一開始就繪制了藍圖,但卻是以“三個有利於”為出發點,並且始終堅持以此評價改革成功與否,以及以此為圭臬設計進一步改革的路徑。其次,這些作者也非常不恰當地把中國改革的探索者、設計者、實踐者及其付出的艱險、智慧和努力避重就輕地一筆帶過。
    作為中國本土研究者,有責任和義務以自己的研究彌補上述缺陷。經濟管理出版社編輯出版“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年繫列叢書”,目的就是從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各個領域,繫統講述40年制度創新的歷程,包括其間經歷的種種曲折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叢書各卷的主編和主要作者,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學科的傑出學者,既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其中也不乏改革開放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各位作者的學術背景不同,寫作風格和論述問題的方式各異,但是,各位作者總體上努力做到把中國故事講明白,把中國智慧提煉出來,力圖從學理角度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歌德曾經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我認為,這句話並不應該理解為理論不重要。從更加積極的角度理解這句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成功的實踐經驗中提煉特征化事實,不斷豐富乃至修正已有理論體繫,創造新的理論範式和體繫,可以使理論本身生命常青。包括本叢書作者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責無旁貸地面臨著這個重要的使命。希望這套叢書能夠為完成這一使命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的力量和智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