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別把中國想簡單了--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文選/又日新青年評論文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軍事 -> 政治
    【市場價】
    212-308
    【優惠價】
    133-193
    【介質】 book
    【ISBN】97878023459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發展
    • ISBN:9787802345966
    • 作者:馮雪梅
    • 頁數:260
    • 出版日期:2010-11-01
    • 印刷日期:2010-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本書是《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欄目的時評文選,收錄本書的均為近幾年青年話題欄目板塊的**時評文章。文集不追逐膚淺的熱點和潮流,努力觀察中國社會的現實國情,敘述時事發展的軌跡、改革的歷程、民眾的權利訴求。本書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以及關心**時事熱點的讀者閱讀。
    • 本書是《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欄目的時評文選,收錄本書的均為近 幾年青年話題欄目板塊的優秀時評文章。本書所選文章不追逐那些膚淺的 熱點和“各領風騷沒幾天”的潮流,而是集結了那些更關注中國的、看起 來不太有“賣點”的,關於時政的、社會的、思想文化的時評。 本書文章中的許多時事熱點雖然過去了,可由於發展的惰性和體制的 時滯,時評中所提出的問題依然存在,常識需要不斷重復,所以文章的價 值仍然存在;所依附的新聞由頭雖然遠去,但那些蘊含著評論中的思想仍 有著豐富的價值。 本書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以及關心國家時事熱點的讀者閱讀。
    • 2008年:歷史影像化之後,還剩些什麼
      新聞事實的真假比記者身份的真假*重要
      權力面前,權利如此孱弱
      有限政府沒有無限責任
      請公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
      壞習慣是被壞制度慣出來的
      劉翔當選政協委員的兩難困境
      警察會用攝像機照自己嗎
      科學研究不必事事關乎“民族大義”
      新聞要真實,宣傳*要真實
      艷照門:娛樂退場並不意味反思終結
      好議案需要代表“咬定青山不放松”
      魔鬼從不可怕,可怕的是給魔鬼化妝的人
      允許每一個人說錯話
      公共討論中質問立場動機很有害
      發改委主任的學歷羞煞多少權力文憑
      “自造權力”是有權者的本能與通病
      泛濫的公祭正在演變為燒錢的文化秀
      網民越理智,網絡社會纔能越成熟
      以大國的自信應對火炬傳遞
      抵制家樂福:真情可嘉,理性不足
      我為什麼患上“理性恐懼癥”
      辛德勒百年:英雄無需**無缺
      相信民眾,透明比保密靠得住
      面對鮮活的生命請停止無謂的爭論
      災難報道要成為溫柔的撫摸者
      用良心給孩子們建不塌的學校
      別把中國的事情想簡單了
      歷史影像化之後,還剩些什麼
      做鬼也幸福強奸“鬼”意
      回首假虎照,我們終於飛越瘋人院
      小冤屈會引發大風暴
      公權合法行使亦是奧運安全之保障
      警察不該充當企業的武裝家丁
      民意不是永遠正確
      誰為王益披上音樂家的新衣
      彙源事件無涉民族有關壟斷
      奶粉事件,政府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三劍客”的艱難不能僅當勵志佳話
      真相無法被封鎖
      監控網吧也要關照私權自由
      楊湘洪不是*後一個出國未歸的官員
      人人有房產可能是雷區
      煤老板也是被流寇勒索的守法公民
      當**發改委門前人頭攢動
      鼓勵告密會讓人人生活在恐懼仇恨中
      對不起,我不抵制法國貨
      當心世界“麥道夫化”
      2009年:“躲貓貓”背後的誠信危機
      通往權力之路,像春運一樣擁擠
      戲劇的民族主義
      誰都有權對4萬億的去向提出質疑
      國泰君安天價年薪的丑聞有無後續
      “躲貓貓”背後的誠信危機
      政府機關,不要門衛纔正常
      獸首回歸與洗國恥無關
      **說的是“權利”還是“權力”
      **越多政治,街頭越少暴力
      揭私披隱到何時
      批評政府哪怕失實,也不能以“誹謗”治罪
      政治人格青春期的社會
      “五四”90年:“德”“賽”先生依然年輕
      羅彩霞案:個案正義背後的反思
      悲情北川:讓尋常生活慢慢撫慰傷痛
      征收物業稅須經人大立法
      預裝過濾軟件的“家長制”善意
      倒掉的大樓能否影射中國樓市生態
      “網友曝”是一種很惡劣的新聞文風
      有一種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叫“學習”
      力拓案反思:法律的力量比政治大
      “樓歪歪”面前天下寒士何來俱歡顏
      “被網癮”背後有沒有可怕的利益鏈
      是什麼妨礙我們“回到常識”
      法律和道德都是被釣住的“魚”
      人人深陷陰謀泥潭
      失去崇高,也就沒有卑劣
      政府還能為大學生提供多少就業崗位
      “官員稱”為什麼敵不過“網友曝”
      政府誠信是社會民主的前提
      2010年:揚一揚“家丑”,可以看到*真實的中國
      社科院專家的安陽行*像匆匆走穴
      人民的代表為何也亢奮地喊增稅
      央企地王血管裡有沒有道德血液
      南平血案之後如何拯救孩子
      哀悼的意義不隻是悲傷
      以開放的心態包容文明的差異
      從富士康加薪看“中國模式”轉型
      為什麼文憑打不倒唐駿
      學術不端事件裡的“歲月神偷”
      國資委約談是假,央企拿地是真
      行政干預司法:法治社會的政治禁忌
      揚一揚“家丑”,可以看到*真實的中國
      我們需要原址重建人類社會
      伊春空難是不是栽倒在“原則上”
      特區而立之年重提改革的真義
      迎接改革的“去符號化”時代
      特區的奇跡莫過於夢想和自由
      探索特區的深化改革之路
      探尋改革路徑公民社會先行
      後記
    • *近一段時期以來,新聞主管部門*著力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擊假記 者。於是我們有幸看到各媒體在顯要位置刊布“敬請核查本媒體記者真 假”的聲明,也陸續從報端看到逮著假冒記者的“看點新聞”:湖南一 假記者站站長敲詐到真記者站站長頭上;廣東縣委書記抓住三個企圖敲 詐他的假中央電視臺記者;山西運城一個縣級收費站3小時內查出19名 假記者;而***的是山西大同煤礦主打死假記者蘭成長的事件…… 我留心到,這些揪出“假記者”的新聞中,那些寫報道的真記者 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都是歡欣鼓舞的情緒,而沒有一個人試圖去冷靜 地追問一下:這些“假記者”們所做的是不是真新聞? 假記者*為人指斥的是假借新聞采訪之名行喫喝玩樂、敲詐勒索 之實,其手段無外乎是抓住當事人的某一把柄,以“曝光”相要挾。
      但常識告訴我們,被要挾的人多半是強勢群體,沒有確鑿的證據在人 家手裡他們哪裡肯乖乖就範!這些假記者除了將采訪做深入、將材料 整扎實之外,事實上並沒有別的什麼可以依仗。如果其調查本身不能 過硬,別說敲詐不成,人家首先就可以治你一個誣陷和誹謗的罪名。
      那麼,一個沒有真實記者證的人到底有沒有調查、了解新聞真相 的權利呢?對此,法學專家們早就指出,新聞報道源於公民的言論自 由。除非被剝奪了政治權利,言論自由對每一個公民都是平等的。任 何人都可以報道新聞,發表評論。聯合國1948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 言》中明確主張人人有“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也 就是說,即使這些人是“假記者”,也絲毫不影響他們采訪行為的正 當與合理,其非法之處僅僅在於他們將正當的行為用於非正當的目的。
      假記者泛濫*起碼揭示了當前傳媒界的兩大真相:一是大量的社 會負面新聞被真記者們所漠視。媒體沒有盡到“監測環境”的天職, 其留出的大量空間被“假記者”們所利用。我們要問:既然在采訪便 利上受種種限制的假記者都可以掌握扎實的材料,為什麼貨真價實的 “無冕**”們卻屢屢缺位呢?說到底還是“報喜不報憂”的新聞傳 統與體制在制約著。面對假記者們發掘出的真正的新聞,媒體不去反 思自身的不作為,卻沾沾自喜於“揪出了假記者”,這真是一種悲哀! 當前傳媒界的另外一個潛規則就是,隻要是真記者,其非法獲利 被揭發的危險繫數就會大大降低。事實上,一些真記者利用吹捧或者 要挾來牟利,早就是業內盡人皆知的秘密,但其不僅沒有被揭發,反 而步步高升,甚至還成了“模範記者”和“**記者”。這樣的真記 者,筆者能有名有姓數出來的就不止一個兩個。從某種角度來說,那 些以敲詐為目的的假記者還隻是零散的、偶爾的,而靠掌握話語權牟 利的真記者纔是體制性的、日常性的。
      所以,我厭惡假記者,同時也同情他們,因為他們並不比某些 “真記者”*卑劣。
      P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