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船文化/21世紀交通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繫列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汽車與交通運輸
    【市場價】
    638-924
    【優惠價】
    399-578
    【介質】 book
    【ISBN】97871140734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交通
    • ISBN:9787114073434
    • 作者:席龍飛//宋穎
    • 頁數:395
    • 出版日期:2008-08-01
    • 印刷日期:2008-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60千字
    • 船,作為一種古老而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載了中國的許多文化。
      本書選用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寫作風格,即以時間順序為縱向經脈,以典型舟船為橫向緯線,綴以有趣的舟船故事作為經緯線上閃亮的珠子,在這樣的時空順序中,通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論述,讀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船舶的外形特征、結構特點、技術價值、美學價值、歷史價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人文內涵及其社會經濟意義等。
    • 本書由4篇17章構成,即帆船篇7章,輪船篇4章;艦船家族篇3章和延伸 篇3章。 帆船篇以時間為序,從石器時代舟船的起源講到明清海禁導致中國造船 業衰敗。第一章寫的是文化發展的多元論以及中國舟船的起源。第二章寫漢 代的樓船與三國赤壁水戰的鬥艦。第三章寫晉代的兩大發明——水密艙壁和 車輪舟。第四章講的是隋代的船舶。第五章講到唐、宋、元三代的船舶。第 六章講明代的船文化。第七章寫的是明清海禁導致中國的造船業滑落到低谷 。 本書輪船篇共4章。第八章近代造船業是“一曲不屈的悲歌”。第九章 寫的是新中國躋身於世界造船強國之路。第十章講的是船舶動力。第十一章 航海者的眼睛——船舶導航技術的發展。 艦船家族篇共3章。艦船家族篇的第十三章講軍艦。第十四章中國的十 大名船。 本書最後一部分延伸篇共分為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三章。在延伸篇 中,講述船文化的內涵和延伸。
    • 總序
      導論
      前言
      帆船篇
      第一章 黃河長江與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國的舟船文化
      一、舟船出現以前的原始渡水工具
      二、中國舟船文化萌生的標志性器物
      三、黃河長江與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國的舟船文化
      四、與木板船有關的甲骨文字
      五、鐵箍在戰國遊艇上的應用
      六、吳國戰船“大翼”
      七、船舶的天然推進器——風帆
      第二章 漢代的樓船與赤壁水戰的鬥艦
      一、珍貴的漢代船模
      二、漢代的樓船
      三、漢代舵和櫓的發明以及其它船舶屬具的應用
      四、三國赤壁水戰的鬥艦
      第三章 晉代的兩大發明——水密艙壁和車輪舟
      一、晉代的八槽艦
      二、晉代出現了槳輪船或稱為車輪船
      第四章 隋代的五牙艦及龍舟船隊
      一、在統一全國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隋代五牙艦
      二、隋煬帝的龍舟船隊3次巡遊江都
      第五章 舟船文明由唐至元臻於成熟
      一、艦船所展示的盛唐文治武功
      二、宋代水運及造船技術位衝世界前列
      三、繼往開來的元代海上交通與漕運
      第六章 明代船舶是中國舟船文化發展的**
      一、明代的內河航運與海上交通
      二、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
      三、明代古船的發掘與研究
      四、鄭和寶船是中國舟船文化的瑰寶
      第七章 明清海禁導致中國造船業迅速滑向低谷
      一、明清海禁愈演愈烈
      二、明末清初往返於日本長崎港的中國帆船
      輪船篇
      第八章 近代造船業是一曲不屈的悲歌
      一、世界**艘輪船與***艘輪船
      二、江南制造總局及其所造輪船
      三、福州船政局及其造船技術成就
      四、天津機器局及北洋水師大沽船塢
      五、廣東軍裝機器局及所屬黃埔船塢
      六、旅順船塢和大連修造船工場
      七、青島的近代造船業
      八、近代造船業對發展中國近代船文化的歷史作用
      九、抗日戰爭中的長江大撤退
      第九章 新中國躋身世界造船強國之路
      一、新中國造船業的艱苦創業(1949~1966年)
      二、“十年動亂”期間中國造船業曲折前進(1966~1978年)
      三、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造船業躋身**市場(1979~1999年)
      四、新世紀向世界造船大國和造船強國的行列挺進
      第十章 船舶動力與世紀同步
      一、從人力、風帆行船演變至核動力推進
      二、世界船用柴油機需求量近況
      三、船用柴油機發展的趨向——大功率、低排放
      四、船用柴油機發展的另一趨向——智能化技術
      五、國產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機走俏**市場
      六、我國船用柴油機的發展任重道遠
      第十一章 航海者的眼睛——船舶導航技術的發展
      一、早期的航海導航技術
      二、船舶的指向儀器——磁羅經與陀螺羅經
      三、船舶的千裡眼
      四、高超的航海定位技術
      五、船舶自動識別繫統(AIS)
      艦船家族篇
      第十二章 專業化與現代化的船舶大家族
      一、船舶文明在20世紀的發展
      (一)鋼船時代和鋼鐵裁縫電氣化
      (二)輪船的煙囪由多而少、由高而低
      (三)阿基米德定律被“揚棄”
      二、專業化與現代化的船舶大家族
      (一)客船——旅遊船——遊艇
      (二)渡船
      (三)雜貨船——多用途貨船
      (四)集裝箱船
      (五)散貨船
      (六)油船與液體化學品船
      (七)液化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船
      (八)滾裝船
      (九)拖帶與頂推運輸船隊
      (十)漁業船舶
      (十一)海洋科學研究船舶
      (十二)海上石油開發船舶
      (十三)工程船舶
      (十四)重大件貨物運輸船與半潛船
      (十五)工作船舶
      (十六)海洋救助打撈船舶
      (十七)高性能船舶
      第十三章 軍旅裡的“海洋勇士”
      一、魚雷快艇與導彈快艇
      二、獵潛艇
      三、掃雷艦與布雷艦
      四、登陸艦艇
      五、護衛艦
      六、驅逐艦
      七、潛艇
      八、補給艦
      九、航空母艦
      第十四章 中國的十大名船
      一、我國自行研制的萬噸級遠洋貨船“東風”號
      二、我國**代導彈驅逐艦首艦“濟南”艦
      三、遠洋綜合科學考察船“向陽紅10”號
      四、進入**市場的27000噸散貨首制船“長城”號
      五、我國**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六、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浮式生產儲油船“渤海友誼”號
      七、我國新型常規潛艇
      八、我國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
      九、被譽為“海上科學城”的航天測控船“遠望3”號
      十、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德爾瓦”號
      延伸篇
      第十五章 藝術作品裡的船
      一、詩詞裡的船
      二、文獻裡的船
      三、專著裡的船
      四、繪畫裡的船
      五、故事裡的船
      第十六章 船的情結
      一、船舶設計者
      二、船舶建造者
      三、船舶使用者
      第十七章 與船有關的娛樂競技
      一、造船儀式顯示出人們對船舶的敬重與珍愛
      二、賽龍舟的娛樂競技寄托了人們對先賢的追思
      三、帆船賽體現了人類對海洋的征服與挑戰
      四、船公號子唱出了船工生活的歡樂和哀愁
      後記
    • 遠古先民在獵取食物以及與洪水搏鬥中,溺死於水中的事必然時常發生 。當他們經常見到落葉、枯木等物體能漂浮在水面之上時,自然會對物體的 漂浮現像逐漸有所感知。當他們多次利用浮力好的自然物體得以生存時,則 *加深對漂浮現像的感知。在為取得食物,或是對某一隔水相望的地方產生 向往的時候,想必*能促使他們根據已有的漂浮於水面的認識,選擇浮性力 的自然物體,作為泅渡工具。縱然是依靠一段枯木渡水,也是經過多次實踐 而取得的重大突破。
      古書《世本》記有:“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而《淮南子》*記敘 有:“見竅木浮,而知為舟”。但是,兩者把舟船的產生都未免說得過於輕 而易舉了。
      《物原》說:“燧人氏以匏濟水,伏羲氏始乘桴”。匏就是自然界生長 的葫蘆。桴就是渡水用的筏。《物原》中這句話是立足於談筏的起源,順便 說到在筏出現以前曾有過抱著葫蘆渡水的情況。
      現在,很難知道燧人氏和伏羲氏究竟是何許人,古書又很難令人信服地 說明他們存在的確切年代。這些古書是借燧人、伏羲之名,示意所論時代的 久遠罷了。為此可以認為,這些遠古先民,在舟船尚未出現的很長一段時間 裡,已能跨著一段竅木或者抱著一個大葫蘆作為渡水工具了。
      由於原始的渡水工具易腐難存,所以在中國石器時代的考古中尚未有所 發現。但是,根據中國民族學學者的考察,近在十數年前,甚至在目前,一 些民族地區仍在沿用著形形色色的原始浮具。這些浮具對於認識和研究舟船 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借鋻作用。
      (一)葫蘆——腰舟 葫蘆具有體輕、防濕性強、浮力大等特點,所以很早就被人類作為渡水 工具。
      中國古代稱葫蘆為瓠、匏、壺,後來又稱壺蘆、葫蘆等等。在浙江餘姚 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曾發現葫蘆的種子,這是中國早在7000年前就已栽培 葫蘆的有力見證。
      《易經》中有“包荒(kang)馮(ping)河”這句卜辭。包是匏的假借 同義字,就是葫蘆。荒是空虛的意思。馮河是指涉水渡河。“包荒馮河”就 是抱著空心的葫蘆渡河。葫蘆這種浮具也許被沿用了一兩萬年之久。
      抱著葫蘆渡河,在後來的詩歌裡也曾被提到。《詩經·邶風·匏有苦葉 》中說道:“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說的是,葫蘆有枯 黃的葉子,可以用來渡過深水。深水要漫過腰帶,淺水隻要提起衣裳就行了 。在《國語-晉語》中有:“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矣”。其中濟即渡, 說的也是利用葫蘆渡水。
      《莊子·逍遙遊》中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 湖”。…慮就是用繩綴結在一起。樽為酒器,縛之亦可自渡;由此可以看出 ,從單個葫蘆進而把幾個葫蘆用繩連綴到一起,不僅浮力可成倍增加,而且 雙手可以解脫,用以劃水。這應當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過河時把幾個葫蘆拴在腰間,也稱為腰舟(圖1-1)。這種腰舟的遺風 ,在一些兄弟民族地區至今還能看到。中國雲南省哀牢山下禮社江兩岸的彝 族同胞,當捕魚或遠出外地的時候,就在腰部拴上幾個葫蘆。這種腰舟在黃 河流域也有蹤跡可尋,例如在1949年前後,晉南黃河岸邊的農民,為了耕田 就騎著兩個葫蘆往返於黃河兩岸。
      ①河姆渡遺址考古隊.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二期發掘的主要收獲:[文 物].1980.(5).1~15. ②周·莊周撰.晉·郭像注.《莊子》**卷:四部備要·子部:臺北: 中華書局.1980年.第9頁. ③宋兆麟.從葫蘆到獨木舟:[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學報].1982(4).92. (二)皮囊 在人們從狩獵、采集進入到農耕和飼養牲畜階段後,還曾用牲畜的皮革 制成皮囊以為浮具。其做法是將整個皮革翻剝下來後,把頸部和三個蹄部的 孔口繫牢,留一個蹄孔作為充氣孔道。用時,先把皮囊吹鼓,然後再扎緊充 氣孔,便可單獨作為浮具了。
      皮囊是作為浮具用的,也稱浮囊,它還有另外的名稱“渾脫”(圖1-2 )。唐人李筌在《太白陰經》中記有:“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繫 縛其孔,縛於腋下,可以渡也”。
      這裡的“渾脫羊皮”,原是指宰羊剝皮的一種方法。由於翻剝羊皮用作 皮囊,久而久之,人們把皮囊也稱作“渾脫”了。明代李開先在《塞上曲》 中的詩句有:“不用輕舟與短櫂,渾脫飛渡隻須臾”。須臾,很短的時間, 或者說是片刻。
      皮囊出現的年代,由於缺少考古學的發現,目前還難以考證。如果斷定 為出現在的飼養業以後,那當是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的事情了,但見於文字 記載者隻有近2000年時間。在《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記有永平八年( 公元65年)漢與匈奴的爭鬥中使用革船的事例。文日:“其年秋,北虜果遣 二干騎侯望朔方,作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叛)者,以漢有備,乃引去” 。在《後漢書·鄧寇列傳》中記有,章和二年(公元88年)護羌校尉鄧訓在 青海貴德一帶擊迷唐時也曾使用過“縫革為船”,文曰:“訓乃發湟中六干 人,令長史任尚將之,縫革為船,置於簞上以渡河”。這裡記述的“作馬革 船”和“縫革為船”,與皮囊相比較則是*為**的浮具,可見皮囊的出現 將較為公元初年*為久遠。至於“縫革為船,置於簞上”,說的就是皮筏了 。
      應用皮囊的地區,在中國主要是在黃河和長江的上遊。皮囊制作簡單, 應用時攜帶方便,*不怕淺水、激流和險灘。
      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有過使用皮囊的經歷。這些少數民族是羌族、 藏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敘述 少數民族弟兄由邊陲到達國都長安時,有詩日:“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離 州道路遙”。篙州即四川省的越離縣,今改為越西縣。迄今在中國的西北和 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皮囊的事例仍有所見。民族學家宋兆麟曾發表近 年普米族同胞使用皮囊的照片。據認為皮囊以及皮筏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一項 發明。清人趙翼在其《陔餘叢考》中說:“以革為舟夜渡,是牛皮為船,由 來久矣,皆出於番俗也”。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