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吳梅村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介質】 book
    【ISBN】97870200877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文學
    • ISBN:9787020087778
    • 作者:葉君遠
    • 頁數:303
    • 出版日期:2012-03-01
    • 印刷日期:2012-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89千字
    •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葉君遠編寫的這本《吳梅村傳》以細膩的筆觸體貼傳主的隱衷,通過一生遭遇解讀了傳主所處的那個時代。
    •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一首《圓圓曲》,既概括了“ 秦淮八艷”之陳圓圓的生命史,也寫出了一段驚魂的風流往事。撥動這哀弦 的,就是明清之際的悲情詩人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 吳梅村崇禎四年中進士,蒙皇帝賞識,榮極一時。但大明江山不久覆亡 ,被逼出仕清朝,以致痛悔終生,晚年屢嘆“誤盡平生”。詩人六十四年的 生命是如何演繹的?其風華綺麗的“梅村體”是如何“掬傷心之懷抱”,承 載那人生之無限蒼涼的?《吳梅村傳》這部傳記以細膩的筆觸體貼詩人的隱 衷,通過一個人的遭遇解讀了一個時代。 《吳梅村傳》由葉君遠編寫。

    • 第一章 童年時代(十六歲以前)
      一 家世
      二 時世
      三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四 纔華初露
      第二章 少年高第(十七歲——二十六歲)
      一 復社骨干
      二 兩榜聯捷
      三 始習“聲韻之學”
      四 立朝之始
      五 賜假歸娶與虎丘大會
      第三章 與黨爭相終始(二十七歲——三十三歲)
      一 典試湖廣
      二 黨爭的激化
      三 人品和學問的楷模
      四 鉅鹿之戰與《臨江參軍》
      五 “奉使封藩”和任南京國子監司業
      第四章 在崇禎朝*後三年裡(三十三歲——三十六歲)
      一 “撥腳風塵際”
      二 杭浙之遊
      三 初識卞玉京
      四 營造梅村別墅
      五 談禪說佛與僧交
      六 成名之作——《洛陽行》
      七 天崩地坼的巨變
      第五章 短命王朝中的短促的政治生涯(三十六歲——三十七歲)
      一 弘光朝的建立
      二 出任少詹事
      三 乞假歸裡
      四 創作《永和宮詞》
      五 避亂礬清湖
      第六章 “換羽移宮總斷腸”(三十七歲——四十四歲)
      一 “草間偷活”
      二 《琵琶行》
      三 “因借古人之歌呼笑罵,以陶寫我之抑郁牢騷”
      四 劫後訪友(一)
      五 劫後訪友(二)
      六 再遊杭浙
      七 重逢卞玉京
      八 千古*唱《圓圓曲》
      九 始輯《綏寇紀略》
      十 《鴛湖曲》——關於個人命運的思考
      第七章 應征前後(四十四歲——四十五歲)
      一 乍被舉薦
      二 兩社大會
      三 南京之行
      四 詔書下達之際
      五 北上途中(一)
      六 北上途中(二)
      第八章 仕清三年(四十六歲——四十八歲)
      一 授官之前
      二 授官之後的政治態度
      三 與史學家談遷的交往
      四 在國子監任上
      五 辭官返鄉
      第九章 案獄迭起數番驚魂(四十九歲——五十三歲)
      一 “倦策”初歸
      二 “受患隻從讀書始”
      三 陳之遴案的衝擊
      四 又遭戰亂
      五 女兒與母親之死
      六 “奏銷”、“通海”兩案的株累
      第十章 晚年歲月(五十四歲——六十三歲)
      一 小心避世
      二 學術研究和詩文集的整理與出版
      三 詩人之死
      第十一章 文學見解
      一 對時文的批判
      二 “取其中焉而已”
      三 “詩與史通”
      四 “纔、性情、學識”與“做詩之要”
      第十二章 詩歌創作綜論
      一 詩歌創作歷程回顧
      二 古典敘事詩的開拓
      三 “梅村體”的藝術特色
      四 風格多樣的其他各體詩
      第十三章 詞、戲曲和古文
      一 悲壯的詞風
      二 戲曲理論與戲曲創作
      三 關於古文創作
      第十四章 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書要目
      再版後記
    • 一 家世 明朝萬歷三十年(1609)五月二十日(以下凡月日均采用陰歷),一代** 詩人吳偉業誕生在江南太倉一個貧寒的教書先生家中。
      據說吳偉業的母親朱氏臨生產時,夢見身穿大紅衣服的官府差役喜氣洋 洋地送來了一副牌匾,仔細看去,原來是明隆慶五年(1571)會試的**名鄧 以贊高中的喜報,就在這時,她腹中一陣躁動,生下了偉業。這段傳聞在吳 偉業去世以後被弟子顧湄寫進了《吳梅村先生行狀》之中,不知是得之於吳 偉業生前的自敘還是得之於其他什麼人,真假莫辨,想來杜撰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一個幾十年前的會試**名,既難稱當世名賢,也非鄉裡人望(鄧以 贊是江西新建人),朱氏知不知道,記不記得這一個人物都是疑問,*不用 會夢見他了。不過,即使沒有朱氏這一個預示吉祥富貴的好夢,吳偉業的誕 生也同樣讓吳家上上下下歡天喜地。
      添丁總是讓人高興的,何況在吳偉業誕生以前,居住在太倉的吳家的這 一支脈人丁寥落,對於家族興旺的期盼正**強烈呢。
      吳偉業父親吳琨弟兄兩人,他是弟弟。哥哥吳瑗一生沒有兒子,而吳琨 的原配陸氏也沒有生下兒子。偉業的母親朱氏是吳琨的繼配,生下偉業時已 經二十四歲,而吳琨已經二十六歲了。可以想見,偉業的誕生讓“望子心切 ”“望孫心切”的父母和祖父母是如何的欣慰了。家中洋溢著一團喜氣,從 祖母湯氏到伯母張氏(吳瑗的繼配)都跟著一起操勞忙碌,悉心照料著吳家的 這個長孫、長子。
      濃濃的喜氣中融合著殷殷的希望。“偉業”這個名字不知是落魄一生的 祖父所起還是年已二十六歲卻連秀纔也還沒有考取的父親所起。不管是誰所 起吧,其中所寄托的那一份希冀、那一份期待則是顯而易見的:盼望他長大 以後能夠成就一番了不起的功業,以光大門楣。振興家業,使日益寒窘的吳 氏家族重新追尋回往日的顯赫與榮光。後來給他起字“駿公”也包含著同樣 的意思。
      吳氏家族確實曾經有過一段讓家族成員感到榮耀、樂於向人追述的歷史 。
      吳偉業的祖上原本是河南人。他的七世祖字子纔,名無考,大約隻是個 普通人。元朝末年,為了躲避兵亂,從河南遷居到蘇州府昆山縣積善鄉。他 的六世祖名埕,字公式,一字式周,由於早亡,也沒有建立什麼名聲。可是 到吳偉業的五世祖吳凱就開始發生變化。
      吳凱,字相虞,號冰蘗,是吳埕的遺腹子。在母親的悉心教育下,吳凱 自幼勤奮好學。考上秀纔以後,由於擅長書法,被選撥參與了《永樂大典》 的修纂。書成,獲賜金幣而歸。後來貢人國子監,中順天府鄉試。明宣德年 間,被授以刑部廣東司主事,改行在雲南司,再改禮部主客司主事。後母親 年老辭官歸裡,從此再未出仕。吳凱風度翩翩,持身恭謹嚴肅,而且精敏干 練,故頗得鄉裡稱譽。昆山名人、做過吏部左侍郎的葉盛就曾說過:“鄉裡 做官,前輩當法吳丈,後輩當法蘊章。”吳丈指的就是吳凱。
      吳偉業的高祖名愈,字惟謙,號遁庵,是吳凱的第三子。他天資聰穎, 博聞強記。三十二歲時考中進士,被授以南京刑部廣東司主事,進階郎中。
      弘治五年(1492)升為四川敘州知府,在任十二年,頗有政績。其後擢撥為河 南右參政,第二年便致仕歸。自此優遊林下二十餘年,八十四歲卒。吳愈性 謙和,喜交遊,所往來者多當時名士。**畫家文征明就是他的愛婿。在吳 愈赴敘州知府任的那一年,文征明的父親文林為他作文以送行。畫家瀋周為 繪長卷並題短歌,書法家祝允明則在長卷上作序。此外,當時以詞翰**的 文人如朱存理、劉嘉綰等也紛紛在長卷上題寫了贈行詩。由這一件事就可以 想見吳愈當年的地位聲望與文采風流了。一百多年以後,吳偉業晚年偶然從 某當鋪得到了瀋周所繪長卷,激動不已,浮想聯翩,寫下了七言古詩《京江 送遠圖歌並序》,他為有這樣的“儒雅傾當代”的祖先感到無比自豪。
      吳偉業的曾祖名南,字明方,號方塘,是吳愈次子。由於吳愈的弟弟吳 惠沒有子嗣,因而過繼給吳惠。吳南被賜內閣中書,後官鴻臚寺序班。
      從吳凱至吳南,吳氏三代仕宦,成為昆山望族,因此復社**張溥在給 吳偉業祖母湯氏所獻的祝壽文中說:“溥又聞吳氏為昆陽上族,先生(吳琨) 祖裔多公卿鉅人。”這是一段讓吳氏家族成員引以驕傲、無限追懷的家族史 。
      可惜吳氏家族的好景不長,到吳偉業祖父時,家道一下子就中落了。
      吳偉業的祖父名議,字子禮,號竹臺,是吳南的次子。他的哥哥名諫, 弟弟名誥,兄弟三個都沒有取得功名。不過,祖上三代做官,積聚的財富按 說也足以讓他們坐享其成,過上優裕的生活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夠保住家 產。吳偉業幼年時曾經聽祖父和祖母講述家產敗落的原因——吳偉業的祖父 和叔祖吳誥因為是庶出,在家中沒有地位,不能當家,家中財產全部掌握在 伯祖吳諫手中。嘉靖、隆慶年間,倭寇入侵,經常騷擾昆山一帶。吳諫用家 財招募了一支千餘人的軍隊,和倭寇轉戰於太湖、三泖之間。不幸戰敗,其 左右皆死,吳諫也受傷,被一士兵背回,雖然免於一死,可是家產卻已耗盡 ,顯赫一時的昆山吳氏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恢復元氣了。吳偉業的祖父 後來不得不入贅給居於太倉的瑯王牙王氏,叔祖也離開昆山,遷來太倉。偉 業幼年時見過這位叔祖,既衰老又貧苦,十分可憐,靠給人占卜勉強度日。
      由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吳氏家道已經衰落到什麼程度了。
      從吳偉業的祖父吳議入贅王氏開始,吳氏這一支就定居太倉,成為太倉 人了。吳諫則遷往蘇州。吳議對大哥吳諫的所作所為一定很不滿意,因此從 此兩家就失去了聯繫。一直到吳偉業中進士後,榮歸故裡,路過蘇州之時, 聽人說起,纔知道自己還有個伯姑(吳諫的女兒)。他曾前往探望,那時,其 伯姑已經七十三歲了。偉業回到家裡,向家人說起這件事,他的父親和伯父 也纔知道還有個伯姊在世。
      吳偉業的父親吳琨,字禹玉、蘊玉,號約齋。他善於寫文章,在應試的 讀書人中頗有些名氣,張溥說他當時“文名震動江介”,固然有誇張成分, 但也不會**是信口胡言。他還頗有幾分豪爽之氣,結交了不少當時的名士 ,例如上面提到的復社**張溥、崇禎朝官至首輔的周延儒、官至兵部右侍 郎的李繼貞、官至中允的李明睿就都與他交厚,在吳偉業成長與科舉的道路 上,這些人後來都曾給予過提攜與幫助,這大概是他沒有預料到的,隻可惜 他本人的命運不濟,屢試不中,吳偉業出生之後四年,纔考中秀纔,那時他 已是而立之年了,此後便與舉人、進士無緣。而偉業之後又添了偉節、偉光 等孩子,負擔愈來愈重,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他支撐,家中經濟狀況愈來 愈拮據。他別無謀生手段,隻得以授書為業。好在他小有名氣,聘他做塾師 的大戶人家不少。他是誰家聘請就到誰家任教,沒有固定場所,經常要變換 地方。吳偉業小時候隨父親讀書,就至少換過四個家塾,可見轉換之頻繁了 。對於吳家來說,這是一段艱辛貧苦的日子,後來偉業的母親向偉業提起這 段生活,曾傷心得潸然淚下。
      重振家業,恢復往昔的顯赫,成了吳偉業祖父和父親糾結於心、揮之不 去的夢。當這個夢在他們手裡實現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渺茫時,他們也就越 來越殷切地把它寄托在兒孫身上了。
      P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