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讀萬卷書(葛劍雄自選集)(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教材 -> 其它
【市場價】
409-593
【優惠價】
256-371
【介質】 book
【ISBN】97875459146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鷺江
  • ISBN:9787545914603
  • 作者:葛劍雄
  • 頁數:418
  • 出版日期:2018-04-01
  • 印刷日期:2018-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0千字
  • 《讀萬卷書:葛劍雄自選集》特色一: **學者、歷史地理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的讀書之道 60篇讀書筆記 分類結集:讀歷史、讀地圖、讀經典…… 50載思想精華 完整展現:讀書與治學、做人與處世、學習經驗與心路人生…… 呈現五十年歷史地理研究成果 新增《我們**如何讀書》《鹿死誰手》《崖山之後》《理想與現實之間》等文章 《讀萬卷書:葛劍雄自選集》特色二: 傳授讀書方法,探尋書中佳妙,分享治學體悟。本書收入的是葛劍雄教授關於讀書治學的隨筆,其中包括對讀書生涯的回顧、對學界同人著作的品評、對古代經典的解讀、對學術研究的介紹……讀者既能從中體悟到文史學科的一般入門途徑,亦可感受到一代學者對學術的真誠與崇敬。葛劍雄教授談讀書,深入淺出,平實樸素,謙虛誠懇,他用自己豐富的經驗與歷練,將人生的喜怒哀樂化於筆下,娓娓道出,給人以無限的啟迪和潛移默化的指導。 《讀萬卷書:葛劍雄自選集》特色三: 對於**學者葛劍雄來說,書既是他通向學術殿堂的必經之路,也是他深厚修養和豐富靈魂的重要源泉。讀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葛劍雄是如何讀書的: 讀書與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我想無非是三種目的:尋求知識,獲得情趣,進行研究。 讀前人的書: 作為歷史學者,必須守住一條底線——一切證據必須來自可靠的史料。 讀他人的書: 記錄歷史事件、發揮**或決定性作用的人,處於重要或關鍵地位的人,親身經歷或掌握原始資料、證據的人,他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讀地圖: 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臺;如果找不到舞臺,哪裡看得到戲劇! 《讀萬卷書:葛劍雄自選集》特色四: 精裝珍藏版,文章由葛劍雄先生親自選定,囊括了迄今多年的讀書和研究心得,其中關於歷史地理學、人口學等方面的內容*是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重要資料。深厚的學識,獨到的眼光,葛劍雄教授與君一道讀萬卷書,剖析古今。
  • 對於著名學者葛劍雄來說,書既是他通向學術殿堂的必經之路,也是他深厚修養和豐富靈魂的重要源泉。本書收入的是葛劍雄教授關於讀書治學的隨筆,其中包括對讀書生涯的回顧、對學界同人著作的品評、對古代經典的解讀、對學術研究的介紹……讀者既能從中體悟到文史學科的一般入門途徑,亦可感受到一代學者對學術的真誠與崇敬。葛劍雄教授談讀書,深入淺出,平實樸素,謙虛誠懇,他用自己豐富的經驗與歷練,將人生的喜怒哀樂化於筆下,娓娓道出,給人以無限的啟迪和潛移默化的指導。
  •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15日出生於浙江湖州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校務委員、博士生導師,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移民史》《往事與近事》等。
  • 讀書與書
    《開講啦》:讀書永無畢業
    讀書二題
    上網與讀書
    讀書的“名堂”
    與書無緣——故鄉童年的回憶
    偶涉經典亦受益無窮
    搬家
    我的書和書房
    我的新書房
    一本使我的人生轉折的書
    ——讀《第三帝國的興亡》
    沉重的“感動”
    江陵焚書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依然成謎
    楊守敬收藏之日本古文書
    藏書的歸宿(一)
    藏書的歸宿(二)
    未建成的施堅雅文庫
    圖書館的難題
    我為藏書找到了歸宿


    讀前人的書
    “約法三章”的誤讀
    鹿死誰手——楚漢之爭的勝者
    貨殖何罪──商人和商業的地位
    “輪臺罪己”:漢武帝的晚年
    理想與現實之間
    ——東漢黨人的兩難選擇
    郦道元不是《水經注》全部文字的作者
    亂世的兩難選擇——馮道其人其事
    厓山之後
    重讀《明史?海瑞傳》
    要是世界上隻有中文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

    讀他人的書
    《周有光百年口述》讀後
    願閣樓裡永遠有這盞燈
    ——讀瀋昌文《閣樓人語》
    讀史閱世皆求真
    ——讀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
    讀《中國反貪史》
    讀姜鳴新書《天公不語對枯棋》
    成吉思汗影響著**的世界嗎
    ——介紹《成吉思汗與**世界之形成》
    學術著作的生命力
    普及歷史的魅力
    讓歷史為*多人所喜愛
    何為經典 何以永存
    輯佚的新境界
    我心目中理想的歷史小說
    ——讀錢寧《秦相李斯》
    讀錢江《秘密征戰——中國軍事顧問團援越抗法紀實》
    在歷史和社會中認識家譜
    慎用家譜
    答編者和西安劉海明先生
    答安希孟教授
    “蠻夷長官司正長官”不可能是謝安後裔
    百花齊放總比一花獨艷強
    ——答施雪鈞先生
    《光明之城》不“光明”
    評《1421:中國發現世界》
    ——兼論真實史料的重要性
    傳記還是神話
    ——評傅朗雲《史壇怪傑何光嶽》


    讀地圖
    歷史地圖研究 (Studies of historical maps )
    左圖右史,以圖識史
    ——以歷史地圖認識歷史
    地圖是誰用的
    古地圖何以*跡
    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來自外國的制圖知識
    對中國歷史疆域的敘述應該嚴格按照歷史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地圖集》**卷問世
    《山西歷史地圖集》導讀

    編後記
  • 讀書二題 我以為,讀書目的可分為三類:求知,研究,人生樂趣。目的不同,方法和要求自然不同,或兼而用之,不可一概而論,因而時下一些流行的說法,就失之偏頗,以至誤導讀者。試舉二例: 快樂閱讀 或稱之為悅讀。能快樂閱讀,自然求之不得,沒有哪位讀者不願意,*沒有哪一位會主動選擇不快樂。問題是閱讀能不能都快樂。
    首先是能不能找到可以快樂地讀的書(廣義的“書”,包括電子書、數字化產品和網絡資源,以下同),因為並非每位作者都能將書寫得或編得生動形像、 明白可讀,也不是所有的題目、內容都能這樣寫。要是同一題材和水平的書不止一種,還可以選擇一種讀起來比較快樂的;要是隻有一種,而為了求知或研究此書又是非讀不可的,那麼不快樂也得讀。即使有選擇的餘地,也得看你的主要目的。一本書讀起來輕松愉快,引人入勝,甚至欲罷不能,另一本書枯燥無味,語言艱深,無法卒讀,但前者概念不清,內容虛假,結論錯誤,後者屬本領域經典,具有學術**,或是自己的研究對像,如果隻顧悅讀,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有可能受騙上當,一旦留下常識性錯誤,形成不正確的概念,還會影響今後。
    其次,各人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接受能力、專業水平、原有基礎也不相同。同一本書,張三讀得津津有味,李三硬著頭皮纔讀完,王五翻了翻就不想再讀,*有人看了封面就沒有開卷的興趣。有些天纔人物會具有獨特的閱讀能力,但他們能悅讀的書讓*大多數人讀就愉快不起來。某種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在某方面有超常的思維能力,**可能快樂地讀常人看不懂或不願讀的“天書”。正因為如此,要求作者將任何題材的書寫得適合人人悅讀,也是**不可能的。
    求知和研究的過程中,讀書的範圍總得不斷擴大和深入,總得讀一些自己不想讀、讀不下起或讀起來不那麼愉快的書。如果一味強調或追求悅讀,就隻能到此止步。就像跑步,如果你隻是出於興趣,或者一般性地健身,感到累了,沒有興趣了可以隨時停止。如果為了達到指標,刷新紀錄,能不突破極點?能把快樂放在**位嗎?知識的海洋無際無涯,不涉風波,永遠離不開海岸。科學研究的起點猶如地獄之門,等待你的豈會都是快樂? 人類的往事、**的歷史、個人的經歷、特殊的情感,總有一部分是嚴肅的、沉重的、痛苦的、***的、使人無法接受的,卻是必須了解並不能遺忘的。記錄和展示這些內容的書必須以價值觀念、政治立場、**利益、社會公德、事實詳盡為標準。這類書自然不可能悅讀,但即使是出於人生的需求,其中一部分也是**的。
    總之,為求知讀書可以選擇,但應將內容放在首位。為研究讀書應該窮盡,無所謂悅讀。為人生的需求讀書可以隨心所欲,唯悅是讀。但如想有所追求,有所提升,仍免不了要讀些不那麼快樂的書。
    讀圖時代 一些出版家與學者聲稱如今已進入讀圖時代,所以“圖”(插圖、地圖、照片、圖表、視頻等)是出版社物不可或缺的,也是讀書的捷徑和利器,甚至認為不會讀圖就讀不好書。於是在一些書中配上了風馬牛不相及的插圖或照片,有的書圖茂文不茂,甚至喧賓奪主,成了畫報或畫冊,文字退居陪襯。
    我贊成讀書應該包括讀圖,並且認為**以往的出版物普遍存在圖不足、不精、不美的缺點,多數作者缺乏配圖的意識和能力,出版社往往怕插圖會提高成本而盡量刪節、縮小、簡化。但現在,隨著攝影、圖像、視頻、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圖”的來源越來越廣,成本越來越低,制作也越來越便捷普及,傳輸和印刷幾乎不再有什麼困難,“圖”往往被濫用,甚至泛濫成災。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推高了書價,而且誤導讀者,造成讀者在其他方面的損失。
    並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圖像來顯示或表達,對一些本來就是抽像的事物,如精神因素、概念、規範等,如果一定要配上圖像,非但不能幫助讀者理解,還會引起誤解。一定要將模糊的概念具體化,將不確定的因素圖表化,結果不是出於作者的臆斷,就是背離本真。有的事物和人物雖然是以往具體的存在,但沒有留下任何圖像,有的連文字的描述也沒有,如歷**一些名人,如果一定要配上圖像,又不說明來源,對讀者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根據文字描述產生形像,也是提高人的形像思維能力和想像力的基本訓練。從小習慣於讀圖,或者隻能讀圖的人,就很難提高這方面的能力,缺乏想像力。記得我報考研究生時,復試考卷中就有一道題是根據《水經注》中一段文字,編成一幅地圖。以後我也曾多次用這道題考我的學生,因為這是考查學生對地理概念和方位、距離、相互關繫的理解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讀圖,也需要有一定的抽像思維。如現在流行的谷歌地圖,實際上是照片、圖像,看慣了谷歌地圖的人往往看不懂地圖,*不會熟練使用。
    現在經過加工或重新制作的圖越來越多,往往比實際*美,*吸引人。作為藝術品或創作是合適的,但作為知識的傳播或信息的傳遞卻是失真的。隻讀這樣的圖,或習慣於讀這樣的圖來了解世界的人,往往*願意生活在虛幻的境界,而不願或不適應面對陌生的現實,至少他們與現實的距離被拉大了。
    這些都不應該是讀圖的目的,卻是提倡讀圖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精彩書摘二: “輪臺罪己”:漢武帝的晚年 在清朝康熙皇帝之前,活到70虛歲的皇帝屈指可數,其中一位就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時間也數漢武帝*長──整整54年。與秦始皇、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相比,隻有明太祖比他多活了一歲,但當皇帝的時間比他短得多。不過,這位皇帝的晚年並不如意。 在武帝時期,漢朝先後滅東甌、南越、閩越、朝鮮,開西南夷,擊敗匈奴,設河西四郡,通西域,奠定了漢朝極盛疆域的基礎。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消除了割據的威脅,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他親自指揮堵塞了長期泛濫的黃河決口,使黃河恢復故道;興修水利,擴大農田;修建了通向西南、西北邊疆的道路。漢朝出現了開國以來*強盛繁榮的局面,武帝的功業也達到了**。
    但在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任何約束的條件下,延續數十年的帝位使武帝本來就存在的好大喜功、揮霍浪費、迷信鬼神、刑法嚴酷等缺點在他晚年惡性膨脹,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國庫中的錢財曾經**充足。陳糧還未用完,新糧又入庫了,結果陳陳相因,糧食腐爛而不能食用。大量的銅錢放在倉庫中長久不用,串錢的繩子爛了,銅錢散落無法統計。但這些由上千萬農民和手工業者年復一年聚集起來的物資很快就被武帝消耗完了,因為無論是戰爭、築路、建城、移民、治河,都需要大筆開支和大量人力,由於原來的糧食生產者成為消費者,新產的糧食必然會減少。而且,隨著戰線的延長和疆域的擴展,糧食輸送的距離越來越遠,成本高得驚人。從東部產糧區至北方和西北邊疆隻能依靠人力或畜力在陸路運輸,在遙遠的路途中人和牲口本身就要喫掉大量糧食和飼料,能運到目的地的是極少數。據主父偃統計,秦始皇時從今山東半島勃海沿岸將糧食運往河套,結果是“三十鍾而致一石”,到達目的地的糧食是輸出量的1/192。漢朝的運輸水平大致相同,而目的地*遠達雲貴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甚至中亞費爾干納盆地。武帝曾調集10萬人到朔方築城據守,將關東72萬貧民遷至西北,征60萬士兵去邊郡屯田,數萬人向西南夷築路、安置數萬匈奴降人,這些人員至少在*初階段必須**由政府供應糧食和必需的生活、生產物資。當時每人每年大約需要18斛食糧,72萬人就要1295萬斛,而從關東輸入關中的糧食*多的一年也隻有600萬斛。這樣大的消耗,國庫如何能不空? 鄭當時任大司農(農業主管官員)時,建議從渭河引水開一條漕渠,穿過長安城,沿秦嶺入黃河,既可方便漕運,又能使上萬頃農田得到灌溉。數萬人干了三年,漕渠開通,效益不錯。這引發了武帝和群臣大辦水利的積極性,大項目紛紛上馬。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太守引汾水連接黃河,既可取代底柱(原三門峽中險石)以東的漕運,又可增加五千頃田、每年增產200萬石谷。武帝投入數萬士兵開墾這些“渠田”,由於這一帶的黃河經常改道,渠道根本不能使用,渠田連種子都收不回,隻能任其荒廢。又有人建議,從褒斜道運漕糧,御史大夫張湯認為可用斜水通渭水,褒水通漢水,都可以運糧,而兩水間相隔的百餘裡可以用車轉送,這樣一來,漢中的谷可以運到關中,關東的糧食可以從漢水運來,不必再通過黃河底柱天險。武帝很聽得進去,就封張湯的兒子為漢中太守,負責開褒斜道。幾萬人築成了五百餘裡道路,固然距離較近,交通方便,但褒水、斜水都十分湍急,水淺多石,從褒水向關中又是溯流而上,根本沒有辦法行船。關中花了十幾年纔開成的龍首渠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未得其饒”。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親自主持堵塞了泛濫了23年的黃河決口,取得了一項**的成就。這*引發了大辦水利的高潮,一時間“用事者爭言水利”,西北邊疆的朔方、西河、酒泉都引黃河及川谷水灌田,關中上馬的工程有靈軹、成國、湋渠,汝南、九江(今淮河南北)引淮水,東海郡(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引巨定澤,泰山下引汶水,規模都有萬餘頃,其他小規模的工程*是不計其數。這些工程中,像成國渠和以後建成的白渠是成功的,發揮了長期效益,但多數隻是應付政治任務,勞民傷財。如在朔方開渠,花費上億,卻毫無成效。在這種氣候下,齊人延年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計劃:將黃河引入匈奴地區,這樣一來關東再也不會有水災,匈奴不戰自滅。總算武帝的頭腦還清醒,雖然對延年的氣魄頗為贊許,表揚他“計議甚深”,卻沒有采納。
    如果說水利工程多少還有為百姓著想的成分,那末另一些花費就純粹出於武帝的個人需要了。如武帝給功臣、將士、寵幸的賞賜不計其數,元朔五年賜衛青軍黃金20餘萬斤,元狩四年賜衛青、霍去病黃金50萬斤,騙子欒大一次就獲賞黃金10萬斤。當然這些“黃金”並不真是金子,可能隻是精度高的銅,但即使如此,價值也是巨大的。至於對“外國客”和“使者”的接待和賞賜,是作為意義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對待的,自然*不算經濟賬。武帝在關中大建宮殿樓臺,在各地到處建離宮別館。他先後建了甘泉宮、柏梁臺、承露仙人掌等,所謂仙人掌是用銅制的巨盤,高二十丈,大七圍,耗費可想而知。以後又在長安建飛廉、桂館,在甘泉宮建益壽、延壽館,通天臺,擴建甘泉宮。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為了在甘泉宮接受諸侯和各地的“上計”(報告當地戶口、賦稅、糧食產量等基本情況),專門建造接待諸侯的賓館。又下令建建章宮,規模宏大,千門萬戶,前殿比未央殿還高,東面的鳳闕高二十餘丈,西面有一個方園數十裡的虎圈。北面開一個大水池,稱為太液池,中間有蓬萊、方丈、瀛州、壺梁等島,還有一個高二十餘丈的漸臺。南面有玉堂、壁門、雕塑的大鳥等,還有高五十丈的神明臺和井干樓,都用走廊互相連接。
    根據漢朝的慣例,皇帝登位後就開始卜地修陵,所以屬皇帝私產的“少府”以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修陵。由於陵墓工程浩大,在位時間短的皇帝往往等不到**修好就死了。但武帝在位時間長達54年,到後來陪葬品已塞滿陵中,無法再容納每年新增加的部分,但這種制度又有誰敢改變呢? 武帝的揮霍浪費很大程度上與他的迷信和虛榮有關。如元封元年(前110年)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就被認為是“存亡繼*”的大事,是“受命於天”的像征。主管天文觀測、**歷史和檔案的太史令司馬談(司馬遷之父)沒有能躬逢其盛,竟一病不起。但武帝*多進行的是求仙、求長生不老藥、煉黃金術和滿足個人的欲望。武帝即位之初就特別敬重鬼神,於是一伙騙子應運而生。
    首先出籠的是深澤(今河北深澤縣)人李少君。他本是深澤侯家的醫生,一直自稱七十歲,能以意志使物體改變和長生不老,並經常留下一些金錢和衣食。大家見他從來不治產業卻如此富裕,又不知道他的來歷,*相信他是異人,爭著侍奉他。有次在武安侯的宴會上遇見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說曾經與老人的祖父在某處遊玩,老人小時候的確隨祖父到那裡去過,還記得,在座的人大喫一驚。他見武帝時,看到旁邊放著一件舊銅器,就說:“這是齊桓公十年放在柏寢的。”武帝一看上面的銘文,果然是齊桓公時的器皿,宮裡人都以為他是幾百歲的神仙。他向武帝建議“祠灶”(祭灶神),說這樣能“致物”(按意志使物體改變),丹沙就能變成黃金,使用黃金制成飲食器皿會益壽,此後能見到海上的神仙,再封禪就能不死,像黃帝一樣。他說:“我曾在海上遇見安期生,他給我喫的棗子大如瓜。安期生是仙人,住在蓬萊,高興時見人,不高興時就隱而不見。”武帝對他十分尊敬,親自按他的辦法祀灶,派人入海見安期生,用丹砂煉黃金。後來這位仙人病死了,武帝深信他不會死,隻是化去了。於是齊、燕一帶的方士*加活躍。
    李夫人死後,武帝日夜思念,齊人少翁說有辦法讓武帝再見到李夫人。到了夜間,他讓武帝躲在帳帷中,在遠處也放了一頂帳子,果然在幽暗的燈光中,帳子中出現了一個很像李夫人的美女,少翁說這是他召來的李夫人的神靈。武帝封少翁為文成將軍,給予大量賞賜,以客禮相待。少翁說:“皇上真想與神仙來往,除非宮室和用具都像神仙一樣,否則他們是不會來的。”武帝立即下令對所住的甘泉宮重新布置裝修,畫上各路神仙,連平時坐的車上也畫上雲氣。少君這樣混了一年多,再也沒有什麼新招,神仙卻一直沒有來。他靈機一動,在一塊帛上寫上一些字,與飼料一起喂入牛肚子,然後假作不知,說這頭牛肚子裡有奇物。武帝讓人殺了牛,果然見有一塊帛,上面寫著一些看不懂的話。武帝一看,是少翁的筆跡,一審訊,少翁隻得交代。武帝將他殺了,但沒有公開。
    第二年,武帝在鼎湖宮病得很厲害,醫生、巫師都沒有辦法治。有人**上郡(治今陝西榆林市東南)有位巫師能召神君驅鬼治病,就請他將神君請到甘泉宮,問有什麼辦法。巫師傳達神君的話說:“天子不必為病擔憂,稍好一些就到甘泉宮來與我相見。”武帝去甘泉宮後,病果然好了。以後就在甘泉宮專門建立了神君壽宮,據說神君(太一)來時有太禁、司命等隨從,但都住在帷中,見不到相貌,隻聽見聲音,與人差不多,具體都通過巫師聯絡。武帝要見神君時,先得沐浴齋戒,然後纔能進去。武帝將神君說的話記下來,與一般人說的沒有什麼不同,武帝卻深信不疑。
    元鼎四年(前113年),膠東康王的內弟樂成侯向武帝**欒大。欒大與少翁同出一門,武帝殺了少翁後,一直後悔沒有能將他的方術都弄到手,見了欒大,龍顏大悅。欒大長得高大俊俏,會說話,敢吹牛,說得武帝神魂顛倒。他說:“我常往來海上,見安期生、羨門等,但因為我身份低賤,他們不相信我;又認為膠東康王隻是諸侯,不值得將方子交給他,再說康王也不重視我。我老師說‘黃金可煉成,黃河決口可堵塞,不死藥可以得到,仙人可以請來’,但我害怕像文成將軍一樣下場。現在方士都掩口不言,怎麼還敢說方術呢!”武帝忙說:“文成是喫了馬肝死的。先生要是能修成方術,我還有什麼舍不得給你!”欒大說:“我老師從不求人,是人家求他。陛下一定要請他來,就得提高使者的規格,讓他當你親屬,以賓客的禮節對待,讓他們佩帶印信,纔能使他們向神人傳話。還不知神人肯不肯來,但尊重使者纔有可能請來。”武帝讓欒大試試小方術,他將一副棋子放著,棋子居然互相鬥起來了。武帝正擔心黃河決口堵不了,黃金煉不成,就拜欒大為五利將軍,給了他四顆印,封為樂通侯,為他備了一所豪華住宅,一千名僕人,一切用品都由公費置辦,將衛皇後生的長女嫁給他,賜黃金十萬斤,武帝親自上門,自武帝姑母以下皇族、文武百官全部登門赴宴送禮。武帝又授予他“天道將軍”的玉印,讓使者和他都在夜裡站在白茅草上交接,表示不將他當臣子。於是每當夜深人靜,欒大就在家中舉行儀式,但神仙一直沒有光臨。他就準備行裝,說要入海見老師了。
    當年六月,汾陰的一位巫師在魏國留下的後土堆旁發現了一隻鼎,比一般鼎大得多,沒有文字款識。武帝派人核實無誤,就舉行隆重的儀式,將鼎迎到甘泉宮,又隨武帝一起運至長安。過中山時,出現一片黃雲,有一隻鹿經過,被武帝射死,正好當了祭品。武帝召集公卿大夫,問道:“因為黃河決口,連年歉收,所以我巡祭後土,為百姓祈谷。今年並沒有豐收,鼎為什麼會出現?”有關方面論證為吉兆,應將寶鼎祭告宗廟,然後收藏在皇宮。齊人公孫卿報告稱,寶鼎出現的時刻與黃帝時相同,黃帝得鼎後三百八十年就升天成仙了。武帝聽到後大悅,立即召見,公孫卿說自己的老師是申公,已死,原與安期生來往,聽到黃帝的話,但沒有書面記錄。安期生說:“漢朝的聖人出現在高祖的孫子與曾孫間,寶鼎出現後就能與神來往,封禪。封禪的有七十二王,但隻有黃帝封了泰山。”申公說:“漢帝也應該封禪,封了就能成仙升天。黃帝經常遊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又借著申公說了一通黃帝升天的過程,武帝聽了大為感嘆:“真能像黃帝那樣,我把扔掉老婆孩子當作脫鞋那麼方便。”(實際上武帝時後宮已增加到數千人。)他封公孫卿為郎,讓他在太室山等候神仙。
    五利將軍欒大到泰山轉了一圈回來,騙武帝說他在海上遇見了老師,不料武帝派人暗中監視,知道他根本沒有出海,他的方術也不靈,就將他殺了。可是到了那年鼕天,公孫卿又報告,在緱氏(今河南鞏義市西南)城上出現了仙人的足跡,見到像野雞一樣的東西在城上來往。武帝親自上城察看,還警告他:“是不是要學文成、五利將軍?”公孫卿答道:“仙人無求於皇帝,是皇帝求他,所以沒有充分的時間是不會來的。神仙的事看似迂闊荒誕,時間長了,自然會請來。”於是武帝下令全國各地整修道路,修繕名山的神祠,迎接神仙的到來。這位公孫卿一再以神人的蹤跡為誘餌,武帝至死不悟。齊地上報的神怪奇方*是數以萬計,數千人如醉如痴地求仙。
    從元狩元年(前122年)開始,武帝外出祠神、求仙、巡遊、封禪共29次,行蹤北至朔方北河(今內蒙古黃河),南至九嶷山附近(今湖南南部),西至安定、北地(今寧夏、甘肅東北一帶),東至遼西(渤海北部沿岸)。元封元年(前110年)至泰山封禪,沿著渤海到達碣石山(今河北昌黎縣境),花了四個多月。第二年的巡遊長達五個月。可以想像,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條件下,這樣“千乘萬騎”、“舳艫千”的長途、長時間巡遊,會耗費多麼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會給各地正常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多麼大的影響! 武帝還實行嚴刑峻法,任用酷吏,不斷增加鎮壓手段。張湯、趙禹等秉承武帝的旨意,在原來比較寬松的法律上增加了很多新的罪名,如“見知故縱”(知道情況故意不舉報、放縱)、“監臨部主”(下屬犯罪,負有監察責任的上級連坐),減輕犯“深故”(蓄意使用重刑、故意將無罪判成有罪)官吏的處分,加重對“急縱”(輕率釋放)罪的懲辦,使一般官員寧濫不漏,誰也不敢冒滅族的風險為“囚犯”申冤。律令增加到359章,其中“大闢”(斬首或腰斬)有409條、1882項,可以比照死刑處理的事例有13472項。元狩六年(前117年),張湯甚至創造了“腹誹”(肚子裡說壞話)罪,並據此將位居九卿的大農令顏異判處死刑,使之成為案例。另一位酷吏杜周擔任廷尉(相當司法部長兼*高法院院長)時,“詔獄”(**監獄)中的在押犯大量增加,其中二千石級別的官員經常不下百人,各郡上報廷尉的案子每年有一千多件,大案涉及數百人,小的也有數十人,遠的數千裡,近的也有幾百裡。審訊時,官吏就根據控告的罪名逼供,不服就用鞭打,動刑罰。所以一聽說官府抓人,無論是否有罪,都盡量逃避。有的案子十幾年後還在追查,罪名大多是*嚴重的“不道”,所以都要上報廷尉或中央機關,詔獄中關押的犯人多達六七萬,其他監獄中增加的犯人也有十餘萬。有人指責杜周不照“三尺法”(寫在三尺竹簡上的成文法)辦事,專門揣摩皇帝的意圖定案,杜周直言不諱:“‘三尺法’從哪裡來的?前朝皇帝定的就是律,後來的皇帝定的就是令,隻要符合當今的就對,干嗎要照古法辦?”杜周曾被罷官,以後又被起用為執金吾,在搜捕桑弘羊、衛皇後兄弟家屬時相當堅決**,武帝認為他盡力無私,升為御史大夫。義縱出任定襄太守,到任那天就將獄中的重罪犯二百餘人與私自去探監的賓客、家屬二百餘人全部殺光。王溫舒出任河內太守時,準備了五十匹快馬,分段等在河內(今河南武陟縣西南)至長安途中。他到任後將郡中“豪猾”千餘家定為滅族或死罪,立即接力傳送,兩天內取回批文,把這些人殺得一干二淨。十二月結束,按規定春天停刑,王溫舒頓足感嘆:“要是鼕天再增加一個月,我就把事情辦完了。”武帝聽說後,肯定他有本領,提升為中尉。當然,被這些酷吏殺掉的有一部分是該打擊的地方豪強,但一味好殺,並且隨意*改法律,無辜遭殃者*多。
    本來,在文帝時就取消了肉刑,以籉刑代替劓(割鼻子)和斬左腳趾。以後因為籉刑還是不斷將人打死,幾次減少了籉數,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又作了*具體的規定:籉刑的刑具長五尺,寬一寸,厚半寸,用竹片,中間的節要刨平,隻許打在屁股上,*多打二百下,打的過程中不許換人,打完一名犯人後纔能換。但實際上,酷吏根本不遵守這些制度,“榜掠千數”,法外施刑或采用各種酷刑逼供的比比皆是。
    就是對大臣和親戚也是如此。元狩二年(前121年)李蔡繼公孫弘任丞相,五年有罪自殺;嚴青翟繼任,元鼎二年(前115年)有罪自殺;趙周繼任,五年死在獄中;石慶繼任,太初元年(前103年)病死;公孫賀繼任,征和二年(前91年)死在獄中;劉屈氂繼任,一年後就被腰斬。31年間的六位丞相,隻有石慶一人善終。石慶是漢初功臣、**的“萬石君”(本人和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級別的官員)石奮之子,為人極其小心謹慎。他當太僕時為武帝駕車,武帝問他拉車的有幾匹馬,他數了一遍後纔報告說是六匹。但石慶在職時也多次受到武帝譴責,差一點自殺。所以,這個大臣中的*高官職被一些人視為畏途。
    公孫賀是武帝當太子時的下屬,又娶了衛皇後的姐姐,是武帝的連襟。但聽說要拜他為相,嚇得連連叩頭,痛哭流涕,不肯接受相印,說:“臣本是邊遠鄙人,靠鞍馬騎射當了官,不是做丞相的材料。”武帝與左右見他如此傷心,也感動都流下眼淚,忙叫左右將他扶起。公孫弘不肯起來,武帝起身走了,他無可奈何,隻得接受。後來他兒子太僕公孫敬聲擅自動用了一千九百萬軍費,關在監獄,正好武帝下詔追捕陽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人“大俠”朱安世,公孫賀主動請命,如能捕獲,則請求釋放兒子,武帝同意了。公孫賀果然將朱安世抓獲,朱安世知道是公孫賀想以他為兒子贖罪,就從獄中上書,控告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派人行使巫術,以惡毒的語言詛咒武帝,在去甘泉宮的馳道上埋下像征武帝的偶人(小木人)。武帝令有關部門審訊,將公孫賀父子在獄中殺死,並滅族,武帝兩位女兒陽石、諸邑公主,衛青(武帝的姐夫)的兒子、衛皇後的外甥衛伉等都被殺。公孫氏和衛氏因驕奢犯法**可能,但要咒武帝早死卻是萬萬不敢的,這當然純粹是一起冤案。這一點,連武帝心裡也不是不明白,所以在詔書中公布公孫賀的罪行都是貪污受賄,不顧百姓死活,擅自改變政策,加重百姓負擔等方面,而對要害的“巫蠱”罪隻含糊不清地提了一句“又詐為詔書,以奸傳朱安世”。
    繼任的劉屈氂死得*慘。他是武帝的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公孫賀死時他還在涿郡(治今河北涿州市)太守任上。從陳平、周勃以後漢朝已不設左右丞相了,此時武帝卻任命劉屈氂為左丞相,而將右丞相位置空著,“以待天下遠方之選”(等待*合適的人)。這一措施既可以解釋為武帝對宗室的謙抑,也可以理解為對劉屈的預防,但劉屈氂看來毫無察覺,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被“親親任賢”、封侯拜相的他,一年後就步了公孫賀的後塵。當年秋天發生太子殺江充後起兵的事件,盡管劉屈氂*終指揮軍隊鎮壓了變亂,卻已經得罪了武帝。當太子發兵進入丞相府時,劉屈氂“挺身逃”,連印綬也丟了。長史在報告武帝時替他掩蓋,說“丞相為了保密,沒有敢發兵”。武帝大怒:“事情已經到了這一地步,還保什麼密?”後來因為覆盎門的值班官員田仁沒有截住太子,劉屈氂要殺他,御史大夫暴勝之說田仁是二千石級別,不能擅自處死,應該先請示。武帝又大怒,將暴勝之抓起來責問,他惶恐自殺。劉屈氂雖一時無事,但武帝在表彰“元功”時對他毫無表示。實際上,在武帝對兒子的死悔恨不已時,這位“平亂”的統帥遲早是要成為替罪羊的。
    第二年初,李廣利出師匈奴,劉屈氂到郊外餞行。李廣利建議他應該爭取早日立昌邑王為太子,等太子繼位後就可高枕無憂了。昌邑王是李廣利的外甥,而李、劉二人又是兒女親家,劉屈氂當然滿口答應。但還沒有等他有任何行動,內者令郭穰已經揭發丞相夫人讓巫師到社祠用惡言咒詛武帝,丞相本人與李廣利一起在祠廟禱告,想讓昌邑王當皇帝。有關部門要求對劉屈氂夫婦審訊,很快定下了大逆不道罪。武帝下了一道***的詔令:將劉屈氂裝在“廚車”(裝食品的小貨車)上,押到東市當眾腰斬,劉妻在華陽街斬首示眾。武帝對這位姪兒和現職丞相如此狠毒,顯然並不僅是為了子虛烏有的“巫蠱”。
    太史令司馬遷因為李陵辯解獲罪,據他給任安的信中所說,在押期間“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垂”(手腳被繩索捆綁,身上套著木枷,被剝光衣服,用木棍和竹板打),以後又受“腐刑”(割去生殖器)。這是從輕處罰,比起那些被腰斬、滅族的人來已經幸運多了。
    武帝後期的社會矛盾已相當嚴重,各地不斷出現暴動,南陽、楚、齊、燕等各地都有發生。大的暴動有數千人參加,首領往往稱王稱將,攻城略地,取走倉庫中的**,釋放監獄中的罪犯,抓住郡太守、都尉,或將他們殺掉,還向周圍的縣籌集糧食。武帝派出酷吏,調動軍隊,連續幾年加以鎮壓,但此伏彼起,殺不勝殺。武帝又頒布“瀋命法”:“群盜”四起不發覺,發覺了而沒有全部抓獲,二千石以下到*低級的官吏一律處死。這樣一來,地方官干脆不上報,上下互相隱瞞,實際上“盜賊”越來越多。武帝初全國已有約3600萬人,到末年隻剩下3200萬,由於流亡嚴重,在籍戶口減少了一半。
    武帝雖然貴為天子,個人生活並不幸福。他的**位皇後陳氏,是漢初功臣陳嬰的曾孫女,又是武帝的姑母、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武帝能被立為太子,劉嫖是出過力的,所以等武帝一即位,這位太子妃就被立為皇後。陳皇後仗著長公主的權勢擅寵驕貴,自己十多年生不了孩子,聽說衛子夫得到武帝寵幸後,幾次想陷她於死地。武帝大怒,元光五年(前130年),當有人揭發陳後在背後用巫術咒詛他時,他就下令**追查,將替陳後作巫術的婦女楚服等三百多人殺了,陳後被廢入長門宮。
    衛子夫本來是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歌女,武帝在平陽公主家看中帶回宮中,但進宮後就將她忘了。一年多後,武帝選一些無用的宮女出宮,衛子夫哭哭啼啼請求放出,武帝見她可憐,就留在身邊,結果給他生下了三個女兒。元朔元年又生了太子劉據,衛子夫被立為皇後。衛子夫的哥哥衛長君、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都得到重用,以後霍去病立功封侯,衛青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娶了平陽公主,衛氏有五人封侯。
    但生了太子幾年後,衛皇後色衰失寵,武帝又愛上了來自趙國的王夫人和來自中山的李夫人,可是兩位夫人都年輕早卒。李夫人本是舞女,武帝一見情鍾,死後懷念不已,讓人畫了她的像掛在甘泉宮。方士少翁用法術讓武帝見到李夫人的形像,卻可望不可及。武帝*感悲切,親自作了一篇悼亡賦。但以後,李夫人的弟弟有罪、哥哥李廣利投降匈奴,李氏被滅族。
    晚年的武帝在巡遊過河間郡(治今河北獻縣東南)時,又得到一位“奇女”趙氏,封為倢伃,大受寵幸。武帝62歲時,她懷孕14個月後生下一子。
    但對晚年武帝*大的打擊,還是由江充一手泡制的“巫蠱”冤案。
    江充是趙王的上等門客,為了報趙太子丹殺其父兄之仇,到長安告了御狀。武帝將趙太子定罪處死,江充得寵,被封為“直接繡衣使者”,負責督察首都特區的治安,並查禁貴戚近臣的違法行為和超標準享受。當時權貴不守法紀的現像很嚴重,江充征得武帝同意,將一批違法的近臣貴戚的車馬沒收,讓他們去北軍報到,參加征伐匈奴,又禁止他們進宮求情。他們的子弟十分恐慌,向武帝請求交錢贖罪,一下子收到數千萬罰款。武帝認為江充為人忠直,奉法不阿,對他言聽計從。江充在皇帝專用的馳道中發現了館陶長公主的車隊,立即查問,公主說是奉了太後的詔書,江充說:“隻有公主可以通行,其他車馬都不許過。”將其餘車馬都上報沒收。江充隨武帝在甘泉宮時,見到太子屬員的馬車在馳道上行走,扣留後送交主管部門處理。太子聞訊後,派人向江充說情:“不是舍不得車馬,實在是不想讓皇上知道後生氣,怪我沒有管教好下屬,請江先生饒了他。”江充不聽,照樣報告武帝。武帝稱贊他:“當人臣的就該如此。”*加信用。
    武帝在甘泉宮得病,江充見他已年老,怕死了後被太子報復而殺,就上奏,稱武帝的疾病是有人以巫蠱作祟所致,武帝任命他為巫蠱專案負責人。在此前,丞相公孫賀父子、兩位公主和衛皇後的外甥,已因被誣陷以巫蠱祝詛武帝而被殺。江充找來一位有巫術的胡人,讓他挖地三尺,尋找用作咒詛目標的偶人,捉拿搞巫蠱的人。抓到嫌疑犯後就用酷刑逼供,使百姓相互誣陷牽連,官府都以大逆不道定罪,先後殺了幾萬人。武帝年老多疑,懷疑身邊的人用巫蠱咒詛他,所以對被牽連的人,沒有人敢為他們鳴冤叫屈。江充摸清了武帝的意圖,就說宮裡有蠱氣。武帝信以為真,特意派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當江充的助手。他們先從後宮無寵的妃嬪入手追查,再查到皇後,從武帝的御座下挖起,*後在太子的宮中挖出了用於巫蠱的桐木偶。
    當時,武帝因病正在甘泉宮避暑,隻有衛皇後和太子在長安。少傅(太子老師)石德勸太子假傳武帝命令逮捕江充,**查清他的奸詐罪行,否則自己說不清,何況武帝在甘泉宮生死不明,“太子就不想想秦始皇長子扶蘇的事嗎?”情急的太子顧不得仔細考慮,與皇後商議後,於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初九派人收捕江充等人,韓說懷疑有詐,拒捕被殺;江充被抓來,太子親自監斬;但章贛受傷後逃往甘泉宮。
    太子殺江充後,宣布武帝在甘泉病危,奸臣企圖作亂,下令征調軍隊,發兵占據各重要機構。太子赦免了在中都官服役的囚徒,將武庫的**發給他們,命石德等人率領。丞相府被占後,丞相劉屈氂逃跑,長史火速趕往甘泉宮報告,武帝下親筆詔令:“斬捕反者,自有賞罰。以牛車為櫓(用牛車作掩護),毋短兵接(不要用短**交戰),多殺傷士眾。堅閉城門,毋令反者得出(別讓造反的出去)。”武帝還從甘泉宮回到長安城西的建章宮督戰,下詔征發三輔近縣兵,由劉屈氂指揮鎮壓。
    至此,形勢急轉直下。太子征調駐在長水和宣曲的胡騎未成,北軍也閉門不出,隻得從長安四個市上召來了數萬人。這支臨時湊起來的的部隊與劉屈氂的軍隊在長樂宮西闕下相遇,激戰了五天,血流成河。劉屈氂的援軍源源而來,太子見大勢已去,出覆盎門逃亡。石德等人和太子賓客全部被殺,參預發兵的還被滅族,受牽連的官吏、士卒被流放敦煌郡。武帝派人廢衛皇後,逼令自殺,衛氏被滅族。太子夫人史良娣、一子、一女和家屬全部被殺,隻有一位在襁褓中的孫子被獄官冒死保護下來,18年後繼位(宣帝)。
    太子不知所終,但武帝震怒,臣下沒有人敢進言。壺關縣(今山西長治市北)一位“三老”毅然上書,指出“陰陽不和則萬物夭傷,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他揭露江充的奸計,請求武帝寬恕太子,停止追捕,不要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使武帝有所感悟。
    太子和二位皇孫藏匿在湖縣泉鳩裡(今河南靈寶市西北)一戶窮人家,主人靠賣草鞋得來的錢供養他們。太子想到自己有位朋友在湖縣,聽說他很有錢,就讓人去找他,走漏了消息。地方官帶兵圍捕,太子自知無法逃脫,堵住房門上弔自殺。士兵張富昌一腳踢開房,新安縣(今河南澠池縣東南)令史李壽奔來解開繩子,將太子抱下,可以早已氣*身亡。主人格鬥而死,兩位皇孫被殺。武帝聞報無比傷感,封李壽和張富昌為侯。
    日子一長,事實證明,所謂巫蠱純屬冤案,武帝也知道太子實在是因為害怕至極,並無其他意圖,但又不便公開認錯。正在此時,高寢郎(高祖廟值勤官員)田千秋緊急上書為太子申訴:“兒子玩了父親的兵,應有的懲罰是打一頓板子;天子的兒子過失殺人,算得了什麼大罪!我夢見一位白頭老翁教我說這話。”武帝立即召見田千秋,贊揚他說:“父子之間的事,別人是難說話的,你卻能講清楚,這是高祖廟的神靈讓你來教我的。”立即封他為大鴻臚,幾個月後又任命為丞相。武帝將江充家滅族,將參預追查巫蠱的蘇文在渭水橋邊活活燒死,在泉鳩裡對太子動武的軍官已升為北地太守,也被滅族。武帝造了一座思子宮,還在湖縣築歸來望思臺,寄托自己的哀思,為太子招魂。
    晚年的武帝極其孤獨,毫無天倫之樂,所以對身邊出現的孩子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喜愛。侍中金日磾有兩個小兒子,常常在武帝身邊玩耍,成為武帝的“弄兒”,深得他歡心。有次孩子在背後摟著武帝的脖子玩,被金日磾看見,狠狠瞪了一眼,小孩嚇得趕快放手,邊走邊哭說:“爸爸發脾氣了。”武帝立即指責金日磾:“干嗎對我的孩子發脾氣?”後來大兒子長大了,不守規矩,有一次與宮女在殿下開玩笑,被金日磾見到,他怕以後鬧出事來,把兒子殺了。武帝得知後大發雷霆,金日磾叩頭謝罪,說明了殺兒子的本意。武帝**傷心,流下了眼淚。他也是一位老人,像普遍老人一樣愛孩子;但他是一位皇帝,不得不用沉重的代價來維持他至高無上的**和不可侵犯的尊嚴,以至要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孫,並且不能像普通老人那樣喜歡身邊的孩子。
    除了太子外,王夫人為武帝生過劉閎,被封為齊王,但八年後就夭折了。李姬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分別被封為燕王和廣陵王。燕王有野心,在太子死後,認為該輪到自己了,上書要求從封地回長安,以後也隱匿逃亡者,引起武帝的厭惡。廣陵王力大無窮,卻喜歡喫喝玩樂,很不成器。李夫人為他生一子,被封為昌邑王,但隻比武帝晚一年去世,看來身體很差。從他的兒子劉賀即位37天就被廢掉看,這位昌邑王大概不會好到哪裡去。武帝不得不考慮立*小的兒子為繼承人。但想到呂後的教訓,擔心出現年輕的太後專政的局面,猶豫再三,終於在孩子五六歲時找個借口將趙倢伃殺了。這位無辜的婦女也當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但從西漢末年和東漢的外戚之禍看,武帝此舉不能不說是一片苦心,是不得不采取的防範措施,盡管當時還看不出任何跡像。從個人情感說,武帝是殘酷的;從漢朝的千秋大業著眼,他是英明的。不知是吸取了漢族統治集團外戚介入權力鬥爭的教訓,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以後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甚至在開國之初就定下了一條*殘酷的規定:凡兒子被立為太子,其母一律賜死。
    太子之死終於使武帝的頭腦變得清醒了些,在他的*後三年內采取了一些彌補的措施。
    征和四年(前89年),重合侯馬通率四萬騎兵進攻匈奴,開陵侯率西域樓蘭等六國攻打依附於匈奴的車師(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車師王投降。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請增派軍隊去渠犁、輪臺一帶屯田,並招募百姓去耕種,在沿途建造亭障。但不久前貳師將軍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漢軍損失很大。於是漢武帝下詔: 先前有關部門上奏,要將百姓的口賦錢每人增加三十,以籌集邊防費用,這會使老弱孤獨*加困苦。現在又要求派士兵去輪臺屯田,輪臺在車師西面千餘裡。上次開陵侯攻擊車師時,先派危須、尉犁、樓蘭等六國在首都的子弟回國,讓他們征集牲口和糧食迎接漢軍,又由各國國王親自率領軍隊共數萬人配合,一起包圍車師,使它的國王投降。各國的軍隊已很疲勞,沒有能力在沿途供應漢軍的糧食。漢軍攻破車師城後,繳獲的糧食很多,但士兵自己負載不了足夠路上喫的糧食,身體強壯的喫牲畜的肉,體弱的在路上死了幾千。朕征發酒泉郡的驢子、駱駝背了糧食出玉門關去迎接。官兵是從張掖郡出發的,路不是很遠,但還是有很多人掉了隊。
    以前朕不了解情況,因為一位叫弘的軍候上書,說什麼“匈奴人將馬的的前後腳縛住,扔在長城下,騎著馬高叫:‘秦人(匈奴對漢人的稱呼)!這馬就賞給你們了。’”又因為漢朝的使者被扣留在匈奴,很久沒有能返回,所以就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兵,想作為使者的後盾,加強他們的地位。
    古時候的卿大夫參預策劃,都根據龜版占卜,不吉利就不行動。那次將匈奴人縛馬腳的報告給丞相、御史、二千石級別的各位大夫、飽學的郎官,以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都傳閱了,他們都認為“敵人自己縛住馬腳,沒有比這*不祥的了”。也有人認為“這是故意要顯示他們的強大,表示對付我們足足有餘,將馬腳縛住也比我們強”。根據《易經》占卜,得到的是《大過》中的卦,九五的爻,表明匈奴必敗。民間征召來的方士、太史(**天文臺專職官員)觀星望氣,太卜(皇家占卜師)根據龜版占卜,都認為是吉兆,匈奴必破,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卜辭上又說“北伐行軍,到釜山必勝”。讓他們為諸將打卦,貳師將軍*吉利。所以朕親自命令貳師將軍向釜山進軍,還特意下詔,要他一定不要深入敵境。現在證明這些意見和卜卦都是錯誤的、相反的,重合侯抓回來的匈奴偵察兵說:“聽說漢軍將要進攻,匈奴派巫師在必經之路和水源埋下牛羊,咒詛漢軍。單於送給天子的馬匹和裘皮,也總是讓巫師先咒詛一番。縛住馬腳,也是咒沮漢軍。”又讓人占卜,結果說“漢軍有一位將軍不吉利”。匈奴人常說:“漢朝極大,但漢人耐不得饑渴。缺了一條狼,就會跑走一千隻羊。”(喪失一名將軍,就會損失一千名士兵) 那次貳師將軍戰敗,士兵或戰死,或被俘,或流失,朕心中一直深感悲痛。現在又要求在遙遠的輪臺屯田,沿途還要建兵站和供應點,這是使全國百姓背上包袱,受到騷擾,不是愛民的措施,朕不忍心聽到這樣的建議。大鴻臚等又提議,想募集囚徒送匈奴使者回去,給他們定下封侯的賞格,讓他們到匈奴後為漢朝出氣。這是連春秋五霸都不會采用的卑鄙手段,堂堂大漢怎麼可以干?何況匈奴獲得漢朝的降人後,總要仔細搜查,反復盤問,了解情況。
    現在邊塞管理松弛,出入沒有嚴格禁止,邊防哨所的長官為了得到皮毛獸肉,讓士兵外出捕獵,士兵**辛苦,但烽火傳送卻經常缺少。下面報上來的文書中從來看不到這些現像,以後有匈奴降人來了,或者俘虜了敵方人員後,纔知道存在這些弊病。
    當今*重要的是禁止對百姓苛刻殘暴,制止擅自增加賦稅,努力開展農業生產,切實執行養馬可以減免賦稅的政策,以彌補軍馬的缺口,使國防力量不至於削弱。各郡、國的長官都應提出增加馬匹和鞏固邊防的具體措施,由上計吏帶到朝廷來。
    盡管武帝將主要責任都推給了臣下,但作為一位長期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君主能夠承認自己的過錯,並且規定了切實的糾正措施,還是難能可貴的。他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作為“以明休息,思富養民”的像征。又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推廣代田法,以提高糧食產量。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並不大,但標志著**政策的重要轉折,至少是將“苛暴”、“擅增賦”的勢頭制止住了。
    武帝自知不久於人世,想到了已在身邊20多年的大臣霍光,讓人繪了一幅周公抱著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賜給他。後元二年春,武帝在五柞宮病危。霍光哭著請示:“陛下如不幸,誰應該為繼承人?”武帝說:“你沒有懂我給你那幅畫的意思嗎?立小兒子,你像周公一樣行事。”霍光叩頭推讓:“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說:“我是外國(匈奴)人,不如霍光,再說別讓匈奴人看不起漢朝。”於是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接受遺詔輔佐少主。第二天,武帝死,八歲的太子繼位,就是昭帝。
    正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鋻》中作的評論所指出的,漢武帝的晚年與秦始皇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漢朝沒有亡,而且在昭帝、宣帝時能夠中興,原因在於武帝“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
    前面這些優點其實並不明顯,而且武帝的改過不過三年,**的嚴重危機並沒有消除。關鍵的一點還是他“顧托得人”,對身後事作了正確的安排。在這一點上,他的確比秦始皇高明得多。
    秦始皇在將長子扶蘇趕到邊疆去後,對繼承人沒有作出明確安排,卻讓少子胡亥隨自己巡遊。由於他“惡言死”(忌諱別人說到他的死),連丞相李斯等大臣都不敢問他後事。當他病重時,隻是下詔令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讓他到咸陽參加葬禮,卻沒有明確讓他繼位。這份詔書固然被趙高串通李斯篡改了,但即使照原樣發到扶蘇那裡,扶蘇遵詔到了咸陽,繼承問題也沒有*終解決。他信用趙高,對李斯又諸多限制,*為胡亥的篡奪和趙高的專權準備了條件。
    而武帝從殺趙倢伃,選定霍光為首席顧命大臣,賜畫,立太子,確定輔佐大臣,一步步都有計劃。霍光敢請示他死後怎麼辦,說明他在霍光等的心目中並不是“惡言死”的秦始皇。武帝死後,燕王劉旦就聲稱他收到的璽書規格不對,“京師疑有變”,立即派心腹到長安活動,又串聯其他宗室,謊稱受了武帝遺詔。要是武帝臨終前不作出明確的指示,要是武帝像秦始皇那樣,那麼一場內亂就不可避免。
    霍光和金日磾並不是朝廷中級別和資歷*高的官員,此前也沒有太大的功績,金日磾還是匈奴休屠王之子,是武帝從俘虜中提撥出來的,但兩人都在武帝身邊多年,武帝了解他們的人品和能力,事實證明,武帝托付得人,使漢朝得以延續和中興。繼位的昭帝纔八歲,執行什麼政策主要靠霍光等大臣決定和維持。昭帝死後,霍光又毅然決定廢掉剛立的昌邑王,另立宣帝,也體現了武帝的遺願,使昭帝時的休養生息政策得以繼續執行。
    武帝寧可不立已成年的燕王、昌邑王,卻立八歲幼兒,顯然是深知兩個大兒子的弱點,又是出於對霍光的**信任。因為一旦不成器的成年兒子登位,霍光的作用就會大大減弱,甚至會毫無影響,武帝的意圖自然無法保證。而不預先排除母後的影響,霍光也未必能得心應手。這樣的安排,的確顯示了武帝的雄纔大略,使他已經暗淡的晚年重新發出光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