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心影留蹤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235-340
    【優惠價】
    147-213
    【介質】 book
    【ISBN】978750806828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夏
    • ISBN:9787508068282
    • 作者:弘宗
    • 頁數:289
    • 出版日期:2012-01-01
    • 印刷日期:2012-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0千字
    • 弘宗師是年輕出家的尼法師。十六歲即考入大學讀本科,畢業後入世工作幾年,而後毅然出家,精修律儀,參究禪觀,多年不懈。《心影留蹤》收錄了作者弘宗師的隨筆作品,包括:《行走一生的學養》、《上善若水》、《隱居的一家人》、《功臣的沒落》、《蘇武牧羊》、《拉二胡的門衛》、《夜行華山路》等。本書由南懷瑾推薦,可作為青年人研讀古文的參考書。
    • 《心影留蹤》收錄了弘宗師的隨筆作品,包括:《行走一生的學養》、 《上善若水》、《隱居的一家人》、《功臣的沒落》、《戰國四君子的性格 人生》、《蘇武牧羊》、《千秋一醉》、《秋水長天有奇文》、《拉二胡的 門衛》、《夜行華山路》等。《心影留蹤》由弘宗著。
    • 序言

      古語留香
      行走一生的學養
      上善若水
      隱居的一家人
      再讀《二十四孝》
      造馬工程

      史海尋津
      一封寫給誰的信
      詩人之殤
      道、德、術、法與生存方式
      法與情
      滴水恩,湧泉報
      君子仇,小人恨
      士為知己者死
      功臣的沒落
      戰國四君子的性格人生
      蘇武牧羊

      文思悠悠
      含英咀華細讀書
      有願無違歸園田
      與清風明月相伴
      千秋一醉
      秋水長天有奇文
      眼中淚,心中情
      郭橐駝種樹
      鄉音民風
      一意孤行的改革者

      心泉細語
      驀然回首
      寂寞讀史,明月相伴
      真情與實意
      臨窗觀雨
      父與女
      拉二胡的門衛
      夜行華山路
      走過鼓浪嶼
      無意
      莫高窟前的懷想
      城牆上的遙望
      鏡子的傳說
      瀋園之思
      地下的兵團
      農家小院
      諧音隱喻之妙
      秋語秋心
      觀戲的滋味
      四季之約
      那一樹一樹的花
      鼕日小憩
      無題
      山,海,天
    • 一條是顏淵之路——克己復禮。克己復禮是“孔子式人生”的一個重要 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 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關於“克己復禮”,許多學者的理解是克制( 或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西周之禮)。南公懷瑾先生則認為: “克己復禮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惡的思想、偏差的觀念,而** 走上正思,然後那個禮的境界纔叫做仁。如宋儒朱熹的詩:‘昨夜江邊春水 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這就看到他 的修養,不能說沒有下過工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 後天下平”。可見,修齊治平,是中國文人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目標,是其人 生價值的體現,也是他們現實生活的精神支撐。人生目標的高遠,使古代文 人能夠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艱難挫折而無所畏懼,以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勇往 直前。這體現在個體身上,就是文人們十年寒窗苦讀的動力與目標;體現在 群體身上,是中國文人對儒家精神的千年傳承和堅持。兩千年來,歷朝歷代 都有如此秉持著文化精神而奮鬥不屈的文人志士,例如為後人熟知的杜甫、 範仲淹、嶽飛、蘇軾、王安石、文天祥等等。
      “三十而立”,經過十多年的隨時隨地的反省、體察,對自己和他人的 行為、性格等有了深切的了解,並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漸漸形 成了立足於社會的為人的準則和行事的標準。孔子曾說:“吾道一以貫之。
      ”那麼,三十歲的人,就應該明確做人處世的道理,並立於此而不動了,成 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這是“孔子式人生”的小成階 段。
      “四十不惑”,是懂得了人生的智慧,認識到了人生的**價值。經過 十年的學養,對自己的人生不再疑惑,知道自己這輩子該做什麼了,對自己 的人生方向也不會再動搖了,看人看事情很透徹,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能 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這是“孔子式人生”的中成階段,至此,具備了人生 形而下的學問,但形而上的學問尚不清楚。
      “五十而知天命”,對“天命”的理解,含義是豐富而深刻的,它包括 了天性、人性、道義、責任、自然的稟賦和上天的意旨等等。
      世人對天命的理解往往會走人對命運的執著探索之途。事實上,對命運 的思索,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學家們的基本命題之一。羅素在《西方哲學史》 裡有這樣的一個描述:“面對浩茫的宇宙,人類心靈中希望和恐懼並存。這 種不能確定的未來使人痛苦。”古希臘悲劇對命運的追問,就顯示了人類在 兩千年前就開始了對人生與命運的深入思考。中國文化在這方面的論評也有 著各自不同的觀點與價值取向,道家是“齊萬物,一生死”的**態度,佛 家從人性的角度由人的生老病死人手,引導著人們的生存與生活。
      儒家是什麼態度呢?我們先看看世人對孔子的種種解讀。一種觀點認為 是不論生死,理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季 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 ,焉知死?’”持這種觀點的認為,命是朝著一定目標前去的一股力量。人 們從事各種活動,其外表的成功有賴於各種外部條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條 件是否配合,**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那麼,這種事物發展的不可預測性 ,該如何面對呢?孔子的知命便是對問題的解答:既然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 的不可測性,那麼人們所能做的便是認清客觀世界這些存在的必然性,竭盡 己力,成敗利鈍在所不計。為此,孔子身體力行地實踐了他的人生觀,以“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懈追求為後人做出了表率。可見,儒家不談命運的 目的是為了重在行為,教世人以積極行動的姿態走入社會服務大眾。比如梁 漱溟先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中說:“生”是儒家的核心觀念,“ 孔家沒有別的,就是要順著自然道理,頂活潑頂流暢的生活”。他還說:“ 他隻管當下生活的事情,死後之事他不管的。”(《梁漱溟先生講孔孟》)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對孔子生死觀的錯誤解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在邏輯上不是相互排斥的選擇關繫,而是前後遞進的 關繫。比如朱熹對此的注解就是:“問事鬼神,蓋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 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問也。然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 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則必不能反終而知所以死。蓋幽明始終,初無二理,但 學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程子曰:‘晝夜者,死生之道也。
      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這裡用“學 之有序,不可躐等”的言辭,等於說形而上的生死鬼神觀,初學者難以領會 的。
      P6-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