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教壇風雲(我的采編人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教育
    【市場價】
    777-1128
    【優惠價】
    486-705
    【介質】 book
    【ISBN】97875520084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552008449
    • 作者:金正揚
    • 頁數:649
    • 出版日期:2015-06-01
    • 印刷日期:2015-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70千字
    • 《教壇風雲(我的采編人生)》是一部紀實性采訪實錄。作者金正揚以一個記者的教育視野,從不同的側面,或專訪一位位教育大家,聆聽他們對教育的真知灼見,捕捉他們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或以“歷史追憶”的方式,回顧過去歲月教育教學改革中發生的值得回味的歷史事件;或以“訪談”的形式,傾聽一位位校園領軍人物暢談上海二期課改新理念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的深刻變化;或直接走進名師課堂,以生動的文筆,形像而又準確地再現名師的教學藝術和風采;或從一個記者的角度,站在上海基礎教育的轉折點上,直面教壇“風雲”,發表評論和見解……
    • 歷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書。打開金正揚編著的《 教壇風雲(我的采編人生)》這部紀實性的采訪實錄 ,十一位教育名家的人生故事裡,有你追求的夢想; 八位教壇名師的教學檔案裡,有你要取的“真經”; 十三位校園領軍人物的治校方略中,有你要尋求的辦 學“秘訣”;還有那記者筆下的“采編故事”和“申 城教改紀事”,更會給你以智慧和力量……
    • 序/吳立崗
      自序
      **編 采編歲月:講不完的故事
      機遇:從教師到記者的人生轉折
      追尋已故“大家”,學做記者、編輯
      我采編人生中掘得的“**桶金”
      在錘煉語言文字的征途上……
      筆力,在咬“文”嚼“字”中提升
      在采編中寫就的**本教育專著
      前行的腳印,難忘的情誼
      十年“磨”一“刊”
      我擔任《上海教育》主編的不尋常歲月
      從“作者與編者”到成為人生至交
      準時的生物鐘:凌晨三點
      一份未曾用過的“講話稿”
      難忘的“2001年全國教育期刊社長總編輯會議”
      震動全市的“世博心語日記本”傳遞活動
      筆走“長三角”,揮毫寫春秋
      第二編 教育名家:照片中的記憶
      人人敬重的“左校長”——回憶**幼兒教育專家左淑東
      “我的校長室是門雖設,卻常關”——老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治校風格
      “三角趙”和南洋模範中學——一代名師趙憲初印像記
      一份專為“訪談”而準備的提綱——采訪**數學家蘇步青教授
      在接受采訪之前……——采訪**科學家、上海工業大學錢偉長校長
      一幅珍貴的題詞——在**歷史學家周谷城教授家裡作客
      新中國教育學的奠基人——與**教育家劉佛年教授相識的一段難忘時光
      一代名師的情懷——走訪**教育家呂型偉先生的母校浙江新昌中學
      “我是一個兵,我的崗位是教育戰線”——在**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書房裡
      一份我為之保存了近30年的發言稿——我和**兒童文學家陳伯吹先生的幾次交往
      他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在全國**少先隊**輔導員劉元璋手下工作的歲月
      第三編 教壇風雲:筆端上的精華
      歷史追憶:申城教改紀事
      “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一個響遍全國的十二個字教學指導原則
      培植·**·示範——我所參與策劃組織的幾次大型教改活動
      一項跨世紀的育人工程——我記憶中的“上海一期課改”
      活動課:上海教育改革的一門全新課程——從我主編的《中小學活動課繫列資料》說起
      “《上海教育》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難以忘卻的“上海市小學**青年校長評選”活動
      在改革大潮中誕生的《教育參考》——一本柳斌為之題寫“幾句真心話,一個群言堂”的教育內刊
      當《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出版之時……——《學習鄧小平教育思想專刊》誕生記
      教改範例:記者筆下的時代“弄潮兒”
      為了使新生的嫩芽能活潑地成長——上海一師附小研究發展學生智力的“33331”活動紀實
      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架設“橋梁”——訪上海市靜安區**中心小學
      來自“三灣”的報告——普陀區中朱學區“辦好每所小學”的經驗
      美在“蕃小”——上海市閘北區蕃瓜弄小學美育科研紀實
      愉快教育:一項面向21世紀的前瞻性實驗——愉快教育20年回眸
      第四編 名家名師:采訪路上的足跡
      例文回放:走近教育界的“活化石”
      為了未來——訪我國**教育家呂型偉先生
      例文回放:聚焦於漪
      語文教學的藝術——記楊浦中學特級教師於漪
      節奏·容量·未來——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的語文教學新經驗
      育人一代師表教改一面旗幟——走近一代名師於漪
      例文回放:袁蓉和她的徒弟殷國芳
      走自己的路——記上海市實驗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袁蓉
      她和語言文字打了50年交道——寫在全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袁珞80華誕之際
      向導——銘刻在殷國芳心中的袁珞
      成功在於探索——訪全國**教師殷國芳
      例文回放:臧慧芬和她的語文組
      “閱”有範圍“讀”有指導——上海一師附小特級教師臧慧芬和她的語文組課外閱讀指導經驗
      深度采訪:走近賈志敏
      聽賈志敏講“真語文課”:閱讀與作文教學——由王旭明《終於,聽了一堂真語文課》一文引起的采訪
      深度采訪:直面新一代“教育名家”
      行進在外語教改的征途上……——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語教研員、特級教師朱浦
      教育傳奇:從“代課教師”到“正**教師”——記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市教育名家、吳中區
      蘇苑實驗小學校長高本大
      第五編 校園春秋:校長訪談錄
      精彩人生,從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走進吳瑞蓮校長創辦的七寶外國語小學
      謳歌“長江”——寫在上海市寶山區長江路小學百年華誕之際
      研究,從“課堂觀察”開始——訪靜安區**中心小學校長曾小妍
      一個“傻”校長的“新生態學校”之夢——記上海市奉賢區五四學校校長陳益志
      夢想,從這裡起航——錢文靜校長暢談中原路小學拓展型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成功在於體驗——訪上海市交華中學“雙特”校長趙鳳飛
      夢的追尋——記上海市奉賢區洪廟小學校長李祖康
      在創建理想學校的征途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特級校長朱學清
      30年追夢紀實
      他在用行動詮釋著“一個好校長”的深刻內涵——上海市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特級校長盛裴訪談錄
      從對“有聲世界”的探究,到為“無聲世界”而奔走——記上海市語協會員、語文教師何靖華
      “賢文化”教育在“齊賢”——訪上海市奉賢區齊賢學校校長、“賢文化”教育開拓者高安平
      研究,從“三條假設”開始——訪上海市長寧實驗小學校長潘宗娟
      留住歷史根脈,構築現代文明——記金山區廊下小學校長朱保良和學校創始人後裔何顧繼德
      第六編 教育評論:來自學校的感言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專論”
      教育科研要重視數據
      教育科學的生命在於實驗
      教學與面向全體
      學校目標管理提要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時評”
      抓緊在職教師的業務培訓
      在學校和農村之間架設“橋梁”
      要多給青年教師“壓擔子”
      以老帶新,培植新人
      要重視學生課外活動的探索研究
      要重視創造教育的研究和實踐
      四化建設需要體魄強健的一代
      學習借鋻,為我所用
      學習借鋻,改革教法
      辦學,要有一股“磨”勁
      “沉下去”——閘北的一條好經驗
      認真學習《教育法》,大力宣傳《教育法》
      大力辦好普通高中教育
      大膽的嘗試,可貴的探索——喜讀《讓校長都姓“教”》
      加強活動課教材建設
      “長橋教育工程”的啟示
      要革新,先革心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隨筆”
      學校要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纔
      莫把學生教成兩腳“書櫥”
      資料室的利用率為什麼有高有低
      要重視這塊被遺忘的陣地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學評論”
      語文教學管見
      加強初中議論文教學的研究
      例文回放:記者筆下的“教育專題研究”
      郭申元的“野性的學習”與傳統教育的比照——從“假如我是***長”到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的思考
      教育敘事:一種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附錄一:四方人士評《歲月留痕》
      堅守職業精神的生動畫卷/王自立——金正揚《歲月留痕》讀後
      《歲月留痕》啟思錄/王慧
      讀《歲月留痕》,賦七律一首/張民權
      歲月留痕顯纔氣,筆耕教育新天地/瀋原梓
      喜讀《歲月留痕》肼守青
      “三尺講臺”上的師生情誼/鄒人嫻
      附錄二:主要作品一覽
      後記
    • 咬“文”嚼“字”,這是編輯的基本功。
      這裡的“文”,指的是文章;這裡的“字”,指 的是語言文字。一個有經驗的編輯,一篇稿件到手, 往往能很快從文章內容和語言文字上分出優劣,“咬 ”出取舍或加工修改之處;“嚼”出文中不規範或差 錯的地方。這就是一個編輯的功底。編輯工作,是一 項嚴謹而又細致的工作,是“水磨”的功夫,要靠深 厚、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
      我在學做記者、編輯的過程中,首先是見“機” 就學。學習那些**作者在來稿中是如何運用語言文 字表情達意,如何在主題確定後謀篇布局、敘事論述 的。但他們的這些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技能與技巧, 往往是蘊含在文章的字裡行間的,作為編輯,需要去 “咬”,去“嚼”,大而化之,草草率率,那是很難 學到其中真諦的。
      中小學中,特別是高校中,有不少教師出手的文 章,內容精當、精到,文字修養也很好。比如,全國 **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不但課上得好,而且寫得一 手好文章,讀來如飲甘露、美酒,令人回味無窮。清 新優美的語言,處處蘊含著真知灼見。我每次讀她的 文章,都能在咬“文”嚼“字”中深感其文章寫得精 妙,特別是在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方面,值得我們 **做編輯工作的人效法。
      善於見“機”就學,這是提高編輯水平的一個方 面,但編輯駕馭文字的高超技能與技巧,*多的還是 從長期精心編稿的艱苦磨煉中獲得的。
      編輯每天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來稿,這些來稿水平 差異很大,有的通順流暢,讀來還有一種輕松之感; 有的佶屈聱牙,雲裡霧裡不知所雲,但也得硬著頭皮 去“沙裡淘金”。不過,這“淘”的過程,也是增長 纔干的過程。如今,不知怎的,長文特別多,似乎不 長,質量就不高。當然,有的長文,質量確實不錯, 也有指導性,但限於版面,必須濃縮。此時,作為編 輯就要敢於“動大手術”,使稿件以*少的文字,包 涵*大的容量。
      有一篇稿件的處理,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那是20年前的事了。一次,我從教育主管部門拿 來一篇稿子,很長,一萬多字,講的是中小學整體改 革。總的來講,寫得不錯,起點很高,也有指導意義 。但作者出於工作需要,為求全反而使文章觀點鮮明 突出不夠。於是,我便根據組稿要求,毫不留情地給 文章動了個“大手術”。該刪的地方,大膽地刪;該 打磨的地方,重新“組合”加工,花去了我整整一個 晚上。經我這一番“傷筋動骨”,文章改得不但短了 ,縮減到五六千字,而且也突出了我們刊物所要宣傳 的主旨,可讀性也增強了。
      但作者總有些“心痛”。幾年後,我與他又一次 見面。在飯桌上,他還不忘提起這件事,開玩笑地說 :“老金,你手中的這把斧子,夠厲害的!你還記得 嗎?上次我的那篇文章,你足足給砍了一半。” “不好意思,請原諒!”我也笑著回答。
      可他哪裡知道,編輯、改稿,對一個編輯來說, 這是一個很痛苦的磨煉過程。為不至於隨便亂改他人 之作,尊重作者的勞動,求得盡善盡美,在改稿中, 我絞盡了多少腦汁,花費了多少心血!在那從業的日 子裡,一個個不眠之夜,往往就是在這樣的不懈追求 中度過的。
      咬“文”是這樣,嚼“字”那就*費功夫了。
      我在幾十年的編稿、審稿中,遇到的大量問題, 就是語言文字的運用問題。這裡,有正誤之分,也有 優劣之別。作為編輯,其職責,就是要*大限度地追 求語言文字的表達準確無誤,盡善盡美。
      我們知道,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 ,不僅飽含意蘊,而且奧妙無窮,並富有魅力。有些 常用字、常用詞,我們常會寫錯、用錯,從根本上來 說,是在於我們對祖國的語言文字缺乏了解,特別是 對有關字、有關詞涉及的典故、傳說,以及怎樣演變 過來的,還知之甚少。
      比如,“您”這個字,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它是 “你”的敬稱。但對於這個字,不少人在用時往往要 出差錯。比如,在公交車的屏幕上,我們常會看到, 廣告語中,為表示多數,常在“您”字後面加上“們 ”,合成“您們”。殊不知,這一加,就加錯了,因 為“您”本身就表示多數。
      P22-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