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洞見:領導者決策與修煉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項保華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決策學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139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413999
    作者:項保華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修煉決策洞見,化解領導者無能,需破“三無”——無知、無常、無行。無知,指“看不到”存在的問題;無常,指變亂動蕩與社會互動而致未來“難預料”;無行,指思路清而仍然“做不好”。    


        為此,本書分四篇,圍繞決策全過程管理所涉及的“前提、依據、情境、踐行”等影響要素與對策建議這一主線,揭示現實存在的易致領導者無能的各種有意識或無意識因素,修煉領導者決策洞見,以洞見照亮前程,用決策創造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企業經營的視角,以簡約凝練的筆觸,探討領導者決策洞見的修煉問題。    


        全書分四篇共八章:   


        決策前提——目標定位、價值排序;


        決策依據——事實真相、情緒感覺;


        決策情境——受限決斷、社會互動;


        決策踐行——行思習性、組織慣例。


        通過揭示體現在決策初心、判斷、選擇、落實背後的人性特征與事物規律,為提升個體及組織的決策管理水平與能力提供實用的操作指導。

    作者簡介
    項保華

    生於1957 年,上大學前務過農、做過工、當過中學教師。1977 年考入浙江大學,先後於1982 年1 月、1984 年10 月、1991 年5 月獲工學電機學士、管理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
    1993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 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1996 年入選*“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1996—2001 年擔任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入學考試管理科目的命題組組長。1984 年10 月至2007 年12 月在浙江大學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學繫繫主任助理、副繫主任、繫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科技委管理學組成員。2000 年9 月起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主講EMBA、MBA“戰略”與“決策”課程,多次獲復旦大學柯達、花旗、“MBA 受歡迎老師”“EMBA 優秀教師”等教學獎。

    項保華


     


        生於1957 年,上大學前務過農、做過工、當過中學教師。1977 年考入浙江大學,先後於1982 年1 月、1984 年10 月、1991 年5 月獲工學電機學士、管理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


        1993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 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1996 年入選*“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1996—2001 年擔任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入學考試管理科目的命題組組長。1984 年10 月至2007 年12 月在浙江大學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學繫繫主任助理、副繫主任、繫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科技委管理學組成員。2000 年9 月起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主講EMBA、MBA“戰略”與“決策”課程,多次獲復旦大學柯達、花旗、“MBA 受歡迎老師”“EMBA 優秀教師”等教學獎。


        負責完成國家基金與企業委托咨詢等20 多個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200 多篇,獲各類成果獎近30 項,出版著作20 部,其中包括:管理研究者專業讀物——《戰略管理》《決策管理》《管理之理》,高級經理人精萃讀物——《活著:企業戰略決策精髓》《洞見:領導者決策與修煉》《覺悟:管理者無知與超越》(將出版)等。


     


     


     

    目錄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篇 決策前提——初心
    第1 章 目標定位
    人生追求
    成功:須節制無度欲望
    幸福:接受不幸福現實
    快樂:不期而遇方自在
    自由:學會舍棄與放下
    健康:重在防患免無妄
    平衡:進取還需能知止
    企業經營
    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
    發展路徑與內心喜歡
    當下拍板與方案搜索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決策前提——初心


        第1 章 目標定位


           人生追求


               成功:須節制無度欲望


               幸福:接受不幸福現實


               快樂:不期而遇方自在


               自由:學會舍棄與放下


               健康:重在防患免無妄


               平衡:進取還需能知止


           企業經營


               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


               發展路徑與內心喜歡


               當下拍板與方案搜索


               需求不明與風險規避


               產品報價與價值創造


               產業規律與創新轉型


               當下盈利與長期競爭


               規模擴張與增長局限


           多環繫統


               魔鬼躲在細節中


               冗餘容錯保平安


               眾人皆醉我獨醒


               瓶頸未必要突破


        第2 章 價值排序


           偏好之謎


               有比較纔有鋻別


               參照標準很關鍵


               得失感受大不同


               少則得與多則惑


               缺省選項難自察


           隨境而變


               值不值全在怎麼看


               形式有時重於內容


              &nbs錢錢


               倫理道德


           目標衝突


               權變與量化:孰主孰次


               過程與結果:孰輕孰重


               創新與精益:孰先孰後


               價值觀漂移:蛇行、登山、底線三隱喻


    第二篇 決策依據——判斷


        第3 章 事實真相


           知覺偏差


               選擇性知覺


               事後諸葛亮


               簡捷化直覺


               觀念形成


               信念作用


               信念守恆


               共識偏見


               歸因推理


               歸因偏差


               完備推理


               虛幻因果


        第4 章 情緒感覺


           內心糾結


               收入分配公平性


               CEO 及高管薪酬


               公平與可持續性


               面子與承諾升級


               情感得失與拖延


               挑戰與情感自控


           即時反應


               情不自禁與口碑相傳


               物理感覺與人際互動


               自利傾向與情何以堪


               獨立監督與無意悖德


               當下欲求與長期理性


               蠍子為啥“忍不住”


           制度約束


               不要和誘惑較勁


               相信自己的雅量


               擔心自己忍不住


               禪者、漁夫與蠍子


               制度以他律為基礎


               不生氣的秘訣


               愛因斯坦的境界


               修煉達成於習慣


    第三篇 決策情境——選擇


        第5 章 受限決斷


           壓力環境


               限時搶答易出錯


               快速反應的保障


               行動時刻的挑戰


               貪婪恐懼的作用


               群體壓力與跟風


           情況不明


               不確定與干中學


               模糊規避的啟示


               如何應對不確定


               順顧客需求而為


           錯綜亂局


               直覺、理智與迭代


               多因素影響與決策


               實踐中的相機抉擇


               陌生環境審慎決策


        第6 章 社會互動


           看法不同


               視角


               愛好


               立場


               衝突


           多方博弈


               並購悖論:傲慢假說


               多家競購:贏家詛咒


               非成即敗:囚徒兩難


               認清形勢:動機辨識


           業態共生


               小鎮難題


               投資悖論


               互惠互賴


    第四篇 決策踐行——落實


        第7 章 行思習性


           自圓其說


               酸葡萄心理


               禁果分外甜


               做了自有理


               動機可轉換


               堅持與放棄


           知行背離


               急智與防患


               做事與為人


               實力與言行


           群體智慧


               群體決策


               旁觀冷漠


               群體協同


        第8 章 組織慣例


           行為引導


               人性假設:“善”與“惡”


               順勢而為:“疏”與“堵”


               典型示範:“正”與“負”


               瓶頸結構:“忙”與“閑”


           議程設定


               聽異見


               求創意


               建梯隊


               見實效


           實踐演進


               克服變革惰性


               創造發現機會


               堅守經營底線


               適應環境變化


    尾聲——決策創造未來

    前言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決策,就是做出解決問題的決定,將決定付諸行動並對行動的後果承擔相應責任的過程。決策需要權衡取舍、判斷選擇,更需要承責、擔當,離開了承責、擔當,現實就多見牢騷者、挑刺者、鍵盤俠。決策洞見修煉,更呼喚建設者。
    作為旁觀者、參謀者、建議者,因不擔責或擔輕責,談論決策或可隨意。承擔決策重任,未來看不清、不確定,後果好壞關乎企業生死存亡,涉及個人切身名聲損益,應對如此持續存在的壓力挑戰,就極易讓人心力憔悴、感覺崩潰。

    有個故事,大人問小孩,怕牙醫還是怕黑暗?小孩說,怕黑暗。問:為什麼?小孩說,黑暗中可能躲著兩個牙醫。華爾街有句名言,“市場怕不確定!”盡管不確定也可能隱含著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因模糊看不清,就是讓人討厭。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決策,就是做出解決問題的決定,將決定付諸行動並對行動的後果承擔相應責任的過程。決策需要權衡取舍、判斷選擇,更需要承責、擔當,離開了承責、擔當,現實就多見牢騷者、挑刺者、鍵盤俠。決策洞見修煉,更呼喚建設者。


        作為旁觀者、參謀者、建議者,因不擔責或擔輕責,談論決策或可隨意。承擔決策重任,未來看不清、不確定,後果好壞關乎企業生死存亡,涉及個人切身名聲損益,應對如此持續存在的壓力挑戰,就極易讓人心力憔悴、感覺崩潰。


     


        有個故事,大人問小孩,怕牙醫還是怕黑暗?小孩說,怕黑暗。問:為什麼?小孩說,黑暗中可能躲著兩個牙醫。華爾街有句名言,“市場怕不確定!”盡管不確定也可能隱含著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因模糊看不清,就是讓人討厭。


        大家喜歡與說話算數的人打交道,喜歡與辦事牢靠的人做生意,喜歡結交言而有信的人,而不喜歡與信口開河、言行不一的人交往。這裡所體現的,都是同一個心理傾向:規避不確定或者模糊性,希望決策過程與後果更具可預見性。


     


        對於不確定,特別是負面的不確定,會讓人很糾結,嚴重的或可致心理及生理不適。現實中,那些正處於事業的人,更可能面臨從高處回落的挑戰,若對此缺乏心理準備與承受能力,就易因其名利權很難再提升,而陷困惑之中。


     


        有個實驗,兩隻猴子被安置在椅子上,隻有頭和四肢可活動。其中一隻被稱為“掌權者”的猴子,每隔4 秒必須按一下它面前的橫杆,否則它和旁邊椅子上的同伴就會遭受一次電擊,而另一隻猴子面前也有橫杆,但與是否電擊無關。


        兩隻猴子投入這種6 小時工作、6 小時休息的實驗,日常生理指標檢查顯示無異常,也維持著適當的食量和體重。23 天後,“掌權者”因潰瘍而死,另一隻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在另一對猴子上重復進行同樣的實驗,所得結果類似。


     


        實驗表明,簡單地面對一個讓人痛苦的事件,不是產生壓力的關鍵,其關鍵在於,需要持續不斷地找出或采取應對辦法,這會讓人抓狂。“掌權者”猴子因為看似能夠掌握控制權,需要持續不斷地做決策,纔面臨著更大的心理挑戰。


        面對同樣的逆境,與一個想努力掌控自身命運而實際上卻又不完全能做到的人相比,一個可以坦然接受不利命運的人,可能內心的感覺反而會好些。這意味著,一個能夠坦然接受磨難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的歷練,甚至借助歷練而成長。


     


        決策,不僅要拿得起,更需放得下。考慮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如何纔能做到放得下?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不看成功了多美妙,而看失敗了多糟糕。一旦發現可能出現的糟糕情況處於可接受範圍,也許就可少些患得患失之煩惱。

    媒體評論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項保華精特新力作,三十多年凝煉,濃縮十萬餘字。本書聚焦不確定時代,人生無常,社會浮躁,世界喧囂,變亂動蕩;修煉洞見,做好決策,穿越未來,活出精彩!

    在線試讀
    第1 章 目標定位
    本章討論的目標定位,通常涉及對現狀、理想、差距的評估。現實中,當差距大到足以引起重視的程度時,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做點什麼,即采取決策行動。這裡所提到的“想”“要”“做”等,實際上就隱含了對於決策目標的考量。
    目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追求想要的,涉及希望、理想、欲望、渴求等,如增加收益、改善現狀、逼近理想、縮小差距等。
    另一類則是回避不想要的,涉及各類戒規、律令、禁忌、避諱等,如降低風險、防止危機、避免意外等。

    “要”與“不要”,是對目標的本質與直白的表達。例如,平常人們談到的,“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要沒錢”;企業戰略決策考慮的,追求持續發展,防止敗落消亡。無意中,人們會太多關注“要”,相對忽視“不要”。
    目標定位,難在適度。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對正面想要的過度追求,結果釀出了自己原本不想要的苦果。例如,為應對市場爆發性增長,過度強調規模快速增長,不惜高負債擴大產能,這樣,一旦需求萎縮,產能過剩,後果堪憂。

    在影響目標確定的眾多因素中,有些是人們大腦能夠意識到的,另有些則是在不經意間進入大腦思考之中的,它們對目標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決策目標,若能自問“這真的是我內心所追求或需要的嗎?”或能釐清這一點。
    人們很想要、很想做的,通常也會被認為,這就是內心追求或希望所在。新近研究表明,很想要、很想做,甚至忍不住、熬不牢,急切地想采取行動,實際上就隻是一種對行動本身的習慣性渴望,其後果並不一定真的為人們所需要。

    關於是否內心真正需要的思考,涉及目標“值不值”的判斷。對於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判,在這看似主觀隨意性的背後存在著內在的客觀邏輯性。

    第1 章 目標定位


        本章討論的目標定位,通常涉及對現狀、理想、差距的評估。現實中,當差距大到足以引起重視的程度時,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做點什麼,即采取決策行動。這裡所提到的“想”“要”“做”等,實際上就隱含了對於決策目標的考量。


        目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追求想要的,涉及希望、理想、欲望、渴求等,如增加收益、改善現狀、逼近理想、縮小差距等。


        另一類則是回避不想要的,涉及各類戒規、律令、禁忌、避諱等,如降低風險、防止危機、避免意外等。


     


       “要”與“不要”,是對目標的本質與直白的表達。例如,平常人們談到的,“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要沒錢”;企業戰略決策考慮的,追求持續發展,防止敗落消亡。無意中,人們會太多關注“要”,相對忽視“不要”。


        目標定位,難在適度。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對正面想要的過度追求,結果釀出了自己原本不想要的苦果。例如,為應對市場爆發性增長,過度強調規模快速增長,不惜高負債擴大產能,這樣,一旦需求萎縮,產能過剩,後果堪憂。


     


        在影響目標確定的眾多因素中,有些是人們大腦能夠意識到的,另有些則是在不經意間進入大腦思考之中的,它們對目標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決策目標,若能自問“這真的是我內心所追求或需要的嗎?”或能釐清這一點。


        人們很想要、很想做的,通常也會被認為,這就是內心追求或希望所在。新近研究表明,很想要、很想做,甚至忍不住、熬不牢,急切地想采取行動,實際上就隻是一種對行動本身的習慣性渴望,其後果並不一定真的為人們所需要。


     


        關於是否內心真正需要的思考,涉及目標“值不值”的判斷。對於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判,在這看似主觀隨意性的背後存在著內在的客觀邏輯性。


        決策不僅要思考“要不要”“做不做”,更要考慮“值不值”“該不該”,甚至還要考慮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更值、更該的問題,也就是多目標衝突時,如何進行輕重緩急、先後主次的排序問題,這是本篇第2 章價值排序要討論的。


     


        考察目標定位,挑戰在於,資源、精力有限,多屬性決策,從何入手,如何取舍,方可達成良性循環。例如,,難以兼得,需考慮放棄什麼;,多有互動,需關注如何共生;,瓶頸永存,需想清如何把握。


        將個人、企業、繫統均當作有機生命繫統看待,其所關注的目標內涵,自然會不同於簡單的機械線性思維。更大、更快、更多等線性追求,需要被適度、適當、適合等取代;持續、協同、共生成為主題,防患考慮的冗餘儲備或成標配。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