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稀缺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1104-1600
    【優惠價】
    690-1000
    【作者】 美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433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憾?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2243394
    作者:[美]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知名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強強聯合,將科學的嚴謹和人文的獨到融為一體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麥克阿瑟天纔獎”獲得者塞得希爾·穆來納森和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強強聯合之作,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之後的又一部行為經濟學重磅著作,《金融時報》年度十佳商業圖書。

    • 首度提出“帶寬=認知能力 執行控制力”概念等式,為擺脫稀缺提供了有力支撐

    • 兩位作者應用了大量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他們發現:從商場、火車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場,從公司白領、機構成員到拾荒者,所有處在稀缺狀態中的人們,其大腦都會被稀缺心態俘獲,過於專注於“管窺之見”,變得更加笨和衝動,亦即其認知能力與執行控制力會變得低下。

    • 清華大學院長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葉航,物理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物理學教授李淼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未盡研究創始人周健工,財新傳媒總編王爍,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思考,快與慢》《噪聲》作者丹尼爾·卡尼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泰勒,暢銷書《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暢銷書《全新思維》《全新銷售》《時機管理》作者丹尼爾·平克,新美國基金會總裁兼CEO安妮-瑪麗·斯勞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暢銷書《哈佛幸福課》作者丹尼爾·吉爾伯特等聯袂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在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的過程中,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竟然類似:窮人缺錢,他缺時間。在這一現像基礎上,他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卻發現了一個存在於世人中間的驚人真相: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些都是表面現像。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有效率。為什麼稀缺心態會讓我們無法擺脫稀缺?因為處於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認知能力會受到很大限制,從而導致其習慣於應付匱乏的行為模式。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隻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注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mdash錢的價值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時,當印度金奈的街頭小販們陷入了無止境的借貸壓力時,當每個人都處在多任務處理的“雜耍”狀態中時……稀缺就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在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的過程中,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竟然類似:窮人缺錢,他缺時間。在這一現像基礎上,他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卻發現了一個存在於世人中間的驚人真相: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些都是表面現像。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有效率。為什麼稀缺心態會讓我們無法擺脫稀缺?因為處於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認知能力會受到很大限制,從而導致其習慣於應付匱乏的行為模式。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隻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注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mdash錢的價值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時,當印度金奈的街頭小販們陷入了無止境的借貸壓力時,當每個人都處在多任務處理的“雜耍”狀態中時……稀缺就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稀缺》是《思考,快與慢》《噪聲》作者丹尼爾·卡尼曼蕞推崇的行為經濟學著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態的各種復雜成因,並提出以“餘閑”牽制稀缺的應對之法。個人如何纔能擺脫財務困境,組織如何纔能重獲時間,而社會又如何纔能幫助窮人?隻有對“帶寬”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我們纔有可能從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簡介

    塞德希爾·穆來納森



    • 1993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經濟學3個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計算機與行為科學教授。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等人聯合創立非營利性組織,致力於利用行為科學幫助人們解決社會問題。

    • 與《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等人在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創立貧困行動實驗室,並於2002年榮獲麥克阿瑟天纔獎。


    埃爾德·沙菲爾



    • 198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學位。2012年,榮獲古根海姆獎。

    •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認知科學、判斷與決策、行為經濟學等。

    • 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戴蒙德和知名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開展過貨幣幻覺方面的研究。

    目錄
    引 言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部分 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專注的“得”與管窺的“失”
    資源稀缺換來了專注與回報
    專注紅利
    管 窺
    管窺所導致的忽視
    管窺負擔
    第2章 帶寬負擔會降低人的智商
    “ 噪聲”干擾了我們的思想
    帶寬負擔1——認知能力
    帶寬負擔2——執行控制力
    收割前後的印度農民
    其他形式的稀缺

    引 言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部分 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專注的“得”與管窺的“失”


    資源稀缺換來了專注與回報


    專注紅利


    管 窺


    管窺所導致的忽視


    管窺負擔


    第2章 帶寬負擔會降低人的智商


    “ 噪聲”干擾了我們的思想


    帶寬負擔1——認知能力


    帶寬負擔2——執行控制力


    收割前後的印度農民


    其他形式的稀缺


    稀缺,完全不同於壓力和憂慮


    稀缺讓人變笨和更加衝動


    第二部分 貧窮和忙碌是如何讓“帶寬”變窄的


    第3章 裝箱、餘閑和權衡式思維


    權衡式思維


    餘 閑


    窮蜜蜂與富泥蜂


    餘閑心態下的購買行為


    沒有餘閑時犯錯,後果很嚴重


    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餘閑


    第4章 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的道理


    ,在窮人和富人眼中的價值不一


    知覺的相對性



    識 解


    機會成本


    第5章 借用與短視


    管窺與借用


    《家庭問答》的啟示


    忽視未來


    無力規劃


    第6章 稀缺陷阱


    停不下來的雜耍


    逃 離


    問題的根源


    餘閑,應對突發事件的利器


    貧窮始於富足


    孤獨就是社交稀缺


    改變心態,逃離稀缺陷阱的希望


    第7章 窮人為什麼窮


    “後一公裡”問題


    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


    大腦自由纔能成為合格家長


    窮人缺錢又缺帶寬


    帶寬負擔導致智力下降


    第三部分  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 如何讓窮人擺脫貧窮


    包容窮人的不當行為


    讓“警報”來得更早些


    帶寬的方法纔是好方法


    帶寬可以構建


    扶貧是個長期項目


    第9章 如何解決組織中的時間稀缺


    餘閑的重要作用


    餘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45 倍!火星探測器的教訓


    用餘閑對抗救火陷阱


    亨利·福特的時間管理智慧


    “紅花”日本料理的啟示


    “舍維斯”的餐桌管理經驗


    第10章 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視野中


    讓“疏忽”等同“默許”


    保持警覺


    找準關聯行動時機


    節約利用帶寬


    在帶寬充裕時行動


    為帶寬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從富足起步


    以餘閑應對突發事件


    結 語 規劃和管理好“帶寬”,稀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注釋

    前言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們已經忙碌到了不得不寫的程度。塞德希爾一直在向埃爾德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來做事情的時間又太少。許多事情早就過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一直在延期,越來越讓人擔心:他不得不厚著臉皮去重新安排會議時間;收件箱裡堆滿了等待處理的郵件;很 久沒有打電話問候母親了,他甚至都能想像到她老人家那傷心失落的樣子;車 子也早就過了年檢期限。而且,事態還越拖越嚴重:轉趟飛機就能去參加的那場會議,6 個月前還令他很興奮,而現在卻讓他興趣全無。拖延,已經演變成了惡性循環,煩心事層出不窮。現在又多了一件,那就是去給年檢過期的車子 重新辦理登記手續。而因為遲發了一封郵件,就導致整個項目的前進方向發生 了錯誤,若想讓它回到正軌,又要去做更多的工作。後,日常生活中應做而未做的事情漸漸堆積成山,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對於埃爾德來說,他完全沒有因時間太少而一籌莫展 的經歷。對於受此困擾的塞德希爾來說,這種狀況雖然令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制訂了一個“走出困境”的計劃。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們已經忙碌到了不得不寫的程度。塞德希爾一直在向埃爾德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來做事情的時間又太少。許多事情早就過了原定的截止日期,一直在延期,越來越讓人擔心:他不得不厚著臉皮去重新安排會議時間;收件箱裡堆滿了等待處理的郵件;很 久沒有打電話問候母親了,他甚至都能想像到她老人家那傷心失落的樣子;車 子也早就過了年檢期限。而且,事態還越拖越嚴重:轉趟飛機就能去參加的那場會議,6 個月前還令他很興奮,而現在卻讓他興趣全無。拖延,已經演變成了惡性循環,煩心事層出不窮。現在又多了一件,那就是去給年檢過期的車子 重新辦理登記手續。而因為遲發了一封郵件,就導致整個項目的前進方向發生 了錯誤,若想讓它回到正軌,又要去做更多的工作。後,日常生活中應做而未做的事情漸漸堆積成山,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對於埃爾德來說,他完全沒有因時間太少而一籌莫展 的經歷。對於受此困擾的塞德希爾來說,這種狀況雖然令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制訂了一個“走出困境”的計劃。


    首先,他要制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以前積壓下來的事情優先去做,而新 找上門的事情則一概拒之門外— 他要對所有的新要求說“不”。他決定要一 絲不苟地去完成之前的未竟之事,以避免拖延狀況進一步惡化。終,他預期 自己的辛勞一定能獲得成效:未竟事項的數量會減少到易於管理的程度。隻有 這樣,他纔會考慮接手新事項。而且,從今往後,他要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去做 事— 在點頭答應之前,一定要反復斟酌纔行。雖然這樣做並不容易,但卻很 有必要。


    計劃終於制訂出來了,塞德希爾感覺很滿意。就像伏爾泰很久之前說過的 那樣,“幻覺是所有樂趣之首”2。


    一星期之後,塞德希爾又打來電話:“我的兩位同事正在構思一部關於美 國低收入人群的著作。這是一個好機會,我們應該貢獻一章內容。”據埃爾德 回憶,塞德希爾當時的語氣裡完全沒有一絲諷刺的意味。


    顯然,“貢獻一章內容”這個機會太過寶貴,不容錯過。我們自然應承了下 來。但也不出所料,應承下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我們寫得匆匆忙 忙,還拖了很久的稿。而令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這個錯誤犯得很值得。因為 正是這個錯誤為我們創造了意想不到的機會,並終催生了本書。


    現摘錄兩段關於那一章內容的背景說明:


    肖恩在克利夫蘭工作,是一位辦公室經理。他正因財務狀況青 黃不接而苦惱:幾份賬單還等著他去還;信用卡又刷爆了;好不容易等到發工資,沒想到一下子就花了個精光。境況正如他所說的:“月 末總是沒錢花。”有一天,他過於樂觀地估計了賬戶餘額,忘記還有 一筆 2的支出,結果開出去的支票就被退了回來。那時,連電 話鈴響都會令他緊張,因為很有可能是某位債主“提醒”他又要還 錢了。缺錢的日子著實不好過。有時和朋友聚餐,他隻能拿出比別 人少的份子錢。朋友們都能體諒他的難處,但這樣的情形實在令他 汗顏。


    而且從短期來看,這種處境也不會有所改變。5 個月前,他剛 賒賬買下了一部前半年無須付款的藍光影碟播放機,令他頭疼的是, 等到下個月,自己該拿什麼去支付這筆額外的賬單?為了還清過去 欠下的債務,他已經搭上了越來越多的錢— 被退回的支票要收取 一筆可觀的透支費;遲還的賬單還要附上滯納金。肖恩深陷於債務 泥潭中,無力自撥。


    肖恩就像許多與他有著相同處境的人一樣,從許多地方得到了理財建議, 而這些建議都大同小異:


    不要再越陷越深了。不要再借貸了。節約開支,能省則省。有 些支出實在難以放棄,但你還是要想辦法學會忍痛割愛。盡快還清 以前欠下的債務。終,在沒有新債務的情況下,你的財務狀況纔 會出現好轉。達到這一目標之後,你還要繼續保持警惕,謹防重蹈 覆轍。支出和借貸時,請三思而後行。不要考慮那些買不起的奢 侈品。如果你不得不借貸,那麼就一定要搞清楚還債所要付出的 代價。


    對於肖恩來說,這些建議中看不中用。抵制誘惑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而抵制所有誘惑則更是難上加難— 他覬覦已久的皮夾克,現在終於打出了千載難逢的優惠價;女兒的生日快到了,用廉價禮物搪塞過去,似乎又不太合


     適。超支的方面太多了。後,肖恩再一次掉進了債務深淵。


    顯而易見,塞德希爾和肖恩的行為存在著相似之處:截止日期之前未完成 的工作,就像逾期沒還的賬單一樣;約了又約的會議(草率地答應下來,又沒 時間履行約定),就像被退回來的支票一樣(草率地花了錢,又沒錢還賬)。你 越是忙碌,就越需要拒絕他人的請求;你的債務越多,就越需要不出去購物。 用逃避的方式解決問題,看似合理,但實踐起來卻頗有難度。一旦你放松了警 惕,稍微一點有關時間或金錢的誘惑就會讓你陷得更深。後來,肖恩的債務越 欠越多,而塞德希爾應承下來的工作也越積越多。


    上述兩種看似無關的情況竟會如此相似,倒是令人多少有些意外。一直以 來,我們都認為時間管理與金錢管理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而且,時間管 理上的失敗,與金錢管理上的失敗,兩者所造成的後果也各不相同:拙劣的時 間管理會令人陷入難堪的境地,以致很難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而拙劣的金錢 管理則會導致更多的債務,甚至遭遇物品被沒收或人被趕出出租屋的阨運。另 外,兩者所處的文化環境也不同:對於日理萬機的專業人士來說,錯過工作上 的截止日期是一回事;而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沒錢還債又是另外一回事。而 且,這兩種情況的周遭環境不同,主人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就連他們心中 的願望也各不相同。但盡管有諸多不同之處,兩類人終的行事方式卻非常 相似。


    塞德希爾和肖恩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感受到了稀缺所造成的影響。稀 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 3 :塞德希爾感覺心煩意亂,覺得自己的 時間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肖恩感覺手頭拮據,有永遠都還不完的賬 單。這一點相似之處,是否可以用來解釋他們的行為?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稀 缺”就是導致塞德希爾和肖恩有如此相似行事方式的根源?


    找出稀缺的內在通用邏輯,有著很大的意義。稀缺是一個宏大的概念,遠


    遠超越了上面事例中的個人範疇。


    舉例來說,失業問題同時也是資金稀缺的問題— 如果你丟了 工作,那麼你手頭就會一下子變得拮據起來,因為收入太少,你也 就沒辦法支付住房的按揭貸款、車子的分期付款和日常生活中的各 種開銷;日漸增多的社交孤立問題— “獨自打保齡球”,也是社交 稀缺、人際交往紐帶缺乏的一種表現形式 4 ;堅持節食的人就需要面 對饑餓的挑戰,面對熱量減少或稀缺的挑戰;而世界貧困問題,也 就是世界各地大量人口每天隻能靠勉強度日的問題,則是 另一種資金稀缺的表現形式。不過,貧困與失業不同,後者導致的 囊中羞澀事發突然,可以通過尋找新工作來解決,而前者則意味著 持久的拮據與艱難。


      稀缺,不僅僅是塞德希爾和肖恩所面臨問題的共同點。在現今諸多的社會問題中,我們都能看到稀缺的存在。這些社會問題發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經濟環境和政治體制中,但都逃不開稀缺的範疇。那麼,是否存在一個關於稀缺的通用邏輯,在各種背景與環境下都適用呢?


    我們必須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我們已經忙碌到了不得不這樣做的地步。


     


    稀缺俘獲大腦


    對稀缺的興趣,讓我們了解到了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一個研究項目。當時的 研究者並不認為他們是在研究稀缺問題,但在我們看來,他們研究的問題正 是稀缺的一種表現形式— 饑餓。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盟軍遇到了一個麻煩。在進入德軍占領區後,盟軍發現生活在那裡的大多數人都處 於饑餓的邊緣。不過,真正的麻煩不在於食物的短缺,因為美軍和英軍擁有充 足的食物供給,完全可以養活那裡的戰犯和平民,而是在於要為他們提供食物 頗具技術含量:面對這些長期處在饑餓邊緣的人們,應該怎樣開始為他們提供 食物?應不應該每次都給他們一頓飽飯?是讓他們想喫多少就喫多少,還是應 該開始時少給一點,然後慢慢地增加分量?若想挽救他們,什麼做法纔是安全的?


    面對這些問題,專家們當時並沒有給出妥善的解決辦法。為了找到答案, 明尼蘇達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做了一項實驗。為了搞清楚應該如何為人們提供 食物,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到饑餓。


    實驗招募了一批身體健康的男性志願者。在受控環境下,研 究人員們為志願者們提供的食物一直在減量。這些食物的熱量僅 夠維持生命,不過還不至於對志願者們的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 這一階段持續了幾個月時間。隨後,真正的實驗開始了:研究人 員開始觀察志願者們的身體會對不同的食物供給量產生怎樣的反 應。作為這一實驗的研究對像,他們實在不輕松,但時值第二次 世界大戰,沒有去前線奮勇殺敵的人們,即使對這樣的實驗頗有 微詞,也隻能安守本分,敢怒而不敢言。


    參與研究的 36 位志願者生活在集體宿舍中,接受嚴格的監控,每個行為 都會被研究人員觀察和記錄下來。雖然研究人員關心的是食物供給量的問題, 但他們也對饑餓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測。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挨餓的人,從體型上就能看出來:實驗過程中,研究 對像的臀部脂肪會大大減少,以至於坐著都會感覺到疼痛,他們不得不墊上坐 墊。另外,實際的體重減輕情況,則因水腫而難以進行估算,有人還曾因為饑 餓而在體內額外累積了多達 6 千克的液體。研究對像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減緩了 40%。他們開始感覺到有氣無力,缺乏耐性。一位實驗對像說:“在淋浴頭下洗 頭時,我感覺到手臂癱軟。僅是洗頭這一件事情,就令我的雙臂疲勞到了極點。”


    饑餓不僅讓志願者們的身體變得虛弱,而且還讓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沙曼·蘿賽(Sharman Apt Russell)在其著作《饑餓》(Hunger)一書中講述了 午餐時的一個場景:7


    如果服務速度很慢,排隊等候取餐的人就會急不可耐。他們對 食物的占有欲很強。有些人甚至會用胳膊環住餐盤,以保護盤中的 食物。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十分安靜,專心致志地進餐......本 來不愛喫某些食物的人,現在也不挑剔了。他們會將所有食物都喫 個精光,之後還會將盤子舔一遍。


      挨餓的人,想必會有上述表現。而與此同時,這些人也出現了一些預料之外的精神變化:人們開始迷上菜譜和當地餐廳的菜單。有些人甚至會用好幾 個小時的時間,對兩份報紙上水果蔬菜的價格進行對比。有些人開 始產生進入飲食行業的打算:他們夢想著去開餐廳,從此開啟一番 新事業......他們喪失了攻克學術挑戰的鬥志,而對菜譜產生了濃厚 的興趣......而在看電影時,隻有與食物有關的情節纔會引起他們的 注意。


    人們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當然,如果你也整天忍饑挨餓的話, 那麼找食物必然會是要務。但這些人關注的方面卻遠遠超越了自身的實際利益— 開餐廳、對比食物的價格、研究菜譜,這些想法都不能緩解饑餓。而 所有這些關於食物的執著,隻能進一步加劇饑餓帶來的痛苦。他們對此毫無招 架之力,但又別無選擇。參與了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的一位志願者在回憶起當時 的情形時,對因大腦中一直充斥著有關食物的想法而給自己帶來的苦惱記憶 猶新:


    這輩子沒有幾件事情像這次實驗那樣,讓我恨不得趕快結束。 其實身體上的不適並沒有多麼嚴重,真正令人無法忍受的是,在實 驗過程中,食物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東西,成了人生的中心和。 而如果食物成了,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十分無趣。看電影時,男 歡女愛的場面不會令你產生多大興趣,而一旦那些男男女女開始喫 東西,你就會眼前一亮。


      饑餓的實驗對像並不是有意選擇忽略浪漫情節而關注進餐場景的,也不是有意選擇將食物置於大腦中重要的位置的,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饑餓俘獲了他們的思想和注意力。在明尼蘇達大學進行的研究中,這些行為隻是研究記錄中的一段腳注,並不是研究人員的關注點。而對於我們來說,這些行為恰恰反映了稀缺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稀缺會俘獲大腦。就像饑餓的研究對像日思夜想著食物一樣,當我們經歷 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 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對於饑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於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完成某項工作的時 間;對於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 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而對於孤獨的人 來說,他們需要他人的陪伴。稀缺造成 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 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


    僅從一項研究中就得出這麼多結論,未免武斷。饑餓是稀缺的形式, 它既包括稀缺,但也包括其他一些生理變化。看上去,該項研究僅有 36 位實驗對像;而我們引用的證據,大部分又都是餓著肚子的人所發的牢騷,而非 科學的數據。但是,其他許多更為嚴格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不僅如 此,這些研究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稀缺究竟是如何俘獲大 腦的。

    媒體評論
    《稀缺》是行為經濟學領域一部了不起的著作。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 “資源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的因為缺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一本《稀缺》,會讓忙碌的人警醒,讓貧窮的人振作。物隨心轉,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把“稀缺”界定為一個心理問題而不是資源問題, 這真是一個奇妙且深刻的視角。正如本書的兩位作者所 說,稀缺會俘獲一個人的大腦,使他過於關注稀缺的對 像從而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這恰恰會導致稀缺狀態進一 步惡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資 源的稀缺,而是俘獲我們大腦的稀缺心態。我想,這個 結論對所有讀者都將是一個終身受用的告誡。
    葉 航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稀缺》是行為經濟學領域一部了不起的著作。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心理學家沙菲爾用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重新解讀了經濟學的核心概念— “資源稀缺”,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的因為缺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一本《稀缺》,會讓忙碌的人警醒,讓貧窮的人振作。物隨心轉,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把“稀缺”界定為一個心理問題而不是資源問題, 這真是一個奇妙且深刻的視角。正如本書的兩位作者所 說,稀缺會俘獲一個人的大腦,使他過於關注稀缺的對 像從而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這恰恰會導致稀缺狀態進一 步惡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資 源的稀缺,而是俘獲我們大腦的稀缺心態。我想,這個 結論對所有讀者都將是一個終身受用的告誡。


    葉  航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沒有什麼就嚷嚷什麼,越沒有就越嚷嚷,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現像。兩位作者提出的稀缺會導致認知障礙的觀點,將我們的直觀感受上升到了理論高度。他們的研究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是:如果你想要什麼,不要等急需的時候纔去要,要提前積累。


    李 淼


    物理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繫教授


    為什麼窮人會更窮、富人會更富,而拖延癥患者永遠沒時間?針對這一現像,社會學家稱之為“馬太效應”,經濟學家稱之為“稀缺現像”,但是所有這些說法都不如心理學的解釋來得更妙趣橫生又直抵人心,讓人時常產生“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


    周 濂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