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數字金融革命:中國經驗及啟示 全方位了解中國的數字金融發展 黃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黃益平,〔美〕杜大偉(David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金融/投資  金融理論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3314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軟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331408
    作者:黃益平,〔美〕杜大偉(David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數字金融的快速發展及其對經濟、社會的重塑,堪稱當代商業實踐中十分重要的前沿革命之一。
    本書從不同側面解讀中國數字金融的發展,不僅包括其發展歷程,影響因素,給人們的就業、收入和消費帶來的改變等,還探尋了這場發生在中國金融領域的變革對全球經濟的意義和影響。
    通過閱讀本書,您會發現:與歐美相比,中國的創新和遠見體現於國家通過數字金融的發展來增強金融的普惠共享——為那些尚未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企業與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無論他們身處何地、何種行業以及是否擁有資產。這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穩定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謹將本書獻給中國數字金融事業的實踐者、決策者與研究者,以及關心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讀者。 

     
    內容簡介

    從移動支付到在線投資,從科技巨頭金融服務到數字保險,從開放銀行到數字貨幣,中國在許多業務領域都處於數字金融這場新革命的前沿。中國數字金融發展顯著的特點之一是普惠性——在人類歷史上次,數億人可以同時獲得金融服務,而不管他們身在何處。數字金融發展對就業、收入分配、消費者福利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幾乎所有的數字金融商業模式都還相當年輕,效率和可靠性需要通過經濟和金融周期以及在不同的商業環境中進行測試。同時,它還帶來了一些新的風險,還需要對此采取新的金融監管方式。本書主要圍繞中國的數字金融實踐,總結經驗、分析挑戰並給出建議,向讀者展示了這場由中國引領的普惠金融創新浪潮。

    作者簡介

    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美〕杜大偉(David Dollar),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及中美經濟關繫研究領域專家。

    目錄
    章 理解中國的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
    黃益平 杜大偉(David Dollar) / 001
    1. 進行中的數字金融革命 / 002
    2. 普惠金融新模式 / 004
    3. 創新數字金融業務 / 007
    4. 經濟影響初步評估 / 009
    5. 數字金融監管重構 / 011
    第二章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測度與分析
    郭峰 王靖一 / 015
    1. 引 言 / 016
    2.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總體趨勢 / 018
    3.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空間結構 / 020
    4. 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 027
    5. 結 論 / 029

    章 理解中國的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
    黃益平 杜大偉(David Dollar) / 001
    1. 進行中的數字金融革命 / 002
    2. 普惠金融新模式 / 004
    3. 創新數字金融業務 / 007
    4. 經濟影響初步評估 / 009
    5. 數字金融監管重構 / 011
    第二章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測度與分析
    郭峰 王靖一 / 015
    1. 引 言 / 016
    2.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總體趨勢 / 018
    3.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空間結構 / 020
    4. 數字普惠金融與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 027
    5. 結 論 / 029
    附錄:指標體繫與指數計算方法 / 030
    第三章 中國支付繫統 阿倫??克萊因(Aaron Klein) / 037
    1. 引言 / 038
    2. 中國移動支付革命的起點 / 040
    3. 新支付繫統形成 / 041
    4. 微信支付與(完整標題請見書)是如何運作的 / 042
    5. 微信支付和(完整標題請見書)的發展起源 / 045
    6. 如何使用數字錢包中的資金 / 047
    7. 信貸的差異 / 048
    8. 誰來承擔繫統成本? / 049
    9. 銀行與支付繫統的歷史淵源 / 050
    10. 中國人民銀行與數字貨幣 / 051
    11. 中國支付繫統在美國的應用 / 052
    12. 為什麼美國居民不太可能放棄銀行卡 / 053
    13. 中國支付繫統的全球化 / 057
    14. 總 結 / 058
    第四章 中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 王勛 / 061
    1. 引 言 / 062
    2. 中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背景 / 063
    3. 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 067
    4. 數字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 / 073
    5. 中國數字金融生態繫統的演變 / 077
    6. 結論與啟發 / 079
    第五章 個體對個體(P2P)網絡借貸的興衰 瀋艷 / 083
    1. P2P 網絡借貸的發展歷程 / 085
    2. P2P 網絡借貸的興起與異化 / 089
    3. 為什麼 P2P 網絡借貸會在中國衰落 / 094
    4. 經驗和教訓 / 100
    第六章 中國的數字信貸:三種不同的業務模式 黃益平 / 105
    1. 前 言 / 106
    2. 為什麼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困難? / 108
    3. P2P 借貸的失敗 / 110
    4. 通過大科技信貸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 112
    5. 正在崛起的數字供應鏈金融 / 116
    6. 三種模式的評估和對比 / 118
    7. 政策啟示 / 121
    第七章 中國的智能投顧和數字化財富管理 黃卓 / 127
    1. 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 / 128
    2. 驅動因素 / 134
    3. 財富管理中的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 / 137
    4. 智能投顧改變投資者行為 / 140
    5. 中國財富管理數字化的趨勢 / 143
    6. 挑 戰 / 145
    第八章 商業銀行的數字化 謝絢麗 / 149
    1. 中國商業銀行業概況 / 150
    2. 金融科技的出現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 152
    3. 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 154
    4. 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 / 159
    5. 商業銀行數字化的障礙與挑戰 / 168
    6. 商業銀行業的未來及政策啟示 / 171
    第九章 數字鴻溝和涓滴效應 張勛 / 175
    1. 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 / 176
    2. 數字鴻溝及其影響 / 179
    3. 數字金融發展的涓滴效應 / 186
    4. 涓滴效應的前提和局限性 / 189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 190
    第十章 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發展路徑與可能影響 徐遠 / 193
    1. 引 言 / 194
    2.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歷程:一個簡要回顧 / 195
    3. 數字人民幣的特征 / 197
    4. 數字人民幣與其他電子支付工具的比較 / 200
    5. 數字人民幣的潛在影響 / 202
    6. 小 結 / 204
    第十一章 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演進 龔強 / 207
    1. 引 言 / 208
    2. 互聯網貸款監管:從 P2P 到助貸 / 210
    3. 虛擬貨幣與金融欺詐 / 216
    4. 大數據征信與隱私保護 / 220
    5. 監管沙盒 / 224
    6. 總結與展望 / 228
    第十二章 數字金融對國際貨幣體繫的影響
    艾斯瓦??普拉薩德(Eswar Prasad) / 231
    1. 引 言 / 232
    2. 跨境支付 / 233
    3. 國際儲備貨幣 / 234
    4. 全球金融資本市場 / 235
    5. 貨幣競爭 / 237
    6. 數字人民幣會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嗎? / 238
    7. 結 論 / 240
    第十三章 數字金融發展的國際合作與監管 杜大偉(David Dollar) / 243
    1. 引 言 / 244
    2. 國際經驗的分享 / 244
    3. 跨境數據流動的監管 / 250
    4. 跨境支付的挑戰 / 253
    5. 結 論 / 257
    致 謝 / 261

    前言

    中國一直走在全球數字金融革命的前沿。從移動支付到在線投資,從大科技信貸到線上保險,從開放銀行到央行數字貨幣,中國的業務規模與技術創新都引領著國際潮流,為金融體繫、企業運行與人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數字金融為突出的特點在於,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為許多尚未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企業與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無論他們身處何地、從事什麼職業、是否擁有資產。全面普及金融服務成為可能,這是一項頗大的突破。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聯合課題的研究成果。它刻畫了中國數字金融發展的歷程、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分析了數字金融對就業機會、收入分配、消費者效用等領域的影響,同時還探究了更為廣泛的繫統性問題,包括數字金融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銀行體繫穩定性及國際貿易與支付的影響。數字金融革命既是一場國際前沿的金融創新,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中國故事。而本書既是本繫統分析中國數字金融革命的著作,也是本由中美機構和學者合作研究、共同編寫的數字金融領域的書籍。它不僅聚焦這場發生在中國的變革,而且深入探究了其國際意義,包括對其他國家的啟示與對國際金融體繫的影響。本書編寫的初衷在於:為國內讀者剖析數字金融實踐的成功與不足,指出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國際讀者描述金融創新的中國故事,揭示其世界意義與國際影響。

    在線試讀
    1. 前言促進普惠金融,尤其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是全球面臨的長期挑戰。由於金融體繫受銀行主導和金融抑制等多種原因,該挑戰在中國尤為嚴峻。英國大約有一半的中小企業可以獲得銀行貸款,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還不到五分之一(黃益平,邱晗,2021)。中小企業貸款面臨的兩個主要障礙是獲客難和風控難。中小企業往往數量多、規模小、位置分散。因此,傳統銀行通過設立大量實體分支機構的方式來觸達中小企業會產生極高的成本。銀行通常采用三種方法評估信用風險,分別是查看財務數據、要求抵押資產和關繫銀行。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既沒有全面的財務數據,也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雖然關繫銀行在識別信用風險方面很有效,但大規模推廣的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十多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改善對弱勢企業和家庭的金融服務。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回過頭看,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金融機構內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設立擔保基金,以及央行提供定向流動性支持等政策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重要且超預期的突破發生在數字金融領域。中國的一些數字金融業務,如數字信貸、移動支付、在線投資等,已經覆蓋了數億客戶,且中國在某些業務領域的創新已經處於國際較高水平的位置。數字信貸是指利用大科技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提供的信貸業務。這些技術工具提高了信貸服務的可得性,也有助於風險評估。例如,數字平臺的長尾特征意味著平臺建立之後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大數據分析則提供了一種新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通過這些技術,數字信貸可以迅速覆蓋大量借款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普惠金融纔因此真正成為可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數字信貸的“無接觸”特點,中國的幾家互聯網銀行可以持續地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不僅在困難時期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成為宏觀經濟的重要“穩定器”。中國的數字信貸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P2P借貸、大科技信貸和數字供應鏈(digital supply chain, DSC)金融。P2P借貸是指個人通過數字平臺直接向他人借錢,而不通過金融機構這一中介平臺(Bachmann et al., 2011;黃益平等,2016)。大科技信貸是指大型科技公司基於大科技平臺的生態繫統和大數據風控模型提供的信貸服務(Cornelli et al., 2020; Huang et al., 2020a)。數字供應鏈金融則是基於企業在供應鏈上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數字技術為企業提供貸款(白燕飛等,2020;宋華,2020)。中國的數字信貸業務有失敗的教訓,也有值得總結的經驗。中國的家P2P借貸平臺拍拍貸成立於2007年,P2P業務在隨後幾年裡急劇擴張。2015年年底,監管機構發布了監管細則後,P2P問題平臺開始有序退出,P2P業務規模逐漸縮減,並終於2020年年底清零。大科技信貸始於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於2010年推出的“阿裡小貸”業務。雖然貸款規模相對有限,但從貸款筆數來看,大科技信貸已成為中小企業和個人貸款的主要渠道。近年來,中國的大科技信貸模式也推廣到了阿根廷、印度、韓國甚至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但根據一項研究估算,中國的大科技信貸規模仍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Cornelli et al., 2020)。與P2P借貸和大科技信貸相比,數字供應鏈金融尚處於發展初期。多家領先的大科技公司都提供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其中,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的子公司普洛斯金融利用數字技術提供多種融資服務。總而言之,中國的三種數字信貸模式“命運”各不相同——P2P借貸已經衰亡,大科技信貸發展成熟,數字供應鏈金融正在興起。相較而言,大科技信貸為超過10億人提供融資,對推進普惠金融也非常重要。但大科技信貸的規模通常很小,貸款期限也很短。雖然大科技信貸已經服務了大量的中小企業,但在信用風險評估中關注企業家的軟信息和行為信息主要基於消費貸款的商業邏輯。而數字供應鏈金融隻能觸達與生產或銷售過程相關的中小企業,其潛在的客戶數量遠小於大科技信貸。然而,通過動產抵押或交叉驗證交易的真實性,數字供應鏈金融能夠為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中小企業提供單筆金額更大的貸款。本章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有些數字信貸業務在中國成功了,而有些卻失敗了?具體而言,各類數字信貸業務結局不同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技術、管理還是監管?通過比較可以得出結論,歸根結底,無論是查看財務數據、要求抵押資產還是關繫銀行,任何可持續的貸款業務都應該建立在審慎的信用風險管理之上。審慎的信用風險管理意味著貸款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消除信息不對稱的能力,從而控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重要的是,數字金融機構需要確認,借款人不僅有能力,而且有意願償還貸款——這是對所有數字金融創新有效性的終極考驗,而這需要數字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2. 為什麼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困難?傳統金融行業有一個普遍的二八法則,即前20%的客戶,通常是頗賺錢的公司和頗為富有的家庭,貢獻了大約80%的市場收入。而這20%的客戶為剩餘80%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和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服務通常難度很大且無利可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普惠金融難以推進。聯合國大會將2005年定為“國際小額信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以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貸款。隨後幾年裡,中國政府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批準並設立了一大批小額信貸公司。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0年年末,全國共有小額信貸企業7 118家,貸款餘額8 8。同時,政府還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向“弱勢借款人”提供更多貸款。另外,2020年年末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為21.5人民幣,同比增長24.2%,而全國總貸款餘額為172.7,同比增長12.8%。其中,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5.,農業生產貸款餘額5.9。盡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困難的問題仍然存在。除了在獲額、風控上存在困難,可能還有中國特有的兩個原因:貸款決策中的所有權歧視和國家對貸款利率的干預。2018年年末,中國正式登記的中小企業總數為1 807萬家。近一項研究表明,已注冊和未注冊的小企業總數約為9 770萬(Wang et al., 2020)。首先,觸達如此龐大的借款人群體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一些商家沒有固定的營業地點。傳統銀行必須設立許多分支機構纔能觸達全國各地的客戶,但這顯然會產生高昂的成本,再考慮到大多數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很小,銀行可能很難從為其提供的金融服務中獲益。其次,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也存在困難。信息不對稱是金融交易面臨的核心挑戰。信用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確保貸款發放給合適的借款人,並終得到償還。銀行通常采用三種方法來評估信用風險。種方法是查看財務數據,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這種方法通常隻適用於大公司,因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繫統的財務數據。第二種方法是將借款人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以緩解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這種做法在中小企業中較為普遍,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可供抵押。第三種方法是關繫銀行,即銀行的信貸專員全面監控借款人的經濟活動,依靠“軟”信息而非“硬”財務數據作出貸款決策。這種信用風險評估方法非常有效,一般來說,關繫型貸款的平均不良貸款率低於正常貸款。但是,這種方式成本高而收益較低,很難大規模推廣。在中國,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還有兩個額外的障礙。一是所有權歧視,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是私營企業,銀行會出於商業利益歧視中小企業。如果國有企業的貸款有壞賬風險,政府很可能會注入更多資金,或讓其與更好的公司合並重組,來幫助其走出困境,銀行終有可能收回貸款。但是,如果中小企業貸款存在壞賬風險,收回貸款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另外,中小企業的運營和發展一般也不如大的國有企業穩定。因此,銀行大多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放貸。二是國家對貸款利率的干預。金融交易定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是獲得的回報應該能夠覆蓋進行該筆交易的風險。大公司和初創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同,主要是因為其風險水平不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約為五年,顯然,中小企業的風險更大。然而,近年來,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商業銀行不僅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還要降低貸款利率。雖然大銀行可以自行覆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風險,但這對於小銀行就很難了。如果中小企業貸款難是普遍現像,為什麼直到近纔成為中國的熱點問題?一個有力的解釋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正在從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現在,中小企業的生產總值占GDP的6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不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將嚴重危及中國的創新、就業和經濟增長。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繫以銀行為主,且政府干預較多,這足以支持曾經的投入驅動式增長。然而,中國現在已經失去了低成本優勢,增長需要更多地依賴創新和產業升級,金融體繫也需要跟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嚴重不足,既推動政府制定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各種政策,也為本土金融創新創造了動力,比如P2P借貸、大科技信貸和數字供應鏈金融。3. P2P借貸的失敗2006年,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在微軟擔任技術經理的顧少豐聽說了這個消息,想知道這種小額信貸模式在中國是否適用。2007年,他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另外兩名校友一起創建了拍拍貸,這是中國家P2P借貸公司。與2005年在英國成立的Zopa和2006年在美國成立的Prosper相比,拍拍貸也是全球小額信貸領域的先驅之一。2017年,拍拍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它的故事並不止於此。在2007年之後的幾年裡,P2P借貸仍然是一項非常小的業務。從2013年政府開始強調金融創新的重要性起,P2P借貸被公認為是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由於個人可以直接向其他人借款,無須金融中介,所以效率更高。許多未被銀行貸款業務覆蓋的個人現在可以從該平臺借款,而其他人也可以通過放貸進行小額投資。這種模式使得全國各地的P2P借貸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這項新的貸款業務存在一個問題:如何進行信用風險管理?P2P借貸起初的定義是純粹的信息中介,而不是像銀行一樣的信用中介。這意味著平臺不能提供包括擔保在內的任何信用中介服務。因此,借款人和貸款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獨立在此類平臺上進行交易。由於沒有任何有效的信用風險評估手段,這種貸款模式終在中國以失敗告終。更糟糕的是,如果借款人拒不還錢,貸款人對此毫無辦法。有一種現像被稱為“反向擠兌”:一些人故意在實力較弱的平臺借款,如果以後平臺倒閉,他們就不需要償還賬款(張皓星,黃益平,2018)。為了生存和業務擴張,P2P平臺運營商開始承擔起信用中介的角色。成立於2009年專門從事大宗交易的紅嶺創投首先開始為貸款人提供擔保,其他公司也逐漸開始投資擔保、募資、汽車招標等業務。隨後,P2P借貸行業迅速發展,2015年P2P貸款餘額已超過。幾乎所有平臺都從事信用中介業務,但是沒有一家處於監管之中。隨之而來的問題在2015年開始暴露,當時有一千多個平臺倒閉。2015年年底,P2P借貸公司之一“e租寶”倒閉,牽連了近100萬的貸款人。黃益平等(2016)對“哪些P2P借貸平臺更可能失敗”這一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他們發現,具有以下特征的平臺往往很難生存:信息缺失、經營歷史較短、注冊資本較少、產品種類較少、利率和提供擔保。這項研究雖然沒有列出導致平臺失敗的全部原因,但它確實揭示了許多平臺的創立和運營是存在風險的,這是市場參與者和監管層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由於金融風險的潛在影響巨大,金融業是受監管嚴格的經濟部門,但在P2P借貸發展初期顯然是缺乏有效監管的。2015年P2P借貸行業的風險暴露非常迅速,中國銀監會於當年12月開始征求各界意見,隨後於2016年8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這一文件中重要的一點是,明確了P2P借貸平臺隻能作為信息中介。實際上,這直接關上了中國P2P借貸行業的大門。然而,由於擔心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監管機構沒有立馬終結P2P借貸業務,而是給予了一段緩衝期。在這期間,各平臺嘗試了各種方式進行業務轉型。2020年年底,P2P網貸平臺數量終於清零,其間有很多平臺倒閉,一部分主動退出,另一部分包括拍拍貸等在內的平臺則進行了轉型。總體來看,中國P2P行業的興起和衰落是一次失敗的實踐,很多貸款人多年的儲蓄隨P2P平臺的衰亡而損失慘重。但這段慘痛的經歷至少給了我們兩個重要的教訓。,不能妥善管理金融風險的金融交易應當被禁止。僅僅把錢借給無法從銀行借款的人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做好風險管理纔是關鍵。如果沒有任何有效的評估信用風險的方式,那麼該筆貸款就不是“負責任的貸款”。顯然,在P2P平臺成立之初,貸款人無法獲取借款人的征信記錄,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第二,造成P2P借貸行業混亂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2007—2016年其實是監管“真空期”,因為業務性質尚不明確,監管部門可能很難在初期果斷采取行動。因而,監管的態度在初期傾向於“放開”而不是“控制”,且當時監管主體的責任分工不明確。這造成的結果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監管機構主動承擔責任,也沒有相應的行業規則,甚至終對P2P借貸行業的“清理”也是由執法機構而非監管機構執行的。

    1. 前言促進普惠金融,尤其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是全球面臨的長期挑戰。由於金融體繫受銀行主導和金融抑制等多種原因,該挑戰在中國尤為嚴峻。英國大約有一半的中小企業可以獲得銀行貸款,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還不到五分之一(黃益平,邱晗,2021)。中小企業貸款面臨的兩個主要障礙是獲客難和風控難。中小企業往往數量多、規模小、位置分散。因此,傳統銀行通過設立大量實體分支機構的方式來觸達中小企業會產生極高的成本。銀行通常采用三種方法評估信用風險,分別是查看財務數據、要求抵押資產和關繫銀行。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既沒有全面的財務數據,也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產。雖然關繫銀行在識別信用風險方面很有效,但大規模推廣的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十多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改善對弱勢企業和家庭的金融服務。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回過頭看,中國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金融機構內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設立擔保基金,以及央行提供定向流動性支持等政策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重要且超預期的突破發生在數字金融領域。中國的一些數字金融業務,如數字信貸、移動支付、在線投資等,已經覆蓋了數億客戶,且中國在某些業務領域的創新已經處於國際較高水平的位置。數字信貸是指利用大科技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提供的信貸業務。這些技術工具提高了信貸服務的可得性,也有助於風險評估。例如,數字平臺的長尾特征意味著平臺建立之後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大數據分析則提供了一種新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通過這些技術,數字信貸可以迅速覆蓋大量借款人。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普惠金融纔因此真正成為可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數字信貸的“無接觸”特點,中國的幾家互聯網銀行可以持續地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不僅在困難時期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成為宏觀經濟的重要“穩定器”。中國的數字信貸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P2P借貸、大科技信貸和數字供應鏈(digital supply chain, DSC)金融。P2P借貸是指個人通過數字平臺直接向他人借錢,而不通過金融機構這一中介平臺(Bachmann et al., 2011;黃益平等,2016)。大科技信貸是指大型科技公司基於大科技平臺的生態繫統和大數據風控模型提供的信貸服務(Cornelli et al., 2020; Huang et al., 2020a)。數字供應鏈金融則是基於企業在供應鏈上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數字技術為企業提供貸款(白燕飛等,2020;宋華,2020)。中國的數字信貸業務有失敗的教訓,也有值得總結的經驗。中國的家P2P借貸平臺拍拍貸成立於2007年,P2P業務在隨後幾年裡急劇擴張。2015年年底,監管機構發布了監管細則後,P2P問題平臺開始有序退出,P2P業務規模逐漸縮減,並終於2020年年底清零。大科技信貸始於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於2010年推出的“阿裡小貸”業務。雖然貸款規模相對有限,但從貸款筆數來看,大科技信貸已成為中小企業和個人貸款的主要渠道。近年來,中國的大科技信貸模式也推廣到了阿根廷、印度、韓國甚至美國的大科技公司。但根據一項研究估算,中國的大科技信貸規模仍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Cornelli et al., 2020)。與P2P借貸和大科技信貸相比,數字供應鏈金融尚處於發展初期。多家領先的大科技公司都提供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其中,物流地產巨頭普洛斯的子公司普洛斯金融利用數字技術提供多種融資服務。總而言之,中國的三種數字信貸模式“命運”各不相同——P2P借貸已經衰亡,大科技信貸發展成熟,數字供應鏈金融正在興起。相較而言,大科技信貸為超過10億人提供融資,對推進普惠金融也非常重要。但大科技信貸的規模通常很小,貸款期限也很短。雖然大科技信貸已經服務了大量的中小企業,但在信用風險評估中關注企業家的軟信息和行為信息主要基於消費貸款的商業邏輯。而數字供應鏈金融隻能觸達與生產或銷售過程相關的中小企業,其潛在的客戶數量遠小於大科技信貸。然而,通過動產抵押或交叉驗證交易的真實性,數字供應鏈金融能夠為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中小企業提供單筆金額更大的貸款。本章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有些數字信貸業務在中國成功了,而有些卻失敗了?具體而言,各類數字信貸業務結局不同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是技術、管理還是監管?通過比較可以得出結論,歸根結底,無論是查看財務數據、要求抵押資產還是關繫銀行,任何可持續的貸款業務都應該建立在審慎的信用風險管理之上。審慎的信用風險管理意味著貸款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消除信息不對稱的能力,從而控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重要的是,數字金融機構需要確認,借款人不僅有能力,而且有意願償還貸款——這是對所有數字金融創新有效性的終極考驗,而這需要數字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2. 為什麼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困難?傳統金融行業有一個普遍的二八法則,即前20%的客戶,通常是頗賺錢的公司和頗為富有的家庭,貢獻了大約80%的市場收入。而這20%的客戶為剩餘80%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和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服務通常難度很大且無利可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普惠金融難以推進。聯合國大會將2005年定為“國際小額信貸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以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貸款。隨後幾年裡,中國政府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批準並設立了一大批小額信貸公司。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20年年末,全國共有小額信貸企業7 118家,貸款餘額8 8。同時,政府還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向“弱勢借款人”提供更多貸款。另外,2020年年末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為21.5人民幣,同比增長24.2%,而全國總貸款餘額為172.7,同比增長12.8%。其中,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5.,農業生產貸款餘額5.9。盡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困難的問題仍然存在。除了在獲額、風控上存在困難,可能還有中國特有的兩個原因:貸款決策中的所有權歧視和國家對貸款利率的干預。2018年年末,中國正式登記的中小企業總數為1 807萬家。近一項研究表明,已注冊和未注冊的小企業總數約為9 770萬(Wang et al., 2020)。首先,觸達如此龐大的借款人群體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一些商家沒有固定的營業地點。傳統銀行必須設立許多分支機構纔能觸達全國各地的客戶,但這顯然會產生高昂的成本,再考慮到大多數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很小,銀行可能很難從為其提供的金融服務中獲益。其次,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也存在困難。信息不對稱是金融交易面臨的核心挑戰。信用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確保貸款發放給合適的借款人,並終得到償還。銀行通常采用三種方法來評估信用風險。種方法是查看財務數據,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這種方法通常隻適用於大公司,因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繫統的財務數據。第二種方法是將借款人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品,以緩解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這種做法在中小企業中較為普遍,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可供抵押。第三種方法是關繫銀行,即銀行的信貸專員全面監控借款人的經濟活動,依靠“軟”信息而非“硬”財務數據作出貸款決策。這種信用風險評估方法非常有效,一般來說,關繫型貸款的平均不良貸款率低於正常貸款。但是,這種方式成本高而收益較低,很難大規模推廣。在中國,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還有兩個額外的障礙。一是所有權歧視,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是私營企業,銀行會出於商業利益歧視中小企業。如果國有企業的貸款有壞賬風險,政府很可能會注入更多資金,或讓其與更好的公司合並重組,來幫助其走出困境,銀行終有可能收回貸款。但是,如果中小企業貸款存在壞賬風險,收回貸款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另外,中小企業的運營和發展一般也不如大的國有企業穩定。因此,銀行大多不願意向中小企業放貸。二是國家對貸款利率的干預。金融交易定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是獲得的回報應該能夠覆蓋進行該筆交易的風險。大公司和初創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同,主要是因為其風險水平不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約為五年,顯然,中小企業的風險更大。然而,近年來,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商業銀行不僅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還要降低貸款利率。雖然大銀行可以自行覆蓋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風險,但這對於小銀行就很難了。如果中小企業貸款難是普遍現像,為什麼直到近纔成為中國的熱點問題?一個有力的解釋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正在從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現在,中小企業的生產總值占GDP的60%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不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將嚴重危及中國的創新、就業和經濟增長。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繫以銀行為主,且政府干預較多,這足以支持曾經的投入驅動式增長。然而,中國現在已經失去了低成本優勢,增長需要更多地依賴創新和產業升級,金融體繫也需要跟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嚴重不足,既推動政府制定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各種政策,也為本土金融創新創造了動力,比如P2P借貸、大科技信貸和數字供應鏈金融。3. P2P借貸的失敗2006年,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在微軟擔任技術經理的顧少豐聽說了這個消息,想知道這種小額信貸模式在中國是否適用。2007年,他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另外兩名校友一起創建了拍拍貸,這是中國家P2P借貸公司。與2005年在英國成立的Zopa和2006年在美國成立的Prosper相比,拍拍貸也是全球小額信貸領域的先驅之一。2017年,拍拍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它的故事並不止於此。在2007年之後的幾年裡,P2P借貸仍然是一項非常小的業務。從2013年政府開始強調金融創新的重要性起,P2P借貸被公認為是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由於個人可以直接向其他人借款,無須金融中介,所以效率更高。許多未被銀行貸款業務覆蓋的個人現在可以從該平臺借款,而其他人也可以通過放貸進行小額投資。這種模式使得全國各地的P2P借貸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這項新的貸款業務存在一個問題:如何進行信用風險管理?P2P借貸起初的定義是純粹的信息中介,而不是像銀行一樣的信用中介。這意味著平臺不能提供包括擔保在內的任何信用中介服務。因此,借款人和貸款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獨立在此類平臺上進行交易。由於沒有任何有效的信用風險評估手段,這種貸款模式終在中國以失敗告終。更糟糕的是,如果借款人拒不還錢,貸款人對此毫無辦法。有一種現像被稱為“反向擠兌”:一些人故意在實力較弱的平臺借款,如果以後平臺倒閉,他們就不需要償還賬款(張皓星,黃益平,2018)。為了生存和業務擴張,P2P平臺運營商開始承擔起信用中介的角色。成立於2009年專門從事大宗交易的紅嶺創投首先開始為貸款人提供擔保,其他公司也逐漸開始投資擔保、募資、汽車招標等業務。隨後,P2P借貸行業迅速發展,2015年P2P貸款餘額已超過。幾乎所有平臺都從事信用中介業務,但是沒有一家處於監管之中。隨之而來的問題在2015年開始暴露,當時有一千多個平臺倒閉。2015年年底,P2P借貸公司之一“e租寶”倒閉,牽連了近100萬的貸款人。黃益平等(2016)對“哪些P2P借貸平臺更可能失敗”這一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他們發現,具有以下特征的平臺往往很難生存:信息缺失、經營歷史較短、注冊資本較少、產品種類較少、利率和提供擔保。這項研究雖然沒有列出導致平臺失敗的全部原因,但它確實揭示了許多平臺的創立和運營是存在風險的,這是市場參與者和監管層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由於金融風險的潛在影響巨大,金融業是受監管嚴格的經濟部門,但在P2P借貸發展初期顯然是缺乏有效監管的。2015年P2P借貸行業的風險暴露非常迅速,中國銀監會於當年12月開始征求各界意見,隨後於2016年8月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這一文件中重要的一點是,明確了P2P借貸平臺隻能作為信息中介。實際上,這直接關上了中國P2P借貸行業的大門。然而,由於擔心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監管機構沒有立馬終結P2P借貸業務,而是給予了一段緩衝期。在這期間,各平臺嘗試了各種方式進行業務轉型。2020年年底,P2P網貸平臺數量終於清零,其間有很多平臺倒閉,一部分主動退出,另一部分包括拍拍貸等在內的平臺則進行了轉型。總體來看,中國P2P行業的興起和衰落是一次失敗的實踐,很多貸款人多年的儲蓄隨P2P平臺的衰亡而損失慘重。但這段慘痛的經歷至少給了我們兩個重要的教訓。,不能妥善管理金融風險的金融交易應當被禁止。僅僅把錢借給無法從銀行借款的人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做好風險管理纔是關鍵。如果沒有任何有效的評估信用風險的方式,那麼該筆貸款就不是“負責任的貸款”。顯然,在P2P平臺成立之初,貸款人無法獲取借款人的征信記錄,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第二,造成P2P借貸行業混亂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2007—2016年其實是監管“真空期”,因為業務性質尚不明確,監管部門可能很難在初期果斷采取行動。因而,監管的態度在初期傾向於“放開”而不是“控制”,且當時監管主體的責任分工不明確。這造成的結果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監管機構主動承擔責任,也沒有相應的行業規則,甚至終對P2P借貸行業的“清理”也是由執法機構而非監管機構執行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