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把商業難題交給藝術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06-1168
    【優惠價】
    504-730
    【作者】 日增村嶽史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514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2251467
    作者:[日]增村嶽史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從理論到實際,深度剖析藝術思維的重要性


    如今,藝術家都在運用感性和邏輯並駕齊驅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被稱為“藝術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者在書中講到,印像派巨匠凡·高和日本建築大師岡本太郎都不是全憑感覺和感性在空白的畫布上作畫的,他們都在用冷靜和理性的思維去思考藝術的表現形式,然後纔把它們以藝術品的形式呈現了出來。當個體擁有的直覺、創造力與感性和邏輯相融合,發揮出作用時,就會創造出新價值。



    • 大量真實案例印證培養藝術思維的重要性


    藝術與科學,感性與技術並非對立,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書中提到東京藝術大學設有美術解剖學課程訓練觀察,美國哈佛等大學醫學院也設置藝術鋻賞與素描等課程提升臨床診療技巧。藝術力可以強化感知,去理解他人並發現、面對、解決問題,不僅運用於商品設計、工業科技設計,甚至還能活絡房市、地價、促進地方繁榮。



    • 世界尖龍頭企業都在運用和推廣藝術思維


    在Meta公司總部,到處都素;IBM坐擁1500名設計師,還專門為員工提供繪畫課程;喬布斯將他關於藝術的深層思考的學習經驗付諸於蘋果電腦設計,包攬了全球的電腦市場,為蘋果創下了輝煌的商業戰績;索尼創始人井深大堅持打造不被公司看好的隨身聽,把個人的熱情、直覺和感性帶來的思路轉變運用到產品設計上,改變了整個音樂界。由此可見,藝術能夠帶來有創造性的見解,而這些見解會通過技巧付諸實踐,再經過科學的分析,進一步提高 效率。可見,藝術是一繫列商業活動的發動機。



    • 搭配練習,與讀者互動,再現風靡日本的“改變商業家”的素描講座


    素描是美術的基本功,學會素描就是學會了通過圖形把握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書中附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素描課題,再現作者在日本巡回主辦的“面向商務人士的素描講座”。隻要充分理解了藝術思維的意義,即使是零基礎的讀者也可以快速掌握素描的訣竅。多張例圖和詳細指導,搭配空白畫框方便練習,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實際體驗藝術思維在素描中的應用。



    •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在當今這個復雜、瞬息萬變、高度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中,單純依賴常規知識和邏輯思維是不夠的,商業得不到創新,發展仍然具有局限性。同時,在商業中,能夠直觀地把握整體,從獨特的角度發現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書由誕生於日本藝術世家的增村嶽史所著,書中介紹了大量運用藝術思維給商業帶來創新的實例,意在為讀者剖析藝術思維的重要性和其在商業中的應用。無論是蘋果、Meta、IMB還是索尼、豐田,世界上的 企業都因為注重藝術思維、善於發揮藝術思維的價值而實現了偉大的突破和創新。此外,作者還指出,藝術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同樣重要。日本知名建築大師岡本太郎和印像派畫家凡·高等藝術家,他們表達的不僅是感性和靈感,藝術創作的背後都有著堅實的邏輯。


    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訓練的邏輯思維主要是由左腦控制的。邏輯的力量固然重要,但藝術的感性力量也不可忽視。隻有掌握了藝術思維的本真,我們纔能在21世紀順利生存,從容地接受新時代發出的挑戰。

    作者簡介

    增村嶽史


    藝術與邏輯有限公司(Art and Logic) 創始人,該公司主要負責研究並開發日本美術教育的原創項目,為商界人士提供藝術思維指導。


    隨著商業活動的深入,他發現商業創新有著諸多瓶頸,故於2015年開辦面向商界人士的素描講座,旨在幫助人們培養藝術思維,突破理性思維的局限從而實現創新,打破人與藝術的隔閡,廣受商界好評。

    目錄
    前言 藝術與商業的聯繫

    第1章 商業與藝術的意外關聯
    龍頭企業擅於吸素
    形像管理時代下 CEO 的左膀右臂
    技術因為與藝術的融合而變得更敏銳
    素描能力是數據可視化的基礎
    房地產與藝術的關繫
    管理者為何鐘情於藝術
    藝術突破理性思維的極限

    第2章 藝術的作用及意義
    藝術的主要作用
    藝術的意義

    前言 藝術與商業的聯繫


     


    第1章 商業與藝術的意外關聯


    龍頭企業擅於吸素


    形像管理時代下 CEO 的左膀右臂


    技術因為與藝術的融合而變得更敏銳


    素描能力是數據可視化的基礎


    房地產與藝術的關繫


    管理者為何鐘情於藝術


    藝術突破理性思維的極限


     


    第2章 藝術的作用及意義


    藝術的主要作用


    藝術的意義


    密切相關的四要素


     


    第3章 藝術·設計·創造


    藝術與設計區別在哪裡


    設計的思維過程  


    藝術的思維過程


    從無到有的思維方法


    市場需要可以無中生有的人纔


     


    第4章 藝術的基礎是邏輯 


    在繪畫中融合了邏輯與感性的兩位大師


    藝術是後天習得的能力嗎


    隨心所欲地畫是不合格的美術教育


     


    第5章 藝術中的創新要素


    什麼是創新


     


    第6章 藝術思維 


    突破商業局限性的思維方法


    掌握藝術思維    


    繪畫鋻賞打開新認知的大門


    素描是藝術思維的空揮訓練


    第7章 藝術的實踐!用素描提升思維能力


    美術的“守破離”


    藝術與邏輯


       


    結語 藝術思維改變商業未來

    媒體評論

    • 美學大師不是僅僅依靠感性來進行藝術創作的。換句話說,藝術不隻依靠感性,邏輯能力也為藝術奠定了基石。因此,抱有藝術力是否可以通過練習而掌握的這種疑問的人,請你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增村嶽史會告訴你,藝術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習得的。


    ——商業作家山口周



    • 增村老師詳細地解釋了藝術思維在商務場合中的應用和它所創造的價值,對職場人很有啟發性。掌握藝術思維並不是要我們成為藝術家,而是學會用藝術家的思考方法去實現從無到有的創造。其根源是“審美意識”,我們隻要先學會“賞畫”,然後學會“畫畫”即可。


    ——劍舞師、忍者、演員多田翼



    • 作者通過本書告訴我們,隻要細心觀察日常的生活,任何人都可以發揮創造力。如今,僅憑大數據和邏輯的戰略,我們很難創造出有魅力的、富有創新性的產品。慣用左腦理性思維的人掌握了右腦的感性思維,企業就可以突破局限。對於那些希望平衡右腦和左腦的讀者,我非常推薦這本書。


    ——現代藝術家新井文月

    在線試讀
    藝術的思維過程
    發端於印像派
    在這裡我想再次強調藝術和設計的區別:設計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藝術沒有這樣的既定命題,藝術家隻需要將自己想表現的東西呈現出來。換言之,藝術是藝術家將自己的想法、想表達的東西和想提出的問題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繪畫領域中稱之為“支持體”)表現出來。
    下面我們以印像派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截至封建主義在歐洲終結的 19 世紀中葉,大多數歐洲畫師都是王室和貴族的門客。換句話說,他們不是藝術家,而是畫師。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貴族社會崩塌,畫師們沒了主人,無奈地失業了。失去工作的畫師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感受用畫作表現出來。這就是印像派的開端。於是,用作品表現自己的現代藝術開始出現。
    雖然現在印像派擁躉眾多,然而在其誕生之初,“印像派”一詞卻遭到成名畫家和評論家的鄙夷嘲諷,意為“粗糙隨意、不入流”。印像派出現之前,繪畫重要的技巧是寫實,因為當時的畫作還肩負著照片的功能,將所見之物如實地描繪出來是彼時繪畫的任務和作用。然而,印像派畫家卻開始用畫作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他們也是早開始嘗試抽像畫的畫家。因此,當時的保守派給“粗糙隨意、不入流”的年輕畫家們扣上了“不能如實描繪對像”的帽子。
    “粗糙隨意、不入流”的印像派因為一開始風評不佳,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隻能作為地下藝術存在。不過,數年之後,他們開始受到新興中產階級的好評,在當時屬於新興國家的美國有很多喜歡印像派畫作的人,還有人出資收購印像派畫作,這種行為有點像現在的風險投資人對當代藝術品的投資。
    印像派畫家的崛起還得益於技術的革新。皮埃爾 -奧古斯特 · 雷諾阿(Pierre-August Renoir)、阿爾弗萊德 · 西斯萊(Alfred Sisley)、莫奈等印像派畫家的作品以風景畫居多,這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了技術革新,管裝顏料的出現讓顏料變得便攜。
    進入 20 世紀之後,藝術家的畫作不再隻用畫布來承載,而開始出現在各種媒介上。正如印像派畫家得益於技術革新一樣,20 世紀之後的技術革新再次拓寬了藝術家的表現空間。

    藝術的各種門類
    與設計一樣,藝術也有各種各樣的門類,卻不存在設計需要解決的課題。藝術家每天都在探索、開發新的表現手法,所以我們無法像設計那樣對藝術進行明確的分類。

    藝術的思維過程


    發端於印像派


    在這裡我想再次強調藝術和設計的區別:設計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藝術沒有這樣的既定命題,藝術家隻需要將自己想表現的東西呈現出來。換言之,藝術是藝術家將自己的想法、想表達的東西和想提出的問題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繪畫領域中稱之為“支持體”)表現出來。


    下面我們以印像派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截至封建主義在歐洲終結的 19 世紀中葉,大多數歐洲畫師都是王室和貴族的門客。換句話說,他們不是藝術家,而是畫師。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貴族社會崩塌,畫師們沒了主人,無奈地失業了。失去工作的畫師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感受用畫作表現出來。這就是印像派的開端。於是,用作品表現自己的現代藝術開始出現。


    雖然現在印像派擁躉眾多,然而在其誕生之初,“印像派”一詞卻遭到成名畫家和評論家的鄙夷嘲諷,意為“粗糙隨意、不入流”。印像派出現之前,繪畫重要的技巧是寫實,因為當時的畫作還肩負著照片的功能,將所見之物如實地描繪出來是彼時繪畫的任務和作用。然而,印像派畫家卻開始用畫作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他們也是早開始嘗試抽像畫的畫家。因此,當時的保守派給“粗糙隨意、不入流”的年輕畫家們扣上了“不能如實描繪對像”的帽子。


    “粗糙隨意、不入流”的印像派因為一開始風評不佳,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隻能作為地下藝術存在。不過,數年之後,他們開始受到新興中產階級的好評,在當時屬於新興國家的美國有很多喜歡印像派畫作的人,還有人出資收購印像派畫作,這種行為有點像現在的風險投資人對當代藝術品的投資。


    印像派畫家的崛起還得益於技術的革新。皮埃爾 -奧古斯特 · 雷諾阿(Pierre-August Renoir)、阿爾弗萊德 · 西斯萊(Alfred Sisley)、莫奈等印像派畫家的作品以風景畫居多,這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了技術革新,管裝顏料的出現讓顏料變得便攜。


    進入 20 世紀之後,藝術家的畫作不再隻用畫布來承載,而開始出現在各種媒介上。正如印像派畫家得益於技術革新一樣,20 世紀之後的技術革新再次拓寬了藝術家的表現空間。


     


    藝術的各種門類


    與設計一樣,藝術也有各種各樣的門類,卻不存在設計需要解決的課題。藝術家每天都在探索、開發新的表現手法,所以我們無法像設計那樣對藝術進行明確的分類。



    • 純藝術(fine art):以藝術價值為核心的純粹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指場景畫(tableau)。漫畫、插畫等娛樂性質的繪畫通常不屬於純藝術。

    • 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將空間和室外作為表現場所的藝術表現形式。

    • 團體計劃藝術(project art):由多名藝術家合作完成的一項創作。

    • 街頭藝術(street art):展示在街道的牆壁上,主要使用刷子和噴漆創作的作品。

    • 傳媒藝術(media art):以日益發展的傳媒技術為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


    近年來,光雕投影(projection mapping)獲得的關注度很高,這種在建築物上或空間中進行投影的藝術形式是傳媒藝術的一種。在這裡,我想詳細介紹一下傳媒藝術。近幾年,傳媒藝術大大拓展了藝術的可能性。現在的美術作品大多是在畫布上完成的,但是,在沒有畫布的古代,古人會在岩石、牆壁或地面上作畫,經過漫長的歷史,纔形成了在畫布上作畫的方式。傳媒藝術以 IT 設備為畫筆,再次實現了畫布的更新換代。就像畫家以畫筆為工具來創作一樣,對傳媒藝術家而言,電腦屏幕就是他們的畫布,鍵盤和計算機語言就是他們的畫筆。科技的進步催生出五花八門的表現形式,新的藝術門類也層出不窮。


    與設計一樣,藝術也有各種各樣的門類和風格,但藝術與設計的區別,在於藝術是藝術家自我意志的呈現。藝術沒有設計那樣事先設定的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有時會先出現某種由藝術家創造出來的劃時代的表現形式,然後再出現相應的類別概念。


     


    設計思維是揮灑魔法的魔杖


    近年來,大家對設計思維這一說法可能都有所耳聞。接下來,我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討一下設計思維。


    所謂設計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將這一想法應用到其他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換言之,就是將設計師的想法和思維方式擴展到商業創新之中。下面我們以“日本應該如何提高外國遊客的滿意度”這一課題為例,一起來看看應用設計思維的具體過程。


    |共情(Empathize)——感受他人的心情|


    首先,項目團隊的小組成員用語言互相交流感受,深化彼此之間的理解。


    具體來說,項目團隊的小組成員需要理解彼此對旅遊的看法。有一部分小組成員可能非常喜歡旅遊,而另一部分對旅遊完全不感興趣。因此,每一個小組成員用語言描述自己對旅遊的看法並與其他成員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定義(Define)——發現商機|


    實地觀察用戶行為,通過采訪收集樣本信息。比如,兩人一組到遊客密集的東京站出站口附近,詢問遊客:“有沒有什麼東西讓你覺得有了它會更方便?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這一類問題可以幫助小組成員了解遊客的需求。采訪時還要注意認真觀察遊客的穿著打扮、遊客大多會攜帶的東西等。


    |方案(Ideate)——提出並整合想法|


    根據實地收集的樣本信息,與小組成員一起頭腦風暴,提出一個完整的計劃。在這一步中,項目團隊中的每個小組成員都需根據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分別進行頭腦風暴。假設經過討論,有一個小組成員發現幾乎所有遊客都帶了智能手機,且大多數遊客覺得東京的軌道交通繁雜難懂,那麼這個小組很可能會決定制作一個智能手機專用的、面向外國遊客的東京線路網站,並將這個網站命名為“Tokyo Smart Station”。


    |雛形(Prototype)——嘗試創作|


    根據上述方案,制作產品雛形。該方案的產品雛形可以是一個網站,也可以是實體


    模型。比如借助網頁瀏覽器或網頁編輯器制作“Tokyo Smart Station”的測試網站,網站的界面語言可以先隻使用英語。因為測試網站無法大範圍公開,所以小組成員可以先在東京站站內準備一些“Tokyo Smart Station”的宣傳單,以便獲得用戶反饋。


    |試驗(Test)——驗收成果|


    讓用戶體驗產品,然後驗收成果。發放宣傳單一個月之後,網站的訪問數達到了初預想的 1.5 倍。雖說隻是測試網站,但效果還不錯。網站上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許多遊客希望網站上也提供京都和大阪的軌道交通信息。接下來,項目團隊在討論正式網站的服務時,提供關西地區軌道交通的信息就成了新的課題。


    上面就是應用設計思維的具體步驟。大家覺得如何?實際體驗了這種設計思維之後,我主要有以下三點感受。


    |若不能付諸語言,就無法開始|


    設計思維的一大特征是共情,即體諒別人的情緒,通過語言溝通,取得互相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設計思維發源於美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美國人的種族和背景十分復雜,而英語是他們可用於交流的工具。隻有將個人感受說出來,達成共識,人們纔能相互理解。


    在這一點上,日本做得怎麼樣呢?日本社會側重非語言的交流,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察言觀色”“看懂字裡行間的意思”“無聲的默契”等規則。一位曾就讀於日本國立大學研究生院、日語非常流利的中國臺灣女性,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她以前在一家日本制造商工作,後來跳槽到一家廣告代理公司。廣告代理公司的上司一直要求她要學會“察言觀色”。對此她曾抱怨說:“我完全不行啊。談生意時必須把握無形的整體氛圍,這實在是太困難了。”我一直以為同樣地處亞洲且一衣帶水的中國臺灣肯定和日本一樣講究“察言觀色”,聽她這麼一說,我纔意識到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對此我感到非常意外。


    一位長年活躍於美國的平面設計師曾告訴我,在設計水平居於地位的美國盛行一種觀點,那就是“不能文字化的東西是無法具體呈現出來的”。這也讓我大喫一驚。之前我一直以為設計就是將所謂氛圍和感覺以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我曾與數十名設計師合作,而讓我為頭疼的,就是不知道怎樣纔能用語言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那些靠感覺和感性生活的設計師,讓他們理解我的意圖。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依賴非語言的交流,所以可能對以共情為基礎的設計思維感到有些陌生。事實上,拋開“察言觀色”,根據明確的事實來推進工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