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變遷研究 石玉昌 著 社會科學總論經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石玉昌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77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520347754
    書名: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變遷研究 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變遷研究
    作者:石玉昌

    代碼:88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科學出版社

        
        
    "

    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變遷研究

    作  者: 石玉昌 著
    size="731x8"
    定  價: 88
    size="731x8"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258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520347754
    size="731x8"
    目錄
    ●緒論
    一 多樣化優存:少數民族傳統技術及其研究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二 從指涉到順延:少數民族傳統技術的文化意像
    三 少數民族傳統技術的符號意識形態:天地、時令與他性
    四 遠古文明中走來:文獻中的技術變遷史
    五 核心概念界定
    章 技術的社會進步功能與概念演進
    節 傳統技術的概念與演進
    一 傳統技術的社會進步功能
    二 技術概念與演進
    第二節 技術階梯與社會、文化演進
    一 “技術階梯”的內涵與外延
    二 社會、文化結構中的技術基礎
    三 器物:“技術文化叢”的歷史描述
    第二章 都柳江少數民族族群、社會與技術形態
    節 早期傳統社會形態
    一 都柳江流域“自然生態圈”與“侗族文化生態圈”
    二 技術、個體和社會
    三 侗族技術文化的明顯特點
    第二節 少數民族早期基本技能
    一 低級的工具制造和使用
    二 侗族早期的工具及技術
    第三節 重大發現、發明及傳承
    一 發明和發現的認識分析
    二 都柳江流域發現與發明的技術變遷
    三 口傳心授的技術傳承模式
    第四節 語言與身體技能
    一 語言與言語技術關聯
    二 身體技術
    第三章 部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形態
    節 侗族形成之初的生產技術及其變遷
    一 集體狩獵及其技術與變遷
    二 溪溝撈魚的原則及其技術變遷
    三 采集向田園種植的技術變遷
    第二節 明王朝南下屯兵時期的生產、生活技術
    一 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的水利灌溉技術
    二 野外放養的馴化技術
    三 早期的金屬冶煉技術形成
    第三節 “皇木征辦”時期的林業生產技術
    一 “皇木征辦”時期的都柳江社會格局
    二 木商經濟帶動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手工制作技藝
    一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手工藝發展
    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四章 都柳江流域傳統建造技術及其變遷
    節 傳統建造技術及工具變遷
    一 都柳江流域傳統建築技術溯源
    二 都柳江流域傳統建造材料
    三 建造工具
    第二節 鼓樓的建造技術及變遷
    一 鼓樓的文化意義及功能
    二 鼓樓掌墨師與鼓樓的建構技術
    三 鼓樓的建造過程
    四 鼓樓的類型
    第三節 風雨橋的建造技術
    一 風雨橋的功能及其在侗族文化中的結構敘事
    二 風雨橋的結構及技術構造
    三 風雨橋的建造技術變遷及其影響因素
    第五章 紡制技術及其變遷
    節 紡制技術社會背景及變遷
    一 紡制技術中的女性角色
    二 歷史著裝特點
    第二節 紡織技術及其變遷
    一 棉花的種植
    二 紗的加工技術
    三 布的加工
    第三節 制衣技術及其變遷
    一 侗族服飾紋樣及色彩
    二 制衣工藝手法及其變遷
    第六章 都柳江流域傳統教育技術及其變遷
    節 唐代以前的侗族教育
    一 原始形態的教育內容
    二 教育技術形式中的“位育”
    三 原始形態的侗族教育技術特點
    第二節 唐時期侗族教育技術及其變遷
    一 唐時期侗族教育及其特點
    二 科舉制度對侗族教育及教育技術變遷產生的影響
    第三節 明清時期教育變遷
    一 社會格局變化促使教育技術變遷
    二 各級各類學校的興起與變遷
    三 傳統教育技術變遷的影響與表現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之初都柳江流域教育及其變遷
    一 民國成立之初的文教政策對侗族地區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二 新中國成立後侗族本土化教育的變遷
    第七章 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考古的當代價值
    節 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考古的價值本真追溯
    一 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考古開拓了新的考古探究領域
    二 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考古可發現區域內的不同民族的生命旨趣和歷史定位
    三 透過少數民族傳統技術考古可把握和觀察區域內生命、生態、生產的多樣性主題
    第二節 少數民族技術考古發現對認識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文明的價值
    一 可從遺跡和遺存背後的技術考古線索認識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的族源和族群
    二 技術考古中的器物形態、器物的禮用奠定都柳江流域少數民族社會、文化格局”
    三 器物變遷層面的社會進步脈絡發現
    第三節 生態扶貧視域下少數民族傳統技術的價值實現機制
    一 尊重與引導並舉,變少數民族傳統技術古為今用,促都柳江流域生態脫貧
    二 推少數民族傳統技術的主體化合作機制,促循環發展
    三 以發展人的生產創新能力為先導,促少數民族傳統技術的經濟價值實現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少數民族生存的地域性決定了人在獨特天地繫統之間與自然、社會、人的自生、互生、創生發展,獨特的天地繫統,生成了獨特的人類文明。少數民族傳統技術是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存續,對族群內部個體社會化和傳統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技術是人類智慧和實踐的創造物,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技術創造,都體現了該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水平和文化形態,透過技術創造的遺跡和遺存可以推斷出有關人類活動的各種時間和空間信息。

    作者簡介

    石玉昌 著

    size="43x26"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