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怎樣選擇成長股(約翰?博格、吉姆?羅傑斯、肯尼思?費雪等多位重
    該商品所屬分類:投資理財 -> 投資理財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美小休伊特海瑟曼 
    【所屬類別】 圖書  投資理財  證券/股票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4458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445838
    作者:(美)小休伊特.海瑟曼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1月 

        
        
    "

    內容簡介
    《怎樣選擇成長股》以通俗易懂的解釋,配以簡單明了的圖示,向我們介紹了一套能夠對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進行快速分析的技巧。書中關於“防御型利潤表”與“激進型利潤表”的編制與分析模式,以及“階梯遞增型盈利公司”和“盈利質量圖”等概念和圖示,給我們提供了便捷實用又易於掌握的方法。對我們識別傳統利潤表中可能存在的粉飾信息,更加關注企業盈利質量與風險問題,更加理性地進行股票投資選擇等,無疑會有明顯的幫助。
    目錄
    贊譽
    推薦序
    譯者序
    致謝
    引言
    第1章 成長型投資者的困惑
    第2章 如何閱讀應計制利潤表
    第3章 激進型投資者和防御型投資者
    第4章 五分鐘測試
    第5章 防御型利潤表
    第6章 激進型利潤表
    第7章 盈利能力圖
    第8章 典型的盈利能力
    第9章 最理想的盈利能力圖形:階梯式遞增圖形

    贊譽
    推薦序
    譯者序
    致謝
    引言
    第1章  成長型投資者的困惑
    第2章  如何閱讀應計制利潤表
    第3章  激進型投資者和防御型投資者
    第4章  五分鐘測試
    第5章  防御型利潤表
    第6章  激進型利潤表
    第7章  盈利能力圖
    第8章  典型的盈利能力
    第9章  最理想的盈利能力圖形:階梯式遞增圖形
    第10章  沒有一成不變的股票
    第11章  市盈率
    第12章  公司管理測評
    第13章  格雷阨姆課堂
    第14章  今天就行動起來
    後記
    注釋

    在線試讀
    歷史性的通脹泡沫
    1998~2000年發生的股市泡沫一直被認為隻是時間問題(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終會遇到的問題),至少在查爾斯麥凱於1841年編著的研究市場狂熱表現的著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體性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的新版中是如此論證股市泡沫的。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引起市場狂熱的原因有很多。
    毫無疑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新時代”。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我們正步入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新千年。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微芯片價格的暴跌和萬維網,都印證著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徹底變革的開端。
    “這是個不一樣的時代”,也是這個新時代的重要特征。隨著投資者瘋狂進入股市,股票市場的總體價格水平幾乎持續上漲。從1998年開始到2000年3月的股市最高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主要代表的是“新經濟”股票)漲幅達到了220%,甚至連不夠景氣的“舊經濟”股票所對應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指數也回升了40%。
    新的黃金時代
    隨著新經濟的發展,華爾街這一重要金融營銷中心的核心地位很快被人們所發掘。大量企業和投資者蜂擁而至,參與其中。隨後有人提出,“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已然到來”。事實上,這隻是通過加速現有成長型股票的交易以及更積極地推進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常常冠以“投資發掘”的名義)來促成新黃金時代的到來。不過,並非對所有投資者而言,它都是黃金時代。確切地說,從股市泡沫中賺取數十億,甚至成百上的都是一些金融大亨、投資銀行家、基金經理人、網絡先行者和企業家等,他們拋出新觀念和創建新公司的速度就如同讓大眾能夠認識他們一樣快。
    這同時也是公司高管的黃金時代。在目前的高管薪酬制度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授予高管的股票期權是基於公司股價的短期上漲,而不是基於企業內在價值的持續增長;對資本成本的約束缺失;對那些已經通過行權而持有股份的公司高管的經營管理沒有具體的目標約束要求,而隻依賴於他們的自覺性;利用不確認股票期權費用的手段來掩蓋股票期權真實的資本成本等。這些缺陷基於企業管理當局改變了資本所有權私有制度下的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從傳統的資本所有者管理體繫轉變為新型的經理人管理體繫。這一改變也逐步影響到傳統的資本模式所依賴的道德和倫理標準基礎。它不僅使企業管理當局沒能真正做到把股東利益置於管理者利益之上以維護股東權益,甚至有些企業的股東自己都不知道,至少是不關注他們的利益,事實上這些股東的利益已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害。歷史性的通脹泡沫
    1998~2000年發生的股市泡沫一直被認為隻是時間問題(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終會遇到的問題),至少在查爾斯麥凱於1841年編著的研究市場狂熱表現的著作《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體性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的新版中是如此論證股市泡沫的。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引起市場狂熱的原因有很多。
    毫無疑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新時代”。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我們正步入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新千年。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微芯片價格的暴跌和萬維網,都印證著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徹底變革的開端。
    “這是個不一樣的時代”,也是這個新時代的重要特征。隨著投資者瘋狂進入股市,股票市場的總體價格水平幾乎持續上漲。從1998年開始到2000年3月的股市最高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主要代表的是“新經濟”股票)漲幅達到了220%,甚至連不夠景氣的“舊經濟”股票所對應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指數也回升了40%。
    新的黃金時代
    隨著新經濟的發展,華爾街這一重要金融營銷中心的核心地位很快被人們所發掘。大量企業和投資者蜂擁而至,參與其中。隨後有人提出,“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已然到來”。事實上,這隻是通過加速現有成長型股票的交易以及更積極地推進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股票(常常冠以“投資發掘”的名義)來促成新黃金時代的到來。不過,並非對所有投資者而言,它都是黃金時代。確切地說,從股市泡沫中賺取數十億,甚至成百上的都是一些金融大亨、投資銀行家、基金經理人、網絡先行者和企業家等,他們拋出新觀念和創建新公司的速度就如同讓大眾能夠認識他們一樣快。
    這同時也是公司高管的黃金時代。在目前的高管薪酬制度中,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授予高管的股票期權是基於公司股價的短期上漲,而不是基於企業內在價值的持續增長;對資本成本的約束缺失;對那些已經通過行權而持有股份的公司高管的經營管理沒有具體的目標約束要求,而隻依賴於他們的自覺性;利用不確認股票期權費用的手段來掩蓋股票期權真實的資本成本等。這些缺陷基於企業管理當局改變了資本所有權私有制度下的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從傳統的資本所有者管理體繫轉變為新型的經理人管理體繫。這一改變也逐步影響到傳統的資本模式所依賴的道德和倫理標準基礎。它不僅使企業管理當局沒能真正做到把股東利益置於管理者利益之上以維護股東權益,甚至有些企業的股東自己都不知道,至少是不關注他們的利益,事實上這些股東的利益已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帶動股票價格不斷上漲的動力支撐通常會是不正確的企業收益傳聞。在解釋股價高漲時,股市參與者總會為之尋求合理化的原因:“新經濟”形勢下據說將要建立新的會計原則;企業不僅能夠“完成”當季度收益目標,還能提前完成下季度收益目標;預計當期盈利比按照公認會計原則計算出來的收益更可觀等。這些愚笨的想法不僅會對初次踏入股市的個人投資者產生影響,也會對一些經驗豐富的機構投資者產生影響,這真讓人匪夷所思。
    巧妙的預謀
    為什麼沒有人對此進行研究或進行客觀的評論呢?一定程度上講,是因為投資者樂見其成,因為股價大漲會使“每一個持股人”都變得富裕。但我們難道不該更好地去了解一下相關公司的真實狀況嗎?顯然應該如此。我們難道沒有意識到這個瘋狂的大牛市注定要慘淡收場嗎?答案也是肯定的。事實上,在“安然事件”發生的兩年前,我就曾針對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發出過警示。在1999年10月20日紐約證券分析師協會的一次題為“沉寂的資金”的主題會議中,我站起來發表了如下觀點,當時我感覺自己就像身處異國的陌生人一般孤立。我當時說:
    如今我們置身於一個充滿“盈餘管理”的環境中。公司管理層在進行“盈餘管理”時至少是得到了公司董事和審計師的默許,以及那些目光短淺的機構投資者,甚至是投機者和套利者的鼓勵和支持。而這種“盈餘管理”的行為並非是從長線投資者的角度去考慮。不管投資者是否樂意,公司高管和財務會計都更關注華爾街股市所要求披露的每一季度報告的盈利預期,這意味著公司需要有穩定的年收益增長率,理想的話,他們會設法保持每年至少12%的收益增長水平,並不惜一切代價使公司報表達到年初制定的收益目標。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公司就會通過合並、一次性巨額攤銷以及權益法核算等非常手段來粉飾報表。所有這些財務上的粉飾手段都是為了提高公司的股票價格,為了使管理層得到更多以及為了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服務。
    如果股市走向是以企業價值評估為基礎,如果對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基於企業精確的財務報告以及關注企業長期發展預期的基礎之上,那麼我認為股市一定會良性發展。然而股市表現與企業價值評價卻似乎完全相反。雖然美國的企業會計實務受到了全世界的追從和肯定,但我們的財務環境已被“盈餘管理”這一概念所滲透,充斥著平滑盈餘報告信息的思想。企業常常是先利用金融分析師拋出一個年度收益目標,然後設法使每一期財務報告上的收益都“達標”,當然更好的是“超標”。這顯然變成了一個無視收入和費用正常上下波動的虛幻世界,一個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驚現虧損”的世界……
    目前,通過大量的結構重組、頻繁的並購會計、資產準備、過多的無形資產,以及提前確認收入等手段進行“盈餘管理”的現像已經非常嚴重。正如美國證券交易所主席阿瑟萊維特所說:“每一位身處金融與財務領域的人(包括企業管理者)都要為目前這一境況負責。”這是一種有悖常理的巧妙的預謀。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公司能永遠利用“盈餘管理”來操縱利潤,“盈餘管理”隻會擾亂經濟業務的固有周期。當我們開始認為盈利波動趨於穩定甚至上漲已成定局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也有可能是給有朝一日令人不快的虧損清算埋下了伏筆。
    清算之日來臨
    其實,僅僅過了六個月,不可避免的清算之日就來臨了。2000年3月24日,股票大牛市不可避免地結束了,因為股價的飆升不可能永遠持續(借用經濟學家赫布斯坦的官方措辭)。牛市終結的後果很難讓人心情舒暢起來:從2000年3月的股市高峰到2002年11月初的市場低谷(變化如此之快),納斯達克指數暴跌了75%,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指也下跌了33%之多。在我寫這篇文章時,納斯達克指數和紐交所股指都已經從低谷時期恢復過來了,但也僅僅是接近於1997年年底股市泡沫經濟開始之前那一時期的水平,而且已經對投資者、資本制度以及我們的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些不良商業行為的最終贏家成功拋售股票套現的高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企業家、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新股的華爾街上的那些公司以及吸收了近公眾資產的共同基金管理人,他們大多集中在新經濟時期成立的激進型基金中,其中有近500人是在股市交易達到瘋狂的頂峰時孤注一擲進場的。
    這些不良的商業行為也給了那些失敗者以教訓。所謂失敗者不是那些長線投資者,他們隻是見證了自己的投資產品從一個合理的價位上漲到一個荒謬離譜的高價位的過程,對他們而言股市大跌僅僅是投資產品再度恢復到合理的水平而已。真正遭受損害的是短期投資的股票持有者,包括數以百萬計的公眾投資者,他們被那些油嘴滑舌的營銷人員所迷惑,又或者是被他們自身的貪婪和無知所誘惑而進入這一狂熱市場;不客氣地說還有那些為了避免因過度實施股票期權計劃而稀釋股份,因而進行股票回購的公司。然而最終的回報似乎並未如其所願。公平地說,我們見證了一次大規模的財富轉移,其中大部分是從那些既不懂也不關注企業真實財務表現的投資者那裡,轉移到了那些清晰了解哪些纔是公司真實財務信息的投資者手中。
    我不得不承認有太多的共同基金管理人都是屬於那些既不懂也不關注企業真實財務表現的人。基金這一行在股市繁榮和隨後的股市蕭條期間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基金管理者不得力的投資分析息息相關。早在1968年,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路易斯洛溫斯坦就曾發現,那些基金管理者“一直強調關注短暫的股票價格,卻全然不顧特定行業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從那以後,基金運作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每年基金所持有的證券投資組合都在不斷變換調整,從20世紀50年代大約15%的調整比例,上升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40%的調整比例,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去年,平均每家基金的換手率高達110%,是從股權投資向租賃行業轉換的高峰期。其實,當奧斯卡王爾德將那些玩世不恭之人描述為一群“隻知道世間萬物的價格而不知道其任何價值的人”時,他已經簡略描述了今天的基金經理人的形像。
    盈利纔是最重要的
    要想讓股市重回穩定,擁有堅實的發展基礎,就需要共同基金的管理者和其他機構持股人摒棄他們目前隻關注即時股票價格變動的短期投機行為,而重新回歸到傳統的以注重公司內在價值為基礎的長期投資行為。由於企業價值取決於(事實上也確實一直取決於)企業未來現金淨流量的貼現價值,因此根據現金流量來推算企業盈利價值纔是公允、準確和可靠的,這正是這本由小休伊特 海瑟曼所著的優秀之作中所闡述的內容。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