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命之書(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外科學
【市場價】
448-649
【優惠價】
280-406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91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91282
  • 作者:(美)舍溫·B.努蘭|譯者:林文斌//廖月娟//杜婷婷
  • 頁數:332
  • 出版日期:2019-03-01
  • 印刷日期:2019-03-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5千字
  • 生與死,是自古以來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命之書》和《死亡之書》是一位美國醫生對生死的思考。我覺得人要活得長、活得好,一生中要學會放棄,要學會給予。生命是有限的,要活放棄,活給予。比如說,作為老師怎麼延長生命?好好教學生,以學生的生命“延長”自己的生命;怎麼纔能擴展自己的事業?要好好教學生,以學生的事業擴展自己的事業。作為醫生,搶救一個人的生命等於延長自己的生命,救活一個人自己就過得幸福。
    ——樊代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


    醫學技術突飛猛進,不斷延長我們的壽命,但且沒有延長我們的健康,隻不過讓我們與衰竭鬥爭的時間*長一些而已。生物學裡的任何東西離開進化都講不通,也就是說,新的生命是進化而來的,同樣死亡和衰竭也是進化而來的——幾乎從地球生命進化之初,藍細菌就在自己的身體內包含了死亡裝置,這一如此違背直覺的事情,一直保留至今。顯然,我們不可能指望在人類中進化出長生不老,但恐怕也沒有多少人真正希望永生。所以,生命需要有尊嚴地度過,死亡也必須有尊嚴地面對。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趙斌 教授

    生命究竟是什麼?就算你把這個問題拋給生物學家,他們恐怕也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生命之書》同樣沒有給出答案,但是作者舍溫·努蘭從一個醫生的角度給出了他的觀察,特別是生命在疾病面前是多麼地脆弱。這本書的文字說明,以純粹唯物主義的視角來認識生命,並不會令我們變得冷酷無情,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讀到作者對生命的關切,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生命的熱情。
    ——葉盛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譯者
  • 德國醫生、心理學家洛伊(Otto Loewi,1873-1961)曾說:“生命科學中包含的精神價值,是無法用今日科學那種物質至上的態度說清楚的。”醫學是一門科學,更是藝術。 《生命之書》是努蘭醫生個人行醫生涯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的記錄與反省。作者以醫生的身份帶領讀者開啟一場探索生命的旅行,以醫生的雙手揭開生命的神秘面紗。以疾病為切入點,從循環繫統、神經繫統、消化繫統,講到生殖繫統,用作者處理過的真實病例,讓讀者知道各個繫統如何運作。另有章節專門討論血液、遺傳、心髒,以及人體細胞浸泡於其中的組織間液,還有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本書不僅為讀者呈現了人體的精妙,更講述了使生命延續,以及人存在的意義。 在醫生的眼中,見到的多半是人體脆弱的一面,但也一定會見證人體對抗疾病時展現出的強韌生命力,各個組織之間緊密合作,達成完美協調平衡狀態的“身體的智慧”。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一部超級復雜而精密的機器,更能夠不斷適應和調整,一次次重回平衡狀態,一切為了生存。關於身體,關於生命,關於疾病和健康,我們探索得越是深入,就越覺得有更多的未知……
  • [美] 舍溫?B.努蘭(Sherwin B. Nuland)著 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外科醫生,臨床學、外科學、醫學史、醫學倫理學教授,耶魯大學社會與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Policy Studies)研究員。TED演講人。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獲得者,《紐約客》《紐約時報》《時代》《紐約書評》專欄作家,曾出版過十餘部著作,其作品曾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書單榜首長達34周。
  • 自 序 i 維持體內恆定的機制
    前 言 vii
    第 1 章 求生之戰
    006 瑪吉的苦難
    010 要命的誤診
    014 手術臺上與死神賽跑
    017 危險之旅
    第 2 章 體內恆定的海洋
    027 神奇的人體內環境
    030 動脈樹
    034 激素的敏感和偉大
    036 醫學生的第一課
    第 3 章 淋巴繫統與癌細胞的曖昧關繫
    045 癌細胞的轉移是怎樣完成的
    048 懷孕與乳腺癌,生命的喜與悲
    053 冥冥中那份神奇的“不放棄”
    第 4 章 神經繫統:高、精、尖的繫統工程
    063 靈魂裡有好多調皮小精靈
    068 比互聯網*復雜的人體生物網絡
    084 失去本體感與意志無關
    第 5 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093 當人類**次透視細胞
    098 神奇的DNA
    100 基因密碼
    103 都是基因缺陷惹的禍
    110 從細胞的生化結構追溯生命起源
    第 6 章 命運和自由意志
    121 多出一條染色體:DNA復制也出錯
    124 智障者並非來自另一個星球
    128 一個唐氏兒的命運交響曲
    第 7 章 愛的行為
    141 維納斯之丘
    147 大衛之勇
    152 天雷勾動地火
    第 8 章 子宮的演出
    161 開啟生命之旅
    163 基因導演了一場生命之舞
    167 生產,依身體的自然韻律而行
    174 沒有人是座孤島
    第 9 章 搏動的心
    186 心髒是生命之源
    196 換心人:驚心動魄求生路
    214 重“心”做人的沮喪和困惑
    第 10 章 血的傳奇
    226 血液中流淌的生命故事
    232 當新手醫生遭遇血的教訓
    234 我成了“麻煩先生”的救命恩人
    244 治療是呼喚自然直覺的藝術
    第 11 章 病菌的盛宴
    257 胃部生理學之父的故事
    261 食物的消化道之旅
    274 神秘的腸道怪病:豬痢
    292 病菌再度反撲
    第 12 章 翻開大腦這本書
    304 大腦是主宰心智的中樞
    307 認識心理神經免疫學
    312 嘆為觀止的開顱手術
    後記 319
  • 自序 維持體內恆定的機制 本書首度出版時,用的是另外一個名字。我在初版的前言做了解釋,當初為什麼要用“身體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Body)作為書名,然而一年後出平裝版時,我把書名換了過來。接下來的這幾十年間,我多次翻閱此書,越來越覺得兩個書名之間有著十分巧妙的聯繫。我們能夠存活下來,依靠的正是身體的智慧。
    人體會設法維持一個穩定狀態,且持續不斷地調整身體的正常組成,並讓這些成分保持均衡。若是均衡狀態遭受破壞,人就會生病。依據這些原則,醫生的作用就是協助人體重建平衡狀態,具體做法是開立處方(通常是草藥或其他植物),供給身體所欠缺的成分,或把過多的成分排出體外。按這種觀念,人體的療愈能力既能維持體內成分的平衡,同時在失去平衡的時候有辦法重建均衡。
    我們知道,體內的細胞借由上述種種機制,持續調節細胞內外的環境,以維持健康。歷經2 000年的研究與演進,直到19世紀20年代,科學家纔得到一個詞,可用來涵蓋身體維持內在均衡的所有方法。我所說的就是“恆定”一詞,它是由兩個希臘字組合而來,原意是指“維持平衡”。因此,現代生物科學的詞彙不但和約莫2 400年前希臘人的理論相符,就連所運用的文字也與古人一致。恆定是延續生命所必要的內在平衡。
    人體共有約75萬億個細胞,其中隻要有部分稍微失去平衡,附近或別處就會處於隨時待命的狀態,立刻就能采取與此相對應的行動。一旦傳來必須采取行動的信息,人體幾乎會馬上展開修正,並知道要如何應對。所謂“身體的智慧”,正是這個意思,而我們也借此得以存活。不論是體內哪一個器官裡的細胞發出求救信號,也不管它是借著血液、神經、細胞或局部的體液傳送的,位於他處的腺體、神經中樞還有血液,都會接收到這個信息,知道要提供協助。如此一來,就啟動了人體內確保安全的種種機制。
    若出於某種遺傳、感染、代謝或其他原因,重回穩定的修正機制無法達成任務,人就生病了。有時,過了一陣子之後,人體就會適應新的狀態,並在稍後不久重回恆定。如果真能如此,疾病就會緩和消退,不需醫療介入,病人也能不藥而愈。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身體沒辦法修正失衡狀態,疾病持續進展,直到病人自己也有感覺了,此時就需要醫療處理。不論是借藥物補足、排出甚至是摧毀過多成分,通過外科手術除去發病的根源,借由放射治療把病灶消滅,或是結合多個或全部的上述手段,醫療團隊都會想方設法重建體內的恆定機制。如果成功了,就能重拾健康。要是不幸失敗,疾病仍在,就有可能會走向死亡。
    面對破壞恆定的威脅,身體會自動產生反應。所有的修正機制都能實時采取行動,不需我們費心插手。除非細胞被無法抵御的分子畸變**擊潰,上述所有調節程序一直都在持續進行,我們卻沒有任何感覺。 在本書裡,你會讀到許多這方面的資料。我將描述由器官組成的各個繫統,比如神經繫統、消化繫統、循環繫統以及生殖繫統,並借由我處理過的病例,讓讀者知道各個繫統究竟如何運作。另有章節專論血液、遺傳、心髒,以及人體細胞浸泡於其中的組織間液,還會討論到生命的基本單位,也就是細胞。但願通過描述幾位*具代表性的病人,能夠讓各位看出身體本身也具有智慧,且在現代醫學的協助之下,可助我們擊退對於體內恆定的種種威脅,而這樣的均衡狀態正是維繫生命所需。
    本書問世以來,雖說這些年間,醫學已有很多重大發現,但書中所描述的內容並未因此失去價值。本書的內容既實在又實用,和首度問世時並無不同。
    尤其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已發現許多方法可增進身體的抗病能力。我說的不僅是疫苗、控制體重、戒煙等作為,而是指有些直接而個人的日常活動,能夠增進我們保持健康的能力。這類活動已證實對於抵抗身體的頭號大敵特別有效,這個大敵一直被認為相當無情且難以應對,直到*近幾年我們的認知纔有所改變。這個大敵就是—老化。
    不管我們多麼小心,注意營養均衡、避免有毒物質,並且定期做健康檢查,老化過程仍然堅定地一點一點地腐蝕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且逐步削弱體內維持均衡機制的能力,以至於當面對威脅時,不再能夠有效地做出回應。我們體內的激素、免疫、神經以及其他傳遞信息和修補的繫統,就和我們臉上的皮膚一樣會發生老化。1800年,一般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是39歲;到了1900年,則是49歲;時至21世紀,已超過75歲。然而,除了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手段有所改進,20世紀*大的變化是公共衛生的進步,例如飲用水的潔淨、居住環境的改善、衛生條件的提升、良好的個人習慣及防疫措施。現在有很多人無病無痛地活到八九十歲,甚至可以突破百歲大關,然而其中有太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旁人協助,不能獨居。
    老齡人口眾多,如今人們應該關注的是,要如何在這些多出來的歲月中,擁有活力並享受生活,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餘生都得住在養老院裡苟延殘喘。我們也知道有很多方法能夠補足身體的智慧,同時照料身心,並獲得有活力而有益的老年生活。如此看來,顯然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會影響到年老之後的生活形態。這需要點智慧,亦即每個人對於周遭世界極為小心謹慎所累積得到的智慧。
    過去10年中,有個極為根本的事實已越來越明顯,那就是:一位老者是否能夠照顧自己,繼續維持活力,並對社會有所貢獻,*重要的關鍵即在於體能,而不是疾病本身或其他病理現像。人們年紀越大,肌力和骨質密度之類的因素就越重要。
    幸好,研究再三證實,年老體衰的情況不但可以事先防範,而且配合適當的運動,甚至可以逆轉此過程。即使是年過85歲的長者,在專人指導下進行高阻力訓練以及重量負荷訓練,仍可在六至八周內讓肌力成為原先的兩倍。*多且*強的肌肉拉動,能夠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癥及骨折的情況,顯著地增強身體的平衡和行走能力,能夠完成室內或室外的日常動作。沒錯,規律的運動可增加壽命。 然而好處還不止於此。我們已經知道,人的身體(特別是腦部)要比過去認為的*有智慧。**能夠對自己的老化過程有所作用的器官,就是大腦。研究人員已發現,有一類蛋白質能夠保護神經細胞對抗傷害與死亡,使得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有效率,從而促進思考的交流,還能增加腦部的血液供應量,並生成新的神經細胞。要刺激這類蛋白質的制造十分簡單,亦即追求積極的智力活動:閱讀、思考、研究、聽演講,甚至進行諸如參觀博物館之類的活動。
    通過以上描述的方式,我們如何生活,將可決定人體所展現出來的美好特質。這纔是身體的智慧之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