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追求成長:華茂長期主義方法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王豐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商業史傳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2205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8220552
    作者:王豐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編輯推薦

    ☆民營企業的成長標杆


    50年的華茂,是中國民營企業中有數的長壽企業,這50年中,華茂經歷過政策變化、轉型變革、傳承接班等,卻依然堅定地沿著教育為主業的方向邁進,並不斷成長,是中國當下的企業成長標杆和典範。華茂是如何成長以及依靠什麼持續成長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值得所有企業借鋻。


     


    ☆長期主義的實踐典範


    長期主義是近些年來的熱詞,而華茂50年的歷史,正是長期主義的價值觀實踐的好證明。通過徐萬茂、徐立勛兩代企業家的經營和傳承過程,華茂的持續穩健的發展過程證明了長期主義價值觀在中國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價值。而華茂的堅持與實踐,也可以啟示其他企業。


     


    ☆中西方結合的管理哲學


    源於中華傳統家族文化的東方管理智慧,和源於西方的現代管理哲學,兩者有機地融合在華茂的企業經營哲學上,使得華茂在領導力、組織、變革與創新、家族企業傳承等管理課題方面,都呈現出獨特的管理學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基於單一案例研究的長期主義管理專著,它用長期主義視角研究並解讀了有著50年成長歷史的華茂集團。


    華茂集團是以徐萬茂為代表的徐氏家族控股的家族企業。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在獨特的三個“堅持”——堅持企業跟著教育走、堅持長期成長、堅持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之下,華茂集團用時間證明,她是一個健康而富有生命力的“社會器官”。


    近兩三年,“長期主義”成為中國企業研究和實踐的主題之一。但截至目前,還很少有基於完整的案例研究形成的具有原創性、框架性、繫統性的方法論。


    與我們通常在暢銷書中看到的很多企業相較,華茂集團擁有完全不同的發展範式。華茂集團的獨特不是表面上的,而是根子上的、文化上的、繫統上的、過程上的、成果上的。


    所以本書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沒有“孤峰”。它沒有孤立的內容,所有的內容都處於“華茂成長三角形”這一框架體繫之內,這一框架體繫是我們基於華茂50年長期主義管理實踐而進行的發現、總結和提煉。


    本書拋轉引玉,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來,這是新時代之所需,也是新時代中國企業之所向。


     

    作者簡介

    王豐,財經作家,管理學者。


    曾長期擔任《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高級編輯,專注於中國本土企業家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的研究,以及企業成長方法論的萃取,連續多年與華為、萬科、寶鋼等著名公司合作,累計有數十篇研究成果發布在SCI期刊《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歷任《東方企業家》主編、《南風窗》經濟部總監、《財經日報》特稿部主任等職。


    社會職務包括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品牌顧問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特邀講師、珠海國際設計周“珠海設計獎-大灣區設計力”大獎評審等。


    第五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財經》雜志獎學金獲得者,首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創業者訓練營獎學金獲得者,曾受邀在復旦大學著名的3108教室演講。


    上一部作品是《珍珠帝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給出的評語是,“為我們了解中國經濟成長機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目錄
    目錄
    徐萬茂序
    作者序
    前言
    楔子華茂小傳

    創領者成長的三要素 3

    章 精神的啟蒙 7
    節 責任精神 7
    第二節 和合精神 10
    第三節 淡泊精神 13

    第二章 道德的熏化 18

    目錄


    徐萬茂序


    作者序


    前言


    楔子華茂小傳


     



    • 創領者成長的三要素 3


     


    章 精神的啟蒙 7


    節 責任精神 7


    第二節 和合精神 10


    第三節 淡泊精神 13


     


    第二章 道德的熏化 18


    節 勤奮的本質 18


    第二節 儉樸的本質 23


    第三節 誠信的本質 26


     


    第三章 纔能的實踐 31


    節 專注力的實踐 31


    第二節 覺悟力的實踐 36


    第三節 領導力的實踐 40


    結語 44


     


    第二篇職場菜鳥如何煉成企業家 47


    第四章 從菜鳥到廠長:三條成長法則 50


    節 外部思維法則 50


    第二節 創新思維法則 52


    第三節 誠信思維法則 54


     


    第五章 從廠長到企業家: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 61


    節 使命的超越 61


    第二節 責任的超越 71


    第三節 價值的超越 89


    結 語 97


     


    第三篇教育戰略三部曲 99


    第六章 文教的邏輯 103


    節 黃金十年 104


    第二節 教訓的密語 114


    第三節 擁抱磨難 123


    第四節 火種與野地 132


     


    第七章 華外的邏輯 144


    節 “天”氣與“地”氣 147


    第二節 摸著什麼過海? 156


    第三節 三色燈塔 179


    第四節 結構與戰略的對白 198


     


    第八章 DEF的邏輯 215


    節 蓄勢 217


    第二節 DEF的算法 226


    第三節 英纔教育生態呼之欲出 235


    結 語 242


     


    第四篇時代合伙人 245


    第九章 文化的傳承 250


    節 平凡的生活 250


    第二節 人品的來源 254


    第三節 創領者成長的“正反合” 258


     


    第十章 組織的傳承 262


    節 探索真正的自己 263


    第二節 磨合的藝術 268


    第三節 經營基本觀的磨合 274


    第四節 領導基本觀的磨合 276


    第五節 管理基本觀的磨合 282


    第六節 天賜良機 295


    第七節 解密“三三一”戰略 303


     


    第十一章 事業的傳承 317



    • 破釜沉舟 318

    • 名利與人心 323

    • 制度與總裁 332

    • 三線棋局 343

    • “煙囪”的故事 350

    • 領導者 364


    結 語 381


     


    附錄 384


    附錄一 平凡之路 384


    附錄二 徐萬茂眼中的32步成長歷程 388


     


    致謝 391

    前言
    企業跟著教育走
    徐萬茂

    華茂集團(以下簡稱華茂)的定位是做教育和實業。
    華茂從1971年創辦至今,已長達半個世紀,我帶領著華茂人始終探索著一個主題——華茂可持續發展,路在何方?
    迄今為止,華茂的發展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是:1971年、1981年、1998年。


    企業跟著教育走


    徐萬茂


     


    華茂集團(以下簡稱華茂)的定位是做教育和實業。


    華茂從1971年創辦至今,已長達半個世紀,我帶領著華茂人始終探索著一個主題——華茂可持續發展,路在何方?


    迄今為止,華茂的發展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是:1971年、1981年、1998年。


     



     


    1971年,也就是50年前,華茂從做工藝竹編起家,雲洲鄉竹編工藝品廠就是華茂的前身四明山區毛竹多,當時我隻是一個山區篾匠,和山民們一起靠山喫山,就地取材,勤勞致富。這時候,改革開放的大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國際工藝品需求的市場,凝結著祖先智慧的竹編工藝,一度在國際工藝品市場上讓人目光一亮,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令人興奮的信息。


    但是和老外的生意並不好做,他們已經有成熟的商業運作規矩和潛規則,而我們隻是一批從山溝溝出來闖世界的山民,我們憑什麼把生意做下去?靠的就是“誠信”的祖訓。


    1978年,雲洲鄉竹編工藝品廠總廠生產了一批當時價值的工藝竹編產品——小蘋果,外商來廠驗貨時提出部分產品質量有問題。我調查後了解到,原來是工廠的員工、各地的加工戶沒有按照標準生產,果籃的蓋子和籃體合不上。


    考慮到產品上貼的小小標簽是“中國制造”,國家信譽至高無上。而且,從做人、做生意的角度看,“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為了表達對客戶的誠信,我當機立斷,當著外商的面,一把火燒掉了這批不合格產品。1978年的,對於我們這樣一家自負盈虧的小廠來說,可以說是天文數字,但是為了堂堂正正的商業信譽,我們豁出去了。


    這把火燒出的“誠信”,讓工廠的員工、各地的加工戶都咬緊牙關抓起產品的質量來了,也燒出了工廠的金字招牌。沒過多久,工廠就接到了5的新訂單,1985年,浙江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邀我赴澳大利亞考察,我成為寧波市批出國考察的農民企業家,這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這也為華茂的進一步發展,樹立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1981年,我們創辦了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雲洲鄉文教科技器材廠,開始投身教學具產業,還注冊了中國個教學材料產品的“七色花”商標。“七色花”的商標由花朵、書本的圖案與“七色花”文字組成,寓意是“讓知識像花一樣多彩綻放”。從工藝品生產轉向教學具,這是華茂的次重要轉型。


    轉型做教學具,其實不是我在國外考察時僅僅靈機一動這麼簡單,它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當時教學具在中國還是空白,市場潛力巨大;二是做教學具對中國的教育事業有益,可以提高中國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尤其教育還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這比眼外彙意義大得多。雖然當時我們對教學具生產一竅不通,但我們堅定地相信,隻有產品具有社會效益,具有千秋傳承的意義,纔可能長期做下去。


    萬事開頭難。由於當時勞動技能教學還一直被忽視,且受到當時教育政策的限制,虧損與質疑聲伴隨著文教科技器材廠走過了8年。直到1989年,我們頂住各種內部風波和壓力,從山區遷移到望春,並六上北京,求得中國教育管理層的理解。憑著對教育的一片痴情,我們這群山民終於得到了領導的關心與支持。*史無前例地為我們組織了將教學具作為教材輔助手段的審定流程工作,使我們成為中國課堂上手腦並進的素質教育的創始者,也使我們結束了長達8年的虧損。


    1991年9月,我們生產的小學自然制作材料通過國家*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產品通過教材進入中國的教育繫統,並成立了勞動技能教育器材研究所。此後,七色花教學具因為出色的功能性、創新性,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智能開發金獎,填補了國家素質教育缺動手學具的空白,開創了中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所需的教學具產品之先河。這以後,“七色花”這三個字伴隨著華茂的教學產品名揚天下。可以說,當時中國70%以上的學校使用的都是七色花產品,年產值近。這段時期,華茂在教學具產業生產方面也積累了數千件產品。有人說,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生產不了的。


    也正是這一次轉型,讓華茂真正開始與教育結緣,意識到“教育產業是一個可以深度開發、前景廣闊的市場”,並為後來的“教育產業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8年,華茂重資產興辦了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這一年,華茂受邀參與鄞縣的開發工作。面對這片500畝的土地,集團董事局會議針對這塊地的投資方向,有過一場激烈的討論:投資地產還是投資教育?董事局大部分人對投資教育投了反對票,認為做教育喫力不討好,投資房地產卻能快速收獲“熱錢”,投資回報更加豐厚。終,我力排眾議,在教育與房地產之間,堅定地選擇了教育。


    從2000年起,根據華茂當時的產業結構,經多方論證,董事會一致認為華茂應該不忘初心,華茂從教育發家,應“取之於教育,用之於教育”,向教育行業發展。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辦學校是賺不來大錢、快錢的,即使賺了錢也流轉不到企業裡去,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做教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體現了華茂“以教育回報社會”的初心。


    華茂外國語學校翻開了“教育博覽園”的新篇章,不久後,華茂又聯合浙西當地優質的教育資源,相繼創辦了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龍遊華茂外國語學校,並在2015年創辦了寧波華茂國際學校。


    在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21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年度評選榜單”中,寧波華茂國際學校排名寧波市,全國第二十八,為來寧波創業的人纔子女就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004年,在像山黃金海岸大酒店,我們在集團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華茂“三三一”戰略。為論證“三三一”戰略的可行性,為進一步深化發展戰略規劃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長達四年左右的深度探索與研究,到2006年正式形成“三三一”戰略的實施意見,提交至董事局會議審議,與會董事一致通過了關於華茂“三三一”戰略的報告,明確了“企業跟著教育走,以教育為終身使命”的發展方向。


    “三三一”戰略在當時的表述為——


    (一)三個獨特:


    1.獨特的經營理念——“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


    2.獨特的產業結構——“教育事業與產業互動”;


    3.獨特的管理法則——“制度大於總裁”。


    (二)三個工程:


    1.有規模的教育裝備生產基地;


    2.有特色的民辦學校;


    3.有影響力的教育論壇。


    (三)一個願景:商學求索,百年華茂。


     “三三一”戰略提綱挈領地回答了華茂人“想要什麼,正在做什麼,以及將要做什麼”的問題,不僅為華茂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了華茂全體成員所認同和實踐著的企業精神、共同價值取向和行為法則。對於華茂企業來說,“三三一”戰略的確立,圈出了一個更大的持續發展的空間,建造起一條可以相互連接、相互補充、相互推動的價值鏈,使華茂可以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並且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勁。


    綜上,我把華茂所經歷的這半個世紀總結為三個階段:


    階段就是剛剛講過的20世紀七八十年代靠工藝竹編的“起家階段”;


    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的“教育產品發家階段”;


    第三階段是21世紀初至今的“教育事業持家階段”。


     



     


    起家難,發家難,持家更難。


    2006年,我正式宣布“棄商從教”,自此離開總部,去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上班。


     


    在過去的15年,有兩個漸漸形成的大問題一直刺激著我的神經,讓我的思維始終能像年輕人那樣活躍而無懼挑戰。


    個大問題關乎華茂教育的發展。隔行如隔山,我自知纔疏學淺,又從未上過三尺講臺,於是抱著對教育的敬畏之心與學校團隊相處共事。在這個過程中,既面對著曲折人生,又享受著來自各方面新的機遇與挑戰。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我領悟到教育“獨木不成林”的道理,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是重要的,教育如何真正有效地融入各行各業當中去呢?


    第二個大問題關乎華茂的發展。伴隨華茂規模的不斷增長,產業板塊也越化,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產業應該擁有怎樣的共同的底層邏輯呢?這是第二個大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過去15年的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就是發現兩個大問題,然後又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


    我是左手握著華茂“三三一”戰略,右手握著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十六字辦學理念、心裡揣著“為民育英纔、為國儲精英”的教育使命,在華茂教育這一全新的土壤中開始了15年的探索與實踐。


    2021年7月19日至2021年7月28日,在華茂度過了50歲生日之後,我率領董事會成員對集團下屬企業進行調研,我們結合過去15年來華茂“三三一”戰略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主題為“企業跟著教育走”的“三個三”規劃,這也可以說是我針對“兩個大問題”給出解題思路。


    首先,什麼是“企業跟著教育走”?


     “企業”指的是華茂旗下所有的實業企業;


     “跟著教育走”的意思是——用華茂做教育的方法論去做其他實業型企業。


    那麼華茂做教育的方法論可以被簡單概括為:教育是使命,藝術是核心,美育是信仰。


    “教育”的核心內涵是培養人纔和長期責任;“藝術”的核心內涵是精品化和特色化;“美育”的核心內涵是真善美,就是做好人、做好事,不要做壞事。


    上述核心內涵加在一起,就是“企業跟著教育走”的方法論,即用做教育的理念、思想、方式去做華茂旗下所有的企業。


    其次,何謂“三個三”規劃呢?


    個“三”是指“工藝竹編起家、教育產品發家和教育事業持家”。


    “起家”和“發家”揭示了華茂是從哪裡來的,“教育事業持家”實質上是把教育事業定義為華茂旗下所有產業的底盤。


    第二個“三”是指教育產業園、教育博覽園和教育研究園,以“三園”為中心,華茂對旗下的產業、事業做出全面規劃,目的是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產、事業繫統性發展奠定基礎,為面向市場、迎接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進行整體布局。


    華茂在不斷推動“三園”聯動的過程中,低調、務實、有條不紊地成就著“產、學、研一體化、數字化、國際化”的內涵式發展戰略。


    第三個“三”是指立足大教育、扎根大藝術、創造大美育。


    我為什麼在教育、藝術、美育的前面分別加上一個“大”呢?


    要義有二:,“大”在於“擁抱和包容”,華茂做教育不唱獨角戲,而是搭平臺,建生態,打破專業領域之間的界限;第二,“大”在於將升華之後的華茂教育方法論作為華茂旗下其他產業的底層邏輯,以實現“企業跟著教育走”的戰略思想的統一,打破產業之間的界限。


    後,在“三個三”規劃中,隱藏了一個“一”,這個“一”與“三三一”戰略裡的獨特的經營理念相同,指的是“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的經營理念,之所以將其再次體現在“三個三”規劃當中,意在強調其在華茂發展戰略當中的“吾道一以貫之”的地位。


    “三個三”規劃是我離開華茂總部去學校上班的這15年裡,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的產物,它是慢慢形成的,如果說 “三三一”戰略是百年華茂的戰略部署,那麼“三個三”規劃則是百年華茂的戰術規劃,它們一前一後,一脈相承。“一脈”就是“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這一經營理念,這是華茂的特色,我們用了整整50年時間,可以說基本上把這個被很多人認為是“奇怪”的經營理念落地了,做實了,企業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壯大了,我將其視為華茂50周年所做的一份歷史性的答卷。


    回首華茂過去的50年,華茂隻有兩句話:沒有轟轟烈烈,隻有踏踏實實;沒有狂風暴雨,隻有細水長流。


    華茂的持續成長之路,始終在這兩句話當中若隱若現。做企業永遠沒有現成的公式,“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序


    成長是成功的序曲,成功是成長的大敵。這就是商業世界充滿了挑戰性、戲劇性以及能夠生生不息的主因,這也是本書叫作《追求成長:華茂長期主義方法論》的原因。


    本書主要從方向、思路、原則的角度回答了如下問題:


    如何建立並傳承家族文化?


    平民家庭如何培養未來的領導者?


    職場菜鳥如何成長為CEO?


    CEO如何成長為企業家?


    企業家如何培養接班人?


    家族企業如何在傳承中成長,在成長中傳承?


    企業如何真正成為社會的器官,與社會相融共生、共同成長?


    總體而言,本書是一部基於長期主義案例研究的專著,我們用長期主義視角來研究和解讀有著50年歷史的華茂,該集團是以徐萬茂為代表的徐氏家族控股的家族企業。


     “長期主義”是本人在負責《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文版出版工作期間在國內早提出的一個管理概念,這源於我偶然發現的一個現像,與我們合作進行管理思想研究的企業家——如果非要在他(她)們身上找出一個共同點的話——他們無一例外都是長期主義者。


    而家族企業與家庭企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二者的核心區別是,家族企業嚴格傳承了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出世精神,並由此衍生出一套信仰、信念和規則繫統,它規定了家族成員追求什麼、相信什麼和不做什麼,家族企業領導者用這種出世精神引領、規範現世的實踐。徐萬茂說,華茂是家族企業,不是家庭企業。


    據統計,中國5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隻有3年,遠低於美、日、德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企業的平均壽命,這與主旨是解決成長問題的中國哲學不符,與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不配。


    反過來看,這也表示中國企業有著巨大文化成長空間——真正有文化的企業,是“用出世的精神創造出現世的價值”的企業。


    我們對華茂的研究,早要追溯到2015年,這家企業奉行“低調、務實、誠信”的經營準則,我們慢慢纔發現這是一家真正有文化的企業,是一家在商業思想和管理實踐上頗具探索性、實驗性的企業,也是一家在“主干”上頗為“另類”的企業。


    華茂的文化源頭是徐氏家族文化的三大精神——責任精神、和合精神和淡泊精神,在創始人徐萬茂看來,這三大精神催生出了華茂的一切,也決定著華茂的未來。


    本書在內容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沒有“孤峰”——它沒有孤立的內容,所有的內容都處於“華茂成長三角形”的這一框架體繫之內,這一框架體繫是我們基於華茂50年長期主義商業思想和管理實踐而進行的總結提煉和理論概括。


    近兩三年,“長期主義”迅速成了中國企業界的時代主題,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基於完整的案例研究而形成的具有原創性、框架性、繫統化的方法論。


    本書權當拋磚引玉,用以填補這個空白,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來,這是時代之所需,也是企業之所向。


    美國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說,許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卻不知道他們釣魚並不是為了魚。


    我真正想說的是,許多人看了一輩子的書,卻不知道他們看書的目的並不是書本身。


    親愛的讀者,讀書是為了改變,為了成長。


    讓我們一起成長!保持成長!!


     

    媒體評論
    大咖推薦:




    大咖推薦:


     


     


     


     


     


    我與徐萬茂先生結緣於教育,他對教育的熱愛以及對這種熱愛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了我和每一個認識他的人。他帶領華茂,堅持以教育為主業,堅持社會效益優先,歷五十年而初心不改,難能可貴。這本書以華茂幾十年不斷成長的歷史進程為基礎,為我們生動而繫統地解讀了一個完整、實用而又深刻的教育企業的案例。令人欣慰的是,華茂已經後繼有人,這個案例會不斷地寫下去。當前,在整個社會更加關注教育全面發展的背景下,我希望將來會出現更多徐萬茂先生這樣的企業家,出現更多像華茂這樣的企業,從而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龍永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


     


     


    家族企業本身所具備的跨代際視角、代代相傳的願景等多重特質使得它們更傾向於走長期主義的路線,但成功地進行代際傳承卻並非易事。本書為讀者們萃取並細致解讀了有著五十年歷史的華茂集團持續成長的底層邏輯,對於任何對中國家族企業基業長青這個議題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商業思想和管理實踐的寶庫。


     


    李秀娟 (Lee, Siew Kim Jean)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米其林領導力和HRM教席教授、中歐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家企業要想做成百年老店,取決於優秀企業家的培養和企業文化的傳承。華茂這家企業的獨特之處正是在於,兩代企業家都擁有追求成就百年華茂的願景,也都踐行著長期主義的經營哲學,而這都蘊含於本書所提煉總結出的“華茂成長三角形”之中。本書正是從傳承與成長的角度出發,詳細剖析了華茂五十年的成長基因和兩代企業家的企業家精神,為我國眾多民營企業提供了可供借鋻和學習的成長方法論。


     


    陳凌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家學院院長

    在線試讀

    前言
    2021年12月,低調的華茂將舉辦50周年慶。據統計,中國有5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僅3年,美國有3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也僅有7年,像華茂這樣有機會舉辦50周年慶的規模化民營企業,目前在國內是鳳毛麟角。
    本書要回答的是三個問題:華茂為什麼能夠實現持續成長?華茂是怎樣成長的?華茂的哪些核心實踐和核心知識值得其他企業借鋻?

    華茂為什麼能夠實現持續成長?

    2015年,我開始研究華茂,這項研究力求“縱向更深入,橫向更廣泛”:縱向,我深入地采訪了絕大部分徐氏直繫家族成員、全部的華茂高管、部分中層管理者、部分普通員工以及部分利益相關方;橫向,從2012年至2020年,我對全球70餘家領先企業進行了研究,對這些企業的100餘位創始人和高管進行了專訪。在本書中,您所看到的我對於華茂的理解和認知,是建立在上述工作原則和基礎之上的,它有助於我從紛繁復雜的特殊性中,更有效地提煉出普遍性,再用普遍性指導我更深入地理解特殊性。
    在華茂50年的成長歷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成長三角形”的存在。三個頂點分別是“家族文化傳承”“企業永續經營”“企業與社會相融共生”,三個頂點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個穩定的等邊三角形結構,它就像一個成長基因組,內在地包含於華茂的企業行為、組織行為以及員工行為當中,時刻主導著企業的進化與發展。
    首先是家族文化傳承。
    文化是什麼呢?文化就是一群人共有的心理程序,體現為統一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華茂是一家以徐萬茂為代表的徐氏家族控股的家族企業,家族文化與企業文化在底層是相通的,家族文化傳承體現為祖訓、家規、家風的代際傳承,它決定了創領者(家族企業創始人和繼任領導者)的資質(精神和道德)和核心纔能,決定了創領者在家族內部的凝聚力和外部公信力。

     


    前言


    2021年12月,低調的華茂將舉辦50周年慶。據統計,中國有5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僅3年,美國有3000多萬家企業,平均壽命也僅有7年,像華茂這樣有機會舉辦50周年慶的規模化民營企業,目前在國內是鳳毛麟角。


    本書要回答的是三個問題:華茂為什麼能夠實現持續成長?華茂是怎樣成長的?華茂的哪些核心實踐和核心知識值得其他企業借鋻?


     


    華茂為什麼能夠實現持續成長?


                 


    2015年,我開始研究華茂,這項研究力求“縱向更深入,橫向更廣泛”:縱向,我深入地采訪了絕大部分徐氏直繫家族成員、全部的華茂高管、部分中層管理者、部分普通員工以及部分利益相關方;橫向,從2012年至2020年,我對全球70餘家領先企業進行了研究,對這些企業的100餘位創始人和高管進行了專訪。在本書中,您所看到的我對於華茂的理解和認知,是建立在上述工作原則和基礎之上的,它有助於我從紛繁復雜的特殊性中,更有效地提煉出普遍性,再用普遍性指導我更深入地理解特殊性。


    在華茂50年的成長歷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成長三角形”的存在。三個頂點分別是“家族文化傳承”“企業永續經營”“企業與社會相融共生”,三個頂點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個穩定的等邊三角形結構,它就像一個成長基因組,內在地包含於華茂的企業行為、組織行為以及員工行為當中,時刻主導著企業的進化與發展。


    首先是家族文化傳承。


    文化是什麼呢?文化就是一群人共有的心理程序,體現為統一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華茂是一家以徐萬茂為代表的徐氏家族控股的家族企業,家族文化與企業文化在底層是相通的,家族文化傳承體現為祖訓、家規、家風的代際傳承,它決定了創領者(家族企業創始人和繼任領導者)的資質(精神和道德)和核心纔能,決定了創領者在家族內部的凝聚力和外部公信力。


    本書篇詳細地記敘、分析了來自家族的精神啟蒙、道德熏化、纔能的實踐對於華茂創始人徐萬茂的人生與事業產生的基礎而長期的影響。在本書的第四篇,也包含了家族文化傳承對於家族企業傳承所產生的決定性影響的內容。


    其次是企業永續經營。


    企業的本質是一個通過創造顧客來實現自身成長的機制,也是一個從外部籌集人力、物力、資金並向顧客提供滿意商品的組織體繫。這意味著,如果企業持續實現有效能、有效率、有特色的經營,就可以實現永續經營。這也意味著,如果有效能、有效率、有特色中的哪一點出了問題,就會導致企業衰落甚至失敗。


    50年來,華茂在效能管理、效率管理、特色管理上極具創造力,中西結合,各取所長,各補所短。


    對於一個領袖周期內企業的持續成長而言,效能和效率就像兩個形影不離的“兄弟”:效能是“大哥”,負責“做正確的事”;效率是“小弟”,負責“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就是圍繞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做事情。決策時,效能管理強調整體、責任、優勢和平衡。對於規模化企業來說,效率上的問題,通常不會致命,且容易迅速糾正;而效能涉及方向、組織甚至是文化,效能一旦出問題,很難糾錯,輕則傷筋動骨,重則致命。


    在彼得·德魯克管理思想中,效能管理(management by effectiveness)即組織效能管理,它追求做正確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done),“正確的事情”就是符合本企業使命、願景、價值觀,且處於本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之內的機會 ;效率管理(management by efficiency)包括個人效率管理和協作效率管理,它追求正確地做事(to do things right),持續成長的企業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既能保證組織效能,同時保證個人效率和團隊協作效率。


    華茂通過三項原創“武功”,實現了效能與效率的統一:首先,用“三個行動守則”(誠信是生存之本;品牌是發展之本;教育是立業之本),把使命、願景、價值觀扎實地貫徹到企業日常活動當中去;其次,以“制度大於總裁”為管理總綱領,實行公司治理上的“家族體制下的現代企業制度”,把企業長期利益和短期績效在體制、制度層面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使公司決策避免急功近利和好高騖遠;後,實行用人上的“高度信任下的現代契約制度”和公司管控上的“充分授權下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把“財務”上的中央集權與“用人”上的充分授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保證了集團總部的控制力,又充分調動了前線業務板塊的發展動能。


    再來看特色管理。“特色”就是“領先於同行的差異性”。特色是時間的產物,從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視角來看,特色管理的核心是“傳承管理”,通常來說,企業傳承得好,特色就會鞏固、強化得好。


    在傳承管理上,華茂整個交接班過程可以被大致分為兩大階段:階段是漸進式的職權交接;第二階段是換位共同成長,華茂的傳承。其中第二階段特別具有創造性,體現為交班人徐萬茂與接班人徐立勛轉換角色:徐萬茂放下身段進入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致力於變革創新;徐立勛操盤全局擔當守成責任,並在守成中致力於創新。正是在這一階段,父子二人在工作上越來越默契,越來越相互理解,終成就了華茂“在守成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成”的穩健的發展態勢。


    後是企業與社會相融共生。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它不以占有財富為目的而存在,而以“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為目的而存在,因此企業要想持續成長,必須與社會相融共生。


    徐氏家族與社會的關繫以及華茂與社會的關繫,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慈善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了從經營理念、企業形態到資產繼承,再到企業社會責任、產品社會責任、組織社會責任、員工社會責任與社會全方位的深度嵌入、相融共生。


    華茂的經營理念是“以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企業形態是教育產業與教育事業相互促進,上述經營理念和企業形態,共同催生了華茂企業事業化的發展模式,用事業思維發展企業,用企業思維發展事業。徐氏家族資產繼承方面,華茂確立了“分家不分產,所有的資產不為任何家族成員所有”的原則,實質上實現了“資產準社會化”;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正在朝著“人、財、物、能力”全方位地融合於社會的方向發展,華茂·彩虹計劃、家基金等項目深深地根植於社會土壤之中並不斷成長。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說,一家公司能否長久生存和成功運營,主要取決於三個互相依存的問題——領導問題、基本政策問題以及行動和決策的標準問題。


    在華茂“成長三角形”中,“家族文化傳承”主要解決了“領導問題”,“企業永續經營”“企業與社會相融共生”則主要解決了“基本政策問題”以及“行動和決策的標準問題”。華茂“成長三角形”看起來樸實無華,但它沒有停留在表面素上,而是深刻地演化為企業基因,晝夜不停、分秒不歇地向企業、組織、人員發號施令,有效控制著企業行為、組織行為以及員工行為,支持並保證華茂的持續成長。


     


    華茂是怎樣成長的?


     


    本書的篇至第四篇無時無刻不在探索並回答著這個問題,總的來說,在華茂50年的成長邏輯中,我發現了一條根本線索——創領者的成長與企業的成長要並行,而且創領者的成長要先於企業的成長。


     


    華茂的哪些核心實踐和核心知識值得其他企業借鋻?


     


    除了華茂“成長三角形”之外,我認為值得借鋻的是“企業事業化”和“傳承無形資產”,華茂在這兩個方向上的探索、實踐的深入性、持續性和繫統性,不但在國內具有開創性,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很難找出第二個樣本。


     


    這本書是給誰看的?


     


    徐萬茂先生說,之所以願意開放華茂供我采訪調研,首要的初衷是,把這本書獻給華茂人和徐氏後代,告訴他們華茂是從哪裡來的以及怎樣來的,他特別強調了一點:既然是寫給後人看,就要實事求是,客觀分析,不要刻意撥高,要對歷史負責。


    這本書因此有了“實事求是”的基因,這是華茂的價值根基。從這個價值根基出發,這本書的內容涉及家族的持續成長與管理、人的持續成長與自我管理、企業的持續成長與管理,裡頭的大量內容,是領導力、組織、變革與創新、家族企業傳承等課題的真實而鮮活案例。


    因此,這本書應是下列讀者的優先選擇:有志於培養優秀孩子、建設卓越家族的家長,站在社會起跑線上的大學生,職場菜鳥,中高層管理者,家族企業管理者以及家族成員、商學院教授,等等。


     


    楔子


    華茂小傳


     


    華茂誕生於1971年,但“華茂”作為正式的公司名號,則是從1996年纔開始的。經過50年的持續成長,華茂目前已成為一家以教育為本的綜合性產業集團,旗下主要涵蓋了以產、學、研一體化為特色的教育板塊以及以長、中、短線為特征的金融投資等板塊。


     


    進化


     


    企業的持續成長,意味著一場持續的生存競賽,為了贏得競賽,企業必須進化,從1971年到2021年,50年大浪淘沙,能夠持續成長到現在的企業是鳳毛麟角,其間絕大多數企業由於沒有進化,漸漸退出了賽場,到目前為止,華茂的進化取得了可驗證的成功。


    這本書實質上寫的就是華茂的進化方法論,在您開始體驗華茂的“進化之旅”之前,了解並理解華茂的以下三條進化軌跡,將更加有助於您對本書具體內容的理解。


     


    轉制


     


    華茂是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產物,也是中國企業發展和改革的縮影,她發端於中國農村的社隊企業,社隊企業是一種集體所有制的經濟形式,以此為出發點,華茂先後經歷了四次所有制改革。


    次所有制改革:1983年從初的社隊企業轉制為鄉鎮企業。


    第二次所有制改革:1993年從鄉鎮企業轉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


    第三次所有制改革:1995年從股份合作制企業轉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次所有制改革:2007年從股份有限公司轉制為以徐萬茂為代表的徐氏家族控股的企業集團。


    縱觀整個轉制過程,每一次轉制,都是在國家有關“企業所有制改革”的政策牽引之下完成的,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的目的是不斷催生出企業家精神,不斷激活企業的發展潛力,促進企業的持續成長。


     


    戰略轉型


     


    企業的每一次戰略轉型,都是一次脫胎換骨。1971年成立的雲洲鄉竹編工藝品廠是華茂的創業項目,此後,華茂經歷了四次戰略轉型。


    次戰略轉型,從1981年至1991年宣告成功,華茂從生產竹編工藝品轉型為中國家也是的教學具供應商。其間,公司名號經歷了從“雲洲文教科技器材廠”到“寧波文教科技器材廠”轉變。


    第二次戰略轉型,從1995年左右到1997年左右,選擇投資了節能燈項目、教育軟件公司、酒店等項目,這次轉型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戰略轉型,從1998年開始,相繼投資了三所華茂外國語學校和一所華茂國際學校,目前處於戰略迭代進程中。


    第四次戰略轉型,從2002年開始投資東錢湖教育論壇項目,直到2020年首屆東錢湖教育論壇在寧波東錢湖畔召開,這次戰略轉型耗時長達18年。


     


    三重血統


     


    華茂具有“跨時代”血統和“家族”血統,這造就了華茂的獨特基因。


    所謂“跨時代”血統,是指她生命中的頭7年處於計劃經濟時代,這決定了她自帶計劃經濟的血統。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她身上又更新了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血統。很少有企業能夠同時兼容這兩種看起來是“相互衝突”的血統,這催生出華茂獨特的企業事業化思想和業務架構。


    所謂“家族”血統,是指她把創始人徐萬茂先生的家族對於生生不息的追求和文化積澱有效移植到了企業文化當中,成了支持企業持續成長的思想源頭和理論實證。


    好吧,讓我們一起走進華茂50年成長的進化之旅!


     


    致謝


    創作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和深度,從根本上取決於創作者既有的認知儲備和認知能力,比如,在我眼中,華茂是這樣的,在其他創作者眼中,華茂可能就是那樣的。


    萬科董事長郁亮曾經對我說:通常外界對行業領跑者進行的評價都是落後於實際的,評價者如果不是身在其中,就很難設想被評價對像所面對的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他們如果隻拿自身過去的體會來評價領跑者,就難以獲得全面的認識。


    在我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完成了這部管理類著作之後,我首先要感謝的是那些在管理思想和實踐方面給我核心認知儲備、幫助我提升核心認知能力的人。


     “這一幫人”加起來有近千人之多,他們多數是在不同時期在所在領域站在點或較高點的人,他們不斷地奠基、刷新著我的核心認知儲備,這是我們這個行業所獨有的“行業紅利”。


    在這個群體當中,我要特別感謝我們一起合作產出過重要成果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教授和咨詢專家,這些成果先後發表在SCI期刊《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上,他們分別是:瀋文榮、汪群斌、羅德俠(Paul Laudicina)、宋志平、季琦、徐樂江、謝德蓀、汪建、郁亮、魏玉林、吳曉波(浙大管理學院前院長)、梁信軍、戴維·哈丁、劉積仁、金井政明、


    碓井稔、戴志浩、鄧德隆、馬祺(Barns Mitch)、張雲、吉美莉(Mireille Gillings)、瀋暉、石德瑞(Daniel Starta)、Kai Engel、徐直軍、張雷、曲向軍、蔣志興、梁華、彭博、戢仁貴、Joy Tan、陳龍等(排名不分先後)。


    感謝華茂董事長徐萬茂先生、總裁徐立勛先生,作為華茂創領者,他們是這本書的主角,他們有著不同的領導風格,他們的共同點是流淌在血液裡頭的責任精神——對家庭家族的責任、對企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


    徐立勛說過這樣一句話令我印像極為深刻:“企業不可能永遠存活,可能有一天華茂也會倒,這是自然規律。但這個城市、這個社會會更長時間地存在下去,在華茂倒下之前,能夠留給寧波這座城市、這個社會一些什麼東西呢?華茂不在了,華茂留下的這些東西還在,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社會責任。”


    感謝50年以來,參與華茂教育產、事業的所有人。感謝參與調研的華茂受訪者。


    感謝布克加團隊的王留全、餘燕龍、葉贊以及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編輯。


    還要感謝讀者,如果您能從本書中汲取一些關於個人或企業持續成長的“營養”,那將是我的欣慰。如有疏漏之處,也請多多指正。


    後,我想真誠地祝願徐氏家族未來能夠成為中國家族的典範,祝願華茂能夠代代相傳,實現百年華茂的宏願,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商業思想和管理實踐做出偉大的原創性的貢獻!


     


    王 豐


    2021年仲秋於上海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