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第三次浪潮(未來三部曲)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611-884
    【優惠價】
    382-553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850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包裝:精裝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85069
    • 作者:(美)阿爾文·托夫勒|譯者:黃明堅
    • 頁數:462
    • 出版日期:2018-06-01
    • 印刷日期:2018-06-01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50千字
    • 1.《第三次浪潮》是未來大師托夫勒影響中國的代表作,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它在中國的影響力遠超一本暢銷社科書,甚至直接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變遷的歷史進程當中。
      2.《第三次浪潮》對中國人的思維衝擊可謂影響至今,算是中國讀者接觸到的首批西方思想流行作品,在中國上市之際幾乎人手一本,銷量驚人。
      3.**,第三次浪潮已經演化為一種思維框架,讀者再度翻開它,不僅能深刻了解到現在社會的發展進程,而且能過站在未來先驅的肩膀上,掌控預測未來的方法。
    • 《第三次浪潮》是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出版之際,隨即引起全球熱評,堪稱中國改革開放的指南。本書闡述了由科學技術發展引起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與趨勢。托夫勒認為,人類迄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兩次浪潮文明的洗禮:第一次是農業革命,人類就此從原始漁獵時代進入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社會,並歷經千年,直到工業革命的到來。隨後,人類社會歷時300年摧毀了落後的第一次浪潮文明,並在“二戰”後10年迎來了第二次浪潮的頂峰。 第二次浪潮文明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為能源基礎;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大規模的銷售繫統應運而生;家庭不再是共同勞動的經濟單位,小家庭、工廠式學校及大公司三者形成了第二次浪潮文明的核心社會結構。然而,一股嶄新的文明浪潮正衝擊著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電子工業、宇航工業、海洋工業、遺傳工程組成了工業群;社會進步不再僅以技術和物質生活水準來衡量,精神文化的富足也成為重要指標。這就是第三次浪潮。它鼓勵個性,培養人類嶄新的社會性格;它提倡發展全新的民主,擯棄謬誤和偏執的觀念。 “第三次浪潮文明”是設計未來社會的一張藍圖,其立足點是現代科技的發展,所闡述的內容反映了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核心觀點。本書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讀者呈現了一幅精彩紛呈的社會變革畫卷,對中國人的思維衝擊可謂影響至今。如今,托夫勒筆下的信息革命早已席卷全球,“第三次浪潮”也演化為一種思維框架,幫我們站在未來先驅的肩膀上,理智、宏觀地看待這個變化的世界。
    • 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社會思想家,被譽為“後工業化時代大師”。他曾任羅素?賽奇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康奈爾大學特聘教授、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研究員、IBM等跨國企業顧問,從事未來價值體繫及社會走向的研究。 1970—1990年,托夫勒分別出版《未來的衝擊》《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成為未來學巨擘,對當時及後來的社會思潮有廣泛且深遠的影響。托夫勒是洞察到現代科技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結構及生活方式的先驅。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解讀現在,用蘊含著未來玄機的現像尋求對未來的理解,為讀者描繪一幅新的現實世界的示意圖。
    • 前言

      **部分 浪潮的衝擊
      第一章 主要的競爭

      第二部分 第二次浪潮
      第二章 文明的結構
      第三章 不可見的巨斧
      第四章 打破規範
      第五章 技術專家的權力
      第六章 潛在的藍圖
      第七章 **狂熱
      第八章 帝國的動力
      第九章 工業現實觀
      第十章 傾瀉的洪水

      第三部分 第三次浪潮
      第十一章 新的綜合方法
      第十二章 一切的主宰
      第十三章 多樣化的傳播方式
      第十四章 電腦領域
      第十五章 **大量生產的階段
      第十六章 電子信宅
      第十七章 未來的家庭
      第十八章 企業界的危機
      第十九章 新的社會規範
      第二十章 產消合一制度
      第二十一章 思想變動
      第二十二章 民族**的崩潰
      第二十三章 甘地與人造衛星
      第二十四章 歷史的洪流

      第四部 終局
      第二十五章 心裡領域
      第二十六章 未來世界的人格
      第二十七章 政治的歸宿
      第二十八章 21世紀的民主
    • 第一章 主要的競爭 一個新的文明正在我們的生活中成形,而到處都有盲目的人企圖壓制它。這個新文明帶來了新的家庭形態,改變了工作、感情和生活的方式,同時帶來了新經濟、新政治衝突,以及不同的意識形態。**存在著許多新文明的碎片,數以百萬計的人已經把生活調整成明日的節奏,其他人卻不敢面對未來,他們*望地轉向過去,企圖重建賦予他們生命的垂死世界。
      這個新文明的崛起是我們生活中*具**性的事件。
      這一事件也是了解未來的關鍵。它的意義深遠,正如1 萬年前農業發明掀起了**次浪潮,工業革命帶來了驚天動地的第二次浪潮一樣。我們是下一次浪潮——“第三次浪潮”的參與者。
      我們極力搜索字句來描述這一特殊變化的威力和界限。有人稱之為新生的太空時代、信息時代、電子紀元或地球村。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告訴我們,我們面臨“電子技術時代”;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說“後工業社會”就要來了;蘇聯未來學家說這是“科學技術革命”;我自己屢次撰文談到“**工業社會”的來臨。然而,我認為這些名詞,包括我自己的在內,都不是十分恰當。
      有些名詞專注於單一因素,縮小而非擴大了我們的理解;有些名詞是靜態的,暗示一個新的社會可以平穩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不會引起任何衝突和壓力。這些名詞都不能表達撲面而來的變化的全部威力、範圍和動態,以及它們所引起的壓力和衝突。
      人類面臨一次量子躍遷,面對的是有史以來*強烈的社會變動和創造性的重組。我們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事實,卻參與了建立新文明的基層工作。這就是第三次浪潮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人類經歷了兩次重大的變化浪潮,每次都抹殺了先前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無法想像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次浪潮——農業革命經歷了幾千年纔結束,第二次浪潮——工業文明崛起後隻有300 年的壽命。**,歷史的發展速度*快,第三次浪潮很可能將會橫掃歷史,在幾十年內結束,生活在這個**性時刻的我們會感受到第三次浪潮對這個時代的全面影響。
      第三次浪潮拆散了我們的家庭,動搖了我們的經濟,衝擊了我們的政治制度,粉碎了我們的價值觀,每個人都受到其影響。所有舊的權力關繫、**處境危險的領導階層的特權都遭到挑戰,明日的權力爭奪將在此背景下進行。
      這一新文明在很多方面和傳統的工業文明相衝突。它既包含了高科技,又包含了反工業化。
      第三次浪潮帶來了嶄新的生活方式:提倡使用多樣化、可再生的能源;新的生產方式淘汰了大多數工廠的流水線;新式非核心家庭,被稱為“電子住宅”的新機構,以及未來變化很大的學校和企業都將出現。新文明為我們制定新的生活規範,帶領我們**標準化、同步化、集中化,**能源、金錢和權力的集中化。
      新文明向舊文明發起挑戰,企圖推翻官僚制度,減輕**的分量,在後帝國主義的世界裡建立起半自動化的經濟。新文明需要比當今*簡單、*有力、*民主的政府。新文明有其特有的世界觀,以及處理時間、空間、邏輯、因果的方法。*重要的是,我們將會看到,第三次浪潮的文明著手彌補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長久存在的裂痕,促成了明日“產消合一”的經濟。因此,第三次浪潮的文明借助人類理性的幫助,可以成為歷****個真正人性化的文明。
      革命性的前提 兩個**衝突的未來形像占據了**大眾的想像。對願意思考未來的人而言,大多數人假設他們所熟知的世界會永遠延續下去。他們很難為自己構想**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用說去接受一個全新的文明了。當然,他們了解事情在改變當中,但是他們假設當前的改變會掠過他們身邊,任何事物都不會動搖他們熟悉的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他們滿懷信心地指望未來會延續目前的局面。
      這種線性思維方式呈現出兩種面貌:一方面,這是一種沒有經過檢驗的假設,隱藏在商人、教師、父母和政治家的決策背後;另一方面,其冠冕堂皇地出現在統計學、計算機化數據和預測未來者所用的術語中。這兩方面都使人覺得未來的世界和現在大致相同——隻不過第二次浪潮工業化散布得*廣,普及*多的地方而已。
      近期發生的事件狠狠地動搖了這個充滿自信的未來形像。層出不窮的危機占據了頭條新聞的版面,伊朗爆發戰爭,石油價格直線上升,通貨膨脹不可抑制,恐怖主義四處橫行,政府似乎也無力阻止,悲觀論越來越流行。因此,許多人看多了壞消息、災難電影、噩夢般的景像,便武斷地認為**的社會無法邁入未來,因為未來根本不存在。對他們來說,*後的決戰就在眼前,世界正衝向*後的劇變。
      表面上看來,這兩種未來觀似乎**不同,然而兩者都會產生類似的心理和政治影響,因為兩者都導致想像力和意志的癱瘓。如果明日世界隻不過是目前景像的大銀幕立體電影,那麼我們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如果世界注定會在我們有生之年毀滅,那麼我們什麼事也不能做了。總之,這兩種未來觀都會造成否定和被動的心理,使我們動彈不得。
      然而,如果能了解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我們就不會被困於*後決戰和統統一樣的簡單選擇之中。我們可以從許多清晰、具有建設性的角度觀察未來,為明日做準備,*重要的是幫助我們改變現狀。
      本書的基礎是我所謂的“革命性的前提”。我認為,即便在今後數十年內,世界充滿激變、動蕩,甚至處處可見暴力,我們也不會**自我毀滅。我們現在體驗到的變化並不是雜亂無章的,事實上這些變化構成了一個清晰可見的輪廓。同時,這些變化會累積起來,使我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和思維方式發生大變動,而理想的未來是可能實現的。總之,以下所述都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不亞於一場**革命、一次歷史的量子躍遷。
      換言之,本書假設我們是舊文明的*後一代和新文明的**代,而我們個人的苦悶、困惑、茫然多半可以歸因於垂死的第二次浪潮文明與蓄勢待發的第三次浪潮文明所造成的個人衝突和政治制度衝突。
      了然於此,許多看似無意義的事件突然變得清晰易懂了,變化的輪廓清楚地顯露出來,為生存而采取行動也變得可能了。總之,革命性的前提使我們的智慧和意志得到解放。
      變化的前沿 然而,單說我們面臨的變化是革命性的還不夠。在我們能夠控制及引導變化之前,需要從嶄新的角度辨認和分析這些變化,否則我們會迷失方向。
      一個*理想的方法是所謂的社會“浪潮前”分析法。這種方法把歷史視為一連串波動的變化浪潮,並探尋每個波浪的前沿是否引導著我們。我們的注意力與其說集中於歷史的連續性(自有其重要性),毋寧說集中於歷史的斷續期,即革新和中斷時期。這種方法能找出關鍵的新生變化形態,使人們能左右之。
      從*簡單的觀念出發,農業興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個轉折點,工業革命是第二個大突破,這些都不是斷續的瞬時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進行的變化浪潮。
      在**次浪潮出現之前,大多數人生活在經常遷徙的小團體中,以采集、漁獵、畜牧為生。大約在1 萬年前的某一時刻,農業革命開始了,它緩慢地橫掃整個世界,形成了村莊、部落、耕地及新的生活方式。
      17 世紀末,**次浪潮還未結束,工業革命便在歐洲爆發,掀起了第二個**變化的大浪潮。新生的工業化以*快的速度蔓延至各個**。從此,這兩股截然不同的浪潮以不同的速度同時席卷了整個世界。
      **,**次浪潮已經平息了,隻有南美和新幾內亞等少數地區的原住民仍然未接觸過農業。可以說,**次浪潮的力量多半已耗盡了。
      同時,第二次浪潮在短短幾個世紀裡改造了歐洲、北美和其他地方的生活,而且繼續蔓延,許多至今仍以農業為基礎的**努力興建鋼鐵廠、汽車廠、紡織廠、食品加工廠和鐵路。**,我們仍然可以感覺到工業化的衝力,第二次浪潮的力量尚未**耗竭。
      但是在此期間,另一項*重要的發展已經開始了。工業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0 年內達到*高峰,同一時期不受人關注的第三次浪潮開始出現,而且所向披靡。
      許多**同時感受到這兩股甚至三股不同的變化浪潮在以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力度進行活動。
      在本書中,為了方便討論起見,我們把**次浪潮時代定為始於約公元前8000 年,然後一直主宰著世界,直到1650—1750 年。之後,**次浪潮失勢,第二次浪潮繼之而起。第二次浪潮的產於約公元前8000 年,然後一直主宰著世界,直到1650—1750 年。之後,**次浪潮失勢,第二次浪潮繼之而起。第二次浪潮的產品——工業文明繼而主宰地球,直到達到**。*近的歷史性轉折點約在1955 年開始出現於美國——此後10 年內,白領和服務業就業人員的人數首度超過藍領人數,同時計算機、商用噴氣式飛機、避孕藥等許多頗具影響力的新發明風靡一時。在這一時期,第三次浪潮開始在美國蓄積勢力,然後在不同時期登陸其他工業**,如英國、法國、瑞典、德國、蘇聯和日本。**所有科技**的**都受到第三次浪潮與第二次浪潮落伍的經濟和制度之衝擊。
      隻有了解這一形勢,纔能明白我們身邊的各種政治和社會衝突。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