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永久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1412-2048
    【優惠價】
    883-1280
    【作者】 《永久故事》編委會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ISBN】97875184301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8430161
    作者:《永久故事》編委會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

    編輯推薦

    永久自行車品牌有悠久的歷史,她為中國自行車行業創造的中國品牌形像至今依然散發著光和熱!隨著時光流逝,早年代的永久故事離我們漸行漸遠。本書通過第yi手資料,通過老照片和親歷者的傾情講述,再現了新中國第yi代產業工人為建設祖國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曾經使幾代永久人乃至中國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歷史,傳承了永久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是諸多永久老員工收集、撰寫回憶永久自行車(上海自行車廠)企業在新中國成立後,發生的天翻地覆、感人難忘的故事合集。永久自行車是中國自行車行業的一面旗幟,已經走過80年的歷程,在這80年裡發生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通過這些故事,我們能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企業和一個品牌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成功的規律:制度優越、員工奉獻。隨著時光流逝,早年代的永久故事離我們漸行漸遠。為了不讓這些曾經使幾代永久人乃至中國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歷史被消失,為了傳承永久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老廠長章和軾動員永久老員工收集、撰寫此書,以此弘揚和紀念永久人。同時書中配有大量的日常工作生活的照片,真實再現了永久等那一代產業工人的創造精神和奉獻精神。也客觀反映了隻有改革開放,企業纔能不斷進步,與設計界接軌。

    作者簡介

    本書由章和軾等一批原上海自行車廠職工共同撰寫。章和軾在(1986年-1988年期間任上海自行車廠廠長一職)後任上海上實南洋大酒店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現退休。

    目錄
    行業之巔
    01 聽王世封廠長講永久往事…… 餘海峰
    02 “永久”自行車商標與新中國同年誕生始末 宏揚
    0昌廠長印像深的永久故事 郭亦華 / 安軍
    04 中國自行車行業的個企業集團——記永久自行車企業集團誕生前後 章和軾
    05 從1959到1978:電鍍“航空母艦”的誕生——第11號電鍍機的故事 宏揚
    06 永久牌DX—130電動自行車的研發故事 史國慶
    07 中國自行車行業臺高頻焊管機誕生記 張德昌
    08 記上海自行車廠研制可控氣氛熱處理自動爐的歷程 李瑞康
    09 自行車中接頭工藝革新的先行者:姜信華 宏揚
    10 “不喫草的小毛驢”之由來——永久51型載重車誕生記 胡敏方 / 史國慶
    11 打破“零”記錄的永久賽車問世——中國國產賽車的故事 宏揚
    12 金牌的分量 裘石 / 長弓
    13 寧願丟了“烏紗帽”永久榮譽也要保——PA13型車奪得國家首枚銀質獎

    行業之巔
    01 聽王世封廠長講永久往事…… 餘海峰
    02 “永久”自行車商標與新中國同年誕生始末 宏揚
    0昌廠長印像深的永久故事 郭亦華 / 安軍 
    04 中國自行車行業的個企業集團——記永久自行車企業集團誕生前後 章和軾
    05 從1959到1978:電鍍“航空母艦”的誕生——第11號電鍍機的故事 宏揚
    06 永久牌DX—130電動自行車的研發故事 史國慶
    07 中國自行車行業臺高頻焊管機誕生記 張德昌
    08 記上海自行車廠研制可控氣氛熱處理自動爐的歷程 李瑞康
    09 自行車中接頭工藝革新的先行者:姜信華 宏揚 
    10 “不喫草的小毛驢”之由來——永久51型載重車誕生記 胡敏方 / 史國慶
    11 打破“零”記錄的永久賽車問世——中國國產賽車的故事 宏揚 
    12 金牌的分量 裘石 / 長弓
    13 寧願丟了“烏紗帽”永久榮譽也要保——PA13型車奪得國家首枚銀質獎
    歷險記 胡敏方 
    14 兩粒藥片換來一個科研獎——永久牌鈦鋼自行車的傳奇故事 邬城鈞
    15 Forever出口的故事 益斌 / 宏揚
    16 “永久”辦起了小發電廠 張德昌
    17 兩幢永久公寓的故事 章和軾 
    18 “永久”售後服務率先走出上海 胡敏方 
    19 鮮為人知的“永久”為小眾定制車 胡敏方 
    20 “永久”在全國輕工產品展會上“大出風頭” 胡敏方 
    21 援助古巴項目的由來、立項與實施 邬城鈞 
    22 籌辦亞洲自行車廠有限公司(蛇口)紀實 章和軾 
    23 1991年評選,誰把這一票投給了永久 何宇林 
    24 敢為人先的“以紙代木”項目——聽邬城鈞講自行車包裝材料改革的故事 餘海峰 


    工匠之歌
    01 一本書影響了兩個行業——聽邬城鈞講編寫《自行車常用金屬材料手冊》
    的故事 餘海峰 
    02 臥薪嘗膽,攻克“9改10”難關——聽邬城鈞講輕便車圈節材的故事 餘海峰 
    03 青年班是我們幸福快樂成長的沃土——聽青年班首任班長徐順昌講故事? 胡文勲
    04 老勞模的新貢獻——瀋占陶在進口設備的改制調試中…… 郁文歡 
    05 為了2000輛“永久”驚艷首屆東亞運開幕式 胡敏方 
    06 治理酸霧 完善工藝 服務生產 改善環境 劉和華 
    07 車圈自動切斷攻關項目的誕生 滕佳 
    08 畢生鑄就“工匠精神”傳承創就“永久”輝煌——翁世福訪談錄 郁文歡 
    09 汗花與心花齊放七月流火情一片——準備車間保養組改造“多刀割管機”
    的故事? 郁文歡 
    10 走出去開門造車,體驗騎車人的感受 何宇林 
    11 群英奮戰四十天,舊機整修換新顏——電鍍12號機大修記 龔中昊 
    12 “油漆革命”,一次空前的大會戰——記油漆前處理電泳底漆技術
    改造工程 郁文歡 / 王亞天 
    13 永久牌兩用車與助動車的故事 國梁 / 王自科 
    14 突擊奮戰高溫天——車把大樓電纜工程紀實 王亞天 
    15 趕制新品出口打入國際市場——350輛BMX出口自行車生產紀實 曉舍 / 偉立 
    16 我為永久設計 朱鐘炎 
    17 一次值得嘗試的冒險 張德昌 
    18 難忘的攻堅戰? 季立敬 
    19 路試,永久品牌的守護神器——聽邬城鈞講永久騎行試驗的故事 餘海峰 
    20 “小六子” 胡敏方
    21 復退軍人的風采 胡敏方 
    22 大熔爐裡來的人 劉和華 
    23 草莽英雄傳——記上海自行車廠機動科機工二組的老少爺們 


    永久情懷
    01 “娘家人”——原上海市總工會主席江榮關心上海自行車廠的故事 餘海峰 
    02 無創不特 有求必應——聽著名書法家胡鐵生為永久人講故事 欒新民 
    03 探訪包廣源廠長 章和軾 
    04 難忘昔日“永久”廠裡的別稱 胡敏方 
    05 用平凡的一生見證多彩的永久——工會老領導張國輝的永久情結 餘海峰
    06 電鍍無毒化,為行業作貢獻——董子成訪談錄 何宇林 / 餘海峰 
    07 為人低調 待人熱情 工作認真——追記“老永久”唐瑾珠工程師 郭亦華 
    08 從“9·13事件”中走出來的銷售科長——李成昌 章和軾 
    09 和勞模王新福一起當人大代表 章和軾 
    10 在國家重點建設號召下走出永久的永久昌 
    11 “永久人”為小三線建設奉獻美好年華 王爾祥 
    12 以前輩為楷模,學當上海自行車廠第9任廠長 章和軾 
    13 太陽使者光耀人間——訪原上海自行車廠金工車間工會副主席熊惠秀 王靜敏 
    14 從一尊獎牌想起 章和軾 
    15 在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日子裡 章和軾 
    16 從永久出發的留學經商之路 許農潮 
    17 記《永久報》“畫匠”朱國明二三事 宏揚 
    18 廠門 張文忠 
    19 別了,“一萬八千方” 餘海峰 
    20 20年前的一次“私人定制”——記姚志源先生與永久牌自行車的故事 劉應勇
    21 胡輝,她收藏的頭牌和她的向往 胡敏方 
    22 珍藏票證守護記憶 史國慶 


    多彩視角
    01 反映基層實情直面存在問題——上海自行車廠黨委積極探索改革初期的職工
    思想政治工作 趙解平 
    02 一份編入中央內參的《永久簡報》刊發前後 趙解平 
    03 搭建橋梁搞技改,發動群眾促效益——記永久工會職工技協的幾則小故事 王亞天 
    04 職工董事和他的智囊團 何宇林 
    05 職代會“007號提案” 何宇林 
    06 永久書畫協會的故事 劉和華 
    07 詩歌頌永久 丹青結良緣——上海詩人畫家和永久職工聚會詩話會 新民 
    08 1989年的永久自行車企業集團首屆書畫攝影展 宏揚 
    09 廠領導與新聞記者交往的二三事 胡敏方 
    10 “永久”與永久女籃 胡敏方 
    11 廠文藝宣傳隊美琪大戲院公演《智取威虎山——定計》始末…… 郁文歡 
    12 記憶中的上海自行車廠大禮堂 宏揚 
    13 油漆俱樂部裡響起中法合唱的《國際歌》 餘海峰 
    14 永久青年服務隊的十年之路(1980—1990) 王春和 
    15 節假日,“永久”難忘的景像 胡敏方
    16 上海自行車廠“財務培訓班”記趣…… 郁文歡 
    17 想當年,永久體育水平可圈可點 胡敏方 


    歲月留痕
    01 黃克洛三兄弟的辦廠之昌 
    02 接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中央代表團追記 劉和華 
    03 撩開“兩廠合並”的歷史面紗 餘海峰 
    04 情繫小三線 夢縈光明機械廠——記1975年為光明機械廠送一車豬肉的故事 王立龍 
    05 摒棄“大鍋飯”提高職工收入水平——上海自行車廠實行“輛車工資含量包干”
    改革前後的故事 金翠鳳 
    06 打假顯威“永久”亮劍——1987年參加全國打擊假冒偽劣大型展覽會後記 何宇林 
    07 “永久”在重大展會上精彩綻放 胡敏方 
    08 印像:初見章和軾 郁文歡 
    09 與趙啟正部長的一次對話 章和軾 
    10 聯營永久車標明產地的故事 章和軾 
    11 廠甲肝大爆發的信息引起市領導高度關注 趙解平 
    12 他們也是可愛的人——記與肝炎病魔作鬥爭的永久白衣戰士 新民 
    13 與上海自行車三廠周金根廠長一席談 章和軾 
    14 “小炮樓”裡的故事——記上海自行車廠勞動工資科二三事 金翠鳳 
    15 上海自行車廠援助古巴辦公室采訪回憶 郁文歡 
    16 回憶上海自行車廠節日“大遊行” 許智勇 
    17 “永久”健身車的命與運 胡敏方 
    18 永久助力車為浦東開發助力——聽邬城鈞講上海自行車廠參與浦東開發
    建設的故事 餘海峰 
    19 履痕深深深幾許?——永久辦公大樓、《永久報》瑣憶 郁文歡 
    20 廠辦公樓的故事 餘海峰 
    21 一張永久13型自行車票的故事 安軍 
    22 因為缺了一張13型自行車票……——我的結婚照是這樣拍成的 趙解平 
    23 難忘的上班天——我到上海自行車廠工作的首日記憶 趙解平 
    24 一張鏡框裡的照片引發的前塵舊事——記與著名滑稽大師楊華生老前輩在
    上海電視臺錄制節目中的邂逅相談 郁文歡 


    後記 
    附錄

     

    前言
    欣聞“永久人”自發撰寫並出版《永久故事》一書,甚感欣慰。對“永久”這個輕工業領域的民族品牌,在我還沒有到輕工業部任職前就早已聞名。在此前後我騎的就是永久牌自行車,所以對“永久”我是情有獨鐘。我們這代人對永久牌自行車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因 此,編委會請我為《永久故事》作序,我欣然接受了。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940年,中國早的自行車整車制造廠家之一——昌和制作所誕生,這就是上海永久自行車廠的前身,迄今已走過80個春秋。所以,今天出版《永久故事》,就是對“永久”80華誕好的慶祝。
    上海永久自行車廠歷經坎坷,幾經沉浮,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永久人”用自己勤奮和智慧,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為奠定中國輕工業發展的基礎作出了重大貢獻。

    欣聞“永久人”自發撰寫並出版《永久故事》一書,甚感欣慰。對“永久”這個輕工業領域的民族品牌,在我還沒有到輕工業部任職前就早已聞名。在此前後我騎的就是永久牌自行車,所以對“永久”我是情有獨鐘。我們這代人對永久牌自行車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因 此,編委會請我為《永久故事》作序,我欣然接受了。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940年,中國早的自行車整車制造廠家之一——昌和制作所誕生,這就是上海永久自行車廠的前身,迄今已走過80個春秋。所以,今天出版《永久故事》,就是對“永久”80華誕好的慶祝。


    上海永久自行車廠歷經坎坷,幾經沉浮,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永久人”用自己勤奮和智慧,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為奠定中國輕工業發展的基礎作出了重大貢獻。


    追溯“永久”的發展,可用“敢為天下先”來表達。20世紀60?代初的《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就給“永久”以中國自行車行業產量、質量好、品種多、成本的“四”美譽。在我國標定車、郵政車、輕便車、載重車、平跑車、賽車及電動自行車等的設計、制造方面,“永久”都處於行業的前列。 到1989年永久牌自行車已遠銷美國、加拿大、德國、蘇聯、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我國出口創彙作出貢獻,所以先後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十大”、“國家免檢產品”等諸多榮譽。1993年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上市公司,2012年永久開創了行業先河,入駐電子商務平臺。2016—2017年又獲得“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中國自行車行業十強企業”、“中國消費市場影響力自行車品牌”等光榮稱號。


    上海永久自行車廠的輝煌,是我們“永久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力更生、勇於拼搏、科技創新、努力奉獻的結果,是我們幾代“永久人”和成千上萬的“永久工匠”為之努力奮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永久”的輝煌是我們“永久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國工匠的驕傲,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時勢造英雄。縱觀“永久”的發展史,也充分說明了民族品牌隻有在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纔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從而由大到強。80年來,“永久”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欣欣向榮的發展畫卷,“永久”以與時俱進的腳步,科學發展的智慧,打造了、創立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民族品牌。《永久故事》讓我們看到老一代“永久人”、老一代中國工匠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為世界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今天我們“永久人”、我們中國工匠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使命、奮發有為、不斷創新、砥礪前行,奏響新時代的凱歌。


    我謹以此序,奉獻給為使永久精神世代相傳而撰寫《永久故事》付出辛勞的永久老領導、老同志;敬獻給為國家繁榮、為人民幸福,敬業奉獻的“永久人”。

    在線試讀
    精選110篇的《永久故事》終於要與讀者見面了,讓我們一起緬懷為創造共和國歷史和永久輝煌的幾代永久人,向那些為中國制造創造歷史的永久歷屆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全體工人兄弟們致敬!
    110個精彩故事,再現一段難以忘懷的永久自行車歷史情懷……如痴如醉如夢,鑄民族品牌;如火如荼如畫,開產業先河。
    1940年從日商創辦昌和制作所開始,上海有了家自行車整車廠;1949年 5月軍代表接管後,上海有了家國營自行車整車企業;1949年8月,上海誕生了中國名牌“永久牌自行車”,翻開了中國自行車工業史的嶄新一頁。
    近年,原上海自行車廠第九任廠長章和軾和原永久工會等領導,探訪了不少為制造永久牌自行車奉獻終生的老領導、老勞模、老高工、老工人……其中有在上海自行車廠領導崗位上做出卓越貢獻的老廠長王世封,他大學畢業後走進上海自行車廠,從一般管理干部做起,提撥到廠長崗位。他帶領干部職工創造了中國自行車工業的輝煌,取得了中國自行車“四個”(產量、質量好、品種多、成本)的業績。每當談到永久,九十多歲高齡的老王廠長立刻眼睛發亮、精神抖擻、思路清晰、語速快捷,如數家珍般地講起永久往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包括王老在內的不少老永久人年老體弱、重病纏身,看到這個現狀,章廠長便萌生了讓老一輩永久人講出他們塵封已久的故事,豐富上海自行車廠的歷史,弘揚“敢為天下先、永不言敗”的永久精神。
    這一提議也得到眾多永久干部職工的響應。大家拿起筆,戴上老花鏡,回憶崢嶸歲月,撰寫了永久發展歷程中的一篇篇精彩故事。在兩年零五個月時間裡,近百位老年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共編寫原創故事187篇、60多萬字。
    參加故事原創的作者有80、90高齡的老廠長、工會老主席、高級工程師等技術骨干,也有各部門車間的管理干部、政工干部和普通工人,還有改革開放後出囯留學和經商的海外老職工。為了豐富故事情節,他們翻箱倒櫃,找出了當年珍貴的歷史照片、重現了當年工作場景。可惜由於技術原因,不少分辨率低的老照片不能在本書中重現光彩。
    上海自行車廠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在行業技術領域裡開創先河的歷史。原副總工程師張德昌、技術部門負責人邬城鈞、老勞模瀋占陶等人的回憶,為讀者再現了永久人敢為人先,在材料革命、工藝革新、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領域中的一個個生動且值得回味的故事,成為重溫永久輝煌的重頭戲。
    永久自行車品牌的歷史是一部新中國代產業工人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永久”商標與新中國同年誕生始末、“不喫草的小毛驢”——永久51型載重車誕生記、打破“零”記錄的永久賽車問世、PA13型奪得國家首枚銀質獎、以紙代木的自行車包裝改革……這一個個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故事,記錄著永久人的那些激情歲月,也展現了永久人深深融入於血脈之中的、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壯志豪情。

    精選110篇的《永久故事》終於要與讀者見面了,讓我們一起緬懷為創造共和國歷史和永久輝煌的幾代永久人,向那些為中國制造創造歷史的永久歷屆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全體工人兄弟們致敬!
    110個精彩故事,再現一段難以忘懷的永久自行車歷史情懷……如痴如醉如夢,鑄民族品牌;如火如荼如畫,開產業先河。
    1940年從日商創辦昌和制作所開始,上海有了家自行車整車廠;1949年 5月軍代表接管後,上海有了家國營自行車整車企業;1949年8月,上海誕生了中國名牌“永久牌自行車”,翻開了中國自行車工業史的嶄新一頁。
    近年,原上海自行車廠第九任廠長章和軾和原永久工會等領導,探訪了不少為制造永久牌自行車奉獻終生的老領導、老勞模、老高工、老工人……其中有在上海自行車廠領導崗位上做出卓越貢獻的老廠長王世封,他大學畢業後走進上海自行車廠,從一般管理干部做起,提撥到廠長崗位。他帶領干部職工創造了中國自行車工業的輝煌,取得了中國自行車“四個”(產量、質量好、品種多、成本)的業績。每當談到永久,九十多歲高齡的老王廠長立刻眼睛發亮、精神抖擻、思路清晰、語速快捷,如數家珍般地講起永久往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包括王老在內的不少老永久人年老體弱、重病纏身,看到這個現狀,章廠長便萌生了讓老一輩永久人講出他們塵封已久的故事,豐富上海自行車廠的歷史,弘揚“敢為天下先、永不言敗”的永久精神。
    這一提議也得到眾多永久干部職工的響應。大家拿起筆,戴上老花鏡,回憶崢嶸歲月,撰寫了永久發展歷程中的一篇篇精彩故事。在兩年零五個月時間裡,近百位老年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共編寫原創故事187篇、60多萬字。
    參加故事原創的作者有80、90高齡的老廠長、工會老主席、高級工程師等技術骨干,也有各部門車間的管理干部、政工干部和普通工人,還有改革開放後出囯留學和經商的海外老職工。為了豐富故事情節,他們翻箱倒櫃,找出了當年珍貴的歷史照片、重現了當年工作場景。可惜由於技術原因,不少分辨率低的老照片不能在本書中重現光彩。


    上海自行車廠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在行業技術領域裡開創先河的歷史。原副總工程師張德昌、技術部門負責人邬城鈞、老勞模瀋占陶等人的回憶,為讀者再現了永久人敢為人先,在材料革命、工藝革新、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領域中的一個個生動且值得回味的故事,成為重溫永久輝煌的重頭戲。
    永久自行車品牌的歷史是一部新中國代產業工人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永久”商標與新中國同年誕生始末、“不喫草的小毛驢”——永久51型載重車誕生記、打破“零”記錄的永久賽車問世、PA13型奪得國家首枚銀質獎、以紙代木的自行車包裝改革……這一個個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故事,記錄著永久人的那些激情歲月,也展現了永久人深深融入於血脈之中的、為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壯志豪情。
    為保證故事的質量,在原廠工會主席何宇林領導下建立了編委會,組織了采編組,由何宇林、郁文歡、安軍、趙解平、劉和華、許智勇、王自科、郭亦華、蔡鴻祥、胡敏方、霍曉雲、劉應勇、餘海峰、陸忠賢、金偉成、胡國芬、王春和、史國慶、王尓祥、李保健、金翠鳳、胡文勲、季立敬、王立龍、章和軾等近30人參加。原廠工會主席蔡鴻祥設計了“故事”的預審制度,並設立了《永久故事》微信公眾號,為啟發大家寫稿,他多次從珍藏的《永久報》中找尋史料和照片,使故事更具真實性和可讀性;何宇林抱病動員各車間和部門的專業干部撰寫故事;陸忠賢憑借原總工程師室工作和任企管辦副主任的便利,積極主動地聯繫和采訪老領導;趙解平以原檔案室主任的經歷,挖掘珍藏資料,撰寫多篇往昔故事;郁文歡病中寫作,不顧病痛,依然孜孜不倦;安軍字斟句酌細推敲,努力為每一篇故事嚴把質量關;霍曉雲積極為采編人員提供相關支持;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原永久老職工)朱鐘炎教授為本書提供了設計。本次活動的發起人、老廠長章和軾在兩年多時間裡,主導著《永久故事》的編輯方向,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和熱愛永久的情懷,鼓勵大家挖掘題材,不斷創作,他自己也寫了10多篇故事,呵護著《永久故事》一路走來。


    為出版《永久故事》,近120位永久老職工慷慨解囊,籌措資金。86歲臥床不起的原總會計師朱關祥由其女兒代為捐款;植物人已20多年的原副廠長楊如剛由其夫人代為捐款;已在日本定居的許家潮、在澳大利亞定居的周碧韻和洪崇安、在加拿大定居的郭耀進等老職工也捐了款,不少退休收入有限的老職工聞言也紛紛解囊……他們說得好:“捐多捐少,都是對永久歷史的緬懷,表達奉獻永久的赤誠。”
    更要感謝的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原會長陳士能先生欣然為本書作序,陳會長在序中給予永久曾為國家所作貢獻的肯定和對永久未來的期望,給了《永久故事》編委會成員,以及全體永久職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本書出版還得到中國輕工出版社編輯的大力支持。對此,謹代表編委會一並致意、感謝!由於故事作者的局限性,上海自行車廠的部分重要史實未在《永久故事》中重現,這是本書的遺憾之處。希望更多的永久職工、永久的熱愛者和永久歷史的親歷者,不僅要寫好永久的昨日輝煌,更要續寫永久未來的新篇章!
    感若相似,身必同受。永久的昨天,已寫在共和國的史冊上;我們相信,永久的今天和未來,必將由一代又一代新永久人接續傳承,繼往開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