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有一種基因叫理想--央視評論部那人那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出版
    【市場價】
    297-430
    【優惠價】
    186-269
    【介質】 book
    【ISBN】97873001700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70077
    • 作者:劉楠
    • 頁數:351
    • 出版日期:2013-09-01
    • 印刷日期:2013-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2千字
    • 《有一種基因叫理想--央視評論部那人那事》編著者劉楠。
      央視新聞評論部,誕生了《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面對面》《實話實說》等**節目,培養了白岩松、崔永元、柴靜等眾多名主持人,被稱作“電視延安陣地”,是中國新聞史的一段傳奇。
    • 《有一種基因叫理想--央視評論部那人那事》 編著者劉楠。 《有一種基因叫理想--央視評論部那人那事》 獨家記錄20年“南院江湖”裡高人林立的人物故事, 激情燃燒的歲月。六章內容包括: 1、《拜師學藝》:以親身交往的經歷,講述陳 虻、白岩松、柴靜。 2、《高人指路》:剪影記錄水均益、崔永元、 敬一丹、張泉靈、李小萌、董倩、王志、張羽。 3、《人海精英》:尋訪劉春、王利芬、楊樹鵬 、李玉、石扉客、趙世龍等從評論部走出的高人。 4、《奇聞軼事》:評論部傳奇年會、“貓”院 長、食堂、神奇保安等 5、《我的習練》:我的南院成長記,士兵突擊 在《社會記錄》、在《新聞1+1》解方程式 6、《南院人說南院》:彙總南院人自我感悟。
    • 第一章 特別紀念 陳虻:“風清揚”仍響徹
      第二章 拜師學藝 我接觸過的他們(注:名字按拼音排序)
      1、白岩松:有為的“無用論”者
      2、我欣賞的白岩松.10個精彩瞬間
      3、柴靜:俠骨的柴 柔情的靜
      4、我欣賞的柴靜.10個精彩瞬間
      5、董倩:淡然,也有滋有味
      6、我欣賞的董倩.10個精彩瞬間
      7、李小萌:“蘑菇教主”的暖與力
      8、我欣賞的李小萌.10個精彩瞬間
      9、張泉靈:“小靈通”是怎樣煉成的
      10、我欣賞的張泉靈.10個精彩瞬間

      第三章 “大話”南院大腕
      1、崔永元:“東邪”還是“東無邪”
      2、水均益:“西獨”可以復制嗎
      3、王志:“南遞”的飛奔路
      4、敬一丹:“北鈣”的正能量
      第四章 走出評論部的他們
      1、張潔:“普洱茶”的新聞教旨
      2、劉春:花瓣離開花朵的暗香
      3、王利芬:跋山涉水的高亢
      4、李玉:水穿漣漪的映照
      5、瀋亞川:情繫“黃亭子”的俠客
      6、範銘:柴靜的“柴飯”搭檔
      第五章 活色生香的南院兒
      1、“南院”的前世今生
      2、我們的年會: “大片”巨獻
      3、那些年,一起淘碟的南院食堂
      4 、南院《功夫》之三大高手:司機、保安、勤雜
      5、“貓院長” “貓臺長”
      6、南院兒的魔幻碎片
      7、 評論部人的閃亮記憶
      第六章 我的習練
      1、“士兵突擊”在《社會記錄》
      2、在《新聞1+1》解方程式
      3、新聞裡,休戚與共的鄉愁
    • 張潔:普洱茶的“新聞教旨” 住西紅門。幾年前,附近多了一在建樓盤取名“ 理想城”。到夜晚,紅色“理想城”三字格外醒目。
      每次加班回家,夜空中的“理想城”似乎成了一種暗 示、一種等待。某夜歸,習慣性抬頭,發現“城”沒 了,隻剩“理想”二字,在黑暗中燃燒。
      ——張潔 一因為愛,離開。
      我**次聽人在KTV唱佛教歌曲。
      KTV當然沒有錄入這類歌詞配曲。
      他隻好清唱:“真心啊風塵,芸芸眾生芸芸心, 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顯聖,就怕你是半心半 意人。” 他落落大方、動情深沉,歌裡神聖的佛韻一瀉千 裡。
      2011年11月25日,周五晚,北京音樂之聲KTV。
      金碧輝煌的大廳,酷男靚女們雲集,撢去工作的 塵土,在一間間包房裡亮嗓。
      隔音效果不太好,我們這大包間裡,他清唱佛教 歌曲時,穿插著隔壁飛來的強勁《月亮之上》,混搭 出一種魔幻效果。
      鬧中取靜,人如其名,就像他的名字“張潔”, 在喧囂中,有種潔淨洗塵的力量。
      那時,這位央視新聞評論部的副主任,前《新聞 調查》制片人,即將調入央視一套工作。我們《新聞 1+1》的同事們,一起來和他聚會。
      確切說,這是一場送別儀式。
      他用20分鐘給我們上了“新聞課”,依舊抑揚頓 挫的語調,憂國憂民的情懷。
      “好的**、制度,是讓個體身上的創造智慧被 激活,每個人都能得到好的奮鬥平臺。
      這要求高嗎?高嗎,不高。不高嗎,對**的中 國也高。” “人人都想干事業,怎樣把心之所向和大環境相 結合,公共媒體要有公共情懷,作為記者,你會為中 國土地上老百姓的痛苦而焦慮,你為小月月事件會痛 ,就像感覺親人受侮辱。記者首先在情懷上**,在 愛上**。” *後,他送給大家的話是:“當你纔華不足,你 可以用愛來補償,來彌補。” 我鼻子酸酸的,很類似都德《*後一課》的讀後 感覺,又有點欣慰,也許,這個選擇對他,是“輕舟 已過萬重山”的灑脫。
      我一遇到我敬仰的人,就大腦抽筋,強烈的表達 欲。
      我送他禮物,書《精神明亮的人》,影碟《放牛 班的春天》,信箋中,我感謝精神明亮的他,在我生 命中的春風化雨。
      我告訴他,在我心中,他是南院的“精神**“ 之一,他離去,一個院子黯淡無光,我的憂傷無法安 放。
      那晚,我和他說的話,超過了過去的總和。
      我不怎麼會唱歌,就牢牢坐在他旁邊,聽他講工 作經驗,講部門的人與事,牽絆和錯位,起伏和慰藉 ,新聞人的驚濤駭浪。
      他對人心的剖析,復雜性的辨析,坦誠、不回避 。
      他說,曾經問一個哲學家,現代為什麼人們要通 過古典音樂來抒懷,哲學家說,因為從那時到現在, 技術在進步,人心沒進步。
      他說自己焦慮,現在的官員身上看不到人文的影 子,柏拉圖,貝多芬,莎士比亞有官員在欣賞嗎,時 代發展,人類的文明難道不起作用了嗎? 他給我**日本電影《笑的大學》,日本對喜劇 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厭惡喜劇的審查官,和一 個編劇七天七次交鋒,從針鋒相對,到被感化而惺惺 相惜,*後他終於在審查劇本上蓋了“合格”章。這 部電影在中國被改編為話劇《喜劇的憂傷》,陳道明 主演。
      我回家找這部電影看。影片*後,審查官偷偷溜 到劇場觀看喜劇,一向繃緊面孔的他,竟然暢快淋漓 笑出了眼淚。
      再冰冷的制度,終究敵不過人性中*深沉的溫情 。
      KTV,談久了,大腦滿溢著他的話,身心都有點 透支。我說,您再唱首歌吧。
      我記得柴靜說,張潔主任在聚會時喜歡唱雲南民 歌《高原女人》, “太陽歇歇麼,歇得呢,月亮歇歇麼,歇得呢, 女人歇歇麼,歇不得,女人歇下來麼,火塘會熄掉呢 ……”,柴靜還把這首歌用在了《看見》一期節目“ 挑山的女人”開頭。
      可張潔主任說,他想唱另一首歌《從頭再來》: “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 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致愛的親人,再苦再難也要堅強,隻為那些 期待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 敗人生豪邁,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離開KTV前,我還是傻傻又執著地問他:“為什 麼一定要離開?” 他答:“離開,是因為愛,也許,有**,因為 愛,會再回來。” 二 另類主任 2010年3月,《24小時》播出了繫列新聞報道《 馬路鄉抗旱》,紀錄片拍攝手法,長鏡頭、體驗式觀 察,充滿泥土氣息的質樸。
      節目裡面有一個陌生的出鏡記者。字幕打著:“ 記者張潔”。
      他本來是領導、帶隊者,在新聞現場,卻擼起袖 子,自己親自上陣采訪報道。
      那是雲南旱情嚴重的大坪村,村民們搶修抗旱公 路,由於山體堅硬,亂石叢生,並有一段長達700米 的懸崖峭壁,村民們隻能靠肩挑手挖。
      張潔主任,就在一旁,靜靜跟拍修路村民干活的 全過程,在現場,他用*動態生動、不干擾的方式, 給觀眾介紹其中的細節。
      “采訪中,*讓我意外的,是這個中午不喫飯、 喝酒就有干活力氣的大媽。” “剛纔村支書說到前面路的艱難,他用了一個詞 叫尖剛,雲南話就是一什麼呢,又尖又鋼,**兇險 的,**艱難的意思,那麼以後這三點幾公裡是村民 下一站的修路,*需要花大力氣的地方。“ “那個村民小組張組長介紹說,動員的時候,在 要求村民每家出工出活,沒有引起任何的疑義,村民 僅僅提了一個要求就是什麼?要求修這條公路所需要 的**由政府來提供,然後呢村民他們還在**時間 通知他們在外打工的親戚,現在幾乎都回到這個大坪 村,然後都來修他們自己所承包的這段公路” 作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領導,他身體力 行的新聞熱情,爆棚到難以想像。
      李小萌講過一個細節,“那年去報道玉樹地震, 我們帶隊的總指揮新聞評論部副主任張潔,他本身有 病,要帶著胰島素。我們同住一個帳篷,他躲在角落 ,自己給自己打針。” 柴靜曾形容他:“雲南彝族人,圓顱大眼,經常 給我們組織詩歌朗誦會。” 是的,我還記得,他主持評論部青年“後海詩會 ”時,氣勢磅礡地朗誦《恰同學少年》。他也張羅著 各種講座,會請紀錄片界的名家來給我們做講座。
      2011年評論部年會的合影照上,我們每個人都繫 著一條紅圍巾,這也是他的創意。
      他說:“評論部之所以創作出那麼多**節目, 是因為我們有——理想。紅色的圍巾是新聞評論部理 想主義者的標識,這個顏色意味著我們所有的努力、 所有的奮鬥不隻是為了自己好,而是為了使*多的人 和這個社會*好。感謝年會的組織者,把這份理想放 到了每一個人的肩上。” 他曾是《新聞1+1》的審片領導,一次我在《新 聞1+1》策劃的節目,內容是袁隆平在他年過80之後 ,再攀世界雜交水稻史新高峰,畝產超過900公斤。
      題目起的中規中矩,就叫《袁隆平:81歲的貢獻》。
      他看了我送的策劃案,對節目標題有點猶豫,沉 思片刻,他看到袁隆平的一句同期“我覺得人就像一 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 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纔能夠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他有了主意。
      他指著這句話,對我說,不如叫《袁隆平,一粒 好種子》。我驚喜,這個名字一語雙關,的確*有韻 味。
      有時他看到感興趣的題材,也會給《新聞1+1》 **。
      有一次,他給我們**《南方**》的一個封面 選題。
      34歲的陳剛,合肥工業大學團委副書記,因不滿 競聘團委書記過程中拉票行為,在競選失利後第二天 跳樓自殺。留下4000多字《為理想中的工大而獻身》 遺書:“我要為正工大風氣而獻身。我會讓任何一個 胡吹亂侃、投機取巧、不認真做事、**為了做官的 人膽寒心驚,成為工大的一個傳說,我的價值就實現 了。” 其實,這種個體悲劇新聞,不常進入《新聞1+1 》的視野,但是他陳述的理由是: “陳剛之死,死於權力的濫用——有權力制定程 序的人為保障自己的人當選任意設置程序,以法治的 外衣行人治之實;陳剛之死,死於他所敬重的規則被 破壞,死於潛規則的大行其道;潛規則勝出之時便是 理想主義者的死亡之時。” 他是改革的倡導者,卻在現實的踫撞中,免不了 困頓。
      “改革者的困境也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局部的 改革受限於繫統的不變,往往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反彈;二是改革的推進取決於上下左右生命意識 和價值共識,這一點尤其不易。” 他愛引用學者林達的話,“生活中固然永遠在發 生悲劇,而制度悲劇則是強加在生活悲劇上的另一層 額外悲劇。生活悲劇和人性弱點有關,或許永遠無可 躲避,而我們必須先嘗試卸下制度悲劇,因為這一層 額外悲劇並非無法避免。雖然制度災害也和人性有關 ,是由一個個普通人在執行,而制度是根源。” 我留意到,他的文字裡常出現史鐵生: “寒鼕裡*冰冷的消息莫過於作家史鐵生的去世 。剛剛逝去的2010年,梁從誡、蔡定劍這些溫暖心靈 的一盞盞燈先後熄滅,後繼者的我們是否有力量溫暖 我們自己?” “史鐵生始終敏感於制度對社會的**凌駕可能 帶來的大面積災害,他的視野遠遠**自身困苦,他 從來沒有放松過對這個議題的深入。” 有人說他是理想主義者,他說自己是有理想色彩 的現實主義者,希望**好,**好了自己纔能好。
      一條紅圍巾,也可以把心靈照耀地亮堂堂的。
      三 《新聞調查》六年創新 在經歷了張步兵、夏駿、賽納三朝*迭後,2003 年到2009年,《新聞調查》由“制片人張潔四世”牢 牢“盤踞”。
      六年裡,一個虎虎生威的團隊突飛猛進。實行記 者中心制後,長江、敬一丹的老虎隊,楊春的猛虎隊 ,柴靜的小虎隊,三虎打擂臺亮藝。
      領導力是一種天分。他愛動腦筋,愛創新。當年 ,在競聘《新聞調查》制片人的演說中,張潔清晰地 表述了他建立“問題庫”想法。在個案中發現問題, 把社會現像“問題化”,以議程設置的方式影響公共 政策。
      題庫裡,有的好的調查性報道選題,因為難度和 風險比較大,放了三個月甚至半年都沒人去領。於是 他建立了一套績效評估體繫。凡是制作調查性報道, 節目的評分就高,攝制組成員拿到的稿酬也就多。根 據難度和對抗性,會分別加10分到20分。接著又建立 了做調查性報道的風險機制。凡是制作完成的調查性 報道,經過制片人驗收而沒有能播出的,攝制組可以 拿到這個節目正常稿酬的80%,這80%的風險由制片 人承擔。
      他開闢的這種量化管理的先河,一度還試圖申請 **專利呢。
      他倡導團隊學習,轉錄了很多《60分鐘》的節目 供大家學習。每個季度的節目評獎,都會請來新聞界 各路高手,李大同、陸建華等等。
      這期間,《新聞調查》的理念選擇、口號也越來 越清晰,從*初“正在發生的歷史,新聞背後的新聞 ”,到“探尋事實真相”,再到“接近真相,從現場 開始。” 在欄目團隊核心理念上,他提出一個觀點叫做欄 目人格化,“人格化是什麼東西?生活當中什麼樣的 人事、什麼樣的行為是能夠讓你信賴的,去熱愛的, 我們就把它變成我們記者的行為。一個勇敢的、疾惡 如仇、公正、有著博大同情心的人,你周圍的同事肯 定對你是尊重的。我們希望我們的員工對人、對周圍 的環境是善意的。” 2004年5月,張潔牽頭,聯合汕頭大學長江新聞 與傳播新聞學院,舉辦了調查性報道**研討會。世 界**媒體的調查記者聚於一堂,美國《60分鐘》欄 目**編導、《前線》欄目執行制片人、英國調查報 道中心主任等人,使中國記者與新聞標杆有了對話的 機會。
      這次聲勢浩大的回憶,被《南方**》評為 “2004年致敬之年度新聞專業貢獻”。
      主辦的首屆紀實報道電視節,吸引了包括美國《 60分鐘》欄目**編導哈瑞?莫賽斯、美國公共廣播 公司(PBS)《前線》欄目執行制片人路易斯?威利 、美國公眾誠信中心(CPI)總監查爾斯?劉易斯、 英國調查報道中心主任加文?麥克法蒂安、中央電視 臺“新聞調查”欄目制片人張潔、執行制片人胡勁草 等新聞記者前來參加。
      2003年,當我還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傳播學研 究生時,任制片人不久的他,帶領《新聞調查》團隊 來交流,學校的小禮堂被塞得滿騰騰,我站著聽完。
      那天廣院的交流會,他帶了一個剛轉正的新編導 跟大家交流,說“鼓勵年輕編導上手干”,也是我後 來的偶像範銘。柴靜的親密搭檔,締造出一串經典的 節目:《以生命的名義》《一隻貓的意外死亡》。
      多年後,我向張潔主任請教,他是怎樣培養出範 銘這樣的編導時,他說,是充分的自由和信任。範銘 也曾經犯過錯誤,節目中很多小毛病,他**看不上 眼。但他覺得,無傷大雅,就保留不改。
      他給我舉例,範銘曾經在《女子監區調查》節目 中用一個火柴點燃的鏡頭,他認為不妥,對範銘說你 先留著,多年後,再看看,想想我的話。
      張潔說:“我給她們這樣一種包容,她們後來是 有加倍的成熟來進行回報。” 範銘感激他:“一個好的制片人就像空氣,你平 時不會感覺到他的存在,但是他給你提供了一個有氧 的空間,你可以自由呼吸,這是*重要的。他以粘花 微笑的智慧和寬和接納了我的無知、無恥和無畏,並 看到了我內心作為一個新聞人的可取之處。他的善良 與包容後來多次打撈我於情緒的谷底。” 多年的“模範大姐”,《新聞調查》辦公室負責 人姚志萍這樣形容他,張潔耳根子軟,聽不得別人傾 訴自己的痛苦和煩惱,當你遇到困難是,隻要告訴他 ,他肯定會真心幫助你,即使對一些犯了錯誤的人, 他也會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網開一面,給人以出 路。
      四 普洱茶的新聞教旨 2012年8月24日,北京航天橋旁邊的“和順小鎮 ”餐廳。
      原汁原味的雲南菜館,他這個雲南漢子的*愛。
      他熟稔點了一桌家鄉菜。牛肝菌、過橋米線、還 有我很少見的和順野菌大包子。
      絳紅的普洱茶,紅濃明亮,醇香飄飄。
      這是個特別的飯局。應該說是,英雄會盟(我這 個非主流除外)。
      都是我欽慕的電視界長輩,除了我認識的南院制 片人和大腕們,李倫、劉鴻雁、陳耀文,張文華,還 有紀錄片業界大腕梁碧波,以及當年《東方時空》開 播的一些元老們。。
      張潔的計劃是,制作一部紀念《東方時空》開播 20年的紀錄片。
      他說,當年《東方時空》開播,正值鄧小平南巡 後,新的電視改革就像土地承包制,開啟了壓抑的心 靈。那段歲月,值得重溯。
      這次,請大家是座談會,講一講過去的故事,籌 劃開拍的步驟。
      張潔,他查了這天是“黃道吉日”,開工吉利。
      前**,他給我電話,希望我能參與,我欣喜了 一夜。
      我說,雖然我正懷孕身體不便,但是能貢獻一點 力量,一生榮幸。
      當年《東方時空》的眼睛標志,也是我樹立人生 職業理想的“天眼”。
      眼見飯桌上就我一個經驗膚淺的小兵嘎,我豎著 耳朵,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洗耳恭聽。
      為什麼張羅這件事的是他?我理解,就像我寫評 論部20年的書,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情結”,生命體 驗中有種一吐為快的賁張力。
      1993年的中秋,他成為央視《東方時空》的一員 。
      他還記得,那天是1993年9月26日,他見到了《 東方時空》總制片人時間,剛好趕上參加中秋晚會, 白岩松當時主持時說到一句話,說《東方時空》的節 目之所以做得那麼好,能夠那麼火爆,是由於這裡聚 集了一群全國各地的高智商打工仔。
      他抑不住興奮。
      “我在《東方之子》的工作使我從大的理念上, 找到了從事新聞業的*終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的和 諧。當然,前提是信息得到全面、均衡、準確的傳播 。” 早年在《東方之子》合作的同事劉爽回憶他:“ 我們合作*難忘的是世兵賽,我們拿出直播狀態,衝 進人群,聲嘶力竭地要求被重重包圍的剛出爐的** :‘隻要給我們十分鐘!”那種瘋狂不可重復,至今 難忘。” 他自己說,多年以前在《東方之子》打工,聽過 許多受用終身濃縮著人生精華的語錄。劇作家張魯說 :“如果你心裡裝下一個人,你的心胸就擴大了一倍 ,如果心裡裝下無數人,你的心胸就等同於天地。” 在《東方之子》,和采訪對像多是在一種和諧的 、不發生衝突的環境中進行交流,尋找的是人性中敬 仰的東西,到《新聞調查》後也面臨艱難轉型。他做 樣片《西古縣村紀事》,揭露村官腐敗的。節目*終 沒有播出,他回憶這期節目“這個片子對我來說,是 很大的痛苦,要和很多基層官員打交道,分辨真假對 錯。” 他跟自己較勁,邁步飛躍。
      在擔任《新聞調查》制片人之前,他這個勤勉的 編導,成了《新聞調查》的精品高產戶。
      他做的節目《第二次生命》獲得亞廣聯特別獎, 而事實上,他當初向領導報這個選題時,並不順暢。
      領導擔心,這個題材填不滿25分鐘的節目。
      他說服對方:“一是這個故事的醫學背景,由於 器官緊缺,中國每年隻有500分之一的尿毒癥患者能 做腎移植手術,如果親屬供腎能在中國推開,將會使 許多瀕臨死亡的人延續他們的生命;二是故事中的女 孩患尿毒癥已經五六年了,一直靠昂貴的人工透析來 維持生命。一個母親甘願把腎捐給女兒,其中肯定有 許多無奈故事。” *後這期紀實風格的節目播出,感人至深。女兒 接受母親的腎髒後,排尿效果一直不好。後期編輯節 目時,辦公室出現了一道風景,攝制組的成員每天上 班都要問張潔:“她來尿了沒有”,“來了多少?” 讓我們再重溫他作品的名字吧:《西古縣村紀事 》、《公交能否優先》、《公開選撥副局》、《嘉化 改制錄》、《香港百年大事記》、《真理標準大討論 》、《第二次生命》、《眼球丟失的背後》、《硝煙 中的霸權》、《戰火中的中國記者》、《魚死之謎》 、《羊泉村記憶》、《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
      他的同事調侃說,如果張潔是個女性,肯定特別 能生育。
      有同行送他一個綽號叫“新聞原教旨主義者”, 因為他提出采訪過程中不能讓對方埋單,哪怕是正面 報道,要和財富、權勢保持一定距離。
      2013年,《東方時空》開播20年,雲南人張潔, 從30歲跨越到了50歲。
      他像是越陳越香的普洱茶。
      有人說,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可是誰知, 從殺青到揉捻到渥堆到干燥,其間的酵變,經歷了怎 樣的打磨。真正的普洱茶,任它全發酵半發酵後發酵 ,要養、要沉。
      2011年清明,他去墓園看導師陳虻,回來寫到: “你是鼕天裡走的,春暖了,來看看你。你未完 的故事,我們接著續寫。。。。。。” P194-P20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