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科技語體語法與修辭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語言文字
    【市場價】
    588-852
    【優惠價】
    368-533
    【介質】 book
    【ISBN】97873025020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502067
    • 作者:梁福軍
    • 頁數:407
    • 出版日期:2018-07-01
    • 印刷日期:2018-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688千字
    • 《科技語體語法與修辭》作為一部將“語言”與“科技”高度融合的實用化參考書,能夠幫助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強對科技行文的規範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好地撰寫、編輯和修改各類科技文章,助推科學技術的發展。
    • \"本書以科技語體為對像,融合科技與語言,基於語言基礎知識,運用現代漢語語法並輔以英語語法,建 立了科技語體語法修辭體繫。繫統闡述科技語體的概念、特點、分類,基礎語法,詞彙、句式、辭格修辭,並 對大量科技語病實例語句進行歸類和剖析。按照邏輯有序展開,結構清晰合理,內容深淺適宜,論述與實例 相結合,輔以大量實例,並引用名家名言,對提升語言表達效果具有戰略啟發性,對科技文章的高質量寫作 具有戰術指導性。 全書共分 7章,包括語言基礎知識、科技語體概論、科技語體語法,科技語體詞彙修辭、句式修辭、辭 格修辭,以及科技語體語病。本書內容全面,材料詳實,實例引自語言文字學、名家大家著作,各類科技文獻、 文體,同行或相關文章、作品,以及作者長期求知探索的創新結果和心得積累,實用性強,參考價值高。 本書與姊妹篇專著《科技語體標準與規範》相結合,展現了科技語體的全貌。適用於科研、技術、科普 等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也適合於科技期刊、圖書、網媒、新媒體、數字出版等行業的編輯參考,還可作 為高等院校師生、科研院所人員和學生的論文寫作教材和自學用書,以及科技寫作、編輯的培訓教材和學習 材料。同時可作為對傳統語言學類著作的一種補充,對從事語言學方面研究、教學、學習的專家、學者和學 生也有參考意義。\"
    • 序一 Ⅰ
      序二Ⅲ
      前言 Ⅴ
      第1章 語言基礎知識1
      1.1 語言1
      1.1.1 語言的概念及含義 1
      1.1.2 語言的層面體繫2
      1.1.3 言語5
       1.1.3.1 言語交際機理5
       1.1.3.2 言語作品形成過程6
       1.1.3.3 言語內容和形式 9
      1.1.4 語言的要素 11
      1.1.4.1 語言體繫要素 11
      1.1.4.2 言語要素12
      1.1.4.3 修辭要素13
      1.1.5 語言的性質14
      1.1.6 特殊的語言現像 16
      1.2 語音和文字18
      1.2.1 語音的概念及含義18
      1.2.2 語音的性質19
      1.2.3 語言體繫的聲音 23
      1.2.4 言語的聲音25
      1.2.5 漢語常見語流音變27
      1.2.6 文字 30
      1.3 語義 31
      1.3.1 語義的概念及含義31
      1.3.2 詞義 32
      1.3.3 句義 33
       1.3.3.1 句義的結構 34
       1.3.3.2 句義的內容 36
       1.3.3.3 句義的類型 37
       1.3.3.4 句義的義位搭配38
       1.3.3.5 句義的關繫 40
       1.3.3.6 句義的形成 42
      1.3.4 語義的明確與不明確 44
        1.3.4.1 詞義的明確與不明確44
        1.3.4.2 句義的明確與不明確45
      1.4 詞彙 46
      1.4.1 詞彙的概念及含義46
      1.4.2 語言體繫詞彙 47
       1.4.2.1 詞47
       1.4.2.2 固定詞組50
      1.4.3 言語詞彙 50
      1.5 語法 50
      1.5.1 語法的概念及含義50
      1.5.2 語法的性質52
      1.5.3 語法的單位53
      1.5.4 詞法 54
       1.5.4.1 語法意義和語法範疇54
       1.5.4.2 語法形式和語法方式55
       1.5.4.3 形態和形態分類56
      1.5.5 句法 56
       1.5.5.1 句法結構意義 56
       1.5.5.2 句法結構形式57
       1.5.5.3 句法結構成分57
       1.5.5.4 句法結構分析法58
      1.5.6 篇章法60
      1.6 邏輯 62
      1.6.1 言語表達的邏輯性62
      1.6.2 思維基礎 62
      1.6.3 思維規律 63
      1.6.4 思維形式 64
      1.6.5 邏輯的不確定性 65
      1.7 語境 68
      1.7.1 上下文語境68
      1.7.2 情景語境 71
      1.8 語體 73
      1.8.1 語體的概念及含義73
      1.8.2 口語語體 74
      1.8.3 書面語體 75
       1.8.3.1 事務語體76
       1.8.3.2 政論語體77
       1.8.3.3 文藝語體79
       1.8.3.4 科技語體81
      1.8.4 交融語體 81
       1.8.4.1 科技文藝語體 81
       1.8.4.2 新聞語體83
       1.8.4.3 演講語體84
       1.8.4.4 廣告語體85
      1.8.5 語體與文體86
      1.9 修辭 87
      1.9.1 修辭的概念及含義87
      1.9.2 修辭的性質88
      1.9.3 修辭現像(方式) 90
       1.9.3.1 內容修辭和形式修辭91
       1.9.3.2 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91
       1.9.3.3 語言要素修辭 94
       1.9.3.4 辭格修辭和辭趣修辭98
      1.9.4 修辭的層面 100
      1.10 本章結語101
      第2章 科技語體概論103
      2.1 科技語體的概念 103
      2.2 科技的概念及分類 103
      2.2.1 科學的概念及含義103
      2.2.2 技術的概念及含義104
      2.2.3 科學和技術的關繫105
      2.2.4 科學的分類 106
       2.2.4.1 自然科學 106
       2.2.4.2 社會科學 108
       2.2.4.3 思維科學 108
       2.2.4.4 人體科學 109
       2.2.4.5 邊緣科學 109
       2.2.4.6 哲學110
       2.2.4.7 科學學110
      2.2.5 科技分類體繫111
      2.3 科技語體的表達方式111
      2.3.1 記敘 112
      2.3.2 描寫 114
      2.3.3 說明 117
      2.3.4 議論 120
      2.3.5 抒情 122
      2.4 科技語體的分類 123
      2.4.1 按學科門類分類 124
      2.4.2 按表達方式分類 125
       2.4.2.1 記敘體 125
       2.4.2.2 說明體 127
       2.4.2.3 評論體 128
       2.4.2.4 學術體 132
       2.4.2.5 綜合體 135
      2.4.3 按言語境界分類 136
       2.4.3.1 記述體 136
       2.4.3.2 表現體 137
       2.4.3.3 糅合體 137
      2.4.4 按表述專業性分類138
       2.4.4.1 專門體 138
       2.4.4.2 通俗體 139
      2.4.5 按文體類別分類 140
       2.4.5.1 論著體 140
       2.4.5.2 報告體 142
       2.4.5.3 問答體 144
       2.4.5.4 辭書體 146
      2.4.6 與科技相關的非科技語體147
      2.5 學術體的特點147
      2.5.1 用詞特點148
      2.5.2 語法特點155
      2.5.3 超語言特點 160
      2.6 科技語體修辭特點 162
      2.7 本章結語163
      第3章 科技語體語法165
      3.1 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165
      3.2 語素 166
      3.3 詞167
      3.3.1 詞和詞類167
      3.3.2 實詞 168
      3.3.2.1 名詞168
      3.3.2.2 動詞169
      3.3.2.3 形容詞 172
      3.3.2.4 數詞173
      3.3.2.5 量詞174
      3.3.2.6 代詞174
      3.3.2.7 副詞175
      3.3.2.8 嘆詞176
      3.3.2.9 擬聲詞 176
      3.3.3 虛詞 177
      3.3.3.1 介詞177
      3.3.3.2 連詞177
      3.3.3.3 助詞178
      3.3.3.4 語氣詞 178
      3.3.4 詞的兼類178
      3.3.5 體詞和謂詞 180
      3.4 詞組 180
      3.4.1 詞組概說180
      3.4.2 詞組的分類 181
      3.5 句子 181
      3.5.1 句子的概念 181
      3.5.2 句子成分的劃分 183
      3.5.3 句子的結構分類 183
      3.5.4 句子的語氣分類 184
      3.6 單句 184
      3.6.1 主語和謂語184
      3.6.2 賓語和補語186
      3.6.3 定語和狀語187
      3.6.4 特殊成分 191
      3.7 復句 192
      3.7.1 復句概述 192
      3.7.2 復句的類型194
      3.7.3 多重復句 197
      3.7.4 緊縮復句 198
      3.8 句群 199
      3.8.1 句群概述 199
      3.8.2 句群的類型200
      3.8.3 句群與復句、段落的聯繫和區別201
      3.9 英文語法一般原則202
      3.9.1 先舊後新202
      3.9.2 主動語態優先203
      3.9.3 主語連貫203
      3.9.4 結構緊密204
      3.9.5 形式一致204
      3.9.6 語法一致204
      3.9.7 就近一致205
      3.9.8 指代明確206
      3.9.9 主語統一206
      3.9.10 簡短恰當208
      3.9.11 用詞準確210
      3.10 本章結語214
      第4章 科技語體修辭:詞彙216
      4.1 詞義的類別 216
       4.1.1 詞的理性義216
       4.1.2 詞的感性義217
      4.1.2.1 感情義 217
      4.1.2.2 形像義 217
      4.1.2.3 內涵義 218
      4.1.2.4 語體義 218
      4.1.2.5 風格義 219
      4.1.2.6 連帶義 219
      4.1.2.7 搭配義 219
       4.1.3 義位、義素和語義場 219
      4.1.3.1 義位219
      4.1.3.2 義素220
      4.1.3.3 語義場 220
       4.1.4 詞的本義、基本義和轉義 221
      4.1.4.1 義位221
      4.1.4.2 基本義 222
      4.1.4.3 轉義222
       4.1.5 語境對詞義的作用222
      4.2 詞彙的構成 223
       4.2.1 基本詞彙 223
       4.2.2 一般詞彙 225
      4.2.2.1 古語詞 226
      4.2.2.2 方言詞 227
      4.2.2.3 外來詞 227
      4.2.2.4 新生詞 229
      4.2.2.5 隱語229
      4.2.3 專門語 229
      4.2.4 熟語230
      4.2.4.1 成語 230
      4.2.4.2 慣用語231
      4.2.4.3 諺語 232
      4.2.4.4 歇後語233
      4.2.5 言語詞彙234
      4.2.5.1 名家名著詞彙234
      4.2.5.2 獃傻語詞彙235
      4.2.5.3 新鮮網絡詞彙235
      4.3 詞的聚類236
      4.3.1 按詞的構造聚類 236
      4.3.1.1 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 236
      4.3.1.2 單純詞和合成詞237
      4.3.1.3 單義詞和多義詞238
      4.3.2 按詞的語音異同聚類 239
      4.3.2.1 同音詞 239
      4.3.2.2 異讀詞 240
      4.3.3 按詞的形式異同聚類 241
      4.3.3.1 同形詞 241
      4.3.3.2 異形詞 241
      4.3.4 按詞的意義關繫聚類242
      4.3.4.1 上下位詞 242
      4.3.4.2 整體部分詞243
      4.3.4.3 同義詞 244
      4.3.4.4 反義詞 245
      4.4 詞語的選用 248
      4.4.1 詞語一般選用248
      4.4.1.1 詞義準確 248
      4.4.1.2 詞義搭配 250
      4.4.1.3 語法通順 251
      4.4.1.4 邏輯正確 252
      4.4.2 詞語精細選用252
      4.4.2.1 詞義辨析 253
      4.4.2.2 語音配合 256
      4.4.2.3 形式選用 257
       4.4.2.4 語境適合 258
      4.4.3 詞語超常選用258
      4.4.3.1 暗含比喻 259
      4.4.3.2 寓靜於動 259
      4.4.3.3 寓繁於簡 259
      4.4.3.4 感情易色 260
      4.4.3.5 語義降用 261
      4.4.3.6 語體活用 261
      4.4.3.7 析字衍義 262
      4.4.3.8 形式變換 262
      4.5 本章結語263
      第5章 科技語體修辭:句式265
      5.1 語法句式265
      5.1.1 主謂謂語句 265
      5.1.2 被字句266
      5.1.3 把字句266
      5.1.4 對字句268
      5.1.5 是字句268
      5.1.6 提示句269
      5.1.7 連謂句270
      5.1.8 雙賓句270
      5.1.9 兼語句271
      5.1.10 存現句 272
      5.2 修辭句式272
      5.2.1 整句和散句 272
      5.2.2 長句和短句 274
      5.2.3 主句和從句 276
      5.2.4 主動句和被動句 277
      5.2.5 肯定句和否定句 278
      5.2.6 對字句和一般謂語句279
      5.2.7 是字句和是……的句281
      5.2.8 提示句和非提示句281
      5.2.9 常式句和變式句 282
      5.2.10 **句和省略句283
      5.3 句子重組284
      5.4 本章結語289
      第6章 科技語體修辭:辭格291
      6.1 常見辭格291
      6.1.1 材料辭格292
      6.1.1.1 比喻292
      6.1.1.2 借代296
      6.1.1.3 撚連297
      6.1.1.4 移就299
      6.1.1.5 引用300
      6.1.1.6 對比302
      6.1.1.7 映襯303
      6.1.1.8 雙關 304
      6.1.1.9 仿詞 305
      6.1.1.10 釋語 307
      6.1.1.11 摹狀307
      6.1.2 意境辭格 308
      6.1.2.1 比擬 308
      6.1.2.2 反語 309
      6.1.2.3 誇張 310
      6.1.2.4 設問 311
      6.1.2.5 反問 312
      6.1.2.6 婉曲 313
      6.1.2.7 像征 314
      6.1.3 詞語辭格 315
      6.1.3.1 轉品 315
      6.1.3.2 鑲嵌 316
      6.1.3.3 間錯 316
      6.1.3.4 分散 317
      6.1.3.5 回環 317
      6.1.3.6 飛白 318
      6.1.4 句式辭格320
      6.1.4.1 對偶 320
      6.1.4.2 排比 321
      6.1.4.3 頂真 323
      6.1.4.4 反復 323
      6.1.4.5 層遞 325
      6.1.4.6 錯綜 326
      6.2 辭格比較327
      6.2.1 比喻和比擬 327
      6.2.2 借喻和借代 327
      6.2.3 撚連和移就 328
      6.2.4 對偶和排比 328
      6.2.5 頂真和回環 329
      6.2.6 對偶和對比 329
      6.2.7 對比和映襯 330
      6.2.8 排比和反復 330
      6.2.9 排比和層遞 331
      6.2.10 設問和反問 331
      6.2.11 借喻和語義雙關 332
      6.2.12 像征和比喻 332
      6.3 辭格運用332
      6.3.1 辭格連用 332
      6.3.2 辭格兼用 335
      6.3.3 辭格套用 336
      6.3.4 辭格混用 336
      6.4 本章結語338
      第7章 科技語體語病341
      7.1 用詞錯誤341
      7.1.1 詞類詞義錯用 341
      7.1.2 數詞量詞使用不當344
      7.1.3 代詞使用不當345
      7.1.4 副詞使用不當346
      7.1.5 介詞使用不當348
      7.1.6 助詞使用不當349
      7.1.7 連詞使用不當351
      7.1.8 偏正詞組使用不當352
      7.1.9 聯合詞組使用不當353
      7.2 成分殘缺354
      7.2.1 主語殘缺 354
      7.2.2 謂語殘缺 358
      7.2.3 賓語殘缺 359
      7.2.4 定語殘缺 360
      7.2.5 狀語殘缺 361
      7.2.6 補語殘缺 362
      7.3 成分冗餘362
      7.3.1 主語冗餘 362
      7.3.2 謂語冗餘 363
      7.3.3 賓語冗餘 363
      7.3.4 定語冗餘 364
      7.3.5 狀語冗餘 364
      7.3.6 補語冗餘 364
      7.4 搭配不當365
      7.4.1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365
      7.4.2 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366
      7.4.3 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368
      7.4.4 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369
      7.5 語序不當370
      7.5.1 主(賓)語位置不當370
      7.5.2 定語位置不當371
      7.5.3 狀語位置不當371
      7.5.4 定語誤用為狀語 373
      7.5.5 狀語誤用為定語 373
      7.5.6 注釋語位置不當 374
      7.6 句式雜糅375
      7.6.1 混雜 375
      7.6.2 粘連 376
      7.7 詳略失當376
      7.7.1 重復性冗餘 376
      7.7.2 非重復性冗餘378
      7.7.3 苟簡 379
      7.8 復句錯誤380
      7.8.1 分句間意義不緊密380
      7.8.2 分句間結構關繫混亂 381
      7.8.3 關聯詞使用不當 382
      7.9 歧義386
      7.10 標點不當388
      7.10.1 頓號388
      7.10.2 句號389
      7.10.3 逗號390
      7.10.4 分號391
      7.10.5 引號391
      7.10.6 冒號392
      7.10.7 括號393
      7.10.8 書名號 394
      7.10.9 省略號 394
      7.10.10 多種標點 395
      7.10.11 標點配合 396
      7.11 行文隨意 397
      7.12 本章結語 398
      參考文獻 401
      學者來信 404
      同行感言 406
      後記 408
    • 第 1章語言基礎知識 人要張口說話,動手寫文章,還要進行思維,生活、工作和休閑都離不開語言,可以說人們每天都要和語言打交道。海涅曾說: “語言可以把死人從墓中叫出來,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語言可以把侏儒變為巨人,也能將巨人**打倒。”可見語言是多麼的重要!然而,人們通常知道語言的重要性,卻未必能說清楚語言到底是什麼,至於如何能在各種場合中準確熟練地駕馭語言,就*需要自身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鬥了。語言其實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現像,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外要素,用好語言*非輕而易舉!本章用盡可能短的篇幅介紹語言的基礎知識,闡述各相關概念及其含義,以及各相關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繫,並從語言運用(語用)的角度來闡述言語,再用修辭將語言(語言體繫+言語)及其各個部分貫穿起來,為本書的內容構建一個繫統的綜合性框架。 1.1 語言 1.1.1 語言的概念及含義 人類的祖先在從類人猿到人的漫長演化過程中,**艱難而又昀終成功地制造了手、大 腦和語言這三個極為重要的基本工具:手用來勞動,從類人猿的前掌發展演變而來;大腦用 來思維,從類人猿的腦發展演變而來;語言用來交際,從類人猿用於交際的叫聲發展演變而 來。這些工具使人與動物區別開來,使人類社會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發展的演變過程中。
      所謂交際,就是人們之間往來接觸,在接觸過程中表達意義、交流思想,從而達到交際 雙方相互了解。用來交際的工具就是語言,形像一點說,語言就是交際的標記。語言的交際功能可以使用各種標記或訴諸各種感覺來完成。例如:用“蘭臭”(lánxiù,“蘭”指“蘭花”,“臭”指“味”)表示氣味相投或情投意合,蘭臭就是一種嗅覺標記;用握手表示禮節、祝賀或慰問,握手便是一種觸覺標記;用口發出表意聲音,聲音就是一種聽覺標記;用文字、圖 形、符號、標識、旗子(旗語)、燈光(燈光語)、電信號(電報語)等表示某種事物或含義, 它們就是不同的視覺符號。其中昀常見的是表意聲音,由它形成了口頭語言,平常所說的語 言便是指這種語言。從狹義的角度來說,語言僅指口頭語言一種。
      為了記述、表現、保留和傳承,產生了以文字作為中介、把口頭語言寫錄成文字的現像。
      文字是一種視覺標記,同口頭語言密切關聯,但又有很大不同。語言學中常將這種文字列入 語言,稱為文字語言、文字語或書面語,而把口頭語言稱為聲音語、口頭語或口語。因此,從 較廣義的角度,語言指口語和書面語兩種。口語和書面語的共同點是,語言表達者通過語言 表達,讓語言接受者理解語言 —選用一定範圍內約定俗成的詞語,再將所用詞語按約定俗 成的語法規則組合成各種句子,進而傳達某種語意。
      說話用的是口語,使用的是聲音聽覺符號,這種符號的作用**強大,但有局限性。從 表面上看,說話是由人的身體器官“口”來進行的,但實際上這個過程還需輔以其他人體器 官協同工作纔能完成。這樣就產生了態勢語,借助人的體態、姿勢來輔助說話,進而克服口 語的局限,成為口語的重要輔助手段。當然,態勢語也可用文字的形式描寫出來,成為書面 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用各種形式的態勢語作為口語的輔助語言一樣,各種圖形、符號、 標識等也可作為文字語的輔助語言。因此,從較廣義的角度,語言還可以包括態勢語和文字 語的各種輔助語言。
      寫作用的是書面語,使用的是文字視覺符號,這種符號集聲音(語音)、意義(語義)於 一體,與口語密不可分。不論是口語、書面語,還是各種輔助語言,本質上都是一種外部語 言形態,即都是由語言表達者使用外在的標記符號,將有關信息傳遞給語言接受者(特殊情 況下,語言接受者也可以是語言表達者自己,如自言自語式說話、筆記式記錄、日記式寫作), 表達者說寫的結果不是偶發的、隨意的,而是經過大腦思維活動產生的。沒有人的思維,就 沒有人的說寫,思維活動在前,說寫在後,這是客觀規律,除非是胡說亂寫,但實際上,胡 說亂寫也是有思維基礎的。因此語言必然涉及思維,從*加廣義的角度,還有一種思維語言(思維語)形態,將其包括在語言中也是說得通的。
      《現代漢語詞典》(第 7版)對“語言”的解釋有兩個義項: .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 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像,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一定的繫統。“語言” 一般包括它的書面形式,但在與“文字”並舉時隻指口語。.話語。其中義項 .說明語言是 一種繫統,即語言體繫或語言繫統;義項.說明語言是一種言語。
      由此,筆者認為可將語言概括為由語言體繫和言語交織成的一種結構體繫。 有人將語言定義為人說的話(言語),即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語音符號。
      這種定義沒有區分言語與語言體繫,而且僅從口語來說,是片面的。也有人將語言和言語並 列起來,實際上就將言語從語言中分離出來,將語言限制在由語音、詞彙和語法構成的繫統 中,而將言語排除在語言之外。這顯然也是不妥的。
      目前在有些語言類著作中,常使用“語辭”“文辭”“言辭”等術語,在具體語境中這些 術語通常分別指“語言”“書面語”“口語”。語辭也作語詞,指語言中詞、詞組一類的語言成 分;文辭也作文詞,指文章的用字、用語等,或指文章;言辭也作言詞,指說話所用的詞句。
      本書中,不考慮這種差別,認為“語辭”與“語言”、“文辭”與“書面語”、“言辭”與“口 語”是同義詞:需要區別對待時,認為語言包括語言體繫和言語;不需要區別時,認為語言 就是一種語言體繫,而隻有通過語用纔能形成言語。 1.1.2 語言的層面體繫 語言是由語言體繫和言語兩個層面組成的一個復雜而龐大的體繫,如圖 1-1所示。
      語言體繫是語音(文字)、語義相結合的詞彙和語法繫統,即是以語音(文字)為物質外 殼,語義為意義內容,音義(字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繫。語音(文 字)是語義的表現形式,沒有語音(文字)的物質形式,語義就無法表達;單有語音(文字) 形式而沒有語義內容,語音(文字)就不再是語言單位。
      言語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為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對語言體繫中各種要素使用的結果。它有 兩方面含義:①說(說話)或寫(寫作),統稱說寫,指動作行為;②所說的話或所寫的語句, 統稱說寫的結果,指動作行為的結果。可以概括地說,言語就是說寫或所說寫,即說寫的行 為和結果。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說過多少話,寫過多少語句,根本不能統計,*不可能對全 民族甚至全人類說過多少話、寫過多少語句進行統計。任何一種語言體繫,無非就是一套語音(文字)、語義、詞彙和語法的規則繫統,即音義字結合的詞彙繫統和語法繫統,當然不同語言(如漢語、英語、俄語等)體繫的規則繫統在內容上是不同的。這種規則繫統昀終蘊含在說寫的結果中體現出來。
      語言體繫是語言存在的基礎,構成語言的基礎層面;其組成部分是語用的構件(對像),因此語言體繫也可以說是語言的構件層面。言語是語言體繫的運用,屬於語言的運用層面(語用層面);語用對像是語言體繫中的構件,因此言語也可以說是語言的組裝層面。在語言的層面體繫上扮演著核心作用的是詞彙和語法。
      詞彙是言語的建築材料,由詞、固定詞組組成。詞是音義結合的獨立運用的昀小單位;固定詞組是詞與詞間的固定組合,不能隨意改變,特別是其中的熟語,其意義一般不能按字面意義來理解,而要從固定下來的整體意義來理解,因此*不能隨意改變。如果說詞如同磚瓦,那麼固定詞組就像預制板,都是現成的言語建築材料。但是,詞語的簡單羅列不能構成完整、可理解的言語,言語隻有在語法的支配下纔有條理、可理解。
      語法是言語的組織規則、規律。它可以把語素(詞素)構成詞或詞形(一個詞可有不同詞形),把詞構成詞組,把詞和詞組構成句子。例如:漢語中由語素“教”“師”構成詞“教師”,英語中由語素“teach”“er”構成詞“teacher”;漢語中由詞“教師”、語素“們”構成詞“教師們”,英語中由詞“ teacher”、語素“s”構成詞“ teachers”(在詞干上加語素不構成另外的詞,而是構成同一個詞的復數形式);漢語中由詞“男”“教師”構成詞組“男教師”,英語中由詞“ male”“teacher”構成詞組“ male teacher”;漢語中由詞、詞組構成句子“這個學校男教師較多”,英語中由詞、詞組構成句子“ There are many male teachers in this school”。
      詞彙是集音義字於一體的,音就是語音,義就是語義,字就是文字。語音是詞彙的聲音標記,其昀小單位是音素,例如“教師”由“j-i-ɑ-o、s-h-i”7個音素構成。語義是詞彙的意義內容,分為詞彙意義、語法意義、附加意義(也稱色彩意義、修辭意義等),例如“教師”的詞彙意義是“擔任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語法意義是名詞,附加意義是具有中性色彩。文字是詞彙的視覺標記,是詞彙的書面表達形式,也是語義的物質表現形式,例如“擔任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這一意義,在漢語中由用方塊字組成的文字“教師”表示,而在英語中用由拉丁字母組成的文字“ teacher”表示。語音或文字是語義的物質表現形式,沒有這種形式,語義就無法表達、傳遞;當然,若隻有這種形式而無語義內容,它們也就不能成為語言要素。
      口語是訴諸聲音聽覺符號的,其詞彙是音義結合的;書面語是訴諸文字視覺符號的,其詞彙是字義結合的。對某種成熟、穩固的語言來說,語音和文字一般總是對應的 —某語音對應某文字,某文字對應某語音。總之,語言是以語音(文字)為物質外殼、語義為意義內容、音義字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繫。
      語言體繫和言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常不用區分,但在語言學中則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同時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既對立又統一,符合辯證法,猶如工具(材料)和工具運用(材料運用)的關繫。
      語言體繫和言語的聯繫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語言體繫和言語是緊密關聯、互為前提的。語言體繫是言語的基礎,而言語的形成又依賴於語言體繫。言語要被別人所理解並產生效果,必須依賴於語言體繫;但是語言體繫要能夠建立起來,也不能離開言語。語言體繫既是言語的工具,又是言語的產物。可以說,有言語,就有語言體繫;沒有言語,就不太可能有語言體繫。
      (2)語言體繫和言語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語言體繫來源於言語,又反作用於言語。言語中的新的語言現像逐漸補充到語言體繫中,使語言體繫在詞彙和語法的相互作用中得到豐富和發展。語言體繫對言語起著強制性的規範作用,如果不按一定的規則來說寫言語,那麼言語就不能被別人理解,進而就得不到社會承認。
      語言體繫和言語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言體繫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交際工具,呈現相對的靜態,但因不斷地被運用,又具有**的動態,因此穩定性和靜止性是其重要屬性。言語是人們用該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說寫的過程是動態的,說寫的結果又有相對的靜態,因此組合性和運動性是其重要屬性。這種動和靜,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的。 (2)語言體繫作為一種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人們不但要用這個工具去說寫,而且說寫還要遵循該繫統的規則,因此社會性成為其本質特性。言語是人們運用這個工具說寫的過程和結果,除具有社會性外,還具有個人特征,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音質和表述方式,每位寫作者都有其不同的寫作素養和言語風格。 (3)從歷時的角度看,言語的事實總是發生在語言體繫之前,言語是**性的,語言體繫是第二性的。語言體繫存在於言語之中,其結構成分是從言語中抽像和概括出來的。人們通常不太可能憑其直接的觀察和感覺來領會語言體繫,隻有自覺地掌握和使用語言體繫,纔能用其中的有限成分說寫出無限的語句。 語言體繫和言語的區分,明確了語言的不同領域,為語言學習和研究提供了“言語 .語言體繫.言語”的模式。一般認為,句子以下的靜態單位,如音素、音位、音節、義素、義位、語素、詞、詞組等,屬於語言體繫範疇,句子以上的動態單位,如語流、句群、篇章等,屬於言語範疇;句子的結構模式屬於語言體繫範疇,但具體的句子又屬於言語範疇;研究說話的行為、過程等,也屬於言語範疇。語言演變既涉及語言體繫範疇,又涉及言語範疇,言語促使語言體繫演變。
      “言語.語言體繫 .言語”的模式,是嬰幼兒學習的必經途徑,也是學習外語的有效模式。學習任何一門外語,通常是從隻言片語入手,模仿外國人發音,這就是言語階段;但僅停留在這一階段遠遠不夠,還應盡量掌握其語言繫統,這就是語言體繫階段。當然,掌握一種語言體繫並不是目的,而是用此體繫來交際,這就又回到了言語階段。
      語言體繫和言語的區分,對澄清日常用語的模糊性以及研究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不同風格也有重大意義。 1.1.3 言語 1.1.3.1 言語交際機理 言語交際就是人運用語言這個工具進行表達(構建言語),這是一個說寫過程,再由人來接收語言表達的結果(理解言語),這是一個聽讀過程,結合起來就是一個交際雙方發出與接收信息的過程,其間還可以輔以態勢交際方式。
      口頭交際(說和聽)由從意思(意義)到發音,再從聽音到意思(意義)兩個子過程聯合而成,這兩個子過程由語音聯合起來,每個子過程的起始環節又由語音意像聯繫起來。口頭交際機理如圖 1-2所示。
      語音意像通常是抽像的、具體的聲音,由於已抽去了許多臨時、特殊的因素(如時間、地點、方向、距離等),而保留了一些固有、共同的因素 ①,因此沒有音色、音質等語音要素,隻是一個聲音意像。說話、聽話通常都是以這種抽像的聲音意像為基礎的。例如,說“我正在開剛買回的汽車”這句話時,其抽像的語音意像便浮現出來,隨後說者的發音器官應和著動作,便發出語音,這時所發出的語音便是一個具體的聲音,有臨時、特殊的因素,有個人色彩。這個聲音與抽像的聲音比起來,包含*加豐富的內容屬性,但除非對特別引人注意的話語,聽者一般並不特別留意這些多出的屬性,而是*關心其中的抽像語音部分,隻要弄懂包含在具體語音中的抽像語音屬性就達到了目的,對音色、音質等語音要素一般不會關心。聽的過程與說的過程相同。
      書面交際(寫和讀)過程與口頭交際過程相似,其交際機理見圖 1-3,隻是訴諸的感覺不同罷了。
      ①語言學上有人將語音所含的因素分為臨時因素和固有因素兩種,各個具體語音臨時所產生的因素稱為臨時因素,各個具體語音所共有的抽像部分稱為固有因素。
      綜合起來,言語的交際過程由從意思(意義)到表達,再從接收到意思(意義)兩個過程聯合而成,此兩過程由表達的結果聯合起來,各子過程的起始環節又由內容意像聯繫起來,其機理如圖 1-4所示。不論哪種交際方式,本質上都是一個由說寫者根據所要表達的意思,產生內容意像,再借助訴諸某種感覺記號(語音、文字、態勢),表達成相應的言語形式;聽讀者接收該言語形式,產生內容意像,再將內容意像還原為說寫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包含一定內容的一定言語形式就是語言表達的結果,即言語。
      從信息傳輸的角度,言語交際機理可表述為表達者“表達”言語,到接收者“接收”言語,大體上包括編碼、發出、傳遞和譯碼等子過程。人在言語表達之前,形成說話的動機,動機形成後,內部的“黑箱裝置”(語言機制)就自動為該動機在詞彙庫中尋找恰當的語言符號,並把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結構大致排列好,將思路整理清楚,這就是“編碼”;人腦指揮相應器官把想要表達的內容用言語的具體形式表現出來,編碼昀終得到完善,根據編好的信息碼發出相應的可以感知的外部言語形式,這就是“發出”;通過某種介質(聽覺或視覺功能)將裝載著一定內容的言語形式傳遞給接收者,這就是“傳遞”;接收者對收到的言語形式進行語義內容辨析,理解其意思,這就是“譯碼”。 1.1.3.2 言語作品形成過程 言語是語言體繫的運用,即“語用”,因此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的言語其復雜程度不同,對其表達的要求就會不同。例如,口語較為簡單,書面語就復雜多了。以下以出版物(作品)中的言語表達為例,從宏觀的角度,將言語作品形成的過程大致分為準備(說寫前)、進行(說寫中)、完成(說寫後)三個階段,如圖 1-5所示。
      1. 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主要是說寫者搜集整理說寫材料,形成說寫內容。通常有觀察、調查、檢閱、 回憶、體驗、想像、整合等方法(途徑),說寫內容有經驗、學問、見解、趣味等。
      觀察是仔細察看事物或現像。其規模可大可小,大的觀察可能需要漫長歲月,小的則可 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但不論規模如何,都要講究客觀真實、嚴謹深刻、敏銳細致,避免因生 理、心理、個性、習慣、愛好等個人特點而出現錯誤,這與探求學問在本質上沒有多大差異。
      細心實時的觀察不僅能克服修養上的思維僵化、趣味低級,而且能帶來言語表達上的新鮮活 潑、生動有力。觀察的作用如此之大,可將其看作一種修養,但具有事必躬親的局限性。
      調查是為了了解情況進行考察(多指到現場)。調查一般是到現場進行,當然也可向他人 了解情況。觀察所得材料是**手的,當然是珍貴的,但說寫者不可能事必躬親,因此可通 過調查來有效彌補觀察的局限性。調查所得結果等同於說寫者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拓展說 寫者個人的感知和認識範圍。
      檢閱是翻檢閱讀,主要包括檢索和閱讀。檢索是查檢尋找搜索文獻(圖書、資料或光盤、 網絡等出版或非出版物),閱讀就是看相關文獻並領會其內容。閱讀能豐富說寫素材,形成 廣征博引的說寫特色;還能提供說寫範例,讓說寫者向經典演說或文本學習說寫技巧;昀 終能提升說寫者的文化底蘊,改變其精神氣質。愛讀書的人不一定都會說寫,會說寫的人 卻沒有不愛讀書的。文獻所記述的事物和情況通常經過了剪裁刪節或修改完善,可能比不 上個人觀察結果那樣直接具體,也可能偏離原始狀貌而變成了另一種樣子。因此檢閱與觀 察相比,*需用經驗、學問來修正,其特點是從字裡行間來推求真相,這就如同歷史研究者 從歷史記載中探尋歷史正誤,法律工作者從眾多證據材料中推斷案情真假。歷史記載可正看 或反看、側看,究竟怎麼“看”,要根據現實情況來定,隻有這樣纔會形成自己所擁有的獨 特內容。
      回憶就是回想,挖掘過去的人或事所包含的價值內涵。總體上說,觀察、調查是向“當 前”要說寫素材,表現為取材的現在時;而回憶則是向“過去”要說寫素材,表現為取材的 過去時。實用寫作偏重於實踐(運動記憶)和知識(詞彙記憶);文學寫作則以感情(情緒記 憶)為觸發點而引起回憶,並貫穿回憶的全過程,成為回憶的內聚力,同時還必須依靠生活(形像記憶)。
      體驗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親身經歷,即說寫者的思想、情感與客觀生活相關 聯所形成的獨特心理感受。無論記述一個細微事件還是表現一個壯闊場面,無論刻畫獨特的 人、動物還是描繪講述形形色色的大自然與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隻要投射進說寫者的心靈 體驗,就能見其形、傳其神。一般記人、敘事之類的文章要寫得有韻味,就要加進體驗,文 學寫作*得需要體驗。
      想像是指對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像,還指設想,在心理學上是指在知覺材料 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像的心理過程。說寫者可運用想像來拓寬題材,深化 意蘊。一般有像形想像(抽像—具像)、像征想像(具像—抽像)、類比想像(具像—具像)、 推測想像(已知—未知)。想像對經驗的重組應適度,必須在打破經驗秩序的同時來把握事物 的內在邏輯關繫,特別要符合情感、事理邏輯(雖出乎意料卻合乎情理),例如童話、故事、 科幻小說等文體中會大量運用想像。想像屬於形像思維,講究思維的多向與拓展,在豐富說 寫材料的內涵、發掘說寫材料的價值方面相當重要。
      整合是重新組合,對說寫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種現像、一個概念分成較為簡單的組成部分,找出這些部分的本質屬性和彼此之間的關繫(與綜合相對)。它是為了避免籠統的模糊認識而把事物化一為多,研究其各組成部分、階段、側面及各因素間的聯繫,從而形成對事物的比較鋻別,把握事物的特征,昀終認識事物的本質。綜合是把分析過的對像或現像的各部分、各屬性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與分析相對),或指將不同種類、不**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它是在分析的各層次含義之間尋找聚合點,對各種含義做出深層意義和本質意義的歸納,產生出“總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情形,或整體意義小於、精於各個部分意義的狀況。整合屬於抽像思維,講究思維的定向與收縮,在豐富說寫材料的內涵、發掘說寫材料的價值方面也相當重要。 2.進行階段 進行階段主要是運用搜集到的說寫材料進行內部運思和外部表述,內部運思包括立意、選材、構思和賦形,外部表述包括表達和修改。 立意就是命意,即確立主題,形成說寫者自己的價值判斷。主題一般來自感悟和提煉。感悟就是有所感觸而領悟,是說寫者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以及生活經驗給予的啟迪和暗示,是人在認識事物過程中的質的飛躍,其產生需要一個量的積累過程。感悟有極大的偶然性,但終究不是天賜的靈感,經常是從苦思冥想開始的。很多寫作者為寫成一篇文章或完成一部著作,先不忙於動筆,而是不斷仔細思考,實時記錄心得,或在紙上勾勾畫畫(計算機上錄錄寫寫),想不通的情況時有發生,在一段時間裡可能喫飯、走路甚至休息、遊玩都在苦思冥想。一時可能想不通,想不通也沒有關繫,直到某一時刻靈感降臨,當然就通了順了,再進行記錄、寫作;而寫作中還會產生新的問題,需要進行新的思考,新的靈感也往往會在不經意之中光顧。錢學森認為,靈感實際上是一種潛思維,平時想不起某些信息,並不意味著這些信息的消失,而是這些信息在人腦的另一部分裡面加工,隻是人沒有意識到而已。寫作與科學創造不**相同,但也有相同之處。寫作者進行寫作行為前,即使對寫作任務很明確,對寫作內容很熟悉,但對昀終要表現怎樣的主題仍然可能不能確定,需要在所得材料的基礎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分析、歸納、提升,逐步形成較為深刻的認識,這就是提煉。
      選材是對材料或素材的選擇與使用。它是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來進行挑選和加工。如果將材料比作文章的血肉,那麼材料過少,形鐀骨立,蒼白無力,空洞無物,當然不好;而材料堆砌,疊床架屋,龐大臃腫,冗長乏味,當然也不好。選材不同於搜集材料,常在立意之後,搜集材料卻一般在立意之前。
      構思是說寫者運用心思,在大腦裡勾畫草圖,從內涵到體式對說寫內容進行全面預備、構想,梳理思路、描繪輪廓、構建框架,並策劃可操作的程序,設計完整的說寫藍圖。立意和選材解決寫什麼的問題,而構思則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構思過程中應始終貫穿文體(語體)意識,受形式規範的制約,避免寫出不倫不類的內容,實用寫作對文體方面的要求*為嚴格。
      賦形是在心理上為由構思所形成的意態文勾畫具體形態,對說寫內容的體式、結構、語言及每個細節做出大致安排,或寫提綱,或形成腹稿,虛擬成品的整體形態。雖然這時的內在語言與將來說寫出來的外部語言不**一致,在說寫中還要*進一步深化、細化,甚至推翻原來構思的雛形,但如果沒有這個雛形做基礎,則說寫就無法進行了。這是因為賦形為說寫設計了線路圖,使說寫初具形態、規模。
      表達是表示,將構思的結果書面化、外在化,即通過語言文字對構思中形成的雛形進行表述和傳達,用詞語、句子、標點、體式和語言色彩等要素使心目中的意態文昀終得以實現,成為作品。表達不僅把意義定型下來,還要對原先的構思有深化、促進和提升作用。表達離不開修辭,通過修辭來調整言語,使言語恰當地傳達所要表達的意義。
      修改是從內容到形式對初稿進行全面的加工、調整和修訂,改正錯誤、缺點。即使是名家大家,其初稿完成後也很難做到不改一字一詞,*何況一般的寫作者。實際上,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的完成,不是隻進行一次修改就能完事,而是需要幾次、多次甚至“無數次”的反反復復的修改,為的是表達上的精益求精,稿子質量的不斷提升。 3.完成階段 完成階段主要是將運思表述的結果(說寫結果)推出而傳播。說寫結果從言語形態上可分為話語和文章,從出版的角度來說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但多數為半成品。所謂半成品,就是說寫者所完成作品的初稿(準備向出版機構投稿),或待定稿(不用來出版,待別人審閱修改後使用,若質量較高,符合使用要求,就無須修改),或定稿(直接使用或自己留用)。其中的“半”,是指距發表後的成品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修改完善,昀終達到成品的要求。下面從半成品投稿後的流程出發講述完成階段,大致可分為出版階段和傳播階段。 初稿向出版機構提交後,出版機構啟動審編刊發流程。首先,進行形式審查(編輯初審),結果是受理或不受理,不受理就拒稿(退稿),受理就進入專家評審(同行評議)或選題評估環節,根據評審或評估結果決定錄用與否。錄用後,進入編輯加工(修改)環節,作者按專家評審意見和編輯加工要求對初稿進行修改。此過程可能需要幾個來回,持續較長時間,結果就產生了相對初稿有較大改進的修改稿(成品稿,達到了出版規範,對質量好的初稿,修改量當然少得多)。成品稿完成後,進入發表環節,這是正式出版前的制作過程,涉及設計、錄排、校對、印制等多個環節(語音作品還包括錄音、攝像、剪輯等,電子文章還可能涉及編程、開發、測試等),直到成品完成,這時作品由成品稿變為成品。這就是完成階段的出版階段,發生在作品的正式發表之前。 成品一旦產生,不可能束之高閣,總要進入流通環節與聽讀者見面,接受大眾的傾聽、閱讀,由其來聽讀、理解、消化而吸收,成為其精神食糧。這就是完成階段的傳播階段,發生在作品的正式發表之後。
      聽讀者消化吸收該作品後,還可將形成的意見、建議、效果、結果等反饋給說寫者。對說寫者來說,這是一個言語材料再吸收的過程,對本作品的改進、提高或修訂、再版的作用**大,也可能會對說寫者未來撰寫其他作品產生一定影響。 1.1.3.3 言語內容和形式 不論采用何種語言交際方式,說寫者都要運用語言體繫中的諸要素,將一定內容通過言語活動來形成包含此內容的某種言語形式,再由接收者來聽讀此形式,進而理解內容。言語的要素不管有多少類別,昀終都可歸結為意思和語音(文字)兩個方面,其中意思是內容,語音(文字)是形式。內容和形式密切相關,但本質上不同。
      內容是事物內部所含的實質或存在的情況,形式是事物的形狀、結構等。言語的內容(言語內容)是說寫者表達出來的意思,言語的形式(言語形式)是表達出這個意思的語音(文字)及其表現形態。
      言語內容來源於說寫者要表達的內容,即說寫的內容(說寫內容) —說寫者已掌握或腦袋裡已存儲的有關內容,是言語的一種外部內容。平常所說的語言內容就是指言語內容,對於說寫內容,言語內容隻能算作一種形式上的內容,說寫時常將其歸在形式的範圍內。言語形式是說寫者通過說寫活動,將說寫內容表達出來呈現給接收者的一種言語。當然,言語形式是體現在言語內容之上的,而言語內容蘊含在言語形式中。
      言語內容與說寫內容密切相關,說寫者在表達前應充分做好內容上的準備。大體上,說寫內容來源於經驗、學問、見解、趣味等,通過觀察、調查、檢閱、回憶、體驗、想像、整合等搜集整理材料的方式獲得。經驗是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個人積累的經驗越多,擁有的知識也就越多,對未曾經驗過的境界的想像能力就越強。學問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繫統知識,個人擁有的學問越多,對不曾經驗的事物或經驗上的不足越能由學問來彌補,當然一個人應該多研究和學習實用的學問。見解是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趣味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經驗、學問、見解和趣味相互關聯。一個人有多少經驗、學問,與其見解、趣味等密切相關;經驗和學問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會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和趣味,而個人特殊的見解和趣味也能影響其以後的經驗和學問。陳望道先生對此有**精闢的論述:“學問越是生活直接所要求的,越能給人生命,使親近它的人得到了實際的學力。對於那種學力的深淺和廣狹,也就像對於生活上經驗的深淺和廣狹一樣,將要無可隱藏地反映在寫說上。”“見解如果不能與時並進而化成古怪,趣味不能循向正大滋長而流為怪僻,則經驗和學問,對於那人也就等於路上的塵埃和垃圾。越積聚得多,越會污穢了他。”可以說,經驗、學問、見解和趣味是說寫者不應缺少的基本修養,也是積累知識和纔能的常用之道,一個人隻有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纔能獲得這種基本修養。
      說寫者昀終是以某種言語形式將某種說寫內容傳遞給聽讀者的。聽讀者聽到、看到某言語片段時所接收或獲得的,首先是進入耳畔或映入眼簾的言語外在形式,其次纔是認知繫統的感覺、理解包含在這外在形式中的內在言語內容。內容蘊含在形式中,形式浮於內容之上,這便是言語內容和形式的辯證關繫。
      說寫內容與說寫本身其實並沒有多少必然關聯,這是因為,即使不進行任何說寫,說寫內容也可能早已存在了,它隻不過因人而異在質和量上有區別,但並非一定需要將說寫內容表達成言語不可。然而,言語內容與說寫卻直接相關,這是因為,如果沒有說寫,說寫內容再好,也隻能停留在說寫者的腦袋裡;言語內容也與說寫者的表達方式直接相關,因為如果沒有用恰當的表達方式,說寫內容再好,也難以表達成昀受聽讀者喜愛和接受的形式,昀終也就難以獲得理想的交際效果。言語內容是通過對說寫內容進行表達而得到的,因此言語內容與說寫內容越接近,所用表達方式越恰當,表達效果就會越理想,交際活動就會越成功。
      不論說還是寫,要盡可能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協調,避免出現缺少形式的內容過重或缺少內容的形式過重兩類現像。前一種,雖有內容,但表達生硬,不自然、不妥當;後一種,雖竭力求其巧妙,但內容枯竭,不是固守舊內容,就是缺少新內容,缺乏創新、創造,沒有現實意義,產生不了真實的語言力量。華而不實就屬於後一種現像,嚴重時,名義上為形式過重,本質上卻是形式的嚴重浪費。當然一種新內容出現時,若很難找到合適的形式把它妥當地表達出來,現有形式又不適合使用時,出現內容過重也屬正常。但應該提倡說寫創新,長時間沒有創新當然不合適,暫時沒有創新卻是正常的,因為暫時沒有總比投機取巧隻看形式不看內容要有水平、上層次。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