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天一閣人物譚/曹聚仁作品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年譜
    【市場價】
    278-403
    【優惠價】
    174-252
    【介質】 book
    【ISBN】97871080272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27214
    • 作者:曹聚仁
    • 頁數:496
    • 出版日期:2007-08-01
    • 印刷日期:2007-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58千字
    • 本書收錄的是作者生前在香港報紙上發表在一個人物專欄的文章。作者曾任香港《大公報》記者,他所接觸到、日常交往到的都是些青史留名的政壇、文壇、藝壇人物,關於這些人物的一些軼聞趣事,如孔祥熙的吝嗇、於右任的胡子和收條、與林語堂的吵嘴、報界邵飄萍的軼事等等,由作者娓娓道來,感覺有如讀一部中國民國私史。
    • 本書為《聽濤室人物譚》續編。話題所及一百多位人物,仍以作者有過 交接的近現代名家為主,間及少量古人或洋人故實,依類分入“政海談秘” 、“文壇述往”、“學苑思故”、“報界憶舊”、“支離雜話”、“檐下絮 語”六輯。書名取自作者生前在香港報紙所開設的同名專欄,內容則包括其 他專欄中涉及人物的文章。內證於文章中的時間線索,可推斷大多成稿於上 世紀50年代移居香港後,以迄70年代作者逝世前夕的二十多年問。作者生前 不曾結集成書,逝世二十多年後始由其家屬據手稿整理、編輯、出版。於作 者,這些憶舊、述往、念故的文字,不無“既痛逝者,行自念也”的意義; 對後來者而言,這些民國風雲人物的軼事逸聞則不失為有價值的史料。史家 筆墨而兼隨筆風味,則有類作名心儀的《世說新語》,不妨作“今世說”看 。
    • 總序
      出版說明
      政海談秘
      孫中山之憶
      吳稚暉的文體
      吳稚暉說“變”
      常州學派與吳稚暉
      叔老的胡子
      於右任的胡子
      於右任的收條
      許世英半部回憶錄
      談黃溯初
      福人陳培錕
      談周善培
      《大波》再說周善培
      黔怪軍人周西成
      郭增愷談西安事變
      陳仲甫(獨秀)二三事
      吳佩孚的秀纔腔
      ***
      枕邊又話——憶**
      宋子文死矣!
      秦德純談盧溝橋事變
      《福建的臥龍》
      談陳誠(辭修)
      談劉仲華
      悼金典戎先生
      《朱家驊與我》
      何永佶:《戰國策》
      《友乎?敵乎?》的作者
      也談黃秋嶽
      譚延闿善用權術
      孔祥熙之憶
      蔣經國的“八一九防線”
      《CC內幕》
      邵元衝和張默君
      趙家驤死不瞑目
      劉健群也談金陵殘照
      也談張君劢
      懷念翁文灝先生
      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
      我與張錫鑾
      談杜月笙
      赤腳財神虞洽卿
      文壇述往
      魯迅:《而已集》
      魯迅與郭沫若
      陳源與魯迅
      郭沫若與屈原
      徐志摩筆下的郭沫若
      我和林語堂吵嘴的回憶
      林語堂談熏火腿
      兩類中的一類
      從鄭振鐸說到劉芃如
      阿英:錢杏郵
      有感
      談姚雪垠
      南社詩人柳亞子跋柳先生的封舊信
      劉半農三十年祭
      想起了徐志摩
      《志摩與我》
      談邵洵美
      《我與邵洵美》
      再談邵洵美
      補說邵洵美
      續談“邵洵美”
      再悼曹禮吾
      夜夢林庚白
      浪漫的與現實的
      關於周建人
      周作人與瀋啟無
      一封舊信
      田壽昌的纔情
      《聯聖方地山》
      談楊霽雲
      談成仲恩
      悼羅敦偉先生
      李宗吾與(<厚黑學》
      章衣萍的晚年
      《情書一束》
      施叔範詩酒纔情
      方天白的狗
      楊振聲回憶“五四”
      陳定山:《舂申舊聞》
      學苑思故
      章太炎先生在上海
      談蔡元培與唯理主義
      胡子先生——吳宓
      胡適哲理詩
      熊十力揠武修哲
      知堂老人談八股
      有懷夏丐尊師
      談黃侃(季剛)
      悼念黃任之(炎培)先生
      黎東方:一字之差
      黎東方講《新三國》
      錢穆
      馬寅初鵝湖讀史
      馬“天下”
      俞平伯與朱自清
      馮至的詩
      《談學問》——居浩然:十論
      潘大道
      時人不識阮毅成
      潘光旦論優生
      談梁思成先生
      跋陳垣《通鋻胡注表微》
      談夏濟安
      有懷姚名達
      關於“楊樹達”答陳之遴先生
      悼念朱文叔兄
      道山記
      思翁·王淮君
      傷逝——冷御秋先生
      談陶履恭(孟和)先生
      殷海光之死
      報界憶舊
      邵力子與張東蓀
      《京報》
      邵飄萍二三事
      孫伏園之憶
      吳鼎昌感事詩
      讀《大華》二十四期
      《自由談》編者黎烈文與張梓生
      “黎烈文在臺北”
      黎烈文談傳記文學
      《中華新報》那群人
      中央社與蕭同茲
      蕭同茲大度容人
      龔大*
      陶百川與《中央日報》
      陶百川談**大新聞
      哭林靄民社長
      “人生朝露”
      待焚的詩
      除夕感懷
      我與楊潮
      悼念黃科梅先生
      哭潘澄石兄
      女記者
      “魚與熊掌”
      支離雜話
      林風眠畫展——新的“中西體用”觀點
      黃賓虹與張大千
      吳茀之之憶
      魏猛克
      張書旃
      陸費伯鴻《伯夷論》
      悼葉淵(純泉)兄
      “梅歐閣”
      《齊如山自傳》記“梅博士”
      汪仲賢(優遊)
      阮玲玉三十年祭
      張織雲
      林黛的影子
      林黛的傳奇
      “生命一笑嘲耳!”與程思遠先生書
      書金玉蘭事
      白光要寫小說
      朱雙雲
      小黑姑娘
      毛彥文與娜拉
      愛儷園三傑
      程克猷的天纔
      天目八怪之說印西
      再記於廚子
      王了一談洋姓名
      說話六式
      “濟南”、“暨南”
      胡佛的一筆舊賬
      臺灣攻擊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談中文
      司徒雷登談“北京人”
      毛姆與宋春舫
      鶴見祏占輔的智慧
      內山完造:《兩邊倒》
      *後的一面——悼內山完造先生
      拉鐵摩爾
      談馬爾塞爾及其他
      中國的**敵人——岡村寧次
      “兵學寮”點將錄
      檐下絮語
      關於湯顯祖
      談郁永河
      黃公度論曾國藩
      趙烈文《能靜居日記》
      王韜先生的家世
      關於王韜的傳說
      再談王韜《春秋歷學》
      韓菼的故事
      《新福州與黃乃裳》
      瀋三白雜事
      魏鐵珊
      談艾南英
      復旦大學六十年
      談人物
      《辛壬春秋》
      “五四”時代的人物
    • 前天清晨,一打開收音機,便聽到陳仲宏(**)先生在北京逝世的消息 ,惘然久之。佛說:“人生為一大事出世”;陳氏,他已經完成了社會革命 的大業了。
      回想我和陳氏在南昌初見,那是三十年前的事;那時,新四軍軍部在南 昌成立,幾乎日夕相見;因為,東南聯大原定在牯嶺開學,參加的學生都是 復旦、大夏兩校。敵軍迫攻南京,部方又令東南聯大移往重慶北碚,遵命前 往隻有一人,其餘都在南昌遊蕩無所歸依。其後,新四軍正式成立,各地集 中前進的七千人,都取道浙東轉往皖南。聯大青年學生,很多成為新四軍干 部。重要干部之中,郭挹清兄是我的一師同學,曾在上海創辦天馬書店,我 的散文集《筆端》,正是他所出版的。還有一位夏××(偶忘其名),他助陳 望道師及我編《太白》半月刊。我們談得很投機。陳先生雖是魁偉軒昂,像 個英雄,卻也是《新蜀報》記者,還富有詩人氣分。
      1956年,我從香港回到北京;那時陳先生兼任上海市長,以血壓過高, 在北京休養。有**,他邀我在北海公園登山涉水,閑談往事,緩步走到西 交民巷他的寓所午餐(舊法國使館區,新建八所迎賓館,陳氏寓其中之一), 纔拜見陳氏的尊翁,年九十矣。接著,陳氏調任國務院副**,兼外交部長 ,回上海辦理移交。恰巧,我也回到了上海,他邀我在友誼館(現上海展覽 館,編者注)長談;接著又邀我在滬西徐家彙一處迎賓館(現西郊賓館,編者 注)午餐,其地原繫英亞細亞油行洋經理住宅,占地七百餘畝,比友誼館(前 哈同花園)大了一倍,大開了我的眼界。
      我初回北京,*深刻的印像,便是男女關繫**嚴肅,近於清教徒。海 外論客卻虛構了許多故事來誣蔑他們。陳先生笑著和我談到香港一家無聊周 刊的謠言,想不到到了**,有一家通訊社,還把那一謠言重述一回呢。我 相信陳氏一定大笑於地下呢!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有過一個代表進步青年的組織,叫做“少年中國學 會”,後來由於各人的政治認識不同,便各奔前程了。單就分裂那天的姓名 單看來,一半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干部,一半組成了青年黨。又把中共的早期 干部來看,一半在**組成,一半在巴黎組成。***,正是巴黎方面領導 人,陳副**也是在巴黎入黨的。青年黨**干部,同時在巴黎開始活動的 。
      *近,一位青年黨的早期干部,他在寫回憶錄,結束,他有著很深切的 感想。他說他們海闊天空,發了議論,看了西方種種,好似天下興亡,到了 他們手中,一定會有辦法。他們回到**一看,中國的社會政治,根本不是 那麼一回事,他們所說的,和事實脫了節,一點也沒有辦法。他終於說了一 句心頭該說的話。他承認“***是從中國社會底層下工夫,知道如何來解 決中國的社會政治問題。他畢竟成功了”。這是他的新覺悟。
      就拿八路軍和新四軍來說,他們是切切實實成為人民的解放軍的。當 日軍進迫太原的日子,閻錫山創辦的民族革命大學便渙散了。三萬多青年學 生,由於李公樸兄走掉了,群龍無首,彷徨於太行山谷,毫無辦法。八路軍 兩千多人到了那兒,僅僅留下二百多人,便把他們組織起來了。其餘,分成 若干小組,七八人,十來人不等,那年鼕天,便在敵後,組成三十多萬的民 間武力,前鋒在北平西山出現了。如何組織民眾,這是青年黨人所不了解的 。
      新四軍的壯大和敵後活動,也是如此。武漢會戰初期,從各地集成到皖 南去的戰士,不過三個月工夫,已經在南京城郊茅山出現了。這是忠義救國 軍孔荷寵部隊遊擊失敗以後的新事。我倒希望朋友們看看《東進序曲》(話 劇),場面上並沒有陳氏出現,但大家可以體會到陳氏的指揮若定呢。P39- 4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