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劍與火(從遼宋到清代戰爭經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軍事 -> 軍事
    【市場價】
    152-219
    【優惠價】
    95-137
    【介質】 book
    【ISBN】97875000938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
    • ISBN:9787500093824
    • 作者:編者: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
    • 頁數:117
    • 出版日期:2015-01-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110千字
    •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編著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共50冊)》涉及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及軍事科學等近百種學科門類古往今來的基本知識。
      戰旗獵獵,鐵馬金戈。鐵與血,開拓了**的疆域,見證從遼宋至清代帝國的強大與衰落。
      《劍與火:從遼宋到清代戰爭經典》可供讀者朋友們閱讀學習。
    • 中國大百科全書普及版編委會編著的《中國大百 科全書普及版(共50冊)》涵蓋美術、文學、歷史、 地理、軍事、醫學、建築等10餘個學科,內容與學習 和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各個學科的相關 知識,對學生上課學習和課後知識的加強和擴展都十 分有幫助。在學科內容上,選取與大眾學習、工作、 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或知識領域,如文學、歷史、藝 術、科技等;在條目的選取上,側重於學科或知識領 域的基礎性、實用性條目;在編纂方法上,為增加可 讀性,以章節形式整編條目內容,對過專、過深的內 容進行刪減、改編;在裝幀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書 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封面和版式設計更加注重大眾的 閱讀習慣。因此,普及版在充分體現知識性、準確性 、權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讀性,使其兼具工具書 查檢功能和大眾讀物的閱讀功能,讀者可以盡享閱讀 帶來的愉悅。 《劍與火:從遼宋到清代戰爭經典》講述了中國 歷史上遼宋到清代之間的戰爭故事。
    • 第一章 遼宋金元
      一、宋攻滅南漢之戰
      二、宋攻滅南唐之戰
      三、宋攻滅北漢之戰
      四、高梁河之戰
      五、滿城、瓦橋關之戰
      六、岐溝關之戰
      七、延州之戰
      八、好水川之戰
      九、賀蘭山之戰
      十、金遼戰爭
      十一、金滅北宋之戰
      十二、宗澤守東京之戰
      十三、和尚原之戰
      十四、嶽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十五、順昌之戰
      十六、郾城、潁昌之戰
      十七、柘皋之戰
      十八、秦州之戰
      十九、采石之戰
      第二章 蒙元明
      一、蒙金戰爭
      二、忽必烈滅大理之戰
      三、合州之戰
      四、襄陽、樊城之戰
      五、蕪菁坪之戰
      六、張玨守重慶之戰
      七、伯顏取臨安之戰
      八、忽必烈與諸王之戰
      九、鄱陽湖之戰
      十、朱元璋滅張士誠之戰
      十一、朱元璋北上滅元之戰
      十二、明攻滅夏蜀之戰
      十三、明攻取雲南之戰
      十四、靖難之役
      十五、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十六、土木堡之變
      十七、明保衛京師之戰
      十八、明東南沿海抗倭戰爭
      十九、平壤之戰
      二十、露梁海戰
      二十一、薩爾滸之戰
      二十二、寧遠之戰
      二十三、後金攻明京畿之戰
      二十四、松山、錦州之戰
      二十五、李白成攻洛陽之戰
      二十六、李白成與明軍朱仙鎮之戰
      二十七、汝州之戰
      二十八、張獻忠取四川之戰
      二十九、江陰軍民抗清之戰
      三十、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三章 清
      一、清平定三藩之亂
      二、雅克薩之戰
      三、清廷與準噶爾部之戰
      四、大小金川之戰
      五、虎門、廣州之戰
      六、浙東之戰
      七、吳淞、鎮江之戰
      八、太平軍北伐
      九、上海小刀會起義戰爭
      十、太平軍湖口大捷
      十一、三河之戰
      十二、抗擊英法聯軍入侵大沽之戰
      十三、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十四、安慶保衛戰
      十五、天京保衛戰
      十六、高樓寨之戰
      十七、十裡坡之戰
      十八、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十九、馬尾海戰
      二十、鎮南關大捷
      二十一、豐島海戰
      二十二、甲午平壤之戰
      二十三、黃海海戰
      二十四、旅順之戰
      二十五、威海衛之戰
      二十六、臺灣軍民抗日戰爭
      二十七、大沽、天津之戰
      二十八、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
      二十九、黃花崗起義
      三十、武昌起義
      三十一、漢口、漢陽保衛戰
    • [二、宋攻滅南唐之戰] 宋開寶七年(974)至八年,宋太祖趙匡胤遣軍 攻滅割據江南地區的南唐的作戰。
      宋滅南漢後,南唐後主李煜懼宋軍進攻,主動向 宋行藩臣之禮,企圖繼續維持其統治,暗中卻繕甲募 兵,積極備戰。開寶七年九月,宋以李煜拒命來朝為 由,發大軍十數萬,戰船數千隻,分兵進攻南唐。趙 匡胤命曹彬為舁州西南面行營都部署,與都監潘美率 水陸軍主力10萬,由江陵(今屬湖北)沿江向東進攻 ;命吳越王錢俶為舁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派丁 德裕為先鋒並監其軍,率吳越軍數萬由杭州向北進攻 ;命王明為池州至嶽州江路巡檢戰榷都部署,鉗制湖 口(今屬江西)東西地區之南唐軍,保障主力東進。
      十月十八,曹彬率軍順江東下,直趨池州(今安徽貴 池)。南唐軍開始以為宋軍例行巡邊,未加防範,繼 見宋軍大至,乃棄城逃跑。宋軍乘勢千裡長驅,連克 峽口寨(今貴池西南)至當塗(今屬安徽)沿江州縣 。閏十月二十三,宋軍占領要隘采石(今安徽馬鞍山 西南),擊敗南唐軍兩萬。宋軍在采石跨江架設浮橋 ,保障後續部隊南下,並分兵南攻溧水(今屬江蘇) 、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李煜聞訊,以為江寬水 急,造浮橋古無先例,隻派鄭彥華、杜真分率水陸軍 各1萬逆流反擊,被宋軍各個擊破。至次年二月,王 明軍克鄂州(今武昌)。曹彬軍攻克溧水、宣州後, 對南唐都城江寧(今南京),發起進攻。南唐軍10萬 陣於城下,企圖依托秦淮水背城一戰。宋軍船隻未到 ,潘美為不失戰機,率部強涉秦淮河,大軍隨進,斬 俘南唐軍1萬多。餘部退入城中。四月,吳越軍占常 州(今屬江蘇)。
      戰初,李煜本以為堅壁固壘,可以使宋軍疲憊而 退師,遂委兵權於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勛,每日 於後苑談經講易,不問政事。五月,偶出巡城,見宋 軍列柵城下,旌旗遍野,方知為左右所蔽,激怒之下 ,殺皇甫繼勛,並遣使召神衛軍都虞候朱令赟率上江 (即湖口以西地區)軍入援。朱令赟怕王明軍乘其後 ,不敢輕進。九月,吳越軍克潤州(今江蘇鎮江), 江寧陷入重圍。李煜一方面遣使赴宋請求緩兵,一方 面嚴令催促朱令贊來援。十月十九,朱令赟率軍號15 萬,分乘巨筏自湖口順江東下,直撲采石,企圖解江 寧圍。宋太祖密令王明於獨樹口沙洲(今安徽安慶附 近)多樹長木偽為帆檣,朱令赟疑為伏兵,領軍進皖 口(今安慶西南),遭宋軍伏擊,大敗,朱令赟被俘 ,餘眾退走湖口,被王明軍消滅。江寧孤城無援,陷 入*境。李煜再遣使赴宋請求緩兵,宋太祖以“天下 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詞拒*。宋軍打援 獲勝,隨即由三面攻江寧,十一月二十七破城,李煜 率臣僚出降,南唐亡。
      宋攻滅南唐之戰,是一次較大規模的水陸配合作 戰行動。宋軍在長江下遊成功地架設浮橋,在中國古 代戰爭**是一個創舉。
      [三、宋攻滅北漢之戰]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軍攻滅割據山西中 部北漢的作戰。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曾多次攻北漢,均因受遼援 軍的遏制,未達到目的。趙光義(即宋太宗)繼位後 ,制定了分割包圍、先打遼援、後攻太原的方略,並 組建了能發射孢石的飛山軍用以攻城。經兩年多的充 分準備,於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再次出兵攻北漢。命 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率主力先發,四面包圍太 原;命郭進為石嶺關都部署,阻擊從北面增援的遼軍 ;命孟玄喆為鎮州駐泊兵馬都鈐轄,阻擊從東面增援 的遼珺;令解暉、齊廷琛、王饌、王貴、折御卿等將 分兵包圍隆州(今山西祁縣東)、盂縣(今屬山西) 、汾州(今山西汾陽)、沁州(今山西沁縣)、嵐州 (今山西嵐縣北)等地,割裂北漢軍的部署。十五日 ,宋軍主力由鎮州(今河北正定)經承天軍寨(今山 西娘子關)分兵西進。
      北漢主劉繼元聞宋大兵壓境,急派其子劉讓赴遼 乞求援兵,企圖倚仗遼援,堅壁不戰,逼宋退兵。二 月十八,遼令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敵烈、南院大王 耶律斜軫等率兵南下援北漢,同時加強南京(今北京 )方面的防守。三月十六,當遼軍日夜兼程進至石嶺 關(今山西陽曲東北)時,郭進早已布陣待戰。遼先 鋒軍敵烈不等後軍至,搶先渡澗,軍未過半,郭進突 然率軍出擊,斬敵烈等五將,殲萬餘人,餘眾倉皇退 走。宋軍打援獲勝,乘勢展開進攻,至四月二十一, 先後攻占岢嵐軍、隆州、盂縣、憲州(今山西靜樂) 、石州(今山西離石)、嵐州等地,北漢隻剩下汾州 、太原兩三城。北漢主驚懼,再次遣使赴遼求援,被 宋軍截獲;又遣師反擊,被宋軍擊敗,控鶴指揮使裴 正戰死。從此,北漢軍困守太原,不敢出戰,宋軍在 城外築長圍四面圍攻。
      四月二十三,宋太宗經鎮州至太原城下,致書北 漢主,令其投降,守軍不受。次日,宋軍輪番攻城, 太宗身穿甲冑親自督戰,數十萬將士交替發射矢石, 勇猛攻城,均被北漢軍擊退。五月初一,宋軍攻克城 南護圍羊馬城,北漢宣徽使範超出降。初三,馬步軍 都指揮使郭萬超繼降,北漢主的親信開始逃散。初四 ,宋太宗再次致書招降,同時揮軍猛烈攻城。劉繼元 懾於形勢,於初六舉城投降,北漢亡。至此,*終結 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P3-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