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毫無意義的工作: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中文版 梁永安 嚴飛作序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大衛·格雷伯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38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43883
    作者:大衛·格雷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大衛·格雷伯是享譽世界、備受尊敬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耶魯大學前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教授、“占領華爾街”主要參與者。 2,托馬斯·皮凱蒂推崇作者洞見,中文版由梁永安、嚴飛作序,陳嘉映、項飆、劉擎、羅家德、馮侖聯袂推薦。
    3,引發全球百萬人閱讀,高居亞馬遜勞資關繫榜首,輸出十幾種語言,《衛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紐約客》傾力推薦。
    4,議題的重大現實意義:以社會學、經濟學和大歷史視角,對勞動價值進行21世紀新討論,揭示效率和不公平的根源性問題,幫助社會和個人回歸價值。 

     
    內容簡介

    凱恩斯曾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到20世紀末,科技水平將足夠進步,人們每周的工作時長會縮短至15小時。但如今,人們在工作上花費了更多時間。
    你的工作對世界做出貢獻了嗎?2013年,大衛·格雷伯在《談談“狗屁工作”現像》一文中提出了這個尖銳的問題,在幾周內收獲了超過百萬次的閱讀點擊,並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直到現在,它仍然是人們深切關注的議題。
    是誰在創造這些毫無意義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礙個人價值的實現,加劇不公平的?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犀利的筆觸,將自己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剖析了困擾世人的當代社會病灶。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占領華爾街”主要參與者,先後任耶魯大學副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師承人類學家馬歇爾·薩林斯。出版有《債:5000年債務史》,受到《21世紀資本論》作者托馬斯·皮凱蒂的高度贊譽。 

    目錄
    推薦序
    不要迷失在“分配性努力”中 梁永安/ V
    打開摩天輪的座艙 嚴飛/ IX
    序言
    40% 的工作毫無意義/ XV

    章 什麼是“狗屁工作”?
    / 008 為什麼說黑幫殺手並不算是“狗屁工作”
    / 013 為何我們對“狗屁工作”的主觀判斷往往是正確的
    / 020 一個常見的誤解:“狗屁工作”基本都出現在公共部門
    / 023 為什麼說理發師並不是“狗屁工作”
    / 028 “純狗屁的工作”“挺狗屁的工作”和“有點狗屁的工作”
    第二章 狗屁工作的種類
    / 036 五大類狗屁工作

    推薦序
    不要迷失在“分配性努力”中 梁永安/ V
    打開摩天輪的座艙 嚴飛/ IX
    序言
    40% 的工作毫無意義/ XV
     
    章 什麼是“狗屁工作”?
    / 008 為什麼說黑幫殺手並不算是“狗屁工作”
    / 013 為何我們對“狗屁工作”的主觀判斷往往是正確的
    / 020 一個常見的誤解:“狗屁工作”基本都出現在公共部門
    / 023 為什麼說理發師並不是“狗屁工作”
    / 028 “純狗屁的工作”“挺狗屁的工作”和“有點狗屁的工作”
    第二章 狗屁工作的種類
    / 036 五大類狗屁工作
    / 070 復合型狗屁工作
    / 074 次級狗屁工作
    / 075 是否有人還未察覺自己正在從事狗屁工作?
    第三章 為何狗屁工作從事者說他們不快樂?論精神暴力(上)
    / 082 當著閑差卻無所適從
    / 088 談談狗屁工作的核心:虛偽和無目標感
    / 096 我們為何會錯判人類做事的動機
    / 100 “假模假樣工作”發展史:“花錢買他人時間”概念的興起
    / 108 論時間的道德性和自然工作節奏之間的衝突
    第四章 身處狗屁崗位有何感受?論精神暴力(下)
    / 121 為何說身處狗屁崗位並不總是那麼糟糕
    / 123 談談“無處安放的憤怒”和“被迫假裝工作”帶來的痛苦
    / 132 談談“無法引發後果”帶來的痛苦
    / 142 談談“覺得自己沒資格痛苦”帶來的痛苦
    / 152 “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帶來的痛苦
    / 156 尾聲:談談狗屁工作對創造力的扼殺
    第五章 狗屁工作為何會激增?
    / 177 因果關繫和社會學解釋的本質
    / 181 政府在創造和維持狗屁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 184 對激增原因的幾種錯誤解釋
    / 191 一個典型的行業:金融業
    / 203 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封建主義與古代封建主義的相似與不同
    / 209 管理封建主義的幫兇:媒介經理人
    / 219 說說結論,並重新談談因果關繫的三個層面問題
    第六章 為何社會對狗屁工作的激增無動於衷?
    / 228 用價值衡量標準的不可能性
    / 234 當代社會大部分人為何脫離經濟價值來理解社會價值
    / 241 工作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報酬之間的反比關繫
    / 256 從神學根源角度談談我們對勞動的看法
    / 258 北歐價值觀“沒有領薪工作的人生不完整”之起源
    / 262 資本主義制度對工作的美化和勞動者的反擊
    / 269 勞動價值理論的破綻,以及資本擁有者是如何利用這個破綻的
    / 277 工作如何在20世紀轉變為自律和自我犧牲的一種方式
    第七章 狗屁工作的應對
    / 289 論如何通過平衡各方憤恨情緒來維持管理主義封建制度
    / 300 機器人化危機同狗屁工作總體問題之間的關聯
    / 309 工作狗屁化的政治後果,以及照料類工作生產率的下降
    / 314 談談“全民基本收入”
    致謝 / 333
    注釋 / 335
    參考文獻 / 369

    在線試讀
    談談“狗屁工作”現像
    這一切要從一篇約稿說起。當時有一本新創的激進刊物《罷工!》(Strike!)邀請我寫一篇小文章。編輯問我能不能寫點兒煽動性的內容,就是其他刊物都不願意發表的那種。我腦海裡常常有那麼 一兩篇符合這個要求的文章,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名為《 “狗屁工作”現像》(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的小文章交給了他。
    這篇文章是基於我的一個直覺寫成的。所有人都很熟悉那些在外人看來沒多大作用的崗位,比如,人力資源顧問、溝通協調員、公關研究員、金融策略師、企業律師,以及那些(學術圈都很熟悉的)專門負責給某種委員會招聘的工作人員,而這種委員會的工作 正是討論哪些委員會沒必要存在。這類崗位多到列都列不完。我不 禁問自己,假如這些工作的的確確毫無意義,而那些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對此也心知肚明,那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當然,我們時 不時會踫到一些人,告訴我們他們的工作毫無意義,也沒有必要。
    一個成年人,每周有5天,要早早起來去做一項他內心知道其實沒必要做的工作(這些工作純屬浪費時間和資源,甚至還會給世界帶來害處),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讓人沮喪和洩氣的呢?這難道不是蔓延 在我們社會中的可怕的心靈創傷嗎?如果答案是肯定,那麼這個創傷似乎從未有人談起過。關於人們工作時開心與否的調查和論述已有許多,但據我了解,還沒有任何一項調查或論述是關於人們對自身工作必要性的判斷的。
    我們的社會可能已被無用的工作滲透到千瘡百孔,而人們對此也避而不談,這件事從其本質來看並非不可信。關於工作的話題充滿了禁忌。大部分人不喜歡他們的工作,若是能找到借口不去上班,人們會很開心,但這樣的事實甚至被認為是不能在電視上承認的。
    以上的判斷似乎可信,但我當時並不確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做個實驗,我很想看看把這樣的判斷寫出來會引起 怎樣的反響。
    下面便是我給《罷工!》2013 年 8 月刊撰寫的文章:
    談談“狗屁工作”現像
    1930 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預言道:到20世紀末,科技水平將足夠進步,以至在英美等國家,人們每周的工作時長會縮短至15小時。當時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凱恩斯的這個預言。就技術而言,我們完全能夠實現它,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發展。恰恰相反,一項項技術集結起來,變著法兒地使我們所有人 更忙碌。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各種各樣事實上毫無意義的工作應運而生。非常多的人,尤其在歐洲和北美洲,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耗費在那些他們其實知道並不需要的事情上。不管是道德上還是心靈上,這種狀況給人造成的傷害都是深重的。這是我們集 體靈魂上的一道傷疤,然而幾乎從未有人談及它。

    談談“狗屁工作”現像 


    2013年春季期間,我無意間引發了一場小小的國際轟動。 
    這一切要從一篇約稿說起。當時有一本新創的激進刊物《罷工!》(Strike!)邀請我寫一篇小文章。編輯問我能不能寫點兒煽動性的內容,就是其他刊物都不願意發表的那種。我腦海裡常常有那麼 一兩篇符合這個要求的文章,所以我就寫了一篇名為《 “狗屁工作”現像》(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的小文章交給了他。 
    這篇文章是基於我的一個直覺寫成的。所有人都很熟悉那些在外人看來沒多大作用的崗位,比如,人力資源顧問、溝通協調員、公關研究員、金融策略師、企業律師,以及那些(學術圈都很熟悉的)專門負責給某種委員會招聘的工作人員,而這種委員會的工作 正是討論哪些委員會沒必要存在。這類崗位多到列都列不完。我不 禁問自己,假如這些工作的的確確毫無意義,而那些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對此也心知肚明,那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當然,我們時 不時會踫到一些人,告訴我們他們的工作毫無意義,也沒有必要。 
    一個成年人,每周有5天,要早早起來去做一項他內心知道其實沒必要做的工作(這些工作純屬浪費時間和資源,甚至還會給世界帶來害處),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讓人沮喪和洩氣的呢?這難道不是蔓延 在我們社會中的可怕的心靈創傷嗎?如果答案是肯定,那麼這個創傷似乎從未有人談起過。關於人們工作時開心與否的調查和論述已有許多,但據我了解,還沒有任何一項調查或論述是關於人們對自身工作必要性的判斷的。 
    我們的社會可能已被無用的工作滲透到千瘡百孔,而人們對此也避而不談,這件事從其本質來看並非不可信。關於工作的話題充滿了禁忌。大部分人不喜歡他們的工作,若是能找到借口不去上班,人們會很開心,但這樣的事實甚至被認為是不能在電視上承認的。
    以上的判斷似乎可信,但我當時並不確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做個實驗,我很想看看把這樣的判斷寫出來會引起 怎樣的反響。 
    下面便是我給《罷工!》2013 年 8 月刊撰寫的文章: 
    談談“狗屁工作”現像 
    1930 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預言道:到20世紀末,科技水平將足夠進步,以至在英美等國家,人們每周的工作時長會縮短至15小時。當時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凱恩斯的這個預言。就技術而言,我們完全能夠實現它,然而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發展。恰恰相反,一項項技術集結起來,變著法兒地使我們所有人 更忙碌。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各種各樣事實上毫無意義的工作應運而生。非常多的人,尤其在歐洲和北美洲,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耗費在那些他們其實知道並不需要的事情上。不管是道德上還是心靈上,這種狀況給人造成的傷害都是深重的。這是我們集 體靈魂上的一道傷疤,然而幾乎從未有人談及它。 
    凱恩斯承諾的(20世紀60年代依然被人們熱切盼望著的) 烏托邦為何從未成為現實?對此,如今普遍的說法是,凱恩斯未能考慮到消費主義的興起。在“少工作點”和“多娛樂些”兩者之中,人們集體性地選擇了後者。這看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道德寓言故事,但哪怕隻要細想一分鐘,我們就能發現這種說法站不 住腳。是的,20 世紀20年代至今,我們目睹了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的新崗位、新行業的誕生,但這些新生的工作中與壽司、蘋果 手機和高檔運動鞋的生產和售賣扯得上關繫的寥寥無幾。 
    那麼,這些新崗位究竟是什麼?近,有報告對比了美國人在1910年和2000 年的就業情況,清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據我觀察,這個答案同樣適用於英國)。20 世紀,用人、工人和農民 的數量急劇減少;與此同時,“專業人士、管理人員、辦事員、銷售人員和服務業工作者”的數量增加了兩倍,即從“總就業人數的 1/4 增到了 3/4”。換句話說,自動化技術確實大幅度減少了生產性的工作,正如預言所說。(哪怕在全世界範圍內統計,把 印度和中國的工人都算進來,產業工人的比例都遠不如從前。) 
    然而,我們的工作時長並沒有大大降低,自然也就沒能獲得更多自由時間去追求事業、尋找樂趣、追逐幻想以及實踐理念。 甚至,我們所看到的激增的數字並不是出現在“服務”業,而是出現在行政領域,比如全新的金融服務和電話銷售等行業,以及空前擴張的公司法、學術與健康部門、人力資源和公共關繫等領 域。這些數字甚至沒有反映出為上述行業提供行政支持、技術支持和安全支持的那些人。其實所有輔助性行業都需要算進去(比 如,給狗狗洗澡的、24 小時送比薩的行業),所有這些工作的存 在不過就是因為每個人都花費了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而無暇顧及其他。 
    我提議,以上這些工作就叫“狗屁工作”好了。
    似乎有人專門發明一些毫無意義的工作,隻是為了讓大家一直一直工作。問題就出在這兒!在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情況是不該發生的。當然,在從前的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效率低下,人們不僅把就業當作一種權利,更是一種神聖的職責。這種國家體制創造的,工作崗位源源不斷。(所以,在蘇聯百貨公司 裡,賣一塊肉都需要三個人來干。)可是,市場競爭不是可以消 除此類問題嗎?起碼根據經濟學理論,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絕不 可能把錢付給那些沒什麼用的人。但不知為何,這樣的情況的的確確發生了。 
    公司裁員,毫不留情,有人出,有人進,這些被裁的人往往都是干實事的,他們真的在制造什麼、搬運什麼、修理什麼、維護什麼。然而誰也沒辦法解釋,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魔法,從事行政文書工作的領薪人數終卻在增加。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跟蘇聯那會兒的工人沒什麼兩樣,理論上每周工作40小時甚至 50小時,然而實際有效工作時間不過每周15小時,這與凱恩斯的預言是一致的。因為他們還得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組織和參加各種動員大會,來更新臉書內容,來下載一部又一部的電視劇。 
    這裡的問題顯然不是從經濟學角度可以解釋的,我們需要轉向道德領域和政治領域。統治階級意識到一件事:如果老百姓生 活幸福、工作高效、時間自由,那麼就會埋下巨大的危險。(想想20世紀60年代發生的事就好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隻不過有那麼一點點靠近這個方向。)同時,人們覺得工作纔是 正確的事。如果有人每天醒來後,不願投入自律高效的工作中, 那他就不配擁有好生活:這種道德理念正好為統治階級所利用。 
    在英國學界,人們需要應付的行政事務越來越多,沒完沒了。有一次思考這個現像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地獄或許正是這樣的:在地獄中,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做著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比如,你木工活很好,因而被雇用,結果發現,你居然 需要做大量炸魚的活,並且炸魚這個工作也不是必須要做的,反 正真正需要炸的魚沒幾條。但是不知道為何,一想到某些同事竟然炸的魚比自己少,做的木工活比自己多,這裡的人就恨得咬牙切齒。不久,地獄工廠裡堆滿了數不盡的炸魚,很難喫,也沒人來喫,而這竟然就是地獄工廠的全部產出。 
    我覺得,這幅畫面為我們精確地描述了經濟生活中的道德力量。 
    我明白任何類似的觀點都會立刻激起反對的聲音:“你誰啊?憑什麼由你來說哪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必不可少’又究竟怎麼去定義?你不是人類學教授嗎,那麼人類學教授這個崗位的‘必要性’又體現在哪裡?”(事實上,許多媒體後來確實是這麼說的,他們表示我的工作就是無謂的社會開支的典型。)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沒說錯,社會價值本來就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 
    我不會冒昧地告訴一個認同自己工作的人,你的工作其實對世界沒有貢獻。但有些人自己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明白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那樣又該如何?前不久,我和年少時的某個 校友重新聯繫上了,我倆15歲以後一直沒見過面。這些年他的經歷讓我感到喫驚:他先是寫了一段時間的詩歌,後來又在某家獨立公司做搖滾樂隊主唱。他的歌我在電臺裡聽到過,但我 不知道歌手是我認識的人。很明顯,他是個纔華橫溢的人,創造力滿滿,他的作品也確確實實點亮了世界上許多人的生活。 然而,在幾張專輯接連失敗後,他被解雇了。他債務纏身,女 兒又剛剛出生,他隻好(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勾了人生的默認 選項— 上法學院,跟無數茫然無方向的人一樣”。現在的他就職於紐約一家知名公司,是一位企業律師。他很願意承認自己的工作全然無用、對世界毫無貢獻。在他自己看來,這份工作就不該存在。 
    在這裡,人們有太多問題可以問。比如,我們的社會似乎對纔華橫溢的詩人、音樂家沒什麼需求,而對專攻公司法的專業人士有著無窮無盡的需求,這說明了什麼?(答:倘若世界上大部分可支配的財富掌握在1%的人手中,那麼我們所說的“市場”反映的不過是這1%的人的喜好,而不是其他人的需求。)除此以外,這還表明大部分從事無意義工作的人終都認識到了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事實上,我就沒遇到過一個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是“狗屁工作”的企業律師。除了企業律師,前文提到的幾乎所有新行業的從業者也都這麼想。我們社會中存在一個領薪的專業人士階層,如果你在什麼派對上與他們相遇,恰好又提到了你 的工作或許挺有趣(比如搞人類學研究),他們就會躲避這個話題,隻字不談自己的工作;等到幾杯酒下肚後,他們卻開始激動不已、滔滔不絕、罵罵咧咧,一個勁兒地表示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愚蠢透頂。 
    這是很嚴重的精神暴力了。一個人若是內心深處知曉自己的工作毫無存在的必要性,那還談什麼工作的尊嚴?心中的憤怒和憎恨怎麼可能不洶湧?然而這個社會的獨特性就在於,正如前文所提的炸魚的例子,管理者想出了一個方法,使這股憤怒和憎恨精準地投向了那些真正做了有意義的工作的人身上。比如,社會中似乎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一個人的工作越是明顯地對他人有益,他得到的酬勞就越低。
    想要拿出客觀的評價標準不容易,但是如果想對這個問題稍微有所了解,你隻需要詢問以下幾個簡單的問題:倘若這個專業人士階層嗖一下消失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倘若消失的人是護士、垃圾清理工、機械師,那又會發生什麼?顯然,如果護士、垃圾清理工和機械師轉瞬之間就不存在了,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立刻受到災難性的打擊。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教師,不再有碼頭工人,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迅速陷入困境。 哪怕是少了科幻小說家,少了斯卡音樂家,這個世界都會失色不少。可如果消失的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私募基金首席執行官、遊說者、公關研究員、精算師、電話銷售員、法警和法律顧問,那人類是否會痛苦不堪,是否會面臨無法生存的情況,就不好說了。(許多人認為人類的處境可能會大大改善。)個人實際貢獻越多,獲得的報酬越少:除了少數人們熟知的例外(比如醫生), 這種情況竟然真的普遍存在。 
    更有悖於常理的是,似乎存在某種普遍的看法,認為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這種看法為右翼民粹主義提供了某種隱秘力量。我們可以從媒體對地鐵工人的態度上得到佐證。在倫敦地鐵工人和雇主發生合同糾紛時,媒體煽動民眾憎恨地鐵工人,說他們把倫敦搞癱瘓了。地鐵工人可以導致倫敦癱瘓這個事實本身就 說明,他們的工作是實實在在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似乎正是 這一點惹惱了大家。我們再看看美國,此種情況更甚,共和黨相 當成功地調動了人們對學校老師和汽車工人的憤怒(值得玩味的是,這種憎恨並不針對學校的行政管理層,也不針對汽車行業的高管,而問題恰恰是他們帶來的),指責他們要的薪水待遇太高了。這就好像在對老師和工人喊道:“書是要教的!車是要造的!實實在在的工作是要做的!有這些就夠了!你們怎麼還敢嚷嚷著要拿到中產階級的福利待遇?” 
    假如有人想要設計出一項制度,能夠完美地維護資本的力量,那他(或她)是很難想出超越前文做法的方案的。真正有產出的工人被無情地壓榨和剝削。剩下的人分成兩組:一組是惶恐的不工作的人,這些人受到普遍的抨擊和斥責;更多人是在另一組,他們領著工資但其實什麼都不做,他們的崗位是為了認同統治階級的觀點和感受(比如經理、行政管理人員等,其中統治階級的財務代理人尤為突出),同時還能促進人們對那些從事著具 有無可辯駁的社會價值之工作的人隱隱產生不滿。顯然,這個體繫並不是有意識地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將近 100 年的試錯中逐漸形成的。這是用來解釋為什麼技術水平提高了這麼多,我們大部分人的每日工作時間還是遠超三四個小時的答案。 
    此文刊出後,人們的反應恰好證明了文中的假說。《談談“狗屁工作”現像》掀起了輿論的巨浪。 
    幾周內,《談談“狗屁工作”現像》被翻譯成了起碼10多種語言,包括德語、挪威語、瑞典語、法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俄語、土耳其語、拉脫維亞語、波蘭語、希臘語、愛沙尼亞語、加泰羅尼亞語、韓語。文章被轉載在大量國外的報紙上,從瑞士一路轉載到澳大利亞。初的《罷工!》雜志的文章頁面點擊量則超過了100萬次。因為訪問人數過多,網頁崩潰了好多次。相關的博客文章到處都是,評論區則被白領人士占領,在那兒各種吐露心聲。有些人給 我留言尋求指導,另一些人則告訴我,他們在我的鼓舞下辭去了工作,開始尋找有意義的事情。
    在此番熱度下,民意調查機構 YouGov(輿觀) 也自行發起了一項民意調查,面向英國居民,來驗證文章中的假說是否成立。調查中的選項直接從原文中摘取,比如,你的工作是否“對世界有貢獻”?結果令人驚訝,超過1/3的人(37%)表示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對世界沒有貢獻(同時,50%的人表示自己的工作對世界有貢獻,13%的人表示拿不準)。 
    這比我預期的數據高了將近一倍。我之前估摸著“狗屁工作”的占比在20%左右。後來在荷蘭進行的一項民調給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結果。事實上,數據甚至更高:在參與民調的荷蘭工作者中,有40%的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存在的理由。 
    文章中提出的論點不僅得到了公眾反響的證實,還得到了統計調查結果強有力的支持。
    顯然,此文發表之前,對這個重要的社會現像幾乎從未有過繫統性的關注。文章給了人們一個談論的契機,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便秘許久終於可以通暢一次,他們隱秘的感受得到了一次發洩。而且很肯定的是,這隻不過是一個開始,對該問題更廣泛的探索將會來到。 
    我寫此書的目的就是想提供一個比原始文章更為繫統的論述。 2013年的這篇文章是寫給革命性政治雜志的,所以重點放在了該問題政治方面的影響上。事實上,該文隻涉及當時我構思的一繫列論點中的一個。這一繫列論點是關於新自由主義(“自由市場”)的,自從撒切爾夫人—裡根總統時代以來,這種思想體繫統治了全世界。然而,該思想體繫的實質與其宣揚的理念恰恰相反,不過是披著經濟外衣的政治行為罷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