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西安與海東/古都西安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140-204
    【優惠價】
    88-128
    【介質】 book
    【ISBN】780712106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西安
    • ISBN:7807121068
    • 作者:陳景富
    • 頁數:230
    • 出版日期:2005-03-01
    • 印刷日期:200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0千字
    • 《古都西安》這套大型叢書,是想讓人們對西安有*深刻的了解。能夠觸摸到西安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靈魂,讓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叢書按照從古至今、全面繫統的原則分篇編排。每篇或按時序,或分類論述,但總的體例大致劃一,以求繫統、準確、全面而又有重點地介紹西安。叢書在保證學術水準的前提下,盡可能為*廣泛的讀者所接受,使史學走向大眾,*具有嚴謹的科學性、淵博的知識性和藝術感召力。
      本書為其中一冊,論述了西安與海東的有關知識。
    •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書 ,一幕幕、一頁頁記錄下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古都西安見證了“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鼎盛輝煌,然而,往日這個帝王們希冀 長治久安、長久平安的長安城也幾度衰落,數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 了。 本書為“古都西安”大型叢書之一,論述了西安與海東的有關知識,立 體全景地展現西安歷史,使史學走向大眾,更具有嚴謹的科學性、淵博的知 識性和藝術感召力。
    • 自序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建都長安之封建王朝與朝鮮半島的關繫
      第一節 使節往來,歷史悠久
      第二節 海東三國與統一新羅向唐朝派遣宿衛人員和留學生
      第三章 漢唐典章制度對朝鮮半島之影響
      第一節 郡縣制度在朝鮮半島的推行
      第二節 中國與朝鮮半島**職官制度之比較
      第四章 漢隋唐用兵朝鮮半島的原因與性質
      第一節 漢武帝與朝鮮半島四郡之設
      第二節 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
      第三節 唐初對半島用兵
      一、唐太宗對高句麗用兵的原因和經過
      二、唐羅聯軍滅百濟
      三、唐羅聯軍滅高句麗
      四、唐朝與統一新羅間的軍事摩擦及兩國界線的劃定
      五、“唐羅聯盟”中的新羅出色外交家——金仁問
      第五章 長安與朝鮮半島的經濟交往
      第一節 貢賜代貿與生產技術的交流
      第二節 長安與朝鮮半島之交通
      第六章 儒家學說及其典籍東傳朝鮮半島
      第一節 儒家學說東傳海東三國
      第二節 統一新羅時期及其後儒學的傳播與影響
      第三節 三國及統一新羅時期的儒學巨子
      第七章 科學技術的交流
      第一節 天文歷法的交流
      第二節 農耕技術、醫學及算學的交流
      第三節 建築技術的交流
      第八章 文學藝術的交流
      第一節 詩、賦、詞的交流
      第二節 樂舞的交流
      第三節 繪畫與雕刻藝術的交流
      第四節 棋藝、書法的交流
      第九章 軍事文化的交流
      第一節 海東在唐宿衛人員及武職封贈
      第二節 唐朝軍旅中的海東籍將帥
      第三節 新羅**及弓弩制造技術傳人唐朝
      第十章 佛教文化的交流
      第一節 海東佛教的源頭在長安
      第二節 長安地區的海東求法請益僧總覽
      第三節 研習三論宗之求法請益僧
      第四節 研習律學的求法請益僧
      第五節 研習華嚴學的求法請益僧
      第六節 研習法相唯識學的求法請益僧
      第七節 研習密教的求法請益僧
      第八節 海東入華學僧與長安禪法
      一、無相禪師與玄宗皇帝的殊勝因緣
      二、慧昭與宗密禪的關繫
      三、玄昱與章敬懷暉
      第九節 崔致遠與長安佛教
      第十節 在長安求法的其他海東學僧
      第十一章 長安與朝鮮半島的道教文化交流
      第一節 道家及道教文化傳播朝鮮半島概述
      第二節 對海東道教典籍有關記載的評析
      第三節 子午谷《金可記傳》摩崖銘文刻石年代略考
      第十二章 海東人在長安活動的遺址略述
    • 箕氏朝鮮的開國者為箕子胥餘。箕子本為殷商之賢臣,先秦文獻如《尚 書》、《論語》、《左傳》、《戰國策》、《管子》、《荀子》、《韓非子 》等均有關於箕子的記述。至西漢伏勝撰《尚書大傳》、司馬遷撰《史記》 ,這纔明確記載箕子被封朝鮮之事。其中尤以《史記》記載*詳,其大意是 :箕子預知殷之不祥,紂王日益淫洙,箕子諫而不為所納,於是“披發佯狂 而奴”。周武王既滅殷,特地訪問箕子,請教治國之道理,箕子為其作《洪 範》九法,“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其後,箕子入朝於周,其間 曾路經殷墟,作《麥秀之詩》,譴責商紂王之無道。《尚書大傳》與《史記 》不同的是:箕子先受封,然後作《洪範》,而且明確記載朝周的時間為武 王即位之第十三年,亦即克殷之次年。箕子在朝鮮建立奴隸制**後,“教 其民以禮儀、田蠶、織作”;或謂“作八條之教以教之”。周衰,燕自尊為 王,欲東略朝鮮。朝鮮侯亦自稱王,並準備興兵逐擊燕,尊擁周王室。後在 其大臣禮諫說下,終於避免了戰爭。後來,箕氏子孫驕且虐,燕王乃遣將秦 開攻打朝鮮之西方,取地二千餘裡,至滿番汗為界,朝鮮從此衰弱。秦並天 下,築長城至於遼東,朝鮮王否,畏秦侵襲,因此既表示服屬而又不願意稱 臣。否子準即位二十餘年,值秦末天下大亂,燕、齊、趙民眾不堪其苦,往 往亡入朝鮮,準將他們安置於國之西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詔立盧綰 為燕王,燕與朝鮮以浸水(今朝鮮境內大同江)為界。公元前195年後不久, 箕氏朝鮮為燕人衛滿所滅。
      衛滿滅箕氏朝鮮後所建政權,史稱衛滿朝鮮。初,漢高祖崩後,燕王盧 綰反,逃人匈奴,衛滿亦化裝成胡人亡命,東渡貝水,降於準,說服準允許 他居於其國之西界,收秦末燕、齊、趙之逃亡者為朝鮮守邊,“準信寵之, 拜為博士,賜以圭,封之百裡,命守西邊”。衛滿聚眾勢大之後,詭稱漢兵 分十道前來進攻,請求赴平壤宿衛,乘機攻準,準不敵,隻好率左右及宮人 走人海,遷居於韓地。衛滿立國,仍都平壤。惠帝(前194—前188)、呂後( 前187—前180)二世,漢天下初定,朝廷許滿為外臣,管束塞外諸夷,“毋 使盜邊”,亦勿阻其人朝。衛滿乘機擴大勢力,拓地至“方數千裡”,真番 、臨屯皆來服屬。其孫右渠即位後,*滋意招誘漢之逃亡者,借以壯大自己 ,抗禮漢廷,遮塞真番、辰國入朝之路,漢武帝於是於元封二年(前109年) 秋發兵攻之,至次年夏滅衛氏朝鮮。古朝鮮的歷史至此宣告結束。
      與半島北部的古朝鮮相對,半島南部有“三韓”,因其王稱“辰王”, 所以,三韓亦稱“辰國”。綜合《漢書》、《三國志》、《魏略》的記載, 至遲至箕氏朝鮮末年,三韓民族已經形成部落聯盟。箕準被燕人衛滿打敗之 後,曾走人海,居韓地自稱韓王,不與衛滿朝鮮相往來,其子孫及親戚留居 舊國者亦皆冒姓韓氏。衛滿朝鮮右渠統治時期,辰國仍“與朝鮮貢蕃不相往 來”。右渠末年,相當於漢武帝元鼎年間(前116—前111),辰國與真番欲上 書見漢天子,但道路為右渠“雍閼弗通”,這件事成了漢朝出兵滅衛氏朝鮮 的一個理由。
      關於三韓的情況,《三國志》**次設專傳敘述。其文謂,韓在帶方( 郡)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裡。韓有三種,一日馬韓, 二日辰韓,三日弁韓。馬韓在西,有“國”五十年,伯濟即其一;其民知種 植、蠶桑、作棉布;各有長帥,大者名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 城廓;王稱辰王,治所在月支國。辰韓在馬韓之東,始有六國,後析為十二 國,斯盧國即其一;其耆老自言為避秦苦役逃亡於韓的華人,馬韓割其東界 地讓其居住;其言語與馬韓異,而與秦人相似,如稱國為“邦”,弓為“弧 ”,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互稱呼為“徒”等,故辰韓也稱秦韓 ;因其為流移之人,故受馬韓所制,辰韓人不得自立為王,常用馬韓人充任 ,世世相繼;其民知種植,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弁韓又稱弁辰,亦 有十二國,此外還有一些小的“別邑”,各有渠帥,大小五等,依次是臣智 、險側、樊穢、殺奚、邑借;弁韓與辰韓雜居,亦有城廓,衣服、居處與辰 韓同,言語法俗亦相似。在三韓境內,後來演化出新羅、百濟兩國。
      三國鼎立,起自公元前1世紀後半期,止於公元7世紀60年代,相當於中 國西漢(包括莽新)後50年,至於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所謂三國,即 高句麗、百濟、新羅。在中國正史文獻中,*早提到高句麗的是《後漢書》 ,次為《三國志》、《魏書》等。其地在遼東以東千裡,南接朝鮮、穢貊, 東臨沃沮,北與扶餘接,地方二千裡,多大山深谷。族出扶餘別種,屬卒本 扶餘,言語法則多同,共有五部,即消奴部、*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 婁部。王先出消奴部,後由桂婁部代之。武帝滅朝鮮,設真番、臨屯、樂浪 、玄菟於其地,以高句麗為縣,使屬玄菟郡,賜鼓吹伎人,授朝服衣幘。其 始祖名朱蒙,先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城西五女山城),歷四十年後 遷都**城,亦稱丸都城或尉那岩城(今吉林省集安或附近的山城子);再歷 四百二十五年,復遷都半島之平壤;再歷一百五十六年,又遷都長安城。又 八十二年後,即公元668年,為新羅與唐朝聯軍所滅,是年為唐高宗乾封三 年(668年)。共28王。百濟為馬韓五十四國之一,原作“伯濟”,始祖溫祚 ,高句麗始祖朱蒙後妻之子,故族屬仍為扶餘別種,即卒本扶餘。中國文獻 《魏書》*早設傳敘百濟歷史,《南史》、《北史》、《隋書》、兩《唐書 》亦均有傳。其中《周書》謂其國界“東極新羅,北接高句麗,西南俱限大 海,東西四百五十裡,南北九百餘裡”。國都稱固麻城,《三國史記》作慰 禮城(今漢城漢江南岸),官分十六等,又設內外兩部分掌眾務。其衣服,男 子略同於高句麗,婚娶略同華俗。建國後三百八十九年遷都漢城;又歷一百 零五年,遷都熊津;再歷六十三年,移都泗批(又名所夫裡),改國號日南扶 餘,一百二十七年後,即公元660年,被新羅、唐朝聯軍滅亡。共30王。新 羅在中國文獻中比之高句麗、百濟,出現*晚,首見於《北史》與《南史》 ,但錯訛頗多,今結合《三國史記》略述如下:新羅初號徐耶伐,或雲斯羅 、斯盧、雞林。國都在金城(今慶州),後復在城東南築月城(或稱在城),月 城北有滿月城,月城東有明活城,月城南有南山城。始祖住金城,後世多在 兩月城。據《北史》載,其先本辰韓種屬,為辰韓十二國之一,其地“兼有 沃沮、不耐、韓、穢”舊土,東南逼海,西與百濟接,北與高句麗為鄰,所 謂“始與高句麗、百濟地錯犬牙”是也。其人“雜有華夏、高(句)麗、百濟 之屬”。官有十七等,“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風俗、刑政、衣服略與 高(句麗)、百濟同”。新羅第二十九王真德王(勝曼)末年(660年)聯合唐軍 首先攻滅百濟,第三十代王文武王(法敏)即位八年復聯合唐軍攻滅高句麗, *後統一半島。三國對立的局面至此結束,歷史進入統一新羅時期。統一新 羅與唐以鋇水為界。至第五十六代王敬順王在位九年(935年)降於王建高麗 ,統一新羅滅亡。
      後三國,這是統一新羅末年所出現的三個政權,即新羅及在百濟、高句 麗舊地建立起來的後百濟、後高句麗。後百濟於新羅真聖女王六年(892年) 由“完山賊甄萱”所建。後高句麗於新羅孝恭王八年(904年)由弓裔所建, 先都松嶽郡,尋遷鐵圓,國號摩震,年號為武泰,後又改國號為泰封,年號 為水德萬歲。習慣上稱弓裔政權為後高句麗。公元918年,王建奪取泰封政 權,稱高麗王,都於松嶽。公元931年滅後百濟,公元935年,新羅王降於王 建高麗,後三國時期至此結束。
      P2-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