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供應鏈管理思想史 陳傳明 、黃速建、蘇勇、宋志平、徐少春、施煒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577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6425770
    作者:舒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供應鏈管理思想史》是“企業管理思想史”叢書中的一本,這是關於供應鏈管理思想發展的繫統綜述,脈絡清晰,內容翔實。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供應鏈管理思想作為研究對像,以學術史的梳理手法,運用相關經濟學理論和管理學理論,依據“供應鏈管理總論—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五大學派分支(消費者響應理論學派、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供應鏈協同學派、可持續供應鏈學派)—前沿命題與未來發展”的邏輯思路,從思想本質、框架體繫、理論模型、分析工具、局限性,以及未來的研究趨勢等角度對中外有關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研究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分析和綜述,以期為中國學界、產業界對未來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與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與借鋻。

    作者簡介

    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在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從事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咨詢工作。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技術創新與標準化戰略管理、技術經濟分析與項目可行性研究。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第二批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學術骨干;擔任南昌市政府參事、江西省標準化協會副會長、江西省條代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西省物流園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CSSCI來源版等學術刊物審稿人多項社會職務。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獨立出版專著7部;主編教材7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重點課題等項目16項,並為多家企業提供培訓、咨詢服務,被授予“江西青年科學家”稱號。

    目錄
    章 供應鏈管理思想概述 1
    節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3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應鏈(物流管理) 3
    二、起步期(1996—2004 年):價值增值 12
    三、發展期(2005—2015 年):價值網絡 16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網絡經營一體化 21
    第二節供應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體繫 26
    一、研究邏輯框架 26
    二、研究內容與研究問題 28
    三、研究方法 30
    第三節研究評述 31
    本章小結 34
    第二章 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 35
    節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基礎 37

    章 供應鏈管理思想概述 1
    節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3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應鏈(物流管理) 3
    二、起步期(1996—2004 年):價值增值 12
    三、發展期(2005—2015 年):價值網絡 16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網絡經營一體化 21
    第二節供應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體繫 26
    一、研究邏輯框架 26
    二、研究內容與研究問題 28
    三、研究方法 30
    第三節研究評述 31
    本章小結 34
    第二章  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 35
    節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基礎 37
    第二節國外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 44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 44    二、起步期(1996—2004 年) 52
    三、發展期(2005—2015 年) 59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66
    第三節中國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 74
    一、萌芽期(1978—2000 年) 74
    二、起步期(2001—2007 年) 78
    三、發展期(2008—2015 年) 84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90
    第四節中外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比較分析 98
    一、萌芽期(國外 1960—1995 年,中國 1978—2000 年) 98
    二、起步期(國外 1996—2004 年,中國 2001—2007 年) 100
    三、發展期(國外 2005—2015 年,中國 2008—2015 年) 102
    四、拓展期(2016 年至今) 103
    五、中外供應鏈管理思想對比概要 105
    第五節研究評述 113
    本章小結 116          第三章  消費者響應學派 119
    節價值鏈理論的思想與本質 121
    一、價值鏈理論的思想 121
    二、價值鏈理論的本質 125
    三、消費者響應理論 126
    第二節消費者響應學派的發展歷程 127
    一、消費者響應學派的思想起源 127         二、消費者響應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130
    第三節消費者響應學派的主要代表理論 137
    一、基於“降本增效邏輯”的效率型供應鏈學說 137
    二、基於“時間競爭邏輯”的反應型供應鏈學說 146
    三、基於“戰略融合邏輯”的精敏供應鏈學說 155
    第四節研究評述 163
    一、消費者響應學派的發展現狀及局限性 163
    二、消費者響應學派未來的發展方向 169
    本章小結 171
    第四章  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 173
    節集成理論的思想與本質 175
    第二節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的發展歷程 178
    一、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的思想起源 178
    二、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179
    第三節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的主要代表理論 186
    一、供應鏈集成管理學說 186
    二、供應鏈網絡規劃模型學說 194
    三、供應鏈復雜網絡演化模型學說 201
    第四節研究評述 209
    一、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的發展現狀及局限性 210
    二、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 215
    本章小結 217             第五章  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 219
    節哈默和錢皮“企業再造”的思想與本質 221
    一、產生背景 221
    二、“企業再造”的思想本質 222
    第二節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的發展歷程 225
    一、供應鏈運作管理思想起源 225
    二、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227
    第三節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的主要代表理論 241
    一、標準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 241
    二、基於產品視角的供應鏈運作模型 253
    三、基於服務視角的供應鏈運作模型 261
    第四節研究評述 268
    一、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的發展現狀及局限性 268
    二、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的發展方向 277
    本章小結 280
    第六章  供應鏈協同學派 283
    節《協同學》的思想與本質 285
    一、哈肯《協同學》的思想 285
    二、哈肯的協同模型:繫統有序結構的形成和演化 289
    第二節供應鏈協同學派的發展歷程 291
    一、供應鏈協同學派的思想起源 291
    二、供應鏈協同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292         第三節供應鏈協同學派的主要代表理論 300
    一、供應鏈流程重組模型學說 300
    二、供應鏈復合繫統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學說 304
    三、供應鏈協同的優化分析方法學說 310
    第四節研究評述 316
    一、供應鏈協同學派的發展現狀及局限性 316
    二、供應鏈協同學派未來研究方向的展望 319
    本章小結 321
    第七章  可持續供應鏈學派 323
    節可持續理論的思想與本質 325
    一、三重底線理論 325
    二、可持續發展理論 327
    第二節可持續供應鏈學派的發展歷程 329
    第三節可持續供應鏈學派的主要代表理論 338
    一、閉環供應鏈學說 338
    二、綠色供應鏈學說 345
    三、低碳供應鏈學說 352
    四、可持續供應鏈學說 360
    第四節研究評述 368
    一、可持續供應鏈學派的發展現狀及局限性 368
    二、可持續供應鏈學派未來研究方向 373
    本章小結 377         第八章  前沿命題與未來發展 379
    節供應鏈創新的動力機制 381
    一、供應鏈創新的基石——TRIZ 理論 381
    二、供應鏈創新的原理 386
    三、供應鏈創新動力機制的研究框架 387
    四、供應鏈創新動力機制的研究局限與研究展望 391
    第二節智慧供應鏈管理 393
    一、智慧供應鏈管理的思想與本質 393
    二、智慧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框架及內容 398
    三、智慧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411
    四、智慧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局限與研究展望 412
    第三節基於知識的供應鏈管理 415
    一、知識管理的思想與本質 415
    二、基於知識的供應鏈管理研究框架 417
    三、基於知識的供應鏈管理研究局限與研究展望 423
    第四節未來研究展望 425
    一、現有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強化 / 重生 426
    二、新型供應鏈(管理)的創生 428
    本章小結 431
    參考文獻 433

    前言
    近年來,供應鏈成為廣受人們關注的新興詞彙之一,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倒退和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傳統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巨大衝擊,而企業之間的競爭轉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無一不與供應鏈緊密相關,供應鏈已成為全球性話題。比如,2020 年 3 月 26 日召開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其聲明明確提出:努力解決全球供應鏈中斷問題,從而保障全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中國非常重視供應鏈,2016 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重塑供應鏈;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供應鏈管理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來培育。因而,供應鏈管理成為穩定供應鏈、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核心基石。
    供應鏈管理概念自提出至今隻有 40 年左右的時間,其興起更是近 20 年的事情。據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教授馬丁·克裡斯多夫考證,凱思·奧立夫(Keith Oliver)和麥考爾·威波爾(Michael D. Webber)1982年在一份白皮書中提到,按照傳統的方式,在供應鏈的采購、生產、分銷和銷售等環節的各種相互衝突的目標中尋找經銷商的方式已經不再奏效了,因此需要一個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供應鏈管理。這是供應鏈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

    近年來,供應鏈成為廣受人們關注的新興詞彙之一,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倒退和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傳統產業鏈供應鏈遭受巨大衝擊,而企業之間的競爭轉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無一不與供應鏈緊密相關,供應鏈已成為全球性話題。比如,2020 年 3 月 26 日召開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其聲明明確提出:努力解決全球供應鏈中斷問題,從而保障全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中國非常重視供應鏈,2016 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重塑供應鏈;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供應鏈管理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來培育。因而,供應鏈管理成為穩定供應鏈、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核心基石。
    供應鏈管理概念自提出至今隻有 40 年左右的時間,其興起更是近 20 年的事情。據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教授馬丁·克裡斯多夫考證,凱思·奧立夫(Keith Oliver)和麥考爾·威波爾(Michael D. Webber)1982年在一份白皮書中提到,按照傳統的方式,在供應鏈的采購、生產、分銷和銷售等環節的各種相互衝突的目標中尋找經銷商的方式已經不再奏效了,因此需要一個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供應鏈管理。這是供應鏈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
    從實踐層面來講,供應鏈管理思想、方法興起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從過去供應商主導的、靜態的、簡單的市場環境變成了現在顧客主導的、動態的、復雜的市場環境。由於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市場中供需雙方關繫出現了 180 度的轉變,顧客在買賣關繫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傳統的企業管理無法以準確、有效的策略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牛鞭效應”產生。同時,隨著先進制造技術在 20 世紀 70、80 年代的迅速發展以及對傳統制造繫統的不斷改進,制造周期大大縮短,非制造時間在總供貨時間中所占比例有顯著的增加,為進一步縮短供貨時間就必須考慮改造現有供應鏈。東亞企業,尤其是日本企業,為此對供應鏈中的各環節進行了協調、集成。在企業內部,采用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質量管理)、JIT(Just In Time,準時制生產方式),強調各部門合作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在企業外部,采用外包制並減少零部件供應商數目,同時與它
    們建立合作伙伴關繫以達到共同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柔性制造繫統(FMS)的采用,普遍提高了企業應變能力和服務水平。為了應付這種國際化競爭,歐美企業率先提出了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另外一個推動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是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地理和文化上的差距大大縮短,企業能夠在全球範圍之內獲取資源並銷售產品,加上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供應鏈管理的作用就更加突出,範圍更加廣泛的全球性供應鏈也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理念和協調技術。而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產品數據交換、Internet、Intranet 及各種信息繫統應
    用的發展,以及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許多企業所開展的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都極大地促進了現代供應鏈管理理念的實現以及組織結構的轉變,從而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快速發展。
    在國外,供應鏈管理興起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 1996 年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SCOR)在美國的誕生。 該 模 型 的 目 的 是 通 過 應 用 企 業 流 程 再 造 和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進行企業內外的流程與信息整合,該模型的應用促進了供應鏈理念的普及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二是2005 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標志著美國企業界從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的轉變。此後,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技術開始在全球傳播,物流管理加速向供應鏈管理轉變,供應鏈管理成為學術界的熱門研究課題。
    供應鏈管理在我國的興起源於改革開放獲得的外來壓力,改革開放激發了我國自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技術變革、政府治理的內生動力,外來壓力和內生動力共同作用,快速提升了我國供應鏈管理水平。而中國學術界、產業界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過程則是從交通運輸到物流管理再到供應鏈管理。1978 年之前,主要圍繞以鐵路、公路為主要運輸模式的交通運輸問題,如鐵路 / 公路運輸的經濟性分析、成本和定價、法律和規章、交通管理等進行研究;1978 年從國外引入物流管理的概念,這引起了政府、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進而觸發了對物流管理研究的熱潮;與此同時,中國零售業開始推行商業自動化技術,比如 ERP、BPR、ECR(有效客戶反應)、CRM(客戶關繫管理)、POS(銷售終端)等,供應鏈概念在此過程中傳到中國。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以物流管理為基礎的供應鏈管理快速興起。盡管供應鏈管理此時在國內還隻是概念,但跨國公司已經在國外實施了 20 多年的供應鏈管理,其形成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實踐成為中國企業的標杆。中國企業通過加入跨國公司全球網絡,不斷學習創新,促進了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的快速發展和學術研究的蓬勃發展。到 2020 年,中國學者的供應鏈研究水平已經與水平媲美,研究成果頻頻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通過對供應鏈管理思想發展脈絡的歷史追蹤和文獻研究的梳理,我們發現,國內外供應鏈管理概念始於企業運營,成於政府實踐,興於學術界研究,盛於大學教育。1983 年和 1984 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兩篇論文,開創了關於供應鏈管理的學術研究先河,從而促發了全球學術界、產業界針對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的大研究。實質上,供應鏈管理是一種不斷演變的管理哲學理念與方法,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組織、計劃、控制、協調的一體化管理的過程。如今,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國際性的熱點話題,供應鏈管理思想及其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中外供應鏈管理理論體繫和學科體繫尚在建設之中。為此,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探尋未知研究方向,加快開展供應鏈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是撰寫本書的目的所在。
    本書選擇供應鏈管理思想作為研究對像,以時間為經、以學派為緯,運用相關經濟學理論和管理學理論,依據“供應鏈管理思想概述—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五大學派(消費者響應學派、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供應鏈協同學派、可持續供應鏈學派)—前沿命題與未來發展”的邏輯思路,從思想本質、發展歷程、主要代表理論、局限性,以及未來研究趨勢等方面,對中外供應鏈管理思想發展的各階段和各學派的產生背景、代表人物、見解觀點、思想靈感等進行繫統闡釋,釐清供應鏈管理思想理論的發展脈絡和演化進程,批判與繼承其相關研究精髓,以期讀者能夠把握中西方供應鏈管理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和精髓,掌握“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活化思維,前瞻性分析企業管理的問題,更好地提出企業管理的中國解決方案。
    作為“企業管理思想史”叢書之一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史》,是按照“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遵循“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學以致用”的要求編撰而成的。因此,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特色。
    一是研究框架體繫的新穎性。本書采用學術史的梳理手法,以時間為經、以學派為緯,按不同階段的研究主題,劃分供應鏈管理在中西方的不同發展時期並進行思想溯源,闡述各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見解觀點、思想靈感、理論產生背景及其發展趨勢。
    二是學派劃分的獨特性。本書以理論為導向,劃分出當前供應鏈管理思想的五大學派(消費者響應學派、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供應鏈協同學派、可持續供應鏈學派),從而填補了當前國內外對供應鏈管理學派思想研究的空白。
    三是前瞻性研究的多視角性。本書基於TRIZ 理論(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智慧管理理論、知識管理理論等,探討了未來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並從政府、學術界、業界、咨詢界等多視角,提出了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未來的研究熱點。
    全書共分八章。章介紹供應鏈管理發展歷程、供應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第二章為中外供應鏈管理思想溯源,以及中外供應鏈管理思想的研究差異和未來的研究重點及趨勢;第三章至第七章依次闡述消費者響應學派、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供應鏈協同學派、可持續供應鏈學派等五大學派的理論基礎、發展歷程、主要代表理論、局限
    性,以及未來研究趨勢;第八章是對供應鏈管理的前沿命題與未來發展的前瞻性分析。
    本書由舒輝及其團隊成員王雅琴、唐飛、詹麗珍、黃美娟、遊安奇共同撰寫完成。舒輝負責策劃、統籌、撰寫與總纂定稿。
    本書參閱、汲取和引用了大量國內外有關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書刊資料和業界的研究成果,並盡可能地在書中加以注釋。在此對有關專家學者一並表示感謝。

    在線試讀
    節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供應鏈的概念起源於邁克爾·波特 1985 年出版的《競爭優勢》一書,他在書中提出“價值鏈”的概念,Oliver 和 Webber 在 Outlook 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 SCM,這是有關供應鏈管理的早的論文。 然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並非源於學術領域的研究,而是源於近幾十年來市場環境和企業運營管理方法發生的巨大變化,為應對變化,企業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發展過程大約經歷了萌芽、起步、發展和擴展四個時期。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應鏈(物流管理)
    20 世紀 50 年代初,企業內部獨立的職能部門在各自部門內部開展供應鏈計劃,逐漸形成職能部門化,這也是企業內部供應鏈的開始。進入20 世紀 70 年代後,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相對簡單、靜態、供應商主導的市場環境,轉變為復雜、動態、客戶主導的市場環境。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各企業開始關注“物流管理”,以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從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逐漸在各國企業的運作中
    萌芽。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問題
    1. 日本企業迅速崛起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日本企業在國際競爭舞臺上盡顯鋒芒,其汽車、半導體、機床、家電等產品憑借質優價廉風靡全球。其他國家的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美國商界和管理學術界開始探索和研究日本企業迅速崛起的奧秘。
    2. 美國服裝制造業領先地位受到威脅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美國食品雜貨企業與來自國外的食品雜貨企業激烈競爭。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外國進口服裝占美國服裝市場的 40%。面對激烈的外銷競爭,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紡織業和服裝業采取的主要對策是在尋求法律保護的同時,增加對現代設備的資金投入。到了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美國的紡織業和服裝業是受進口配額制度保護深的行業,紡織業也成為美國增長快的制造業。盡管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進口對服裝工業的滲透仍在繼續擴大。一些學術界人士也意識到,保護主義措施也無法保護美國服裝制造業的領先地位,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
    3. 全球供應鏈背景下,各國積極探索如何實現利益化

    節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供應鏈的概念起源於邁克爾·波特 1985 年出版的《競爭優勢》一書,他在書中提出“價值鏈”的概念,Oliver 和 Webber 在 Outlook 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 SCM,這是有關供應鏈管理的早的論文。 然而,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並非源於學術領域的研究,而是源於近幾十年來市場環境和企業運營管理方法發生的巨大變化,為應對變化,企業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發展過程大約經歷了萌芽、起步、發展和擴展四個時期。
    一、萌芽期(1960—1995 年):集成供應鏈(物流管理)
    20 世紀 50 年代初,企業內部獨立的職能部門在各自部門內部開展供應鏈計劃,逐漸形成職能部門化,這也是企業內部供應鏈的開始。進入20 世紀 70 年代後,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相對簡單、靜態、供應商主導的市場環境,轉變為復雜、動態、客戶主導的市場環境。為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各企業開始關注“物流管理”,以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從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逐漸在各國企業的運作中
    萌芽。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問題
    1. 日本企業迅速崛起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日本企業在國際競爭舞臺上盡顯鋒芒,其汽車、半導體、機床、家電等產品憑借質優價廉風靡全球。其他國家的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美國商界和管理學術界開始探索和研究日本企業迅速崛起的奧秘。
    2. 美國服裝制造業領先地位受到威脅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美國食品雜貨企業與來自國外的食品雜貨企業激烈競爭。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外國進口服裝占美國服裝市場的 40%。面對激烈的外銷競爭,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紡織業和服裝業采取的主要對策是在尋求法律保護的同時,增加對現代設備的資金投入。到了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美國的紡織業和服裝業是受進口配額制度保護深的行業,紡織業也成為美國增長快的制造業。盡管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進口對服裝工業的滲透仍在繼續擴大。一些學術界人士也意識到,保護主義措施也無法保護美國服裝制造業的領先地位,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
    3. 全球供應鏈背景下,各國積極探索如何實現利益化
    20 世紀 70 年代至 90 年代,發達國家集團內部跨國貿易矛盾加劇。受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政府科學地重新規劃了現有的產業布局。跨國公司的需求是:如何在衝突的國際環境中實現生產要素的配置,以實現自身利益的化。
    與此同時,經濟理論領域出現了一繫列新的理論,為全球供應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主要貢獻來自國際分工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核心競爭力理論。在這些理論的影響下,跨國公司調整經營策略,將出口產品變成出口工廠和出口資本,在世界範圍內尋找成本窪地。全球供應鏈研究工作需要解決一個具體問題,即全球物流繫統(Global Logistics System,GLS)問題,以重新規劃跨國公司的生產和分銷網絡,實現利潤化。
    4.“縱向一體化”缺陷暴露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後,科技飛速發展,全球競爭愈演愈烈,消費者需求也日益變化,在原有穩定市場經濟環境下適行的“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暴露出了各種問題。
    (1)加重企業投資負擔。不管是重新投入建新的廠房,還是對其他公司投資控股,都需要企業自行籌措所必需的資本。這一工作為企業經營帶來諸多不便,不僅企業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籌措資金和監管項目,同時也加重企業的投資負擔。
    (2)承擔錯失市場時機的風險。“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下的新建項目施工周期相對較長,很容易錯失進入市場的時機而使企業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出現過項目建成之日就是項目下馬之時的特殊情形。所以,項目建設周期越長,企業承受的經營風險就越高。
    (3)迫使企業從事不擅長的經營活動。實行“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企業實際上是“大而全”“小而全”類企業的翻版,因為企業內很多管理者總是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去從事輔助性的管理工作,結果就是,不但輔助性的管理工作沒有抓起來,關鍵性業務也沒有發揮出核心作用,使得企業失去了競爭特色,也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
    (4)企業在各個行業領域都直接面對很多競爭對手。“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下,企業需要在各個經營領域中直接和不同的對手展開爭奪。例如,有的制造商既要生產商品,也要經營物流公司,導致企業需要同時與制造商和經營物流部門的對手爭奪市場,在公司資源、精力、管理經驗都有限的情況下,各方出擊的結果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
    (5)增大企業的行業風險。一旦整個行業不景氣,實行“縱向一體化”管理模式的企業會在終用戶市場與各縱向發展的市場同時遭受經濟損失。這樣的情況曾經出現過:某味精廠為了保障原材料供給,自己投資建立了一個輔料廠,但後來味精市場飽和,該廠生產的味精大多沒有銷路,結果不但味精廠遭受了經濟損失,與之配套的輔料廠的經營也舉步維艱。
    5. 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效率低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在同一供應鏈上,由於供應商、零售商、批發商和制造商都隻專注於各自的業務活動,所以未能為他們的營銷 / 物流活動制定一個共同的願景,導致低效率和低盈利能力。此外,20 世紀 80 年代,特別是 90 年代後,在美國日雜百貨供應鏈內部,零售商與生產廠家為爭奪供應鏈主導地位進行了激烈的競爭,致使供應鏈各環節及總體成本上升。
    供應鏈內部的不和諧,致使企業的經營模式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技術條件演進速度脫軌,導致企業既無法應對迅速變化且無法預測的買賣方市場,也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客戶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此外,冗長的物流“管道”所帶來的風險日益增加,迫使各組織重新審視其供應鏈的結構與管理方式。
    6. 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日益凸顯
    20 世紀 80 年代,國際勞工運動引發了關於勞工權益問題的全球性爭論,國際勞工組織開始與跨國公司談判,要求他們履行供應鏈上企業行為的社會責任。20 世紀 90 年代初,美國勞工及人權組織發起了針對服裝業和制鞋業的“反血汗工廠運動”。1991 年,媒體曝光美國 Levis 公司在亞洲的工廠雇傭低齡女工,該公司的這一做法遭到社會各方指責,產品也受
    到消費者的強烈抵制。
    (二)問題的探索和新理念的引出
    1. 采購管理向供應鏈管理方向轉變
    研究日本企業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日本企業與其供應商之間的獨特關繫,日本企業通過實行 JIT(Just In Time,準時制生產方式)和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質量管理)策略,提高產品質量、制造效率,縮短運送時間。在 JIT 的制造環境中,隻有少量庫存就可以產生緩衝作用,從而解決生產問題,由此企業開始意識到“供應商—買方—顧客”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繫所產生的潛在經濟效益和重要性。20 世紀 80 年代後半期,關於日本企業與其供應商合作伙伴關繫的論文大量湧現,其中較為典型的是:1987 年 9 月,John McMillan 等在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中闡述了日本企業與其供應商的特殊合同關繫,並更進一步對比了日本企業、美國企業對供應商的不同管理制度;1989年 10 月 15 日,Clark 在 Management Science 中闡述了日本企業與其供應商在新產品開發上的緊密合作伙伴關繫。這些研究成果推動著企業的采購管理向供應鏈管理方向的轉變。
    2. QR(Quick Response,快速反應)興起
    1984 年,美國服裝紡織以及化纖行業成立了一個“愛國貨運動協會”,給購買美國制造的紡織品和服裝的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收益。1985 年該協會開始做廣告,以提升美國消費者對本國生產的服裝的信譽度;同時拿出一部分經費,研究如何長期保持美國的紡織與服裝行業的市場競爭力。1985—1986 年,Kurt Salmon 協會(簡稱 KSA 公司)對美國紡織業和服裝業的供應鏈進行繫統分析,發現盡管繫統的各個部分都擁有高運作效率,但整個繫統的效率非常低下。因此,各行業開始探索那些在供應鏈上產生高成本的環節與活動,並發現供應鏈的長度纔是影響其高效運作的主要原因。
    這項研究推廣了快速反應(QR)策略的應用。快速反應是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密切合作的策略,即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利用共享 POS 繫統信息、聯合預測未來需求、發掘新產品營銷機遇等,以對消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從業務操作的角度出發,貿易伙伴用 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促進信息流轉,並聯合重組他們的經營活動以降低訂貨前導時間,進而實現生產成本小化。補貨時,應用快速反應策略可降低 75% 的交貨前導時間。
    3. 全球供應鏈規劃工具的廣泛運用
    全球供應鏈整合了散布於世界各國的、從原材料供應商到終消費者的關鍵商業流程,用於向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商品、服務、信息等。對於全球物流繫統問題,主要的研究範式是混合整數規劃(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MIP)方法,占成果的 50%。目前常用決策變量、績效指標、供應鏈結構變量及國際影響因素來歸納 MIP 模型。
    4.“橫向一體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興起
    鋻於“縱向一體化”模式的種種弊病,從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了這一模式;隨之出現的是“橫向一體化”思想,即利用企業外部資源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而企業隻需抓核心業務:產品方向和市場。如福特汽車公司的 Festiva 車是由美國人設計,日本馬自達工廠制造汽車發動機,韓國制造廠生產其他配件,後銷售到美國市場。在“橫向一體化”模式下,企業可利用其他企業的資源加快產品產出速度,縮短投資基建周期,從而贏得產品在低價、優質、早上市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5. 供應鏈網絡概念的提出
    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認識到,供應鏈競爭力的關鍵在於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將內外部供應鏈有機集成,使供應鏈達到全局的狀態。為建立優質高效的供應鏈運行機制,提髙供應鏈管理績效,有學者將集成化思想引入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中,即:將注意力由供應鏈內部轉向供
    應鏈外部環境,試圖將供應鏈內部節點企業與外部供應商及客戶完全集成。
    面對紛繁的客戶需求和繁雜的社會環境,企業逐漸與其他企業實行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競爭優勢,由此供應鏈網絡應運而生。1992 年,Christopher 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早提出供應鏈網絡的概念,認為供應鏈網絡是指各組織以商品或服務的形式產生價值,通過上下遊連接,對不同的商品進行不同的管理活動並將之交付給終消費者的網絡。
    6. 有效客戶反應的提出
    1992 年,Kurt Salmon 協會受美國食品營銷協會(Food Marketing Ins_x0002_titute,FMI)和美國食品雜貨制造商協會(Grocery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GMA)的委托,在對美國食品業和超市行業現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效客戶反應(Eff 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策略。它與1993 年推出的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管理策略相類似。
    7. 企業再造理論
    為探索美國企業面對來自日本、歐洲企業的挑戰之道,1990 年哈默教授提出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並提出唯有“企業再造理論”纔能使美國企業再展雄風。1995 年,詹姆斯·錢皮出版了《再造管理》的論著;2002 年,詹姆斯·錢皮又靈光閃現,將此歸結為《企業 X 再造》,提出企業向外部擴張過程中突破組織、部門的各種對策。
    8. 全球供應鏈引入社會責任的概念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歐美國家出現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倡導和平、環保、社會責任和人權等,非政府組織也不斷呼吁將社會責任與貿易聯繫起來。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自身發展的需要,眾多跨國公司制定對社會問題做出必要承諾的社會責任準則,同時,多個行業性、地域性、全國性以及國際性的組織也制定了相應的社會責任準則。
    (三)評價
    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逐漸在各國的企業運作中萌芽,但人們對供應鏈管理的理解停留在強調物流管理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開始關注供應鏈管理的質量與效率,由此提出了一繫列相關理論與策略。
    1. 研究主題
    本階段的研究主題是物流管理過程,重點是對供應鏈管理的局部性進行深入研究,如物資供應問題、多級庫存管理問題,其中研究較多的是分銷運營問題,如分銷需求計劃等。正是基於這種認知,早期有學者將供應鏈僅僅看作物流企業自身的一種運作模式 c。這印證了馬士華教授所提出的“供應鏈管理研究早是從物流管理開始的”。
    注重質量與效率也是這個時期的主旋律,由此產生了 JIT、TQM、QR、ECR 等策略,這標志著消費者響應學派初步形成。隨著集成供應鏈思想、供應鏈網絡概念的陸續提出,供應鏈網鏈學派由此誕生,並不斷發展、完善。企業再造理論的提出吸引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流程再造的研究之中,這些研究的發展標志著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在這一階段的正式誕生。1960 年,Clark 等人關於多級庫存 / 銷售繫統的研究成果Optimal Policies for a Multi-Echelon Inventory Problem 發表在《管理科學》期刊上,表明供應鏈協同思想研究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橫向一體化”的興起以及不同學者對“供應鏈協同”概念的理解與研究逐步深入,這標志著供應鏈協同學派在這一時期逐步形成,同時供應鏈協同管理也上升為企業間的職能協調與集成過程。此外,1982 年,凱思·奧立夫(Keith Oliver)和麥考爾·威波爾(Michael D.Webber)在《供應鏈管理:物流的更新戰略》首次提出“供應鏈管理思想”,標志著可持續供應鏈學派的萌芽,也標志著“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
    此時的供應鏈協同管理僅僅是企業自身物流的一種運作模式。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引起了各國關注,各國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在全球供應鏈下實現利益化,隨即各種規劃工具湧現,其中主要的研究範式是混合整數規劃(MIP)方法。
    2. 研究方法
    這一時期對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等定性研究方法,通過研究分析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總結其成功經驗。
    3. 研究成果
    這一時期,由於供應鏈管理處於萌芽期,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消費者響應學派,美國服裝生產商協會(American Apparel Manufacturers)1987 年在 Getting Started in Quick Response(《快速反應入門》)中首次提出快速反應的概念;供應鏈網鏈結構學派,約瑟夫·哈林頓在 1973 年出版《計算機集成制造》;供應鏈運作模型學派,Dick Ling 在 1987 年首次提出銷售與運營規劃模型(S&OP),美國生產力與質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APQC) 於 1992 年 發 布《流 程 分 類 框架》;供應鏈協同學派,伊戈爾·安索夫 1965 年完成著作《公司戰略》;可持續供應鏈學派,凱思·奧立夫和麥考爾·威波爾 1982 年發表《供
    應 鏈 管 理: 物 流 的 更 新 戰 略》,Stock 在 1992 年出版《逆向物流》論著,等等。
    盡管這一階段對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持續了 30 餘年,但主要停留在企業管理實踐上,此時學術界對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較少,供應鏈管理體繫處於萌芽期,需要深入探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