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繫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軍事 -> 政治與軍事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徐藍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32465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303246564
    書名: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繫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繫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作者:徐藍

    代碼:198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繫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作  者: 徐藍,耿志 著
    size="731x8"
    定  價: 198
    size="731x8"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9年07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635
    size="731x8"
    裝  幀: 精裝
    size="731x8"
    ISBN: 9787303246564
    size="731x8"
    目錄
    緒論(1)
    編同盟的基礎
    章戰前英國的軍事戰略(25)
    節“10年規則”的實施與廢止(28)
    一、“10年規則”的(28)
    二、“10年規則”面臨質疑(31)
    三、國際新形勢與“10年規則”名義上的廢止(33)
    四、“10年規則”的正式廢止(36)
    五、“10年規則”的影響(39)
    第二節海軍戰略——從“一強標準”到重拾“兩強標準”(42)
    一、放棄“兩強標準”與應對海軍軍備競賽(43)
    二、彌補海軍缺陷(48)
    三、重整海軍軍備與新“兩強標準”(58)
    四、三線作戰問題和戰略重點次序的變化(67)
    第三節空軍戰略——“一強標準”的威懾戰略(76)
    一、“一強標準”的確立(79)
    二、矛頭由法國指向德國(84)
    三、從“A計劃”到“F計劃”(86)
    四、從“H計劃”到“M計劃”(91)
    五、不成功的威懾戰略(98)
    第四節陸軍戰略——勉強的“大陸義務”(102)
    一、陸軍戰後遭受冷遇(103)
    二、虛弱的呼聲(106)
    三、嚴峻形勢與慣性思維(110)
    四、與法國的戰略接觸(119)
    五、勉強的“大陸義務”(126)
    六、分析與評價(132)
    第二章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的軍事戰略計劃(135)
    節美國軍事戰略計劃的制訂機構(136)
    一、陸海軍聯合委員會的成立與重組(136)
    二、陸海軍聯合計劃委員會(138)
    三、海、陸軍軍事學院(139)
    第二節“橙色”作戰計劃(141)
    一、美日對立的源起(143)
    二、“橙色”計劃的(146)
    三、“橙色”計劃的發展(149)
    四、後的修訂(152)
    第三節“與盟國共同作戰”計劃的演練(154)
    一、計劃演練科目的開設(154)
    二、1934—1940年的計劃演練(155)
    三、計劃演練的前瞻性(157)
    第四節從“橙色”計劃到“彩虹”計劃(157)
    一、“彩虹”計劃1—4(158)
    二、“D計劃”(164)
    三、“彩虹”計劃5(167)
    四、“彩虹”計劃的意義(170)
    第五節“勝利”計劃(171)
    一、計劃的制訂(171)
    二、計劃的內容(176)
    三、“勝利”計劃的意義(181)
    第二編走向同盟
    第三章美國和平計劃的失敗(185)
    節1937年美英關於羅斯福和平會議計劃的秘密談判(185)
    一、美國和平會議計劃的提出(186)
    二、美英秘密協商(187)
    三、和平會議計劃受挫原因(192)
    第二節羅斯福—韋爾斯和平計劃及其失敗(197)
    一、韋爾斯和平計劃的提出與擱置(197)
    二、和平計劃的再次提出(203)
    三、美英秘密談判(207)
    四、國際形勢的惡化與和平計劃的夭折(214)
    第四章英美初的軍事接觸(220)
    節英美需要軍事合作(220)
    第二節布魯塞爾會議(225)
    一、不制裁日本的基調(225)
    二、會議的夭折與美國的擔心(229)
    第三節英格索爾的倫敦之行(230)
    一、英美會談的提出(231)
    二、英美參謀會談的敲定(236)
    三、英格索爾—斯會談(250)
    四、英格索爾代表團的影響(260)
    第四節漢普頓的華盛頓之行(265)
    一、英美參謀會談的再次啟動(265)
    二、戰略的研究與會談的交涉(268)
    三、漢普頓—李海會談(277)
    四、漢普頓代表團的影響(279)
    第五節戈姆利的倫敦之行(282)
    一、戰爭爆發後的新形勢(282)
    二、準備再次會談(285)
    三、範圍更廣的軍事會談(287)
    四、戈姆利倫敦之行的意義(291)
    第五章驅逐艦換基地(293)
    節驅逐艦和英國艦隊歸趨問題的由來(293)
    一、英美關於驅逐艦問題的初交涉(293)
    二、美國拒絕提供驅逐艦的原因(300)
    第二節基地問題的由來(303)
    一、美國需要英國的基地(303)
    二、英國關於戰艦換基地的設想(309)
    第三節驅逐艦換基地(310)
    一、驅逐艦換基地的決定(310)
    二、英國艦隊歸趨問題的基本解決(313)
    三、戰艦換基地協定的達成(319)
    第六章“ABC”參謀會談與“ADB”參謀會談(327)
    節“ABC”參謀會談的背景與準備(327)
    一、會談的背景(327)
    二、雙方會談前的準備(330)
    第二節艱難的“ABC”參謀會談(332)
    一、美英雙方立場分歧(332)
    二、關於遠東及太平洋戰略的討論(334)
    三、關於大西洋戰場的討論(338)
    四、再談遠東及太平洋問題(339)
    五、再談大西洋問題(344)
    六、三談遠東及太平洋問題(345)
    七、《ABC—1ABC—1協定》(349)
    第三節“先歐後亞”大戰略的確立(354)
    一、美國強調“先歐後亞”的原因(354)
    二、美國的戰略戰術準備(359)
    第四節“ADB”參謀會談(362)
    一、“ADB”會談背景(363)
    二、《ADB協定》(366)
    三、美國對《ADB協定》的拒絕(369)
    第七章大西洋會議與軍事戰略會談(372)
    節大西洋會議與《大西洋憲章》(372)
    第二節會議上的軍事會談(374)
    一、雙方的戰略分歧(374)
    二、對大西洋會議的評價(384)
    第三節會後美英在遠東軍事合作的發展(389)
    一、增援遠東(390)
    二、美國對英國的軍事援助保證(392)
    三、新《ADB協定》的達成(393)
    第三編同盟的確立與發展
    第八章“阿卡迪亞”會議(399)
    節會議背景和會前準備(400)
    一、丘吉爾急於會晤(400)
    二、丘吉爾與軍方的意見分歧(401)
    三、丘吉爾與軍方的立場協調(405)
    四、會前美方的政策立場(409)
    第二節初步的會談(410)
    第三節“W.W.1”(412)
    第四節關於北非行動(414)
    一、北非行動的提出和美方的反應(415)
    二、北非行動的擱置(417)
    第五節關於遠東太平洋戰場(420)
    一、美、英、荷、澳聯合司令部的建立(420)
    二、美、英、荷、澳聯合司令部的使命(423)
    三、美、英、荷、澳聯合司令部的解散(425)
    第六節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建立(426)
    第九章北非戰略(430)
    節英美戰略的協調(430)
    一、“圍殲”與“痛擊”計劃的提出(431)
    二、馬歇爾與霍普金斯的倫敦之行(432)
    三、英方的真實圖謀(433)
    第二節“體育家”計劃的復活(436)
    一、蒙巴頓的華盛頓之行(436)
    二、丘吉爾二次訪美(437)
    三、丘吉爾和羅斯福的重要決定(439)
    第三節雙方再次協調戰略(441)
    一、英美戰略政策的對立(441)
    二、馬歇爾再次訪英和“體育家”計劃的復活(443)
    三、馬歇爾的意見保留(446)
    第四節“CCS94”和“火炬”計劃的確定(447)
    一、“CCS94”(447)
    二、“火炬”計劃的確定(449)
    第五節作戰方案的分歧(453)
    一、份作戰方案的提出(453)
    二、第2份作戰方案的提出(456)
    三、圍繞第2份作戰方案的爭論(459)
    第六節打破僵局(463)
    一、英美首腦的介入(463)
    二、雙方分歧的解決(471)
    第十章歐洲戰略(474)
    節歐洲戰場重要性的共識(474)
    一、英方的戰略認識(474)
    二、美方的戰略認識(475)
    第二節雙方的戰略分歧(476)
    一、英美對“W.W.1”和“C.C.S.94”的不同理解(476)
    二、《關於1944年4月軍隊部署的戰略設想》(478)
    第三節丘吉爾與軍方達成一致(481)
    一、英軍方關於歐洲戰略的報告(481)
    二、丘吉爾的不同意見(482)
    三、軍方堅持己見(484)
    四、丘吉爾立場的轉變(486)
    第四節未協調一致的美國戰略(488)
    一、轉向太平洋戰場的呼聲(488)
    二、英方的不安反應(489)
    三、馬歇爾對地中海行動方案的反對(491)
    四、《1943年基本戰略構想》(492)
    五、再次首腦會晤的提出(495)
    第五節卡薩布蘭卡會議(497)
    一、歐洲戰略方案的確定(497)
    二、英方戰略的勝利(498)
    第六節“三叉戟”與“四分儀”“四分儀”(502)
    一、“三叉戟”會議的召開(502)
    二、丘吉爾遊說艾森豪威爾(505)
    三、美方戰略的勝利(507)
    四、“四分儀”會議的召開(509
    五、會議的成果(512)
    第七節“六分儀”與“尤裡卡”(513)
    一、雙方會前的準備(513)
    二、階段“六分儀”會議(519)
    三、“尤裡卡”會議的軍事成果(521)
    四、第二階段“六分儀”會議(521)
    五、斯大林斯大林促成第二戰場問題的解決(524)
    第十一章太平洋遠東戰略(528)
    節中途島海戰前的英美戰略合作(529)
    一、英美作戰責任區的劃分(529)
    二、英方對美方主導太平洋戰場的反應(531)
    第二節雙方的戰略爭論(533)
    一、美方借轉向太平洋施壓英方(533)
    二、卡薩布蘭卡會議的分歧與共識(535)
    第三節美國戰略開始占據主動(538)
    一、“三叉戟”會議——美方戰略占據主動的轉折點(539)
    二、四分儀”會議——美方主動地位的進一步鞏固(543)
    第四節太平洋遠東戰略的重大調整(545)
    一、緬甸作戰問題(545)
    二、《打敗日本的總體計劃》(546)
    三、丘吉爾迫使美方同意取消“海盜”行動(549)
    四、相關的評價(553)
    第五節太平洋遠東戰略的終成形(555)
    一、緬北攻勢(555)
    二、“八角形”會議(557)
    三、就太平洋遠東戰略達成一致(561)
    結語(564)
    大事年表(580)
    參考文獻(593)
    索引(619)
    後記(635)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本書基於美、英、德等多國原始檔案,分5部分12章,詳細探討了次世界大戰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英美兩國的軍事戰略發展,以及兩國軍事戰略同盟關繫的形成基礎及確立過程,是我國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部專著。與此同時,本書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載體,特別從軍事外交的角度,通過深入揭示英美特殊關繫形成的歷史軌跡,對英美兩國霸權的和平轉移,並未掉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史實,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新的資料,為進一步深入認識英美關繫的變化特點、認識它們在塑造靠前關繫體繫中所發揮的作用,特別是為和平崛起中的中國構建有利於自身的靠前格局與靠前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支持。因此,本書極具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作者簡介

    徐藍,耿志 著

    size="43x26"

    徐藍,1947年11月生於北京,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務委員,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學科負責人,兼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副會長、靠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執行局委員,靠前多所大學兼職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世界現代史》編寫組首席專家。研究領域為世界近現代史、靠前關繫史。出版專著5部(獨著2部)、教材5部(主編1部)、譯著3部(獨譯1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多次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和教學獎勵。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全國很好留學回國人員”,2009年獲全國很好留學回國人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