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青年梁宗岱(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401-582
    【優惠價】
    251-364
    【介質】 book
    【ISBN】97875675231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23135
    • 作者:劉志俠//盧嵐
    • 頁數:402
    • 出版日期:2014-10-01
    • 印刷日期:2014-10-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0千字
    • 劉志俠、盧嵐著的《青年梁宗岱(精)》是一本敘述性傳記,跨越1903年至1931年的二十八年時間,從梁宗岱的家世開始,至歐遊學成歸國。主要內容根據筆者近年在海內外搜索到的歷史文獻撰寫,引用多種新發現的少作、書信、日記、手稿和同時期的中外出版物,包括梁宗岱致文學大師瓦萊裡十四封信和羅曼·羅蘭四段日記。所有敘述均有所本,史實為重,評論從簡,詳盡介紹人物、事件和時代背景,具體還原出一個真實的青年梁宗岱及他的成長過程。
    • 劉志俠、盧嵐著的《青年梁宗岱(精)》從梁宗岱 的家世開始,敘述他出生於廣東新會,在地處偏僻的 廣西小鎮百色度過童年。十五歲返回故鄉後,進入廣 州培正中學和嶺南大學接受教育,數年間從一個滿身 野氣的鄉下少年,蛻變為現代青年詩人。一九二四年 遠赴歐洲遊學,就學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國索邦大學 、德國柏林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並在意大利遊學,從 一個文學青年迅速成熟為真正的作家。他結識了文學 大師瓦萊裡,成為他的弟子,和青年作家普雷沃、奧 克萊和瓦朗讓等結成好友,得到羅曼·羅蘭兩次在瑞 士家裡接見長談。他在法國刊物發表英法文作品,出 版了《水仙辭》中譯和《法譯陶潛詩選》,活躍在巴 黎文藝沙龍和中國留學生群中,直到一九三一年九一 八事件歸國。 全書敘述均有所本,大量引用了新發現文獻的原 文:少作,書信,日記,手稿,同時期的中外出版物 等。這些文獻除了來自國內藏書外,相當多一部分保 存在法國、瑞士和日本的圖書館手稿部和文學檔案館 ,非親臨斯處搜索而不可得,部分還須逐字辨認抄錄 ,其中有梁宗岱英法詩歌佚文,致文學大師瓦萊裡十 六封信,羅曼·羅蘭四段日記,普雷沃、奧克萊和瓦 朗讓的回憶,法國記者訪問記等。 寫作方面,以史實為重,評論從簡,詳盡介紹人 物、事件和時代背景,具體還原出一個真實的青年梁 宗岱,他的成長過程,以及他的不平凡的文學道路。
    • 序言(盧嵐)
      第一章 家庭與童年
      第二章 培正中學
      第三章 詩心的覺醒
      第四章 嶺南大學
      第五章 文學研究會與《晚禱》
      第六章 日內瓦一年
      第七章 初抵巴黎
      第八章 瓦萊裡與索邦大學
      第九章 中譯《水仙辭》
      第十章 與普雷沃的情誼
      第十一章 《法譯陶潛詩選》
      第十二章 巴黎文藝生活
      第十三章 瑞士假期
      第十四章 羅曼·羅蘭日記
      第十五章 玫瑰村的朋友
      第十六章 告別歐洲
      後記(劉志俠)
      致謝 Remerciements
      附錄
      梁宗岱早年生平簡編
      梁宗岱早期文學作品編年
      主要參考文獻
      海外參考文獻
    • 他的美術啟蒙也是從培正開始,不是通過美術課 或手工課,而 是一位未來的國畫名家。1922年,學校來了一位年青 的美術教員黃 君璧(1898—1991),他在1914年考進廣東公學,美術 老師是廣東 山水畫家李瑤屏。1919年中學畢業後,他寧願放棄赴 美機會,繼續 跟隨老師習畫。三年後,李瑤屏把他**到培正教授 小學美術。他 從來沒有當過梁宗岱的老師,梁宗岱也不善畫,但是 兩人卻結為好 朋友。1949年培正建校六十周年,梁宗岱回校參加慶 典,寫了一篇 文章《黃君璧的畫》,發表在《培正中學六十周年紀 念刊》上: 我和君璧認識還是廿四五年前的事,那時我在培 正中學肄 業,君璧則在小學任圖畫教師,或許由於某種渺茫的 心靈的契 合罷,君璧和我過從頗密,但他當時所從事的是炭畫 和一種流 行的月份牌畫!我特別提出這點,是要大眾認識從這 卑微的出 發點直到**輝煌的發展,君璧的努力要走過多少的 路程。以 及一個人的努力能夠成就怎樣的奇跡。
      可是當我七八年後從歐洲歸來,君璧山水畫的聲 譽已開始 傳播到我的耳裡,不少後輩的培正同學曾經不厭其詳 地對我敘 述我去國後君璧的生活。他們都異口同聲強調他怎樣 把自己閉 在屋子裡廢寢忘食去臨摹古畫;怎樣東抄西襲,七拼 八湊起來 當自己的創作,我明白他正在孜孜地奠定他的基礎。
      [……] 但是如果君璧的努力隻限於“法古人”,他的畫 至高不過是 古人的復制品——即使是*精巧的復制品。他於是開 始他那邀 遊的生活,開始去“師自然”於那*崇高*清曠*幽 深*險峻 處。他開始用他自己的眼睛和心靈——那受了許多精 明透闢的 偉大的眼睛和心靈訓練過的眼睛和心靈(因為,我們 不要忘記, 每個大畫家的手法就代表他的看法,善學一種技術之 人就等於 獲得一種新的宇宙觀)去和大自然接觸,藉以達到一 種*深徹 ***的契合,他遊黃山,登華嶽,渡蓬萊,入西蜀 ,*近且 流連於臺灣的霞光雲海,把大自然的變幻無窮的萬千 氣像一一 納入他那精神的畫箱中,這就是他的山水畫所以能戛 戛獨步於 **的畫壇(張大千先生有他的奇逸卻沒有他的沉厚) ,構思奇 兀而不狂怪,用筆恣縱而不矩了。所以在君璧的作品 中,我* 神往於那些千岩競秀,萬壑爭流,一草一木都仿佛浸 在蒼蒼的 大氣中的蓊郁深蔚的畫…… 這篇夾敘夾議的回憶,準確地概括了這位大師的 前期藝術道路。
      四十年後,黃君璧九十歲,在《白雲堂畫論畫法》自 序中回顧習藝 經歷,結論十分相似:“習藝一事,不外師人,師心 ,師造化。師人 者以古人為師,師心者以己身為師,師造化者以自然 為師也。”黃君 璧比梁宗岱幸運,五十歲到臺灣後被聘為臺灣師範大 學藝術繫主任, 工作了二十二年至七十四歲纔退休,*後活到九十三 歲高齡。這 四十多年和平安定的生活,為他提供了一個優良環境 ,把藝術創作 帶到*高峰。像他那樣從大陸移居到臺灣的畫家人數 不多,臺灣人 把他與張大干和溥心畬稱為“渡海三寶”。
      六育中的“群”基本上屬於課外教育。比起一般 學校,寄宿生 制度形成的集體生活,讓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朝 夕相處,幾乎 就像一個大家庭,這對群育的推行無疑十分有利。培 正的學生組織 並不比其他教會學校多,隻有學生會與青年會。
      學生會很早便成立,與中學部的開設同步: 本校學生會,蓋由校中全體組合之一大團體也。
      發起於黃 澤光、伍英樹(按:1916年中學部**屆學生)等君之 手,後 經本校教員李竹候先生草訂組織大綱。本會遂成立於 1917年。
      [……] 本會之宗旨——學生會是本校全體學生對內,對 外,*大 *高之機關。對內——則聯絡感情,助理校務。對外 ——則與 各校及各團體往來交際,以期增進學益。此則本會之 **宗 旨也。
      本會之組織——(一)總監府由本校教員會組織而 成,有 監督本會進行之責。(二)議院——分參、眾兩議院, 由全體 學生選出,所以代表全體公意,執行立法,及監督政 務進行。
      (三)政務院——分自治,經濟,衛生,演說,糾察, 交際,體 育,會食,外交,九部。**總其成。各部設總、次 長各一, 執行各部政務,此則組織之大略也。(一九二三年級 同學錄) 由此觀之,學生會的功能相當於學生自治政府, 由學生選舉, 管理學生日常事務,上至對外聯絡,下至膳食和小賣 部,都由學生 負責或派代表參加,這是學習民主的一個很有效的工 具。
      …… P48-5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