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蘇丹/列國志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外國社會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介質】 book
【ISBN】97875097016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09701638
  • 作者:劉鴻武//姜恆昆
  • 頁數:496
  • 出版日期:2008-06-01
  • 印刷日期:2008-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02千字
  • 蘇丹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國土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在非洲53個**中位列首位。在蘇丹境內,尼羅河縱貫南北,長達3300公裡,河道上瀑布成群,起伏跌宕,沿途有眾多支流彙入。尼羅河賦予了蘇丹多樣性的民族精神,塑造了蘇丹豐富而多彩的民族文化。古希臘詩人荷馬曾這樣贊美它:“那是一個*遙遠的**,是人類*公正的地方,也是諸神*寵愛的地方。”本書對蘇丹進行了全面、繫統的介紹。
  • 蘇丹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國土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在非洲53個國 家中位列首位。蘇丹這個國家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恰如一 幅色彩斑斕的百衲圖,一個多姿多彩的萬花筒。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列國志》的子項目的研究成果 ,是一本全面反映蘇丹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科教文衛、外交 等方面發展概況的工具書。
  • 緒言 大河之國——蘇丹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區劃
    三 重要城市
    四 地形特點
    五 河流與湖泊
    六 氣候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 礦物結構與儲量
    二 植物資源
    三 動物資源
    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
    一 人口
    二 種族與民族
    三 語言形態
    四 宗教及教派
    第四節 民俗與節日
    一 民俗
    二 節日與慶典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蘇丹歷史演進基本特點
    一 關於“蘇丹”、“努比亞”與“庫施”
    二 蘇丹歷史演進的若干特點
    第二節 努比亞文明的興衰
    一 努比亞文明的形成與早期庫施王朝
    二 納帕塔時期的努比亞文明與庫施王朝
    三 麥羅埃時期的努比亞文明與庫施王朝
    四 古代努比亞文化的成就
    五 基督教努比亞諸王國的興盛
    第三節 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傳入
    一 《巴克特條約》及努比亞人與阿拉伯人的對峙
    二 阿拉伯人的滲透與伊斯蘭教的傳播
    三 基督教努比亞的衰落
    四 伊斯蘭化的芬吉王國
    五 伊斯蘭化的富爾素丹國
    第四節 奧斯曼埃及的統治與馬赫迪起義
    一 奧斯曼埃及的統治(1821~1885)
    二 馬赫迪起義(1884~1898)
    三 英埃重占蘇丹
    四 英埃共管時期(1899~1955)
    五 英國殖民者的南方政策
    第五節 民族主義運動與走向獨立
    一 蘇丹民族主義的興起
    二 曲折的獨立之路
    三 南北統一下的蘇丹獨立
    第六節 當代蘇丹歷史進程
    一 **屆文官政府(1956~1958)
    二 阿布德軍政府(1958~1964)
    三 回歸文官政治(1964~1969)
    四 尼邁裡時代(1969~1985)
    五 達哈卜過渡軍政府(1985年4月~1986年6月)
    六 薩迪克政府(1986年6月~1989年6月)
    七 巴希爾時代的開始(1989年6月~)
    第七節 重要歷史人物
    第三章 政治
    第一節 政體與**機構
    一 獨立前的政治遺產
    二 獨立後政體的演變
    三 獨立以來的憲法
    四 現行的**機構
    第二節 立法機構
    一 立法機構演變
    二 立法機構設置
    第三節 司法機構
    一 司法制度的二元性
    二 司法制度的演變
    三 司法部門的設置
    第四節 政黨與團體
    一 政黨制度的演變
    二 重要政黨與政治組織
    三 重要政治人物
    第五節 南方內戰與民族**構建問題
    一 南方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二 **次內戰(1955~1972)
    三 第二次內戰(1983~2005)
    四 艱難的和平進程與內戰的結束
    第六節 達爾富爾衝突
    一 達爾富爾衝突的由來與性質
    二 解決達爾富爾衝突的**努力
    第四章 經濟
    第一節 經濟發展概述
    一 經濟發展簡史
    二 發展水平與基本結構
    三 基本經濟制度及其演化
    四 近年的經濟改革成效與存在問題
    第二節 農牧業
    一 農業
    二 畜牧業、林業和漁業
    第三節 工業
    一 制造業
    二 礦業
    三 能源與供應
    四 建築業
    第四節 交通與通信
    一 交通運輸
    二 通訊與電信
    第五節 財政與金融
    一 財政收支
    二 金融
    三 流動資金和經常賬目
    四 外彙儲備和彙率
    第六節 對外經濟關繫
    一 對外貿易
    二 外債、外援與外國資本
    三 蘇丹與中國的經貿關繫
    第七節 旅遊業
    一 旅遊資源與開發潛力
    二 旅遊業開發現狀及設施
    三 主要旅遊景點
    第八節 國民生活
    一 通貨膨脹情況
    二 工資與消費水平
    三 就業狀況
    四 關於婦女地位
    第五章 軍事
    第一節 概述
    一 建軍簡史
    二 國防體制
    三 國防預算
    第二節 軍兵種實力
    一 陸軍
    二 海軍
    三 空軍
    四 防空部隊
    五 準軍事部隊
    第三節 軍事訓練和兵役制度
    一 軍事訓練
    二 兵役、軍銜制度及軍服徽章
    第四節 對外軍事關繫
    一 對外軍事合作
    二 巴希爾政府的對外軍事合作
    第六章 教科文衛
    第一節 教育
    一 教育發展簡史
    二 教育發展現狀
    三 高等教育與大學
    四 女子教育的發展
    五 教育管理體制
    六 年代以來的教育發展與改革
    七 重要的教育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文學與藝術
    一 文學發展概況
    二 當代文學與重要作家
    三 豐富多彩的蘇丹藝術
    四 蘇丹的阿拉伯-非洲音樂舞蹈
    第三節 科學技術
    一 科技發展概況
    二 重要科研機構
    第四節 醫藥衛生
    一 疾病流行情況
    二 獨立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情況
    三 醫療衛生現狀與問題
    第五節 文化體育事業
    一 文化機構與設施
    二 體育
    三 圖書館與博物館
    第六節 新聞媒體
    一 報紙雜志
    二 廣播與電視
    第六章 外交
    第一節 外交政策
    一 外交理念與原則
    二 對重大**問題的態度
    第二節 蘇丹與美國的關繫
    一 蘇丹與美國的早期關繫
    二 巴希爾政府與美國的關繫
    第三節 蘇丹與歐盟關繫
    一 蘇丹與歐盟關繫
    二 蘇丹與英、法等國關繫
    第四節 蘇丹與俄羅斯、東歐**關繫
    第五節 蘇丹與中國的關繫
    一 蘇丹與中國關繫回顧
    二 近年蘇丹與中國關繫的發展
    第六節 蘇丹與周邊**關繫
    一 與埃及的關繫
    二 與利比亞的關繫
    三 與埃塞俄比亞的關繫
    四 與阨立特裡亞的關繫
    五 與烏干達的關繫
    六 與乍得的關繫
    七 與中非共和國的關繫
    八 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關繫
    九 與肯尼亞的關繫
    第七節 蘇丹與世界其他**的關繫
    一 與阿拉伯**的關繫
    二 與伊朗等國的關繫
    附錄
    一 蘇丹歷史大事年表
    二 蘇丹歷屆政府**及任期
    三 蘇丹重要工商與貿易企業集團
    四 蘇丹重要開發公司
    五 蘇丹重要商會
    六 蘇丹合作社團
    七 蘇丹重要私營企業與公司
    八 蘇丹重要工貿聯合會
    九 蘇丹重要交通運輸公司
    十 蘇丹主要金融機構及地址
    十一 蘇丹主要外國銀行及地址
    十二 蘇丹主要開發銀行及地址
    十三 蘇丹股票交易所及地址
    十四 蘇丹主要保險機構及地址
    十五 蘇丹主要報刊及地址
    十六 蘇丹主要新聞機構及地址
    十七 蘇丹主要出版社及地址
    十八 蘇丹廣播通訊機構及地址
    十九 外國駐蘇丹外交代表處地址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 阿拉伯人 蘇丹的阿拉伯人由操各種阿拉伯語方言的穆斯林部落民組 成,隻有一小部分源於埃及的操阿拉伯語的人被排斥在外,因為他們信仰 科普特基督教派。蘇丹的阿拉伯人,是公元7世紀以後,經埃及或紅海陸續 移人蘇丹的亞洲阿拉伯人與蘇丹當地居民世代融合的後裔,主要分布於今 蘇丹的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定居在尼羅河流域的北 部和傑濟臘等地,從事農業、工業生產或經商,而*多的則是散布在各地 的遊牧部落,以逐水草放牧或狩獵為生。他們的外貌不同於亞洲的阿拉伯 人,帶有當地黑人的某些特征,大多數人皮膚呈褐色或淺黑色,並且頭發 卷曲。
    阿拉伯人是蘇丹人數*多的民族。根據1983年的人口普查,阿拉伯人 占蘇丹總人口的近40%,在北方各省則近55%,而在喀土穆及周邊地區,阿 拉伯人占**多數。在科爾多凡和達爾富爾等地區,阿拉伯人雖說不是***多數,但也是多數民族。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蘇丹還有許多把阿拉伯 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但他們並不自認為是阿拉伯人。
    盡管有著共同的語言、宗教和自我認同,但蘇丹的阿拉伯人並未形成 一個緊密的群體。他們的謀生之道與生活方式多有不同,除了有定居與遊 牧之差異外,還有將他們分為不同部落的古老傳統,每個部落都稱有與他 人不同的自己的祖先。
    傑希奈人(Juhayna)和賈阿林人(Jaali或Jaalayin)是蘇丹阿拉伯人中 兩個*大的部落。盡管許多人已經定居了,但傑希奈人主要由遊牧部落構 成。人數*多的賈阿林人*初居住在尼羅河兩岸,其成員後來散居各處, 現主要分布於北部和中部地區。蘇丹人把賈阿林人看作是*初的原住民, 隻是後來漸漸地阿拉伯化了。盡管蘇丹人認為傑希奈人較少被融合,但有 些傑希奈部落卻因吸收遷徙地的原住民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巴卡 拉(Baqqara)部落遷往南部和西部,在那些地區遇到了當地的黑人,現在已 經很難把他們和當地的土著民區分開了。
    蘇丹阿拉伯人第三大支繫是卡瓦希裡人(Kawahla),他們有13個大小不 同的部落。其中8個部落和另5個部落的一些分支居住在喀土穆以北和以西 地區。他們在那裡*多地過著田園生活,這和居住在喀土穆以南、庫斯提 (Kusti)以北的白尼羅河兩岸的其他5個部落有著較大不同。居住在河岸的5 個部落有著相當程度的自我意識和某種凝聚力,但各部落之間為了當地的 權力和地位也經常發生衝突。
    散居在其他地區阿拉伯人中的小的部落或世繫(lineage)中也有一些謝 裡夫人(sharif,復數為sharafa,即聖族後裔,泛指伊斯蘭教早年的聖徒 或出身高貴的人)。這樣的世繫多數自稱是宗教導師或者是他們的後裔。芬 吉王國後裔組成的一個很小的芬吉(Funj)部落也聲稱他們是倭馬亞王朝 (Ummayyads,公元661~750年定都在現敘利亞大馬士革的早期阿拉伯帝國 王朝)的子孫,他們分布在中部地區,其中一部分人定居在森納爾。
    部落之間的衝突通常是由爭奪好的牧場而引起的,或者是由遊牧部落 和定居部落為了爭奪生存環境而引起的。在遊牧或者現今已經定居的阿拉 伯人中間,部落或亞部落通常會為當地權力而爭鬥。
    部落或亞部落單位的成員資格通常由出身而定,但是個人或者群體也 可以通過收養、委托或決定以某種方式生活等形式加入某個單位。例如, 當定居的富爾人(Fur)成為遊牧者後,他就被當作巴卡拉人,這些新加入者 的子孫就被認為有了該部族的出身。
    雖然部落和亞部落區分了蘇丹的阿拉伯民族,但是其他一些差別(如社 會地位和權力的不同)也可以將蘇丹的阿拉伯民族區分為不同的部落和亞部 落成分。當然,教派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區分因素。
    努比亞人(Nubian)努比亞人是蘇丹的第二個重要的穆斯林群體,也是 蘇丹*古老的土著世居民族。努比亞人雖然已經信奉伊斯蘭教,可稱為穆 斯林民族,但他們與蘇丹阿拉伯人不同,他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民族語言 努比亞語,阿拉伯語隻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他們的家園在蘇丹北端和埃及 南部的尼羅河河谷,即從尼羅河**瀑布到第四瀑布之間的地帶。從人類 學角度上看,努比亞人屬於中東與北非地區古老的閃-含民族(閃米特人與 含米特人)的東支。閃含民族是中東地區一個結構與起源較復雜的人種,總 體上屆高加索人種,但應該有混合非洲黑人成分的因素。蘇丹努比亞人的 祖先是古老的哈姆族(含米特族),現在的努比亞人是由土著努比亞人融合 了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或黑人的血統而形成的,因此他們有些人皮膚呈淺 棕色,有的人呈深棕色。另外,其他一些較小的操相關語言並宣稱和尼羅 河努比亞人相連的部族被起了當地的名稱,例如達爾富爾的比爾齊德人 (Birqid)和美達卜人(Meidab)。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因阿斯旺高壩的修建,尼羅河水淹了他們的土地 ,大約3.5萬~5萬尼羅河努比亞人遷往了卡薩拉省的阿特巴拉河流域。究 竟有多少努比亞人還留在尼羅河河谷目前還不清楚。甚至在重新安置前, 許多努比亞人或長期或短期都離家去城裡打工,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 還是和傳統的家園保持著聯繫。在1955~1956年的人口普查中,多數努比 亞人被計人喀土穆地區而不是北方的努比亞人所在地區。被安置後的努比 亞人同樣也去城裡做工,許多人在家鄉還有土地,由他們的家屬和雇來的 非努比亞人照看。努比亞人常常帶著家屬在喀土穆、卡薩拉和蘇丹港做工 ,他們從事的工作從家政服務和半熟練勞工一直到要求有文化的教書和行 政事務。盡管他們懂阿拉伯語,也信仰伊斯蘭教,但努比亞人仍然保持著 相當的自我意識,他們在城市裡傾向於結成緊密的社團。
    貝賈人(Beja)講貝賈語的蘇丹穆斯林民族。貝賈人屬於高加索人種的 閃米特東支,自古以來就生活在紅海之間的東部沙漠山區。貝賈人是古哈 姆族(含米族)的後裔,皮膚呈棕色,卷發,多從事農、牧業生產,少數人 則在喀什三角洲種植棉花和棕櫚樹,出售“植物像牙”一一棕櫚果核殼制 品。大約一千年前阿拉伯人對貝賈人的影響並不大,但此後貝賈人皈依和 采用了把他們和阿拉伯祖先聯繫起來的伊斯蘭教和宗譜,阿拉伯化了他們 的名字並在他們的語言中加進了阿拉伯詞語。盡管貝賈人的祖先中有一些 阿拉伯人,但他們主要還是土著居民的後代,他們並沒有**阿拉伯化。
    貝賈人的語言貝賈語(Bedawiye,亦稱貝督維語)把他們同操庫施特語的南 方人聯繫了起來。
    到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貝賈人都屬於下面四個部族中的其中一個: 比沙林部落(Bisharin)、哈丹達瓦部落(Hadendowa)、艾姆拉拉部落 (Amarar)和巴尼阿米爾部落(Bani Amir)。哈丹達瓦部落是*大的一個部族 ,但是比沙林部落的土地*多,該部落包括定居在遠離貝賈人範圍的南部 的阿特巴拉河流域的部落和北方的遊牧部落。許多哈丹達瓦部落成員,尤 其是那些居住在靠近陶卡爾沿岸地區的成員是從事農業的定居者,當然還 有一些則仍然是遊牧民。艾姆拉拉部落是第二大部族,他們生活在貝賈人 區域的中心,大多數為遊牧民。巴尼阿米爾部落在蘇、阨(立特裡亞)邊境 地區生活。貝賈人中的遊牧民的比例並不確定,但總體上遠遠高於阿拉伯 人中遊牧民所占的比例。貝賈人比較保守、自大和冷漠,甚至對同族人也 是如此,他們很少與陌生人來往。貝賈人一直不願承認中央政府的**性 。P32-3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