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趣談中華鞋史/中華服飾文化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輕工業/手工業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介質】 book
【ISBN】97875669040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華大學
  • ISBN:9787566904010
  • 作者:駱崇騏
  • 頁數:123
  • 出版日期:2014-10-01
  • 印刷日期:2014-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99千字
  • 源遠流長、內容浩瀚的中華鞋履文化不僅是中華服飾文化,而且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介紹中華鞋履文化主要從三個方面:一是介紹中華鞋履的起源;二是介紹中華鞋履的演變和發展;三是介紹中華鞋履與政治、軍事、宗教、文化、藝術、規制和習俗的密切關繫。由駱崇騏編著的這本《趣談中華鞋史》力求將中華鞋履文化史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以通俗生動的形式,轉化成集趣味性、可讀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普及讀物。
  • 中華鞋史說的是各時代、各地區、各民族的穿鞋 史。 中華鞋史說的是鞋與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 、禮儀和習俗的關繫。 中華鞋史說的是從皮鞋到靴、布鞋、木屐、草鞋、軍 鞋、三寸金蓮及鞋店等的歷史。由駱崇騏編著的這本 《趣談中華鞋史》共分十章。 第一章說皮鞋,從原始人類的“裹腳皮”說到現代皮 鞋。 第二章說靴,從靴的起源說到新疆樓蘭出土的4000年 前的世界第一靴。 第三章說布鞋,從最初葛做成的布鞋說到麻布鞋、絲 綢鞋和棉布鞋。 第四章說木屐,從木屐的起源說到謝靈運公的登山木 屐。 第五章說草鞋,從皇帝與草鞋的故事說到漢墓出土的 2000多年前的世界第一草鞋。 第六章說軍鞋,從東周銅泡釘靴說到秦代軍鞋的標準 化和統一性。 第七章說三寸金蓮,說中國婦女搖搖晃晃走過的悲慘 的一千年。 第八章說習俗,說的是中國人稀奇古怪的穿鞋習慣與 風俗。 第九章說鞋店,從宋代的鞋店說到中國鞋店的發展和 演變。 第十章說古鞋名,說的是中國數以百計的古代鞋名。
  • 第一章 裹腳皮——現代皮革的祖先
    第二章 中國的世界**靴
    第三章 布鞋恆久遠
    第四章 木屐——中國*早的登山鞋
    第五章 皇帝與草鞋
    第六章 軍鞋魂
    第七章 千年纏足祭金蓮
    第八章 中國人的穿鞋習俗
    第九章 《清明上河圖》中的鞋店
    第十章 古代鞋名知多少
    參考文獻
  • 中國*早的鞋履誕生於何年何月已無從考證。但 是,人們在經過長期研 究後,得出了這樣的推斷或結論:中國*早的鞋履是 用獸皮制成的。
    舊石器時代,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不僅懂 得用獸皮披在身上御寒, 而且已經能夠用獸皮來保護腳了。這就是*初的中國 “鞋履”——一種用小 皮條將帶毛的獸皮裹在腳上的“裹腳皮”。
    用獸皮把腳包裹起來是中國人譜寫的穿鞋史的第 一頁。人類*初主要是 以打獵為生的。為了獵到*多野獸,人類必須不斷擴 大打獵範圍,為了追捕 野獸,又必須不斷奔跑。想必,人類*初也是和被其 捕殺的野獸一樣,都是光 著腳的。在雙腳一次又一次被磨出泡、磨出血後,人 類的大腦終於開了竅,學 會用獸皮包裹腳從而使腳不再受到傷害。
    在文明社會還沒有到來之前,要具備什麼條件纔 可以制作這種“鞋履” 呢?制作這種“鞋履”無需復雜的材料和工藝,隻需 天然獸皮以及簡單切割所 需的鋒利石器即可,而舊石器時代已經具備了這兩個 條件。
    由於這種“裹腳皮”造型酷似帶褶的包子,競使 這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 “鞋履”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後,演變為“燒賣式”皮 鞋(見圖1—1)。
    **“燒賣式”皮鞋鞋面上的打 褶或抽臉工藝也正是源於裹腳皮模 式。人類工藝構思所反映出的如此之 大的時空跨度簡直令人驚嘆。也許這正是遠古時代樸 素美學觀通過遺傳基 因對今人產生的一種強大的精神作用吧。
    但是,在中國至今沒有發現過裹腳皮的史跡。無 **偶,中國人對人類祖 先的這一推測卻在萬裡之遠的歐洲找到了證據。作者 在從事德語科技情報 工作時發現,德國《制鞋技術》雜志(德語版)20世 紀80年代初披露了一條史 實:在歐洲一萬多年前的洞穴壁畫中,畫著一幅當時 人類腳上裹著裹腳皮的 圖畫。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般的巧合。從簡單裹腳 的“裹腳皮”到“制鞋”, 至少經歷了數萬年以上。直至骨針的出土,我們纔有 可能推斷,*初的原始 縫紉制鞋隨之開始了。
    一枚一萬八千年前的骨針是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 穴內出土的(見圖1—2)。
    骨針的產生為縫紉制作“皮鞋”創造了重要技術 條件。
    骨針的發明*不可能是孤立的。它必定產生於“ 縫紉線”之後,是人類在 探索“縫紉線”的過程中,為了用“縫紉線”縫合獸 皮的勞動中發現的。無論 如何,骨針已屬於當時的精加工“產品”。
    從大量出土文物(尤其是新疆原始社會出土文物 )來看,*早的縫紉線是 “筋纖維”。那時,人類已懂得將動物身上的筋曬干 ,然後用棒子捶打,從而獲 得一根根動物筋纖維。正是有了骨針和纖維線,一種 比“裹腳皮”進了一步的 “縫紉皮鞋”出現了。但是,原始縫紉並 沒有使原始鞋履有劃時代的突破,它仍 然也是一種幫底不分的*簡陋的“獸皮 鞋”。近代北方(甚至當代東北、西北地 區)的烏拉鞋(見圖1—3,圖1—4)則是 明顯保留著原始鞋性質的變形體。這 種烏拉鞋一般采用生牛皮制成,內墊烏 拉草或麥草,十分暖和,出腳汗後,隻需 將草取出在太陽下曬干又可重新使用。
    盡管當時的縫紉還是十分原始的, 但它已經面臨了一種工藝技術上的挑 戰。因為生獸皮新鮮時容易腐爛,曬干後又十分僵硬 。這必定會影響鞋履的 加工制作。於是,原始鞣革工藝產生了。古人類用野 獸的腦漿、骨髓和油脂 塗抹在獸皮上,通過太陽的照射和手工搓揉,使獸皮 變成柔軟的革。
    關於獸皮變成鞣制後的皮革,其偶然性與歷** 的橡膠硫化工藝的發現 如出一轍。*初,人類從橡膠樹上采集到膠汁後是以 生橡膠形態應用的,缺 點是彈性和耐磨性很差。有一次,一個橡膠園農民收 工掃地時,不小心將生 橡膠和硫磺堆在了一起,第二天發現生橡膠“熟”了 ,變得*有彈性*耐磨。
    這就誕生了一直沿用至今用作制造輪胎和膠鞋的硫化 橡膠。皮革鞣制工藝 的發現也是這樣。古人類在不經意中將獸皮與野獸的 腦漿、骨髓和油脂堆放 在太陽底下,當再次不經意翻動搬弄後,競發現皮“ 熟”了,變成了“熟”皮,即 後來(直至**)被稱之為的皮革。
    作者在研究中國鞋史時,曾對漢字中的這個“革 ”字的起源作過考證,結果 發現:“革”字不僅僅是一個漢語文字,*是一幅像 形圖案,像什麼?像一頭野 獸,一頭披毛戴角、四腳落地的野獸(見圖1—5)。
    如圖1—5所示,這個“革”字有獸角、前肢、獸 臉、脊椎、獸身、後肢、獸尾。
    它明明白白地告訴認識漢字的人:革源自獸。與之相 比,在中國漢語文字寶 庫裡,有一個革字就*像野獸了。那就是金文中的“ □”字,真的就如同一匹 剖了膛的野獸(見圖1—6)。
    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