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教育觀察(朱永新教育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316-459
    【優惠價】
    198-287
    【介質】 book
    【ISBN】97873001411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41169
    • 作者:朱永新
    • 頁數:374
    • 出版日期:2012-02-01
    • 印刷日期:2012-0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24千字
    • 朱永新編著的《中國教育觀察(朱永新教育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有理論有實際,平易近人,用廣大教師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說出具有教育科學規律性的理論,案例中含有教育的哲學。廣大教師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所以他的書擁有眾多的讀者。
    • 朱永新編著的《中國教育觀察(朱永新教育作品)》講述了:中國的教 育改革走到了今天,是耶?非耶?難以一言以蔽之。 這些年,作者通過調研、會議、講演、支教等各種形式,走遍了祖國 大江南北20多個省市的百餘所學校,從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臺北薇閣、 蘇州十中這樣的名校,到延安老區、貴州山區的農村學校。這樣的行走, 讓他知道,中國如此之大,任何教育政策的制訂都必須因地制宜,教育公 平和均衡發展,應該是政府教育政策制訂的主要出發點。這樣的行走,也 讓他發現,盡管我們的教育有許多困難,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一線干部 、校長、老師身上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量。在《中國教育觀察(朱永新教育 作品)》中,作者嘆曰:教育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 教育是一首詩(卷首詩)
      人生處萬類,知識*為賢(序)
      第一章 塞北江南
      “江南塞北共創未來”——定邊教育行
      何時不再“七筆勾”——再訪定邊
      聖地尋夢——延安教育行
      貧蒼南,富教育——蒼南教育行之一
      “如果不燃燒,請悄悄離開”——蒼南教育行之二
      不可輕易復制的模式——翔宇教育行
      嶽陽樓上思憂樂——嶽陽教育行
      為了災區的孩子——北川教育行
      第二章 行走甘黔
      蒼茫甘肅——甘黔教育行之一
      武威教育印像——甘黔教育行之二
      “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甘黔教育行之三
      胡楊的精神——甘黔教育行之四
      金州金銀花——甘黔教育行之五
      民族村裡話發展——甘黔教育行之六
      農村中學的出路——甘黔教育行之七
      攜手金沙年——甘黔教育行之八
      金沙教育掠影——甘黔教育行之九
      種子與大地——甘黔教育行之十
      西部教育缺什麼——甘黔教育行之十一
      **我們如何做教師——再訪貴州之一
      建一所震不倒的希望小學——再訪貴州之二
      履約農裡添磚瓦——再訪貴州之三
      群賢畢節論生態——再訪貴州之四
      夜郎與草海——再訪貴州之五
      石門坎的故事——再訪貴州之六
      第三章 北京印像
      四中的精神——北京教育印像之一
      告訴你一個你所不知道的人大附中——北京教育印像之二
      點石成金的劉彭芝——北京教育印像之三
      “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北京教育印像之四
      十一學校: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北京教育印像之五
      一零一中學:書香滿園競風流——北京教育印像之六
      第四章 山西考察
      榜上有名,腳下有路——前元莊教育行
      事在人為——長治教育啟示錄
      呂日周印像——大同教育行之一
      馬文有與他的學校——大同教育行之二
      農村教育的困境與**——大同教育行之三
      第五章 黑龍江行
      夜幕下的哈爾濱——黑龍江教育行之一
      牡丹江教育印像——黑龍江教育行之二
      職業教育的喜與憂——黑龍江教育行之三
      小城寧安的教育名片——黑龍江教育行之四
      下馬河小學老師的心聲——黑龍江教育行之五
      第六章 江蘇探訪
      經濟大省的職業教育之路——江蘇教育行之一
      老牌職業學校的傳統與創新——江蘇教育行之二
      聽企業家講職業教育——江蘇教育行之三
      常州科教城的教育風景——江蘇教育行之四
      古城蘇州的教育夢想——江蘇教育行之五
      職業教育的問題與出路——江蘇教育行之六
      第七章 魂牽蘇州
      有感於敬文小學建博物館——蘇州教育印像之一
      有一個關於誠信的美麗故事——蘇州教育印像之二
      大校的胸襟——蘇州教育印像之三
      百歲不減青春容——蘇州教育印像之四
      詩人校長與詩性教育——蘇州教育印像之五
      年的一中——蘇州教育印像之六
      “少帥”校長和他的團隊——蘇州教育印像之七
      百年東吳仍青春——蘇州教育印像之八
      閱讀節出臺的前前後後——蘇州教育印像之九
      免費義務教育政策誕生記——蘇州教育印像之十
      創造奇跡的張家港——蘇州教育印像之十一
      為第三十中學的歲祝壽——蘇州教育印像之十二
      小學校長的大教育視野——蘇州教育印像之十三
      蘇圖“大禮包”的寓意——蘇州教育印像之十四
      由清華想到振華——蘇州教育印像之十五
      第八章 江西調查
      為民辦教育把脈——江西教育行之一
      小新餘,大職教——江西教育行之二(上)
      小新餘,大職教——江西教育行之二(下)
      “一所好學校,萬戶解千愁”——江西教育行之三
      股份制與改制學校的前景如何——江西教育行之四
      紫陽園裡書聲響——江西教育行之五
      民辦學校的自主權應該有哪些——江西教育行之六
      中國社會資本為什麼不進入教育——江西教育行之七(上)
      中國社會資本為什麼不進入教育——江西教育行之七(下)
      善待民辦教育——江西教育行之八
      第九章 再訪港澳
      “教育晚餐會”——港澳行之一
      石氏父子與書的故事——港澳行之二
      周氏兄弟的教育情懷——港澳行之三
      在澳門看世界遺產——港澳行之四
      澳門博彩業向何處去——港澳行之五
      第十章 臺灣掠影
      “通而不暢”的臺灣之旅——臺灣教育行之一
      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臺灣教育行之二
      血緣與文化的力量——臺灣教育行之三
      聽證嚴法師講清淡人生——臺灣教育行之四
      太魯閣義工——臺灣教育行之五
      “大使命,理擔當”——臺灣教育行之六
      智者的對話——臺灣教育行之七
      特立獨行的忠信學校——臺灣教育行之八
      薇閣學校的文化味道與田園氣息——臺灣教育行之九
      與臺北***長的早餐會——臺灣教育行之十
      **版後記:隻要上路,一定會遇到慶典
      第二版後記
    • 2002年7月31日,為了落實江蘇與陝西的對口交流合作計劃, 我受蘇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到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參加蘇州新區援建 的門診大樓落成儀式。因為是上午6點半出發,早晨5點我像往常一 樣到網上“晨練”片刻。打開留言簿,一個名叫LIYM的網友寫了一 段話:“朱老師,明天,不,**,你將以一個市長的身份訪問我縣, 也許我們有機會見面。”這是定邊縣的一個未曾謀面的老師在31日凌 晨l時左右發來的短消息。這多少讓我有點驚詫,也有幾分激動, 網絡連起了整個世界。但是,除此之外,定邊在我腦海中仍然是一 片空白。
      定邊縣位於陝西省西北角,地處陝、甘、寧、蒙四省(區)交界 地,是黃土高原向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草原的過渡地帶。全縣共轄11 鎮、14鄉、334個行政村,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0.6萬人,其中 農業人口26.8萬人。總土地面積6920平方公裡,地貌以長城為界, 北部為風沙鹽堿灘區,占全縣總面積的39%;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 區,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61%。海撥在1303~1 907米之間。
      該縣歷史文化悠久,自西魏設大興郡起,作為郡、州、營、縣, 長達1 400餘年。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由範仲淹賜名“定邊”, 取“底定邊疆”之意。境內有漢墓群、隋明長城等大量文物古跡。從 出土文物和風土人情來看,為黃土高原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彙 處。定邊也是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的故鄉。定邊是1936年解放的 革命老區,1986年被確定為國定貧困縣。
      1996年定邊縣完成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工作,1998年通過掃盲驗 收,全縣目前有各級各類學校533所,其中**中學2所,職業中學 2所,初級中學14所,小學495所,另有民辦學校16所。全縣有在 校中小學生77 941人(包括民辦學校的2 414人)。全縣小學適齡兒童 入學率達99%,初中學生入學率為94%。全縣有教職工4 079人,其 中代課教師1 51 1人,公辦教師中具有**職稱61人,中級職稱528 人,初級職稱1 607人。全縣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的105人,專科學 歷1 024人,中專學歷1 052人,高中學歷186人,初中學歷46人。
      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47.4%,初中教師學歷達標率為64.1%,小學 教師學歷達標率為85.4%。
      從定邊縣的情況來看,各級領導對教育還是十分重視的。該縣縣 委領導同志開玩笑說:“現在中央財政是喜氣洋洋,省級財政是緊緊 巴巴,市級財政是拆東牆補西牆,縣級財政是喊爹叫娘,鄉級財政是 殺豬牽羊。”雖不甚確切,但多少反映了基礎財政的窘迫現狀。盡管 如此,“九五”以來,定邊縣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在基建投入 方面堅持教育優先的原則,加大教育投入,使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的 改善。
      P1-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