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式投行
    該商品所屬分類:投資理財 -> 投資理財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張立洲 
    【所屬類別】 圖書  投資理財  投資指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50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55093
    作者:張立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0月 

        
        
    "

    編輯推薦
    1.中國投資銀行成為金融領域**創新力的嶄新力量。

    2.投行業務正在打破既有金融格局,創造金融業新版圖。

    3.民生銀行投行部總經理本土原創,闡述中國式投行。

    4.為投行業務的發展機遇、趨勢和挑戰提供指導和借鋻。

    5.為投行業務監管及政策制定提供建設性建議。 
    內容簡介
    《中國式投行》全景式展現中國本土投行發展歷程,及中國式投行四大力量——證券投行、商行投行、資管投行以及精品投行的成長與崛起,將如何重塑中國金融版圖,奠定金融發展新格局?

    《中國式投行》通過對中國各類金融機構涉足和發展大投行業務的深入具體分析,為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中國式金融創新與發展脈絡,全景式地展現各類金融機構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因“規”制宜,積極發展投行業務的豐富實踐。

    既可以幫助金融從業者對整個市場的發展進程與狀況有一個繫統梳理與理解,也有利於依賴金融服務的企業經營者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當前的金融服務。

    一些對金融業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了解大金融市場的窗口。
    作者簡介
    張立洲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曾先後供職於證券機構、保險公司和實業企業。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著有《走向混業經營之路》,在***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

    劉蘭香 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運營主管。曾先後供職於路透社、《21世紀經濟報道》。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
    目錄
    **篇變化的世界1
    **章上升的地平線5
    第二章當下的衝擊18
    第三章中國式投行崛起40
    第二篇證券投行沉浮47
    第四章投行發端:證券業的誕生52
    第五章混沌年代:從混業到分業59
    第六章涅重生:券商綜合治理70
    第七章市場再造:存量與增量改革79
    第八章業務重構:創新業務興起89
    第三篇商行投行崛起101
    第九章從混業到分業:投行基因106
    第十章投行成長:從邊緣到主流118
    第十一章投行新版圖:三大戰略板塊132**篇變化的世界1

    **章上升的地平線5

    第二章當下的衝擊18

    第三章中國式投行崛起40

    第二篇證券投行沉浮47

    第四章投行發端:證券業的誕生52

    第五章混沌年代:從混業到分業59

    第六章涅重生:券商綜合治理70

    第七章市場再造:存量與增量改革79

    第八章業務重構:創新業務興起89

    第三篇商行投行崛起101

    第九章從混業到分業:投行基因106

    第十章投行成長:從邊緣到主流118

    第十一章投行新版圖:三大戰略板塊132

    第十二章投行:打造輕型銀行之路176

    第四篇資管投行潮流185

    第十三章信托公司:轉型中的“實業投行”190

    第十四章保險資管:投資驅動的“保險投行”215

    第十五章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的“**神器”236

    第五篇精品投行興起251

    第十六章中國精品投行的成長255

    第十七章PE/VC轉型精品投行模式268

    第十八章中國精品投行發展之路280

    第六篇中國式投行的未來285

    第十九章混業經營潮流289

    第二十章監管改革促進金融發展298

    第二十一章中國式投行的未來308

    第二十二章金融的力量:打造***投行325
    前言
    “這是**的時代,這是*壞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這兩句話,用來描述當前國內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是*恰當不過了!

    之所以如是說,一方面,是由於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此起彼伏,已勢成潮流,金融自由化進程推動著金融機構不斷突破分業經營體制的束縛,而走向綜合經營,成長與發展路徑不斷被拓寬;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正在打破金融機構熟悉的既有經營模式,金融業正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也在劇烈地改變著金融生態與競爭格局。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隨著經濟增速的下降,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大提高,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額和不良率出現“雙反彈”,這使得金融機構處於“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艱難局面。當然,機遇與挑戰並存,收益與風險也是如影隨形。
    “這是**的時代,這是*壞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這兩句話,用來描述當前國內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內外部經營環境,是*恰當不過了!



    之所以如是說,一方面,是由於當前中國金融創新此起彼伏,已勢成潮流,金融自由化進程推動著金融機構不斷突破分業經營體制的束縛,而走向綜合經營,成長與發展路徑不斷被拓寬;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正在打破金融機構熟悉的既有經營模式,金融業正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也在劇烈地改變著金融生態與競爭格局。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隨著經濟增速的下降,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大提高,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額和不良率出現“雙反彈”,這使得金融機構處於“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艱難局面。當然,機遇與挑戰並存,收益與風險也是如影隨形。



    當前,大資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場潮流裹挾著金融創新浪潮洶湧而來,在這場為獲取競爭優勢而展開的激烈角逐中,金融機構為建立起強大的綜合化經營能力,幾乎都將發展大投行業務作為其戰略性選擇。但是,中國金融業尚處於分業體制的餘輝中,金融機構並不能直接開展全面綜合經營。因此,采取迂回方式、創新途徑,有時甚至是“闖關”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機構市場行為的新常態。各類機構紛紛從不同維度參與到大資管、大投行、大金融市場的競爭之中,各顯其能,各展所長。如火如荼的金融創新一方面大大促進了金融業自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動了監管制度的創新與變革,同時,還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



    在市場不斷融合與持續創新的熱潮之下,金融機構推陳出新的金融服務、監管機構細密紛繁的監管制度,使得金融這個焦點行業既顯得熱鬧非凡,又好似有些雜亂無序。但是,盡管金融服務、產品及制度的創新如此繁雜,若我們從不同機構類型出發,按照行業特征,仍可以用一個相對清晰的邏輯體繫對其實現有效梳理,並形成清楚描述。因此,在本書中筆者用“大投行”或“中國式投行”對其加以概括,其核心內涵在於,用其來描述中國由分業經營體制向混業經營體制轉軌進程中,深具中國特色的本土金融業,既有別於華爾街成熟模式,同時又兼具不少共同市場特征的發展狀態。



    因此,本書努力的目標正是希望通過對中國各類金融機構涉足和發展大投行業務的深入具體分析,試圖為讀者提供一條清晰的中國式金融創新與發展脈絡,全景式地展現各類金融機構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因“規”制宜,積極發展投行業務的豐富實踐。由此,既可以幫助金融從業者對整個市場的發展進程與狀況有一個繫統梳理與理解,也有利於依賴金融服務的企業經營者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當前的金融服務。當然,一些對金融業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了解大金融市場的窗口。這正是筆者寫作本書的目的與出發點。



    本書共分六篇,**篇描述了當前我們正在經歷的“變化的世界”。宏觀經濟環境的改變,猶如不斷“上升的地平線”,深刻影響著每一個行業,而作為國民經濟的血液,金融業正直面“當下的衝擊”,金融機構生存與發展而展開的各類創新正在塑造著全新的“金融新版圖”。這就是我們正面對的現實金融圖景。



    接下來的四篇中,筆者分別從證券投行、商行投行、資管投行和精品投行的視角,按照時間順序,結合市場變化和監管政策變遷的邏輯,深入、繫統地分析了各類機構探索、發展投行業務的路徑、進程與趨勢。在分業經營體制下,新中國的證券投行脫胎於商業銀行,並在監管政策支持下,成長為一個獨立的金融子行業。在過去20餘年中,證券業從萌芽到壯大,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成長歷程。



    商業銀行作為孕育證券投行的母體,在1993年中央政府確定實行分業經營的改革方向後,隨著1995年《商業銀行法》的頒布幾乎完全退出了證券業務。然而,在過去的10年間,商業銀行一直在探索重新進入投行業務。盡管一直面臨監管制度的制約,但商業銀行已涉足了除股票IPO承銷與股票經紀之外的幾乎其他所有投行業務,並依靠自身強大的客戶基礎和資金實力,將投資銀行業務作為未來戰略轉型的重要方面。如今,商業銀行公司業務投行化趨勢日漸深入,商行投行已經成為中國投資銀行服務市場上崛起的重大力量。



    筆者用“資管投行”來描述包括信托公司、保險機構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在內的泛資產管理機構。以證監會“新政”為開端所開啟的大資管潮流,使得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得以逐步打破既有的發展窠臼,探索資產管理的新途徑、新模式,並將財富管理、投資與投行運作相結合,逐步滲透到大投行業務的各個子板塊,成為獨具特色的資產管理類投行機構。在資管投行群體裡,信托公司的快速膨脹是*引人注目的焦點。幾年間,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迅速超過保險業,成為管理資產規模位居全市場第二位的金融子行業。當然,以“實業投行”為標簽和目標的信托機構也面臨著泛資管帶來的巨大挑戰,轉型壓力前所未有。此外,以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為主的新興資產管理機構,受益於資管新政的推動,也獲得了爆發式成長,與信托業形成直接競爭,其資產管理規模直追信托業,並依托母公司力量向資本市場進軍,彰顯出其獨特的制度與機制優勢。保險機構則在持續的保險新政推動下,利用其資產管理子公司,除大大拓寬了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外,還迅速涉足泛資產管理市場,發展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業務,由此不僅增強了母公司的盈利能力,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類資產管理機構,並成長迅速。



    此外,在中國的投資銀行類機構體繫中,除了這些金融機構或其子公司涉足投行業務,還有一類非金融機構也是投行體繫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這就是第五篇所描述的中國精品投行。與發達國家類似,中國在證券業誕生之初,就已經出現了**批本土精品投行機構,而且十分活躍。特別是在2010年之後,隨著一大批華爾街投行人纔回歸,與本土投行機構出走的人纔相結合,出現了一大批新的精品投行機構。它們既有本土優勢,又兼有華爾街基因,從咨詢類投行業務起步,涉足並購顧問、募資顧問、管理顧問和財務顧問等,並逐步過渡到以投資、資產管理為依托,全面涉足投行業務。同時,還有一些機構甚至開始探索收購持牌類投行機構,利用機制優勢和人脈網絡,積極進軍大投行業務,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和市場地位。



    在*後一篇中,筆者深入分析了“中國式投行的未來”,就如何順應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通過監管變革,借力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潮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大本土投資銀行,構築中國金融業的堅實脊梁,在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也在中國崛起的進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與壯大。



    筆者曾在中國證券業、保險業和商業銀行工作十幾年,有機會見證、參與了中國主要投行類機構的發展與實踐。作為一名市場親歷者和業務實踐者,筆者希望本書盡可能以輕松而又不失嚴謹的方式,為讀者繫統分析中國各類投行機構的成長歷程、業務實踐和未來趨勢。去年秋天,在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的積極邀請下,筆者開始著手準備寫作本書,但因工作忙碌,一直疏於動筆,因此拖延至今日方纔*終完稿,很多內容都是在出差的飛機上完成的。因此,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從構思到寫作歷經了近一年時間,其間,得到了智信資產管理研究院的大力支持,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鄭智先生和資深研究員劉蘭香女士,以及王文韜、瀋修遠、崔繼培等研究員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努力,很難想像在繁忙的投行工作之餘能夠完成寫作。在此,衷心感謝他們的無私幫助和辛勤付出。中信出版社的許志女士為本書的出版也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深表謝意!



    由於時間倉促和水平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張立洲

    2015年9月8日於北京
    在線試讀
    中國式投行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正使得金融發展進入“新常態”。
    隨著國民經濟步入中速增長階段,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成為當下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增長減速和結構調整同期到來,使得實體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而經濟發展的這種深刻變化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準確地折射出來。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正經歷快速轉型期,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崛起,以及混業經營等各種金融發展趨勢日漸深入,各個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不同類型金融服務與產品正在快速融合與創新。“春江水暖鴨先知”,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深刻地感受到金融環境的快速變遷,如何適應市場、適應變化,以變應變、以變求變,以創新謀發展成為金融企業經營戰略中的核心內容。
    盡管中國仍在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但是,混業經營趨勢在如火如荼的金融創新推動下,日漸清晰。一方面,這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所致;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也是促進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也與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相適應。自美國1999年通過並實施《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以來,混業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金融業的主流模式。中國自1995年確立金融分業經營制度以來,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各個金融子行業日益發展壯大,並相互滲透與跨界合作,混業要求日漸強烈。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金融市場競爭的需要,探索綜合經營成為金融業的戰略選擇。
    投資銀行業務正是各類金融機構跨界與綜合經營的主要領域之一。從國際投資銀行發展史看,投資銀行業務幾乎囊括了所有資本市場活動,橫跨證券承銷、並購重組到公司金融,以及基金管理、風險投資、財務顧問等諸多領域。國際全能型金融機構均在投資銀行業務領域深耕細作。在中國,盡管依然存在分業經營藩籬的制約,但是,在金融業走向混業的大趨勢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轉折時期,機構積極擁抱資本市場將是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主流金融機構的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是中國大型金融機構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要,深度參與國際競爭並獲得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中國式投行



    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正使得金融發展進入“新常態”。

    隨著國民經濟步入中速增長階段,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成為當下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增長減速和結構調整同期到來,使得實體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而經濟發展的這種深刻變化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準確地折射出來。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正經歷快速轉型期,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崛起,以及混業經營等各種金融發展趨勢日漸深入,各個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不同類型金融服務與產品正在快速融合與創新。“春江水暖鴨先知”,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深刻地感受到金融環境的快速變遷,如何適應市場、適應變化,以變應變、以變求變,以創新謀發展成為金融企業經營戰略中的核心內容。

    盡管中國仍在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但是,混業經營趨勢在如火如荼的金融創新推動下,日漸清晰。一方面,這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所致;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也是促進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也與國際金融業發展趨勢相適應。自美國1999年通過並實施《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以來,混業經營已經成為國際金融業的主流模式。中國自1995年確立金融分業經營制度以來,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各個金融子行業日益發展壯大,並相互滲透與跨界合作,混業要求日漸強烈。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金融市場競爭的需要,探索綜合經營成為金融業的戰略選擇。

    投資銀行業務正是各類金融機構跨界與綜合經營的主要領域之一。從國際投資銀行發展史看,投資銀行業務幾乎囊括了所有資本市場活動,橫跨證券承銷、並購重組到公司金融,以及基金管理、風險投資、財務顧問等諸多領域。國際全能型金融機構均在投資銀行業務領域深耕細作。在中國,盡管依然存在分業經營藩籬的制約,但是,在金融業走向混業的大趨勢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轉折時期,機構積極擁抱資本市場將是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主流金融機構的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是中國大型金融機構適應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需要,深度參與國際競爭並獲得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放眼國內資本市場,盡管在過去幾個月裡,中國資本市場跌宕起伏,股票市場出現歷史性下挫,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格局基本形成,國內各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5 000家,總市值仍超過4,上市公司群體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企業股權證券化動力並未因市場波動而削弱,國民經濟證券化進程正深入發展,企業跨境並購整合仍在向縱深推進。與此同時,國家戰略下的“一帶一路”、“互聯網 ”、“中國制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潮流等,都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活力,並由此促進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因此,在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轉型時期,對所有金融機構而言,都需要探索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嘗試綜合經營,可以說“得資本市場者得天下”。

    立洲的新書《中國式投行》是國內**本繫統總結和思考金融機構投行業務探索與實踐的著作。該書將國內涉足投行業務的機構分為四大類:證券投行、商行投行、資管投行和精品投行,對各類機構投資銀行業務的發生、發展與成長進行了深入剖析,為讀者全圖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式投行”的發展脈絡、路徑與趨勢。這是作者在證券、保險、銀行等行業多年業務實踐與理論思考的繫統總結,深入淺出,言之有物。此外,作者還就構建中國本土優秀投行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好的觀點與見解。

    作為一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十餘年來也在持續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投資銀行業務。我們2005年就在總行設立了投資銀行部,是國內較早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商業銀行,並在後來把它改革為總行的事業部。立洲從投資銀行部成立伊始就一直在該部門工作,見證和參與了我行投資銀行業務探索與發展的全過程。因此,《中國式投行》這本書與立洲多年市場實踐與理論思考密切相關。該書以財經讀物的輕松文風,將中國式投資銀行的過去、現在、未來進行了全面梳理與分析。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書對商業銀行從業者的業務實踐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在繁忙的投行工作之餘,立洲仍能靜下來思考問題並寫作,難能可貴。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無論是對金融從業者、企業經營者,還是對普通讀者而言,都將大有裨益!

    是為序。

    洪崎

    民生銀行董事長、行長

    2014年9月1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